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出路:新时代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微

时间:2024-03-01 09:42:07 来源:网友投稿

曾凡伟,李海坤

(1.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2.江西教育电视台,江西 南昌 330000)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利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衔接,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提升思政教育质量,更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但是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思政课程上下贯通体系不太完善、思政教师交流少、缺少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交流平台、教育部分协调工作不完善等方面[1]。要积极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通过实现教学内容与目标的分层螺旋渐进,促进大中小学教育思维理念的融贯创新,强化各阶段相融通的教师队伍建设,并积极创新教学模式,进而达到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思想认同——文化认同”教育价值的融合与衔接,取得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的铸魂育人成效。

(一)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把不同学段思政教育独立性和一体化育人目标有机衔接,形成教育合力,营造浓郁的思政育人氛围,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奠定良好基础。第一,阶段性目标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子课题,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制定思政教学目标,把培养新时代新人贯穿于大中小学思政教学,提升德育教育整体质量。第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可以促进大中小学三个学段思政教育协同发展,促进阶段性和整体目标的融合,推进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二)有利于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学生在小学、中学和大学阶段的身心发育、思维能力和道德素养等方面各有其特点,因此,思政教师要积极打破三个学段之间的壁垒,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明是非、辨善恶,进而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小学生理性思维比较薄弱,思政教育主要以基本道德认知为主;
中学生具备一定独立思考和辨别能力,主要以思政理论知识为主,增加社会实践;
大学生思维和社会实践能力趋于成熟,思政课要兼顾理论与实践,增强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大中小学思政教师要把握三个学段特点,打破它们之间的壁垒,构建螺旋上升式思政教育模式,提升思政课德育教育质量。

(三)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衔接

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中学和大学思政教育处在“各自为战”的局面,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还影响了思政教育效果。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一方面可以整合三个阶段优质教育资源,避免重复性讲解知识点,节约课堂时间,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做好思政课一体化顶层设计,促进三个学段思政教育资源的融合。另一方面,思政课一体化可以促进大中小学思政教师的交流,督促他们交流教学经验,开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材,打造线上教学共享平台,进一步促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衔接。

(四)有利于提升思政教育水平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促进了教师们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督促其了解三个学段思政教学特点和内容,从而提升教师们的思政教学能力,打造高水平思政教师队伍,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2]。同时,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可以整合不同学段教学资源,灵活调整思政课教学内容,增加社会实践比重,让思政教育照进生活,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从而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五)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思政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育特点、思政教育规律来制定一体化建设方案,满足不同学生思政学习需求,加强思政教育价值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快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步伐。例如小学思政教育要注重爱国主义、传统文化等教育,培养其良好品德;
中学思政教育则逐步加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解,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阶段则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提升他们社会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现状

1.管理部门分散不一

第一,目前小学、中学和大学内部组织、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职责划分不太明确,导致各个学校思政课交流活动受阻,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造成了阻碍。第二,很多学校尚未成立专门的思政课管理部门,大都由教研室负责思政课教学和教研工作,由于教研室教学任务重,缺少和其他学校、其他学段思政教师交流的机会,难以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管理和制度保障,影响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度和质量。

2.教研工作独立分离

大中小学思政教师教学任务、教学分工不太相同,中小学思政教师主要以课堂教学改革、作业批改和习题讲解为主,用在科学研究上的时间相对较少;
大学思政教师教学任务相对轻松,有更多时间来进行学术研究。目前思政教学交流会主要以相同学段教师交流为主,很少同时邀请小学、中学和大学思政教师参与,影响了思政教师们之间的交流,造成了思政教育资源的浪费。

3.课程内容衔接不足

首先,大中小学思政教材存在不同学段知识重复的问题,部分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常识存在交叉,但是教师却没有把它们衔接起来,一讲到底的方式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高中学段的《生活与哲学》和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都对运动基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等进行了讲解,这些教学内容重叠繁琐。其次,大中小学思政教材衔接不足,小学和初中思政教材包含了身心健康、成长等知识点,但是高中和大学阶段思政课却缺乏相关内容,影响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道德素养提升。

4.教学主体缺乏交流

大学、中学、小学思政教学处在相互隔离的状态,不同学段思政教师缺乏沟通、合作平台,相邻学段思政教师也忽略了交流与合作,导致教师对上下学段之间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等不太了解,影响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此外,由于三个学段思政教师缺乏沟通,对上下学段相关联知识点了解有限,对知识点的讲解不太深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大学思政教师对高中思政教材缺乏了解,不能把高中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创新创业以及职业道德素养等衔接起来,影响了思政教育资源融合。

5.大思政育人格局有待完善

大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有待加强,这给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造成了一定阻碍。部分思政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忽略了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成长经历和核心素养等开展教学,难以发挥出思政课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先锋带头作用。此外,大学、中学、小学思政教育和社会、家庭教育的合作也比较少,思政教育局限于课堂之上,例如很少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开展良好家风教育活动等,影响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度。

