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儒
为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以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为方针,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为导向,2022年在全省率先创新开展工业集聚区环境治理,重点实施环保规范化建设、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锚定靶向,紧紧抓住工业集聚区治理“牛鼻子”
工业集聚区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国家、省市高度重视工业集聚区的环境监督管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还将工业集聚区落实污染防治情况纳入督察范畴。加强工业集聚区环境治理既是落实法律法规要求的政治需求,也是加强工业污染防治的硬招实招,更是推动工业立市、制造业当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2022年,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高度重视,自加压力,印发实施《深圳市工业集聚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深圳市工业集聚区环保规范化建设指南(试行)》《關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工业集聚区生态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系列文件,率先开展工业集聚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由于工业集聚区没有法定的概念,且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工业集聚区的概念定义、现实状况大不一样,珠三角地区大多属于村镇级工业集聚区,几栋一园区甚至一栋一园区。因此,围绕“治理谁”的问题,深圳生态环境局深入调研、查找文献、借鉴参考,因地制宜确定环保领域工业集聚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标准,分成Ⅰ类、Ⅱ类、Ⅲ类。围绕“如何治”的问题,坚持“分类施策、内外发力、试点示范、逐步推进”原则,细化建设指南,明确监管要点,实施环保规范化建设、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等措施,创新探索、勇于闯出一条符合深圳实际的治理路径。相关经验做法得到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同志的高度评价。
“内”夯基础,稳步提升环保规范化建设水平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结合关于做大做强“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大力实施“工业上楼”计划的要求,实施工业集聚区环保规范化建设,首批将20个工业集聚区纳入试点,试点内容包含硬件软件建设2项内容,涵盖废水集中治理、废气污染治理、固废收运处置、健全管理制度4类任务,推进环保规范化园区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打造“环保规范”“工业上楼”一体示范园区。卫光生命科学园瞄准全球生物技术前沿,结合环保规范化建设与“工业上楼”的相关要求,以创建“专业程度最高、公共配套最全、区域优势最佳”“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三生融合)”“合成生物转化为特色”的生物医药专业园区为目标,建成运行处理能力1000吨/天的废水集中处理、集中供蒸汽、危险化学品中间仓等基础设施。试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委托时代高科公司在园区整体运营管理、污染治理设施运维等方面实施第三方治理。目前,园区成功吸引深圳医学科学院进驻发展,引入深圳湾实验室、唐颐控股等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并与深圳湾实验室共建“光明科学城国际生物医药创新中心”。
多措并举构建环保规范的黄金珠宝产业发展高地。龙岗区作为黄金珠宝生产加工核心区,为建设绿色低碳、环保规范的黄金珠宝产业发展高地,李朗国际珠宝产业园、中和盛世珠宝产业园相继成立环境保护管理办公室,由个别部门人员兼职管理变为由人员装备齐全的环保办专职管理,落实园区的制度建立、企业准入、集中治污、环保信访、应急处置等“全过程”环境管理要求。建成废水集中治理设施、固废收集暂存场所,统一收集、集中处理、达标排放进驻企业的生产废水,解决进驻企业单独设立危废仓库选址难、处置难、成本高问题与减少环境安全风险隐患。
加快推进集中治污助力行业企业集聚高效发展。坪山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作为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核中之核”。坪山区建设运营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一期二期、深港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产业空间,配套建设处理能力1万吨/天的工业废水集中治理设施及其污水管网,整体工程进度约80%,打造形成了生物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技术三大领域为核心,上下游产业链完整、集群效应显著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此外,宝安区加快建设江碧环境生态产业园,配套建设10余万平方米产业空间的生产示范园与处理能力5000吨/天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整体工程进度约85%,推动半导体、电镀等行业集聚发展、集中治污。
