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办法10篇

时间:2022-11-04 18:45:07 来源:网友投稿

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办法10篇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办法  XXXXXXXX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方案  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课程负责人  XXXX  系(部)  XXXX  联系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办法10篇,供大家参考。

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办法10篇

篇一: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办法

  XXXXXXXX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方案

  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课程负责人

  XXXX

  系(部)

  XXXX

  联系电话

  XXXX

  XXXX教务处

  XXXX年XXXX月

  填表说明

  1.“课程组主要成员”可以是主讲该课程并参与课程思政改革建设的其他任课教师、助课老师,也可以是参与课程建设的其他人员。

  2。内容要求实事求是,表达简洁、明确、严谨。空格不够时,可自行加页。

  一、课程负责人情况

  姓名

  XX

  职称

  副教授

  所在系(部)

  时间

  最近三年

  2018.082018。03

  课主要2017.08程教学负工作2017。03

  责情况2016。08人

  2016.03

  近年来在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方面的成果

  时间

  性别

  XX

  学历

  XX

  机械工程系

  课程名称

  出生年月XX

  学位

  硕士

  职务

  XX

  授课对象

  学时

  2017级(28*3=)84

  2017级(56*5=)280

  2016级(42*2=)84

  2014级(65*2=)130

  2015级(40*2=)80

  2013级(56*2=)112

  项目名称

  完成与获奖情况

  课姓名程组主要成员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教授

  助理研究员

  项目中的分工方案评价辅助授课

  资料整理

  二、本课程基本情况:

  包括教学对象、教学安排、基本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

  1.教学对象

  机械工程系的三个专业: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教学安排与内容见表1

  表1教学安排与内容

  课次

  第1次

  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第7次第8次第9次

  第10次

  第11次

  第12次第13次

  第14次

  讲课

  章节与内容

  第1章绪论1.1互换性与公差1.2公差与测量简述1。3标准化与优先数系1。4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与任务第2章测量技术基础2.1测量技术基本知识2.2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2.3误差与误差处理第3章孔、轴公差与配合及其尺寸检测3。1基本术语和定义3.2常用尺寸孔、轴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3.2。3基准配合制3.3其他尺寸孔、轴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第4章几何公差及其检测4。1概述4.2几何公差的标注4.3几何公差带分析4。5几何公差的选用4。6几何误差的检测第5章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5。1基本概念5。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5。3评定参数的数值及其选用5.4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标注5.5表面粗糙度的检测第6章滚动轴承与孔、轴结合的互换性6.1概述6。2滚动轴承精度等级及应用6。3滚动轴承内、外径公差带6。4滚动轴承与孔、轴配合的选择第7章渐开线圆柱齿轮公差与检测7。1概述7.2圆柱齿轮精度指标及检测7。3齿轮副的精度指标和侧隙指标7.4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及应用第8章常用连接件的公差与检测8.1螺纹的公差与检测8.2平键连接的公差与检测8.3矩形花键连接的公差与检测第9章圆锥公差与检测9。1圆锥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基本概念9。2圆锥公差的给定方法和圆锥直径公差带的选择第10章尺寸链10.1尺寸链概述10.2用极值法计算尺寸链10。3用统计法计算尺寸链10.4用分组法、修配法和调整法保证装配精度

  第15次

  3。教学方法

  时数

  2

  2

  222222

  2

  实验、上机等主要内容

  时数

  2

  2

  22

  2

  实验一内径百分表测孔径和圆

  柱度误差

  2

  实验二百分表测量径向圆跳动

  理论课采用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方法,实验课采用示范教学方法4。教学目标第一个层次

  使学生掌握机械产品的几何精度设计方法、图样标注、检测以及判断零部件是否满足图样要求的能力.为基础课、实践课和专业课架构起桥梁。第二个层次

  具备本专业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第三个层次

  建立大教育体系,为学生树立大教育观,培育为国家做贡献,实现个人价值的理念.

  三、本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措施

  包括教学改革基本思路、本课程中的德育元素、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教学方法、预期目标及效果等1。基本思路

  (1)精心选择教材.选择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教材,针对实施高校“质量工程”的教材,基于该教材以更好地为教改和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服务。

  (2)修订教学大纲根据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特点,优化教学内容,以互换性与精度设计(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为主,其它章节略讲。学生通过练习、实验和综合实践环节进一步提高精度设计能力。达到第一层次教学目标。将课程教学目标的教育性、知识性、技能性相互交融,突出体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达到第二层次教学目标。通过实例和事例,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第三层次目标.(3)拓展新的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学生学习效果为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教育的归属是“学”不是“教”.学生没学习就没有教育。(4)创新教学方式与技术,引入案例A教学方法

  讲授与研讨(如孔轴公差中一般公差)讲授与提问(探究)(大部分知识点)学生讲课体验(第三章孔轴公差与配合)混合式教学,保证深度融合实施效果。实验课程改革思路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以前:教师讲解操作仪器→学生模仿→记录数据→计算分析→总结报告等目前:学生利用互联网,线上提前预习(仪器使用视频等),学习设备操作,了解原理和实验目的等。教师提供参考视频与资料,注重过程指导,提出注意事项,做好总结与延伸。理论课程改革思路引入案例通过UG软件提供三维模型装配和动画作为案例素材。案例做主线,把知识点有效串联,构成知识体系。把课程众多知识点,合理分解到多个典型案例中,使杂乱的知识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让学生有系统,有目的学习。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可以实现课本知识与工程应用于一体.使学生拥有初步的工程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B完善课件,设计教案,做到图文并茂

  

篇二: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办法

  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强化课程育人功能,提升课程育人实效,着力构建符合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时代要求、彰显XX的课程思政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XX人,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扛起“三地一窗口”的使命担当,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基本健全。五年内,培育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基层教学组织和课程思政建设示范校,设立一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建设一批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和优秀案例,充分发挥示范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全面形成广泛深入开展

