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劳动礼赞评课(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劳动礼赞》 听后感 在杨波中学听了潘芸瑜老师的课后, 进行了一些思考, 现总结如下:
1.
我认为整堂课的重点应放在欣赏古筝曲《战台风》 上。
这部作品具有着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反映了码头上的工人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
整个古筝曲的创作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和切身的体验。
每个乐段通过不同的节奏、 力度、 速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反映了不同的场景和音乐情绪。
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把分析音乐要素的变化作为重点部分来进行讲解。
但是, 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对音乐要素的分析还不够详细, 学生的聆听也不够仔细。
另外在教学中还安排了 表演歌曲《邮递马车》, 我认为应把这一部分内容去掉, 把《战台风》 听懂、 讲透。
2.
B 主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 在聆听 B 主题时, 应该出示曲谱让大家哼唱并感受旋律的特点, 并结合速度、 节拍等进行分析,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音乐情绪。
但是, 在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带而过, 在学生的脑海中并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3.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记忆主题, 应该把每个主题的音频截出, 让学生进行听辨的同时说明它分别表现的是哪一场景。
而教师把每个主题起名为 A、 B、 C、 D, 我认为这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应用一个形容词进行概括, 如:
热烈劳动、 雨过天晴等。
4.
应把王昌元对古筝的演奏技法的改革做一个重点的介绍, 并说明这样的演奏技法更好的表现了乐曲所要表达的狂风暴雨的场景。
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乐器的演奏技法要和乐曲的风格和所要表现的情绪相吻合。
但是, 在这一点上教师却没有进行渗透。
总之, 我认为, 一堂课上下来, 学生应该从所听赏的乐曲中真正了解到些什么, 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教师要尽量运用生动的语言、 有感情的范唱、 优美的肢体动作等等把学生真正带入到音乐的世界中去。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音乐教师:
孙英梅
2010. 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