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很难的事

时间:2024-02-12 20:21:02 来源:网友投稿

王俊煜

在豌豆荚后期的时候,有一位年轻的同事问我,为什么我们看起来总是在故意找一些难的事情做,而不是简单的事情?

那大概是在2015年或2016年,已有业务遇到瓶颈,我推动的新产品进展也不顺利。我心里嘀咕,当然不是故意要找一些难的事情做—我要是知道有什么简单的事情可以做就好了。这不是没想出来嘛。

想起这段对话,是在6月初看苹果Vision Pro“发布会”的时候。40分钟的视频我前后看了三四遍,心想,这即使对于苹果公司来说,也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吧。The Information去年的一篇报道说,苹果这个项目立项于2015年前后,最初计划在2019年发布。一再延误后,苹果目前公布的计划是2024年年初发售。到那时候,距立项已近10年了。

10年是什么概念呢?这个领域的大部分跟风者,早就完成从立项到放弃的全过程了。和行业中的许多人一样,我开始对VR有所了解,是因为2014年还没有改名的Facebook收购了Oculus,Oculus的创始人也登上了《连线》的封面。很多人以为VR即将成为现实,从硅谷到中国的各大技术公司也纷纷跟风。如今差不多10年过去,用于描述这个领域的术语从VR到AR到MR再到现在的XR,技术行业的风口来来回回已经换了好几轮了,似乎苦苦坚持的只剩下连名字都改掉了的Meta,而它还成了许多段子中被嘲笑的对象。

2023年,技术行业的注意力完全被AI占领。苹果选择在这个时候发布Vision Pro,颇有一点独来独往的个性,也可能恰恰说明苹果和其他公司相比,有更长的耐心在自己认定的领域做一些难的事情。

如果从2012年发布的Google Glass開始算,这类将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混合的产品进入技术爱好者的视线已经有十多年了。这个领域的许多消费级产品我都购买过,橱柜里也还躺着不少。虽然第一次使用时体验惊艳,但在已有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下,这些设备的日常穿脱、佩戴和使用都不够舒适。即使不考虑价格,对于非游戏玩家的我来说,也很难找到每天克服这些困难去使用的理由。因此,无一例外的,这些产品都在购入后被束之高阁,最终归宿于闲鱼。

这个领域的从业者并不是不知道它们的使用障碍在哪里,只是这些技术问题都不简单,是很难的问题。显示屏、电池、计算能力……具体的技术进步不在这篇文章中讨论,但可以说,过去十多年来,在我的橱柜中流转的一代又一代设备,实际上在各个方面的进步是很明显的。只是,这些量变依然没有积累成质变,突破障碍,让更多像我一样的技术爱好者形成日常使用的习惯,更别说普通用户。

苹果看起来想让Vision Pro和过去十多年大家见过的产品划清界限,使用了相对少人知道的“空间计算”来称呼这个设备—Vision Pro上搭载的操作系统现在叫visionOS,只是下载得到的文件名还叫xrOS。从发布会来看,看起来至少苹果有信心,解决的难题数量足以形成质变,可以让像我这样的非游戏玩家的技术爱好者形成日常使用的习惯。从报道来看,一再延误和苹果在这之上的坚持也有关系,包括在2019年推翻原有的产品路线图,重新设计了目前的方案。

以一个我关注的角度为例,人机交互。市场上已有的产品,多数需要在戴上头盔的同时,双手手持遥控器操控。先不说这些类似游戏手柄的遥控器本身对于不是游戏玩家的我都有一定的学习成本,不知道为什么,我用过的所有遥控器都很容易拿反,经常需要呼唤旁边的人手把手帮我拿对。

在Vision Pro中,苹果设定的目标是直接通过眼动追踪和手势识别,让用户不需要使用任何外设,就可以和计算设备交互。在介绍Vision Pro时,苹果重复了和乔布斯在2007年介绍iPhone时一模一样的一个叙事逻辑:苹果每一代“革命性”的产品,总是对应着一个“革命性”的人机交互方式:Mac对应鼠标,iPod对应滚轮,iPhone对应多点触控。Vision Pro的这个解决方案和iPhone的思路也非常相似,当时乔布斯在台上吐槽了传统的“智能手机”,要么浪费大半空间用于硬件键盘,要么需要用触控笔。“世界上最好的触控设备就是人的手指,我们每个人都有10根。”乔布斯在台上说。iPhone的研发核心就是多点触控,Vision Pro同样将重点放在直接用视线和手来完成交互。

这个主意本身可能并不难想到,市场上已有的产品,有一些已经具有眼动追踪和手势控制功能,但使用过就会知道它们的识别准确度和灵敏性均不尽如人意。苹果为了做好这个事情,堆砌了大量的高科技硬件来实现高精准度的眼动追踪和暗光环境下的手势控制。我还没有机会亲自体验,但前方媒体发回的评测都对它盛赞不已。这就好像触摸屏并不是iPhone发明的,在iPhone之前也有触摸屏,但iPhone是第一个将触摸屏从60分做到90分的。

60分已经不简单了,而做到90分,可能是比60分高几个数量级的难度。

技术上的突破已经足够难了,而更难的是人,也就是猜准用户未来的需求。

帮助苹果设计第一款鼠标的IDEO公司,在其提出的创新方法论中,认为创新有三个可能的突破维度:用户的渴求度、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商业上的可持续性。单纯依靠技术可行性上的突破已经能成就很多伟大的公司了,如Google所擅长的。但苹果的许多新产品还需要在同一时间去猜测未来人们可能会如何使用自己的产品。

