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清
武陵山區少数民族森林文化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以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为例,对武陵山区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音乐、舞蹈、乐器等森林生态文化元素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探究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传统森林文化的特征、现状及对策,旨在促进森林生态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武陵山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少数民族森林文化。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迁移,森林文化正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丧失。本文旨在研究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森林文化的特征和传承及其在生态保护和价值提升方面的作用。通过分析少数民族与森林的传统联系、少数民族森林文化的内涵和生态价值,进一步探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森林文化的对策,从而为推动本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传统森林文化的特征
武陵山区地处于湖北、湖南、重庆和贵州四省市的交界处,地处长江中上游,地势复杂,地质构造活跃,盆地、丘陵交错,水网纵横,生态环境十分独特。武陵山区的山峰起伏,气势磅礴,同时也拥有宜人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武陵山区森林覆盖率高达60.1%,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其中动植物物种繁多,近2000种,被誉为“华中动植物基因库”,同时武陵山区还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还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着独特的森林生态文化。
武陵山区森林文化习俗管窥
武陵山区聚居着许多少数民族群体,包括苗族、土家族、侗族等。这些少数民族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生产生活等方面均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与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传统森林文化相关的民俗就有120多种。这些民俗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历史条件、宗教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是一种具有和森林文化密切相关的人文遗产特色文化现象。
在武陵山区各少数民族中,苗族是人口最为集中的一个族群,其森林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生活习俗。苗族崇尚自然和环保,注重保护生态,有许多与森林、山水和农业生产相关的节日和风俗习惯,如赶苗场、赠带节、羊马节、赶秋节、吃新节、跳香会、捕鱼节等。第二,音乐、舞蹈和手工艺。苗族民歌、舞蹈和手工艺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这些艺术形式大多融入苗族传统森林生活中,反映了其文化精神和生活状态。苗族的射箭、射弩、斗牛、划龙舟、攀刀山、上刀梯等项目,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适应和技能的锤炼,也是对这个地区森林文化的生动体现。第三,宗教信仰。苗族传统森林文化信仰中包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巫术等内容,这些信仰构成了苗族人民求福、祈祷、托梦的重要方式。
武陵山区的土家族中也具有浓厚的森林文化特征。在音乐和舞蹈方面,土家族爱唱山歌,且歌曲种类繁多,大多蕴含森林文化的丰富内蕴,包括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土家族的传统舞蹈也十分精彩,其中“摆手舞”“八宝铜铃舞”及歌舞“茅古斯”等经典舞蹈,饱含着土家族浓厚的森林民俗生态文化和生活情感。此外,土家族的乐器也充满了特色,如唢呐、木叶、“咚咚喹”“打家伙”等,这些乐器都被认为是土家族森林音乐文化的精髓所在。
在节日和民俗方面,土家族的民俗节日较多,其传统节日有过赶年、元宵节、社日、花朝节、寒食节等;
宗教信仰有对自然的崇拜和信仰,如崇拜土地、森林、山神等;
还有对动植物的图腾崇拜。其节日和民俗充分展现了土家族深厚悠久的森林文化内涵。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传统森林文化的特征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传统森林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其森林文化特征十分明显。
第一,崇拜自然、生命和祖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他们崇拜森林、生命和祖先,并形成了丰富的森林祭祀和信仰文化,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起一种紧密的联系和信仰体系。第二,民族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少数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包括音乐、歌舞、绘画等在内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融入了丰富的森林文化元素。第三,生态建设意识强烈。少数民族传统森林文化有助于推动地方生态环境的建设,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例如,在土家族文化中,有许多对环保和低碳的材料和技术的应用,如夯土墙,这些技术能够减少森林资源破坏,保护生态,也符合现代节能、环保的理念。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森林文化保护与传承现状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森林文化保护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存在,少数民族的森林文化已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尽管目前已经在进行相关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
少数民族森林文化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虽然有些地方已经设立了相关机构或单位来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人力和管理技能等资源,这些措施往往难以得到充分实施。例如,文化遗产中有许多木刻和竹雕需要进行专业的文物保护,但往往缺乏专业的人员。
2.活化少数民族森林文化的压力
少数民族森林文化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口口相传的,许多文化习俗、传说和民俗等只有在当地群众的口头传承中才得以保留。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年轻人已经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活化”,提高文化在年轻人心中的认同感和影响力。
3.外来文化冲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的传播,许多外来文化的冲击对少数民族森林文化的保存和发展带来了影响,导致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受到一定的阻碍。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外来文化,因此,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森林文化的宣传意识,激发他们的文化认同感,推动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森林文化传承现状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森林文化作为这一地域独特的文化遗产,一直是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使用技术手段和行政手段,也需要传统文化的引导和对文化习俗的传承。
