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感想

时间:2022-06-20 16:4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感想,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感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感想3篇

第1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感想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感想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革命是民族危机深重和社会矛盾尖锐的必然产物。近代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中国革命就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组成的,其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占主线的。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条件是很重要的。其中领导权问题是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长期压在人民身上的主要剥削者。但是中国资本主义又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所有者就决定了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在打倒官僚资本主义的同时,要注意联合可以合作的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官僚资本产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又一对象,所有者是我们革命必须完成的任务。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和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只要是可以合作的阶级我们都应该去积极争取,让我们的革命基础有广大的人民支持。其中无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它必须通过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实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本主义民主革命。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趋势和必然结果。要想顺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就必须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通过人民的努力打倒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只有把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才可以顺利的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特点。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不同内容和特点,所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也只有以武装斗争的形式才可以完成革命任务。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好形式;
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战胜敌人的英勇战士。所有我们一定要清楚统一战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虽然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过去50多年了,但是我们不可以否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中的奠基者,还有其在社会主义中国建立过程中突出作用。也就是说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也就没有社会主义革命和信中国的建立。

第2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感想

第一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基本綱領

一、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和主要矛盾

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極大不平衡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一個重要特點。這就在一方面, 使得中國革命有在農村首先取得勝利的可能;
而在另一方面,則又造成了革命的不平衡狀態,給爭取革命全部勝利的事業帶來了長期性和艱苦性。

1.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特點

(1)封建時代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雖然被破壞了;
但是,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不但依舊保持著,而且同買辦資本和高利貸資本的剝削結合在一起。在中國的社會經濟生活中,占著顯然的優勢。

(2)民族資本主義有了某些發展,並在中國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它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薄弱的,大部分同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的封建主義有或多或少的聯繫。

(3)皇帝和貴族的專制政權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階級的軍閥統治,接著是大地主和大資產階級的聯合專政;
在淪陷區,則是日本帝國主義及其傀儡的統治。

(4)帝國主義不但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並且操縱了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在淪陷區,一切則被日本帝國主義所獨佔。

(5)由於中國是在許多帝國主義國家的統治和半統治之下的,由於中國實際上處於長期的不統一狀態,又由於中國的土地廣大,中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表現出極端的不平衡。

(6)由於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的瘋狂進攻,中國的廣大農民,尤其是貧民,日益貧困化乃至大批破產,他們過著饑寒交迫和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中國人民的貧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有的。

2.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這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其中,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種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對的兩大歷史任務

鴉片戰爭後,中華民族面對著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

1.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

1948年4月,毛澤東在《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中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作了明確的完整的科學概括:即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這條總路線包含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動力與領導權等方面的基本思想,它們之間具有密切的內在聯繫。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

帝國主義是近代中國最兇殘的敵人,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對象。封建主義是阻礙中國社會進步的最反動勢力,也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對象。官僚資產階級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的

(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直接目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直接目的,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建立新民主主義國家。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目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從根本上解放被束縛的生產力。

4.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包括無產階級、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小資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動力。具有兩面性的民族資產階級也是中國革命的動力之一。

5.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

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核心是“無產階級領導”。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必須由中國的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一中國共產黨領導,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區別於舊民主主義的根本標誌。

6.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與特點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具有以下四個基本特點:

(1)新的時代條件,即屬於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不再屬於舊的資產階級世界革命的範疇。

(2)新的領導階級,即由無產階級來領導,不再由資產階級領導。

(3)新的革命指導思想,即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不再是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思想的指導。

(4)新的革命前途,即經由新民主主義社會進而達到實現社會主義社會的目標,不再是建立資本主義社會。

三、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綱領

1.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

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包括新民主主義的國體和政體兩個方面。國體實質上是指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問題。政體是指政權構成的形式問題,即一定的社會階級採取何種組織形式去反對敵人以保護自己的政權機關。新民主主義的國體是工人階級領導下的一坍反帝反封建的人們聯合專政的共和國,即新民主主義共和圍。新民主主義的政體是實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

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經濟形態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及其領導下的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個體經濟、國家和私人合作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等多種經濟成分並存。新民主主義經濟政策是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簡稱“四面八方”政策。

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是: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
沒收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和陳果夫為首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所有;
保護民族工商業。

新民主主義的五種經濟成分:

(1)國營經濟;
(2)合作社經濟;
(3)私人資本主義經濟;
(4)個體經濟;
(5)國家資本主義經濟。

3.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綱領

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真題示例(2009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常識判斷部分)

