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图更有真相

时间:2024-02-19 20:42:02 来源:网友投稿

李正

摘 要:画面的取舍、组合与编辑是电视新闻生产的重要一环,如同文章写作讲究语法规则一样,必须有规可依、有矩可循。本文结合工作实践,逐一解析了电视新闻画面编辑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对如何选取素材画面更好地交代新闻要素进行了归纳总结,从遵循逻辑规律、准确掌握剪接点的画面编辑规律入手,探析了会议新闻、主题报道、消息类报道的画面编辑基本手法和技巧,提出在注重画面编辑的同时也应避免同期声缺位的建议,旨在优化电视新闻画面的呈现效果,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感,让观众产生亲临现场之感。

关键词:电视新闻画面;
素材镜头;
编辑规律;
编辑技巧;
真实性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3)07-0053-04

一、引 言

“眼见为实”“有图有真相”是大多数人对电视新闻真实性的固有认识,然而,自电视媒介產生以来,有图有视频不一定有真相却时常被人诟病。画面编辑是电视新闻节目生产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以客观新闻事实为依据,根据事实对前期采访拍摄的素材进行筛选、组接,再添加配音、字幕、图标等手段或元素进行制作、合成,最终呈现出声画并茂的报道,所剪辑出的画面要在最大程度上反映客观事实。

电视新闻画面编辑可以借鉴影视剧的画面编辑手法,但是,不能以影视剧画面编辑的艺术标准来要求电视新闻画面编辑,主要原因在于电视新闻必须保证声音语言信息流的通畅。对电视新闻画面编辑来说,画面语言要服从声音语言,而不是声音语言服从画面语言[1]。正如我们平常看电视剧时,即便把声音关掉,也能从演员的动作神态中大致猜出剧情,而关掉声音看电视新闻则不能了解事实全貌。

二、电视新闻画面编辑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画面的取舍、组合与编辑是电视新闻生产的重要一环,如同文章写作讲究语法规则一样,必须有规可依、有矩可循。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电视新闻画面编辑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种:1.“万能画面”多,感染力强的画面少;
“填充”画面多,信息画面少。这一问题在主题报道中较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主题报道类文稿的内容很难用具象画面来表现。2.声画脱节、不对位,存在“两张皮”现象。这一问题多出现在消息类报道中,主要原因有两方面:第一,部分消息报道是引用简报拼凑而成的,记者没有实地采访或只是在采访现场走马观花,所以编辑只能大量引用资料画面;
第二,记者到达采访现场时的构思与后期成稿大相径庭,导致编辑时遇“无米之炊”,只好东拼西凑。3.主体不突出,画面缺乏表现力和冲击力。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报道开始时没有通过近景或特写突出主体,未开门见山地说明主角是谁;
报道过程中,缺乏对小细节、小举动的捕捉。4.景别单一,没有合理切换大全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画面等。比如,部分会议类报道全是中景镜头,没有全景和特写镜头,比较呆板、单调。5.时空错乱,转场突兀,缺乏逻辑性、合理性,在画面剪接时,上下镜头之间没有合理衔接。6.剪接节奏不合理,画面组接不符合蒙太奇剪辑规律。比如,舞者跳动节奏明快的舞蹈,却用缓慢的长镜头来呈现。7.技术指标上的失误。比如,声音剪辑存在夹声和缺声、声音忽高忽低,画面存在黑场、夹帧,标题字幕、采访唱词存在错别字,等等。

三、选择素材镜头应考虑的因素

运用镜头画面的意义在于呈现新闻事实,通过影像来印证文稿的内容,并以观众可感的形式来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事件经过等新闻要素。在众多的素材中去繁就简、去芜存菁,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有无政治导向问题

新闻面向大众,具有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必须把正确的政治导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放在首位。编辑在筛选素材、甄别信息的过程中,应有辨别政治是非的能力和防范舆论风险的能力,比如,要辨别所引用的地图是否规范、采访中是否有不合时宜的标语图标、报道内容是否涉及国家机密等。

(二)真实性

在新闻报道中,保证信息真实永远是第一位的,因此,要尽可能地选择可以直接还原新闻事实的典型性、细节性画面,并做到简洁明了、一看便知。而构图、光线属于视觉美感方面的要求,在不减弱新闻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要力求尽善尽美,但是,对于视觉美感的要求要服从于、服务于新闻信息真实性的要求。

新闻真实是“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的统一,不仅要求事件本身真实,也要保证观众能从电视屏幕中感受到这种真实。但在日常报道中,部分新闻作品存在非真实画面。造成画面不真实的原因主要有:1.采访对象主动制造,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弄虚作假。2.采访对象的被动反应。3.记者以个人的认知,以个别的、局部的、非本质的现象仓促下结论。4.记者主观片面,用虚假画面来呈现真实事件。最为典型的就是摆拍,比如,让新闻人物演自己的过去,或者因为画面构图需要,让穿梭于下水道的工人穿上干净鲜艳的服装。

