新生活 新收获

时间:2023-11-30 18:42: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在社会、家庭还是学习生活中,规则意识皆是人们的基本素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这足以证明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成长与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文章指出,作为幼儿社会生活的引领者,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的思想与行为,以科学健康的手段培养新入园小班幼儿的饮食、午睡等习惯。

关键词:小班幼儿;
生活习惯;
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6-0042-03

引  言

以真实的幼儿教育经验为依托,笔者从新入园小班幼儿实际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行为入手,借助游戏、榜样、故事、玩具等策略和手段,探索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路径,使幼儿在幼儿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形成规则意识和良好的习惯,并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新入园小班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

其一,健全幼儿人格。新入园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薄弱,他们尚未对集体生活的形式和内容形成正确的认识,对他人的依赖性较强,在这一时期关注他们的习惯养成教育,引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独立自主、按时作息等习惯,有助于帮助幼儿逐步摆脱对他人的过度依赖,转而形成独立的人格[1]。同时,当幼儿拥有独立人格后,他们也能正确接受外界的信息,学会甄别积极和消极的信息。长此以往,他们便能形成守时、诚信、自主、独立的性格,健全人格品质。

其二,提升幼儿健康水平。这一时期的幼儿身心皆处于启蒙发展的阶段,若他们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即可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个人卫生习惯,谨记“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细嚼慢咽”等规则,久而久之,幼儿的身心健康水平便能得以提升。

二、现阶段新入园小班幼儿习惯养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新入园幼儿的习惯养成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说教性特征相对明显。部分教师在培养幼兒的习惯时,往往忽略了小班幼儿的思维特征,利用“可以”“不可以”等类型的语言形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约束,这样虽能在短时间内规范幼儿的行为,却难以让他们形成自我约束和管理的意识。另一方面,方法不够新颖也是当前习惯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新入园小班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游戏、故事、玩具等趣味化的形式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但是部分教师未能将这些趣味化的形式与之结合起来,导致现阶段习惯养成教育的效果难以达到既定的目标[2]。

三、新入园小班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的实践策略

(一)借助游戏,初显生活习惯

对于新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趣味化的游戏具有十足的吸引力。在习惯养成教育的初期,以游戏化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教师可以借助趣味化的游戏,引领幼儿仔细辨析进餐、午睡等阶段的习惯,让他们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着重改善问题。这样不仅拉近了幼儿与同伴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还有利于他们将规则意识牢牢地印刻在头脑中。

而教师制订的游戏活动方案、选择的游戏内容,既要符合小班幼儿的思维特征和理解能力,也要契合不同生活场域中的实际要求,为进餐、午睡等不同场域配备专门的游戏活动,以此增强习惯养成教育的效果。

案例1——进餐习惯的养成教育

游戏活动的目的: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让他们在进餐时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手部姿态。

游戏活动的流程:排队入场—训练坐姿—有序进餐

(1)排队入场。在进餐之前,按照由低到高的身高顺序引导幼儿排队,并以“火车来了”为主题,赋予“排队”这一行为趣味化的含义,让幼儿自觉排队,培养其顺序意识。在从教室到食堂的路上,教师采用“我来答答看”的形式,由“火车头”到“火车尾”的顺序,

开启趣味问答游戏,选择与小班幼儿认知范围相符的问题,以此来增强排队入场过程中的趣味性,让幼儿将排队作为一种习惯,例如,教师提出“说出一个蔬菜的名称”,幼儿便可逐一回答问题,如图1所示。

幼儿根据自身的现实生活经验,以趣味接龙的方式完成问答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也形成了“不打断他人讲话”的良好习惯。

(2)训练坐姿。待幼儿到达食堂后,按照“火车来了”中的排序,安排幼儿坐在对应的座位上,而后,

利用趣味化的顺口溜(“右手拿勺,左手扶碗,身体坐直,两腿并拢,一口饭一口菜,宝宝吃得好,干净又安静。”)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

在幼儿正式进餐之前,教师带领幼儿诵读顺口溜,并按照顺口溜中的提示词,规范自身的动作和形态。

(3)有序进餐。当幼儿掌握正确的进餐动作后,教师就可以给幼儿添餐,使每个幼儿都能保持营养均衡。针对一些有挑食习惯的幼儿,教师可通过激励式的语言,如“一大口,一大口,饭菜吃完了,你高喽,我高喽,

大家长高喽”,引导幼儿进食。

在趣味化游戏的引领下,幼儿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习惯,更为适应幼儿园内的集体生活,将自己作为集体的一员,从而建立规则化、有序化和合作化的认知体系。

(二)榜样引领,培养生活习惯

对于新入园的幼儿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会在生活中有意无意地模仿大人的言语和行为,其中包括吃饭的动作、说话的方式等。对此,教师应从榜样引领的角度入手,建立家园合作体系,让自身和家长成为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为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助力。

从幼儿园的视角来看,幼儿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这就要求教师将这种依赖性转化为榜样的力量。从踏入幼儿园开始,教师就应规范自身的习惯和行为,带给幼儿正向的影响。首先,从园外进入园内后,教师立刻前往洗手池,细致地清洁手部。这时,教师可邀请幼儿围观,这样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洗手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其次,在用餐时,教师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挺直腰板,左手端碗,右手举筷,细嚼慢咽,不挑食,不浪费粮食,幼儿在模仿教师行为的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安静用餐的习惯。最后,在午睡时,教师杜绝一切与他人闲聊的现象,安顿好幼儿之后随即躺在床铺上,为幼儿作表率,保证他们在安静的环境中入眠。