  -1-

  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二、主要任务(一)科学设计全面覆盖、类型丰富的教学体系,明确

  课程思政目标要求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围绕建设高水

  平人才培养体系,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切实落实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高职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和研究生学位基本要求,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实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评价激励机制等进行整体统筹和系统谋划,课程思政建设覆盖到所有院系、所有学科专业和所有教师,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寓价值塑造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之中。

  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完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统筹规划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实践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要把专业课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课程建设要求,分类推进各学科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梳理各学科专业的价值引领元素,深度挖掘各类课程的育人元素,研究制定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规范及评价标准,明确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的切入点,科学设计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路径,通过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方

  -2-

  式,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融合,使各个专业教学院系、各位专业课教师都能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干出自己的“**”。

  (二)着力打造育人**鲜明的高水平课程,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

  课程思政是一流本科课程和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鲜明的课程思政建设,着力打造既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又具有课程育人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的一流本科课程,打造既传授职业知识和培养技术技能、又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突出课程的价值引领。加大一流本科课程和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认定及国家级推荐评审标准的“课程思政”权重。对已认定的省级课程开展年度质量抽检工作,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抽检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课程质量预警及退出机制。

  强化示范引领,培育一批以专业课为主体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并优先从省级、国家级课程中遴选建设。鼓励高校重点建设或联合建设一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劳动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的公共基础高水平课程,尤其要充分利用XX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人文资源等,建设好一批具有XX、校本品牌的系列核心通识高水平课程或课程群。

  -3-

  (三)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创新课程思政教学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学校要将课程思政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任课教师要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课堂教学,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课程考核各环节。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采用案例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大力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化第二课堂育人实效。充分挖掘区域优质育人资源,形成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合力育人,组织开展“XX人文大讲堂”等系列讲座,邀请一批地方知名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劳动模范、工匠名师和抗疫英雄等为学生传播XX精神、中国精神。有效利用各类红色基因场馆、基地等,进行案例分析、实地考察、访谈探究等,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感悟。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百万师生大实践”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活动等,大力弘扬XX精神,不断拓展课程思政教学新途径。(四)建设具有XX的课程资源,丰富课程思政内涵建好用好课程思政教材。结合XX省情省史,建设一批

  -4-

  具有XX的课程教材资源。要讲好用好马工程重点教材,在统一使用国家统编思政教材之外,建好用好《XX》等具有XX的高等学校德育统编教材,使学生了解中国社会主义、中国梦和核心价值观等在XX的实践历程、丰硕成果和伟大创造。要进一步扩大省规划教材、新形态教材建设“课程思政类”项目立项,促进传统教材的二次开发,做好课程思政类**鲜明的规划教材、新形态教材的编撰、遴选与立项建设工作。以优秀教材推动核心价值观、红船精神、大陈岛精神等落地生根。

  建立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充分利用XX“三地一窗口”的优势,建立课程思政优质教学资源库。要编撰良渚遗址、红船精神、“两山”理论、新发展理念、“八八战略”“枫桥经验”、XX文化等为代表的体现中华文明、XX文化以及“三地一窗口”的案例库,建设视频、课件、习题、案例、实验实训(实践)项目、数字教材、数据集等优秀教学资源库,推动高校课程思政资源的开发与创新利用,使之成为激励高校师生的思想库、加油站。

  

篇三: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办法

  这种理念是不对的当前党和国家教育部越来越重视思政课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建立首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指出要多组织开展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的社会考察地的通知社会实践活动等并要求形成导向正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社会实践路线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路径探索

  2015年1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是关键[1]。本文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探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路径,以供探讨。

  一、通过团队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培养对于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建设至关重要。团队精神的培养有很多种方式和途径,笔者所在思政课教学团队主要采取经常性开展团队学习活动来加强。学校规定每周二下午全体学生不上课,全体教师开展政治学习。我们思政课教学团队定其为团队学习日。在这半天里,我们团队既安排了理论学习,也有实践活动。理论学习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着、思想政治教育经典着作、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理论、上级颁布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关文件精神、师德师风规范、教育教师的规律法规等。团队学习中的实践活动主要有: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等。集体备课的活动内容包括:学情分析,学校学生在思政课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教材分析,认真领会统编思政课教材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要求每位教师畅所欲言,分析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法分析,每个专业

  班级的学生情况不同,每个教学单元的重难点各异,故使用的教学方法要有针对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听课评课也是培养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统一组织听课、集体探讨听课心得,并提出教学建议和意见,让思政课教师觉得教学不再是“孤军奋战”的事情,而是集体的“团队作战”。从而增强了思政课教学团队成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二、通过培养培训,优化团队结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实行学术安全培训制度,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工作[2]。思政课教学团队需要不断地学习培训、开展继续教育,来提升素质和优化结构。可以通过全员培训、骨干研修、攻读学位、职称晋升等多种途径,培养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教学一线骨干教师。笔者所在学校配有专门用于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训经费,以及培养计划,鼓励专任教师进行脱产或半脱产进修,以提高自身素质。我们思政课教学团队自身也根据国家教育部于2013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年)》文件精神,制定了自己的培养计划。近三年来,派出思政课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等活动,每年平均在二十人次左右,基本上实现人均一次。先后有十余位骨干教师参加了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学习;有三位骨干教师参加湖南省高校工委党校的骨干教师培训;有七位

  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培训,获得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有十余位教师获得高级心理咨询师等。

  我们十分注重思政课教学团队教师自身的学历提升和职称晋升。近三年,团队中有一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两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另有两位教师获得在职硕士学位。加强教师职称的晋升,近三年,团队中有三位副教授晋升为教授,四位讲师晋升为副教授,两位助教晋升为讲师。这样一来,使得团队的职称结构更为优化。目前我们团队共有成员31人,其中专任教师15人,兼职教师16人。教授4人,副教授8人,其余为讲师和政工师。团队中博士3人(2人在读),21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目前,学校思政课教学团队无论在学历,还是职称结构上,整体比较合理[3]。

