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人民战争思考(完整),供大家参考。
对人民战争的思考 人民战争是近代战争史上一项伟大的发明。
但人民战争不管在古代还是当代、 在国外文献著作还是国内文献上, 都是不可抹杀的一笔。
回顾一下孙武的《孙子兵法》 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两篇军事著作, 不难发现他们都对人民战争有着或多或少的启发。
《孙子兵法》 始计篇开宗明义的“兵者, 国之大事” 和“经之以五事” 等, 是人民战争思想所强调的“群众性” 、“总体性” 战争概念; 作战篇中的“取用于国, 因粮于敌” 及“智将务实于敌” , 是人民战争初阶时后勤补给的方针和原则等, 都可印证在人民战争思想中,建军的目的除了赢得战争, 还要能遏止战争。
《战争论》 强调民心和民意在国家、 军事和作战的力量中, 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依靠常备军进行的战争是“一般战争” ; 依靠全民力量进行的是“民众战争” 。
从军队的制度上, 可以看出前者与过去战争的不同处, 在于它拥有可使军队数量快速增加的征兵制、 后备军、 以及民兵制度, 善用此一手段的国家, 比那些轻视民众战争的国家占有一定的优势。克氏将人民与战争间的联系关系称为“国民战争” , 其意为, “运用人民在战争中” , 此与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中的“兵民是胜利之本” 内容是一致的。
在当今的信息化条件下, 两军决胜更多的表现在技术的较量。
信息高科技逐渐取代了人的能力范畴。
是不是在如今的条件下, 人民战争已经失去了他的威力? 或者说人民战争已经不如过去那样重要?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从这么多年的实践来看, 人民战争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人民大众依然是战争的决胜影响力量、 人民战争依然存在着许多的创新空间。
但于此同时, 高科技下的人民战争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一、 人民战争的地位 在毛泽东看来, 战争从来就不仅仅是敌对双方单纯的武装斗争。
进行战争的任何阶段、民族、 国家或是政治集团, 在有关自身生死存亡的战争面前, 都将尽一切可能调动起对自身各方面的力量去与敌人作拼死搏斗。
由此看来, 人民的力量在战争中将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后盾, 在信息化的现代战争也是这样的, 例如 1975 年**、 1979 年前苏联在阿富汗的失利、1991 年索马里内战和 1999 年科索沃从南斯拉夫剥离, 都证明了人民战争动员概念现实的有效性。
再近一点, 2003 年开打的伊拉克战争就是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对人民战争检验的战争, 然而在战争中未见伊斯兰情结所激励出的人民战争动员力量, 毫无疑问, 萨达姆政权正是因为缺少了人民的支持, 缺少了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协调性, 才一败涂地; 继而, 美英联军取得正规战的闪电式胜利, 却因无法获得伊拉克平民的广泛支持和认同, 无法开展兵民整合性的建设, 以致陷入正规军短暂胜利后的长期清剿战争中。
如此致使四千多名美军士兵在战后的所谓“和平” 中丧生, 这个死亡数字在当今社会中是很有震撼力的。
战争进行的时候,萨达姆政权忽略了人民, 在信息化的现代正规军的打击下, 兵败如山倒; 战争“过后”, 美英政府忽略了对伊拉克人民的协调, 导致深陷伊拉克战争的局面, 还激起了当地人民以及世界人民的反美热潮, 最终匆匆撤军, 给全世界人民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国际形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 本次战争美军算是失败的。
当把人民资源也作为战争的主体或是次要主体的时候, 战争就不将是某个小的团体敌对某个小集团的模式了, 而是整个民族、 整个国家的斗争, 整个民族共同战斗, 这样的战斗力恐怕是当今任何一种高新技术集成的武器所不能比拟的。
2006 年的黎以战争, 以色列出奇军突袭黎巴嫩, 追剿黎国伊斯兰什叶派政军组织“真主党” 游击队。
这场“城市游击战” 是又一次在高新科技下人民战争的体现, 在该次军事行动结束时, 以色列预先设定的两大军事
目标, 扫荡真主党与救回人质, 却均未能达成。
在历次中东战役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以色列雄狮, 面对已与黎境平民融为一体的真主党游击队, 其高科技下的空优、 精准制导武器,都失去了用武之地, 因为面对着广大的群众, “雄狮” 陷入了找不到目标打击的窘境。
