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法跟去尾法的课堂实录7篇进一法跟去尾法的课堂实录 《去尾法与进一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去尾法与进一法》教学案例与反思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例8、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九3~6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进一法跟去尾法的课堂实录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进一法跟去尾法的课堂实录
《去尾法与进一法》教学案例与反思《去尾法与进一法》教学案例与反思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例8、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九3~6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小数近似数的含义,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习用“去尾”或“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计算。3÷11(保留一位小数)0.8÷3(保留两位小数)独立完成计算,指名板演。说说怎样取商的近似值?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商的近似值的知识。板书课题:求商的近似值。二、教学新课1、出示例8。2、足球的单价是多少?要求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足球,应
1
该怎样列式?(300÷45)你能计算出结果吗?3、独立计算,汇报结果。(1)300÷45≈6.67个(2)300÷45≈7个在这里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大家同意吗?4、探讨方法。大家同意谁的意见?为什么?这里能不能用可“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呢?小结:这题中,要买的足球个数必须是整数,如果买7个足球,
不符合事实,因此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只能舍去后面的小数部分,最多买6个足球。在取商的近似值时,要考虑实际情况。
这题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给你什么启发呢?(板书:舍尾)5、试一试。理解题意,列式计算。有多少名同学?船每次最多坐几人?要求几次才能全部过河怎样列式?(126÷15)试着算一算。独立完成计算,并说出自己的想法。8次能全部过河吗?8次只能过多少人?还有6人过不了河,怎么办?小结:在这题中,过河的次数必须是整数,用“四舍五入”的方
2
法取近似值也是不合理的,哪怕是只多1人,也要再运一次。因此正确的近似值是9,而不是8。
这道题的计算给你什么启发呢?(板书:进一)6、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这里应该运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呢?指出:通常情况下,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7、练一练第2题。独立完成,汇报方法。是怎样取商的近似值的?说说你的理由。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完成计算后汇报方法:30000÷2200≈14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值的?合理吗?2、完成练习十九第4题。平均身高应该怎样算?试着算一下。应该怎样取近似值呢?(四舍五入)一般情况下,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3、完成练习十九第5题。想一想,应该怎样取近似值?说出自己的想法及理由。4、练习十九第6题。在小组中完成,交
3
流各自的发现。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你解决实际问题有帮助吗?板书设计:求商的近似值300÷45≈6.67≈6(个)去尾126÷15=8.4≈8(次)进一反思:这一课的活跃性很强,学生对于以前的四舍五入有着根深蒂固的映像,因此,一开始的导入并不是很顺利。因为学生不能明白的是为什么要不断地除下去!但是,学生有着以前的学习经验,在三、四年级时,学生已经接触过类似的题目,知道有些情况是必须再多加一个的,比如坐船的题目,即使多的人不多,也要给分配一条船。他们很快就明白了这是进一法。而对于做衣服之类的,学生也能明白不满一件衣服的料子是不能做衣服的!所以要采用去尾法!因此,在课堂的后半段,更多的是要学生注意在计算方面的问题!
4
篇二:进一法跟去尾法的课堂实录
一师一优课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王闪红学校:桑庄镇李岗小学
《解决问题》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去尾法”取近似值。
2.让学生经历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体会到数学在生活
中的应用价值。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重点难点:
1.掌握用“进一法”“去尾法”取近似值。
2.灵活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好,欢迎来到数学王国。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今天,我们就用小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0(1)首先让我们一起走入典型例题。请看题。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求:需要准备几个瓶?就是求2.5里有几个0.4,用除法计算,列式为:
2.5÷0.4=6.25(个)想一想,瓶子的个数都是整数,应该怎样取近似值?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需要6个瓶子。
6个瓶子能装多少千克香油呢?因为6×0.4=2.4(千克),还剩0.1千克香油,虽然装不满,也需要多准备一个瓶子,所以需要7个瓶子。
是的,虽然6.25的十分位的“2”比5小,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小数部分,但实际装油时,6个瓶子不够装,瓶数就应比计算结果多1个。因此,在这里仍然要向前一位进一。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称为“进一法”。
生活中的哪些实际问题需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例如:乘船、租车、包装物品、用容器装东西、……)对商的近似值,还有别的取值方法吗?
