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强
摘要:
“七十二”是一个极富神秘色彩的数字,与阴阳五行等相关联,并被作为特定术语广泛传播与使用。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既是对神秘数字“七十二”的泛化承继,同时也是“阴阳合德”、“天地交泰”的体现,作者取其“中心”、“至尊”之义,突出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同时,七十二变来源比较广泛:首先,脱胎于道家“化形”观念;
其次,与儒家“二气五行,化生万物”的气论思想密切相关;
再次,古代猿精故事与取经故事中猴的变化多般的能力亦是其重要来源;
最后,与中国古代的生殖崇拜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神秘数字;
七十二;
七十二变;
文化渊源
中图分类号:I2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768(2023)03-0045-08
玄奘取经事迹由唐迄宋元,逐渐由真实的取经活动演变为神异故事,直至明代吴承恩加以汇总与创作而成神魔小说的巅峰之作《西游记》,历时较长,也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西游记》写孙悟空这个神话英雄人物的法术神通时,充满了浪漫主义笔调与无限想象,尤其是塑造了他的“七十二变”神通。这一神通与他的形象十分契合,正因如此,我们才会对这个机智、活泼、勇敢、富有斗争精神的齐天大圣如此地喜爱与印象深刻。
一、释神秘数字“七十二”
神秘数字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即某些数字除了其本身实际的计数功能之外,在集体无意识的传承之下,还具备某些非数字的意义,蕴藉着庄严与神圣的特殊含义。杜贵晨先生说:“‘数的观念产生以后,在人类思想的发展中便不止于自然科学的意义,而渐以被作为沟通天人、把握世界的一种哲学观念。”[ 1 ] 4“七十二”的神秘色彩,突出的表现在,其作为“三十六”的倍数,在中国古代经史子集各个领域文献中皆能寻到它的身影,且多与“三十六”对举使用。这些古籍中的“七十二”,看似是实数,实则大多皆为表示数量极多的虚数,前人对此早有察觉。清人汪中在《述学·释“三”“九”上》中即指出:“生人之措辞,凡一二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三,以见其多;
三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九,以见其极多。此言语之虚数也。”[ 2 ] 13明白地指出了一些特殊数字存在实数与虚数之别,在阅读与阐释古书时,要尤其注意这些数字所存在的约数用法。清人来集之在《倘湖樵书》卷十二《“三十六”“七十二”之数》中,通过列举、分析古书记载中大量的“万物及人事,多有不能离乎三十六”、“七十二”之数的例证,表达了对古书中这两个数字的确指性的怀疑[ 3 ] 465b-468b。现当代研究者们也多认为:“七十二”多是一种“以虚证实”的用法,并不都是确指。聊举数例如下:
①《山海经·中山经》:榖山之西“七十二里曰密山”;
又“封于泰山,禅于梁父七十二家。”
②《庄子·外物篇》:“乃刳龟,以卜,七十二钻而无遗。”
③《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④高诱注《吕氏春秋·审分览第五》:“燕昭使乐毅伐齐,下其城七十二也。”
⑤《春秋繁露·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第二十五》:“封泰山之上,禅梁父之下,易姓而王,德如尧舜者七十二人。”
⑥《说苑·正谏》:“楚庄王筑层台,延石千重,延壤百里,士有反三月之粮者,大臣谏者七十二人,皆死矣。”
以上“七十二”的说法散见于古代典籍,也历来被文人骚客们所吟咏,但许多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不能看做是真实的史实与记录,它和“三”、“九”都属于同样的情况——通常作为虚指的约数而存在,以极言其多。正如张德鑫先生所言,“七十二”作为“天数的极数”“九”与“地数的极数”“八”之积数,“自然成为一个表示极多、极大的概数,并被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4 ] 40。僅就例①与例②进行说明。例①中,《山海经》本就是“古今语怪之祖”,内容荒诞奇特,本不能确信。例②,司马迁作《史记》,虽致力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但其中也有文学的艺术性的表达。刘邦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更像是为了与其出生时的“雷电晦冥”与“蛟龙于其上”的神异相表里,与历代人们对所有的能人异士的神化一样,借以突出“赤帝之子”的汉朝开国皇帝的天命所归。当然,也有表示实数的:
①《国语韦氏解》:“古者戎车一乘,步卒七十二人。”
②《六韬·王翼第十八》:“武王问太公曰:‘王者帅师,必有股肱羽翼,以成威神,为之奈何?太公曰:‘凡举兵帅师,以将为命。……故将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应天道。”
③《学斋占毕》:“周公作时训,以二十四气定七十二候。”
例①,春秋中晚期车制,75人一车,即一乘战车配置一车、三甲士、四马、七十二步卒,戎车五十人为小戎,七十二人为大戎。例②,武王所问太公之辅佐将官,太公列举了七十二个不同分工与职位的人,这规模庞大的军事参谋团队,是应自然界中一年七十二候的“天道”而设。例③,古代将一年定为七十二候,表示一年中物候和气候的变化情况,其具体做法为: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年便分成了二十四气,共七十二候。以上的“七十二”都是实数 。
对于“七十二”的神秘性及其源头,已有学者做过考证。较早的研究者闻一多先生,在《七十二》一文中指出“七十二”是“由五行思想演化出来”的一个表示多数之意的虚数术语[ 5 ] 174。杨希枚先生在《中国古代的神秘数字论稿》一文提出“易卦说”,从揲蓍立数以定卦象的立数原则角度推论“七十二就是天地阴阳至极之数”[ 6 ] 399。刘尧汉先生在《彝族十月太阳历“三十六”和“七十二”两术数贯穿中国文化各领域》中则认为 “三十六”与“七十二”共同来源于古羌戎民族的十月太阳历[ 7 ] 59。张德鑫先生亦持彝族十月太阳历说[ 4 ] 40。因为彝族十月太阳历以虎、牛、龙等“十二兽”即十二属相轮回纪日,每年十个月,每月三十六天,总计一年三百六十天。“又用雌雄(阴阳)区分五行,将一年分为五季,一季分雌雄两个月,每季两个月正好是七十二天”[ 4 ] 40。不论持何种说法,都展现出这个神秘数字的丰富内蕴。
二、《西游记》中“七十二”的文化内涵
上文论及七十二普遍的虚指现象,这种“以虚证实”的数字程式化之意义,或许便在于通过其神秘性,取其“居中”或“至尊”之义,以突出事物的神圣与至高无上。这在中国古代对“七十二”的相关表述中是显而易见的。元人郝经曰:“中宫紫微垣又曰紫宫,两蕃中外四十六官。周径七十二度,去极三十六度。”注曰:“天神运动,阴阳开阖,皆在此中也。中者北极,当天之中。”[ 8 ] 4强调其“中心”之意。《宋史·天文志》中,周径七十二度的紫微垣:“左右环列,翊卫之象也。一曰大帝之坐,天帝之常居也。”[ 9 ] 973在古人眼中紫微垣为天之中宫,是天之枢纽所在,神仙之居属,天帝之内院,占据中心地位而总控四方并受四方拱护,拥有绝对权威,具有非凡的象征意义。贾公彦《周礼注疏》引《星备》云:
“五星更王相休废,其色不同。王则光芒,相则内实,休则光芒无角,不动摇,废则少光,色顺四时,其国皆当也。”又云:“立春,岁星王七十二日,其色有白光,角芒,土王三月十八日,其色黄而大,……立夏,荧惑王七十二日,色赤角芒,土王六月十八日,其色黄而大。立秋,大白王七十二日,光芒无角,土王九月十八日,其色黄而大。立冬,辰星王七十二日,其色白芒角,土王十二月十八日,其色黄而大。星当王相,不芒角,其邦大弱,强国取地。大弱,失国亡土也。”[ 10 ] 827-828
“五星”乃东方岁星,南方荧惑,西方太白,北方辰星,中央镇星,即木、火、金、水、土五星。一年三百六十日,五星循环而“王”各七十二日。保章氏掌日月星辰之变动,通过星辰的光芒与角度,与地上的王国相对应,如果星象光芒暗淡,则象征着国家的衰败,弱国将会被强国所吞并。如此一来,每七十二日相还的主宰之星便具有了“王者”与“至尊”之意。
最负盛名的“七十二”说应是孔门七十二弟子。据闻一多先生考证,七十二子是后人在五行思想的支配下附会而成的。出现此种现象,大概也是为了突出孔子的神圣与尊崇。孔子门生三千,一生周游列国,著书立说,讲学诲人,乃万世师表,被尊称为“素王”,其地位之高不言而喻。七十二子犹如众星拱卫北辰,共同将孔门发扬光大,传承道统,为了凸显孔子的地位与孔门权威,故附会为极具神秘色彩的“七十二子”。其他如蚩尤兄弟七十二人,铜头铁额,所向无敌;
黄帝与蚩尤七十二战而定天下;
汉高祖身负七十二黑子而王;
历代七十二王封禅泰山;
鲤鱼承受天火烧尾之痛,一年跃龙门而成龙者七十二,等等,其中的“七十二”都有“至尊”“神圣”“第一”的文化内涵。
正如叶舒宪先生所言:“它与神话传说、占卜巫术、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在表示极多意涵的同时,也往往具有至尊、圆满等神圣意义,构成极大的感染力。”[ 11 ] 285也惟有如此,才能解释,为什么孙悟空在与同样具有变化神通的二郎神、猪八戒与牛魔王等斗法时,总是他在戏耍对手或直接战而胜之,这就在于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具有“至尊”“无敌”的内涵。
