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 姚建亚
逻辑推理能力是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是指能敏锐地展开逻辑思维分析,迅速地把握问题核心,用逻辑形式的语言做出合理正确推断的技能与水平。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主要指学生能从情境、事实出发,通过观察、比较或依据一定的规则(如定义、运算律、性质等)推导出新的结论的能力。
(一)过度关注知识,能力培养缺乏专项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较为关注知识本质,即本节课教学什么内容、如何达成知识目标、如何在练习拓展中巩固新知,等等。而作为核心素养之一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却成了停留在教学目标设计中的一句空话。在教师具体的核心任务环节设计中,只见活动的具体路径、学生资源预设及反馈形式等,却未见逻辑推理能力的专项培养路径。
(二)学生本位缺失,能力培养缺乏生长性
学生已经到达了怎样的推理水平,作为教师我们是否了解呢?作为课堂的组织者、策划者,如何贴近学生的思维水平,设计合理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路径呢?很多教师或许都没有思考过这两个问题,因为他们对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也没有进行深度研究,对学生的逻辑推理水平也没有时刻关注,自然不清楚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如此,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就难见其生长。
(三)未见长程规划,能力培养缺乏递进性
教材的知识编排呈网状,横纵向勾连,螺旋递进。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能力水平不同,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也该有层次性,可这往往被很多教师所忽视。缺乏有层次性的教学,学生的数学思维未能体现出应有的高度和深度。
例如,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中的例题(见图1),与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的例题(见图2)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知道“和”,都知道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倍率关系,都是要求两个未知量。从问题解决的角度看,在五年级时需用方程解答,到六年级时却只要借助数量替换解答。这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要求不升反降了,实则就是教师缺乏对教材的深度解读,只关注了表象,没有将学生的能力、知识的练习和推理的水平综合考量,没有把握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时机。
图1
图2
逻辑推理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其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培养需要教师对知识本质、学生水平和教材的结构进行深度解读。
(一)深度解读知识本质,明晰逻辑推理的推进范式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逻辑推理素材,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梳理出合适的内容,再逐层细化,从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两个角度,设计合理的培养路径,对学生进行专项培养。教师能明确教材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推进范式,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
1.合情推理的推进范式
合情推理在小学阶段是最为常见的,教师要明晰其特征,在教材中将其整理出来,探究科学的合情推理培养范式。
例如,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4页有这样的一道思考题(见图3)。很多教师可能只关注结论是否正确,却未关注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其实这是一个“合情推理”的初步模型,学生推翻错误猜想、探究正确方法的过程就是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发现3=1+2,于是就会产生错误猜想。接着发现2+3<8,先是得出之前的猜想是错误的结论,接着想到用新学习的乘法计算2×3=6,还缺2,此时得出了第二个猜想:下面两个数的积+左边的数=上面的数。再进行验证,发现此结论成立。过程中,教师要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实现合情推理的专项培养。作为提升,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个空白的表格,让学生自由填一填、辨一辨、说一说思维过程。如此,学生对合情推理的范式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之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就能真正实现对合情推理能力的应用和提升。
图3
2.演绎推理的推进范式
演绎推理在小学阶段属于高阶思维范畴。在教学演绎推理的内容时,教师需明晰学生能力培养的实施路径,实则就是让学生厘清如何从已知条件出发,依据一定的规则,由数量之间的关系,有理有据地进行推导,直至问题解决的过程。其中“数量关系”“语言表达”“符号表达”可以作为教学的重要抓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3个阶段:“听得懂”“试着说”“会应用”,其演绎推理能力就会逐步提升。
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很多教师会选择如图4的拓展题,让学生求大正方形的面积(单位:厘米)。根据面积公式,学生首先想到可以用边长乘边长,但是用小学的知识无法求出大正方形的边长,于是学生就无从下手了。“思维受阻”促使他们去发现“新关系”,探寻“新路径”。慢慢地,一部分学生就能想到:根据新学习的“组合图形的面积”,可以用“分一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图4
起初他们大多用语言表达:“把大正方形看成是4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组合起来。已知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可以直接求出其面积是6×2÷2=6(cm2);
小正方形的边长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差,其面积为(6-2)2=16(cm2),那大正方形的面积就是4×6+16=40(cm2)。”图形之间的面积关系与计算,实则就是演绎推理的范畴。为了实现对演绎推理能力的培养,让更多的学生学会演绎推理,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他的想法你听懂了吗?你也能和同桌这样说一说吗?”学生在“听得懂”后“试着说”,理清了思路,使得自身的演绎推理能力得到提升。之后再碰到类似问题时,学生有了经验的积累,自然也就“会应用”了。
(二)深度解读认知水平,明晰逻辑推理的培养路径
学生是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的主体,只有贴近他们的认知水平,培养才能真正有实效。教学必须考虑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学生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师在制定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目标时,要关注学生两个层次的水平:第一是学生现在已有的水平,第二是在指导或者帮助下学生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课堂中,教师要允许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培养路径。
以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为例:“在1个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正好是80个。每个大盒比每个小盒多装8个,大盒里装了多少个球?每个小盒呢?”
