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试卷范本,供大家参考。
说明: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试卷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作业考试化,考试中考化,平时考试当中考,中考考试当平时。下面好范文小编为你带来一些关于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试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A.银河系、太阳系 B.河外星系、地月系
C.太阳系、地月系 D.总星系、太阳系
2.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A、氢气燃烧 B、氦气爆炸 C、核裂变反应 D、核聚变反应
3.地球上温度适宜的主要原因是(
)A.日地距离适中 B.太阳光照条件稳定
C.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D.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4.12月22日,下列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角速度均为0?的是
( )A、北极点 B、北京市 C、广州市 D、南京市
5.下列地理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而造成的现象是:(
)A、昼夜的交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春夏秋冬的更替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6.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A.5月1 日 B.7月1 日 C.8月1日 D.10月1 日
7.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8.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
)A.春分日至秋分日 B.秋分日至春分日
C.夏至日至冬至日 D.冬至日至夏至日
9.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A.9月24日2时 B.6月22日8时
C.3月21日0时 D.12月22日12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10~11题。
10.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地壳中 B.上地幔中 C.下地幔中 D.地核中
11.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2012年第15号台风“布拉万”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据此,回答12--13题。
12.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台风“布拉万”气流运动状况的是(
)13.减轻台风灾害对我国的影响,最重要的措施是(
)A.植树造林,修建各种水利设施 B.台风季节做好沿海居民的迁移工作
C.进行人工消雨作业,减弱台风的暴雨和风速 D.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14..下列四幅洋流模式图,能反映北太平洋中高纬洋流分布状况的是( )
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16.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17.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a、b、c、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B.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C.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
D.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
19.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这个循环过程不能导致的结果是:(
)A.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B.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C.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
D.通过大量的输送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
20.下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岸堤是(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读图A-06和A-07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22~23题。
21.图A-06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沙丘
22.图A-07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
23.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
)A.风力 B.冰川 C.流水 D.植物
读右图回答18~19题。
24.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25.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右图所示不同
的是:( )A.庐山 B.喜马拉雅山 C.华山 D.泰山
读下图,完成27~28题。
26.沿箭头a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27.沿箭头d方向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海陆分布 C.人类活动 D.岩石性质
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回答29~30题。
28.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措施是:(
)A.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合理开发水能 D.积极植树造林
29.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A.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 B.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 D.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
30.人类在20世纪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加了20%。
怎样消除地球的“温室”现象,保护好人类的家园?下列设想的措施和“温室”现象无关的是 ( )
A制作一个太空“窗帘”安置在日地之间 B把“温室气体”液化输入深海岩石中
C使用基因工程培植大量的海藻和海草,来吸收“温室气体” D 人工降雨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1)写出自然带名称:A ,B ,C 。
(2)三地纬度位相同,但自然地理环境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是 ,影响该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3)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因此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必须遵循 的原则。
32.读右图,回答问题。
(8分)(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 处。
(2)若图示的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 半球。洋流③按性质属于 流(填寒、暖)。
(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②表示 环节,④表示
环节。
(4)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乙表示岩浆,则①表示 作用。
33.下为我国某日海平面气压(hPa)分布示意图(局部),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2分)
(1)图中乙地的天气系统是 (高、低)气压,从大气运动看属于 (气旋、反气旋);在甲系统的控制下空气_______(上升、下沉),多(晴朗、阴雨)天气。
(2)图中乙—丙为 (冷、暖)锋,该锋面过境时,其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上图右面图是这类锋面的剖面示意图的是(填字母)。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速最大的是_______。
34.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甲处放大图为___________(南极或北极)俯视图,弧线AC为____________(晨线、昏线),此时甲位于_____________(近日点、远日点)附近。
(2)地球公转到甲处时,B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A点的昼夜情况为____________ 。
(3)地球公转到甲处时,开普敦比北京市的白昼________(长、短);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北京市昼夜长短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球公转到乙处时,C点的日出时刻是____________。
答案
1—5DDAAA 6—10BBCAA 11—15 DBDAB 16—20ABBDC 21—25CBCCB 26—30 AABCD
31.(9分)
(1)温带森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水分
(3)因地制宜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试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