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卫红 吴晓新 章慧敏
江苏省如皋市中医院脑病科 226500
帕金森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一般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特点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姿势异常等,具有进展缓慢、病程长、致残率高等特点[1-2]。帕金森不仅仅是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也是一种神经行为障碍性疾病,包括有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行为和性格的改变、睡眠障碍、幻听等,其中以情绪的变化在帕金森患者中居前5位[3-4]。抑郁和焦虑是帕金森病常伴有的精神障碍,其中抑郁发病率达50%~75%[5],焦虑发病率可达25%~45%[6],抑郁和焦虑会使得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少、快感缺失等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有精力下降、注意力分散、犹豫不决等,尽管与原发性抑郁症患者相比无自杀、自责等表现,但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认知下降症状仍比较严重[7]。随着病程的进展,帕金森患者的生活往往无法自理,症状逐渐加重,会出现异动症、平衡障碍、跌倒等并发症,譬如自己穿衣服、扣纽扣、使用筷子等基本活动也无法做好,常常会因自己无法执行某项行动而被外界误认为是懒惰,因而会受到他人的负面评价[8]。当受到来自他人的负面评价后,帕金森患者心理上会逐渐产生一系列比如像羞耻、自卑等情绪,在各项行为上也会变的格外谨慎,同时也会尽可能将自己的羞耻感进行隐蔽,从而会使患者回避人际交往,拒绝社交活动,产生孤立感、歧视感和羞愧感[9-11]。负性情绪和羞耻感的存在会使患者讳疾忌医,采取更为消极回避的应对方式,失去最佳的诊疗机会,对患者预后有更深的影响。因此,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和减轻病耻感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常规干预具有普遍性,不具有针对性,效果差强人意,故寻找一种新的干预方法具有实际意义。
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神经科医生莫雷诺首次创立心理剧干预,是一种团体心理治疗模式,由患者现场演绎的方式将自己的心理问题展现给观众,结合情景模拟、再现培养,使得患者洞察力、创造性及自发性得以提高,具备其它心理干预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12-14]。何艳丽等[15]探讨了针对性的心理剧干预对犯罪青少年的影响,结果显示心理剧干预对犯罪青少年的应对方式有积极影响,可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目前,心理剧干预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大、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也经证实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6]。但是,心理剧干预的效果还未在老年帕金森患者中得到证实,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心理剧干预对老年帕金森患者负性情绪、病耻感、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证实心理剧干预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新思路。
1.1 对象
某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帕金森患者。纳入标准:①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被诊断为帕金森病,符合《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2006年)》[17]的诊断标准;②65周岁及以上患者;③未发现其他神经系统疾病;④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恶性肿瘤者;②伴有其它重大疾病者;③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及帕金森叠加综合征者;④认知等功能障碍者;⑤近1个月发生影响情绪的重大个人或家庭事件者。结合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老年帕金森患者100例,依据入院顺序对其进行编号,单数为观察组,双数为对照组,各5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干预:①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后由接待护士为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基本情况,带患者及家属熟悉医院环境,然后对帕金森病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以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此疾病的认知程度,然后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各方面进行评估,建立患者个人档案。②心理干预:由经心理培训后的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恰当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放松心态,尤其是对于负性情绪较为严重的患者要尤为关注。用药指导: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用药,督促患者按时服用药物。③饮食指导:由于帕金森患者有一定的吞咽障碍,故前期以流食为主,治疗后期方可正常进食,告知患者饮食禁忌。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肢体活动,包括关节伸张、重心移动等。
1.2.2 观察组 实施心理剧干预联合常规干预,具体如下。(1)心理剧干预小组:2名护师协助干预的实施,1名主治医师负责提供医学相关知识指导,1名文艺工作者负责心理剧的剧本,1名治疗师作为导演。(2)心理剧指导训练组:训练时间2 h(每次4幕剧情),每2周1次。(3)角色人物训练:①主角:每次只针对1位患者进行;②辅角:患者的子女或关系好的亲朋好友(可促进剧情向预期效果发展),尽可能使主角所处的现实生活环境再现,让其体验到相似的心理冲突,自发将其心理问题展现出来;③导演:调整辅角的表演,推进正规剧情;④观众:主角以外的入组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训练中的互动过程,同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并给予相关的反馈。(4)训练方法:①角色交换:将患者从自身角色抽离,进入另一角色世界,体会到对方的感受;②镜像技巧:导演采用“镜像技巧”将患者带出场景,鼓励替身辅角模仿患者的手势、态度、言语等,而患者则以旁观者的焦度观看整个过程,因此产生新的感悟;③空椅子技巧:舞台中央放置一把空椅子,嘱咐患者将空椅子当作要诉说的对象,与其进行交流、对话。此外,还可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给予独立、为了投射、魔幻商店等训练技术。(5)积极反馈:心理剧结束后,观众应导演要求,对患者表演做出积极反馈,并鼓励观看的患者说出对此表演的感受和想法,予以适当的积极引导,同时表演的患者也要和观众分享自己的表演心得体会。(6)演出小结:对每次训练效果进行评定,同时评估下次的训练,调整剧情设计。
1.3 观察指标
1.3.1 负性情绪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18]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18]评估所有入组患者干预前、干预8周后(简称“干预后”,下同)负性情绪。两个表均包括20个条目,采用Liket 4级评分法,1分为从来没有或偶尔,2分为有时,3分为经常,4分总是如此。SAS评价标准:<50分为正常;SDS评价标准:<53分为正常。分数越高,焦虑和抑郁程度越严重。
