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跨经济体比较:指数编制与演变特征

时间:2023-12-19 14:42:03 来源:网友投稿

李景睿 刘婧

摘   要:结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金融可获得性调查数据和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数相关数据编制了全球138个经济体2004—2019年的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服务质量三个维度的子指数和总指数并进行跨经济体比较。从总量特征来看,世界各经济体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总体趋势稳步提升,其中使用深度指数的发展最为迅速,服务质量指数增速次之,覆盖广度指数增长最慢。从地区差异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存在较为明显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的地区不平衡,发达经济体的数字普惠金融总体发展程度显著优于发展中经济体。从演变趋势来看,世界各经济体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存在收敛,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世界不同收入水平经济体之间的金融服务“鸿沟”。

关  键  词:数字普惠金融;
指数编制;
跨经济体比较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517(2023)02-0023-12

DOI:10.16620/j.cnki.jrjy.2023.02.003

一、引言

数字普惠金融最典型的特征是通过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将金融服务扩展到欠发达地区和社会低收入人群, 向他们提供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相较于传统金融机构的“嫌贫爱富”,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满足那些通常难以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低收入和弱势群体的需求,体现了普惠金融的应有之义[1]。这种“普惠”与“精准”特性使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兼具效率与公平。数字普惠金融是减贫和经济增长机会的基石,是实现低成本、广覆盖和可持续的包容性金融的重要模式。通过促进居民消费[2],促进家庭创业[3],激励企业技术创新[4]等方式,为经济落后地区和新兴市场国家实现经济赶超提供了可能[5-7]。但另一些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能存在结构性问题。数字金融发展给能够接触到互联网的居民带来便利和机会,却挤占了未能接触到互联网的居民原先可能获得的资源,这种数字鸿沟使得位于贫困线附近和贫困线以下的居民由此而愈加贫困[8]。Fintel等(2020)基于非洲的研究表明金融包容性只提高了中产阶级的财富份额。由于掠夺性贷款,信贷扩张降低了穷人的财富份额[9]。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作用会受各国不同的金融创新水平、贫困水平、金融部门的稳定性、经济状况、金融素养和监管框架的影响[10]。如何健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依然面临挑战[11]。这种差异性的结论表明,客观地、多维地衡量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并探讨跨经济体差异尤为必要。

普惠金融由联合国于2005年在“国际小额信贷年”活动中提出,在其2006年所发布的《“建设普惠金融体系”蓝皮书》中包含了普惠金融更加详细的建设蓝图。2013年世界银行集团提出“全球金融普及倡议2020”, 倡导到2020年底所有成年人都拥有银行账户或者享有移动金融服务。

尽管到2017年,全球还有17亿人口没有银行账户,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拥有手机,这有助于他们获得金融服务①。联合国秘书长、普惠金融特别代表马克西玛表示,数字化金融服务对于实现普惠金融的目标仍然必不可少, 数字技术的进步是世界银行实现全民金融接入目标的关键。由此可见,数字技术的进步给普惠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借助互联网技术远程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使普惠金融的服务半径拓宽了。

在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组织推动下,普惠金融已成为世界各国改善不平等、 减少贫困的政策关注点。随着全球普惠金融的深入发展,有效衡量普惠金融的现实发展水平日益成为这一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

根据目前可查到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内容, 可以归纳出这是一个具有众多层次的评价指标,每一层次的侧重点也有不同。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金融包容联盟(Alliance for Financial Inclusion,AFI)所提出的包容性金融统计指标体系包括了两个维度的5个指標;

金融包容全球合作伙伴组织(Global Partnership for Financial Inclusion,GPFI) 所构建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则包含了三个维度(即可得性、使用情况、金融服务)的19个指标;
全球普惠金融数据库(Global Findex Database)的指标基于第三方机构对全球15万成年人口开展的抽样调查获得, 从使用者使用金融服务的感受视角设定了四个维度:账号普及程度、存钱行为、贷款预支行为、保障行为数据。国内方面,中国人民银行2016年开始构建的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包含使用情况、 可得性、 质量三个维度的51项指标, 但时间跨度比较短。综上可见,国内外普惠金融指数各具特色,指标的覆盖面比较广, 但普遍存在数据的时间跨度不够长的问题, 而且没有纳入衡量数字化特征的指标,难以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趋势及其演变做出系统的分析。

