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路上,青岛有自己的优势,但也面临着挑战。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关于青岛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思考。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是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六个城市定位”之一。提这样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什么水平?我们能不能达到?那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这些事,为了这次论坛也做了一些数据支撑,借此机会跟各位分享。
提出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主要是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
国内外的发展形势
***总书记在2016年5月30日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要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
2019年12月科技部推出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对72个城市进行测评、评价,排前10位的是深圳、杭州、广州、南京、武汉、苏州、西安、长沙、厦门、合肥,青岛排第12位。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排名是把直辖市的区作为评价单位和其他城市进行比较,比如北京是用海淀区来参与评价。
国家发改委“十四五”规划里明确提到,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创新中心,今年5月科技部等12部门发文,加快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正是政策响应;
建设北京怀柔、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青岛可以将其作为目前的最高目标。
山东省2022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科技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支持济南市建设高水平引领型国家创新型城市,青岛市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标杆。后者的目标可能更高,但在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起草过程中认为这一标杆过高,于是在最终报告里面改为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另外,全国24个GDP万亿城市的党代会报告和“十四五”规划都明确提出加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标。
青岛应该怎么来定位?一是奋斗目标为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二是在山东省的整体布局中,按照山东省政府的规划,在“一群两心三圈”中发挥科技创新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突出青岛的创新特色:海洋和国际化。
基本内涵特征
创新型城市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个是内涵特征,另一个是评价体系。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学界有一个共识,创新型城市是在新经济条件下,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城市发展模式。国家发改委对创新型城市的定义比较有操作性,从评价的角度来讲,创新型城市是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营造创新环境为突破口,健全创新系统、整合社会资源、提升效益效率、聚焦引领和示范作用。
科技部对创新型城市的定义由五个方面的要素组成,完备有效的创新治理体系、充满活力的创新主体体系、配置高效的创新要素体系、支撑有力的创新平台体系、现代化的经济体系,这是國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排名的主要依据。而青岛的目标中又加了一个国际化,即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国际化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链接全球创新资源,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二是创新水平居于全球前列,具有引领性的创新前沿领域;
三是具有创新型和国际化相互促进的关系。
科技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的评价体系主要有5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5个一级指标为:创新治理力、原始创新力、技术创新力、成果转化力和创新驱动力。
优势和挑战
青岛在这份报告中表现如何?首先,青岛综合实力连续三年排名第10。其中一个重要指标是全国top1000高新技术企业分布,无论是总部机构,还是分支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青岛还没有在这个核心圈里面,排名第10也是非常不易。其次是优势指标。在多个分指标中,青岛排在前10的指标有6个。
最后,还有全国同类城市的对比。我们选取了6组数据来说明问题。
第1组是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对比全社会研发支出和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青岛财政科技支出占公众财政支出的比重排同类城市第11位,但是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和地区生产总值已经到了第15位,这说明青岛企业创新的主体企业研发的投入远远没有达到财政科技投入的支出。
第2组是园区数量和在孵企业数量。青岛园区数量很多,排在第4位,但是在孵企业数量上排名倒数第4位。青岛园区很多、孵化器很多,但是效果不太好,在孵企业数量在下降。
第3组是规上企业研发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和规上企业新产品销售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青岛的研发投入排第4位,但是销售收入排到第11位,这说明表面上来看规上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很高,但是这些研发资金的投入并没有都用到新产品开发上,没有完全用到创新研发上。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归集的时候范围很大,但是真正用到创新研发上的资金可能不是很高,绩效不是很高。还有一个原因,是受周期性影响。
第4组是高新技术企业数和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与规上工业企业之比。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青岛排在第9位,但是营业收入占比排名靠后。数量排序很前,但是绩效在往后落,说明青岛高新技术企业的质量不高。
第5组三技术输出和技术输入。在这两方面青岛表现为双低。青岛拥有985、211高校,但是技术输出的额度很低,技术吸收效果也不好。
第6组数据是高新区的营业收入和高新区营业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这两项数据仍然表现为双低。青岛高新区的营业收入总额排同类城市倒数第2,在地区生产总值占比排到倒数第1,说明高新技术对青岛城市建设的贡献还是不够。
可以得到的结论是,青岛用排名第11的财政投入占比做出了排名第10的综合成绩是很不容易的,因为竞争太激烈了。除此之外,青岛的优势数据更多是创新手段和过程数据,但是不是结果数据,青岛弱势数据都是科技创新对产业经济支撑和影响的数据,而且这些数据都偏低,所以把排名拉低到第10位。
另外,有三方面的发展问题。一是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挖掘;
二是科技创新治理的精准化程度欠缺,要研究创新的内在规律、创新的过程,到底应该在哪个点上进行发力;
三是市场主体发挥作用不够,政府的创新工具、产业政策其实很多,要优化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发展思考
第一,对标国际。我们做了一些理论方面的研究,对标全世界著名的湾区城市,比如旧金山湾、纽约湾等等,结合青岛自身的创新的特色,借鉴经验提出青岛的发展路径,这里不再赘述。
第二,战略规划。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后马上就出台了《青岛市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五年规划(2022——2026年)》和《青岛市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 。其中,实施“八大科技创新工程”就是针对前面所提到的弱势指标。加强原始创新、新兴产业培育、科技园区提升以及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都表示了相应的财政资金、财税资金要跟上去。
第三,关键问题。总结来看,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府如何提高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的问题;
二是市场怎么发挥更好的市场主体的作用,不要让我们的领先数据一直停留在创新的过程和手段上,我们要让它在结果上、绩效上发挥作用;
三是数字赋能,这里需要着重强调。
为什么要提数字赋能?创新型城市的发展趋势一定是智慧城市。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要变革的东西很多。我们常说新一轮产业革命、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还有几个技术方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但是我个人还是认为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应该赋能于其他那些方向的。现在来看,像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可以变革我们的科学研究范式。目前科学界有这样一个共识,从牛顿定律到爱因斯坦定律已有一百年,但我们没有大的变化,这是因为人类的认知到了局限,但是ChatGPT有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形成它的思想。它可以引导一些趋势,引导人类的想法。所以,人工智能的发展或许能够带来科学研究范式的变革。
数字赋能也会带动技术创新模式的变革,也一定会带动城市创新驱动方式的变革。
多年以来,为了把青岛的海洋科技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做了很多研究,提了很多办法。如果借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尤其是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让数字赋能海洋科技,是否能帶来海洋产业优势的爆发性变革?比如海洋生物医药,现在都是大数据进行配比,海洋装备全是数字孪生。原始的创新方式、产业的驱动方式实际上已经难以为继了,所以数字技术赋能一定是值得关注的。
(实习生单子轩根据青岛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于升峰研究员在2023青岛发展20人论坛上的发言综合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猜你喜欢青岛市创新型青岛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上海建材(2020年12期)2020-12-312019青岛市科创板发展现状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上合,从青岛再启航金桥(2018年7期)2018-09-25青岛如何引进人才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关于青岛市地下城市空间开发的思考江西建材(2018年2期)2018-04-14青岛市市立醫院(集团)中国卫生(2016年8期)2016-11-12青岛明月申牌?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6年5期)2016-11-07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出版与印刷(2014年4期)201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