“外”强监管,不断增强生态环境监管执法能力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因地制宜、综合施策,从严格源头防控、推进集中治污、加强监测监控、严格环境执法等方面发力,持续增强污染治理能力,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加强生态环境源头管控。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绿色标尺要求。印发《深圳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遵守管控规定,优化产业布局,严格项目准入。对区域环评范围内且区域环评的评价深度符合产业园区规划环评要求的,产业园区规划可科学合理、充分应用区域环评成果。加强区域环评、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衔接。印发《深圳市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在产业园区规划环节,将“三线一单”成果作为编制产业园区规划的重要依据,强化园区选址与“三线一单”衔接,督促落实污染集中治理等要求。在建设项目准入环节,实施分类管理,对完成区域环评并制定生态环境管理清单的,纳入重点项目审批名录的严格审批,纳入清单管理的执行清单管理规定即可开办。对未完成区域环评的,按照环评审批管理名录依法办理手续。推动先进制造业园区完成区域环评。基本完成龙华九龙山数字城、沙井街道暨国际会展城片区、宝龙科技城、燕罗石岩街道等区域环评。宝安区深化区域环评结果的应用,打造区域环评“智能选址”服务系统,成功入选全国“2022智慧环保十佳创新案例”,推动传统审批向主动服务转变,减少办理环评时间至几十分钟,95%建设项目可简化豁免环评手续,预计一年为企业减少环评费用3000多万元。
大力推进污染集中治理。建设废水集中治理设施,解决小微企业废水处理难问题。在光明区,依托光明水质净化厂,整合水处理工艺,建设处理能力500吨/天的污水处理设施,以低于市场价的费用处理小微企业的清洗废水,累计服务光明辖区企业600余家次,处理废水4万余吨,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缓解了废水处理难题。在宝安区,鼓励至清环保公司建设污水治理设施,收集处理宝安辖区小微企业的工业废水。建设喷涂工艺“共享车间”,推动挥发性有机物高效治理。宝安区、光明区坚持源头、过程、末端管控,采取龙头企业自建公用的方式,探索建设10个机动车维修行业喷涂工艺“共享车间”,充分发挥共享公用、集中管理的优势,减少汽修喷涂废气处理难、扰民投诉多的问题。建设工业固废集中收贮场所,提升“无废城市”建设水平。全市累计建成15个(规划建设24个)服务片区的危废收集处置场所设施,推进工业集聚区建设200余个工业固废集中贮存场所,初步形成“片区+集聚区+企业”固废闭环管理体系。龙岗区引导9家有技术优势的固废处置企业入驻集聚区开展“直营式服务”,规范收运收集贮存,减少环境安全隐患。
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执法。创新“环园码”管理制度,强化数字科技管控。龙华区建立“环园码”管理机制,将工业园区的环境信息集成到园区二维码。监管人员登录后可进行执法检查留痕、问题整改下发、环保信息核对;
园区管理登录后可进行园区信息更新、固体废物申报、佐证材料上传。龙华区已完成177个园区信息更新,完成张贴66个园区“环园码”。打造“点线面”监测体系,实施精准监控溯源。在宝安、坪山等重点工业集聚区的关键管网节点、水质净化厂进水口等点位安装60余套自动监测设备,并与600余家排污单位的自动监控设备上下联动,构建形成严密的“点线面”水质监控系统,进行水质监测监控、智能溯源分析。2022年以来开展溯源执法行动10余次,排查企业200余家次,监督性采样40家次,立案查处1宗违法排放重金属的典型案件,刑拘2名嫌疑人。
加强“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定期抽查检查老旧工业区与环保投诉较多的工业集聚区,2022年以来排查整治314家“散乱污”企业。充分利用无人机、VOCs走航设备、在线监测等科技设备,加强非现场执法力度,办理非现场执法案件260余宗,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猜你喜欢工业集聚产业园园区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浙江国土资源(2022年8期)2022-09-06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07-28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华人时刊(2019年19期)2020-01-06园区的开放样本商周刊(2018年24期)2019-01-08从园区化到国际化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大江南北(2017年11期)2017-11-10似曾相识心欢喜 生搬硬套谬千里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7年2期)2017-03-0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工业集聚的非线性效应——基于门限回归模型的分析湖湘论坛(2015年3期)2015-12-01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股市动态分析(2015年49期)201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