本文基于现有国际组织所公布的基础数据,尝试改进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编制体系,延长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编制的时间区间, 编制出138个国家2004—2019年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并进行国别比较。

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如下:(1) 在编制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过程中,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覆盖广度情况、使用深度情况、服务质量评价三个维度增加了多个指标,包括固定宽带用户数、移动数据订阅量、保险或信用社分支机构数量、互联网用户数、公共信用覆盖率等,强化了数字化衡量指标,使各经济体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衡量结果更为合理。(2) 研究的数据时间范围为2004—2019年,拉长了研究的时间区间至16年, 与联合国提出“普惠金融”概念的时间相近,能更加直观地考察全球各经济体在普惠金融概念提出后续多年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情况,便于进行跨经济体比较。

二、文献综述

随着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普惠金融领域,关于数字普惠金融的指数编制日益引发学者们的关注。

国外学者对普惠金融的指数研究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Beck等(2006)创造性地提出了测度普惠金融水平的八大指标[12],但仅仅停留在提出指标的阶段,没有进行下一步的研究。Sarma(2008)以Beck等(2006)的研究为基石,更加细致地划分了指标的层次,从金融可得度、使用效用度和地理渗透性这三个维度出发, 结合人类发展指数的相关指标,多维度构造普惠金融指数[13],使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编制研究实现了跨越式的进展,但维度划分和指标数量还不够全面。Goel等(2017)在编制印度普惠金融指数时,以银行服务是否深入、是否得到银行服务、是否拥有保障情况作为选择维度的标准,选取了不同金融机构的居民拥有的存贷款账户(每千人中)、自动存取款机数量(每十万人中)、银行分支网点的数量(每十万人中)、自动存取款机数量(每千平方千米中)、商业银行的数量(每千平方千米中)、人寿保险办公室数量六个指标,但缺少跨国比较[14]。Wang等(2017)在Sarma(2008)框架的基础上,基于获取和使用两个维度的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法进行加权,构建了普惠金融指数进行研究,发现欧洲和北美发达国家的金融包容性水平高于非洲和亚洲的欠发达国家[15]。

国内关于普惠金融指数编制的研究也日益完善。杜伟等(2011)着眼于农村金融机构,从业务水平和金融机构网点密度衡量农村金融服务水平[16]。田霖(2012)选择了农户、企业和区域三个维度,拟合了农村视角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17]。肖翔等(2014)进一步完善了评价维度,综合做出了以可获得性、使用情况、服务质量为代表的全球133个经济体2011年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18]。郭峰等(2020) 选择了中国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支付宝的数据,从数字金融覆盖广度、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和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三个维度来构建2011—2020年我国省级、市级和县级层面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标体系[19],其指数在推出后被国内外学者广泛使用。

本文在综合以往文献关于指标选择维度的基础之上,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可比性和延续性进行跨经济体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编制。与上述研究相比较,本文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在经济体的覆盖广度、数据的时间跨度和指标的涵盖范围上都有一定的拓展,为进行数字普惠金融的跨经济体比较并描绘其演变特征提供了数据的支撑。

三、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编制

(一)编制原则

编制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目的在于全面、客观、精准地评估世界各国或各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同时为数字普惠金融的理论研究和实用性研究提供指数选择,因此,参考上文所提到的其他学者使用过的编制指数的方法,在编制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时候,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要体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进行横纵向比较的综合性。数字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和具体指数应该是其本身定义、特点的整体描述和总体概括,其中每一个指标或者每一个维度都可以被视为观测数字普惠金融总体本质的一个角度。因此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编制不能是扁平化、单一化的,而应该是一个包含多个维度的内部统一的有机整体,如设置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服务质量这三方面的维度,便于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此外,数字普惠金融是一个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持续变化的动态过程,不能以静态的视角来判定。而且,即使是确定了一个时间段,不同地区在政治制度设计、经济发展内容、自有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反映在数字普惠金融相关指标上,并最终会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差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数字普惠金融在每一维度设计的指标都不能是简单的计算相加,必须真正客观、全面、精准地展现出数字普惠金融的内在特征与外延,并且能够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

