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开展线上教学的策略

时间:2023-12-01 15:42:02 来源:网友投稿

杨振兴

2022年底,由于疫情影响,广州实施全市学生线上学习。对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如何在线上环境下有效开展学科教学,笔者就这方面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如下的策略。

一、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环境

居家学习,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得非常复杂,不可控因素非常多。首先,家里不再像计算机室,有统一的计算机设备,统一的操作系统,统一的软件。现在是手机时代,手机在家庭的普及率比计算机、平板电脑高。而平板电脑普及率又比计算机高。因此,居家学习,学生的学习工具以手机或平板电脑为主。其次,没有有效的控制软件。在计算机室,老师可以通过教学辅助软件,控制学生的上网,控制学生的屏幕等,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因素。居家学习,学生拥有的自主权太大了,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自控能力比较弱,越多的干扰,越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教学效率下降。最后,学习的氛围与线下不同,在计算机室的集体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面对面进行交流,能对学生学习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

复杂的学习环境,使得开展线上教学变得非常复杂。根据学生真实的学习环境,教师不能仅准备计算机环境下的教学内容,因为,不是每个家庭都购买了计算机。教师这时,更应该考虑以手机或平板作为学生学习本学科的首要工具来设计教学内容。没有控制软件的情况下,确实会对学生的自觉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促使教师转变思路,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光靠控制的方法,只是把问题暂时掩盖住了,并没有真正培养起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因此,教师更多积极考虑用“导”的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通过有效的评价激励,让学生喜欢上学习,自主地学习。最后,虽然线上教学,无法像线下教学面对面的交流,但通过技术手段,如打开每位师生的摄像头,让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交流,有些软件还可以让学生的摄像头画面轮动上台,在屏幕的上方展示给全班。解决了学生数量多,有限的屏幕空间放不下学生的画面的问题。

二、研读新课标,把握学科核心素养

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信息科技学科首次作为国家课程独立开设的一门学科,颁发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视。对于每一名信息技术老师,研读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责无旁贷。因为对比原来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信息科技课程标准里的内容变化非常大,如果不进行研读和认真学习,难以把握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例如:新课程标准更加强调立德树人,强调反映数字时代正确的育人方向,强调真实性学习,创新教学方式,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不但强调“做中学”,还强调“用中学”“创中学”,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以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通过对比学习,不难发现,新课标在原来信息技术指导纲要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的升级。

而线上教学恰恰为落实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如果是传统的线下教学,所有的教学环境均能和现在有信息技术教材配套,教师们驾轻就熟,而要落实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则需要从零开始。难度之大,也会让不少老师望而却步。在线上教学,由于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原教材不可能很好地适应每一位学生家庭的学习环境,要上好课,不管是用旧教材,还是新课标,都需要重新设计。

三、灵活构建设备无关的教学内容

信息时代的原著民,所接触到的第一台智能设备,也不再是PC机,而是手机、平板。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群小朋友,拿着手机在刷“抖音”、发“微信”。因此,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概念,是从手机开始的。基于这样的真实情境,我们在落实新课标下的信息科技学科教学的时间,就可以创新地构建设备无关的教学内容。通过这种设备无关的教学内容,再与学生具体的个人真实体验相结合,可以达到良好的知识迁移效果。例如:在信息科技五年级“身边的算法”教学模块里,我们就可以先用“自然语言”或“流程图”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算法”的概念。由于5年级的学生,对于编程有着强烈的兴趣。在这个大单元教学模块中,我们可以采取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带着与设备无关计算思维和自我设计的“算法”,去自己喜欢的编程平台上探索,边做边学。在成果展示时,我们看到的就不仅仅是windows平台下的作品,还可能是安卓平板上的作品,也可能是Ipad上的作品。这样做的好处是能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不受限于windows平台,真正发挥每位学生的能动性,主动解决问题,允许学生百花争放,百家争鸣,最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四、构建丰富的教学资源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已经为线上教育打下了扎實的硬件基础。阅读的媒体形式也从最初的文字,过渡到图文并茂,再到现在的音视频,我国的4G网络已经覆盖包括农村在内的全国各地。全国各地的人们均能享受优质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根据2021年5月工信部的统计,我国手机的覆盖率高达113.9%,这也就说我国每个人平均拥有1.14部手机。从这些基础环境建设上看,我国已具备开展线上教学的条件。

正因如此,在疫情期间,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得以纷纷大力推行线上教学,让所有学生在家里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当然,比起线下教室里的集体上课,教师们还是有很大的不适应。其中,以信息技术课尤为突出。由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资源建设相对滞后,在绝大部分互联网+教育平台上,均没有对应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资源。2022年3月,教育部出台新的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后,意味着原来信息技术的教学资源也要重新建设。

信息技术课堂,一直依托于计算机室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在该环境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资源可以局限在计算机室的局域网内。教师可以简单地将教学光盘、教学微课等资源以文件共享的形式,分享给每位学生。依托计算机室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教师还可以流畅地进行教学广播、教学评价、在线比赛等。但是线上教学打破了这一切。教师没有了赖以教学的计算机室。甚至老师都是在家里进行线上教学,如何将教学资源分享给学生呢?解决之道,还是要转变思路,跳出计算机室的教学环境,迈入互联网+的教学环境。目前,教育部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建设,推出了全新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所有平台资源均免费提供给广大中小学校、师生、家长使用。省、市也在为学校、师生、家长搭建相应的智慧教育平台。可以说,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进行教学创新实践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对于信息技术学科而言,在“互联网+教育平台”中建立起优质的教学资源,特别是按新课程标准建立起新的优质教学资源,是非常紧迫且有意义的事情。首先,这是一个打破以往教学惯性的改变。这种改变影响的不仅仅是教师,还有学生。通过“互联网+教育平台”上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教师的教学思维模式,将转向“互联网+”。从而,可以利用“互联网+”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次,最大限度提供分享,产生1+1>2的效果。教师自己建设的教学资源,有可能是在别人已有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创作,而如果教师继续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源,其他教师或学生又能够从中获益,产生更大的价值。甚至,学生也可以作为教育共同体参与到教学资源建设当中,在当今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学生完全可能通过自身的学习研究,获得超越老师的知识,从而分享自身的经验,提供不一样的教学资源。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新课标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辽宁教育(2022年19期)2022-11-18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趣味(语文)(2021年10期)2021-12-28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趣味(作文与阅读)(2021年10期)2021-03-08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教学考试(高考地理)(2020年4期)2020-11-17——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教学考试(高考数学)(2020年1期)2020-11-16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年15期)2016-03-01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6期)2015-03-01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年2期)2015-02-27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线上 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