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申论例文:师德,应成为社会道德标杆(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申论范文:
师德, 应成为社会道德标杆
首次划定高校教师师德禁行的七条“红线” 、 首次明确高校是师德建设责任主体——教育部日前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 使得我国师德建设体系覆盖了大中小学, 将教师的道德建设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不仅教师的道德行为有了更明确的准则, 师德的建设也有了更明确的长效措施。
师德建设,应该承担起引领社会道德建设的责任。
因为, 师德是社会道德的标杆。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 “天地君亲师” ,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 教师历来受到人们的尊敬。
教师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 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人生的导师。
教师还是一个高尚的职业, 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有人将教师比作园丁, 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着祖国的花朵。
教师在社会中也享有较高的地位, 各级政府部门也一直致力于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提高教师的待遇。
如今, 在教师队伍中, 绝大多数教师都是默默奉献、 潜心治学、 教书育人、 品德高尚的好老师。
然而, 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一些教师理想缺失、 教学敷衍、 学风浮躁, 甚至学术不端、 言行失范、 道德败坏。
特别是近段时间, 从小学教师带女生开房到厦门大学博导诱奸学生; 从学术造假、 论文抄袭到院士违法套取科研经费, 媒体曝光了不少教师失德甚至违法行为, 突显了师德问题的严重性。
教师失德事件频发, 师德师风失范, 固然有复杂的社会因素, 但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些地方存在的师德建设滞后, 对师德要求不严, 对失德行为追究不力的现实。
一些学校普遍重智育轻德育, 只重视升学率、 学术成果, 不重视教师道德品质培养; 师德规范停留在纸面上, 没有在实践中贯彻落实; 对教师失德行为漠视、 放任、 姑息, 不依法依规追责, 甚至“护短” , 将严重违反师德的教师仍然留在讲台上。
一些教师个人丧失道德约束, 缺乏道德敬畏之心和职业神圣感, 也是导致师德滑坡、 行为失范的重要因素。
师德建设是重塑教师职业尊严的时代呼唤。
教师的职责是塑造人, 培养有理想、 有道德、 有知识、 有能力的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和各项事业的接班人。
这样一个特殊的工作内容和历史使命, 使得这个职业具有更高的职业标准和要求, 尤其是对从业者的道德品质有更高的要求和规范。
唐代大文豪韩愈说: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传道, 是教师首要的职责。
所谓传道, 其核心内容就是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 这就要求传道者自身要有道, 并身体力行, 言传身教。
教师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了, 不仅无法履行好传道的职责, 还会将学生引入歧途。
君不见,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成长中的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小学的蒙童幼儿到大学的莘莘学子, 在人生成长的最关键时期都是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下度过的。
我们看到, 初入学堂之儿童往往以老师之言为“圣旨” , 以老师之
行为模范。
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往往超过父母对子女的影响。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教师在学生面前, 既是镜子又是榜样。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
只有广大教师成为品行高尚之人, 才有可能带动并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师德建设不仅仅是要纯洁教师队伍, 使之达到职业要求, 师德建设更是对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社会道德体系建设中, 教师职业因其工作的特殊性而社会影响巨大且深远, 师德建设也就应该成为社会道德建设的标杆。
师德, 是深厚的知识学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
师德需要教育培养, 更需要老师自我修养。
另一方面, 还应建立师德档案、 考核奖惩机制, 完善优胜劣汰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强化师德监督和评价体系, 让教师自觉遵守师德准则、 履行职业使命。
同时, 人才培养体制、 考试招生制度、 现代学校制度、 办学体制等改革要向纵深推进, 让教师真正珍视并热爱“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 。
教育主管部门出台《意见》 对高校师德管理责任的强化值得肯定, 但制度最终转化为师德建设的助推力, 还需要高校积极作为。
师德建设委员会能否发挥职能, 师德考核能否真正做实, 失德教师的处置能否及时、 公平、 公开, 都将决定师德建设的成效。
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 我们也要坚持依法治校、 依法治教。
学校所能做的, 除了在学校普及落实相关的法律、 法规外, 对于涉及违法犯罪的教师行为必须积极主动地配合司法部门的调查, 按法律程序和法律规定办, 决不能抱着“家丑不可外扬” 的心态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我们期待以《意见》 落实为契机, 各地各校在师德建设上真正下狠劲, 出实招, 用新举措带来师德建设的新气象, 以促进全社会道德水平不断提升。
推荐访问:申论例文:师德,应成为社会道德标杆 例文 申论 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