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晓琴
【摘要】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水平对儿童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主要从研究对象的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家庭教育观念、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知识需求等不同维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园某小班47名家长进行了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47份,收回有效问卷47份。文章通过以研究对象的调查报告为基础,着重分析城区幼儿的家庭教育水平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提升策略。
【关键词】学前儿童;
家庭教育;
教育观念;
养育方式;
影响因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1—0064—04
家庭教育是人类社会全部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也是终身学堂[1]。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质量,2016版《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同时面向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由此可见,对幼儿园及幼儿园教师而言,在研究、指导家庭教育这条路上依旧任重而道远。在过往的一线教学中,笔者发现当地居民对家庭教育缺乏客观的认识,导致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时有间断,未能达到最优化的教育合力效果,为此笔者就当地实际情况做了探究。下面结合调查结果就家庭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家庭教育现状
孩子的教育包含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当这三者协调发展时,孩子才能健康成长[2]。在幼儿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年轻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愈加重视,但由于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不够科学,家庭教育矛盾突出,家长在如何教育孩子上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比比皆是。
(一)家庭教育观念滞后
1.最大问题表现在研究对象家庭教育观念的不一致。大多数家庭组成结构属于三代同堂的主干家庭,父母亲工作忙碌,孩子的教养重担全部落在祖辈身上。长期以往,祖辈和父辈间的家庭教育观念分歧较为突出,孩子的教育问题便成了家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父母亲观念上重视孩子的教育,但由于工作忙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没有付出实际行动,大部分爷爷奶奶因年龄较大、教育观念陈旧、受教育程度较低等,往往只重视孩子的衣食住行,忽略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这就导致幼儿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墙头草”的问题。
2.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教养方式不稳定,家长参与類型不固定。美国心理学家鲍姆令德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四类,分别是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不同的教养方式会不同程度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在本研究中,“权威型”父母与“专制型”父母比例各占一半,溺爱型与忽视型父母占比为零。“权威型”的父母对孩子要求较高,他们对孩子往往有明确的要求,当孩子出现不合理行为时会作出适当的限制,并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对孩子实施理性教育。在这样的培养之下,孩子大多都具有比较自信、乐观、积极的良好品质。“专制型”父母控制欲较强,他们一方面对孩子有极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又无法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榜样,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这样教育下的孩子普遍存在性格自卑、退缩、依赖等不良品质,时间愈长,家长愈焦虑,易形成恶性循环的局面。
3.家庭教育知识欠缺,期望过高。据调查数据显示,73.25%的家长有兴趣学习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但缺少学习的渠道或没有时间学习,甚至93.75%的家长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处于了解不够深入或完全不了解的状态,家长们渴望通过家庭教育讲座、网络媒体等不同渠道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但苦于主客观原因的影响,成效甚微。
长期以来,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一直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部分家庭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总认为孩子是私有财产,将其看成一个雏形的成人,将自己未完成或不能完成的理想抱负强加在孩子身上,缩短了孩子快乐的童年时期。同时,这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具有极强的盲目性、攀比性,如盲目投资、盲目施教、盲目攀比等,这些都无形中给幼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二)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职能混淆
我国的家庭教育发展历程源远流长,随着现代教育服务向市场化及商业化的演变,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职能、角色逐渐混淆,家长的需求逐渐将幼儿教育窄化为幼儿园教育,没有明确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界限。更多的家长将家庭教育理所应当地认为是为孩子选择一个好幼儿园、好教师,甚至是花钱为孩子报一些兴趣班、才艺班,就是给了孩子好的教育。其实这是一种科学教育观念缺失的表现。
我们所说的家庭教育是方方面面的,凡是与孩子有关的事都属于家庭教育的范畴,都需要监护人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而幼儿园教育是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的活动,是必将受到局限的教育。就目前现状而言,大部分家长混淆了教师与家长角色的职能,甚至要求教师承担起如父母般全方面的责任,这是非常可怕的现状。
(三)家园共育问题突出
家园共育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需要教师和家长之间的默契配合。但大多数的沟通交流只停留在表面,家长们保留着原有的旧观念,认为教育孩子是教师的事情,认为孩子到了幼儿园就要一切听从教师的安排,不敢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任何异议,甚至有些家长会因为怕教师知道孩子的不足而刻意隐瞒,导致在教育的过程中走很多弯路;
也有部分家长在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时候,抱有一种“走过场,完任务”的心态,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观察孩子的表现、反思教育中的不足,使家园共育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流于形式。
二、幼儿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
(一)监护人自身因素
1.学历。通过样本数据比对,得到研究对象学历为研究生以上的占6.25%,本科占66.67%,大专占12.50%,高中占10.42%,初中及以下的占4.17%,可见研究对象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当问到家庭教育中与孩子的交流状况时,学历大专以上的家长基本能做到与孩子亲近和谐、平等交流,愿意倾听孩子的想法,并给孩子给予正面引导。另外,高学历的家长表示会更多地将孩子的教育重点放在孩子行为习惯养成问题上,并在平时的生活中处处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2.年龄。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年龄多半处于29-45岁之间,其中29-35岁占58.34%,36-45岁占33.33%,而20-28岁、45岁以上的家长分别仅占6.25%、2.08%,从数据可以看到中青年家长居多。据在班观察幼儿发现,28岁以下的父母培养的幼儿由于监护人年龄也较小,且孩子多半为独生子女,受父辈、祖辈宠爱有加,孩子在一日生活中常常会表现出自私、胆小、脆弱等行为;
29-45岁的家长基本在孩子的培养问题上都有一套系统的教育理念,他们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不会因孩子的哭闹、任性而发生变化,在疼爱孩子的同时会坚持育儿原则。
3.家长类型及教养方式。调查结果显示,31.25%的父母在亲子交流中能与孩子平等交流,但在关键时刻会保持父母权威,帮孩子做决定;