这些事例足以证明人民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
它在战争中占据着不了替代的地位。
二、 人民大众依然是战争的决胜影响力量 人民战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战争的群众性, 即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战争, 甚至有时要调动全国人民的力量。
于是有人认为, 人民战争就是全民参与的战争。
这种认识是不准确的。
人民战争与全民战争虽有相似之处, 但也有很大的区别。
人民战争除了群众性之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战争的正义性。
也就是说, 只有正义的战争才可能是人民战争。在一场战争中, 如果有数量庞大的民众参与其中, 但这场战争是侵略的、 掠夺的、 阻碍社会进步的, 那么这场战争也不能称作是人民战争。
提到人民大众对战争的贡献的经典战役, 不得不说起淮海战役。
陈毅元帅形象的称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
据统计, 在淮海战役之中, 共产党共组织了 近 500万上下的民工间接参加战斗。
他们在战场上充当运输队、 担架队、 卫生队。
从兵员的补充到后勤的保障, 这些普通百姓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而在当代信息化条件下, 人民大众在战争中会充当怎么样的角色? 有一点是肯定的, 当代的战争模式, 人民大众不会操起武器与敌人来个鱼死网破的肉搏式的战斗。
我认为, 现在的人民战争更多的会体现在人民大众的智慧集中上。这一智慧的集中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在战争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上。
发动人民的力量, 能以最快的时间、 最隐蔽的状态、 最低的损失率赢得战争的胜利。
信息化时代的来到, 中国也意识到在常规和核武力量上, 可能都无法与主要的对手美国抗衡。
但在信息战上, 中国却发现了超级大国的“阿喀琉斯之踵”, 这是由于美国对信息网络的极度依赖所致。
而人民战争动员广大群众的特性, 恰能符合掌控这个领域的关键因素。
国际社会中任何对中国的出言不逊, 或涉及辱华的讯息, 经由因特网往往就会迅速传播立即升高至实际抗议的抵制行动。
从西藏事件到奥运圣火传递, 再到四川大地震,全球跨国公司都已不敢忽视中国网民的怒吼。
就是因为此种信息战争新样式意涵的出现, 让人民战争在经历过往的平淡发展后, 重新又找回续存的理由和空间。
虽然历史不容假设, 但我还是做一个假设来探讨一下人民大众的力量对战争的巨大影响。
试想我国与美国爆发战争, 这种战争是势必是高科技的。
人民大众不可能操戈上战场。但我想, 中国的几亿网名肯定在网络上枕戈待旦。
这样一个网络群体对美国的网络信息影响是巨大的。
2001 年中美发生 EP-3 撞机冲突后, 双方民众敌对情绪高涨, 在该年中国五一长假期间所爆发的黑客大战, 虽仅只是入侵对方网站, 作出涂改首页的情绪性发泄动作, 但却真实检验了信息战争环境中人民战争的可能。
在当次的网络战争中, 美国白宫网站曾被迫关闭达两个多小时, 众多的各国黑客也被吸引参与了双方的行动。
这些行动说明未来网络战造成损害的可能, 及战场规模的浩瀚。
从以上的分析看出, 新的历史条件下, 人民战争不是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而是人民战争的形式可能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但人民大众对于战争胜负的巨大影响是不可否认的。
三、 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创新空间 信息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的面貌, 改变着人类战争的形态。
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既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 又必须接受针对其地位作用的严峻挑战。
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不同于以前的战争模式, 不能照搬以前的实践模式。
这样势必会导致停滞不前。
所以
我们需要对经典的人民战争模式进行创新, 以跟上时代进步的节奏。
现代战争, 制信息权成为争夺的中心。
人民战争需要动用一切的可用资源投入战争, 从而围绕信息主导进行战法的创新。
夺取制信息权, 主要是在信息领域进行无形的对抗, 通过阻断敌方的信息传递, 来延误敌方各种指令的传递, 影响敌方其他部队的作战反应; 通过电子欺骗给敌方传递虚假信息, 来诱导敌方作出错误决策, 导致敌方作战部队采取错误的作战行动; 通过心理攻击来影响敌方指挥员和战斗人员的认识和信念系统, 进而影响其士气, 导致其战斗力下降等。
