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化与德育实践研究

时间:2024-03-07 19:00:09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医学生德育是医学教育的根本,是实现培养“为人民服务”型人才的保障。实践性医德教育突出学生经历实践活动的过程,体验专业情境,亲身动手,勇于探索,勤于思考。该文通过对我国医德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探索一种“文化隐育+创新实践”的医学生德育模式。课内与该专业课程教学元素和文化价值内涵融合,“感情激发+趣味宣导”润物无声。课外创新医德实践方式,以学生管理为主体,重点设计实践体验环节,强化趣味吸引、文化装点、价值渗透。在实践中,丰富医德情感体验,促进医德知识与医德行为教育融为一体。

关键词:文化;
医德;
教育;
德育;
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2-0074-04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is the foundation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the guarantee of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the pursuit of "serving the people". Practical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highlights students" experience of practical activities, professional situations, hands-on, bold exploration, and diligent thinking.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in China, the paper explores a moral education model of medical students with "cultural hidden education + innovative practice". The teaching elements and cultural value connotation of the course are integrated with that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emotional stimulation + interest publicity" moistens students silently. Extracurricular innovation of medical ethics practice is to make student management as the main body, focus on the design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links, and strengthen interest attraction, cultural decoration and value penetration. In practice,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medical ethics should be enriched, and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on medical ethics and education of medical ethics behavior should be promoted.

Keywords:
culture;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innovative practice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文化价值隐育+创新德育实践融入中医教育的策略研究”(20YB363)

作者简介:杨宜花(1983-),女,汉族,湖北黄冈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医德人文教育。

中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医学教育的核心是为患者服务,医德职业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根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背景下,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日益增长,着重夯实医学生医德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探寻医德实践路径,构建切实有效的德育模式是医学教育的重点。

一  医学德育的现状

1)医生道德素养、职业价值观频受冲击。当前社会结构转型,传统文化、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等都在急剧变革,医疗纠纷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医患关系大环境频受冲击[1]。一方面公众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医务工作者倍感焦虑,信任感、安全感急剧下降。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需要树立坚定的职业信仰。而学生方面,网络上医患纠纷夸大报道也干扰了医学生医德意志的形成。在初入临床时受到少数品行不端的患者或带教老师的影响,也会直接导致医德信念被冲击,对医德训练、医德意志不坚定。尤其是备受现代科技、互联网文化、西方医学剧烈冲击的传统中医类教育,亟待强化中医文化和传统优秀价值观的教育,夯实医学青年职业信仰、医德医术之基础根脉。

2)医德价值观教育重视不足,教学实效性不足。从方式上说,传统中医学医德教育以师承方式诊病疗治一体施行,患者师徒同时同境、亲身相授、代代相传。医学专业“课本厚,课程难,考核多,实验苦”,教师、学生均任务繁重,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务实”教育,而对中医文化和医德价值观等“务虚”教育重视不足[2]。多通过专业教师理论知识化形态进行教授,或依靠现代医学伦理知识考核进行评价,或以专业思政课作为德育主渠道,已越来越不能为学生所接受。且并未与中医传统文化德育紧密融合,將医德教育与医治诊疗活动实践割裂,境情抽离,虚无的理论内容枯燥、空洞无说服力。学生医德情感疲乏消极,医德意志软弱无根。以上种种矛盾均加剧了当今医学院校医德价值观教育的复杂性、低效性[3]。当医学生走向临床岗位之后,也会按照医学伦理原则要求自己如何操作、如何执行,但常常会变成一种冷冰冰的执行规范,而不是具有人情温暖、针对具体病人的道德关怀、人文实践。简言之,医德教育并没有教会医学生如何践行医德。

3)教师结构不合理,德育实践创新较少。我国医学院校医德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结构不尽合理,缺少医学及思政人文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最终影响了医德人文教育[4]。懂得医学文化的专业思政教师较少。而医学专业教师对于医学文化价值观的传播多为无意识、零散性行为。学生管理教师组织的医德实践多以正式规范的参观、演讲、比赛为主,学生角色被动化,参与不足。二是日常党团、社团活动与中医文化结合开展的实践德育极少,且多为流于形式流于表面的零散、偶发的活动,体验性、趣味性,以及对德育目標、文化设计、系统管理的探讨均有不足。实践性医德人文教育机制僵化、运行不畅、创新不足,与新时代医德教育要求相脱节。近年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探讨逐渐增加,但仅仅依靠理论宣导远远不够,研究发现单一依靠道德伦理规范的灌输宣导无助于学生道德水准的提高[5]。

4)医学文化实践德育亟待增强。医德人文道德生成更多地包含在个人情感生成和行为过程之中,而不仅是在专业学科教学当中存在。体验活动更是道德价值观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研究发现在实践教学改革中,打破和淡化学科界限,重组文化要素,是医德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6-7]。医德教育应该从做中学,在实际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反思问题,在真实的医疗环境和医疗情境当中感悟习得,在行动当中习,在实践当中感悟。只有从情感萌芽到参与体验,从知识思维到技能实践,从“学进去、背进去”到“说出来、用出来”,将宣导说教转化为有趣的个人实际行为,将枯燥的知识理论转化为有趣味的活动实践,才是更有效的教育途径。隐性教育、实践教学是实施医德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亟待强化德育目标、文化内涵、系统管理与专业趣味的设计。