(二)教学例10(2)
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求: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就是求25里有几个1.5,用除法计算,列式为:
25÷1.5=16.666…(个)想一想:怎样取近似值?用“四舍五入”法取值,可以包装17个礼盒。因为1.5×17=25.5(m),王阿姨只有25米红丝带,包装17个礼盒,丝带显然不够。盒数要取整数,16.666…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得17个,但实际情况是:包装16个礼盒后所剩的丝带不够再包装1个礼盒,需要将得数的小数部分舍去,得近似数16,也就是最多只能包装16个礼盒。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问题需要用到去尾法?
(例如:买书、做蛋糕、做服装……)
(三)引导比较
这两道题的结果是怎样取商的近似值的呢?第(1)小题,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进一取整数。叫“进一法”。进一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多1。第(2)小题,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舍去尾数取整数。叫“去尾法”。去尾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少1。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合的方法取商的近似值。你学会了吗?
三、巩固练习:
计算下面两题,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1、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kg面粉。李师傅领了4kg面粉做蛋糕,她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
2、果农要将680kg的葡萄装进纸箱运走,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15kg。需要多少个纸箱?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对求商的近似数有哪些新的认识?
你又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是教师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发现学生在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时,常遇到不知道到底用哪种取值方法的困扰。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梳理各种方法之间的异同,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自己归纳整理学过的知识。
篇三:进一法跟去尾法的课堂实录
附1:洱源县右所中心学校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决赛教学设计参赛教师:艾亮徽
课题
参赛学校:中所中心完小
参赛科目:小学数学
进一法和去尾法
~
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
教知识目标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
目能力目标
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标
情感目标
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解题策略的巧妙运用,体验数学乐趣。
`
能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互动交流体会。
问题与情境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导
(
入
(创设小明生日会的情境)板书课题:
学生计算:
?
1、今天是小明的生日,
125÷30=4.1666…
技他想邀请你们去参加他的
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
法
≈4.17元
能生日宴会,想去吗?那我们
给他买个生日蛋糕吧。请同
学们计算一下:一个蛋糕
125元,30个人平均每人应
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求商的近似值一般方法的理解,为本节课学习的“进一法”、“去尾法”与“四舍五入法”区别开来做好准备。
该拿多少元钱?
2、生活中并不是所以问题都能运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来解决,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用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探索新知
①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展示可
1.“进一法”
能出现的三种答案,
出示例10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6.25个、6个、7个)
以生活中的
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及
②汇报:妈妈要实例为主,走进生
(1):小强的妈妈要将2.5理由,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将2.5千克香油分装活激发学生学习
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流
在一些玻璃瓶中,6数学的兴趣。数学
瓶里,每个瓶子最多装0.4
个装不下,还剩一些知识的生活化,就
。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香油,因此虽然最后是通过将数学教
提
(
材中枯糙、脱离学
一瓶不满,那也得用
问
一个瓶,所以用7个。生实际的数学知
技
识还原,取之于学
能
师:要将2.5千克香油
生:就是求2.5里生生活实践并具
分装在盛0.4千克的玻璃瓶
有多少个0.4,。
有一定真实意义
里,求需要多少个瓶,也就
的数学问题,以此
是求什么呢?
'
生:用除法计算。2.5÷0.4
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汇报:明确:这道例题我们用的是一种新的取近似值的方法!
学的兴趣。
——“进一法”,在用这种这道题的列式为:|
师:6.25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但实际装油时,6个瓶子不够装,因此瓶数应比计算结果多1个。那6个瓶子可以装多少香油?还剩多少?(验证)
方法取近似值时:瓶子数量2.5÷0.4=6.25(个),
只能是整数,6个瓶子装不如果按“四舍五入”
下,要7个瓶子才能装完。法取近似值,需要6
6.25的十分位上是2,也要个瓶子,但6个瓶子
向前一位进1。也就是不管只能装2.4千克,剩
十分位满不满5,都想前一下的0.1千克还需要
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1个瓶子,所以需要
法叫做“进一法”。
7个瓶子。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求
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需要多少容器、布袋、车辆
也要用的“进一法”?
