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洁雅
(哈尔滨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8)
体育公园属于专类公园,是一种提供专业的体育比赛训练设施与场地,满足大众日常健身运动式游憩需求,同时能够结合优美园林景观的开放性公园绿地[1]。因此,体育公园逐渐发展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载体。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路径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论述,是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行动准则,是新时代发展的本质要求。体育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应肩负更多的历史使命[2]。在此背景下,体育公园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升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完成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特征进行了详细阐述,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3]。
1.1 人民性:体育公园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发展进程中,满足人民健身需求始终是党的工作重心。面对我国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体育公园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从满足群众需求角度出发,努力实现区域内共同发展,缩小公共体育服务差距,助推体育公园高质量发展。
1.2 全面性:体育公园高质量发展的价值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因此,在现代化进程中,体育公园高质量发展应是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相融合的发展,是发展目标从丰富体育设施建设以保证物质基础充足,过渡至物质、精神与生态的全面发展。体育公园高质量发展应坚持满足群众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
1.3 持续性:体育公园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导向
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体育公园应该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过程中肩负生态文明发展的责任,还原体育“敬畏自然”和“天人合一”的原始状态,将其打造成绿色、自然、低碳的运动场所。体育公园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致力于让体育公园与绿色长久共存。
1.4 共享性:体育公园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宗旨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发展是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共建、成果共享的现代化。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共建的过程就是政府通过下放权力、完善奖励政策、加大补助力度等手段,将传统的“一方管理”模式变为“多方经营”模式。共享是共建的目的,高质量体育公园发展成果应当为共建主体所同享,为其他体育公园发展所分享,打造“社会参与、共同发力、成果共享”的体育发展局面。
1.5 渐进性:体育公园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发展艰巨性前所未有。因此,为解决群众健身标准提高与运动设施匮乏之间的矛盾,以及各区域公共体育服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体育公园高质量发展也需要遵循“两步走”战略。渐进的两步目标是相互衔接、不断深化的,在保证体育公园正常运行的基础上,逐步促进其高质量发展。体育公园高质量发展不是快速发展,而是在均衡性、协调性的基础上,渐进实现共同发展,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的基础建设。
2.1 智慧化转型力量薄弱
体育公园的数字基础建设是其智慧化转型的根本保障。随着社会科技力量的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对物理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两部分[4]。但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目前我国体育公园数字基础建设发展较为薄弱。一是数字基础建设缺乏。首先,由于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所需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较高,政府拨款的有限资金无法支撑体育公园的全民智慧化转型,就会导致体育公园内存在少量的智能化运动器械。其次,政府积极引进数字化设施,但基层组织资金匮乏,器械不能够得到定期的维护。因此,智能化器械“门面化”的现象较为普遍。二是物理基础数字化改造不均衡。体育公园内的物理基础大致包括供电设备、消防系统、网络信号、监控系统等。由于各地区的物理基础范围杂、环境差异大、经济基础差距大,数字基础建设的差距体现在方方面面,严重阻碍各地区体育公园内物理基础的数字化转型。
2.2 供需两端对接存在偏差
体育公园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为全民健身提供运动场所。因此,供需两端良好的信息对接,有利于体育公园工作的顺利展开,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在一定意义上,我国体育公园发展中现存的诸多问题,是由供需两端对接偏差所造成的。一是有效供给缺乏精准性。我国近年来在大力建设公共体育服务设施过程中普遍存在“供不及需”的现象。首先是因为有些省市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在体育公园发展过程中不能够做到全面、系统地建设体育设施,导致群众健身需求得不到满足。其次是因为政府在落实国家政策的过程中忽视了群众需求的收集,导致公园的基础建设覆盖面有限,特别是对特殊群体健身需求的忽视。二是反馈体系标准化建设滞后。体育公园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但在具体的服务实践过程中,意见反馈体系仍然缺乏标准化建设。首先,运用智能工具进行反馈意见收集的方案,未考虑老年人对智能技术的接受程度,进而导致反馈信息采集样本不健全。其次,多数反馈意见收集系统为“应付型”工作,管理者未能定期查阅群众的反馈意见,更缺乏改进意识。
2.3 可持续绿色发展观念淡薄
