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萍
摘 要:基于核心素养视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以宏观、辩证的角度审视所学,突破思维的局限,提高自身的价值判断能力。文章结合批判性思维内涵,从核心素养下批判性思维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意义出发,以案例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指出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设计、情境创设、方法渗透、组建对话、创新写作等手段,有意识地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帮助学生在质疑、分析、论证、构建中,以批判性的眼光探究文本真谛,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以及可控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
批判性思维;
高中语文;
培养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对核心素养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其中“思维能力”被频频提及,证实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批判性思维”是思维能力内的重点内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能够促使学生养成基于事实、引用他人的观点以证明自己的想法或提出他人言行中展露出的不当之处的习惯,改变自己“鹦鹉学舌”“照本宣科”等不良现象,使自身思维得以有效发展。因此,教师应深入探究批判性思维的本质内涵,结合高中生思维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特色进行渗透,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生态环境,助力其核心素养的生成与发展。
一、核心素养下批判性思维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意义
治愈思想固化的顽疾,也就是思想的解放,更是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核心意义。新课标中对思维能力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其中批判性思维是思维品质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身为生存个体所应必备的基本能力。高中阶段,正值学生思维品质生成与发展的黄金时期,重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能够帮助其于无疑处生疑,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在探究中取得收获,进一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新课标的引领下,高中语文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手段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改变,将批判性思维渗透于实际教学中,能够促进理想化目标的达成,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进一步帮助学生探究问题的本质,在切磋交流以及思维碰撞中增强自身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与鉴赏能力。最后,批判性思维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也大有帮助,通过有效的思维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改变空话、套话、抄袭、千篇一律等写作现象,促使学生在写作的各个环节运用批判性思维,提高选材能力以及谋篇布局能力,使文章内容更加深刻、新颖、言之有理[1]。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帮助其形成优秀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课改的呼唤下,教师应及时转变自身思想理念,重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深入解读教材文本内容,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生态环境,帮助其通过语文学习逐渐将文本中所蕴含的人物优秀品质内化成为自身行为,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與发展。
二、核心素养下批判性思维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方法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所关心的重点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对核心素养下批判性思维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方法进行深入解读,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供广大教师借鉴参考[2]。
(一)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思维活力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促发学生思维活力的有效手段,是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重要途径。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导致学生在刻板、严苛的课堂内逐渐丧失个性、丧失思想,致使批判性思维倾向较弱。基于这一情况,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探究意识的培养,借助问题引发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在疑中生趣,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通过问题的导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
以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我与地坛》(节选)一课教学为例,文章以思辨为主导,通过叙述展示了作者对家园的思考、对生命的思考、对自我和生死的思考以及对不幸的思考。结合文本信息,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阅读前抛出问题: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道:“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两句本意相同,其中有什么区别吗?由问题出发,引导大家开展阅读,深度思考“我”与“地坛”之间的“纠葛”。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学生了解到史铁生的生活经历并提出想法:“地坛离我家很近”是因为地坛不过是史铁生居家外的另一个不远的去处,所以“离得很近”。基于学生的回答,为培育学生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从史铁生的生平经历出发,带领学生共同解读文本,以“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一天到晚就耗在这园子里”等语句,帮助学生深入感受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之后,将地坛视作精神的家园,原本的家则成为以“地坛”为中心的不远去处。这两句话虽然在本质上相同,但却凸显了史铁生在瘫痪前与瘫痪后的心路历程,这种超越了地理意义的判断,展示了他对家的物质以及精神层面的思考。通过对问题的探索、思考、解答以及教师的启发,学生将会深入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内涵,批判性地思考文中作者所展现的现实与精神的不同层面,进一步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3]。
如上,通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设问,能够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提高长篇幅文本的教学效率,促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全面分析,提高自身的批判性思维,从不同角度阐述文本,强化自身文本阅读能力。
(二)以情境为抓手,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经学理窟·义理篇》中说: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兴趣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原动力。为实现理想化的教育目标,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教师应充分重视情境创设的重要作用,尊重学生并鼓励其结合文本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疑问,锻炼学生的质疑能力,帮助其在宽泛、和谐的学习空间中成长为具有批判精神的思考者。
以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劝学》一课教学为例,荀子通过对学习问题的探讨阐述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在课程开始前,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结合书下注释梳理文言文文本中的字词,并默读全文,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相应问题。在良好的氛围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之中,提出:为什么要“劝人学习”?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等问题。借助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创设相关情境,由“劝学”二字出发,引入荀子的“性恶论”思想,带领学生从批判的角度分析,荀子劝人学习不仅是因为想要帮助国家进步,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也为促使人们通过学习改善“人性本恶”,不断积累善行。在教师的阐述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随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持续引入关于“性恶论”的内容,帮助大家通过经典的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最后,基于全文所传达的“学习是为成为圣人”的这一观点,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将现代生活与古代生活进行比对,批判性地分析当今社会部分人所存在的“读书无用”思想。