  三、通过课程改革,提升教学水平思政课是一个课程体系,由几门课程组成,开展课程改革和建设是提高团队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笔者所在思政课教学团队从2005年起,一直不断探索思政课程的改革新方向。近年来的改革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学内容的改革:我们采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统编思政课教材,在不违背教材精神的前提下,将教材内容与本校学生实际相结合,形成若干教学专题,实施专题教学,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出版了专题辅导教材2部,师生使用后反响较好;第二,授课方式的改革:由过去一个教师负责一门课程的授课任务,现改为几个

  教师共同承担一门课程,每个教师负责其中一个或两个专题,采用专业班级间轮流授课的方式;第三,在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减少课堂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实践教学由思政课兼职教师和辅导员共同承担,与学生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并有组织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如社会调查、社团活动、社会公益、德育基地考察等。

  每学期末,我们团队都会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关于课程改革效果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作为下学期课程改革的方向和依据。我们发现通过课程改革,思政课的几门课程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到课率有明显提升,获得了师生一致好评。更重要的是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才能真正参与课程改革和建设,在此过程,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有了重新提升的空间。

  四、通过教研科研,提升科研能力五、通过社会实践,提升实践能力与其他专业课教学团队相比,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实践能力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教师认为思政课重在理论传授,不需要实践能力。这种理念是不对的,当前,党和国家教育部越来越重视思政课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2013年5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建立首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的通知》,指出要多组织开展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的社会考察、

  社会实践活动等,并要求形成导向正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社会实践路线。笔者所在思政课教学团队非常关注教师实践能力的锻炼,在学校划拨的生均15元思政教育活动经费中拿出一部分专门用于教师的社会实践考察活动。近年来,先后组织了赴湖南娄底新化、怀化芷江受降基地、安江农校等地,考察了当地的社会主义建设;参观了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杨开慧纪念馆、黄兴故居、胡耀邦故居等德育基地,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团队中有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社会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如走进社会福利院,关爱孤儿;走进敬老院,看望老人;走进社区,开展文化服务活动等。在此过程中,团队教师不仅锻炼了实践能力,也提升了团队的社会服务能力,真正做到思政课理论联系社会实际的效果。此外,我们团队还经常组织教师到兄弟院校去学习和考察,借鉴其他兄弟团队的建设良策,加强对外交流,扩展视野,增强团队竞争力。

  

  

篇四: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办法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路径探索

  作者:张敏来源:《学理论·中》2015年第06期

  摘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可从四个方面展开探索与实践:通过团队学习,培养团队精神;通过培养培训,优化团队结构;通过课程改革,提升教学水平;通过教研科研,提升科研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提升实践能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132-02

  2015年1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是关键[1]。本文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探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路径,以供探讨。

  一、通过团队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的培养对于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建设至关重要。团队精神的培养有很多种方式和途径,笔者所在思政课教学团队主要采取经常性开展团队学习活动来加强。学校规定每周二下午全体学生不上课,全体教师开展政治学习。我们思政课教学团队定其为团队学习日。在这半天里,我们团队既安排了理论学习,也有实践活动。理论学习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思想政治教育经典著作、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理论、上级颁布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关文件精神、师德师风规范、教育教师的规律法规等。

  团队学习中的实践活动主要有: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等。集体备课的活动内容包括:学情分析,学校学生在思政课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教材分析,认真领会统编思政课教材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要求每位教师畅所欲言,分析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法分析,每个专业班级的学生情况不同,每个教学单元的重难点各异,故使用的教学方法要有针对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听课评课也是培养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统一组织听课、集体探讨听课心得,并提出教学建议和意见,让思政课教师觉得教学不再是“孤军奋战”的事情,而是集体的“团队作战”。从而增强了思政课教学团队成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二、通过培养培训,优化团队结构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实行学术安全培训制度,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工作[2]。思政课教学团队需要不断地学习培训、开展继续教育,来提升素质和优化结构。可以通过全员培训、骨干研修、攻读学位、职称晋升等多种途径,培养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教学一线骨干教师。笔者所在学校配有专门用于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训经费,以及培养计划,鼓励专任教师进行脱产或半脱产进修,以提高自身素质。我们思政课教学团队自身也根据国家教育部于2013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年)》文件精神,制定了自己的培养计划。近三年来,派出思政课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等活动,每年平均在二十人次左右,基本上实现人均一次。先后有十余位骨干教师参加了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学习;有三位骨干教师参加湖南省高校工委党校的骨干教师培训;有七位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培训,获得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有十余位教师获得高级心理咨询师等。

  我们十分注重思政课教学团队教师自身的学历提升和职称晋升。近三年,团队中有一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两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另有两位教师获得在职硕士学位。加强教师职称的晋升,近三年,团队中有三位副教授晋升为教授,四位讲师晋升为副教授,两位助教晋升为讲师。这样一来,使得团队的职称结构更为优化。目前我们团队共有成员31人,其中专任教师15人,兼职教师16人。教授4人,副教授8人,其余为讲师和政工师。团队中博士3人(2人在读),21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目前,学校思政课教学团队无论在学历,还是职称结构上,整体比较合理[3]。