【原題】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明確地提出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無產階級政黨

B.正確分析和認識中國國情

C.得到共產國際的指導

D.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解析】答案應為B。1922年中國共產黨第二屆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在本屆會議上,中國共產黨提出了著名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這一綱領是在正確分析和認識中國國情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第二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經驗

一、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理論

1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必要性

第一,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是由中國的基本國情所決定的。

第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農民占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而工人階級人數很少,因而不可能像資本主義國家那樣,有一個本身強大的無產階級作為革命的主力,從而依靠無產階級本身的力量就足以在中心城市舉行武裝起義並取得勝利,再聯合農民的革命力量,把革命推向全國。

第三,中國革命的敵人異常強大,並且長期佔據著中心城市。

2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理論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成功地開闢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這無論在毛澤東思想發展史上,還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發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的開闢,實現了中國革命由城市向農村的歷史性轉變,保存和發展了革命力量,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徹底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揭示了中國革命發展的規律,指導中國革命取得了最後勝利。中國革命有其獨特的規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正是從中國獨特的國情出發,揭示了中國革命的發展規律,即中國革命只能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3)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暴力革命的學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人民解放鬥爭提供了重要經驗。

(4)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開闢,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範。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重要標誌。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

毛澤東在《發刊詞》一文中指出:“統一戰線和武裝鬥爭,是戰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統一戰線,是實行武裝鬥爭的統一戰線。而黨的組織,則是掌握統一戰線和武裝鬥爭這兩個武器以實行對敵衝鋒陷陣的英勇戰士,這就是三者的關係。”

毛澤東於1939年10月,為黨內刊物《共產黨人》寫了一篇著名的發刊詞,他在這篇文章中回顧了中國共產黨走過的18年革命克敵制勝的法寶的著名論斷,他說:“十八年的經驗,已使我們懂得: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實踐中依靠這“三個法寶”,建設起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武裝鬥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徹底勝利。

“三個法寶”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創造,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歷史經驗。正確地理解這三個問題及其相互關係,就等於正確地領導了全部中國革命。

1.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基本策略路線。中國革命要建立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是由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決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無產階級儘管革命性很強,但人數少,如果單憑自己一個階級的力量,是不能取得革命勝利的,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結成廣泛的統一戰線;
中國革命的長期性和不平衡性,也決定了建立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是必要的。在中國,建立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不僅必要,而且是完全可能的。因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矛盾極其尖銳複雜,這種極端尖銳複雜的中國社會政治局面,在客觀上提供了利用矛盾建立和發展統一戰線的可能性。

中國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和發展,經歷了四個歷史階段:國民革命統一戰線、工農民主統一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和主要經驗:在統一戰線中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堅持無產階級領導權;
革命統一戰線中包括兩個性質不同的聯盟,必須以工農聯盟為基礎;
統一戰線中必須正確處理同資產階級的關係,對資產階級實行又聯合又鬥爭的政策。

2.武裝鬥爭

中國革命必須以長期的武裝鬥爭為主要鬥爭形式。因為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只能以武裝鬥爭為主要鬥爭形式;
敵強我弱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經過長期的武裝鬥爭,才能取得勝利。中國革命的武裝鬥爭實質上是無產階級領導下的農民戰爭。因為農民是中國無產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
農民是中國革命軍隊的主要來源;
農村是中國革命的主要戰略基地。武裝鬥爭與非武裝鬥爭要相互配合。

毛澤東關於人民軍隊建設的主要原則有:

首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人民軍隊的唯一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由人民軍隊的無產階級性質決定的;
執行三大任務,是我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宗旨的具體體現;
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宗旨,對人民軍隊的建設和進行人民戰爭具有偉大意義。

其次,規定了黨指揮槍而不是槍指揮黨的根本原則。這是由人民軍隊的性質、職能和宗旨決定的;
這是由我軍的主要成分是農民這一基本情況所決定的;
這是由中國革命的特點所決定的。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主要是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領導。

再次,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則。政治工作是人民軍隊的生命線。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則是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瓦解敵軍和寬待俘虜。

最後,實行民主制度和嚴格的紀律,是人民軍隊區別於一切舊式軍隊的顯著標誌。與軍隊政治工作原則相一致,毛澤東還親自為我軍制定了政治民主、經濟民主和軍事民主的三大民主制度。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毛澤東為人民軍隊制定的統一的革命紀律,是我軍團結戰鬥的重要保證。