吴承恩《西游记》与诗话、平话和杂剧相比,小说开头先用七回的篇幅为孙悟空“做传”,这已经明确表明小说的内在意识与作者态度的转变,一部《西游记》不过是唐僧搭台,孙悟空唱戏罢了,他已经成了实际意义上的主角与取经队伍的中心人物。第四十一回,八戒说悟空:“他有七十二般变化,就有七十二条性命。”[ 12 ] 532第四十六回,沙僧也说:“他有七十二般变化,就有七十二个头哩。”[ 12 ] 598而这正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能力,是孙悟空独领风骚的资本,故而,他的七十二变极具至尊、无敌的内核。
三、“七十二变”的文化渊源
从口头传说到表演性的戏剧,直至案头小说《西游记》,孙悟空的形象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但《西游》系佛道合流的书,其中佛与道教的神仙并无迥异。可以这样说,即徒具‘佛的躯壳,却包孕着‘道的灵魂。”[ 13 ] 115魯迅先生也说《西游记》受三教同源的影响极大[ 14 ] 297。回顾孙悟空形象的形成历程,他虽同时受到道教“修炼猿”与佛教“听经猿”的影响,但是“孕育于道教猿猴故事的凝聚”[ 15 ] 250。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神通蕴含丰富,其渊源不仅与儒、道二教联系密切,而且与中国古代的猿、猴故事一脉相承。
(一)道教“化形”观念与七十二变
“道教学者以一个‘变字或‘化字为教理的特色,故变化观也是道教哲学的核心”[ 16 ] 243。变化观在道教的教理中占有重要地位,道教神仙的一个重要能力就是“化形”,这种观念深深地影响了《西游记》的创作。作为故事的灵魂人物,孙悟空的形象在“三教同源”思想的浸润下发展又多受道教的影响,孕育于道教修炼猿猴故事的凝结,所以他的神通手段当首先渊源于道教,尤其同道教真君的“化形”能力关系莫逆。
女娲是中华民族信仰中一位尊崇的古神,又被称作“骊山老母”,在道教信仰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其造人与补天的伟大业绩而被广泛传唱,直至明代仍在民间拥有广泛的信仰空间。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女娲还具备“七十二化”的能力,清人吴任臣释《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时,曾有详细的记述:
郭曰:“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任臣案:……《路史》云:“女娲道标万物,神化七十。”《鸿烈解》云:“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女娲所以七十化也。”《仙人紫檀歌》云:“三十六变世应知,七十二化处其位。”王逸《楚辞注》:“女娲七十化其体,此淮南等有博土为人为七十化之术。”曹植《女娲赞》曰:“或云二君,人首蜮形。神化七十,何德之灵?”柳宗元《天对》曰:“娲躯虺号,占以类之。何日化七十?工或诡之。”[ 17 ] 244
女娲同时身怀“三十六变”与“七十二化”神力,《西游记》中猪八戒会三十六般天罡变化,孙悟空则以七十二般地煞变化为成名绝技,这似乎不是偶然。对于女娲的变化之术,所引材料中同时出现了“七十”与“七十二”,或许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七十二”是附会而成。且女娲曾炼石补天,而孙悟空则孕育于花果山顶一块天生地养的仙石,都不约而同地与石头挂钩,由此看来,孙悟空的身世与神通实与女娲有脱不开的干系。
道教众神中,还有诸多具备“七十二变”的真君,其中,北周武帝宇文邕敕纂的道教类书《无上秘要》中记载:
上皇先生紫晨君,……既生之旦,面发金容,体映玉光,五色紫章,七十二变。[ 18 ] 1a
按《无上秘要》所载,上皇先生紫晨君是吸收天地灵气,万物精华,历劫而生,诞生之初即具备“七十二变”。当然,他的“七十二变”并非同孙悟空一样是神通法术,而是随着四季“化形”的能力。根据六朝无名氏的《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的记述,紫晨君:
春三月,头建通天宝晨冠,衣七色流明云光珠袍,佩上相制灵之符,带混真东蒙之策,坐九色苍龙,在青云之上,光明流曜,洞照上清,思之还长九寸九分。夏三月,化形龙头人身。……秋三月,化形人头龙身……冬三月,化形青黑二色之光。[ 19 ] 29a-29b