68.75%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持比较民主的态度,认为孩子有选择权,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遇到事情能与孩子沟通商量,“溺爱型”父母和“冷漠型”父母占比为零。另外通过观察发现,在父母亲关系和谐恩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比父母亲关系一般、缺少交流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更具备爱人的能力,他们会主动向喜欢的事物或人大方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时常伴有令人温暖的行为举动。
4.家长的教育观念。家庭是孩子最早的教育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其教育理念将直接影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好坏,同时也直接决定了儿童未来发展的方向及能达到的水平。调查结果显示,96.3%的家长有科学理智的儿童观、亲子观,认为孩子的教育离不开父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去陪伴、培养孩子。
(二)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制度不完善
幼儿园作为专门的社会教育机构,其主导属性是教育性,需要承担起相应的教育责任[7]。首先,作为教育机构,需要发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作用;
其次,幼儿园作为社会服务机构,也应为家长提供便利条件,同时要最大程度地指导家庭教育,共同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做出努力。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之中,其所接触的人少之又少,而且大部分父母并不是专业的教师,导致家庭教育呈现出不科学不规范的状态,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往往缺乏针对性,不能因材施教,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很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幼儿园教育是最规范、最重要的学前教育,相对来说具有比较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能有效地指导家庭教育。比如,幼儿年龄偏小,做事情注意力不集中,画画的时候可能出现一会儿和同伴打闹,一会儿又去做别的事情的情况,家长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会感到十分无奈,无计可施,但教师经过专业的学习,对教育理念、概念、方式、手段等都有深入的理解,所以能够采取一些教育策略來规范幼儿的行为,让幼儿能够慢慢尝试专注于做某件事。因此,在教育中,幼儿家庭教育是离不开幼儿园教育指导的。
(三)家庭环境
毫无质疑,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家庭环境包含了家庭物质环境和家庭精神环境,其好坏程度直接决定了家庭教育的优劣。从一个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就在所处的环境中学会模仿、说话、学习等,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是孩子接受高质量教育的前提和保障,但与物质环境相比,家庭中的精神环境对孩子未来的影响可能会更大,在温馨和谐、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未来往往在各个方面都会表现得更为突出。
三、教育建议及策略
(一)从幼儿监护人方面来讲
1.更新教育理念。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需要努力的不仅仅是孩子和教师,更应该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教育具有专业性,必须要经过系统的学习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父母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人人皆有,但自身更需勤加努力,利用多渠道进行学习,提升自我教育水平。
2.以身作则树榜样。幼儿每日只有一小部分时间与教师接触,剩余时间都是和家人一起,这就显得家庭教育尤为重要。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亲要做孩子行为和精神上的榜样,给孩子多一点关怀,让孩子感受到亲人炙热的爱意,也让自己成为可以信赖的父母。
3.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亲子互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应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因为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发展速度各有不同,在不同学习与发展领域的表现也存在明显差异。《指南》不仅仅是幼儿教师的法宝,更应该成为每一位父母亲教育孩子的重要参考。
作为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要密切关注、了解自己的孩子,挖掘孩子的特长,很多父母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即使有也属于无计划的陪伴,没有做具体的规划,这样的家庭教育都是不合理的。
4.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不仅仅指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中也包含恩爱的夫妻关系及和谐的婆媳关系等,让孩子处在一个充满爱的大环境中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础,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和谐是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保障。经过研究调查发现,在和睦幸福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性格积极向上、活泼乐观、人格健康;
反之,孩子性格会表现出偏激、仇恨、压抑等,说明和谐的家庭气氛更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更有益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从教育机构方面来讲
1.建立幼儿园内部的家庭教育指导规章制度。幼儿园首先应明确家庭教育指导的方向,根据园所的整体育儿理念,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达成一致的目标,可选择优秀教师组建专门的家庭指导团队,明确规定指导员的指导方向、理念、形式等,并循序渐进地完成家庭教育指导任务。同时,幼儿园可以制订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发广大教师指导的主动性、创新性,营造积极公平的工作氛围。与此同时,幼儿园也应加强与家长间的沟通,了解家长的想法,对症下药,从而促进更多的家长重视起家庭教育,更深层次地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提高素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关爱、教育和保育都是教育工作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工作的复杂性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具备极强的责任心、专业性。幼儿园要加强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让教师懂得如何在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中去组织、指导及评价家长,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懂得沟通的技巧和方法,知道如何与家长交流。对此,幼儿园应有针对性地对幼儿教师开展相关培训,加强内部沟通,帮助幼儿教师学习相关经验,吸取教训,互相学习经验,规避问题。
综上所述,幼儿的成长离不来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只有二者有效结合,才能提升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应为幼儿园教育做好准备工作,幼儿园也应该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指导家庭教育,从而将家园共育发挥到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艳玲.幼儿园亲子活动中的家长参与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2]杜红.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祖辈与父辈的价值冲突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教育观念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浅析初中英语教育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年26期)2016-11-21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化学教与学(2016年10期)2016-11-16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21期)2016-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