(二)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问题成因分析

1.政策落实不到位

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这一文件进一步推动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各教育部门没有发挥出统筹和引导作用,忽略了促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交流,取法制度保障、资金保证和师资力量保障,拖慢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速度。此外,部分学校领导和思政教师,对教育部门下发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任务执行不到位,没有及时参与相关培训、思政课一体化课程开发和教学交流活动,影响了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融合。

2.思政系统较复杂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大行其道,对大中小学生三观造成了很大冲击,影响了学生价值观判断、思想观念等,导致他们的道德行为脱离学校思政教育内容,影响其道德素养,阻碍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程。此外,由于思政教育规律、思政课一体化规律并不像自然科学规律那样直接、明确,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和可变性,再加上目前国内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还不太成熟,思政教育系统的复杂性增加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难度。

3.师资队伍配备失衡

第一,大中小学思政教师配备、师资力量处于失衡状态,很多中小学思政教师并非专业教师出身,而是由其他学科教师或领导人兼任,多以本科学历为主,这种情况在农村中小学非常普遍。大学思政教师大部分都是相关专业毕业,学历以研究生学历为主,专业素养要高于中小学思政教师。第二,中小学思政教师终身学习意识相对薄弱,更看重于所带班级学生的成绩,忽略了主动提升个人学历和思政教学能力;
大学思政教师有更多机会参与科研,继续提升学历、考取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积极性要高于中小学思政教师,这些差异导致很多思政教师不愿意前往中小学任教,导致中小学思政教师资源失衡。

4.资源平台自建自用

首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缺乏统一的教学平台,很少有大中小学思政教师去其他学段上思政课,也极少有思政课教师面对大中小学生共上一节课,导致各学段思政教师不了解其他学段思政课教学方法和内容,难以把握不同学段学生思政学习问题,难以形成教育合力。其次,大中小学缺乏统一的网络教学、科研平台,影响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程。当前小学思政网络平台主要以短视频教学为主;
中学网络教学平台主要以试卷和热门考点讲评为主;
大学思政网络平台以混合式教学为主,但是实践性不足,缺少贯穿中小学思政教学课堂的统一性、融合性网络平台。

5.教育部门协调性不足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离不开政府支持和引导,但当前教育部门在大中小学思政教学平台建设、交流与合作以及制度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不太到位,影响了大中小学之间的合作[3]。第一,教育部门在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忽略了组织大中小学思政教师进行研讨,缺少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规划,导致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向不明、实施路径模糊。第二,教育部门忽略了促进大中小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作,没有充分利用各类思政教育资源,影响了思政课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的建设。

(一)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重点

1.政治认同。大中小学思政教师要把政治认同感培养放在首位,积极开展党史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带领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让他们了解如今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艰苦奋斗而来、用鲜血换来,让他们更懂得感恩祖国、感恩党,让他们坚定报国信念和政治信仰,让学生坚定不移跟党走。

2.情感认同。大中小学思政教师要从国家利益、国情意识和国际视野等方向入手,带领学生探究中国在世界舞台扮演的重要角色,让他们辩证看待外来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政治自信。此外,思政教师还要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例如改革开放、“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等战略,让学生更加了解国情,以及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增强他们的情感认同[4]。

3.思想认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可以进一步深化德育教育,把握好《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等课程之间的关系,把思政教育贯穿学生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进一步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坚持不懈、乐于助人等美德。此外,思政教师要尊重学生身心发育特点,积极开展养成教育,中小学阶段以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培养为主,大学则是以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为主,进一步提升学生道德情操。

4.文化认同。大中小学思政教师要聚焦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坚持以文化育人理念,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民族美德的熏陶,发挥思政课价值引领作用。第一,思政教师可以开展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带领学生了解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弘扬革命先烈不怕牺牲、保家卫国、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加深学生对革命历史的了解。第二,教师可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结合历史、语文等知识开展教学,弘扬汉字文化、古诗词文化等,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二)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路径

1.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统筹设计思政课一体化具体目标

首先,思政教师要树立一体化、系统化教学思维,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目标,统筹设计各个学段教学目标,形成思政教育合力,凸显各个学校思政教育优势,在尊重学生身心发育特点、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融入其他学段思政教育内容,进一步提升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速度。其次,思政教师要围绕学生需求开展教学,挖掘各个学段思政学习需求、道德素养差异和养成教育需求等,统筹安排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目标,把一体化教学落到实处。小学思政课可以从革命故事入手,讲述黄继光、董存瑞和杨根思在战场上不怕牺牲、顽强作战,为了减少战友伤亡、赢得战争胜利,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事迹。加深小学生对革命文化的了解,把爱国爱党深深烙印在他们心中。中学思政课可以从革命文化入手,引导学生按照时间线来学习中国革命历史,鼓励他们自主探究,例如探究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节点,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大学思政教育可以从分析革命历史事件入手,帮助学生透过事件看本质,从而主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增强大学生使命担当和社会责任感[5]。