紫晨君可以随着四季的变换改变自己的外形,这与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机制是相同的,即都能随心变换自己的形貌特征,而且都能“七十二变”。在道家神仙谱上,记载着诸多拥有化形神通的真君,《龟山玄箓》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道家仙真的“七十二变”记录表,对记录在案的诸多真君的描绘中,皆有他们 “变形”或“化形”为种种奇妙形态的书写,诸如能化作“七头童子”“九头凤凰” 以及“鸟头人形”“龙头人身”等人兽结合的异形,或者可变成“五色之光”“赤白之光”“青斥二色之光”等自然之光,比比皆是。《龟山玄箓》中又有三元太明上皇君,说他“化形长七千万丈”,“常立紫云之上,光明炜晔,七十二变,照明上清。”[ 19 ] 26b同样有“七十二变”的直接书写,而且能变化身高体格,这与《西游记》六十一回孙悟空与牛魔王斗法时,行者大喊一声“长”,就长得身高万丈的描写极其相似。
(二)儒家气论思想与七十二变
《荀子·礼论》曰:“阴阳接而变化起”[ 20 ] 356,中国古代气论思想认为,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生成和变化,与“阴”“阳”两种相反相成特性的气的聚散、消长息息相关。“气是构成万物的共同的本始物质,并进一步抽象出精气、元气、阴气、阳气等标志。”[ 21 ] 2《周易》有云:“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孔颖达疏曰:“‘精气为物者,谓阴阳精灵之气,氤氲积聚而为万物也。‘游魂为变者,物既积聚,极则分散,将散之时,浮游精魂,去离物形,而为改变,则生变为死,成变为败,或未死之间,变为异类也。”[ 22 ] 313精气便是阴阳之气,是生成世间一切事物的最根本要素,气之积聚化生万物,气之消散则形体不存,孙悟空“七十二变”的原理与阴阳二气化生万物的思想异曲同工。孙悟空每常施展七十二变,尤其是要用毫毛变化时,都有一个程式化的动作——扯下毫毛,吹口仙气,再喊一声“变”,如此这般之后,“萬化立成”。可见,毫毛能变化,全凭所吹的这口仙气来实现,仙气赋予了毫毛以生命与形态,生成了新的事物,换句话说,毫毛只是一个介质或载体,真正生成事物的是仙气——阴阳之气。再者,只要往巽地上吹一口仙气便能形成狂风,这些都说明“‘气可以是形成各种自然现象的最基础元素;
可以是氤氲聚散、形成万物的最精微物质:‘精气、‘元气等。”[ 23 ] 5正如《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第五十八》所说:
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曰幽而圆曰明;
明者吐气者也,是故外景;
幽者含气者也,是故内景,……吐气者施而含气者化,是以阳施而阴化也。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
神灵者,品物之本也。[ 24 ] 207-208
“品物”是“众庶与万物的意思”[ 24 ] 208,天地之间的阴阳二气相互交缠、激荡而万物衍生,这正是孙悟空变化之前要“吹一口气”的原因,因为这不是普通的“气”,而是阴阳之气。
宋代的理学开山周敦颐在《通书·理性命二十二》中有言:“二气五行,化生万物。”尤其是在《西游记》成书的时代,虽有“异端”思潮,宋明理学仍是官方认可的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即便是以良知为中心的阳明心学,也吸收了阴阳二气学说[ 25 ] 63-64,气论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是必然的。《西游记》中随处可见阴阳五行气论思想,尤其是见诸于孙悟空身上。孙悟空从石中出世,“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 12 ] 3风为云气,可以氤氲聚散,生生万物,石猴见风而活,正是阴阳二气之生长万物。“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26 ] 186人禀阴阳二气而生,若失了阴阳二气便陨灭了,基于毫毛所化的新事物得以生成,正因为得了阴阳二气。第七十五回狮驼岭三魔的“阴阳二气瓶”,内有“七宝八卦,二十四气,”悟空被吸入瓶内后,起先荫凉,后则生出火焰来,半个时辰不到,竟凭空钻出四十条蛇,接着再冒出三条火龙。一个瓶子之内因为阴阳二气的交会、激荡而自成天地,生出各式各样的事物来,这便很好地说明了阴阳二气是化生万物的本原,与悟空向毫毛吹气而生成新事物是同样的道理。
(三)猿猴故事与取经故事中变化神通的承续