等物品的数量时,根据需
要,求得的结果用“进一法”@
取整数。
…(
2、“去尾法”投影出示例10
先独立思考,列
式计算,指名板演。
尝试从日常
25÷1.5
生活中发现并提
(2):王阿姨用一根25米
全班交流答案,组织学%
出简单的数学问
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
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学生明确:盒数取整数,
题,并运用一些知
=16.666……(个)
识加以解决,能探
这根红丝带可以包装多少16.66…计算结果按四舍五
索分析和解决简
个礼盒?
入法本应进1,应得17个,
单问题的有效方
师:礼盒的数量必须是整但剩下的0.666......个数,那这一题用“四舍五入”不够1个,也就是包装16
生:17个
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经
历与他人合作交
法保留整数,是多少个礼盒个礼盒后所剩的丝带不够
流解决问题的过
呢?
在包装1个礼盒,需要将得
程,尝试解释自己
数的小数点后面的尾数去师:包装17个礼盒,
25米的丝带够吗?
掉,得近似数16个。因此
个数应比计算结果少1。
师:这题为什么不能
像第1题那样进一法呢?
生:不够。
)
的思考过程,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要用的“去尾法”?
明确:这道例题我们用的是一种新的取近似值的方法——“去尾法”,在用这种方法取近似值时,无论十
¥
分位上的数是多少,都要舍
去。
通过比较,对学生来说,既有认识上的提升即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
比较(1)和(2)两教师归纳小结:
题在取商的近似值时有什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计
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算的结果不一定都用“四舍相同点:都不采用
五入”法,要根据实际需要“四舍五入法”。
取近似值。如求包装纸、包不同点:
装袋等包装物品的数量时,(1)|
计算结果要用“去尾法”。
情况取近似值;也有方法上的总结,即取近似值时,如何“进一”如何“去尾”
(2)“进一法”是向整
/
数部分进一;
小结:“四舍五入”法(2):“去尾法”
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是只取整数部分,小
况,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数部分舍去。
时,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
用“进一法”或“去尾法”
来取商的近似值。
:
(课件出示习题)
一、判断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数,简单说明理由。
巩1.张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每本汉语词典18.5元,他可以买几本词典?固
2.幸福小学有378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
练习3.服装厂做一件男上衣用2.5米布料,现有布料42米,可以做多少件男上衣?
4.库有18吨水泥,用载重2.5吨的卡车才能运到工地,需要多少辆卡车才能运完?
二、下面是小强的作业,他做对了吗?
三、练习九第8题
作业
数学同步指导,第三单元,第6课时(P30-P31)
布置
1、创设情境:为本节课学习的“进一法”、“去尾法”与“四舍五入法”区别开来做好准备
学2、探索新知: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主,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习放手让学上自己探究,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支架3、巩固练习:这一步课件出示练习题,帮助学生强化练习,进一步体会使用“进一法”和“去尾
法”解决问题这一综合训练,把学生的新旧知识进行了贯通,能帮助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多样多变的,使学生明白审清题意,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取近似值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总结:通过总结拓展汇报认识收获,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对
所学新知“进一法”和“去尾法”有更深刻的认识。
5、作业布置:一节课的学习,需要针对本节课内容,布置适当的作业来巩固强化。
板
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
书
根据实际情况
设
计灵活选择“进一法”和“去尾法”
这节课的内容学生不容易掌握,会受前面所学“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的影响。很多学生都会
教茫然不知所措。“进一法”和“去尾法”是不同于“四舍五入”法的求近似值的方法。这节课中既后要让学生明白求近似值的方法有三种,但又各不相同。“四舍五入”法在一般求近似值时可以广泛反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是根据实际生活需求取近似值。三者求近似值的方法不同。通过一思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求近似值除了用“四舍五入”法外,还可以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并且学生也知道了在哪种情况下使用“进一法”,哪种情况下使用“去尾法”。
注:1、参赛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科及课程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此样稿仅为参考。
2、在设计时要清晰地标识出所要考核的三大技能及设计理念。
3、要求用A4纸进行设计,可双面进行打印。
篇四:进一法跟去尾法的课堂实录
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04625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需要准备像这样的题目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来求出商的近似值精品文档
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截取商的近似值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体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合理性难点会区别和联系“去尾法”和”进一法”与”四舍五入法”.教学过程例12(1).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122.5÷0.4=6.25(个)6.25≈6,需要六个瓶子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需要准备7个瓶子.2.5÷0.4≈7(个)答:需要准备7个瓶。
★进一法
❖像这样的题目,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来求出商的近似值。进一法——就是在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往整数部分进一。例12(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
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25÷1.5=16.666……(个)
25÷1.5≈16(个)
答: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16个礼盒
★去尾
像这样的题目,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去尾法”来求出商的近似值。去尾法——是在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数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去掉。
巩固练习
(1)张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
他可以买回几本?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8.5元
学生独立完成100÷18.5≈5(本)答:他可以买回5本词典。
(2)果农们要将680千克的葡萄装进纸箱运走,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15千克.需要几个纸箱?