2.加强教学主体交流,搭建教师一体化交流合作平台

加强大中小学思政教师交流与合作是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教育部门要积极搭建一个跨学段、跨学科教学交流合作平台,为促进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服务保障。第一,教育部门要建立大中小学课程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委员会,根据不同学段思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总目标等开展工作,建立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交流合作机制,明确各级教育部门职责、各学校管理层、思政教师职责,定期组织大中小学思政教师轮流培训和学习。例如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筛选大中小学优秀管理者、思政教师组建思政课一体化委员会,根据各个学段思政教学进度安排培训活动,组织大中小学思政教师共同参与一堂课,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思政教师一体化建设交流机制,组织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教师参与思政培训,把思政教育融合不同学科教学中,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理念;
组织思政教师轮岗,让大学思政教师定期前往中学、小学参与思政教学,同时带领中小学思政教师进行科研工作,促进大中小学思政教师合作。第二,教育部门要积极构建网络化大中小学思政教师交流平台,便于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教师进行线上交流与合作,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快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步伐。例如小学思政教师可以线上咨询初中思政教师,了解初中思政教育重难点和教学方式,做好教学过渡;
高中思政教师可以和大学思政教师线上互动,探究时政新闻融入思政教育的渠道,加深对相邻学段思政教学的了解。此外,思政教师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传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和测试题等资源,与其他学段教师切磋,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打造优秀思政教师队伍。

3.促进课程内容衔接,整合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资源

大中小学思政教材有很多教学主题相同、内容相似的地方,这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良好支撑,也为思政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例如大中小学思政教材中都包括了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法治教育等内容,面对这些主题和内容相似的部分,教师要进行整合、归纳和删减,筛选其中的重难点知识和优秀案例,分析它们的内在联系,突破学段之间的限制,重新整合思政教材内容和案例,进一步促进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融合。例如教师可以围绕“爱国主义”主题整合教材资源,筛选小学道德与法治关于爱国的案例,把刘胡兰、董存瑞和王二小等革命英雄作为案例;
筛选中学思政教材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
大学思政教材中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楷模精神和抗美援朝战争等案例,进一步把大中小学思政教学内容、案例整合在一起,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此外,大中小学思政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搜集教学资源,从纵向和横向深挖教学资源,促进各个学段思政课的纵向衔接、思政与其他课程的横向贯通。例如教师可以登录教育部门主办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平台,搜集小学、中学和大学思政教材、新课标和核心素养等相关内容,浏览、下载相关课件、教学视频和单元测试题等,并和其他学段思政教师进行交流,同时对当地红色文化教育资源、非遗、民俗文化等进行探究,进一步做好社会教育和学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加快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速度。

4.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行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是思政课程的“一枝独秀”,而是各类学科的“百花齐放”,因此要把思政课一体化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发挥思政课在德育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发挥其他课程协同育人价值,进一步提升大中小学思政教学质量。第一,教育部门要督促大学、中学和小学积极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一步促进思政教育在各类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发挥出思政课铸魂育人作用。教育部门要组织课程思政讲座,组织大中小学任课教师参与,这样可以让其他课程教师意识到自己肩负的思政教育职责,督促他们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更加配合思政教师教学工作。第二,教育部门可以组织英语、历史、语文等学科教师和思政教师进行交流,联合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促进学科教学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深度融合。例如英语教师分享了教材中关于中西方节日文化、礼仪文化的讲解,有利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语文教师分享了边塞诗蕴含的保家卫国情怀;
数学教师分享古代数学家取得的伟大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思政教师可以和其他学科教师进行合作,一方面可以运用学科教师分享的德育教育案例开展教学,另一方面可以联合学科教师开发一体化教学案例,让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同向而行,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5.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全面开展专题式教学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致力于打造有“温度”、有“高度”的思政课堂,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尊重学生思维方式,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度,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随着抖音、快手和微博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大中小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这给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例如小学生缺乏辨别能力,出现了沉迷网络游戏和短视频的问题,很多中学生开始沉迷追星、追剧,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产生了倦怠,开始沉迷网络游戏和交友。思政教师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开展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展专题式教学,根据年级段设置不同专题,鼓励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探究,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例如中小学思政教师可以把“该不该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作为专题,鼓励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小组讨论,让他们明确本小组观点,并利用相关案例、科学知识等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进一步提升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大学思政教师可以把“网络键盘侠是否违法”作为专题,引导学生自主组织辩论赛、情景剧表演等活动,创新思政课实训教学方式,以此来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6]。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关系到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利于陶冶学生道德情操,促进其全面发展。我们要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做好三个学段之间的思政教学衔接工作,明确各个阶段思政教学、育人目标,实现螺旋式发展,进一步发挥思政课价值引领作用,激发学生思政课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同时,教育部门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整合各个学段思政教育资源,促进学校、社区和社会教育的融合,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搭建大中小学思政教师培训平台、网络教学平台,进一步促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融合,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和育人质量。

猜你喜欢学段思政建设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3期)2020-05-28自贸区建设再出发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人大建设》伴我成长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保障房建设更快了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新课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

推荐访问:新时代 统筹 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