蔡铁鹰先生在《〈西游记〉的诞生》中提出“原生的取经故事”概念,将取经故事的诞生时间推定到玄奘取经的东归之时——公元640年左右的大唐贞观年间[ 27 ] 17。现存最早的取经故事可以追溯到晚唐五代西北寺院俗讲底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以下简称《取经诗话》)[ 27 ] 41。但是孙悟空的形象溯源却要悠久得多,从古代的猿精或猴怪中便可以发现他的影子,他的七十二变神通也能在其中找到对应的基因。古代猿、猴故事中的悟空“先祖”们就已经具备的变化神通是后来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源流之一。
“古今语怪之祖”《山海经》中已有猿猴故事的零星记载,但还没有其能变化的证据。现存资料中,东汉赵晔《吴越春秋》中处女遇袁公的故事较早地记录了猿精的变化神通:
处女将北见于王,道逢一翁,自称曰袁公,问于处女:“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隐,惟公试之。”于是袁公即拔箖箊竹。竹枝上颉桥,未堕地,女即捷末。袁公则飞上树,变为白猿。[ 28 ] 135
袁公本是山中白猿,竟能化作人形与人比武,显然,这里的白猿精已经具备变化的能力,初开猿猴变化神通之门。东晋王嘉《拾遗记》又记载了一个白猿化作老翁授人以物的故事:
周群妙闲谶说,游岷山采石,见一白猿从绝峰下,对群而立,群抽所佩之刀,以投白猿,猿化为一老翁,手中有玉板,长八寸,以授群。群问曰:“公是何年生?”答曰:“今已衰迈,忘其生之年月。……”[ 28 ] 136
此白猿不仅精通历数,寿岁悠长,而且变化莫测,一身书生气。旧题陶潜撰,鲁迅先生认为是六朝人伪托的《搜神后记》中记载了一个猕猴化做美男子与人生子的故事,兹录于下:
太元中,丁零王翟钊,后宫养一猕猴,在妓女房前。前后妓女同时怀娠。各产子三头,出便跳跃。钊方知是猴所为,乃杀猴及十子,六妓同时号哭。钊问之,云初见一年少,著黄练单衣、白纱帢,甚可爱,笑语如人。[ 29 ] 524-525
猕猴已经能够在美少年与猴身之间自由的来回变化,而且身着白衣,与常人无异,同《取经诗话》中以白衣秀士出现的猴行者形象极为相似。中国古代类似的猿猴故事极多,唐代的《补江总白猿传》中白猿精变做美髯丈夫等皆如此类,其中猿精的化形能力是共通的。
宋元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的故事更为复杂,“齐天大圣”与“变化多端”的元素正式进入猿猴故事,猴精不仅神通广大,变化多端,而且已经发展出了一个区域性的恶霸家族:
且说梅岭之北有一洞,名曰申阳洞。洞中有一怪,号曰白申公,乃猢狲精也。弟兄三人,一个是通天大圣;
一个是弥天大圣;
一个是齐天大圣,小妹便泗州圣母。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唤山神吩咐,听吾号令,便化客店,你做小二哥,我做店主人。[ 30 ] 195
这是“变化多端”的“齐天大圣”的首秀,他已经有了任意变化的本事,为了谋夺陈巡检的美妻,协同本地山神变化出一间客店,伺机将陈巡检之妻摄回洞府。虽然没有明确的交代他有七十二般变化,但是从他已经掌握的变化能力来看,与后来的孙悟空是如出一辙的。
另有《时真人四圣锁白猿》一本,说古杭城有一员外沈璧,与妻子分别,泛海经商,却被烟霞山中的白猿精烟霞大圣变做员外模样,占了他妻子并偌大家业,后被时真人遣天将制服。该本中烟霞大圣的变化神通离孙悟空又近一步:
吾神乃烟霞大圣是也。在于烟霞山烟霞洞居止。号曰是烟霞大圣。某与天地同生。日月并长。神通广大。变化多端。……今沈璧泛海去了。我变化做沈璧一般模样。到他家中。图谋了他浑家。便是某平生愿足。……摇身与一变。变做沈璧一般模样。来到这沈璧家门首是也。[ 31 ] 2a
同样是变化后谋夺他人妻子,但是烟霞大圣只需“摇身一变”就变做沈璧的模样,与《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已经别无二致,只是没有明确烟霞大圣到底会多少种变化。而且烟霞大圣与沈妻同床共枕两年之久而不被识破,比起孙悟空的变人物只是頭脸变了,却仍然是两块红屁股,一条长尾巴,而且时不时就会不自觉地做出一些猴类的招牌动作来相比,似乎变化能力更加完备,变化的能力上是无懈可击的。同时有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猴子“齐天大圣”的名号打响了,变化多般的神通坐实了,家族势力稳固了,变化的神通似乎是遗传,连他的兄弟们也有了,且看杂剧头折:
(齐天大圣上)(云)广大神通变化。腾云驾雾飞霞。……吾神乃齐天大圣是也。我与天地同生。日月并长。神通广大。变化多端。……姊妹五个。……我听知的太上老君。炼九转金丹。食之者延年益寿。吾神想来。我摇身一变。化做一个看药炉的仙童。先偷去金丹数颗。[ 32 ] 1a-1b
到此为止,变化多端的能力似乎已经成了“齐天大圣”的标配了,摇身一变就化做仙童,轻松偷去太上老君的仙丹。后文中通天大圣说兄弟三人占据花果山千百余年,神通广大,变化多般,或许吴承恩就是将通天大圣兄弟三只猴合而为一后创作出了拥有七十二变的孙悟空。
