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心得体会(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心得体会3篇
【篇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本色与特色的辩证关系
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讲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这话是提醒我们,讲特色时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个本色,如果忘了或丢了社会主义的本色,这种特色绝不会是社会主义的,而是其他什么主义的了。所谓皮之不存,毛之焉附。特色和本色是一个完整体,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否则都可能丢掉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既有将社会主义制度固化、僵化,走向独裁专制的左倾错误的老路,也有借改革之名,忽视或有意去社会主义方向,最终纷纷走上丢了本色的资本主义的邪路。左倾错误往往是使右倾错误得势的条件。所以小平同志说:“左可以丢掉社会主义,右也可以丢掉社会主义".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倾向,都险些将中国的社会主义丢掉。由于我们党及时纠正错误,把坚持本色与坚持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保证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方向顺利发展。
坚持本色,就要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才能知道要坚持什么?
就我个人来说,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曾经似乎是清楚明白的,又曾经是糊涂的。说清楚明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时政治上,人民对共产主义的理想都非常信仰,党风正、政风清,人民对共产党非常信任,经济上,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工人当家做主,农村农业实现合作化,农民当家做主,人民生活虽然不富裕,但幸福感很强,人们发自内心地、兴高采烈地高唱“社会主义好”,对社会主义充满美好的梦想,没有任何怀疑;
说曾经认识模糊是在改革开放的后期,也就是十八大前一段时期,感觉人们不再提共产主义理想了,经济发展了,但工人、农民的地位在下降,高收入人群(如国企高管和民营企业家、各种“名星”等)的地位越来越高,两极分化明显、贪腐严重,到处能听到、看到的多是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学习他们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等等,在我接触的年青人当中,似乎很少能听到唱或说社会主义好的,而赞尝西方资本主义的则很普遍,国内外一些学者把中国社会称为是“国家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虽然其中一些人是别有用心,是想唱衰中国,希望中国改变颜色。这些不仅在我的脑子里产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质疑,而且深切感到我国社会主义的确处在将丢失本色的严重境地。所以,要坚持本色,就应当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要正本清源,明确方向。什么是社会主义?马克思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讲了五条原则:
一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二是对生产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按劳分配;
三是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四是共产党的领导,无产阶级专政;
五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同时,还应特别注意,马克思的这五条原则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条件下讲的,即是在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已经成熟的条件下提出来的,也就是说,只有同时具备这种物质条件和五条原则,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否则还不能说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讲了三条原则:“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另一个原则是我们的政策,不至于两极分化,就是说不会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我理解,这三条原则实质就是马克思讲的五条原则中的第一条,在中国尚不具备社会主义物质条件的情况下,搞社会主义更必须紧紧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根本原则,这就是本色、是方向,必须坚持。
通过学习真正明白了,自己五十年代所谓明白的社会主义也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因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坚持特色,就要弄清楚什么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才能知道要坚持什么?