自然环境是体育公园的底色,《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体育公园内绿化用地占公园陆地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65%的硬性要求[5],但体育公园的绿色空间建设依旧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绿色发展的建设工作过于形式化。首先,由于体育公园提供公益性的服务,使其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政府统一负责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存在繁琐的层层管理模式,进而造成公园管理者的松懈性,使得部分体育公园的绿色发展只有形而未有意。其次,社会力量介入体育公园的日常管理,虽然能够减轻政府经济负担,提高公园使用效率。但绿色建设是高投入低回报的项目,就使得个人企业在效益回报与可持续绿色发展之间选择前者,进而忽视日常的维护工作。二是缺乏专业人才队伍,体育公园在前期建设过程中能够与环境部门进行合作,制订合理的建设方案,以保证绿色空间的达标。但是,在后期运营过程中缺乏专业队伍进行改造,导致公园内的绿色空间的形态从建设之初就已成固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2.4 融合发展落实困难
《公园设计规范》明确规定了各类公园用地类型的占比,其中涵盖体育公园的其他专类公园类型规定游憩建筑和服务建筑的占比不得高于5%[6]。此比例仅能满足公园内最基本的公共服务要求,使得“体育+”融合发展受到阻碍,难以满足大众的个性化需求。一是政府制度保障不足。《意见》指出,在保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鼓励利用地理位置建设特色体育公园,但政策文件多以条款形式存在,缺乏实际的指导意见。体育公园的“体育+”标准化工作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各区域实践的需要,国家也尚未形成具体的“体育+”公园管理标准及规范要求[7]。二是土地用途单一。目前体育公园内的运动场地主要包括篮球场、健康跑道、足球场等室外场所。由于室外空间受天气影响较大,炎热天气或下雨、下雪等恶劣天气,运动场几乎空无一人,而适宜天气又会出现人员拥挤,供不应求的现象。
2.5 共同发展难以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要求走和平发展道路。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经济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结构[8]。因此,体育公园在推进多主体共建、发展成果共享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习意识淡薄。我国目前已经存在智慧化体育公园的建设成果,例如福建泉州石狮市智慧体育公园、上海市远香湖体育公园等。但大部分发展落后的地区缺乏学习意识,未能利用地区现有条件改善体育公园建设,创建特色体育公园。二是政府引导不足。政府作为体育公园发展及运营的领导者、引导者,应在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都发挥其主导作用。一方面,由于经济基础的不同步性,政府很难通过统一规划引导,促进各地体育公园建设的同步发展;
另一方面,公园健身场地、器械等基础设施发展较快,但体育指导、体育文化等延伸设施发展相对匮乏。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区别于其他国家现代化的根本标志。新时代促进体育公园高质量发展是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路径,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建设的必然选择。
3.1 借助技术以优化公园服务
信息技术手段的广泛使智慧化健身模式进入人们的生活。为此,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体育公园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把握创新理念,将智能化融入体育公园的建设管理中[9]。
第一,智能化体育公园建设不仅可以满足群众个性化的健身需求,改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还可以美化环境,带动周边发展。首先,体育公园在建设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智能化器械,借助数字技术实现运动信息的可视化以及健身指导的灵活性。例如:福建泉州石狮峡谷旅游路智慧体育公园,运用先进技术打造智能健身器械,锻炼者可以根据智能检测仪的检测数据选择个性化的锻炼项目;
济南市中区体育公园的运动器械能播报动作要领及运动指标,并且锻炼者可以通过收集查看相关运动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避免人才浪费。其次,利用AR、VR 技术丰富运动设施,让大众利用现有的工具可以体验不同项目的运动感觉,激发锻炼者的运动热情。最后,体育公园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体育精神的传播。因此,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公园空地设置传递体育文化特色的设施[9],如运用智能屏播放体育竞赛视频,在休息处锻炼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参与到体育文化答题环节,激发大众的体育认同感。
第二,将大数据运用到体育公园的管理中以优化公共体育服务。具体包括三部分内容,首先,体育部门和环境部门合作构建信息数据平台,将体育公园相关信息发布在网站或专门的服务平台,扩充传播渠道,并且定期更新数据,让群众由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变为主动获取者。数据内容应该包括但不限于体育公园数量、具体位置、开放时间、特色项目等。其次,体育公园自身能够重视智能化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管理平台。一方面,可以为群众提供公园实时人数,解决场地拥挤的问题;
另一方面,管理者能够依据平台反馈数据合理安排各场地开放时间。最后,公园管理者建立智能化管理模式,省、市体育部门可以定期展开智能化服务培训,或公园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工作指导,不断提高公园管理者的智能化意识,升级公园内的器械设施。
3.2 加强沟通以满足精准供给
沟通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体育公园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沟通完善要达到以下发展要求。
第一,加强供需双方沟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体育公园服务于更多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可支配的空闲时间增多,浓厚的健身氛围激发了大众的健身积极性,使参与体育健身的人数逐步上升。但专业健身场馆和社区健身空间数量少、类型杂、环境乱等现状无法满足大众的健身需求,所以集运动、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体育公园逐渐成为群众健身的首选之地。体育公园的发展也逐渐被推向多样性、系统性、全面性的高质量发展跑道。具体方法包括体育公园管理部门应设置锻炼者反馈平台,积极听取群众的意见,并尽力满足其需求。例如:在公园出口张贴二维码供锻炼者扫码进行意见反馈,同时要放置反馈意见箱供老年人反馈意见,保证服务涉及所有群体;
