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百年流行史(范文推荐)

时间:2022-08-06 20:3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旗袍百年流行史(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旗袍百年流行史(范文推荐)

 

 旗袍百年流行史

  一、旗袍简介

 旗袍(Chinese dress)也称中式旗袍。已有 300 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体现着中华穹拍链 骋帐酢⑽ 噬隙朗饕恢牡闹泄 九 矸 啊?/span> 其主要结构特征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等。

  旗袍是中国女性的传统袍服,始于清朝的旗人着装。经过辛亥革命及现代的改良,保留了传统旗袍的服饰工艺,使其更加符合对人体的表现。线条简洁流畅、风格单纯又雍容华贵的旗袍,其最大优点在于它能恰如其分地呈现中国女性胴体的曲线美。它在符合中国年轻女性的审美需求同时,也因制作上省工省料,着装又很方便的优点,从而显出蓬勃的生命力。

 那么,这种富有生命力的旗袍是怎样发展而来来的呢?以下内容将以时间为线索,追寻旗袍的百年流行变迁史。

  二、旗袍流行史

  (一)、清朝时期

  清兵入关之前,旗袍的最早基本款式是左衽、窄袖,袍身比较适体、窄袖、下摆四面开衩、带扣绊、束腰带、在窄小的袖口处接马蹄袖。四季就一个样式,仅布科不同。这种款式的流行是为了适应于少数民族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以利于骑射或其他激烈活动。

  顺治元年(公元 1644 年),清世祖率兵入关。开始强制实行服制改革,企图以服饰来同化汉人,由于在服饰上规定男从女不从,所以当时旗袍只流行于旗女,非旗籍的汉族女子仍着上衣下裳的服饰。从字义解,旗袍泛指旗人所穿的长袍,但事实上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氅衣与衬衣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氅衣与衬衣款式大同小异。衬衣为圆领、右衽、捻襟、直身、平袖、无开气的长衣。氅衣则左右开衩开至腋下,开衩的顶端必饰有云头,且氅衣的纹样也更加华丽,边饰的镶滚更为讲究。纹样品种繁多。清朝时期满汉文化的相互影响促使服饰影响,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的悄相交融,使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遂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

  清朝后期,旗袍,衣宽,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元宝领”十分普遍,袍身上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据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装饰之繁琐,几至登峰造极的境地。装饰繁琐反映了清代末期封建统治者的鉴赏

 水平。当时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攻破了清朝封闭的国门,洋装的输入,提供了评判美的另一种参照,直接影响社会服饰观念的变更。日后旗袍演化为融贯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响的改变可说即是由此开端。

  (二)、二十到四十年代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政治风云跌宕。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剪辫发,易服色。旗人迫于政治纷纷改作汉族上衣下裙或上衣下裤的打扮。在偏僻的乡村,信息梗塞造成服饰上的因循守旧,人们还承袭着清式装束。此时的旗袍在廓形上变化不大,仍以清末的宽敞为其特点,领子由早期的无领或低领变化为“元宝高领”,最高时可与鼻尖齐平;袖子稍有收紧并略有缩短,至肘与手腕之间;袍身长度减短至膝与脚踝之间。旗袍线条造型较为平直,色调力求素雅,领、袖、襟等部位也用镶滚,但比以前简练,绣纹趋于简单。这时的旗袍已开始注重体现女性曲线美,追求自然的装饰效果,不复以装饰体现地位与身分,这与当时崇尚自然新生活的社会风气密切相关。时代潮流酿造着社会服饰的整体风貌。

  对西方文明的崇拜和向往,促使当时人们在服饰装扮上极尽模仿之能事,洋货源源涌人。西方的缝纫,裁剪方式也随之引人国内。这些直接影响到日后新式旗袍的产生与变化。

  20 年代旗袍又开始普及。当时上海已成为全国时装流行中心。西方服饰对上海影响很大,而当时清代的服装旧俗,遗风未尽。旗袍刚在上海出现时,袍身宽松,袖口宽大,袍长至脚面,四周作滚边。之后受西方服饰影响,经改进之后的旗袍逐渐在广大妇女中流行起来。旗袍的样式很多。有时,摩登女子在上袄外罩一件无袖的马甲,和旗袍一样长,这就是后来流行的旗袍前身。马甲式旗袍一经出现,迅速风靡全国。而敢于领服饰之先的上海时髦女性又不断将旗袍进行改良,形成了不同时期不同款式。

  30 年代,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进入 30 年代后,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称经典之作,使得以后的旗袍始终难以跳出该种廓形,只能在长短、胖瘦及装饰上略作变化而已。被称作 Chinese dress 的旗袍,正是指 30 年代的旗袍。旗袍文化完成于 30 年代,30 年代是属于旗袍的黄金时代。

