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共产党在深入湘鄂川黔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形成了切合根据地实际的群众动员方式,主要有建立群众武装并组织暴动、创建工农民主革命政权、组织各类群众团体、开展土地革命以及进行革命宣传教育营造阶级意识等。这些动员方式并非截然分离,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灵活运用中互相补充与成就,从而广泛地动员起根据地群众参与革命的热情,对根据地的发展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给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群众动员;
基本方式;
经验
群众动员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革命根据地稳定政权,赢得民众支持的重要方式。近些年来,学术界对中共在建国前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群众动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动员方式有着较大差异。本文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为例,具体探讨中国共产党进行地方化群众动员的基本方式及其经验教训。
一、群众动员的社会背景与基础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初创于1933年底,至1936年春红军完全退出,共经历了两年多艰难革命过程。它以湖南的大庸、永顺、龙山、桑植四县为中心,涵盖二十多个县区。湘鄂川黔地处偏僻山区,交通不便,文化及工商业很不发达。
尽管湘鄂川黔经济文化落后,但是也有着诸多利于红军发展的条件。首先,具有极佳的战略位置优势,进能阻断长江交通,直逼常德、岳阳、长沙等城市,退可在四川、贵州等地游击。其次,贺龙在当地不仅“人熟地熟”[ 1 ]且有着较高的个人威望。再者,国民党势力薄弱,正规部队较少,当地武装团防及土匪等之间互有矛盾,以核心四县的国民党党组织为例,最优者为大庸县,共有党员176人[2],其他三县较之相当薄弱,桑植县全县党员仅3人,龙山县至1931年9月始有一党务人员开展宣传工作,党员数量为0,永顺县党部在1932年仍未正式建立,全县党员也仅4人。其中永顺县除却党组织发展薄弱外,行政力量亦是如此,至1931年“省政府行政力量,至永已极薄弱,鞭长莫及,无可讳言。故每有省令,县府亦奉行故事而已,绝不发生若何效力。……县府威信,不及一保董甲长”[ 3 ]。该县团防势力较大且数量众多,“以团建乡”之现象极为常见。这一系列因素交织在一起,为党和红军在此地的生息发展和武装割据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群众动员的基本方式
纵观中国共产党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两年多的奋斗历程,群众动员一直属于工作重心。在正式建立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之前,湘鄂西中央分局就将党的任务规定“把组织群众成为领导群众斗争的中心任务的一个”[4]。在军事委员会建立后,将“动员、组织、武装广大工农群众”视为“摆在我们党前面最基本的战斗任务”[4]。在党组织高度重视的情况下,各级党组织采用了多种方式以推动革命势力的进一步发展。
(一)建立群众武装并组织暴动
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建立之初就要求地方同志“组织红军游击队和自卫队,铲除豪紳军阀,保护身家”[4],仅下辖湖南地区就先后建立了11个地方武装,所辖湖北地区组建至少4个地方武装,所辖贵州地区先后建立了黔东纵队、5个独立团、约10个游击队以及若干区乡游击队和自卫队。
地方群众武装的建立离不开红军的帮忙,一方面红军中的党组织对红军干部进行了思想教育,使其意识到建立游击队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红军派出了大量有军事经验的组织干部和积极分子前往各地建立游击队并在其中建立党支部。除以贫雇农与积极分子为主体建立新武装外,也利用并改造了地方“秘密社会”与旧式武装。省委提出将“瓦解白军、民团,争取土匪下层群众”视为“最中心工作之一”[4]。
各地群众武装的建立有力地支持了主力红军的斗争,为红军人员数量的稳定与增长提供了一定保障,“使部队得以补充壮大,提高质量,犹如获得新的血液一样”[4]。在地方群众的支持下,中国共产党多次组织暴动,一方面打击了地方土豪劣绅势力,如酉阳地区的游击大队在几个月内就将当地地主劣绅势力几乎全歼;
另一方面也有力支援了针对国民党军队的反“围剿”行动,在部队撤离根据地时,各地方武装也多发动游击战争,“尽量吸引周围敌人,掩护地方组织工作”[4]。
(二)组织各类非军事群众团体
中共组织的武装暴动虽然广泛深入宣传了革命主张,扩大革命影响,但是并不能予以长久实践,因此这就需要建立地方党组织、改造或建立地方政权与各种群众团体。中共这一时期组织群众建立的团体有共青团(少共团)、少年先锋队、雇农工会、贫农团、农民协会、妇女会、少年先锋队、反帝拥苏大同盟等。
