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规律研究(精选文档)

时间:2022-08-14 15:1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规律研究(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规律研究(精选文档)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规律研究

 胡安定

  [摘

 要]

 本文从学生党员发展、 学生党支部设置、 干部配备、 工作机制创新与工作方式改进等方面研究和论述了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规律, 认为每项工作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 学生党建必须围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来进行, 应遵循“七个步骤”, “四个必须”, 抓好“一个重点”、 “两个环节”, 注意“两个特点”, 创新“三个工作机制”, 改进工作方式。

  [关键词]

 高校 学生党支部建设 工作规律 研究

 一、 引言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 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

 探索和研究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规律,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 为把学生党支部建设成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 推动者和实践者, 我们在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研究与实践。

  二、 研究与实践

 (一)

 党员发展工作。

 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起点。

 在一定意义上, 没有一定质和量的学生党员, 就没有建立学生党支部的前提, 有学生党员才有学生党支部, 有学生党支部才有学生党支部建设,所以学生党支部建设首先是抓党员发展工作。

 我们认为党员发展工作应遵循“七个步骤”。

 第一, 抓教育普及,壮大积极分子队伍。

 这是党员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必须做细做实。

 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程, 努力实现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普及率达到 100%, 尤其是要努力实现大学新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普及率达到 100%,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率达到 100%, 预备党员培训率达到 100%。

 提高党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凝聚力、吸引力。

 我们通过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普及, 成效显著, 学生入党愿望强烈, 热情高涨, 壮大了积极分子队伍。据统计, 2003 年, 全校共有 1960 名学生递交入党申请, 超过学生总数的 40%, 其中物理系二、 三年级达学生总数的 90%, 化学系达学生总数的 60%, 美术系达学生总数的 50%。

 第二, 抓培训, 发挥党校的阵地与熔炉作用。

 培训是提高积极分子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

 我们用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基本理论武装积极分子, 使之明确入党目的, 端正入党动机,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解决思想入党问题。

 2001 年以来, 在各党总支(党支部)

 培训积极分子的基础上, 学校党校举办了 8 期积极分子培训班, 培训学员 1976 人, 合格率达 98%, 优秀率超过 25%, 提高了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素质。

 第三, 抓“推优”, 发挥共青团的作用。

 校团委结合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加大

 推优力度, 扩大推优覆盖面, 2003 和 2004 年共推荐 1256 名优秀学生作为发展对象, 为“早选苗, 早培养, 早发展”奠定了基础。

 发展关口前移逐步实现, “三少三多”(低年级积极分子少、 推优人数少、 发展党员人数少和高年级积极分子多、 推优人数多、 发展党员人数多)

 格局逐步改变, 党员分布不平衡状况及党员结构逐步改善。

 第四, 抓衔接, 做好与中学阶段的衔接工作。

 这是实现学生党建工作目标中“一年级有党员”的基础性工作, 也是发展党员不可忽视的环节。

 新生录取入学之后, 进行全面调查, 统计出在中学已入党的预备党员数和正式党员数, 已列为培养和发展对象的人数, 已递交申请的积极分子人数。

 同时做好新生入学后递交申请的积极分子人数, 进行数据汇总分析, 为一年级党员发展工作提供资料, 奠定基础, 把大学阶段与中学阶段的发展工作衔接起来, 保持持续性。

 第五, 抓培养考察, 发挥联系人的作用。

 培养考察是培养对象确定后的一项重要工作, 任务落在联系人肩上, 要做好这项工作, 就必须发挥联系人的作用。

 联系人应从培养对象的思想、 学习、 工作和生活方面入手, 工作要增强针对性, 有的放矢, 提高实效, 做好登记。

 只有这样, 才能提供翔实而准确的第一手培养考察资料, 提出明确具体的发展意见。

 第六, 抓发展, 严把质量关。

 发展工作必须遵循“坚持标准, 保证质量, 改善结构, 慎重发展”的方针, 做到成熟一个, 发展一个。

 我们围绕高年级“支部建在班上”和学生班级“一年级有党员、 二年级有党小组、 三年级有党支部”的工作目标, 加大发展力度, 党员逐年递增, 比例逐年提高, 队伍不断壮大。