学生审题集体订正680÷15≈46(个)
答:需要46个纸箱。对比两个题目:
同样是取商的近似数有什么不同?
进一法2.5÷0.4=6.25(个)2.5÷0.4≈7(个)
去尾法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5÷1.5=16.666······(个)25÷1.5≈16(个)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和“去尾法”是不同于“四舍五入”法的求近似值的方法。求近似值的方法有三种,但又各不相同。❖“四舍五入”法在一般求近似值时可以广泛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是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生活需求求近似值。①:张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
买新词典,每本汉语词典18元,他可以买几本词典?100÷18=5.55···(本)
②:水果店要将130千克的苹果装进纸箱,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15千克,需要几个纸箱呢?
130÷15=8.66···(个)【130÷15≈9(个)进一法】③:服装厂做一件男上衣用2.5米布料,现在有42米布料,可以做多少件男上衣?42÷2.5=16.8(件)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④:仓库有18.6吨水泥,用载重2.5吨的卡车运到工地,需要多少辆卡车才能运完?18.6÷2.5=7.44(辆)
【18.6÷2.5≈8(辆)进一法】拓展练习一根木料长10.5米,先截取相等长度的5小段,共8.5米.剩下的要截成0.8米长的小段,最多还能截出几段这样长的木料?
学生独立完成
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商的近似数又有哪些新的认
识?一般情况下采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但在解决
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作业
略
精品文档
篇五:进一法跟去尾法的课堂实录
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数教学实录——广西百色市田东县第一小学陈蔚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1—72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联系。【教学重点】能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去尾法”和“进一法”。【教学难点】弄清“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与“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本知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这两天有去过超市购物的同学吗?(课件:出示购物情境图)生:我去过„„.(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生:我昨天还去呢。师:李妈妈昨天去超市买菜,这是她的一张购物小票。课件出示:
1
师:营业员应收李妈妈多少钱呢?同学1:妈妈应付9.6元,后面的7分?不用付。师:还有不同意见吗?同学2:我认为妈妈应付9.7元,因为7分接近1角了。同学3:我也认为妈妈应付9.7元,如果每个人都少付几分,合起来就是几十元、几百元了。师:是的,同学3说的很有道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这样超市购物的情况,店家都是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收款的。【设计意图:《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利用生活中的情景揭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过渡:求近似数是不是只有“四舍五入”一种方法呢?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求生活中的近似数。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师呈现问题情境图课件出示:一个足球45元,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2)师:从图中你们了解了哪些信息,要求解决什么问题?生:每个足球45元,要解决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师:该怎样列式?(3)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300÷45=(4)师:你能列竖式计算吗?(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一起计算,学生板演竖式。
2
(5)师生汇报交流:师:300元最多能买几个足球?哪个同学来说说你的想法?学生1:300÷45≈6.67(个)学生2:300÷45≈7(个)(保留两位小数)(因为300÷45=6.6666„„;用“四舍
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所以最多买7个。)学生3:300÷45≈6(个)(因为300÷45=6(个)„„30(元),30
元不够买一张,所以最多买6个。)师:大家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要把商保留整数?这里能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呢?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数感体现在许多方面,如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考虑到学生容易受上一节课的影响,学生根据竖式中商,自觉或不自觉地保留两位小数,有的学生还怀疑题目中是否漏写了条件,教学环节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产生疑虑,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认知冲突,激发认识需求和求知欲望,正如哲学家和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在学习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而关键之处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错的原因在哪里,怎么思考才是对的,要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此,在这里有必要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因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发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发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让学生真正的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6)在讨论中明理:师:讨论得真积极,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
3
