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感受【优秀范文】

时间:2022-08-02 15:4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文--感受【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感受【优秀范文】

 

 感受、 感悟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 作者:

 梁朝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要求教师应当由知识的传授者、 灌输者转变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 促进者; 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丰富的工具和资源, 建立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过程, 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 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 为创建以教师为间接主导、 学生为学习主体、 媒体为传递信息主渠道的三元化的新型模式提供了最好的技术支持。

 在观摩了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陈国祥老师的网络教学后, 我颇有感慨, 并有所感悟。

 一、 感受网络教学 陈老师网络教学的研究主题:

 《中国人口迁移与户籍制度的改革》

 这堂课陈老师首先为学生的学习准备了如下的网络环境和资源:

 1、 提供一人一机的网络教学环境, 含 Internet、 Internet 和 TOP2000 教学控制系统;

 2、 提供《中国人口网 http: //www. cpirc. org. cn》

 《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网 http: //www. sfpc. gov. cn/cn/》

 《Google 搜索 http: //www. google. com/》等三个站点, 供学生访问服务,以自制的网页《中国人口状况\\teacher\zgrk\index. html》 为主;

 3、 为学生每人提供一个 E-mail 信箱;

 4、 在校园网上开设论坛、 提供聊天室和网上调查服务, 供学生交流使用。

 这堂课一开始陈老师就结合现实生活和学生谈起了人口方面的问题, 并且掏出自己的户口簿念起来,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此刻陈老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迁移和户籍管理制度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2、 当前有没有必要进行户籍改革, 为什么?

 3、 我国户籍制度和世界上其它国家的户籍制度有什么不同?

 4、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有哪些方向? 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和政策?

 教师边问边用 Powerpoint 演示。

 同学们非常迫切想了解这些问题, 待教师话音刚刚结束, 同学们便迫不急待地进入各个站点开始浏览了。

 他们把有关内容复制下来, 重新建立新的文档, 构成自己的电子笔记, 过了七八分钟, 有的同学就在 BBS 论坛上开始激扬文字了。

 例如“当前有没有必要进行户籍改革, 为什么? ” 这个问题, 就有同学开始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学一:

 有必要。

 原有的户籍管理制度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如农业的落后。

 同学二:

 有必要。

 不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

 同学三:

 有必要。

 形成了教育的不平等, 如高考的分数线, 择校费等。

 同学四:

 无所谓。

 有钱就能买户口, 关键是钱。

 同学五:

 没有必要。

 人口流动对社会治安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寥寥数语, 言简意赅。

 还有一些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聊天室里探讨其它的问题。

 还有一些同学通过电子邮件, 相互交流电子笔记。

 此时教师一方面在 BBS 论坛上欣赏着学生们的思维火花, 另一方面经常查看自己的邮箱, 当发现有学生发来的新邮件时, 及时答复、 回邮件。

 大约二十五分钟后, 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成果制作成一个演示文稿, 好向全班展示。

 学生们熟练地选好自己喜爱的演示文稿模板, 在幻灯片视图中利用文本框输入自己的一些观点, 或者把电子笔记上的一些内容, “复制” 、 “粘贴” 到演示文稿中, 几分钟后, 学生们的作品基本完成了。

 接着是学生们一边口头交流, 一边演示文稿, ……, 简直就象专家们在对话!师生们相互接纳、 赞赏、 争辩和互助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们的思维不断得到锤炼。

 二、 感悟网络教学 ﹙ 一﹚

 网络教学的优点 通过观摩和尝试, 我觉得网络环境下教学的一大特点是有利于协作学习。

 在这种教学方式中, 学生、 教师通过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 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同时在网上进行问题的研究探讨, 形成一种协作化的学习方式。

 为了便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学习经验, 互帮互助, 教师可在网络课件中设计 “讨论区”或“在线答疑” 等交互功能来满足双向交流、 协作学习的需要。

 如这一课陈老师设计的 BBS 论坛, 可让所有学生在线实时交流。

 当教师也在线时, 学生们可同老师交流学习中的感受、 讨论学习中的疑惑, 而不用担心教师会对谁留下不好的印象, 因为学生一般采取匿名讨论, 且相互之间又不是面对面, 这就消除了某些学生的心理阻隔。

 其中学生和教师的电子信箱, 更是师生之间非实时交流的工具。

 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利用交互功能进行教学, 既能面对全体学生, 也能满足个别化学习的需要。