其他群众团体有不同发展:工会和商会组织主要集中在城镇地区,主要在工人中宣传党的政策,保护工人权益,为适龄工人提供教育[4]。贫农团集中在农村,主要宣传党的政策,斗争地富农,团结中农。妇女会在乡区县各级都有设立,被安排在县委会革命委员会或苏维埃之下,除宣传和实践妇女解放思想外,还要积极动员妇女参与到苏维埃政权建设、土地革命、劳动生产和红军“反围剿”等活动中。
(三)创建工农民主革命政权
在建立政权之前,党委与红军就对苏维埃政权的性质做出了规定,指出建立的是“工、农、兵代表会议的苏维埃政权”[4]。湘鄂川黔革委会还编写了《乡苏维埃》,对苏维埃的基本知识、乡苏维埃的组织、工作等做出了明确的阐释,为苏维埃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保障 [4]。
在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中共对地方政权的建立采用了阶段形式,首先是在“工农群众斗争已经发展到武装的阶段”建立革命军事委员会,用以作为“革命斗争的领导机关”[4],同时革委会也是“临时的政权机关,负责筹备组织苏维埃之责”并规定“从其成立日起,乡革委至多不得过一个月,区革委不得过两个月,县革委不得过三个月”[4]。但县级革委会的存在时间往往远超规定,以中心四县为例,大庸县和龙山县革命军事委员会存在时间为半年左右,其中大庸县下辖13个区苏维埃、68个乡苏维埃;
桑植县革命军事委员会存在约1年,下辖14个区苏维埃;
永顺县因行政区域调整而取消革委会,但新成立的永保革命军事委员会存在时间亦有5个月,下辖9个区苏维埃、38(一说39)个乡苏维埃。这些下辖的乡区苏维埃政权并非全然按照上级规定的政权阶段模式建立,某些地区并未经过革命军事委员会这一步,而是直接在游击队的帮助下建立了苏维埃。
各革命政权,尤其是区乡苏维埃政政权在建立之后,除了继续坚持武装斗争外,还对政权建设投入了极大精力,颁布了各种文件法令以保障政权的稳固和改善农民生活。这对革命后备力量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开展土地革命
中共之所以能够获得农民支持以至于取得全国政权,一个基础与前提便是满足农民的经济利益诉求,尤其是土地需求。还在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就已经在农民运动中划分阶级,打击地主阶级,满足贫雇农的土地需求。
土地革命对中共在农村发展势力有着根本性的作用,中央分局和省委都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湘鄂川黔省委成立前,中央分局为鄂川边区各级党政组织提出的政治斗争纲领中就有6条与土地革命直接相关。湘鄂川黔省委在成立后,将“分田”“分粮”列为其斗争政治纲领的第一、二项,规定“没收地主阶级一切土地,由雇农、贫农、中农平均分配,永远不纳租课”“没收地主粮食,分给没有饭吃的穷人”[4]。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各级政权在吸收老苏区的经验之上,先后颁布了各种有关土地没收与分配的条例,如省一级的《没收地主豪绅之粮食、财产之条例》《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制定的分田工作大纲》、黔东特区《没收土地和分配土地条例》、沿河县第五区《土地没收和分配条例草案》等。尽管文件对土地的没收与分配乃至党政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都做出了要求,但仍有不少干部对土地革命缺乏认识,以至于在1935年1月,省委再一次强调“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是清肃农村封建与半封建势力,巩固与扩大新的苏维埃区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的主要前提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4]。
在对土地进行分配的过程中,中共还领导农民对地主的浮财进行了分配,一部分由红军和党政组织扣留充当财政,一部分分配给农民,这对农民来说是更为直接的物质刺激,更容易调动其参与革命斗争的积极性。沿河县在没收地主土地的同时也将其房屋、仓库、农具、牲畜等分配给了贫雇农与中农[4]。
(五)宣传革命文化,塑造阶级意识
在革命初始阶段,相当一部分群众对革命只有朦胧认识,甚至仅处于乡土之谊而参与其中。因此,塑造提升民众的阶级意识就显得至关重要。
1934年2月,湘鄂川黔省委提出“应通俗的解释苏维埃中央政府各种法令、训令、宣言、苏区建设和红军胜利,特别是党的主张,来提高群众对帝国主义和地主、资产阶级国民党的仇恨,加深群众的阶级教育”[4]。具体的宣传途径包括开办学校、俱乐部、培训班,创作革命歌谣戏剧和口号等。学校与俱乐部的存在为中共培养了大量积极分子,既为动员群众预备了基础也为党组织的进一发展提供了后备力量。革命歌谣与标语口号揭露旧社会的黑暗与地主豪绅、国民党的腐朽统治,歌颂红军和革命领袖。透过调动群众的情感使其“建立起革命内部的情感认同”,极大地保障了中共革命的胜利。
革命意识与阶级意识的塑造对知识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来说,宣传教育并不如参加革命实践、分配革命成果产生的影响大。湘鄂川黔省委也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在1934年12月作出了要求党组织“学习新的领导方式”“彻底的解决群众切身问题,使群众得到实际利益”“必须吸引大多数群(众)自己动手来干”[4]的决定。民众在共产党的政治动员下建立了自觉的政治意识,阶级意识与革命意识愈加强烈,对共产党的支持度和苏维埃政权的认同感日益提升。
