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10篇

时间:2022-11-05 10:45:03 来源:网友投稿

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10篇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农业上应用的现状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改革的深化实施,一些新技术在农业发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对促进我国的农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10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10篇

篇一: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农业上应用的现状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改革的深化实施,一些新技术在农业发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对促进我国的农业进步就打下了坚实基础,将计算机技术和农业发展相结合就显得比较重要。本问题主要就农业发展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应用策略加以阐述,然后就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研究,有助于促进农业中计算机技术科学应用。【关键词】农业发展;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

  0.引言计算机技术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先进技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农业领域,对提高农

  业生产力水平以及管理能力就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农业发展受到技术的因素限制,而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就能改善这一发展局面,为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作出努力。

  1.农业发展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现状从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现状来看,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

  现在以下几个层面:其一,农业应用计算机的重要性缺乏深入认识。我国的农业灵越发展和以前相比有着很

  大的进步,这其中的主要作用就是科学技术的应用,农业的机械化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体现[1]。受到传统思想观念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者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认识不深,了解也不是很多,由于缺乏计算机技术应用重要性的全面认识,这就必然会对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有着阻碍。

  其二,农业发展中计算机技术应用效率低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下,对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发挥中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在技术认识方面的认识不足,这就使得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普及率相对比较低。当然这其中不仅是思想观念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经济因素因素的影响,以及没有做好计算机应用农业的相应宣传工作[2]。这些因素的综合就造成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当中的应用率相对比较低。

  其三,农业发展中计算机技术应用人才缺乏。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有专业的人才,而当前的农业方面计算机应用人才相对比较缺少,农业生产活动人员的教育程度不高,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也比较低,甚至是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操作根本不懂,这就必然会影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作用发挥。加上计算机农业应用人才的整体性缺乏,从事人员的数量比较稀少,这些都会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2.农业发展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策略和具体应用2.1农业发展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策略

  农业发展当中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就要充分注重策略的科学应用,按照计算机应用策略逐步的加以落实。主要有以下几个策略:

  第一,加强计算机在农业领域应用的意识。农业发展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就要充分注重思想意识的加强。计算机技术能在农业发展当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就要能和农户紧密的配合,加强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重要性宣传工作,让农民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价值有明确的认识[3]。可通过农业活动的开展,以这一亲和力的活动方式,加强和农民的互动,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认识,将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当中的应用价值能充分的体现。可通过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计算机技术应用重要性的知识宣传,通过微信以及互联网等,这是比较有效的宣传途径。

  第二,强化农业计算机应用人才队伍建设。保障农业发展中计算机技术的科学应用,就要充分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人才资源是企业竞争的根本,所以农业的发展就要注重技术人才的重视。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实现现代化的管理目标,就需要农业计算机技术人才队伍的支持,通过提高农业计算机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从整体上提高其综合税,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农业的发展工作当中。

  第三,充分加强农民计算机操作技能。农业领域中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要充分注重从农民自身的计算机技术操作水平提高方面着手实施,加强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在农业的现代化目标实现方面,就要能加强农民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认识,普及农民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普及率,提高农民自身计算机技术操作水平,只有从这些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真正保障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4]。2.2农业发展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农业发展中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方面比较多样,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农业科研当中就比较关键,如将计算机技术在杂交农产品选种的工作方面加以应用,同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就能发挥计算机技术的功能,实现优质的杂交农产品选种目标,提高选种的质量。

  计算机技术中的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对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提高就发挥着积极作用。视频监控系统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有着不同的部分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如前端部分的作用发挥,主要就是对视频信息进行采集的功能,将其布置在温室的某一位置,就能对温室的各个部分进行监控,并能将视频监控的内容信息进行传输到显示系统,通过显示画面进行呈现,这样就能及时的了解温室大棚中农作物的生长现状,从而及时的采取管理措施加以应对[5]。在传输部分的作用发挥,主要是对传输的内容保障图像质量。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农产品的销售当中,也能发挥积极作用,主要就是将农产品信息放在网上销售,方便客户对农产品进行介绍,这样能扩大农产品的销售面积,从而更为方便的提高销售量。计算机精准农业设备的应用也比较重要,主要就是在农业资源的节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如计算机控制灌溉的方式。

  3.结语综上所述,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就要充分注重结合实际的现状,

  对技术应用环节能有充分详细的了解,保障农业整体生产质量水平的提高。通过此次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研究分析,就能为提高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其具体的发展提供相应思路。【参考文献】[1]陈昱.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管理中的应用构想[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6(02)[2]马雪.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天津农业科学.2015(05)[3]袁春新,韩娟,唐明霞.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初探[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6(04)[4]唐明霞.农业信息化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湖北农学院学报.2016(04)[5]唐世浩,朱启疆,闫广建,周晓东,吴门新.关于数字农业的基本构想[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03)

  

  

篇二: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计算机技术与农业结合应用

  作者:崔春雷来源:《广东蚕业》2016年第6期

  当前,在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在各行各业都被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学习、工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具。在农业生产以及发展过程中,计算机更是为其开辟了新的趋势方向,但是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当中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仅阻碍了计算机技术的整体应用效果,而且制约了农业的整体经济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只有针对计算机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够保证计算机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问题被切实有效的解决。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将计算机技术科学合理的应用到农业当中,而且能够促使两者之间将自身的优势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形成良好的结合状态,从根本上保证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

  1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现如今的发展势头越来越迅猛,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农业当中也是如此。在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其自身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广泛,其中包含的技术种类也比较多,在农业与其进行有效结合以及实际应用时,要根据农业的实际生产特征以及管理特点,选择计算机技术当中与农业管理相符和的技术。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将计算机技术自身的优势特点充分发挥出来,而且能够为农业的生产以及管理、发展起到非常良好的影响和作用。