如上,通过良好的氛围建设,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在质疑与交流中进一步发展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实现理想化的教育目标。
(三)以方法为重点,鼓励学生学会质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学生学会质疑是促进其批判性思维生成的重要途径。部分学生在提问质疑阶段,所提出的问题多流于表面,缺乏深度探究以及批判的价值意义[4]。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重视方法的渗透,帮助学生掌握质疑的精髓,提出值得讨论的真命题,并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以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拿来主义》一课教学为例,在鼓励学生质疑阶段,部分学生缺乏对文本内容的深入探究意识,可能会提出: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强调拿来主义好?等浅层问题。秉持着将问题进行到底的原则,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从文章中“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等重点语句进行解析,并引导学生翻阅史料,了解本篇文章的创作背景,深度思考文中的“送去”“送来”都分别代指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冲破固化思维的阻碍,深化认知,基于文本内容对现有观点进行纵深挖掘,了解“拿来主义”可以带来更大的利益以及“拿来主义”的过度放纵所产生的隐患,在国家发展层面上,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拿来主义”所面对的窘境。为深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拿来主义”为主题开展讨论活动,邀请学生谈一谈在近代史上的“拿来主义”所带来的正面以及消极影响,通过对近代史事件的回顾,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以及批判性,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如上,通过方法的提供能够使得学生养成质疑的良好习惯,掌握文本质疑的基本方法,避免在学习阅读中将时间浪费在无用的问题探究之上,促使学生通过探讨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真命题来提高自身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培养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
(四)以对话为核心,提高思维训练成效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一种全新学习方式,通过多人合作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良好的交流意识,在探讨中实现智慧的碰撞。批判性是积极构建争论的过程,质疑与讨论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起点。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鼓励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文本中具有争议的内容进行辩论沟通,借此在良好的氛围中实现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以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反对党八股》(节选)一课教学为例,文章中列举了党八股的诸多罪状,重点批判了教条主义、主观主义以及宗派主义。结合文本内容,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維,教师可以设计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将想法相同的学生划分为一组在班级内开展辩论活动。如:教师提出“如果将文章题目中的‘反对换为‘禁止是否可以?”这一问题,并将班级内学生分成可以更换及不可更换这两大派系,引导大家以批判性的思维就问题开展激烈讨论。在此过程中,部分学生指出:“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禁止的意思是不准许、不许可,具有十分强硬的态度以及立场,但由于党八股是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难以完全实现消除、禁止,所以无法用‘禁止来替换题目中的‘反对。”也有部分学生表示:“文中通过大量的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阐述了党八股对社会主义进步发展进程的危害以及影响,且反对的意味不够强烈,应改为禁止。”在良好的讨论氛围下,学生不仅能够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达到活跃自身思维的目的。“党八股”由“八股文”衍生而来,对革命队伍中的某些人对事物不加分析、生搬硬套的消极思想加以批判。然而,在我国古代八股文既确保了考试的公平,同时也充分发挥了科举制维护皇权的重要作用,具有积极意义。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也可鼓励大家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深入剖析,以批判的角度结合时代背景审视“八股”的影响。
如上,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帮助其在倾听对方论述的同时,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概念,唤起自身批判意识,提高课堂参与程度。
(五)以写作为创新,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写作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内容。然而,由于在过往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难以养成观察、质疑、分析的良好意识,所创作出的文本内容,空话套话盛行,缺乏问题意识以及分析思辨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渗透于写作教学之中,帮助学生直达思维纵向揭示矛盾发展的复杂规律,使文章内容更加真实、深刻。
以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学习任务为抓手,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走入“议论文”的写作课堂。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际的联系,鼓励学生对生活现象进行批判与思考,去伪存真,通过实际调研提高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新交通规则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以批判的视角分析,新交通规则的优势与劣势,在整理数据形成文字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批判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阅读的优势,鼓励大家重回单元阅读篇目,剖析《师说》《劝学》以及《反对党八股》等文章中所突出表达的论点,在比较借鉴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批判性思维能力。
如上,通过批判性思维训练在写作教学中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创造性,弱化向师性,通过对现象、事件的多角度剖析以及批判,形成属于自己的思想、观点,提高自身写作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发展核心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作用,基于高中生思维特点,帮助大家通过反思、审视、质疑与批判等方式,提高自身批判品质,有效避免学生养成鹦鹉学舌、照本宣科、拾人牙慧的习惯,促进其核心素养在语文学习中的持续发展,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谭佩玉.高中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1(34):6-8.
[2]逄锦华.高中语文教学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策略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22):43-45.
[3]车雯婷.批判性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培养策略[J].学苑教育,2021(25):15-16.
[4]刘杨.思辨读写:让语文的“理性”回归[J].江苏教育研究,2021(10):57-61.
猜你喜欢批判性思维培养方法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年1期)2022-03-09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29期)2016-12-05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年10期)201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