(三)镜头画面合理

1.选择能反映事件发展过程的画面。即新闻画面要交代事件的始末,对事件的呈现要有头有尾。2.善于运用细节性的特写镜头。特写镜头往往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不仅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也能让观众印象深刻,甚至过目不忘。比如,矿难中被困人员获救后与救援人员相拥道谢时喜极而泣的特写镜头,远比获救人员道一声“谢谢”更能让人动容。3.合理选择表现人物情绪状态的画面。从观众角度来说,他们在关注新闻信息的同时,也会关注画面所表现出的感性细节并进行解读。人物是新闻事件的主体,在事件发生过程中他们会流露出喜怒哀乐等情绪状态,也会在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所以要根据主题内容合理选择表现人物情绪状态的镜头,抓取最能表达新闻当事人情绪状态的画面,从而使新闻内容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四、电视新闻画面的编辑规律

(一)尊重逻辑规律

电视画面的最小单位是镜头,一个镜头往往只表达一个简单的意思,但多个镜头组接就会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此,镜头组接的顺序要有逻辑性。一般来说,首先要符合人们的生活逻辑、思维逻辑以及信息传递的重要次序,这样才能有效表达新闻内涵。

1.符合时空逻辑。即要根据事件本身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来组接镜头,比如在报道大桥合拢时,要根据合拢的工序剪辑画面:首先画面应是最后一片钢箱梁缓缓吊装的中景,然后是一个安装点进行精准焊接的特写,最后画面呈现一桥飞架两岸的大景。

2.符合观众的思维逻辑。比如在报道粮食丰收时,如果前一个镜头是农民将粮食从田地里装运上车,那么接下来的镜头就应该是运输车满载粮食运往仓库以及颗粒归仓的场景。

3.符合信息重要次序的传递逻辑。虽然新闻事件的发展是有时间顺序的,但是新闻报道不能是记流水账,而是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观众最感兴趣的信息传递出来。因此,为了突出报道主题、体现编辑意图,就需要打乱时间顺序,或采用现实与回忆交叉使用的方式,或将事件结果前置后再进行倒叙,或将事件高潮放在开头,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比如,在编辑一条通过老师敦敦教诲,学生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的新闻时,就可以采取画面倒叙的方式:首先画面应展现学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欣喜的状态,然后添加记者的采访画面,通过采访将时空拉回到高考前,呈现老师对学生不厌其烦指导的画面。这样的镜头组接能够凸显教师诲人不倦的形象,加深观众对教师的敬佩之情。

4.根據新闻内涵,凸显新闻事实的内在规律。一般来说,记者是事件的记录者,能够较好地把握事件的发展过程,而后期编辑往往较难把握。因此,在后期的镜头重组过程中,记者和编辑要互相配合,根据新闻事实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来剪辑、组接镜头,共同阐释和再现新闻事实。尤其要注意的是,单个镜头在某些场景中虽然不能表达特定的意义,但是通过不同的顺序与其它镜头进行组接,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表达效果。比如,一个人的笑脸、哭脸以及一把被双手高高举起的步枪三个镜头,不同的剪辑手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先呈现笑脸镜头,然后是高举的步枪,最后是哭脸镜头,那么画面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懦夫形象;
反之,如果先是哭脸镜头,再是高擎的步枪,最后才是笑脸镜头,那么画面所呈现的无疑是一个历尽艰险取得胜利的勇士形象。

(二)找准剪辑点

找准剪辑点能确保电视新闻画面节奏流畅、叙述清晰明了。可以从叙述长度、情绪长度、节奏长度三个方面来把握。

1.叙述长度。镜头长度的剪辑要以内容表述完整、让人一目了然为首要原则。叙述性镜头的具体长度应考虑到景别、亮度和动静三个因素。(1)景别因素。远景、全景等景别大的画面,信息含量大,观众要看清、看细需要较长的时间,因而远景、全景的镜头长度应稍长;
而近景、特写这类小景别画面内容简单,所以镜头长度应短一些。通常情况下,特写2秒、近景3秒、中景4秒、全景5秒是比较合适的镜头长度。当然,镜头长度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其长短取决于镜头想要达到的效果,只要观众能看得清楚、看得明白,领悟画面的含义,就是合适的长度。(2)亮度因素。画面中的明亮部分比暗淡部分更容易看清,所以明亮的画面长度可短些,暗淡的画面长度可稍长点。(3)动静因素。在画面中,动态部分比静态部分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因此,动态画面要稍长,静态画面则要稍短一些[2]。

2.情绪长度。要根据情绪表达、气氛烘托的需要,以人物在不同情境中的喜怒哀乐为依据,适度延长镜头长度。这是一种类似“留白”的手法,能够让观众受到情绪感染并有所感悟

3.节奏长度。新闻的节奏有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之分。内部节奏也被称为叙事节奏,即新闻事件发展进程的快慢节奏。新闻的主题不同,其内部节奏也不同,比如,重大会议庄重严肃,新闻报道的内部节奏就应大气、沉稳,景别宜大而不宜小,镜头宜长而不宜短,要较少使用推、拉、摇、移等镜头且运动速度要缓慢;
而街舞大赛等新闻报道的画面节奏应炫动、明快,镜头快速切换,并且要多用特写、近景镜头来表现活力和朝气。外部节奏指镜头转换、画面组接所形成的节奏。影响外部节奏的因素主要是镜头组接切换的频率。