学生1: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因为买足球只能买整数个数,不可能买零点几个,所以要把商保留整数;学生2:这道题取整数商时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因为买7个足球要7×45=315(元),超过300元了,所以最多只能买6个,6×45=270(元)。学生3:我同意乙同学的说法,300元里面最多有6个45,所以只能买6个。(7)观察竖式,帮助理解。师:是的,同学们分析得很正确,其实我们在竖式里也反映出这样的情况,教师指竖式,提问:在这里,商6表示什么?余数30呢?学生1:商6表示300里面最多有6个45,余数30表示买6个足球后余下30元,已经不够再买一个足球了,所以只能商6。师:假如这里的余数不是30而是其他1到44之间的任意一个数,这一题的答案是多少呢?学生2:也是6个,因为剩下的钱都不够45元,不能买7个足球。2.认识“去尾法”。师小结:是的,在这里,我们要考虑到生活的实际情况,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不管余数是几,都必须把它省略,只取整数商,在竖式上只要除到个位就行了。我们把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板书:“去尾法”提问:这里的“尾”是指什么?小结:它可以表示商里的小数部分。它也可以表示除到个位上的商以后所得到的余数。【设计意图:对于去尾法的“尾”确实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既可以理解成是商中的小数部分,也可以理解为是除到个位上的商以后所得的余数,第二种方法更简捷,但是思维难度相对要大一些,所以教师要让学生
4
明确其中的原因。把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对数的大小、数的取值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准确的运用。】3.说一说生活中用去尾法来解决的例子。师:你能跟同桌说一说生活中用“去尾法“来解决的例子吗?三、生生合作深化问题
师(过渡):生活中有很多用“去尾法”和“四舍五入”法来解决问题的例子,这跟我们实际生活有冲突吗?生:没有冲突师:对,我们可以根据生活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合适的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来解决,那么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别的求商近似数的方法吗?师:看,现在小强的妈妈王阿姨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她解决吗?1.(1)出示主题图: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的香油分装到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只能装0.4千克。师: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每个瓶子可装0.4千克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2:需要装几个瓶子?师:怎样列式?会计算吗?【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的源头就是问题,因此在这个环节中设计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求知的欲望,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2)展出学生出现的四种情况。有意按序请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①学生1:2.5÷0.4=6.25(个)
5
②学生2:2.5÷0.4≈6(个)③学生3:2.5÷0.4≈7(个)④学生4:2.5÷0.4=6(个)„„0.1千克(3)辨析用“去尾法”还是用“进一法”求商的近似数。小组讨论:用几个瓶子合适?师组织交流。生1:瓶子是整个的,没有6.25个。生2:6个瓶子装不完。生3:用7个瓶子。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边说边用线段图演示倒香油的过程。师:如果用“去尾法”取近似值,那么需要6个瓶子。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还剩下0.1千克,怎么办?生:还得多准备一个瓶子,所以要准备7个瓶子才能装完。【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学“去尾法”来求近似数,以放为主,放中有引,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肯定与信任。】2.认识进一法。师归纳:瓶子的个数必须取整数,不适合用“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这里,装满6瓶后,不管余下多少,都需要多准备一个瓶。也就是:不管小数部分的数字是多少,都要向整数部分进一。像这样取近似值的方法,叫“进一法”(完成黑板板书:2.5÷0.4=6.25个≈7个)师:帮王阿姨解决了问题,果农们有一个类似的难题,我们来看看。(出示练一练)学生自行列式解答,教师巡视,完后让学生上台展示结果,并说理由。师归纳:像生活中这样的问题,箱子的个数也必须取整数,所以我们要用“进一法”取商的近似数。
6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引后放,以引为主,在交流碰撞之后,让学生认识、理解“进一法”,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激励创新,拓展思维。】3.质疑问难。师归纳:同学们,今天我们用“进一法”和“去尾法”两种取近似值的方法解决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数学问题,请大家翻开课本71页,阅读课本例题,再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请提出来。4.比较总结。不断学习,就要不断总结。因为总结能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刻。请你比较,同样都是取商的近似值,进一法和去尾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小组说一说。【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既有认识上的提升,同时也有方法上的总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进一”或“去尾”取近似值,相对于前面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四、联系生活拓展问题
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有趣的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应如何解决。请快速判断下面各题,怎样取近似值合适?“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想好的同学站起来说一说,比一比看谁快!)1.同学们去公园租船游玩,一艘船坐5人,24位同学需要租几条船?2.一根跳绳长4米,10米长的绳子可以做几根这样的跳绳?3.张华带了11元钱去买钢笔,每支钢笔2.5元,他最多可以买几支?4.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千克面粉。李师傅领了4千克面粉,他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5.仓库有16.6吨水泥,用载重5吨的汽车运,需要多少辆汽车才能运完?