从家园共育的视角来看,教师也要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及时与家长沟通幼儿在园内的真实学习和生活情况,着重指出幼儿在生活习惯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让家长在家中有意识地训练和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3]。同时,家长不仅要在生活上培养幼儿的习惯,还要以文明礼貌的言语和行为与幼儿进行沟通,让幼儿在无形中学会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并正确地表达自身的意愿。

(三)故事导向,养成生活习惯

在小班幼儿习惯养成教育中,为了让幼儿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遵循故事导向的原则,以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幼儿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使他们的言语和行为能够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为教育目的,教师选择的故事应兼具教育性和趣味性,这样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为了让小班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师可选用“花脸虎打喷嚏”作为素材。

案例2——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教育目的:在趣味故事的引导下,养成“在公共场合打喷嚏要捂住口鼻”的卫生习惯。

教育重点:引领幼儿自主总结主题,让他们从趣味化故事中提炼信息,以提问和追问的方式,激发幼儿健康生活的意识。

教育流程:讲故事——说故事

(1)讲故事。教师提前熟悉故事《花脸虎打喷嚏》的情节,了解不同形象的性格特征,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将花脸虎傲慢、不礼貌的言语和行为展现出来,并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为幼儿呈现一场视觉和听觉相融合的故事会。

(2)说故事。在听故事后,幼儿对故事的大致内容有所了解。这时,教师可以利用“你们觉得花脸虎做得对吗?”等简单的问题,将幼儿的关注点集中于“花脸虎”的行为上,并引导他们回忆现实生活中的经历,最终得出“在公共场所打喷嚏时,应及时捂住自己的口鼻”的结论。

从案例2中可以看出,教师利用故事导向法,将习惯养成教育的理念融入故事中,幼儿的接受能力明显增强,他们不仅可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还能从中提炼出有效信息,为形成良好习惯打下基础。

(四)利用玩具,规范生活习惯

为规范幼儿的生活习惯,教师可以从他们最熟悉且最感兴趣的对象出发,利用玩具开展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带动幼儿主动养成和延续良好的生活习惯。

案例3——整理习惯养成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幼儿有序整理的习惯和分类意识。

教育重点:以“五大领域”理念为主,将科学领域、健康领域融合起来,让幼儿在整理中明确玩具的属性和特质,并养成有序摆放物品和自主负责的习惯。

教育流程:投放材料—组织游戏—有序整理

(1)投放材料。依据新入园小班幼儿的兴趣倾向,教师在游戏区和益智区投放运动类、动物类、娃娃类、汽车类等不同类型的玩具,以此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2)组织游戏。教师给予幼儿充足的自主空间,让幼儿与玩具进行亲密接触,通过观察和触摸的方式,了解不同玩具的属性和功能,激发幼儿的分类意识,为下一阶段的活动做好准备。

(3)有序整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幼儿对玩具的属性已经有所了解。当幼儿结束游戏后,教师可引导他们,将分属于不同類别的玩具投放在相应的玩具收纳桶中,如将娃娃类的玩具放到红色的收纳桶之中,帮助幼儿完成整理任务。而针对幼儿分类错误的情况,教师也要以温和的态度,及时指正幼儿的错误,以此培养其有序整理的习惯。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以玩具为材料,吸引学生的关注,自然而然地引出玩具整理和归纳任务,让他们在触摸、观察玩具的过程中了解其功能和属性,并在头脑中进行过滤和分析,据此分类整理。通过此种方式,幼儿不仅能够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生活习惯,还能掌握辨别玩具属性的方法。

(五)及时鼓励,强化生活习惯

在强化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时,教师要巧妙地运用激励式的语言和动作,对幼儿的言语和行为进行鼓励,恰当时也可采用物质和精神奖励相融合的方式,着重奖励有良好习惯的幼儿,从而在班级内树立起良好的风气。例如,针对案例3中幼儿整理玩具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类似“老师来看一看,哪一个小朋友收拾得最干净!”的启发类的语言形式,激励幼儿主动整理和收集玩具,并在他们整理的过程中,观察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分类。对于表现突出的幼儿,教师可以进一步利用小红花、五角星等形式,激励幼儿,让他们意识到良好的习惯具有正向的价值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幼儿便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习惯。

此外,教师也要建立长期的习惯养成教育体系,以周、月等为单位,设计阶段性评比活动,记录幼儿的表现,促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健康的习惯。

结  语

新入园的小班幼儿刚刚从婴儿期过渡到幼儿期,他们对集体生活和个体生活之间的关系尚未形成完善的认知。在这一阶段,作为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启蒙者和引路人,教师应以小班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故事等方式,建立幼儿的规则意识,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并能在良好作息、饮食等习惯的引领下,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在此过程中,针对小班幼儿的思维特征,教师也要及时采取激励手段,帮助幼儿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

[参考文献]

刘婷婷.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策略[J].幸福家庭,2021(5):19-20.

王馨琬.家园互动促进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J].当代家庭教育,2021(2):32-33.

詹生梅.巧用游戏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J].新课程研究,2020(30):116-117,128.

作者简介:武洁琳(1985.6-),女,甘肃武威人,

任教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第九幼儿园,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小班幼儿养成教育生活习惯大学生生活习惯对胃病的影响智慧健康(2021年33期)2021-03-16当心!这些生活习惯 正在摧毁你的听力祝您健康(2021年2期)2021-01-26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考试周刊(2016年94期)2016-12-12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职教论坛(2016年22期)2016-11-19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企业导报(2016年9期)2016-05-26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

推荐访问:新生活 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