2. 要体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均匀程度。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个解决方案,以实现提供金融服务的广泛性为目标,一经诞生,其自身给金融发展增添了民生性、普惠性和社会性,具体表现为通过减少规制以提供更多样的产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实现更广泛的覆盖面,强化金融素质的普及以实现用户金融素质的提升等方式,让曾经被“金融排斥” 的群体能够平等地获得并享受到金融服务,共同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因此,在设计和编制指数的过程中应该考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平衡性,通过更为科学、客观、合理的方法展现现实社会中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和差异情况。

3. 要體现金融服务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特点。迄今为止关于世界普惠金融发展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传统银行业务角度, 但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也有了更多创新的产品与服务,为不同类别的客户群体提供了多样化、 定制化的产品。因此,评价世界各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时,在传统银行业务的基础上,还应着眼于保险、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信用服务等普惠金融新业态,从而更加完整地展现世界各国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4. 要满足研究的可持续性和结论呈现的大众性。数字普惠金融是一个动态有机、复杂多元的概念,能够展现宏观、微观不同金融主体在金融领域各个方面所采取的行动,包括不同的受益方,并以受到金融排斥的人群为甚。又由于数字普惠金融受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在编制时应使指数结果通俗易懂,具有直观、便于理解、易于接受等特征,尽可能地反映出评价对象(即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目标群体的真实感受。

(二)指标体系的建立

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是一个在多维度下拥有众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数体系,判断其是否客观和准确,关键在于每个维度的各个变量的指标数据的完整性。本文选择变量指标的依据是:在现有文献研究内容和相关国际组织所提出的传统数字普惠金融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数据的可得性、完整性、可靠性以及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新趋势,从客观评价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状况的现实需求出发,挑选出一部分代表性较强同时综合性较强的指标作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编制的原始数据。基于此思路,本文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金融可获得性调查数据为基础, 结合了世界银行(WB)的世界发展数据(WDI)的相关指标,设计了三个维度共15个指标,包括覆盖广度情况、使用深度情况和服务质量评价, 时间跨度为2004—2019年共16年。这是目前根据公开数据的可获得性、完整性和可比性所能涵盖的最广的时间范围。详细指标如表1所示。

在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方面,传统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服务表现为“自动存取款机机器数”和“银行分支机构数量”,为体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差异性,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数字普惠金融现实业态还包括了保险业务,因此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覆盖广度这个维度上, 本文增加了金融保险机构的指标, 在指标上将数字普惠金融新业态纳入考虑,希望能够更加完善地反映出覆盖广度情况。

在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方面,本文从数字普惠金融的真实用户现实体验角度出发,聚焦于互联网基础设施和银行信贷情况两个方面,从互联网用户、固定宽带用户、移动蜂窝数据订阅用户、商业银行存款余额以及商业银行未偿还贷款5个指标入手,兼顾了数字化程度和金融程度两方面,更加直观并且深入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数字化基础途径产生的具体影响。

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质量评价方面,本文选择了世界银行的相关评价指标和比例指标:征信服务覆盖程度和公共信用登记覆盖程度。

(三)指标无量纲化方法

由于本文选取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标的每一个指标只能代表数字普惠金融单一方面的实际情况,不同指标的单位并不相同, 不能进行直接比较,且不同指标之间数值差异很大,在合成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前需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从而可以使不同指标能够以统一标准进行比较。