7
6.我买6个苹果用去4.6元,平均每个苹果多少元?(得数保留两位小数)【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能停留在只要掌握课外知识的层面上,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为此我设计了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进一法、去尾法、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实用价值,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五、全课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商的近似数有什么新的认识?2.你在这节课还有哪些收获?3.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与近似数有关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促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深化知识,内化知识。】
8
篇六:进一法跟去尾法的课堂实录
在一张长17厘米宽4厘米得长方形纸上要剪出面积就就是4平方厘米得正方形最多剪出这样得正方形几个进一法和去尾法教案设计
“进一法”、“去尾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3页的例题12。教学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去尾法”或“四舍五入法”。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一)创设小强生日party的情景。
1、小强的生日快到了,他邀请了几位好朋友一起去参加他的生日party。他的生日会在七点开始,他的爸爸五点半才下班。爸爸的公司离家有60千米。他下班开小汽车回家,小汽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小强很担心爸爸不能准时赶到。
你能帮小强算一算吗?2、出示题目:爸爸的公司离家有60千米。他下班小汽车回家,小汽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爸爸回家大约要多少小时?(保留整数)(课件)学生列式解答:60÷50=1.2(小时)≈1(小时)(板书)3、提问:小强的生日会在七点开始,他的爸爸五点半才下班,能准时赶到吗?(从爸爸下班到生日会开始有1.5小时,现在爸爸从公司回到家大约要1小时,所以爸爸可以准时到达。)4、老师:刚才,我们是根据什么方法来求出商的近似值?(四舍五入法)(板书)
进一法和去尾法教案设计
5、导入: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利用商的近似值来解决问题。如果所有商的近似值都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来,你们说行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用商的近似值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近似数》
二、探究新知。
1、教授教科书第33页的例题12的第(1)小题。
(1)小强的妈妈为了给小强庆祝生日,特意买来了许多菜及一些调味料,准备
做一顿美食大餐。但是,妈妈好像有点烦恼,她碰到了一个问题:买来的香油太大
瓶,不方便煮食,想把香油装入小玻璃瓶里。但是不知道需要准备多少个玻璃瓶
装?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能帮妈妈解决?
(2)出示题目:妈妈要将2.5千克的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瓶最多可盛
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课件)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审题,分析题目再列式解答。)
2.5÷0.4=6.25(个)
答:需要准备6.25个瓶。(板书)
(3)提问:其实是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
①瓶子应该是一个一个的,能用小数表示吗?
②应该用什么数来表示?
③有什么方法可以保留整数?
(4)提问:如果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应该是多少个瓶子?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题,然后汇报。(6.25≈6要用6个瓶子。)
(5)提问:根据实际情况,用6个瓶子能将2.5千克的香油全部装入瓶子吗?