二  建构中医文化德育实践的策略

1)形成具有“德育目标、文化设计、系统管理、专业趣味”的医德价值观创新实践活动方案,如图1所示。分析反思现行的常规团学活动现状问题,组织研讨,形成以医学文化为核心的活动策略方案,并遴选一批有能力、有创意、有经验的学生干部,组建一支师生管理和指导队伍。高度重视医德文化的传播和医德职业信仰的引导,在教学和团学等工作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加医德文化对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强化医德文化价值观引导。并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和日常党团、社团文化建设中,促使医德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促使学生在参与实践运用中自发地感受、践行传统优秀价值观,并构建医学生职业信仰的情感基础和价值支撑。遴选具有医德兴趣、有策划创意、有组织能力和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学生管理团队,形成管理制度。制定新的实践活动方案,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改进。

2)课内以知识点“背景”为导引,以强化医德目标。医学文化价值隐育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挖掘医学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德育内涵,主要措施需要遴选4~5门专业课程,深度挖掘相关课程优秀医学文化相关元素,着重挖掘提炼与专业修养(道德、三观、情感、意志、信念、行及习惯等)、家国情怀(家国意识、民族精神、心怀天下和亲情仁爱)、科研素养(实践求真、钻研求实、批判发展和学术诚信)等相关的医德要素,深度探寻在专业学科知识体系中与德育知识体系的“触点”(示例见表1),并开展研讨备课,形成以德育价值观目标的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医德融入专业教育中的路径策略。将之与医学课程的理论知识点和日常的党团、社团文化建设活动深度融合形成“文化价值隐育+创新德育实践”的教育策略,是构建专业信仰和医学职业道德价值观的可行之路[8]。

3)课外根据年级确定相应实践主题。在面对道德规范并思考是否接受时,青年容易从自己生活的具体情况出发,医德需要遵循适合青年学生的教学规律。专业性德育实践由浅入深,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体有计划地进行体验性实践、反思性实践、综合性实践。以医学专业德育为目标,运用专业知识、专业环境,多样化的操作性学习过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来进行医学素养德育。

在大一年级以体验性实践为主,例如名医故事小剧场、节日饮食相声逗。以名医典型诊疗事迹为主,突出趣味情感引导,降低难度,弱化专业界限,吸引不同专业同学自主组织情景剧演出。重视个人情感形成过程,自然而然地实施隐性人文医德教育。

大二年级以过程性实践和反思性实践为主,例如“中医药妆秀一秀活动”“养生误区大辩论”“真实案例我来说”。亲自动手又头脑风暴,逐步进入生活实际化医德案例调研,遵循青年价值观更愿意从实用性角度思考选择而成,实质上是注重适合于青年道德规范的具体设计[9]。

对于大三学生以医学综合性专业实践为主。开展针灸推贴小实训、志愿诊疗进社区等贴近临床的实践活动,与社区或者医院诊室协调互教,选定固定的长期老年病患或儿童病患作为志愿服务的固定对象。为困难病患提供咨询、导诊、陪伴、护理及治疗等服务,体悟生命无常、生命无价,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增长学生才能,在专业诊疗过程中理解医德、反思医德、践行医德[10]。

大四以上学生以亲友疾患我有责为主,学生自由选定其亲人朋友,只需要满足能全期跟踪陪伴治疗,且中医治疗有相对长期疗效优势的病患即可。如中风、糖尿病、慢性胃炎、喘病、胃癌、面瘫和颈椎病等,以亲友疾患为切入点直接进入真实医疗实际需求,尽量全程参与其诊治过程、护理日常。以生命相连,承医者之责,坚医者之志。

4)谨遵“学生动手、学生为主”的原则。基于当代大学生动手能力差,人文知识,甚至日常中医药常识不足又“胆大、心粗、爱质疑”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体验或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在“古人诚不我欺”的感悟中自我教育。例如在“中医药妆秀一秀”活动中,同学们在选做“胭脂口脂”“七白散”“眉黛膏”时就深深体悟到“研磨好难好辛苦”“选择药材、制作太需要严格、耐心,不然很容易失败”。在“针灸推贴小实训”活动中以学生带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师并不能全面教学指导,每名同学都要担任“教师”职位,转变身份,体会针刺、艾灸、推拿和敷贴操作过程所需的细心、勇气与责任。在“医缘医美我调研、志愿诊疗进社区”活动中直接进入社区真实医疗环境调研或实施预防医学、康复治疗护理活动,走近群众,走近病患。注重特定道德规范的行为与内在理念生成过程,学生感觉自己“学习有用处、临床有感悟、病痛可缓解、遇事也能顶”,更大程度上促进医学生对于医德的认同与接受。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情景体验、过程体验、方法体验等提高对专业操作能力的理解,形成对专业在自然社会环境中的综合性认识。