无量纲化的函数方法,对数值有较为苛刻的要求,包括绝对单调性、取值范围确定性、结果呈现直接性、内涵清晰性以及指标方向的无关性。目前针对普惠金融的无量纲化函数方法最有代表性的为功效函数法[18]。考虑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出指数膨胀发展的特征, 本文选择对数型功效函数法,目的是更好地使指标实现平稳与平衡,具体公式如下:

d=×100   (1)

为减少极端值的偏离影响,本文对对数型功效函数法设置了阈值,其中的设置标准为:每年都将超过阈值的值替换为阈值,且上限和下限不以每一年份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来设定,避免异常极端的值影响到整个指数拟合的正确性。另外,若每年的阈值都是以一种不统一的标准来设置,会出现多重标准的情况,此时会违反前文所提到的横纵向可综合比较的原则,使指数结果损失科学性。因此,本文做了以下处理:首先,由于选取指标都是整项指标, 锚定2004年各经济体指标数据, 并以每一数据值的95%分位数为上限xh,5%分位数为下限xl;
其次,出于让指数更加平稳的目的,实现平衡性,对超过标准的指数值进行替换处理,最终使基准年的数据指数值在0~100的区间。本文经过试验对比,最终选择不做“缩尾”处理,目的是为了使指数更直观地反映出世界各国或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情况。

根据上述方法,可以计算出在本文选定时间范围的所有经济体的所有指标在同一标准体系下的具体数值。基准年(2004年)的数值大部分在0~100,少部分发展水平过低或过高的数值会在此区间以外, 这种情况在接下来的15年数据中都会出现。总体而言,该维度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值越高, 该指标对应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反之亦然。

(四)指标权重的确定

现有文献中对数字普惠金融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既有单纯的客观赋权法,又有主客观相结合的赋权方法。考虑到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是对现实社会中世界各国或者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状况的客观反映,同时不同维度对于评价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状况的重要性排序存在先后,因此本文采用郭峰等(2020)[19]的方法,即在确定权重时,既考虑客观因素,也给予了主观判断。具体说来,客观方法为变异系数法,用此方法可以清晰计算出每个具体指标的权重, 主观方法为层次分析法(AHP),基于主观判断利用矩阵得出每一个维度对应的比重,最后从下到上合成总指数。

利用变异系数法计算数字普惠金融各指标的权重步骤包括求出变异系数和统计学方法处理。

第一步, 展现第i个指标的绝对变异程度,由此得出每一个指标所对应的变异系数CVi。其中,σi为第i个指标标准差,xi为第i个指标的平均值。

CVi=  i=1,2,…,n      (2)

第二步,对求得的第i个指标的变异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各指标的权重Wi。

Wi=  i=1,2,…,n   (3)

通过变异系数法求出每一个指标的权重后,在确定每一个不同维度的指标比重时,本文用层次分析法来展现。通过建立层次矩阵结构,并比较确定相异因素之间的相互重要性关系,使较难量化的定性数据变成可直观量化的定量数据。考虑到本文设置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三个维度中,先决条件和基础条件为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故覆盖广度情况的优先级是先于后两个维度的。在使用深度情况和服务质量评价中,考虑到使用深度情况维度的指标结合了互联网基础设施和金融信用评价,体现了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和使用情况,故相较于服务质量评价维度更为重要。因此在层次分析法的重要性程度排序上,覆盖广度情况>使用深度情况>服务质量评价。经过变异系数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的各指標权重如表2所示。

(五)指数合成方法

本文借鉴郭峰等(2020)[19]的思路,采取了算术加权平均法来进行指数合成。在具体指数合成的操作中,使用分层计算,自下而上逐层汇总的方法,即先计算每一个维度所对应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然后再将每一维度的权重与每一维度的指数进行求和计算,逐步汇总得出数字普惠金融三个维度的指数和总指数。

通过计算2004—2019年世界各经济体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①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总体水平显著提升。从演变趋势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初始发展水平较低的经济体的发展速度更快,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差距有缩小的趋势。从国别差异来看,世界不同经济体之间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差异仍然较大(鉴于图片篇幅过大未在文中显示)。