同桌讨论:随机点拔汇报。
(因为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香油,还有0.1千克香油,需要多一个瓶子装,
所以要准备7个瓶子才能装完。)
需要用竖式或乘法说明为什么余下
0.1千克
进一法和去尾法教案设计
老师小结:①商到6,余0.1,还要不要再往下除了?使学生明确:在这里,只要有余数,不管余下来是几,都只能再装一瓶,所以就没有必要再往下除。只要在商的个位加1就可以了。
②像这样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叫“进一法”。(板书:进一法)。方法就是在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只要有余数,一律往整
数部分进一。(7)示范教学:2.5÷0.4≈7(个)(板书)答:需要准备7个瓶。
2、教授教科书第33页例题12的第(2)小题。(1)小强妈妈非常感谢同学们能参加小强的生日party,特意准备了一些小礼物送给大家。这些礼物呢她打算在生日party玩游戏,竞赛的时候送给大家。为了增加神秘感,她想把礼物包装一下。她又遇到一个麻烦,需要同学们的帮助。什么问题呢?(2)出示题目: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3)学生独立审题,分析题目,列式解答。25÷1.5=16.66···(个)(4)提问:①礼盒数能够用小数来表示吗?②如果用整数表示,根据“四舍五入法”或“进一法”保留整数,那么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5)想一想: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再向全班汇报:(因为1.5×16=24(米)包装16个礼盒24米剩下的1米丝带不够包一个礼盒,所以我认为只能包装16个礼盒。)(6)提问:你们认为能包装多少个礼盒?(7)老师指竖式,问:在这里,商16表示什么?余数1呢?使学生明确:1表示包装16个礼盒后余下的1米,已经不够再包装一个礼盒了,所以只能商16。
进一法和去尾法教案设计
在这里,我们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因为余数不管是几,都只能把它省略。你想给这样的方法取个什么名称?(去尾法)
提问:这个“尾”是指什么?①它可以表示商的小数部分②它也可以表示除到个位上的商以后的所得到的余数。老师:像这样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去尾法”来求出商的近似值。方法是在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数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去掉。(8)示范教学:25÷1.5≈16(个)
答: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16个。3、看书质疑。
请大家打开教科书的33页,先把例12上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再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就提出来。
4、对比2个问题,同样是取商的近似值,有什么不同?
5、老师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候,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用“进一法”、“去尾法”或者“四舍五入法”求出商的近似值。
进一法和去尾法教案设计
三、课堂练习。1、趣味小竞赛:
①:郭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每本汉语词典18元,她可以买几本词典?【100÷18=5.55···(本)≈5(本)去尾法】
②:水果店要将130千克的苹果装进纸箱,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15千克,需要几个纸箱呢?【130÷15=8.66···(个)≈9(个)进一法】
2、眼力大比拼:下面的问题,怎样取近似值才合适:进?去?①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千克面粉。李师傅领了4千克面粉做蛋糕,他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②幼儿园订制了50个奶油蛋糕,每8个装一盒,至少要用多少个盒子?③服装厂做一件男上衣用2.5米布料,现在有42米布料,可以做多少件男上衣?④1袋大米64千克,如果每天吃3千克,够吃多少天?
3、挑战自我:①一根木料长10.5米,先截取相等长度的5小段,共8.5米.剩下的要截成0.8米长的小段,最多还能截出几段这样长的木料?②在一张长17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上,要剪出面积是4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最多剪出这样的正方形几个?(请你画一画示意图)
进一法和去尾法教案设计
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商的近似数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近似数
2.5÷0.4=6.25(个)
2.5÷0.4≈7(个)
(进一法)
25÷1.5=16.66···(个)
25÷1.5≈16(个)
(去尾法)
篇七:进一法跟去尾法的课堂实录
进一法和去尾法教案Highqualitymanuscriptsarewelcometodownload
“进一法”、“去尾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3页的例题12。教学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去尾法”或“四舍五入法”。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一)创设小强生日party的情景。1、小强的生日快到了,他邀请了几位好朋友一起去参加他的生日party。他的生日会在七点开始,他的爸爸五点半才下班。爸爸的公司离家有60千米。他下班开小汽车回家,小汽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小强很担心爸爸不能准时赶到。你能帮小强算一算吗2、出示题目:爸爸的公司离家有60千米。他下班小汽车回家,小汽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爸爸回家大约要多少小时(保留整数)(课件)学生列式解答:60÷50=(小时)≈1(小时)(板书)