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教师可以提供两种推理路径供学生自行选择。
A级:(通过画一画,直观呈现数量关系)在大盒中拿去8个球,将其假设成小盒,此时总数也减少了8个。即6个小盒共80-8=72(个),小盒可以装72÷6=12(个),大盒可以装12+8=20(个)。如此就能解决问题了。
B级:(方程思想)学生根据“差数”关系来设未知数,根据“总和”来列方程。这种方法勾连方程思想和代数方法,为高阶思维方式,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达到此要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自行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虽然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路径不同,但学生们学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反而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三)深度解读生成结构,明晰逻辑推理的培养层级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呈螺旋上升的趋势。纵向看,同一知识点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学段,教师在设计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的路径时,不能一概而论,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知识的丰富,教学要体现层次性、递进性。
例如三年级上册学习“估算”时,很多教师都认为这个内容无从下手,总觉得不管怎么教,学生就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图5是一个很好的中年级演绎推理的教学范例,其内容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教材中提供了两种思路:小青椒用的是语言表述的方法,引导学生表述推理过程,“把48看作50,4×50=200,估大了,实际比200少,所以200元够了。”而小蘑菇则用算式符号表达。三年级的学生,如果能像小蘑菇这样写出推理过程,基本就实现了推理目标。
图5
随着年级的升高,进入六年级总复习时,有一节估算专题复习课。此时学生的数学能力与三年级时已然不同。因此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过程中,培养目标可以体现递进性。在原有的推理方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尝试引入“∵”“∴”的符号,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符号表达。每一步的推理过程也要更见“推进性”。如,“∵48<50,∴4×48<4×50,即4×48<200,∴200元够了。”所谓步步有据,清晰的推理过程便是如此。
综上所述,教师要提升认知,深度解读教材,明确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特征,并要在课堂中体现完整的推理过程。这样,学生在每节课中,逻辑推理能力都能不断获得提升,在碰到新的情境时,就能激发其推理意识,使其自主探索合理的推理路径,提升自身推理水平。
猜你喜欢演绎推理合情逻辑推理逻辑推理初步思维导图高中数理化(2022年3期)2022-03-14小议逻辑推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中学数学杂志(2019年1期)2019-04-03数列与合情推理高中生·天天向上(2018年2期)2018-04-14再谈立体几何教学中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中学数学研究(广东)(2018年24期)2018-03-12合情推理 妙解数列求学·理科版(2017年12期)2017-12-29超难度逻辑推理大挑战科技知识动漫(2017年8期)2017-08-09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高中生学习·高三版(2017年5期)2017-05-13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高中地理教学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2014.3新高考高二数学配送练习参考答案“推理与证明、复数”测试卷新高考·高二数学(2014年3期)2014-08-30——兼论数学证明中的推理">演绎推理的准确表述与另一类非演绎推理——兼论数学证明中的推理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3期)201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