四、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分析

(一)总体发展特征

从总量上看,世界各经济体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总体趋势平稳向上。2004—2019年138个经济体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每一年的平均值与中位数如图1所示。以基准年2004年为例,当年的世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中位值为45.11,到2019年为64.31,指数的年均增长率为2.7%。

从结构上看,尽管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的变化幅度较为平缓,但指数内部存在较大差异。如图2所示,使用深度情况指数增长最快,服务质量评价指数增速次之,覆盖广度情况指数增长最慢。使用深度指数在2011年超过覆盖广度指数之后一路攀升,说明使用深度情况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服务质量评价指数虽然增速次之,但其总体指数是最低的,说明世界各经济体的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质量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从演变来看,世界各经济体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存在收敛趋势,但分维度指数的演变趋势存在差异。

为了更细致地探讨各经济体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差距的时间趋势,本文借鉴Barro等(1992)[20]和Sala-i-Martin(1996)[21]研究经济体之间经济收敛的方法进行研究。探讨经济收敛的主要方法有β收敛和σ收敛,β收敛探讨增长率趋同,而σ收敛探讨水平趋同,这里采用σ收敛方法。σ收敛反映的是不同经济体数字普惠金融偏离整体平均水平的差异及其动态过程,如果差异越来越小,则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收敛趋势。具体而言,σ收敛可以定义为:

σt= (4)

其中,j代表经济体,m代表经济体的数量,t代表年份,indexjt代表j经济体第t年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σt代表第t年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σ收敛系数。若σt+1<σt,则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存在收敛趋势,各经济体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差距在缩小。

如图3所示,2004—2019年世界各经济体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存在收敛趋势, 但2015年以来收敛的趋势有所放缓。为了进一步考查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收敛放缓的具体原因,本文同时考查了三个分指数的收敛系数。图4显示,覆盖广度收敛指数近几年呈现下降趋势,使用深度收敛指数自2015年以来有所上升, 服务质量收敛指数并未呈现出收敛趋势,甚至有所扩大。在指数依赖覆盖广度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地区间收敛速度较快,当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进入使用深度和服务质量驱动的新阶段时,不同经济体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弥合空间。服务质量的差异是经济体之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收敛速度放缓的主要原因。

(二)按收入水平分析

本文按照世界银行所提出的标准将经济体按收入水平进行分组,分为低收入、中低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经济体,其中高收入经济体的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服务质量指数分别为70.85、75.43、79.02、44.72,远远高于世界总体平均水平的54.27、57.31、57.99、39.38。中高收入水平经济体平均值分别为54.89、55.74、57.17、48.94,中低等收入水平经济体平均值分别为43.06、45.38、45.13、32.77,低收入水平经济体平均值分别为28.38、34.02、25.95、14.05。从具体数据来看,不同收入水平经济体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大小也与收入水平高低呈正比。

如图4所示,从时间趋势来看,2004—2019年期间, 不同收入水平经济体的总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但是组间差异在不断减小,呈现趋同的特征。覆盖广度指数变化不大,其中高收入水平经济体的覆盖广度有所降低, 其他收入水平经济体的所有指数值均有所增加,但高收入水平经济体的覆盖广度指数远高于其他三个收入水平经济体组别。使用深度指数均呈上升趋势, 其中低收入水平经济体在2004—2005年的指数值小于0,说明在此期间低收入水平经济体的金融服务多样化程度和深度程度的水平特别低。而在服务质量指数中,高收入水平经济体略高于中高等收入水平经济体,但总体差异不大,中低收入水平经济体的该指数值次之,低收入水平经济体该指数值远远低于其他三个收入水平组。这说明低收入水平经济体的数字普惠金融仍处于发展初期,以提高服务的覆盖面为主,中高收入水平经济体的服务发展迅速,接近高收入水平经济体的同维度水平。