3、提问:小强的生日会在七点开始,他的爸爸五点半才下班,能准时赶到吗(从爸爸下班到生日会开始有小时,现在爸爸从公司回到家大约要1小时,所以爸爸可以准时到达。)4、老师:刚才,我们是根据什么方法来求出商的近似值(四舍五入法)(板书)5、导入: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利用商的近似值来解决问题。如果所有商的近似值都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来,你们说行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用商的近似值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生活中的近似数》二、探究新知。1、教授教科书第33页的例题12的第(1)小题。(1)小强的妈妈为了给小强庆祝生日,特意买来了许多菜及一些调味料,准备做一顿美食大餐。但是,妈妈好像有点烦恼,她碰到了一个问题:买来的香油太大瓶,不方便煮食,想把香油装入小玻璃瓶里。但是不知道需要准备多少个玻璃瓶装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能帮妈妈解决(2)出示题目:妈妈要将千克的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瓶最多可盛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课件)(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审题,分析题目再列式解答。)
÷=(个)答:需要准备个瓶。(板书)
(3)提问:其实是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①瓶子应该是一个一个的,能用小数表示吗②应该用什么数来表示③有什么方法可以保留整数(4)提问:如果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应该是多少个瓶子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题,然后汇报。≈6要用6个瓶子。)(5)提问:根据实际情况,用6个瓶子能将千克的香油全部装入瓶子吗同桌讨论:随机点拔汇报。(因为6个瓶子只能装千克香油,还有千克香油,需要多一个瓶子装,所以要准备7个瓶子才能装完。)需要用竖式或乘法说明为什么余下
千克老师小结:①商到6,余,还要不要再往下除了使学生明确:在这里,只要有余数,不管余下来是几,都只能再装一瓶,所以就没有必要再往下除。只要在商的个位加1就可以了。②像这样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叫“进一法”。(板书:进一法)。
方法就是在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只要有余数,一律往整数部分进一。
(7)示范教学:÷≈7(个)(板书)答:需要准备7个瓶。
2、教授教科书第33页例题12的第(2)小题。(1)小强妈妈非常感谢同学们能参加小强的生日party,特意准备了一些小礼物送给大家。这些礼物呢她打算在生日party玩游戏,竞赛的时候送给大家。
为了增加神秘感,她想把礼物包装一下。她又遇到一个麻烦,需要同学们的帮助。什么问题呢
(2)出示题目: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3)学生独立审题,分析题目,列式解答。25÷=···(个)
(4)提问:①礼盒数能够用小数来表示吗②如果用整数表示,根据“四舍五入法”或“进一法”保留整数,那么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5)想一想: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再向全班汇报:(因为×16=24(米)包装16个礼盒24米剩下的1米丝带不够包一个礼盒,所以我认为只能包装16个礼盒。)(6)提问:你们认为能包装多少个礼盒(7)老师指竖式,问:在这里,商16表示什么余数1呢使学生明确:1表示包装16个礼盒后余下的1米,已经不够再包装一个礼盒了,所以只能商16。在这里,我们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因为余数不管是几,都只能把它省略。你想给这样的方法取个什么名称(去尾法)提问:这个“尾”是指什么①它可以表示商的小数部分②它也可以表示除到个位上的商以后的所得到的余数。
老师:像这样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去尾法”来求出商的近似值。方法是在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数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去掉。
(8)示范教学:25÷≈16(个)答: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16个。
3、看书质疑。请大家打开教科书的33页,先把例12上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再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就提出来。4、对比2个问题,同样是取商的近似值,有什么不同
5、老师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候,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用“进一法”、“去尾法”或者“四舍五入法”求出商的近似值。
三、课堂练习。1、趣味小竞赛:①:郭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每本汉语词典18元,她可
以买几本词典【100÷18=···(本)≈5(本)去尾法】②:水果店要将130千克的苹果装进纸箱,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15千
克,需要几个纸箱呢【130÷15=···(个)≈9(个)进一法】2、眼力大比拼:下面的问题,怎样取近似值才合适:进去①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千克面粉。李师傅领了4千克面粉做蛋糕,他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
②幼儿园订制了50个奶油蛋糕,每8个装一盒,至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推荐访问:进一法跟去尾法的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进一法 去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