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怡 周丽惠
生活是教育的起点,一日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一个由餐点盘引发的教育故事,让我们领略到了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学习以及他们在教师“放手”后迸发出的潜能。
使用可移动置物架,状况百出
在孩子们升入大班后,幼儿园给每个班级配了一个带万向轮的可移动置物架。在点心环节,我们把餐点盘放在了这个置物架上,以方便幼儿自主取餐点。我们将置物架放置在教室的前部,其周边很空,没有桌椅,这样,孩子们取餐点时可在四周排成多支队伍,从而实现分流。
使用可移动置物架是考虑到能灵活利用空间,但是,我们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可移动置物架使用起来存在一定的问题,孩子们取餐点的过程进行得不太顺利。比如,这天吃点心时间,乐乐和轩轩最先洗完手从盥洗室出来,直奔取餐区。这天的点心是饼干。乐乐个头有点矮,他在取餐点时需要微微踮起脚尖。只见他拿起夹子夹饼干,好一会儿都夹不起来。这么一耽搁,后面的队伍就排得有点长了。其他孩子洗完手后也都涌到置物架前,从四个方向同时取餐点。人一多,大家你推我挤,导致置物架不停地晃动,孩子们取餐点更慢了。于是,各种催促、告状声此起彼伏。
观察到上述问题后,我们起初试图运用制定规则、限制人数等方式进行调控,但发现收效甚微。后来,在学习《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时,我们认识到教师应“支持幼儿参与一日生活中与自己有关的决策”。受此启发,我们意识到,吃点心是孩子们在一日生活中每天都要经历的环节,对于怎样取餐点才方便、快捷,孩子们是最有发言权的,我们为孩子们做出的安排未必是最合适的。因此,不如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们,让他们自主讨论、研究、做出决策。
回看现场,发现问题
我们拍摄了取餐点现场的视频,组织孩子们一起观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讨论如何取餐点更方便、不拥挤。
在观看视频、寻找问题的过程中,一开始,孩子们互相埋怨。新新说:“俊俊,你太慢了。”俊俊辩解道:“我有点够不着,夹不到呀!”轩轩也说:“俊俊,你看,你把架子搞得晃来晃去的,我都夹不到了!”俊俊说:“是后面的人挤我,架子才晃来晃去的。”后来,孩子们发现,不仅是俊俊有这个问题,其他小朋友在取餐点时也有夹得慢、容易带动架子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在我们的鼓励和引导下,孩子们开始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意见。涵涵说:“这个架子下面有轮子,我们夹饼干的时候稍微碰一下,它就动了。”新新说:“矮一点的小朋友够不着,如果可以把点心放得低一点就好了。”萱萱建议道:“那就放到架子的第二层好了。”我们鼓励几个孩子马上去试一试这样放行不行。试过之后,他们说:“放第二层会看不清楚,不方便。”“太低了,要蹲下来拿。”“这样就更慢了。”通过试验,孩子们发现把点心放到置物架第二层的方法行不通。
多次调整,日趋合理
讨论之后,孩子们发现,如果仍然使用可移动置物架,那么餐点盘放置过高、架子容易晃动的问题似乎还是没法解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换个位置来放餐点盘。那么,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呢?我们将这个问题抛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自己去探寻、试验,尊重与支持孩子们的决策,并适时地给予点拨,引导孩子们找到放餐点盘的适宜位置。
第一次调整:使用益智区矮柜
轩轩提出:“还是像以前那样,把餐点盘放到柜子上面吧。”大家都支持这一提议。涵涵建议:“可以放在益智区那边,那边的柜子上面都是空的。”细心的萱萱想到了柜面高低的问题:“让诺诺过去试一下吧。”诺诺是班里个头最小的一个,她过去试了试。萱萱等几个孩子将两个餐点盘及装餐点的小碟子搬过去,在矮柜上摆了摆。试验之后,孩子们对这个新的取餐区感到比较满意。我们提醒孩子们自己去和保育老师做好沟通,说明取餐区位置调整的原因以及新位置与餐点盘的摆法。
第二天的点心时间,大家都期待着看一看新的取餐区使用起来效果怎样。果然,餐点盘放在固定的、高矮适宜的柜面上,孩子们取餐点时顺手了很多,速度明显快了。可是,新的问题很快又显现:益智区矮柜的一侧放置了一组桌椅,占据了那里的空間。在无人入座时,尚不显得拥挤,但有小朋友取完餐点在此处入座后,过道明显变窄。在取餐点的高峰时间,这里聚集的人比较多,就容易发生磕碰。