第一,少數民族森林文化传承需要持久发力。少数民族森林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着很多挑战,如人口流动、文化冲击、土地资源紧缺等,必须持续不断地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首先,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政府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森林文化的研究和保护,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少数民族森林文化的传承提供支持和保护。其次,需要加强对少数民族森林文化的宣传和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如展览、文艺演出、传统手工艺品展销等,向社会广泛宣传少数民族森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并尊重这种文化。再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培训和支持,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森林文化。最后,各级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也应积极参与到少数民族森林文化的传承中去。
第二,促进可持续发展尚需加大力度。少数民族的森林文化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从根本上反对过度开发和破坏,秉持对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观念。少数民族森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能够为当地可持续发展做出示范和榜样,从而将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第三,传承森林文化记忆亟须跟进。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武陵山区传统的森林文化面临严重的威胁,其记忆和内涵也在逐渐消失。首先,需要加强对武陵山区森林文化记忆的记录和整理。对于有价值的森林文化记忆,应该及早进行记录和整理,保护有关基本信息,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这些信息可以用于后续的研究、传承和推广。其次,要加强对森林文化记忆的保护和修复。一些有价值的森林文化记忆可能已经受到破坏,亟须加强对森林文化记忆的保护和修复,让全社会共同增强保护和传承森林文化记忆的意识和能力。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森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策
加大武陵山区各民族的森林生态文明保护意识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森林文化在维护生态平衡和提升生态价值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大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武陵山区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使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对当地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和破坏。他们有着独特的森林信仰和文化习惯,如信仰树神、森林神等。在他们的观念中,森林是神圣的,是人类不能侵犯的领地,这种思想和文化习俗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过度的伐木、捕猎等不合理开发活动。同时,少数民族继承了许多有益的森林管理技术和经验,推崇保护环境的意识,如开展林下种植,森林防火等。
第二,加大森林生态平衡的维护力度。需要加强对森林生态平衡的维护工作,包括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加强对森林环境的监测、控制和修复,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与管理等方面,为生态平衡的维护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对打猎、采伐和捕捞等活动的限制,守护森林生态环境等保护生态平衡的手段都能够维护当地生态平衡,使当地的生态能够长期持续、稳定地发展。
第三,加大森林生态环境的修复力度。近年来,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森林文化开始从保护生态向修复生态进行转变。需要加强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包括植树造林、草原固沙、水土保持等,还应该通过开发新技术和方法来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结合。只有加强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严格执行森林保护生态法规和加大资金投入
需要严格执行保护生态文明的法规和政策,同时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把保护生态文明纳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中。
第一,应充分利用现有森林保护机制,包括加强专项资金的筹措、建立完善的保护体制、加强执法力度等方面。同时,应该全面推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这需要各级政府、企业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第二,应加大森林保护资金投入,包括建立专项资金、加强政府投入、吸引社会资本等,同时加强森林保护体制和执法力度,推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双重效益,让保护生态文明成为常态,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第三,应有效整合资源。各级政府部门、文化机构和民间社会组织应当加强合作,整合优势资源,共同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森林文化。各级政府和机构应当配合技术力量、智力资源和人才培养,共同提高本地区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能力,保持沟通和交流。
第四,应加强全民森林文化教育。应提高全民对森林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的认识,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这需要各级政府、学校、社区等单位共同合作,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推广森林文化知识和科普活动,加强生态环保意识教育,让全民都成为保护森林资源的主力军。
第五,加大森林文化传承的力度。加强森林文化修复和文化传承工作,对于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森林文化中濒危的刺绣、木雕、石刻等传统手工艺和口述历史速写等重点森林文化遗产进行挖掘、选编、整理和保护,通过演出、展览、出版、数字化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和推广,让这些森林文化遗产得以再现。
总之,森林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面临现代文化与市场规律的挑战。加强森林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政府部门要落实保护措施,民间组织要加强配合,传承与弘扬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森林文化。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森林文化历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文化传统、民俗文化、纯朴的生活方式和特色的工艺技术等特征,体现了当地自然环境和资源利用的方式与习惯,成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并整合为区域旅游产业。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森林文化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打造当地文化旅游的特色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欣赏该地独特的森林自然风光。同时,还需要将森林文化与森林产业相结合、与生态环保相协调,同时提升当地民众的森林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
本文系2022年度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批准号:K22YG214207);
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武陵山民族地区红军遗址资源的调查、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编号:21YJA710038);
2021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渝东南红军遗址资源的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编号:2021NDYB02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