(三)按地区差异分析

根据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本文在剔除了高收入经济体之后,将视角重点放在中等和低等收入水平的经济体,通过地理区位划分进行内部比较。

如图5所示,从地区比较来看,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的总指数、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服务质量指数均值分别为45.65、47.83、48.70、34.41;
南亚地区的总指数和三个维度子指数均值分别为46.89、51.12、48.79、30.85;

中东与北非地区的总指数和三个维度子指数均值分别为46.47、47.01、54.79、32.88;

欧洲与中亚地区的总指数和三个维度子指数均值分别为55.16、59.40、55.66、41.07;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总指数和三个维度子指数均值分别为33.28、37.85、32.39、20.10;
拉丁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的总指数和三个维度子指数均值分别为53.46、52.15、53.35、57.79。

从时间趋势来看,各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和三个维度子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覆盖广度指数上升趋势较缓, 使用深度情况指数增长明显, 服务质量指数在不同地区有着较为明显的波动,南亚地区经济体的服务质量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欧洲与中亚地区经济体该指数值的波动最大。此外,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经济体的所有指数值均低于其他地区,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整体发展处于较低水平。

(四)按不同特定组织分析

本文选取了满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发达经济体成员国条件的部分经济体作为发达经济体的代表,满足国际惯例标准的新兴经济体作为发展中经济体的代表。如图6所示,其中发达经济体代表的总指数和三个维度子指数均值分别为71.49、74.19、79.65、51.87,作为发展中经济体代表的新兴经济体14国的总指数和三个维度子指数均值分别为56.42、53.84、62.15、56.40。

从时间趋势来看,OECD组织发达经济体的所有指数变化不明显,新兴经济体的总指数值和三个维度子指数值均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 在服务质量评价指数中,OECD组织发达经济体略高于新兴经济体,总体差异不大,说明新兴经济体在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质量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综上,高水平经济体的覆盖广度指数和使用深度指数远高于中低收入水平经济体,但服务质量指数与中高收入水平经济体的总体差异不大。

五、结论

本文结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金融可获得性调查数据和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数相关数据编制了全球138个经济体2004—2019年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并进行跨经济体比较。

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编制的角度而言,本文增加了衡量数字化程度的指标并将指数的时间区间扩展至2004年,与联合国提出“普惠金融”概念的时间相近,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现有数字普惠金融的评价指标,有助于更加客观和持续地考查世界各经济体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情况。首先,采用对数型功效函数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无量纲化;
其次,综合运用变异系数法和层次分析法对相关指标进行赋权;
最后,使用自下而上逐层汇总的算术加权平均法计算了全球138个经济体2004—2019年的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服务质量三个维度的子指数和总指数。

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无论是总指数还是三个维度的分指数在总量特征、国别差异、演变趋势上都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的异质性特征。

第一, 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总量特征来看,世界各经济体的数字普惠金融总体水平在2004—2019年稳步提升。

数字普惠金融初始发展水平较低的经济体的发展速度更快,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差距有缩小的趋势。尽管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的变化幅度较为平缓, 但不同维度指数存在较大差异,使用深度指数的发展最为迅速,服务质量指数增速次之,覆盖广度指数增长最慢。

第二, 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地区差异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存在较为明显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的地区差异性。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分析发现,发达国家的数字普惠金融总体发展程度显著优于发展中国家,OECD组织发达经济体高于新兴经济体。

第三, 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演变趋势来看,世界各经济体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存在收敛趋势。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世界不同收入水平经济体之间的金融服务“鸿沟”。但是,近五年来收敛的速度趋缓。服务质量的差异是经济体之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收敛速度放緩的主要原因。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从覆盖广度向使用深度和服务质量提升转变的新阶段,不同经济体之间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依然存在较大的弥合空间。

参考文献:

[1]GUO F,KONG S T,WANG J.General Patterns and Regional Disparity of Internet Finance Development in China:Evidence from the Peking University Internet Finance Development Index[J].China Economic Journal,2016,9(3):253-271.