  三、通过课程改革,提升教学水平

  思政课是一个课程体系,由几门课程组成,开展课程改革和建设是提高团队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笔者所在思政课教学团队从2005年起,一直不断探索思政课程的改革新方向。近年来的改革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学内容的改革:我们采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统编思政课教材,在不违背教材精神的前提下,将教材内容与本校学生实际相结合,形成若干教学专题,实施专题教学,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出版了专题辅导教材2部,师生使用后反响较好;第二,授课方式的改革:由过去一个教师负责一门课程的授课任务,现改为几个教师共同承担一门课程,每个教师负责其中一个或两个专题,采用专业班级间轮流授课的方式;第三,在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减少课堂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实践教学由思政课兼职教师和辅导员共同承担,与学生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并有组织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如社会调查、社团活动、社会公益、德育基地考察等。

  每学期末,我们团队都会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关于课程改革效果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作为下学期课程改革的方向和依据。我们发现通过课程改革,思政课的几门课程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到课率有明显提升,获得了师生一致好评。更重要的是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教学水平,才能真正参与课程改革和建设,在此过程,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有了重新提升的空间。

  四、通过教研科研,提升科研能力

  作为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团队,必须通过经常性开展教研科研活动,以提高团队科研能力。笔者所在思政课教学团队通常是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以研促教。如上所说,我们开展了思政课专题教学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改效果。为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团队教师在完成专题教学改革之余,更是用心深入地钻研专题教学的相关理论问题。团队成员先后主持完成了专题教学研究的四个课题(包括省级和校级),公开发表了专题教学研究论文18篇,出版了专题辅导书2部,并由此获得教学成果奖。

  思政课教学团队应根据新形势的变化,学生出现的新特点、新情况,开展科学研究。我们成立了“新媒体育人机制”科研创新团队,根据新媒体(如网络、微信、微博等)的特点,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随着网络的深入发展,90后大学生使用网络时出现了很多新问题。作为思政课教师非常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的网络使用状况,做深入了解。我们团队共同完成了教育部研究课题——“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分别于2012、2013年在湖南省12所高校开展了为期两年的网络使用跟踪调查研究,所有数据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出当前大学生使用网络的众多新特征,为大学生的网络问题研究提高了客观有效的数据。研究成果整理出版了专著一部——《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研究》,公开发表了研究论文17篇,获得教育部优秀研究课题称号。此外,针对微信这一新新媒体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我们团队申请立项了一个新课题——“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旨在分析大学生微信的使用现状、微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以及运用微信平台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演技也。该项目正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不少新问题,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团队的整体研究能力与合作精神。

  五、通过社会实践,提升实践能力

  与其他专业课教学团队相比,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实践能力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教师认为思政课重在理论传授,不需要实践能力。这种理念是不对的,当前,党和国家教育部越来越重视思政课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2013年5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建立首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的通知》,指出要多组织开展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的社会考察、社会实践活动等,并要求形成导向正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社会实践路线。笔者所在思政课教学团队非常关注教师实践能力的锻炼,在学校划拨的生均15元思政教育活动经费中拿出一部分专门用于教师的社会实践考察活动。近年来,先后组织了赴湖南娄底新化、怀化芷江受降基地、安江农校等地,考察了当地的社会主义建设;参观了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杨开慧纪念馆、黄兴故居、胡耀邦故居等德育基地,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团队中有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社会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如走进社会福利院,关爱孤儿;走进敬老院,看望老人;走进社区,开展文化服务活动等。在此过程中,团队教师不仅锻炼了实践能力,也提升了团队的社会服务能力,真正做到思政课理论联系社会实际的效果。此外,我们团队还经常组织教师到兄弟院校去学习和考察,借鉴其他兄弟团队的建设良策,加强对外交流,扩展视野,增强团队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EB/OL].[2008-09-25].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

  usiness/htmlfiles/moe/moe_772/201001/**gk_80380.html.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EB/OL].[2015-01-

  19].http://edu.people.com.cn/n/2015/0119/c1006-26412100.html.

  [3]张敏.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及对策[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篇五: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办法

  学情分析学校学生在思政课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教材分析认真领会统编思政课教材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要求每位教师畅所欲言分析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级的学生情况不同每个教学单元的重难点各异故使用的教方法要有针对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路径探索

  2015年1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是关键[1]。本文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探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路径,以供探讨。

  一、通过团队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培养对于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建设至关重要。团队精神的培养有很多种方式和途径,笔者所在思政课教学团队主要采取经常性开展团队学习活动来加强。学校规定每周二下午全体学生不上课,全体教师开展政治学习。我们思政课教学团队定其为团队学习日。在这半天里,我们团队既安排了理论学习,也有实践活动。理论学习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着、思想政治教育经典着作、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理论、上级颁布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关文件精神、师德师风规范、教育教师的规律法规等。团队学习中的实践活动主要有: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等。集体备课的活动内容包括:学情分析,学校学生在思政课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教材分析,认真领会统编思政课教材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要求每位教师畅所欲言,分析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法分析,每个专业

  班级的学生情况不同,每个教学单元的重难点各异,故使用的教学方法要有针对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听课评课也是培养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统一组织听课、集体探讨听课心得,并提出教学建议和意见,让思政课教师觉得教学不再是“孤军奋战”的事情,而是集体的“团队作战”。从而增强了思政课教学团队成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二、通过培养培训,优化团队结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实行学术安全培训制度,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工作[2]。思政课教学团队需要不断地学习培训、开展继续教育,来提升素质和优化结构。可以通过全员培训、骨干研修、攻读学位、职称晋升等多种途径,培养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教学一线骨干教师。笔者所在学校配有专门用于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训经费,以及培养计划,鼓励专任教师进行脱产或半脱产进修,以提高自身素质。我们思政课教学团队自身也根据国家教育部于2013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年)》文件精神,制定了自己的培养计划。近三年来,派出思政课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等活动,每年平均在二十人次左右,基本上实现人均一次。先后有十余位骨干教师参加了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学习;有三位骨干教师参加湖南省高校工委党校的骨干教师培训;有七位

  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培训,获得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有十余位教师获得高级心理咨询师等。

