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间:1919 年(五四运动)——1949 年(新中国成立)
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国共首次合作 1924 年(国民党一大)——1927 年(汪精卫,蒋介石叛变革命)
第二阶段:国共首次内战(十年内战)
1927 年(南昌起义)——1936 年(西安事变)
第三阶段:国共二次合作(抗日战争)
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945 年 8 月 15 日(抗日战争胜利)
第四阶段:国共二次内战(解放战争)
1946 年(全面内战爆发)——1949 年 4 月 21 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各阶段主要事件:
第一阶段:
建立黄埔军校——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第二阶段: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长征——遵义会议——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第三阶段: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战略大决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公共七大——重庆谈判
第四阶段:
内战爆发——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内容:
第一阶段:
一、 五四爱国运动:
1、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弱国无外交)
2、 经过:爆发: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天安门广场
主力:学生
形式:示威游行、罢课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对德和约签字
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结果:失败、大部分学生被抓 3、 发展:时间:1919 年 6 月
地点:上海
主力:工人(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作用:工人阶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形式:罢工,游行
结果:初步胜利,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拒绝对德合约签字 4、 性质: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5、 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新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 6、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条件)——思想: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阶级: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相结合
组织:建立了中共产党早期组织 二、 黄埔军校成立:
时间:1924 年 5 月 地点:广州黄埔 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创始人:孙中山 目的: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危亡 领导人:校长——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作用: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三、 北伐胜利进军: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时间:1926 年 7 月开始 主战场:湖南湖北 先锋:第四军叶挺独立团领导的独立军——“铁军” 总司令:蒋介石 进展:吴佩孚(歼灭)——孙传芳(歼灭)——张作霖
珠江流域——长江流域 结果:1927 年 4 月 12 日蒋介石与汪精卫叛变革命,革命失败,没有完成革命任务
结果:国共首次合作破裂
四、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时间:1927 年 4 月 任务:蒋介石 地点:南京 性质:大地主资产阶级,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第二阶段:
五、 南昌起义:
背景:国民党反动派血腥屠杀共产党派人士 时间:1927 年 8 月 1 日(建军节)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 经过:在南昌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城,南下广东革命遭到失败。部分队伍转战湘南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六、 秋收起义:
时间:1927 年 9 月 地点:湖南江西(湘赣)边界 领导人:毛泽东 结果:失败,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失败原因:敌强我弱
七、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三湾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意义:为中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八、 长征: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时间:1934 年 10 月 起点: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
经过:(前期)瑞金(1934.10)——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渡过乌江
——夺取遵义(1935.1)——召开遵义会议——(后期)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雪山——草地——吴起镇回事(1935.10)——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1936.10)
意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九、 遵义会议:
○1 1935 年 1 月 ○2 解决博古等人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十、 九一八事变:
时间:1931 年 9 月 18 日 地点:沈阳 经过:日本侵略者有预谋的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诬陷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国民党态度:不抵抗,妄想国际组织干预,将主要兵力与精力放在围剿红军上 后果:东三省沦陷,东北民众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抗日,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十一、西安事变:
背景:东三省沦陷后日本侵略华北,中共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时间:12 月 12 日 目的:逼迫蒋介石抗日 任务:张学良、杨虎城 性质:爱国的兵谏 结果: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
十二、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背景:日本侵占东三省后继续向南逼近于占领华北,1936 年从东,南,北三面 包围了北平 时间:1937 年 7 月 7 日 经过:日军借口士兵失踪要求进城搜寻,遭到中国守军拒绝后炮轰平宛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态度:不抵抗——抵抗(原因: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同意联共抗日)
影响:全国性看日战争就此爆发 结果:北平天津沦陷
十三、南京大屠杀:
背景: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随后占领南京,开始大屠杀 时间:1937 年 12 月 人数:300,000 人(30 万人)
十四、平型关大捷:
时间:1937 年 9 月 地点:山西平型关 部队:八路军一一五师——日军 意义: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十五、台儿庄战役:
时间:1938 年春 地点:山东台儿庄(徐州会战)
部队:中国军队(国民党)——日军 领导人:李宗仁 意义: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十六、百团大战:
背景:两个战线:国民党——正面战场
共产党——敌后战场 目的:粉碎敌人的囚笼 时间:1940 年 8 月 部队:八路军一百多个团 领导人:彭德怀 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 规模:华北两千多千米的展现,一百多个团 意义: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十七、中共七大:
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时间:1945 年 4 月 地点:延安 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内容: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装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十八、重庆谈判:
背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全国人民渴望民主、和平,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积极发动**反人民的内战 时间:1945 年 8 月 地点:重庆 代表:毛泽东,周恩来 目的:蒋介石:进一步赢的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
毛泽东: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主要),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结果: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第四阶段:
十九、转战陕北:
全面内战爆发:
时间:1946 年 6 月 标志: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进攻中原解放区
二十、挺进大别山:
时间:1947 年夏 部队:晋冀鲁豫解放区主力 领导人:刘伯承,邓小平 意义: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其他战区、战场的人民解放军转入进攻,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二十一、三大战役:
○1 辽沈战役:
时间:1948 年 9 月——1948 年 11 月 指挥者:林彪,罗荣恒 参战部队:东北人民解放军 歼敌人数:国民党军 47 万余人 影响:解放了东北全境 ○2 淮海战役:
时间:1948 年 11 月——1949 年 1 月 指挥者: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参战部队:中原解放军,华北解放军 歼敌人数:国民党军 55 万余人 影响: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3 平津战役:
时间:1948 年 11 月——1949 年 1 月 指挥者:林彪,罗荣恒 歼敌人数:国民党军 52 万余人 参战部队: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 影响: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三大战役影响:
歼灭,改变国民党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军在全国的胜利
二十二、渡江战役:
时间:1949 年 4 月 解放南京:时间:1949 年 4 月 23 日
意义:标志着统治南京 22 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国民党退踞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