[2]易行健,周利.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显著影响了居民消费——来自中国家庭的微观证据[J].金融研究,2018(11):47-67.

[3]谢绚丽,沈艳,张皓星,等.数字金融能促进创业吗?——来自中国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8(4):1557-1580.

[4]谢旭升,严思屏.融资约束视角下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研究[J].金融理论探索,2022(4):49-63.

[5]张勋,万广华,张佳佳,等.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J].经济研究,2019(8):71-86.

[6]周利,冯大威,易行健.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数字红利”还是“数字鸿沟”[J].经济学家,2020(5):99-108.

[7]HUANG R,KALE S,PARAMATI S,et al.The Nexus between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Comparison of Old and New EU Member Countries[J].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2021,69(Prepublish):1-15.

[8]何宗樾,张勋,万广华.数字金融、数字鸿沟与多维贫困[J].统计研究,2020(10):79-89.

[9]FINTEL D V,ORTHOFER A.Wealth Inequality and Financial Inclusion:Evidence from South African Tax and Survey Records[J].Economic Modelling,2020,91(Prepublish):568-578.

[10]OZILI P K.Financial Inclusion Research around the World:A Review[J].Forum for Social Economics,Taylor & Francis Journals,2020,50(4):1-23.

[11]王雁飞,周茂清.我国数字金融发展的内生动力、现实挑战和政策建议[J].金融理论探索,2022(3):56-63.

[12]BECK T,DEMIRGUC-KUNT A,PERIA M S.Reaching out:Access to and Use of Banking Services across Countrie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6,85(1):234-266.

[13]SARMA M.Index of Financial Inclusion[R].Indian Council for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New Delhi Working Papers,2008.

[14]GOEL S,SHARMA R.Developing a Financial Inclusion Index for India[J].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2017,122:949-956.

[15]WANG X,GUAN J.Financial Inclusion:Measurement,Spatial Effect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J].Applied Economics,2017,49(18):1751-1762.

[16]杜伟,熊学萍,石礼娟.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中国农村金融,2011(1):48-50.

[17]田霖.我国农村金融包容的区域差异与影响要素解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11):39-48.

[18]肖翔,洪欣.普惠金融指数的编制研究[J].武汉金融,2014(9):7-11.

[19]郭峰,王靖一,王芳,等.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J].经济学(季刊),2020(4):1401-1418.

[20]BARRO R J,SALA-I-MARTIN X.Convergenc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2,100(2):223-251.

[21]SALA-I-MARTIN X.The Classical Approach to Convergence Analysis[J].Economic Journal,1996,106(437):1019-1036.

A Cross-economy Comparison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Development:
Index Compilation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Li Jingrui1, Liu Jing2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520, China;

2. Guangzhou Branch of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Guangzhou 5107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Financial Access Survey data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and the World Development Index data of the World Bank, this paper compiled the sub-indices and aggregate indices of 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 in 138 economies from 2004 to 2019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coveragebreadth, the use of depth and the quality of service, and compared them by economi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ggregate characteristics,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trend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in all economies in the world is steadily improving, among which the depth index is the fastest growing, the service quality index is the second fastest growing, and the coverage breadth index is the slowest grow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 development degree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has obvious regional imbalance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degree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in developed economies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developing econom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volution trend, there is convergence in the total index of 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 in the world.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 has narrowed the financial service "gap" between economies with different income levels in the world to some extent.

Key words: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index compilation; cross-economy comparison

(責任编辑:李丹;
校对:龙会芳)

猜你喜欢普惠经济体服务质量中国石材业的多个第一正在被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所替代石材(2022年4期)2023-01-07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节能与环保(2022年3期)2022-04-26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收藏界(2019年2期)2019-10-12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中国外汇(2019年6期)2019-07-13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商周刊(2017年12期)2017-06-22倾听患者心声 提高服务质量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坚持履职尽责 提升服务质量学习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以创建青年文明号为抓手提升服务质量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年2期)2014-02-28

推荐访问:演变 编制 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