较早的取经故事本子《取经诗话》中,“猴行者”以白衣秀才的形象出现,并主动帮助唐僧往西天取经,且已经具备将妇人变为青草(《过狮子林及树人国第五》),将金环镮杖化成夜叉的能力,尤其是在《过长坑大蛇岭处第六》一出中,他的变化能力已经与小说中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相同了。僧行七人行经火类坳,遇见一个化作绝色女子的白虎精,猴行者遂将锡杖化作一个巨大的夜叉,战退虎精后:
猴行者曰:“汝若未伏,看你肚中有一个老猕猴!”虎精闻说,当下未伏。一叫猕猴,猕猴在白虎精肚内应。遂叫虎精开口,吐出一个猕猴,顿在面前,身长丈二,两眼火光。白虎精又云:“我未伏!”猴行者曰:“汝肚内更有一个!”再令开口,又吐出一个,顿在面前。白虎精又曰:“未伏!”猴行者曰:“你肚中无千无万个老猕猴,……”白虎精闻语,心生忿怒。被猴行者化一团大石,在肚内渐渐会大。教虎精吐出,开口吐之不得,只见肚皮裂破,七孔流血。喝起夜叉(按:金环锡杖所化),浑门大杀,……绝灭除踪。[ 33 ] 18
《取经诗话》对孙悟空变化神通的塑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猴行者”已经具备了七十二变的特征,能随意变化的锡杖无疑是小说中如意金箍棒的前身。“猴行者”能在虎精肚内变出巨石与无穷无尽的老猕猴,还能将锡杖化做夜叉,这都是孙悟空七十二变的能力。喜欢在妖怪肚内做文章也是两个猴行者的共通之处,《西游记》第十七回,悟空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化成仙丹进入黑熊精体内将其降服,第五十九回为借芭蕉扇变做蟭螟虫顺茶水落入罗刹女肚内,第六十六回变成西瓜跑到黄眉大王肚里,第八十二回变成桃子钻入金鼻白毛老鼠精腹中,都是通过变化后进入妖怪肚中对其折磨以使其屈服,这在《取经诗话》的猴行者处已经奠定了基础。最后再来看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杂剧中的猴精主角为“通天大圣”,摄了金鼎国女子为妻,依然是弟兄姊妹五人,只说他“铜筋铁骨,火眼金睛。”并没有他“变化万端”的话,但是他过继了历来猿猴变化多端的传家宝,在躲避天兵天将追捕时,他临危不惧,随机应变,“上树化作个蟭螟虫,看他鸟闹。”[ 34 ] 657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在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喜欢变做蟭蟟虫、蜜蜂等昆虫,尤其是十多次变做蟭蟟虫,出入妖怪洞府打探情报,如入无人之境,无往而不利。大概是吴承恩在创作《西游记》时,沿袭了古代流传的猴精与猿精故事和取经故事中的猴形象,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力,最终呈现出齐天大圣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
(四)生殖崇拜与七十二变
《周易·系辞下第九》:“天地絪缊,万物化醇;
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对此,干宝曰:“男女犹阴阳也,故‘万物化生。”[ 35 ] 624-625传宗接代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正如周予同先生所说:“儒家的根本思想出发于‘生殖崇拜;
就是说,儒家哲学的价值论或伦理学的根本观念是‘仁,而本体论或形而上学的根本观念是‘生殖崇拜。[ 36 ] 77-78”天地之间阴阳二气的交感与男女的交媾同义,其结果都是“生生”。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从本质上讲,也无非是无中生有,“化生”成新事物,这无异于女性的生殖,即孙悟空是母体,通过口诀或是吹仙气的方式变化出的事物或人物是他“生生”的结果。孙悟空像女性分娩、繁殖一般的化生能力,泄露了此神通与古代生殖崇拜的关系密码。从孙悟空的身世来说,他本是育孕于天地间的“灵根”: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 12 ] 3