成立专门的意见处理小组,小组成员可以包括社区居民代表、社区委员会代表,以及公园管理层代表。
第二,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在体育公园规划建设阶段加强与环境部门的沟通,根据环境管理部门的检测评估来设计体育公园的布局,保证公园的合理性及安全性。在体育公园运营阶段加强与网络安全部门的沟通,保证锻炼者信息的安全性,可以聘请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定期对数据平台进行维护,消除大数据时代群众的隐私泄露疑虑。在体育公园的人才聘用方面,加强与高校等专业人才培养点的沟通,保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完整性;
同时,要注重与公园社区委员会的沟通,组建专业的公益服务团队。
3.3 绿色发展以实现和谐共生
《意见》提出,体育公园的建设不可逾越生态保护界线,不可以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
《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指出,要注重空闲场地的使用,善于挖掘土地价值,倡导土地的合理利用,要合理运用旧住宅区等废弃场地进行改造[10]。这些政策的颁布,表明我国在促进体育公园发展中对环境保护持有坚决的态度。在此背景下,体育公园建设需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将其打造成为低碳环保、绿色健康的运动空间。
第一,规划与建设要考虑环境保护问题。在建设前期,可以引入环保生态系统,例如:公园内安装噪声控制器,减少噪声污染;
设置专门的污水及垃圾运送通道;
设置灯光造型,将照明与体育精神传播进行结合。另外,体育公园的建设要考虑土地利用效率。在土地紧张的城市地区,体育公园选址可以考虑居民楼的边角地带,挖掘闲置土地的利用价值。同时,在扩建、改造体育公园时要尊重自然的本貌,可以选择利用现代技术建造地下健身空间,或利用上空的空间建造竞走专用道以及散步区。
第二,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联合专业机构提供支持。首先,每年邀请专业团队审查公园水、电、能等资源的消耗,并且根据建议进行改进。其次,省、市体育部门设置一体化绿色管理体系,从建设、管理到维护等关键领域设置统一的环保标准,并且定期进行考察评估,必要时可以采用奖惩的手段促进公园的绿色发展。
3.4 多元参与以提高运营效率
社会观念转变降低了政府对公共体育服务的绝对掌控权,国家鼓励企业参与政府工作,与政府形成地位平等、权力相符的合作关系。因此,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体育公园高质量发展,要丰富参与主体,提高公园使用效率。
第一,多元主体供给。在保证公益性不变的前提下,鼓励各方力量的加入,建设政府引导下社会力量共同整治的运营模式。在投资层面,政府可以建立公私合营模式,设置社会力量的投资补助,可以是税收优惠政策,或低利率优先贷款政策,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公园的建设及管理,减轻政府的资本压力。同时,政府可以通过竞争的方式选择体育公园公共服务的承接方,利用公开透明的竞争方式可以避免公共体育服务中的垄断行为,从而保证体育公园服务效益的最大化。
第二,多元发展模式。社会进步推动共享观念的形成,是推动体育公园融合发展的支撑,是体现成果共享、风险共享的过程。在体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体育+”融合发展模式可以拓宽体育发展渠道,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体育+”体现的是平等互助、携手共进的产业关系,可以联合餐饮业、医疗机构、旅游业等机构,形成以体育公园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体育+医疗”为锻炼者提供专业的救助服务以保证锻炼者的生命安全;
“体育+餐饮”打造休闲一体化的运营模式;
利用体育公园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体育+旅游”可以为其增加经济来源。同时,在“体育+”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完善跨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加快公园内多元主体的统筹协调工作。
3.5 共享成果以推动同步发展
发展不平衡依旧是我国体育公园现存的主要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体育公园管理者要能够树立学习意识。第一,细化体育公园发展的基层实施方法。将工作重心放在基层体育公园运营管理方面。在人才队伍管理方面,鼓励体育公园规划人才、运营人才外聘交流,对在体育公园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
在经验交流方面,政府或省市体育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培训、经验交流会、优秀案例分析等活动供大家学习,同时可以设置各省市体育公园评选活动,并且设置严格的奖惩机制,倒逼体育公园快速发展。第二,加强规范化体育公园管理。政府推进健全标准化的实施办法,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通过政策文件维护锻炼者的权益以保证所有参与主体公平享受体育公园的成果。此外,畅通多主体沟通平台以保证信息共享、共同商议,提高决策的精准性,以及基层组织的执行能力。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体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体育公园作为一个多功能的健身空间,其高质量发展过程将中国式现代化内涵贯穿其中,有利于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体育强国建设。该研究基于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矛盾,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角度剖析体育公园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发展举措。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体育公园能够更加完善且系统地发展,助力我国体育事业建设。
猜你喜欢中国式公园高质量我家门前的小公园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中国式民主环球人物(2022年5期)2022-03-07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在公园里玩小太阳画报(2020年4期)2020-04-24“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中国式失败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6年10期)2016-02-27一见如故红领巾·萌芽(2015年5期)2015-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