中国的社会主义有两大特色,一是特殊的历史发展阶段,二是改革开放。
第一个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特殊阶段即初级阶段。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理应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发展,但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在前苏联、东欧和亚非拉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得到大力传播,这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最贴近劳苦工农有关,这也即是列宁所说的社会主义将率先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一国、多国实现。前苏联和东欧由于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基础,所以他们就一步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在中国,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发展了列宁主义,提出中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指出中国要进入社会主义还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在这个特殊的过渡时期还不能说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明确说:“现在虽然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真的搞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的过渡论和初级阶段论是符合马克思关于“两个决不会”的理论的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他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他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过来又会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理论。这一理论对我们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特殊历史发展阶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是提醒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急不得,千万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违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法则,否则会欲速不达。我国过去搞“大跃进”、“*****”,企图在很短的时间内,消灭一切私有制,赶英超美,结果不仅不能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反而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经济走向崩溃边缘。所以从各自国家的国情出发,这就是特色所在。
二是让我们明白在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既不能机械、死板地套用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五条原则,又不能忘记五条原则,特别是第一条这个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向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第二个特色:改革开放。《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中央把改革开放提到如此高度,我理解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实现思想的大解放,在思想深处来一次大革命,革除一切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旧思想、旧观念,以改革的精神,追求不断进步,大胆探索,与时俱进,不守旧,不固步自封,不为本本、条条、框框所困,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向深层次的难题开战;
要以开放的胸怀,实行开放的政策,对内执政要公开、透明,不封锁,不遮掩,不垄断,对外不闭关锁国,不夜郎自大,要放眼世界,走向世界,认真学习和汲取世界各国一切先进的经验和技术,为我所用,同时也要把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与世界共享,实现共同进步。
改革开放还是**僵化防止西化的重要法宝。世界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经常遇到来自左的或右的干扰,甚至让你丢掉社会主义。实行改革开放既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又可认真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足,切实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尤其是深层次的矛盾问题。坚持这样做,就可以以事实证明我们既坚持了本色,社会主义方向明确且有成果,从而使大多数持左倾观点的人们满意,进而孤立少数顽固不化的左倾机会主义者;
同时又证明我们坚持了特色的优势,即大胆地学习借鉴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好的经验和做法,因为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许多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成果,也是社会主义因素在资本主义胎胞中逐渐成熟的表现,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他,反而是应当欢迎他,让他成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因素成长的助推力,这是好事,这样做,就可以使持右倾观点的大多数人满意,从而孤立极少数顽固不化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并使西方某些国家希望中国改变颜色的企图落空。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实现保本色,扬特色的辩证统一。
党中央提出的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整表述,是保本色,扬特色的辩证统一。“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好比一艘正在航行的巨輪,前方既有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也有通向资本主义或其它什么主义的道路;
“两个基本点”:一是“四项基本原则”,这是这艘巨輪的方向盘,能保证巨輪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二是“改革开放”这是这艘巨輪前进的动力和加速器,能保证巨輪以比资本主义国家高得多的速度前进,早日实现赶超目标。总之,只要认真地、完整地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就一定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顺利发展,争取早日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早日将资本主义比下去。
【篇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心得体会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的制度保障, 它是中国人
民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深刻认识和高度认可, 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内容。
这
种自信不仅源于制度本身的优势, 还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想长期保持自信, 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和中国实践, 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
自信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 要求全党要坚定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
“三个自信”本质上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自信,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1] 制度作为根本保障,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
定性和长期性,道路、理论的最终落脚点都得靠制度的实践来保证。所以,制度
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集中体现形式,道路自信更具现实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
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 文化体
[2]
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自信”就是个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 对自己所作各种准备的感性评估并在自我评价上持积极态度, 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 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亦即自己相信自己。
[3] 所谓“制度自信” ,则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自身制度设计优越性的充分肯定和对这一优越性得以继续发挥的坚定信心。
[4] 这种自信源
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的深刻体悟。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
1
稳定性和长期性,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9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
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具体国情
的社会制度,确立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现实根据
中国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不是盲目的, 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自身优越性和实践成果中得以确立的,它“基于历史,立足现实,更着眼未