  我们十分注重思政课教学团队教师自身的学历提升和职称晋升。近三年,团队中有一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两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另有两位教师获得在职硕士学位。加强教师职称的晋升,近三年,团队中有三位副教授晋升为教授,四位讲师晋升为副教授,两位助教晋升为讲师。这样一来,使得团队的职称结构更为优化。目前我们团队共有成员31人,其中专任教师15人,兼职教师16人。教授4人,副教授8人,其余为讲师和政工师。团队中博士3人(2人在读),21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目前,学校思政课教学团队无论在学历,还是职称结构上,整体比较合理[3]。

  三、通过课程改革,提升教学水平思政课是一个课程体系,由几门课程组成,开展课程改革和建设是提高团队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笔者所在思政课教学团队从2005年起,一直不断探索思政课程的改革新方向。近年来的改革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学内容的改革:我们采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统编思政课教材,在不违背教材精神的前提下,将教材内容与本校学生实际相结合,形成若干教学专题,实施专题教学,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出版了专题辅导教材2部,师生使用后反响较好;第二,授课方式的改革:由过去一个教师负责一门课程的授课任务,现改为几个

  教师共同承担一门课程,每个教师负责其中一个或两个专题,采用专业班级间轮流授课的方式;第三,在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减少课堂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实践教学由思政课兼职教师和辅导员共同承担,与学生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并有组织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如社会调查、社团活动、社会公益、德育基地考察等。

  每学期末,我们团队都会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关于课程改革效果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作为下学期课程改革的方向和依据。我们发现通过课程改革,思政课的几门课程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到课率有明显提升,获得了师生一致好评。更重要的是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才能真正参与课程改革和建设,在此过程,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有了重新提升的空间。

  四、通过教研科研,提升科研能力五、通过社会实践,提升实践能力与其他专业课教学团队相比,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实践能力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教师认为思政课重在理论传授,不需要实践能力。这种理念是不对的,当前,党和国家教育部越来越重视思政课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2013年5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建立首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的通知》,指出要多组织开展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的社会考察、

  社会实践活动等,并要求形成导向正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社会实践路线。笔者所在思政课教学团队非常关注教师实践能力的锻炼,在学校划拨的生均15元思政教育活动经费中拿出一部分专门用于教师的社会实践考察活动。近年来,先后组织了赴湖南娄底新化、怀化芷江受降基地、安江农校等地,考察了当地的社会主义建设;参观了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杨开慧纪念馆、黄兴故居、胡耀邦故居等德育基地,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团队中有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社会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如走进社会福利院,关爱孤儿;走进敬老院,看望老人;走进社区,开展文化服务活动等。在此过程中,团队教师不仅锻炼了实践能力,也提升了团队的社会服务能力,真正做到思政课理论联系社会实际的效果。此外,我们团队还经常组织教师到兄弟院校去学习和考察,借鉴其他兄弟团队的建设良策,加强对外交流,扩展视野,增强团队竞争力。

  

  

篇六: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办法

  -

  教学团队建立实施方法教学团队建立实施方法〔试行〕第一章第一条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假设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建立工作的通知"〔鄂教高〔2008〕4号〕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提升我院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方法。第二条优秀教学团队是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学院教学名师以及行业企业的知名技术专家作为带头人,以学院优秀教师以及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作为骨干教师,以专业〔群〕建立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研究、开发、设计和实施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队伍。第三条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和组织模式,形成和发挥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激发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安康成长;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团队建立既是加强师资队伍建立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学改革的广阔平台和凝聚专兼职教师向心力的良好载体。第四条教学团队按照院级、省级和级进展构建,重点围绕

  .

  z.

  -

  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建立。第二章第五条建立目标用5年的时间在全院建立15个院级优秀教学团队,力争在省级和级教学团队建立上有所的突破。具体目标为:〔一〕&*8220;双师&*8221;构造的团队组成。教学团队的职称、知识、素质、能力构造和专兼比例合理。团队带头人具备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建立的方向,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立,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学生授课;在本行业的技术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具有为企业提供技术效劳或技术研发的经历;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能力强,着眼大局、善于合作、甘于奉献。教学团队有相应的专业依托和支撑,专兼结合,梯次合理,构造优化。〔二〕鲜明的团队精神。通过创新合作机制,完善鼓励机制,创造宽松而严谨的教学、技术研发与效劳的环境,凝聚团队力量,激发创新能力,增加协同效益。〔三〕明确的开展目标。以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增强效劳区域经济建立能力为核心,在专业建立、课程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建立等工作中,设定明确可行的教学改革目标和教学研究目标。工作有思路、有措施、有实效。〔四〕显著的建立成效。通过不断地培育和建立,促进团队

  .

  z.

  -

  形成良好的教学建立根底,积累丰富的教学改革经历,取得标志性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效劳成效。能够有效利用行业企业优势资源,实现校企共育高技能人才。能够将相关行业企业最新技术成果引入教学领域,有效促进教学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第六条建立原则〔一〕校企合作共同建立的原则。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鼓励教学水平高、技术研发与效劳水平高的优秀教师进入教学团队;同时聘用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进入教学团队,充分发挥他们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二〕依托教学根本建立的原则。严密结合专业、课程和实训基地建立组建团队。不断改革教学容、创新教学方法,围绕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重点建立专业、精品课程和实训基地等开展好教学团队建立工作。〔三〕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树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质量观,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团队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四〕注重师德建立的原则。团队教师应当具备高尚的师德风,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五〕加强资源整合的原则。鼓励跨专业、跨系建立优秀教

  .

  z.