  30 年代初期旗袍的下摆逐渐收敛,腰身及袖口相应缩小,长度缩短至小腿;30 年代中期,领口增高,可装三个纽扣,长度又加长,四周的滚边变窄。为便于行走,下端衩高至大腿,合身的裁剪,充分显示了女性的曲线美,尤其使隆胸丰臀的女子更加显得婀娜多姿。

  30 年代旗袍的款式有两大特点:一是"中西合璧",有局部西化,也有在旗袍外搭配西式外套。一个是变化多端。其长短肥瘦年年更新换代,稍不留神便会落伍。1930-1931 的旗袍长度仍沿袭 20 年代而至膝,袖长及肘,但腰身逐渐收小,开衩也在放大。从 1932 年到1938 年旗袍却一直流行长,尤其是 1934 年前后,旗袍的下摆无不衣边扫地。长的旗袍最少也至小腿下部,而短的旗袍又相当短,于膝上一拳左右。开衩也以 1934 年为最高,到达臀部,而后又逐渐降低了

  40 年代是旗袍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旗袍已经完全西化,延伸为现在的式样,当时的名称为改良旗袍,也叫中西式旗袍,不像现在统称

 旗袍。

 40 年代的旗袍仍以自己制作或去前店后坊式的服装行业度身定做为主。以成衣形式生产销售的旗袍此时已有面市。当时由于日寇入侵,物质匮乏。为节约布料,领口又变低了,还干脆取消了袖子,长度刚过膝部,原先繁琐的镶边,由宽到窄到无。

  (三)五十到八十年代。

  建国之初,妇女穿衣服都学解放区的样子,鄙夷穿红戴绿扔"资产阶级小姐"。旗袍所代表的悠闲、舒适的淑女形象在这种氛围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间。到 1956 年,据说前苏联的某领袖人物到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人的服装要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新面貌,于是,政府号召“人人穿花衣裳。这时出现的旗袍比以往增添了健康自然的气质。不妖、不媚、不纤巧、不病态,符合当时"美观大方"的标准,而且更为实用。从 1966 年至 1976 年的“**”,是传统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灾难。80 年代,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经远去,被冷落了 30 年之久的它,在 80 年代以来开放后的国土上显得有些落伍了。90 年代以来,女性理想形象有所改变。而作为最能衬托中国女性身材和气质的中国时装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们注意的目光。

  (四)现代

  近十几年来,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在国际时装舞频频亮相,风姿绰约有胜当年,并被做为一种有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礼仪场合,在现代的婚礼上旗袍是许多新娘必穿的晚装。潮流周而复始,当民族风成为近年来时尚界的最大主题时,旗袍再次被人们所关注。在几大国际电影节,章子怡、巩利等中国女星身着在传统样式基础上大胆改良的旗袍。就连许多欧美名媛也无法抗拒这股中国旗袍时尚风,西方知名服装设计师也纷纷引入旗袍元素。而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更将人们对于旗袍的热情推到极致。张曼玉身上的近 30 套旗袍呈现出的迷人风华,将旗袍的时尚引领到了极致:或高雅或冷艳的眉眼,或颀长或温婉的身姿,伴着一件件不同款式的旗袍,袅袅娉娉地出场。将人们带回到上个世纪的百年记忆里。而旗袍经过近百年的风云变幻,终于在新世纪里回归了。

  近年来,在三四十年代的基础上,旗袍的改良加入很多现代设计元素,不同的设计师有自己不同的表现方法。主要表现在下摆的变化,有 A 式的、不对称的、拼图式的等等。有的则将旗袍的立领加以变化,变成时装款的深 V 字领或是将立领夸张化等等。

  更多的设计师则是将旗袍元素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既兼顾了民族风情又颇具可穿性。如上身为旗袍款式,而裙子的下摆变成迷你 A 字裙或是不对称设计的纱裙。既可以单穿,也可以配紧身裤。

  然而,旗袍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因它对于体型上的优点,它善于表现,而对体型上的缺点,它不但不能遮俺,反而更容易暴露。另外虽然有两侧的开楔,但作为常服,还很难适应剧烈的活动。这是旗袍还不能象其他服装那样普及的缘故之一。

  最近几年,服装师们设计了很多别开生面的旗袍变种和旗袍裙。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旗袍的优点和特征,又与现代生活结合,使其现代化、实用化,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过去几年穿旗袍的人就已很多,今年夏季,在全国各大城市旗袍将更加流行。

推荐访问:旗袍百年流行史 旗袍 流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