 1999 年以来, 发展党员 572 人, 其中 2003 年 111 名, 2004 年193 名。

 2003 年学生党员达学生总数的 4.6%, 其中小学教育系达到全系学生总数的 9.3%。

 2004 年全校党员500 多人, 其中学生党员 300 多人, 超过学生总数的 5%。

 第七, 抓继续教育, 保持连续性。

 优秀大学生被吸收为预备党员后, 教育考察工作并没有结束。

 党员教育具有长期性, 要树立终身教育思想, 继续做好预备期教育考察工作, 进行先进性教育和更高层次培训, 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党性锻炼机会, 交任务, 压担子,教方法, 使之保持先进性,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按期转正, 从根本上解决思想入党问题, 把他们培养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二)

 支部设置工作。

 学生党支部设置工作是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环节。

 党支部设置科学不科学,规范不规范, 合理不合理, 关系到工作的成效, 影响到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我们认为学生党支部设置工作应遵循“四个必须”。

 其一, 必须纳入设置范畴, 创新模式。

 学生党支部是学校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纳入学校党组织设置范畴。

 我们在调整组织设置过程中, 根据全校党员的构成与分布情况, 组建 13 个党总支, 设置 36 个党支部, 其中学生党支部 15 个, 把学生党支部建在年级或班级, 实现了学生党支部设置零的突破。

 革新原有党委—教工党支部—党小组旧模式, 创新党委—党总支—党支部(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

 —党小组新模式, 扩大了党组织覆盖面。

 其二, 必须对照条件, 遵守规定。

 学生党支部是联系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 设置学生党支部必须对照党支部设置的条件, 遵守《中国共产党党章》 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 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实施〈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的办法》 的规定, 坚持便于管理的原则, 做到科学、 规范、 合理、 有效,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与大学生“零距离”接触的优势及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独特作用。

 我们根据学生党员的构成和分布情况, 对照条件按照规定设置的学生党支部, 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其三, 必须从实际出发, 综合考虑。

 学生党员发展是不平衡的, 有一定的规律性。

 年级不同, 班级不同, 情况不同。

 党员比例、 党员人数、 预备党员与正式党员各不相同。

 但一般来说, 低年级发展得少, 高年级发展得多; 年级越低党员人数越少, 年级越高党员人数越多; 低年级党员人数少且预备党员多, 高年级党员人数多且正式党员多, 呈现倒金字塔结构。

 设置学生党支部必须从实际出发, 综合考虑多重因素和各种情况, 才

 能真正做到科学、 规范、 合理、 有效。

 同时, 要改善党员的分布结构, 为学生党支部设置创造更好的条件,才能全面实现学生党建工作目标。

 其四, 必须及时调整, 保持连续性。

 学生党员人数的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性。

 一年一度的新生入学, 有的新生班级党员数是从零开始的; 一年一届的毕业生党员就业, 走向社会, 学生党员数就会减少, 呈现非连续性。

 必须根据新情况, 及时调整学生党支部的设置, 做到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

 可见学生党支部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三)

 干部配备工作。

 学生党支部干部配备是学生党支部建设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这项工作, 做得好不好, 干部选配得好不好, 关系到学生党支部班子力量的强弱, 学生党组织的凝聚力、 战斗力, 党的团结和统一,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校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 因而必须慎重。

 我们认为学生党支部干部配备工作应抓好“一个重点”、 “两个环节”, 注意“两个特点”。

 抓好“一个重点”, 就是要抓好支部书记的选配工作。

 支部书记的选配是学生党支部干部配备的关键, 支部书记是学生党支部的班长和支部工作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务必抓住这个关键, 务必配强、 配好支部书记。

 支部书记配得越强, 配得越好, 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 学生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得越好, 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就越能充分地体现。

 抓好“两个环节”, 就是要抓好支部书记及支部委员的选配环节和培训环节。

 把那些政治素质好、 工作能力强、 群众公认的人选拔到支部书记和支委岗位上来。

 同时, 对支部书记和支委成员进行分期分批培训, 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和水平, 把学生党支部班子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