1.3.2 病耻感 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慢性病病耻感量表(The 24-item Stigma Scale for Chronic Illness,SSCI)[19]评估患者病耻感。量表包括外在病耻感(11个条目)和内在病耻感(13个条目)两个维度,共24个条目,采用Liket 5级评分法,1分为没有,2分为很少,3分为有时,4分为经常,5分为总是。总分为24~120分,病耻感与SSCI量表得分成正比。
1.3.3 希望水平 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希望水平采用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20]进行评定。HHI包含3个维度,分别是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的行为及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每个维度4个条目,总共12个条目。1分为非常同意,2分为同意,3分为反对,4分为非常反对。总分为12~48分,希望水平与HHI量表总得分成正比。
1.3.4 生活质量 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生活质量采用中文版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问卷(39-item Parkinson’s Disease Questionnaire,PDQ-39)[21]进行评定。量表共包含8个维度,分别为身体活动、日常生活行为、精神健康、屈辱感、社会支持、认知、交流和身体不适,共39个条目。各维度分值均换算成百分制,生活质量与PDQ-39得分成正比。
1.4 统计处理
2.1 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
2.2 两组SSCI各维度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SSCI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SSCI各维度评分比较
2.3 两组HHI各维度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HHI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两组HHI各维度评分比较
表5 两组PDQ-39各维度评分比较
2.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后,两组PDQ-39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见表4。
3.1 心理剧干预可改善老年帕金森患者负性情绪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提示心理剧干预对老年帕金森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效果更佳。分析原因如下:心理剧干预属于一种团体心理干预,此干预方法为患者营造了一个安全、开放、信任的氛围,从而可以暂时使患者忘却疾病所带来的痛苦;而在进行心理剧的参演过程中,患者的情绪情感得到宣泄和压力的释放,在导演、引导和辅角的参与下也能使其内心冲突得以解决,人格得到进一步的完善[22]。既往有研究表明,长时间的角色扮演可改变患者的心理结构,使其发生实质性变化[23-24]。
3.2 心理剧干预可减轻老年帕金森患者病耻感
病耻感是指因自身疾病产生对自己或他人的负面看法,遭受到来自他人的排斥和孤立,从而使得社会价值感和信誉感降低,出现自我逃避或自我贬低的表现[25]。随着帕金森疾病的加重,患者逐渐出现身体形象改变、功能丧失、沟通障碍等,易产生羞愧感、尴尬感和孤立感,导致患者社会参与度降低,被他人逐渐疏远或过分关注自身异常[26]。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SCI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提示心理剧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病耻感。分析原因如下:心理剧干预通过创造与患者现实生活相类似的场景,使患者将心理问题和情绪无保留的呈现出来,精神得到发泄的同时也逐渐消除了患者思想上的压力和自卑感,因而能够减轻患者的病耻感。
3.3 心理剧干预可提高老年帕金森患者的希望水平
希望是一种反映患者面对困难的心理状态,可帮助患者调节不良情绪,增强战胜的自信心和心理适应能力,还可对自身形成能力进行肯定评价,促进病情恢复[27]。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HHI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提示心理剧干预可显著提高老年帕金森患者希望水平。究其原因:①患者参与心理剧干预后,可发现自身问题与大部分患者类似,这种心理的改变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用;②心理剧是一个模拟的社会,患者可放松身心进行新行为演练,待演练成功后再将其应用于现实社会,可有效避免患者在现实社会进行新行为锻炼所遭受的打击,可提高患者社会技能,促进其重归社会,使其希望水平得以提高[28]。
3.4 心理剧干预可提升老年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PDQ-39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提示心理剧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帕金森患者得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如下:心理剧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病耻感,提高希望水平,进而能够增加患者面对疾病的自信心,使患者对生活更有希望感,对生活也更有盼头,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生活质量得以提升[29]。
综上所述,与常规干预相比,心理剧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老年帕金森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病耻感,提高希望水平,从而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考虑。
猜你喜欢心理剧病耻帕金森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现代临床医学(2022年5期)2022-09-28一对一心理护理对帕金森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2022年6期)2022-04-11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老年医学研究(2021年5期)2022-01-19泌尿外科门诊早泄患者的病耻感调查研究成都医学院学报(2021年2期)2021-07-19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0年11期)2020-12-01校园心理剧助力农村初中“临界生”心理强韧性的实践研究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校园心理剧的意义重构与功能优化长江丛刊(2018年15期)2018-11-15校园心理剧对提高大学生德育自我教育能力的探讨*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年41期)2018-02-23校园心理剧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江苏教育(2017年64期)2017-03-242013~2015年广东同江医院门诊抗帕金森药应用分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25期)2016-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