关于他的出世,从古代生殖崇拜的角度来看,无不透露出“性”崇拜的因子。孕育孙悟空的灵石受到“日月精华”的滋养而生灵胎,日积月累的温养才诞生了天地灵物孙悟空。对此,日本学者中野美代子认为,孕育孙悟空的仙石,源于“生殖之石”神话,而且,此仙石的“九窍八孔”(九窍代表眼、耳、鼻、口共七个孔和两个排泄口)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同时是“一块兼俱男性生殖器和女性生殖器功能的岩石,同时又兼俱胎生和卵生[ 37 ] 5。中野氏的这一看法是极有道理的,在中国古代先民的认知中,石头具有生殖的魔力,大禹、夏启父子便是最早的石中生人代表。除了石头外,为悟空出世提供精华的“日月”也有非同寻常的象征。“日”字的甲骨文写作“日”,“这个字最初是女阴的形象。……即使在今天,民间也常用日来表示女性性器官。”[ 38 ] 122所以最初的太阳神是女性神,随着社会的发展,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男子成为社会的主导,“日”的光热与阳刚的象征逐渐转移到男性身上,其作为女阴的象征也随之转换成对男根的崇拜。相应的,“月”的阴柔便成了与“阳”相对的“阴”之女子的象征,而“精华”“元阳”“玉泉”等在某些时候,尤其是道教隐语,又是精液的暗语。由此,孙悟空的受“日月精华”而化为石胎,经过天地的孕育后破“卵”而出,化作五官四肢兼备的猴,又能爬会走的描写,正符合受男性精血得孕的受精卵,在女性子宫内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呱呱坠地,岁月渐长后学爬再走的人类婴孩。所以,孙悟空从石中出生起就带上了中国古代性崇拜的“紧箍”。
整部《西游记》中,将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看来大呼精彩的片段非“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一回莫属。二郎神与孙悟空大斗三百余合不分胜负,这时二郎神便施展起变化神通来,变得身高万丈,孙悟空也相应地做出回击,二人再度缠斗。孙猴子变做麻雀躲上树梢,二郎神识破后变成恶鹰,扑打麻雀。悟空见势不妙,再变做“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神却变做海鹤穷追猛打,逼得悟空只能变成鱼儿躲到水底藏身,二郎神接着变成鱼儿的天敌鱼鹰,“赶上来,刷的啄一嘴。那大圣就窜出水中,一变,变做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二郎神见状再度化做一只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 12 ] 72-73这水蛇又变做一只“低贱”的、“鸟中至贱至淫之物,不拘鸾、凤、鹰、鸦都与交群”的花鸨。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二人变化成的动物们所隐喻的文化内涵,即鸟,鱼,蛇在古代社会都是性崇拜的象征物。鱼在古代是女阴的象征,其一是因为“鱼形,特别是双鱼与女阴十分相似”;
二是“鱼的繁殖力很强,初民以此寄托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 39 ] 25。闻一多先生在《说鱼》中更是充分的证明,打鱼、钓鱼是匹偶的隐语;
吃鱼或烹鱼喻合欢或结配,吃鱼的鸬鹚、白鹭和雁等皆有此意[ 40 ] 240-246。在《诗经的性欲观》中,先生又认为:“《诗经》里常常用水鸟比男性,鱼比女性,鸟入水捕鱼比两性的结合。”[ 40 ] 175赵国华先生等亦认为鸟是男根的象征物,那么鸟衔鱼自然就成了性交的隐喻。不仅如此,蛇在古代也是男根崇拜的产物。回过头来看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斗法,无论变化出的麻雀、大鹚老、灰鹤还是鱼鹰等鸟,亦或是蛇,都是男根的象征物,而鱼则是女阴的象征物,鸟衔鱼是性交的隐喻。对“鸟中至贱至淫之物,不拘鸾、凤、鹰、鸦都与交群”之花鸨的赤裸裸的交代,这一段斗法所暗含的意蕴已经不言而喻了。生殖可以说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诞生新生命的过程,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也同样如此,所以,悟空的变化神通与生殖崇拜是一致的。
四、总结
神秘数字“七十二”蕴含丰富,而《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则取其“至尊”与“无敌”的象征意义,凸显孙悟空的神通广大,战无不胜。其来源十分廣泛:道教仙真的“七十二变”化形能力以及古代儒士阴阳二气化生万物的气论思想,共同为“七十二变”的诞生做了准备工作。中国历代猿猴故事中的猿精与猴精以及取经故事中“猴”的“变化多端”的能力之延续,又直接为“七十二变”神通注入养分。同时,中国古代的生殖崇拜又为其添砖加瓦,加上作者以大才力进行创作,继而造就了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
参考文献:
[1]杜贵晨.传统文化与古典小说[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2]汪中.述学校笺[M]//中国历史文集丛刊.李金松,校笺.北京:中华书局,2014.