五、电视新闻画面的编辑技巧

(一)会议新闻的编辑技巧

会议新闻属于时政类新闻,内容严肃,所以镜头运用宜长不宜短,景别宜大不宜小,节奏要舒缓沉稳,剪辑过程中,大景别与中近景要适当穿插、有机结合。一般来说,会议新闻首先要用大全景镜头呈现会议标语,接着用近景或特写镜头突出参会领导,然后以会场大景作为过渡,最后用讲话人的特写镜头接一组参会人专注聆听的镜头。

时政会议类新闻的画面编辑原则是:把握重点、突出领导。一是**台要突出主要领导,主要领导采用单个特写镜头,其他领导选用固定双人或三人图像左右对称,或向右、向左交叉摇镜头;
一条新闻要根据时长来确定**台领导镜头出现的次数,一般来说每两分钟出现一次。二是参会人员镜头要成组出现,最好选用全景或中景镜头,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侧镜头不连续使用。三是为避免镜头单调,可以采用与会场氛围相适应且能反映会议特点的镜头。

此外,对一些重要的行业会议和主题研究会议,要跳出会议来报道新闻,淡化对会议议程的报道。在编辑过程中,要少用会议现场镜头,可大量使用与会议相关的外景、资料镜头,增加会议新闻的可视性,让新闻报道显得更加生动、“耐看”。

(二)主题报道的编辑技巧

主题报道不能等同于电视专题片去策划、拍摄、编辑,要坚持“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个人化”原则,用“微”视角来反映大主题,让宏大主题的“身段”低下来,成为百姓身边可触可感的“近新闻”。在后期编辑中,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强调现场,善于抓取有典型细节的同期声段落。电视的具象性决定了电视主题报道不能像纸媒那样,以较多的概念以及抽象分析来挖掘、展现主题,而是要将具象的事实和细节作为表现主题的载体。电视的现场是最具象的元素,相对于普通消息报道来说,主题报道更加需要现场,如果没有具象的现场段落和细节支撑,其宏大主题往往会缺乏亮点。因此,要以丰富的现场素材为基础,进行视觉化、通俗化、故事化叙事,从而在清晰流畅的叙述中凸显主题。二是要以与主题呼应的现场细节为切入点,通过捕捉细节画面,放大典型情节,即要“大题小作”,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小故事、小细节先声夺人,这是电视主题报道出新、出彩的关键。三是要构建点与面之间的画面关联,点上画面要生动鲜活,多以小景别出现,而面上则需恢弘的全景、大景呈现。

(三)消息类报道的编辑技巧

选择好第一个镜头非常重要,恰当、准确的画面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眼球。与新闻导语一样,消息类报道根据题材的不同,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点明主题、倒叙因果留置悬念或细节入手以小见大等方法来选择镜头。比如,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第一个画面就要选择能展现事件结果或扣人心弦的镜头,激发观众急于全过程观看下去的兴趣。当然,画面编辑不能龙头蛇尾,如果在报道最后选取主旨镜头点明主题或选择让观众印象深刻的镜头,更能让观众加深记忆并产生思考

消息类报道要少用运动画面,多用固定画面。这是因为固定画面能给人带来客观记录的感觉,更能证实新闻要素的真实可信,并且,不仅能避免推、拉、摇、移镜头带给观众被“牵着鼻子”观看的感受,还能避免滥用此类镜头给观众带来“眩晕感”。

此外,消息类报道还要善于运用同期声。话筒就好比人的“耳朵”,灵活地运用同期声可以再现真实场景、烘托现场气氛、拓展画面外延。处理同期声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撷取最能反映现场场景的一个片段,二是和解说词进行混用,这样既能交代新闻事实发生的背景,又能增强新闻的真实感,让观众产生亲临现场之感。

六、结 语

电视新闻剪辑是既有艺术性又有技术性的节目生产环节,需要谋篇布局,整条新闻的结构才会清晰、主题才能突出;
还要善于根据新闻事件的时空顺序、新闻事实的内在规律、新闻报道的叙述方式,并遵循图像规律和组接逻辑来合理选择、组接画面,进而有根有据地呈现新闻事实,用真实的影像呈现新闻。

参考文献:

[1] 吴兵,阎安.电视编辑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23-26.

[2] 李修飞,李霄,高超.电视新闻画面编辑技巧探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5:12(1):169.

[责任编辑:武典]

猜你喜欢真实性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全媒体时代关于新闻真实性的思考科技传播(2019年23期)2020-01-18试析新闻与文学真实性的区别以及坚持新闻真实性的意义新闻传播(2018年6期)2018-12-06追求真实性永远是记者的基本准则传媒评论(2018年5期)2018-07-09广告的真实性数学小灵通·3-4年级(2017年9期)2017-10-13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性研究新闻传播(2016年22期)2016-07-12新闻报道如何在保证真实性同时兼顾人文关怀新闻传播(2015年10期)2015-07-18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新闻传播(2015年22期)2015-07-18辩证理解现代文学史书写的“真实性”江汉论坛(2015年7期)2015-02-27

推荐访问:更有 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