人民戰爭思想,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義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核心內容。

毛澤東關於人民戰爭思想的基本點主要有:堅決依靠人民群眾;
人民戰爭必須建立鞏固的農村革命根據地;
建立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

毛澤東還創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適合中國革命戰爭特點的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原則。主要有: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
把遊擊戰爭提高到戰略地位;
正確、適時地實行軍事戰略的轉變;
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
十大軍事原則。

3.黨的建設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丁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全民族的先鋒隊。建設一個全國範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共產黨,是一項偉大的]j程。

首先,黨的自身建設的有利條件:黨具有一個好的階級基礎;
黨具有一個好的思想基礎;
黨有一個完檔的建黨學說。

其次,黨進行自身建設的特殊困難:小資產階級思想影響比較嚴重;
黨的理論準備不足;
封建主義的影響比較嚴重。

黨的建設理論的基本內容有:

第一,著重從思想上建黨,以無產階級思想改造非無產階級思想,是黨的建設的突出特點。黨的思想建設是黨的各方面建設的基礎。著重從思想上建黨,必須解決共產黨員不僅要在組織上入黨,而且要在思想上入黨的問題;
必須普遍深入地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
要加強黨員的黨性修養;
整風運動是進行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的好形式。

第二,強調黨的建設必須同黨的政治路線相結合。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黨的建設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於黨的綱領和黨的政治路線的正確與否。因此,黨的建設要緊緊圍繞黨的政治路線來進行。

第三,在黨的組織建設上,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民主集中制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堅持民主集中制,最根本的就要做到四個服從,即個人服從組織;
少數服從多數;
下級服從上級;
全黨服從中央。

第四,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1945年,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作的《論聯合政府》報告中,第一次概括了黨的三大優良作風,即理論聯繫實際的作風;
密切聯繫群眾的作風;
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作風。黨的三大優良作風,表明了共產黨人對待馬克思主義、對待人民群眾和對待自己的科學態度,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

第三節 新民主主義社會

一、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性質及特徵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直接目的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從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建立,這個歷史階段是有步驟地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階段。

1.新民主主義社會的過渡性質

新民主主義社會是帶有過渡性質的,而不是獨立的社會形態,它屬於社會主義體系,是近代中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向社會主義社會的仲介和橋樑,是中國社會發展不可逾越的一個歷史階段,是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2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特徵

新民主主義在經濟上的基本特徵是:實行以國營經濟為主導的包括合作社經濟、個體經濟、國家社會主義經濟和私人社會主義經濟五種經濟成分並存的新民主主義經濟制度。

新民主主義在政治上的基本特徵是:實行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包括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聯合專政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

新民主主義在文化上的基本特徵是:實行發展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即新民主主義文化的方針。

二、新民主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

新民主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經歷了土地改革徹底完成前後兩個時期的變化:

(1)1949年10月,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後取得全國政權,建立起新民主主義社會。這時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眾同國民黨殘餘勢力、地主階級和帝國主義的矛盾。

(2)1952年底1953年初,當新民主主義革命遺留的歷史任務特別是土地改革徹底完成後,新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中國人民同三大敵人的矛盾不再是主要矛盾,而新中國成立後已經存在著的工人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上升為社會的主要矛盾。

真題示例(2006年浙江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常識判斷部分)

【原題】下列有關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社會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為: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

B.關於新民主主義政治,毛澤東指出,要建立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C.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經濟綱領是: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四大家族為首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

D.新民主主義文化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解析】答案應為B。新民主主義政治的特徵應該是實行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包括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聯合專政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

第3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感想

(1)五四活动(1919年):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7月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1月,广州):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实现。

(4)北伐战争(1926年7月—1927年):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美誉。)

(5)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汪精卫,武汉),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

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的开始。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3)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进攻城市,转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井冈山会师(1927年4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5)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6)九一八事变(1931年):中国东北变成日本侵占下的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7)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8)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同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

(1)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北平西南):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抗日民族同一战线正式形成。

(3)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三十多万人。

(4)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李宗仁):是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

(5)百团大战(1940年8月,彭德怀):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型。

(6)中共七天(1945年4月,延安):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7)抗日战争胜利(1945年8月15日):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议”。word/media/image5.gif

(2)转战陜北(1947年3月):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对陜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章。

(4)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辽沈战役,平京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5)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4月23日):南京解散,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