[3]来集之.倘湖樵书[M]//续修四库全书:第一一九六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4]张德鑫.“三十六、七十二、一〇八”阐释[J].汉语学习,1994(4):38-42.
[5]闻一多.七十二[M]//孙党伯,谢嘉星.闻一多全集:卷十.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6]杨希枚.中国古代的神秘数字论稿[M]//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杨希枚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7]刘尧汉,卢央.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太阳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
[8]郝经.郝氏续后汉书:卷八十四上下[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一四三·别史类:第三八五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9]脱脱,等.宋史卷四十九·志第二·天文二:第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7.
[10]郑玄.周易正义[M]//十三经注疏.贾公彦,疏;
赵伯雄,整理;
王文锦,审定.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1]叶舒宪.中国古代神秘数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12]吴承恩.西游记[M]//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13]龚维英.《西游记》系仙话小说述论[J].明清小说研究,1988(2).
[1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15]张锦池.中国六大古典小说识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250.
[16]胡孚琛,陈耀庭,王卡,等.道教志[M]//中华文化通志(宗教与民俗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7]吴任臣.山海经广注[M].王兴芬,整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8.
[18]宇文邕.无上秘要[M]//影印涵芬楼本正统道藏:卷七七八.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
[19]佚名.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卷上[M]//影印涵芬楼本正统道藏:卷一O四七.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
[20]王先谦.荀子集解[M]//中华国学文库.沈啸寰,王星贤,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12.
[21]萧又宁.董仲舒《春秋繁露》气论思想研究[M]//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十六编).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3.
[22]王弼,注;
孔颖达,疏.周易正义[M]//十三经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3]吴炳勋.魏晋气化思想研究[M]//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十一编.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1.
[24]大戴礼记今注今释[M].高明注,译.台北:商务印书馆,1975.
[25]陈慧麒.明代气范畴思想研究[M].北京:线装书局,2019.
[26]庄子集解二:知北游第二十二[M].王先谦,注.北京:中华书局,1954.
[27]蔡铁鹰.《西游记》的诞生[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8]蔡铁鹰.西游记资料汇编(上册)[M]//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2010.
[29]陶潜.搜神后记[M]//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李剑国,辑校.北京:中华书局,2019.
[30]阙名.陈巡检梅岭失妻[M]//古本小说集成·清平山堂话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31]阙名.时真人四圣锁白猿[M]//王季烈,编校.孤本元明杂剧:第二九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41.
[32]阙名.二郎神锁齐天大圣[M]//王季烈,编校.孤本元明杂剧:第二九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41.
[33]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校注[M].李时人,蔡镜浩,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
[34]杨景贤.西游记杂剧[M]//隋树森.元曲选外编(下). 北京:中華书局,1959.
[35]孙星衍.孙氏周易集解[M].黄冕,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8.
[36]周予同.“孝”与“生殖器崇拜”[M]//朱维铮.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增订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7]中野美代子.《西游记》的秘密(外二种)[M].王秀文,等,译.北京:中华书局,2002.
[38]傅道彬.中国生殖崇拜文化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
[39]刘达临.中国古代性文化[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
[40]孙党伯,谢嘉星.闻一多全集:第三册[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陈丽华]
猜你喜欢七十二变蓝鲸也要七十二变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2年2期)2022-06-01学七十二变的小猴小学生(看图说画)(2020年4期)2020-12-03看我七十二变小学生必读(低年级版)(2020年6期)2020-09-10豆腐:看我七十二变少儿美术(快乐历史地理)(2020年4期)2020-08-24看氢七十二变小哥白尼(趣味科学)(2020年8期)2020-05-22汉字七十二变小星星·作文100分(2019年4期)2019-04-30“七十二变”地黄丸基层中医药(2018年7期)2018-12-06看我七十二变小学生必读(低年级版)(2017年9期)2018-01-31酷暑降临人间,看我七十二变意林·少年版(2016年11期)2016-09-10新的一年,看君七十二变学生天地(2016年2期)2016-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