来”。
[5] 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没有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国情,没有优
秀的、坚定的政党的领导, 就不会出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 更不会出
现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肯定和自信。
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得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是在社会发展的需要下依据中
国的国情而确立的, 并为中国的历史和实践所证明了的符合中国发展的制度。
中
国近代的历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探索史 [6] ,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不断探索中
带领中华民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经过新中国
60多年的建设,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政治结构进更加完善,法律不断完备,人民民主进一步加强;
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局面,人才不断涌现;
社会生活更加和谐,人民精神风貌不断提升,生态突出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民族关系更加融洽, 香港澳门得以回归, 两岸关系取得长足性进展;
中国从地区大国成为世界强国, 这都是政治制度优越性的表现。所以,历史和实践结果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是行得通的、 有益的制
度。
(二)有效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多层面、 多角度、多联系的, 正是在这些不同层面的制度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共同构成了一整套相互衔接、 相互联系、 密不可分的联动制度体系 [7] 。不管在任何时期,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都能够充
分利用制度优势(特别是一党制和民主集中制的优势)来充分调动、协调政治、
2
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因素以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这样,我国能够对出
现的机遇和挑战迅速作出反应和调整, 特别是中华民族在面对灾难和巨大挑战的
时候更能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汶川大地震、 2008 世界经济危机, G20
峰会,“一带一路”战略等都反复证明了我国制度的高效性和优越性。
(三)有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不是固步自封的制度, 而是不断发展、极具科学性的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乃至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 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
则, 又结合中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本国情 , 还积极吸收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合理成分 , 逐步形成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这套制度体系既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 , 又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制度安排 , 其中包括我国现行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文化体制、 社会体制等等 ,
这是符合中国国情、世情和民情的制度。
[8] 不仅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中国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增加新内容。
它顺应着世界变局 , 顺应时代潮流 , 有着其他制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和自我满足, 而是当前以及今后我国长远发展和继续保持自信的需要。这对我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方面,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制度自信, 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和热爱, 才能保证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不倒,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保持正确的方向,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全人类解放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
想。另一方面,我国生产力发展还不充分, 经济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民主政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民族问题和民族矛盾依旧存在, 国家统一尚未完成,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多发, 全球化趋势更加严峻, 国内外风险和挑战更加多样化,这都需要强有力的制度来支撑中国不断进行改革开放, 以应对复杂的局
3
势,将中华民族带向更远的将来。所以,我国还应继续保持不骄不躁,谦虚谨慎
的态度,以科学的方法保持中国制度自信,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一)加强理论学习,从认知中把握制度自信
自信不是盲目的, 保持制度自信也不是人云亦云, 这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有正确的认知。
首先要从历史进程中认识中国共产党带领下新中国建立时
的制度选择,再到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要在内容上深
刻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相配套的政治、
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制度;
再有,要从中国特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上把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是遵循以人为本, 满足群众利益需求, 促进人的自由
全面发展等科学社会主义价值原则和目标, 并将其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贯
穿于制度设计和实践;
最后还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理论以及其他国家制度理论研究, 为制度建设和制度自信提供学理支撑。
进而
认知上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二)提高思想觉悟,从思想上坚定制度自信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要从思想上根本树立。
即是要从内心认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并以此为荣, 以客观、公正的态
度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的成就和不足, 特别是要自觉抵制错误的思想
观念。一方面,由于中国发展的不完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整深化,
中国社会矛盾、 社会问题凸显, 特别是党员干部的不正之风使得民众对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出现了怀疑和不信任, 认为西方的制度更加先进, 人民更加幸福。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不断复兴, 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 部分人认为中国的制度
是世界最先进、最完善的制度,学习任何国家的制度都是多余的。所以,坚定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要从思想上端正态度,既要克服盲目自信,妄自菲薄,
[9]
又要防止自信疲软,崇洋媚外。
(三)注重实践探索,从现实中提升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产生以来都是立足中国的国情为出发点的, 并在实
践上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 所以今后的发展更应立足实践, 从现实中保持制度自
信。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不断加强党
的顶层设计,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 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
4
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政府要摸着石头过河, 以人民群众的为导向, 关心老百姓
所关心的民主、分配、教育、就业等问题,加强相关具体制度的完善,利用制度
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不断提高开放强
度,加强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与联系, 批判的继承外国先进文化制度, 改善中国现
有制度的不足,使之“既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形成
立足中国国情的、先进的、科学的、极富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制度。
综上所述,坚定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作为“三自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
不是盲目的自信, 而是由它的历史根据、 自身本质优越性和实践结果确立的。
要想继续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还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凝聚中华之力, 不断务实求新,开拓进取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钰民 . 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3(1):30-34.