这要比想象中难,因为事后证明正确的答案往往是出乎意料的,无法从人们的既定逻辑中推演。有很多选择,只有交到人们的手上,才会知道人们的选择。比如,人们会愿意为了更大的屏幕尺寸,牺牲重量和操作舒适性吗?人们会为了智能手机更强大的功能,牺牲功能手机的待机时间和坚固耐用吗?人们会为了全触摸屏带来的体验,放弃硬件键盘吗?乔布斯能预料到智能手机在今天最流行的应用是让人类可以不断上下滑动、切换的短视频吗?等 等。

而且,人们往往会错误地以为自己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2014年,苹果也曾用乔布斯在2007年介绍iPhone时的叙事逻辑,介绍自他去世后发布的第一个新品类产品Apple Watch,称其“数码表冠”(Digital Crown)代表着人机交互的新一代变革。但这款产品的定位有不少偏差,比如强调私人社交关系的通讯功能,以及售价超过10万元人民币的18K金表版本,这些都在Apple Watch后续的迭代中消失了,Apple Watch调整成了以健康、运动为主要卖点的产品。回看历史,苹果对于人们会如何使用这个产品的猜测,在早期可能过于自信了一些。

回到Vision Pro,“空间计算”可以用来做什么,面临的不确定性比Apple Watch更大,这个问题也更难。但看起来,至少苹果在此刻是知道自己并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的。这很重要,因为围绕“未知”也可以设计策略。

互联网产品管理中有一个概念叫最小可用产品(Minimal Viable Product,MVP),是指用最简单、最快的方式,来最低程度地实现产品的价值,以验证用户需求。同行们常说,“如果你并没有为产品的第一个版本感到羞愧,那说明你发布得太晚了”。

从Vision Pro的命名、定價来看,很明显苹果还是将其定位成一个给技术爱好者的尝鲜产品。从验证用户需求的角度,其实Vision Pro也是一个MVP。但同时,长达10年的研发时间和大量的研发投入,又和传统的“互联网思维”相反。

但为什么我感觉这么做是对的呢?作为一个新的计算平台,要“验证”的其实是基础体验。苹果对Vision Pro使用场景的介绍,市场上的已有产品全部能满足,区别就是在基础体验做到足够好以后,这些场景能不能成立,以及会产生什么新的场景。

比如,苹果认为Vision Pro很重要的一个基础体验是需要穿透视线,不应阻断佩戴者和外界的交流。这意味着佩戴者在使用时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其他人也可以看到佩戴者的眼睛。如果只看宣传片,会以为Vision Pro像市面上其他混合现实产品一样,拥有一个半透明的显示屏。实际上,Vision Pro也是一个不透明的头显产品。有趣的设计是,为了让外界能看到佩戴者的双眼,苹果在Vision Pro的外壳上安装了一个屏幕,再用十多个摄像头捕捉佩戴者的眼部,显示在外面的屏幕上。另有一组摄像头捕捉外部的图像显示给用户,让用户体验到穿透的效果。为了让用户看到乱真的图像,苹果又研发了专门的芯片来实时处理这十多个摄像头的数据。

这听起来是用一个很难的做法,解决了一个似乎可以用相对简单的办法解决的问题。但市面上的解决方案的确各有各的问题,无法在实现穿透的同时保证良好的显示效果,在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之间无缝切换。那如果我们想回答的问题是用户在这一体验下会用这个产品来做什么,唯一的方式就是把这个体验真的做出来。如果没有简单的方式,就只能用难的方 式。

这是否有必要呢?只有交到用户的手上才知道了。这里一定会有浪费。哪些东西重要,哪些东西不重要,一定会有先后顺序。如果技术爱好者们在初代产品中找到了一些新的场景,苹果可以再去做减法,推出更便宜、更大众化的版本。苹果可以承受这里有一些冗余。如果没有,苹果也相信,这个设备在技术爱好者、专业人士的手里是个足够好的产品,只是还没有准备好被推向大众,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而已。这种做法,给之后不同使用场景的可能性都留下了空间,而不是在早期作过多预判。

如何低成本地做出MVP当然是创业者需要不断逼迫自己的问题,但有时候可能还是以此为借口,绕开了需要去解决的难题,成为自己妥协的借口,满足于做到60分的简单,而不是90分的难。

年轻同事那时候还很年轻,后来他去做了电商,不知道算不算是更简单的事情。

我和他有很相似的背景。作为应试体系中长大的东亚少年,解题是我们人生命运的一部分。做题时我们常说,要想办法把未知问题翻译成已知问题。但现实中的大部分问题是不一定有解的,这就是难的问题。尤其是如果我们想创造一些新的东西,那一定有一些难的事情是没有办法绕开的。

愿意花差不多10年的时间去做一个难的事情,一定不是只为了答好某一道题,取得一个高分吧。

猜你喜欢乔布斯爱好者苹果美食爱好者的随笔趣味(语文)(2021年10期)2021-03-09直播答题爱好者瞭望东方周刊(2018年7期)2018-03-02收获苹果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2016年17期)2016-12-23没有他就没有乔布斯的苹果美学海外星云(2016年7期)2016-12-01拿苹果小学生导刊(低年级)(2016年8期)2016-09-24会说话的苹果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2016年3期)2016-03-08改变乔布斯的一句话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乔布斯的青春哪去了海峡姐妹(2015年8期)2015-02-27相声爱好者小猕猴学习画刊(2006年8期)2006-07-12

推荐访问: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