我们发现问题后没有直接指出。几天后,我们组织孩子们就新的取餐区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交流。不少孩子提出了意见,有的说:“我倒牛奶的时候有很多人在后面挤来挤去,牛奶都洒出来了。”有的说:“我刚拿好点心,后面就有人往前推了我一下,我差点摔倒。”有的说:“排队的人把门都给挡住了。”有的说:“那么多人在这里拿点心,很容易碰翻这边柜子里的玩具。”陆陆吃点心时坐在益智区旁的这桌,他表示,当队伍排到他们的座位周围时,他们被挤在中间,感到很不舒服。由此,孩子们认为取餐区还得换个位置。
第二次调整:使用临时性餐点桌
孩子们觉得,教室的前部也就是原来放可移动置物架的地方空间比较大,还是在那边放一张桌子做取餐区比较好。但是,班级里没有多余的桌子。经过一番商议,有孩子提出,可以搬一张桌子过来做临时性的餐点桌。那么,搬哪张桌子过来呢?在进行考察后,孩子们一致认为,3号桌离得最近,搬起来最方便。但问题又随之而来:如果把3号桌搬来放餐点盘,这一桌的小朋友坐在哪里吃点心?有孩子提出,让3号桌的小朋友排到最后,在别的桌的小朋友都取完餐点后再去取,等他们取完,这张桌子就可以用了。这个方案似乎是可行的,但会给3号桌的孩子带来很多不方便,他们愿意吗?没想到,3号桌的孩子都愉快地答应了。
我们觉得,这样的方案虽然算不上完美,但既然孩子们觉得可行,而且乐意尝试,我们应给予尊重和支持。于是,第二天,新的方案开始实施。吃点心前,孩子们自发地将3号桌搬到教室的前部,将餐点盘放置在它的上面。由于这一块空间较大,取餐点时磕碰、冲突明显减少了。3号桌的孩子也很配合,等其他桌的小朋友都取完餐点后,再坐到桌前用餐点。
第三次调整:使用科探区高低柜
几天后,3号桌的乐乐主动提出想再找找有没有更合适的位置做取餐区。于是,在他的带领下,3号桌的6人小队开始了考察行动。他们来到教室的各个角落观察、比画、记录,最终在科探区驻足。乐乐指着高低不同的柜子说:“高个子拿高柜子上的,矮个子拿矮柜子上的。”欣欣一边张开手臂测量过道宽度,一边说:“嗯,这个地方很宽,应该不会挤了。”
有了新方案后,6人小队来找我们商量,我们请他们自己向小伙伴们做介绍。集体讨论时,6人小队提前布置了现场,在科探区的高低柜上摆好餐点盘,乐乐介绍了他们的新方案,欣欣等人演示了从盥洗室出来到取餐区取餐点的路线,提醒小伙伴们不要走到科探区里面。
新的取餐区在教室的后部,由于过道较宽、有组合式高低柜,而且离盥洗室近,孩子们洗完手后可以径直取完餐点再回到座位上,减少了碰撞的可能性,拥挤、堵塞等问题也得到了缓解。大家对这个新的取餐区感到很满意。
后续,孩子们还可能再对取餐区做进一步的调整、优化,我们要做的是始终给予孩子们尊重、信任、支持和适宜的引导。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留给孩子们自己去思考并解决,提升孩子们对生活事务的规划与处理能力,让孩子们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在一次次的讨论和调整中,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均得到了发展。在三次调整过程中,孩子们对问题的思考逐渐深入,从单纯考虑哪里有空位,到兼顾空间是否充足、能否满足不同人的需要、会不会影响他人,再到思考动线的流畅性,孩子们对于集体生活的经验得到了丰富,他们真正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自立、自信的班级小主人。
猜你喜欢餐点架子柜子县长的“架子”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老农帮马未都劈柴做人与处世(2019年18期)2019-10-18蝴蝶结藏哪里啦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2019年3期)2019-06-22我们的“魔法餐厅”好家长(2018年10期)2018-11-30">倡导科学保育 推行餐点自理——幼儿园餐点自理活动的实践与思考小学生作文辅导(2018年35期)2018-11-28幼儿园保育老师自主餐点管理策略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2018年12期)2018-01-25柜子不再孤单周末·校园文学(2017年22期)2017-12-12旧柜子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2016年12期)2016-09-10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名为FIELD的极简架子工业设计(2016年11期)2016-04-16浅谈幼儿餐点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新课程研究(2016年18期)2016-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