 注意“两个特点”, 就是要注意学生党员自身特点和结构分布特点。

 学生党员年轻, 有朝气, 有活力, 有创新精神, 易接受新生事物, 但经验不足, 不够成熟,党性锻炼需要加强。

 学生党员的分布结构是不平衡的, 低年级党员人数少, 预备党员多, 正式党员少, 高年级党员人数多, 正式党员多, 相对成熟。

 支部书记的选配, 在一般情况下可由学生党员担任, 在暂时没有合适人选的特殊情况下, 可由教师党员担任。

 支委成员的选配, 可由学生党员担任。

 同时, 要加强学生党支部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指导和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工作。

  (四)

 工作机制创新。

 学生党建在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和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 更加需要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

 学生党建必须围绕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创新工作机制, 改进工作方式。

  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应创新“三个工作机制”。

 第一, 联动机制。

 就是纵向关系入手, 落实党委班子成员和系(部)

 党总支成员的学生党支部联系点, 建立党委、 系(部)

 党总支、 学生党支部、 学生党小组的上下联动机制, 加强学生党支部的纵向联系。

 构建畅通快捷的信息平台, 使学生党支部能及时把党的声音、 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传达落实到学生党员和学生群众; 全面准确地向上级党组织反馈学生的思想动态、 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及意见和建议, 为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上下联动, 不断开创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 互动机制。

 就是从横向关系入手, 建立党支部互动机制, 加强学生党支部的横向联系。

 一是建立学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的互动机制。

 教工党支部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 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及学生群众最接近, 易建立沟通平台, 教工党支部可派出教师党员联系、 指导学生党支部工作, 发挥教工党支部的人力资源优势指导作用。学生党支部建在年级和班级, 学生党员生活在学生中, 最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校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最熟悉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情况, 最掌握舆情信息, 所以学生党支部可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教工党支部, 利于化解矛盾, 解决系(部)

 工作中的问题, 促进教工党支部建设, 发挥教工党支部在党建和教育教学及管理中的作用。

 二是建立各学生党支部之间的互动机制。

 各学生党支部在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通常是共性的问题或同样的问题, 加强各学生党支部的横向联系, 形成互动, 取长补短, 可少走弯路, 提高效率, 事半功倍。

 第三, 监督机制。

 就是从制度入手, 依据党内法规建立学生党支部的工作监督机制。

 学生党支部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党员和学生群众, 每项工作都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

 学生党支部应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章》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试行)

 、 《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 等党内法规的内在要求, 结合党支部的工作实际, 建立健全工作监督机制, 确保党支部及其党员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开展活动, 才能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维护好党的形象, 维护好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学生党建工作必须改进工作方式, 变单一方式为多种方式。

 首先, 改进作风,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求真务实之风。

 各学生党支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以座谈会、 个别交谈、 问卷、 听汇报等多种形式听取学生党员和大学生对学校党建等各项工作的意见, 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 分析综合事关学校改革稳定发展的情况。

 其次,变纵向工作方式为纵横结合方式。

 各学生党支部在过去重视纵向联系的基础上, 加强党支部之间, 以及与教工党支部之间的横向联系, 进行工作交流, 沟通信息, 取长补短, 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三, 变内部工作方式为内外结合工作方式。

 各学生党支部在加强内部工作联系的基础上, 逐步加强与当地基层党组织、 兄弟院校学生党组织之间的联系, 向先进基层党组织学习, 借鉴经验, 开阔视野, 拓宽思路; 同时, 把学生党员工作与党外群众(学生)

 工作结合起来, 增强党的团结和统一, 增强党在学生中的凝聚力、 吸引力和影响力,形成内外相结合的工作方式。

 第四, 变自上而下为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结合方式。

 各学生党支部在过去偏重自上而下的工作方式的基础上, 又采取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 在学生中开展宣传思想政治工作, 宣传、 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力所能及地解决学生关注的日常生...

推荐访问: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规律研究 党支部 高校学生 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