新的作战领域需要新的作战方法, 因此, 人民战争的战法应该以信息为主导进行深刻的时代性创新, 才能适应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需要。
信息化作战空间立体多维, 人民战争将在更广阔的天地展开, 围绕多维战场、 全时空作战进行战法创新。
由于信息化的发展, 战场的多维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陆地, 还包括海空天等。
这就要求, 人民群众参战支前的途径和方法应该改变仅限于陆海空战场所形成的固定模式, 尤其是不能被陆战场上取得的经验所束缚, 而应按照新的战争空间、 战场需要去设计和探索各种灵活的战略战术, 你打你的, 我打我的, 不管敌人从哪个空间来, 也不管敌人在哪个时间来, 都有对付它的一套打法。
四、 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面临的挑战 中国的人民战争发生在上个世纪, 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六七十年。
那时的人民战争模式到现在已经明显不适用了。
这就引发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下面依我拙见, 我简单分析一下现今我们人民战争存在的挑战。
由于现今信息化战争爆发突然性加大, 战争进程缩短, 持久胜敌的战略面临严峻挑战。在以往的战争中, 战争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开展人民战争时, 可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加战争, 充分发挥数量上的优势, 弥补武器装备质量和数量的劣势, 弥补军力、 物力的不足, 通过持久作战逐步改变敌我力量对比, 最终夺取战争的胜利。
这是以往人民战争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 传统的人民战争聚集和释放力量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而信息化战争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战争爆发的突然性加大, 战争进程缩短。
挑起战争的一方, 为了造成既成事实和有利于己的局面, 往往以突然袭击的方式给对方以猝不及防的打击, 并力求在短时间内取得决定性战果。
此外, 信息化战争的消耗急剧增加, 作战双方都力图速战速决,以较小的代价达成战争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 通过持久作战改变敌我力量对比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因此, 在信息化战争中开展人民战争, 不但面临着如何在短时间内释放人民战争伟力的考验, 而且持久胜敌的可能性也变得微乎其微。
战争不但是军事的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
人民战争同样重视经济力量在战争制胜中的重要作用。
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上的全力支持, 获得巨大的经济资源, 是中国革命战争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
信息化战争在经济上呈现出高投入、 高消耗的特点, 不仅使经济弱国难以支撑, 就是经济强国往往也会感到力不从心。
如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巨大消耗, 使世界首富的美国也感到难以承受。
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是高技术的对抗, 同样要面对巨额的战争投入和消耗。
另一方面,巨大的经济代价加大了人民战争的经济压力。在当代战争中, 经济目标正在成为军事打击的首选,战争付出的经济代价呈几何级数增长。科索沃战争中, 北约军队就对南联盟的重要经济目标进行了长时间、 大规模的空袭,致使南联盟经济损失达 2000 亿美元,整体经济水平倒退 20 至 30 年,战后重建需要 4000 亿美元。
参考文献:
1、 罗秦伯, 中国人民战争理论、 实践及其对现代战争的意义。
2、 袁周, 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制胜观浅析,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7 年第 2 期。
3、 王普丰, 明天的战争与战法, 军事科学出版社。
4、 陈勇、 姚有志, 面向信息化战争的军事理论创新, 解放军出版社。
5、 陈玉田、 江永多, 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战法该如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