  -

  学团队,充分利用校外、省外优质教学资源,开展多种模式的教学改革实践。〔六〕团队水平整体提升的原则。加强教学团队的教师培养和梯队建立工作,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与科研水平,发挥好示和带头作用。第七条建立容〔一〕专业建立。专业建立决定着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水平,专业建立应当作为教学团队建立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成为团队建立与开展的重要平台。〔二〕课程建立。包括课程体系的建立及精品课程建立。通过团队建立,促进形成一流教学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的示性课程,有效发挥精品课程的引导、辐射作用。〔三〕实训实习基地建立。校企合作,共同进展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立,优势资源共享,为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有效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重要的平台。〔四〕教育教学研究。通过开展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等方面的教学研究与应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五〕&*8220;双师&*8221;构造队伍建立。&*8220;双师&*8221;构造教师的培养是教学团队人才队伍建立的重要任务。要特别重视在企业一线培育由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

  .

  z.

  -

  教师队伍;要特别重视对团队青年教师的职教理论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企业实践锻炼、建立&*8220;老、中、青&*8221;传、帮、带等途径,整体提高团队教学水平。〔六〕社会效劳能力建立。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与效劳,不断提高团队效劳地方经济的能力。第三章申报与评选第八条根本条件〔一〕&*8220;双师&*8221;构造的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群〕建立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开发、设计和实施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效劳成效显著。〔二〕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群〕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职业根底课及职业技术课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课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完成的机制。〔三〕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开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群〕建立与教学改革方

  

篇七: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办法

  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提升课程育人实效,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建设目标

  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着力强化全体教师立德树人意识,构建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政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大格局。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政教育内容,在每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推出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示范课程,开发一批彰显学科专业优势的特色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培育一批富有亲和力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建设一批凸显学校品牌特色的示范专业,探索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总结一批可推广的课程思政建设经验。

  二、建设内容

  构建并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4332”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即,落实学校、学院、专业系(教研室)和教师课程思政建设“4个责任主体”,培育建设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示范课程和示范课堂“3个示范”,组织编制公共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含实践课程)课程思政建设“3个指南”,创建公共课和专业课课程思政“2个资源库”。

  (一)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四个责任主体

  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校党委副书记和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课程思政建设领导组,统筹协调、指导、督促、评价全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各教学单位设立由党政负责人、专业系(教研室)负责人、骨干教师等组成的课程思政建设指导小组,负责指导、安排、检查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各专业系(教研室)组建课程思政建设团队,落实落细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特色课程、示范课堂、示范专业等建设任务,培养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教师是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主体和直接责任人。

  全体教师应切实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充分挖掘每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总结、提炼并固化课程教学过程中积累、形成的经验、方法、资料和成果,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指导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价值理念、职业素养等教育;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示范课堂和示范专业建设。

  (二)培育课程思政建设三个示范主体

  稳步推进专业、课程和课堂建设,积极培育和遴选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示范(特色)课程和示范课堂,充分发挥三个示范主体的引领作用。

  修订专业评估指标体系,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按照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要求,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建设,探索并创新教学管理体制机制。

  优化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特色)课程,按照课程思政建设具体要求,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教学团队和课程资源建设,彰显课程特色,提升教学质量。

  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创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按照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强化思想引领、价值引导,加强教学互动、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

  (三)编制课程思政建设三个教学指南

  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学校将课程分为公共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三个类别,由相关教学单位组织编制课程思政建设指南。各类课程思政建设指南要明确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方式及知识点、相关资源、重要案例等主要内容。

  (四)构建两个课程思政资源库

  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公共课和专业课两个课程思政资源库,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丰富的基础资料。其中,公共课课程思政资源库由宣传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创建,设置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国际视野等模块和内容。由各教学单位牵头,创建专业课课程思政资源库,根据学科C业特点,搜集整理政业相关教育教学资源和思政教育元素,设置国家战略、科学精神、学科前沿、大国工匠、领军人物等模块和内容。

  三、考核与激励

  (一)工作考核

  1.将课程思政教学成效纳入课堂教学评价观测点,修

  订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领导听课等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基本要求。

  2.组织对课程教学大纲审核和论证,检查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和相关内容的落实情况,并将审核结果作为示范遴选的重要依据。

  3.将示范专业、示范(特色)课程、示范课堂、教学名师及组织建设等课程思政建设内容纳入各教学单位年度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并列入党政主要负责人年终述职内容。

  (二)工作激励

  1.立项资助研究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每年学校质量工程项目设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专项10项以上,并优先推荐为省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2.举办课程思政讲课比赛,激励教师自觉投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比赛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绩效分配的依据之一。

  3.每年评选10-15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5门课程思政特色课程、2-3个课程思政示范专业、3-5名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0-15个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课程思政建设分片联系机制

  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课程思政建设分片联系机制,为其它各教学单位分别选派2名思政课资深教师,作为分片工作联系人,协助各教学单位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合作探究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二)加强教师培训

  1.学校定期组织对新入职教师、专业教师等进行课程思政专题培训,提升教师育人能力。

  2.学校定期组织召开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会、经验交流会,各教学单位组织召开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

  3.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前沿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提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

  (三)组织开展集体备课

  

篇八: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办法

  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发挥教学团队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加快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工作,提升我校本科教学质量,根据《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方案》《2020年本科教学工作要点》相关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坚持走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促进教师教学发展,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合作育人。落实“校院系三级建制、两级管理、重心在院”的教学管理体制,必修课、限选课、通识核心课等课程建设一批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教学团队,形成“一人多课、一课多人”的本科教学新局面,鼓励组建交叉学科教学团队。完善助教制度和集体备课制度,重点建设“老中青、传帮带、师徒制”的课程教学团队。二、建设内容(一)制度建设重视质量管理、内涵发展,探索并建立教学团队运行管理制度,包括集体备课、教案撰写、公开课评议、教学研讨、课程体系及标准建设,以及自我督导、评估、激励机制等,明确团队成员职责。(二)队伍建设团队负责人须满足以下条件:坚持在教学一线为本科生授课;特别热爱教学工作,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能长期致力于团队建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富有团队协作精神和改革创新意识;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