[2] 张泽强 .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本内涵浅析 [J].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
报,2013(2):18-20.
[3]辞海 [Z].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0:5319.
[4]张艳娥 . 论制度自信内涵的三层维度 [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3(8):19-22.
[5]肖贵清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基础[J].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3(5):9-10.
[6] 田克勤 , 张泽强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J]. 思想理论教
育,2013(3):4-9.
[7][8] 张克难,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
究,2013(3):6-11.
[9]刘芳 , 王喜 . 国论坚定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的必然性及其提升路径 [J]. 思想理论教育 ,2013(1):9-14.
5
【篇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心得体会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推荐阅读:古人云:"一日当三省吾身",通过"三省"而思过往、观如今、知将行。我觉得,作为革命军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常发忧患之感、常怀进取之心、常抱创新之志,坚定信念,奋发有为,不辱使命,做到"经常四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框架。古人云:"一日当三省吾身",通过"三省"而思过往、观如今、知将行。我觉得,作为革命军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常发忧患之感、常怀进取之心、常抱创新之志,坚定信念,奋发有为,不辱使命,做到"经常四问"。一问任务是否完成。坚决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是军人的职责、军人的誓言、军人的荣誉。凡是具有强烈使命意识和事业心责任感的军人,都会经常自问自查任务完成情况,始终做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全局在胸。对目标任务要随时了如指掌。尤其对本单位的基本任务、年度重大任务和临时性突击任务的标准要求、时间节点、保障要素等,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统筹规划、有的放矢。对工作进展要经常总结反思。通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掌握任务特点和工作规律,把握工作主动权,不断提高工作效益。不善于总结反思的领导,不仅难以圆满完成任务,而且难以提高自己。对重点难点要及时攻关破局。要善于补"短板"、突"瓶颈",勇于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及时制订和落实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有效措施,确保各项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出色完成。二问职责是否履行。作为医务人员,"肩上有千钧重担,身后有千军万马",其履职尽责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医院全面建设的推进和各项任务的完成。因此,必须履行好条令规定的职责。条令条例是军人必须遵守的"法",对每一级别的干部职责要求都作了明确规定。要忠诚使命,牢记职责,时常对照条令规定的职责要求,满腔热情干事创业,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履行好党章要求的职责。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党章,遵守拥护党章,带头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勇于叫响"向我看齐"、"跟我上",廉洁自律,遵守章纪,为大家立好标杆、做好表率。必须履行好岗位所需的职责。三问能力是否提高。能力素质是一名医务人员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一个单位作战能力强弱的内在尺度。要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常言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强将手下无弱兵"。干部应当通过孜孜不倦的刻苦学习,扩展基础知识,强化业务技能,提高业务水平,增强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当今知识极度爆炸、极速更新的时代,一天不学习就意味着落后。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先进性要求,努力把单位建设成为团结和谐、风清气正、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火车头"。要不断提高科室作战能力。这是提高能力素质的最高体现和最高目的。四问安全是否保证。高度纯洁、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是科室全面建设的根本要求,是部队科学发展的保底工程,是军人的政治责任。无论执行何种任务、进行何种工作、开展何种活动,每名军人时刻都要绷紧安全这根弦,始终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时常要问有没有问题隐患。做到见微知著,落叶知秋,不因表面平静而麻痹大意,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及时组织隐患排查,及早发现存在问题和苗头隐患。任何价值观念都根植于社会实践尤其是现实生活之中。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维观念深刻变化。我们在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难奋斗精神淡化等问题。年轻军人们是满怀理想,充满活力与激情的群体,轻易接受社会和谐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不易全面了解和谐社会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社会和谐与融洽。而我们要做的,是牢记"八荣八耻",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有利于更好地形成社会的文明道德风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是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
品得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
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现在,正是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努力工作,"不抛弃、不放弃",坚定信念,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医院争光,为党旗添彩!
内容仅供参考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