三  建构中医文化德育实践的意义

1)中医文化价值观,符合当前医学德育的需要。任何医学教育的根本都是在教授学生“如何做医生,做怎样的医生”。秦汉时期《黄帝内经·素问》曰:“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唐代孙思邈言“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明代陈实功、清代费伯雄等医家皆具有救死扶傷、诚信求真的高尚道德品格和优秀职业素养,医学传统文化蕴含着优秀德育价值观“仁、和、精、诚”,具有宝贵的医德教育价值。故进一步挖掘医学文化价值观,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更是职业价值观的灵魂根脉,符合当前医学思政德育的需要。

2)突出情感引导,补充显性德育之不足。隐性实践德育学生更容易接受,不反感,无负担,接受度更好。任何具体知识点大多具有“产生、发展、运用”的人文背景,由此类人文背景材料整理而成“故事”蕴涵优秀的价值观。通过合适实践形式展现能有效激发情感共鸣,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作为“知识点”的一部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开展具有专业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并以匿名在线问卷方式开展反馈调查。鼓励引导学生写心得感悟,从情景体验—过程体验—方法体验—反思体验—综合体验,促进学生的自我思考深度和有效参与深度。从“有趣新鲜好玩”到“好难好麻烦,过程好长”到“操作要很仔细,我必须坚持”到“古人真了不起,这个医生真牛”或“那个病人真可怜,我们要是有能力就好了”或“这个病人好啰唆好难说话,但是他病这么久已经很坚强了”……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从自然的感性感受上升到理性反思,实践逐渐有了教育的意义。

3)医学德育实践,突出趣味性体验,激发实践。以医学文化为内核的创意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体验中医中药之趣,感受医学文化之美,参与验证医学之用,自然而然地践行医学传统价值观。其教育方式灵活、教育内容丰富有趣、教育过程平等,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并扩大医学德育的覆盖面,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政德育工作的健康发展,从以往单纯的思政课教育转变为覆盖各专业、各学科、各课程体系的大思政和大德育。将冰冷的理论与有血有肉的活动实践有德育目标、有文化设计、有系统管理、有专业趣味及“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结合起来,利用学生对中医文化之美的热爱来熏陶、渗透、激发对医学专业传统道德价值观的自信、继承、发展,并夯实对医学职业信仰的坚定认可。

4)三位一体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医学素养和思政德育价值观的多维度发展。在长期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中发现:相对于辅导员和专业思政教师而言,大学生更希望获得来自专业教师的引导帮助,却只有极少数的大学生会选择主动求助;
专业医学类课程主要是知识点背后的“故事”所蕴含的深厚人文教育内涵,更能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情感共鸣,渗透专业价值观和品格素养。着重推进医学专业教师、行政管理教师融入德育专业教师队伍,促进学生医德素养和思政德育价值观的多维度发展。专业教师和学生管理教师共同策划的各类以医学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均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党团、社团活动,富有正能量与实践空间,使干瘪枯燥的理论与趣味创意的游戏结合起来,使“思政教师的显性传道+医学专业教师的隐性熏陶+管理教师创建的趣味实践”,用趣味之皮囊服务文化之内核,课内课外更立体全面,更互动亲和,更系统有效。

参考文献:

[1] 苏强,吕帆,林征.医学人文教育的危机与重塑[J].高等教育研究,2016(4):66-70.

[2] 张翠.医德心理视域下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探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3):203-206.

[3] 吕青波,刘翔,邵奇鑫,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6):986-989.

[4] 魏琴.中医文化融入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3,26(11):60-61.

[5] 叶婷,王超.国外德育实践对我国思政实践教学模式的启示[J].求实,2010(S1):286-288.

[6] 梁胜.在实践课中开设地方中医药文化课程的思考[J].中医教育,2018,31(4):74-76.

[7] 柏参天,黄秉全.构建党建引领下的新生涯德育实践体系[J].中国教育学刊,2021(S1):186-187,191.

[8] 杨丹,殷和佳,张娴,等.新形势下多途径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36):169-172.

[9] 白芳,于杨,岳芸.全员育人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32(7):936-940.

[10] 张建莹,张晓晨,何强.论中国传统医德礼仪对当今医德建设的启示[J].医学与社会,2016,29(12):11-13.

猜你喜欢创新实践医德德育德育要在“善”处留白小学教学研究(2022年21期)2022-07-28《中国德育》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教育文汇(综合版)(2020年4期)2020-06-15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7期)2019-05-28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办公室业务(2016年9期)2016-11-23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研究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年8期)2016-11-10孙思邈医德思想发微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问题探讨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年3期)2014-02-28中职护生医德认知现状及对策卫生职业教育(2014年8期)2014-02-16

推荐访问:德育 文化与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