三、群众动员的经验总结
群众动员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湘鄂川黔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了群众的革命觉悟,激发了参与革命斗争的热情,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坚强的后备力量。群众动员的成功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诸多经验。
首先,群众动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湘鄂川黔省委指出:“城市与农村的革命斗争,游击战争与临时革命政权胜利的保障,将依靠本党的路线的正确;
依靠于党在每一街道、工厂、作坊,每一乡村、市镇,每一武装部队群众中领导力量的加强;
依靠于党在生产中的堡垒(支部)去领导群众,去实现党政纲、主张、决定和党所提出来的任务”[4]。党组织切实落实了这一点,无论是在军事武装力量中,还是非军事群众团体内,基本上都建立了党支部,或者由党员担任领导人。
其次,群众动员必须注重动员对象的广泛性和动员手段与内容的多样性。动员对象的广泛性指的是纵向来说,社会各革命阶层和中间阶层都要进行动员。横向来说,动员对象不做性别、职业、年龄、信仰区分。动员手段与内容的多样性指的是动员群众不仅仅依靠军事力量,也要依赖经济领域和思想领域的斗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除其他苏区的有益经验和中央政策建议外,也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动员手段的选择。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工农群众的动员是非常广泛而深刻的,在红军、党组织和革命政权的动员下,乡村工农群众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根据地的保卫和建设之中,既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和国民党势力,又在动员过程中锻炼了自己,提升了自身的阶级意识和革命素养,党也在动员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对革命理论的认识与实践有了更深層把握,进而推动了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为后来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资源。
参考文献:
[1] 萧克.红二、六军团会师前后——献给任弼时、贺龙、关向应同志[J].近代史研究,1980(1):1-38.
[2] 湖南省政府秘书处第九课.湖南省政治年鉴[M].长沙:湘益印刷公司,1932.
[3] 曾继梧.湖南各县调查笔记下[M].长沙:和键印刷公司,1931.
[4] 全荣阶.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
基金项目:南充市社科规划庆祝建党100周年专项课题一般项目“朱德在践行初心和使命中形成的人格风范研究”(NC21JD100B097);
西华师大2021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地方史研究中的‘新革命史范式应用研究”(cxcy2021286)。
(作者简介:单立阳,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中共党史)
猜你喜欢经验2023年第5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党课参考(2023年5期)2023-03-182023年第4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党课参考(2023年4期)2023-03-17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党课参考(2021年20期)2021-11-04乐淘淘“先进”经验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2019年3期)2019-05-08经验小哥白尼(军事科学)(2019年6期)2019-03-14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党课参考(2018年20期)2018-11-09小经验试试看中国蜂业(2018年6期)2018-08-01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中国市场(2016年12期)2016-05-17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都市丽人(2015年4期)2015-03-20辨证治疗久泻经验中医研究(2013年1期)2013-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