 全体学生可通过 BBS 论坛在线交流, 探讨问题, 一方面教师通过留言板的管理功能快速了解全体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也可一起参与讨论,此时教师的权威荡然无存, 仅作为一名新知识学习的帮助者、 协作者, 一起参与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可通过网络(如 E-mail)

 主动向教师请求调整自己的学习安排以适应教学要求,教师也可通过网络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了解, 根据实际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安排。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及时交流, 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充分利用交互进行教学, 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们把自己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观点、 见解发布到网络中, 通过参与讨论, 将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

 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另一大特点是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这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 网络既是一种学习的工具, 也是一个信息的海洋。如何在这信息的海洋中找到与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关的信息, 并从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最终解决问题是教师备课的关键。

 在《中国人口迁移与户籍制度的改革》 中, 老师除了提供几个现的网址外, 还收集相关信息在教师机上建立学习网页, 引导学生在课上进行访问, 学生们进入这些网站, 开阔了视野, 除了去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外, 还对新的知识产生兴趣, 例如当学生搜索到教师准备的“西欧的户籍管理制度” 和“美国的户籍管理制度” 的信息时, 十分新奇, 此刻陈老师就在 BBS 论坛上提出这些管理制度对人口迁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个问题时, 同学们又立即进入沉思并再一次上网搜索。

 此时同学们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开始重新构建知识, 最后大家对这个问题再讨论时, 出现了多方面的观点, 多样化的答案, 但理解渐趋深刻。

 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自主地解决问题, 提高对某些主题概念知识的理解, 培养其理解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在头脑中建构新知识。

 换句话说即真正实现了建构主义所主张的把学生的学习看成是一种学习者主动地自觉地对知识重新建构的过程,从而实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双重增长。

 ﹙ 二﹚

 探讨和策略 任何一种新生事物在其应用和发展过程中, 不是完美无瑕的, 它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地方,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优势已显而易见, 但我觉得还有一些方面值得探讨:

 1、 教师的主导作用弱化: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往往重“学” 轻“导” 。

 2、 师生间情感交流淡化:

 运用网络工具侃侃而谈, 而声情并茂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用进废退” 的过程中逐渐下降, 学生们虽视野开阔, 但个人心灵却明显封闭, 情感交流淡化。

 3、 社会的适应能力退化:

 沉湎于计算机前, 生活在理想的时空中, 社交能力不断退化, 对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在《大气污染》 这堂网络课中, 我尝试采用以下策略, 努力克服这些弊端:

 1、 在节奏上把握时间, 便于阶段性学习目标的实施。

 通过 BBS 论坛或监控系统,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不同学习进程的同学, 利用个别辅导的功能主动及时辅导, 不忘自己间接主导的作用, 使学和导相得益彰。

 2、 目前中学的网络教学主要在网络教室进行, 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 另一方面也应汲取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优点, 加强教学方法的整合。

 例如在《大气污染》 这一课的教学中, 我按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内容安排学生的座位, 有目的形成学习小组, 便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 达到互帮互助, 情感交流; 同时我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 提高学生借助声、 情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网络教室里, 学生们摘下耳机, 充满情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优美的语言、 新鲜的观点、 有力的论证, 搏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组内补充、 组际辩论, 思维碰撞, 情感交流, 大脑兴奋到了顶峰, 新的知识开始从这儿流淌,创新思维在这儿升华, 一种学习的娱乐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3、 把心得体会、 观点等制作演示文稿, 通过展示电子作品, 充满激情的表述, 自然地形成了课堂教学的评价, 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激发学生创新探索的热情。

 4、 网络世界仅是一个虚拟的世界, 它常常是利用别人的成果、 现成的信息去模拟和构建一些问题的可能答案, 但任凭你操作得如何精彩纷呈, 也不可能代替飞速发展的外部世界。

 例如在《大气污染》 一课中, 我首先让学生调查自己家乡 的大气环境, 了解大气污染的原因和保护环境的措施, 让现实生活和网络教学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他们一定要加强对客观世界、 社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让学生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 力求使两个“世界” 互为补充,以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从而“有助于培养今日和未来世界上活跃而负责的公民” 。

 三、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对我国教育质量的提高,确保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在网络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的开放性、 共享性, 且揉合传统教学中的优势, 将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将能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推荐访问:论文--感受 感受 优秀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