  1

  一名教师只能负责一支课程教学团队。公共基础课、专业大类基础课和通识核心课以课程为单

  位组建教学团队,专业课(包括实验课)围绕核心课程及其相关课程群组建教学团队,团队由相关课程组构成,每一个团队指定一名负责人,每一个课程组包含课程负责人、若干主讲教师(AB角)和适量的助教,形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教学队伍。

  要重视青年教师培养,科学规划新教师的教学发展,入职后编入相应的课程组,指定专门的指导教师。各团队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专门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特别是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课程建设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精心组织并不断优化课程内容,注重吸纳最新科研成果和研究进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重视课程内部以及与前继、后续等课程的有机联系和系统衔接。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高效组织课程教学,加强学生学习的过程化考核与管理,创新学业评价模式;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育人作用;努力培育一流课程,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推动课程线上化建设。(四)教材建设重视教材的选用、编写和研究,尤其要重视实验、实践和实习教材及讲义的编写;鼓励编写优秀的有影响的教材,尤其是对我校编著的优秀教材的传承和发展;重视对现有教

  2

  材内容的延伸与扩展,鼓励编写针对讲授教材的补充学习材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阔的学术视野和专业思维。

  (五)教学研究与改革积极开展教育教学专题研究,并定期组织有“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教学顾问、教学单位负责人、教学秘书,以及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的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会,在沟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革新教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时吸收学科发展新成果,立足学科前沿,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引导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创业训练,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六)教学成果培育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技能大赛和讲课比赛,鼓励团队内部或团队之间开展各类教学技能比赛。重视教学积累和创造,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依托团队或课程培育教学成果,鼓励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奖励。(七)国际视野拓展要特别重视外文经典原版教材的学习、引用和研究;鼓励开展双语教学,以及全英文教学;积极关注国内外同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探索;鼓励教师出国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开展国际教育教学交流活动。三、建设规划(一)总体安排实行分年度、分批次、分专业立项建设,每个教学团队

  3

  建设周期一般为2年,2020年启动第一批教学团队立项建设工作。计划5年内完成教学团队建设。

  (二)具体安排1.2020年底前,对学校已立项建设的86个主干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进行验收审核;公共基础课、专业大类基础课、通识核心课以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科、资环等教学单位完成教学团队建设立项;2.2021年,理工农科其他教学单位,医学类教学单位完成教学团队建设立项;3.2022年,人文社科类各教学单位完成教学团队建设立

  项。(三)中期检查。由各教学单位组织专家对本单位的教

  学团队建设进行中期检查,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完善团队建设工作。

  (四)评估验收。建设期满后由各教学单位组织专家对本单位的教学团队建设进行评估验收,教务处组织各教学单位进行汇报交流及建设验收。

  (五)常态化评估。各教学单位和学校对教学团队建设将长期进行跟踪和动态评估,建立常态化的评估和评优奖励机制。

  四、保障措施(一)责任分工教学团队建设由课程所在教学单位负责,团队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各基层教学组织、教学单位对本单位的教学团队建设负主体责任。教务处负责政策保障、总体建设情况的

  4

  验收和常态化监督。(二)具体职责1.团队负责人。负责制定教学大纲、遴选教材、实施教

  学改革、组建试题库、组织考试阅卷等教学活动,负责对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以及教学团队的具体建设和日常管理。

  2.基层教学组织。各系、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负责教学团队的建设规划、设计和具体指导,督促建设工作的具体落实。

  3.教学单位。负责本单位教学团队的条件保障、评估验收、常态化评估和质量监控。

  4.教务处。负责相关经费和政策保障,教学团队建设情况的总体验收和汇报交流,常态化跟踪检查教学团队建设情况,以及评奖评优奖励。

  (三)条件保障1.教学团队中同一个课程组内部进行调课和代课,将不计入学校调停代次数中。

  

篇九: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办法

  基础课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XX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精神,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广大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承担课程思政工作的主体责任,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有机融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棒人。二、总体目标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坚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总结传承和创新探索“四个统”,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通过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加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建设,健全质量评价体系,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示范课堂、优秀教师、教学团队,推广课程思政建设先进经验和做法,循序渐进,形成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

  设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工作任务(一)建立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核心的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根据《XX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文件要求,以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规定的5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为核心,加强思政课程课堂教学,培养思政课程教学名师,把思政课打造成“金课”,强化哲学社会科学育人作用,以增强学生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话、跟走为统领,以远大理想和特色共同理想教育为核心,以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引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理论体系的认知和感悟,从而进一步从认知到认同,入脑、入心,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育人目的。2、公共基础课程根据不同学科课程的特点,深度挖掘提炼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容,科学合理拓展公共基础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内容所涉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性、时代性。3、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结合校史校情,开设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

  素质、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创新创业意识以及有特色的体育、美育等公选课程,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健全人格,在美育教学中陶冶情操。

  (二)推进课程思政内容建设1、课程思政要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2、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根据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梳理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求在课程目标中增加“课程思政”目标。1学分课程要求至少确定5处“课程思政”融入点,2学分及以上课程要求至少确定10处“课程思政”融入点。3、完善教案与课件。课程教案与课件要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思政”元素,将其纳入教案与课件,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并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任务中,体现在学习评价方案中,有机融入课程教学。4、教材建设。教材建设作为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重点,把教材建设作为课程思政改的重要抓手。教材首选马工程重点教材。以统编教材为基础,编制课程思政教学参考用书,帮助教师

  丰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三)推动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1、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课程思政要贯穿课堂

  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例、作业论文各环节。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大学生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道德情操等关键目标培养。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增加师生互动交流,在互动交流中言传身教,用教师的高尚师德和精湛学术感染影响学生。

