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治理论,供大家参考。
《政治理论》 考试大纲
I. 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 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 德、 智、 体全面衡量, 择优录取。
因此, 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 效度、 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政治理论》 是所有报考本科插班生考生必考的科目。
Ⅱ . 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 考试基本要求 注重考查考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及其运用, 考查考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的理解和把握, 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现阶段重大方针、 政策的理解。
二、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 三个层次, 具体含义是:
识记:
对本课程有关的名词、 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正确记忆。
理解:
在识记的基础上, 理解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应用:
在理解的基础上, 科学地分析、 比较和解释有关的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等现象, 运用有关理论说明现实问题。
《政治理论》 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时事政治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两部分。
时事政治考试范围是:
2010 年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考试的知识范围如下: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 考核知识点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二)、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 (三)、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四)、“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五)、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 二、 考核要求 1. 识记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4)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5)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历史根据、 现实根据;
(6)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中国政府主张的新安全观的核心;
(5)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3. 应用 (1)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和必然性;
(2)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 考核知识点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二)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三)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二、 考核要求 1. 识记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3)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4)人民军队的性质、 地位、 作用和历史使命。
2. 理解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工人阶级仍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2)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四个尊重” 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
(4)社会主义时期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3. 应用 (1)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
(2)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 考核知识点 (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二)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三)加强党的建设 二、 考核要求 1. 识记 (1)党的性质和宗旨;
(2)党的执政地位、 实质和面临的挑战;
(3)党的先进性建设;
(4)党对青年一代的希望。
2. 理解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3)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要性;
(4)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3. 应用 (1)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新的历史条件下, 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
Ⅲ.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 考试方法 闭卷, 笔试, 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试卷满分为 100 分。
本科目使用答题卡。
二、 试卷内容比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占 90%, 时事政治占 10%。
三、 试卷题型比例 题型有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辨析题、 简答题、 论述题、 材料分析题。
选择题占 40%,非选择题占 60%。
四、 试题难度比例 容易题约占 30%, 中等题约占 50%, 难题约占 20%。
Ⅳ. 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年修订版。
V. 题型示例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是
A.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B. 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C. 我国是一个脱胎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社会主义国家
D.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未选、 错选、 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在“*****” 期间, 毛泽东仍然提出了一些比较正确的思想, 主要有
A. 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
B. “两个中间地带”
C. “三个世界划分” 的战略构想
D. 我国永远不称霸 三、 辨析题 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四、 简答题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
五、 论述题 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六、 材料分析题 阅读以下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 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 变为一个政治上自
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 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 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一句话, 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 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二:
“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摘自《党的十七大报告》
材料三: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 是人类生命繁衍、 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 更是人类文化积累、 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
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 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
文化的力量, 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 凝聚力、 创造力之中。”
——摘自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2006 年 11 月 10 日
请回答:
(1)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