  2、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大力推进混合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项目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优化教学方式,积极鼓励教师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3、要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改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

  4、深化课程考核评价改。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考核内容,用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情况。

  (四)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意识与能力,培育教学团队1、扎实开展教师培训,充分运用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专题培训、教学比赛、社会实践研修等手段,增强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引导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能力。

  2、充分发挥教研室基层教学组织作用,通过教研讨论、集体备课、老教师传帮带、教案编写、观摩课公开课观摩等手段,讨论分享课程思政建设经验,总结课程开展的成效,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健全优质资源共享机制,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水平。

  3、鼓励各学科教师与思政课教师或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人员共同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活动。

  4、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精彩课堂”活动以及课程思政建设专题培训;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课程思政教研教改项目,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组织“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教案或课件竞赛等一系列竞赛活动。培养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不断增强团队的整体教学能力;发挥典型带动作用,组织2-3次“课程思政”示范观摩听课活动,以提升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五)发挥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示范引领作用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培育项目的管理,明确建设任务。“课程思政”课程要在课程团队建设、教学大纲制定、教案编写与课件制作、教学模式改、课程考核评价改、教学案例库建设等方面形成一整套可供推广的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和成果。四、保障措施1.组织领导。成立由基础课部总支书记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督导为成员的基础课部课程思政工作领

  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基础课部课程思政建设的各项工作,并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咨询和指导;教研室主任为本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开展课程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教研活动、督促教师完成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任务,及时总结经验。教学督导加强检查指导,保证建设质量,重点检查授课过程与效果,把“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加强当面反馈,对课程思政的内容、形式、效果加以引导和指导。

  2.支持保障。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宣传力度,营造课程思政建设浓厚氛围;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支持力度,引导教师正确践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列入教师考核评价、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指标体系。

  

  

篇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办法

  学院课程思政校级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深入学习贯彻**思想,贯彻落实**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为扎实推进“三圈三全十育人”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我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思政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第二条教学团队应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引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明确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建设目标、建设特色,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设机制、工作方案及创新举措,加快实现“课程教学”向“课程思政”转化、“专业教育”向“专业育人”转化、“成才教育”向“成人教育”转化,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章教学团队组建

  第三条教学团队分为专业教学团队与课程教学团队两类。专业教学团队以本专科专业为建设单位,鼓励二级学院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加入专业教学团队;课程教学团队以学校通识教育课程群、二级学院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群为基本单元进行组建。

  第四条教学团队实施团队负责人制,团队负责人原则上应具备正高专业技术职务(若本团队没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教师,也可由特别优秀的具有副高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担任),具有良好师德水准、较高教学水平、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学术思想,能长期致力于本团队的课程思政建设。

  第五条教学团队(包括负责人)由至少5名专任教师组成,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梯队结构、年龄结构、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已有一定积累。同一名教师(含校内兼职教师及实验教师)只能主持或参加一个教学团队。

  第三章教学团队工作任务

  第六条教学团队应编制本团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立足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和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充分挖掘“课程思政”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情操、精神追求、科学思维、工匠精神等七个方面的德育元素,研究制定本团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第七条教学团队应推荐课程思政教改课程。根据团队建设目标,遴选至少6门课程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其中至少1门课程(成员曾主持或参与)已获校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建设立项,所选课程内容也应尽量覆盖本团队课程思政改革核心内容。

  第八条教学团队应指导入选课程编制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根据本团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指导各门入选课程编制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教案设计等教学文稿,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以及如何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大纲应充分体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

  第九条教学团队应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根据教学目标,融通课堂内外,开展第二课堂课程思政教育、组织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相关的实践活动,至少打造1个课程思政品牌实践项目。

  第十条教学团队应建设教学案例库。根据本团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建设包含所有入选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每门课程应选编不少于3个包含设计方案、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的思政育人典型教学案例,编写课程思政示范案例集。案例应包含视频、照片、文字等多种形式,编写具有课程特色的教学参考资料,整理汇编课程学生的反馈及感悟,以及其它可体现改革成效的材料。

  第十一条教学团队应积极开展相关教学研究工作,建设期内公开发表课程思政相关教学研究论文不少于3篇。

  第十二条教学团队应定期组织开展团队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每学年至少组织2次教学观摩课。

  第四章教学团队遴选与资助

  第十三条二级教学单位党政要充分重视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根据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规划和课程思政校级教学团队申报条件,遴选优秀教学团队组织申报课程思政校级教学团队。申报团队需填写《上海电机学院课程思政校级教学团队申报表》,所含课程需填写《上海电机学院课程思政项目建设申报书》。二级教学单位对申报团队进行初评,并将初评结果以适当方式公示,无异议后,择优向学校推荐。

  第十四条教务处对二级教学单位推荐的教学团队组织专家评审,学校课程思政指导委员会对专家评审结果进行评议,形成推荐成为校级教学团队的名单。

  第十五条学校校长办公会对课程思政指导委员会确定的课程思政校级教学团队名单进行审核,审核批准后正式发文公布。

  第十六条新建校级教学团队学校每学年评选1次;原有校级教学团队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者,需在团队年度考核结束后的一个月内,由团队负责人提出申请,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

  第十七条项目建设期为2年,学校资助8万元专项建设经费。入选“校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所含课程自然认定为校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不再另拨建设经费。

  第五章教学团队绩效评价

  第十八条学校课程思政指导委员会对校级教学团队开展评价。实施教学团队负责人述职制度,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查看材料、听取汇报、观摩检查、学生座谈等形式,重点查访制度落实、职责履行情况。

  第十九条教学团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工作机制、教学改革、评价体系、教学成果等4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

  第二十条教学团队绩效评价结果达到85分及以上者授予“课程思政校级示范教学团队”称号。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由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办公室负责解释。

  

  

推荐访问: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办法 团队建设 课程 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