  1.1监控技术

  当前,在农业自身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温室被建造而成,导致农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控的数据越来越多,如果单纯的依靠人工来进行操作的话,不仅很有可能造成数据的记录错误,而且还会加重人工的整体劳动力。另外,蔬菜在生长过程中,对于环境温度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情况下,要求温度生长环境的温度比较高、并且潮湿度比较良好的环境,所以应当避免让工作人员过多的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工作。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将计算机技术当中的无线传感器监控技术应用其中,不仅能够对温度、湿度、CO2浓度、光照度等一系列数据进行切实有效的采集、分析、监督和管理,而且能够从根本上减少人工劳动力的整体操作负担。

  1.2条形码技术

  在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大力发展的形势下,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并且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自动识别技术,不仅在各行各业当中被广泛应用,而且其自身仍然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这种技术称之为条形码技术。条形码技术是为了解决对信息的自动扫描而出现的一种技术,其自身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依靠自身准确快速的采集技术,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条形码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缓解由于数据输入问题导致的一系列事故问题,从根本上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用。另外,条形码技术不仅能够在一些静态信息上进行应用,包括一些生产商信息、货品名称等等,还能够对货运单号进行及时有效的采集,还包括一些货品的具体生产日期等等。

  1.3GPS技术

  GPS技术当前在各个行业领域当中,都已经被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卫星导航系统当中,GPS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将GPS这种技术应用其中,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扩大信号的整体覆盖范围,而且能够对农业生产以及实际

  情况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由于GPS技术的操作比较简单,所以在农业领域当中已经逐渐被普及应用,虽然这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观测的时间,但是并不会对其自身的精度造成任何的影响。在农业领域发展过程中,将GPS技术应用其中,不仅能够对货品的运输情况进行实时有效的跟踪和处理,而且能够将货主、运输司机、第三方物流公司等等,将各个环节的信息进行切实有效的掌握。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对这些环节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从根本上保证整体运输质量和产品的经营效果,而且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运输的整体效率,提高农业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2.1管理者思想意识淡薄

  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导致很多农业管理者为了眼前利益,并没有给予计算机技术过多的关注和重视。农业管理者对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没有给予关注,甚至对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应用过程中会产生的优势、效果、作用以及价值等都了解的非常少。

  2.2缺少专业性计算操作人员

  在农业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员工或者是管理层员工都是从基础逐渐成长起来的,所以这些人员对于农业知识和农业技能的掌握非常清楚和熟练,但是对于计算机的掌握能力和水平却比较低下。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员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习惯了利用传统的工作模式或者作业流程,导致计算机的实际应用知识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水平都比较低,并没有将计算机技术的影响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2.3资金投入不足

  在农业领域发展过程中,计算机并没有广泛推广和使用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计算机的整体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没有更多的资金可以供其自身的运转操作。在短时间内,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并不能够马上就起到良好的成效,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看出其自身的应用效果,但是这对于资金本身就不够充足的农业行业来说,就显得更加的困难。

  3针对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应用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循序渐进的利用计算机技术

  在计算机与农业进行有效结合的过程中,由于农业领域很多方面仍然不够完善,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想让计算机技术融入其中,就需要按照最根本的原则和方式方法来进行。比如在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在对市场信息进行获取或者是其他方面信息获取的时候,可以将电子商务的发展力度逐渐增加起来,为信息的获取提供方便快捷的方式方法。另外,可以利用GPS车载定位系统,从根本上对车辆运行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管理,保证运输管理车辆的整体效率能够有所提升。在计算机技术的实践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计算机应用时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切实有效的分析和研究,及时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保证计算机技术的正常使用。

  

篇三: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casady1996年37为了合理地对水稻施用氮肥研究了利用机器视觉测定水稻稻冠尺寸和面积的技术该机器视觉系统能在自然光照和水田灌水情况下采集水稻稻冠的图像并能利用灰度中值和数学形态学进行水稻稻冠图像与背景的正确分割和特征抽取研究发现所测定的水稻稻冠的高度宽度和面积与人工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分别为089608740885这为根据水稻生长情况合理施用氮肥创造了条件

  计算机在农业上的应用

  计算机在农业上的应用计算机在农业上的应用,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农业科学的数值计算;农业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农业计算机模拟系统;农业计算机专家系统;因特网与农业。农业计算机专家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农业专家的工作,它综合土壤、气象、水利、良种、肥料、病虫害防治等影响农业生产效益的因子,汇集农业专家的群体智慧,提出了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最优方案,从而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并获得较好的效果。计算机在美国农业中的应用计算机在美国农业领域内的应用,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初。迄今,计算机的应用,给美国的农场管理、科研和生产带来了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效益。作物生产管理自动化。作物生产管理自动化,是计算机化的作物生产与管理系统。其各种功能的不断完善使最终成为专家应用系统。迄今,美国联邦和各州、各大学已开发成功的农业专家应用系统,在大豆病害诊断(P-LANT/ds)、预测玉米螟危害(PLANT/cd)、苹果虫害与果园管理(POMME)、农业技术资源保护(EXTRA)等领域大显身手。

  农田灌溉调控自动化。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美国用计算机化的滴灌和喷灌技术,已在亚利桑那州西南部大片沙漠地带安装了世界上最大的灌溉调控系统。这不但能节省50%以上的用水量和能量,而且能减少盐分集结,最终使产量增加1倍。美国加州农田灌溉专家克劳德·芬恩研制出一种用于地下滴灌的生物程序控制机。这个控制系统使用计算机联结的传感器测定作物的需水信息,并控制埋于表层土壤下的细小塑料水管的水阀,不但按需供水,还能使肥、水同滴,有很好的效益。

  畜禽生产管理自动化。美国的畜禽饲养计算机化已相当变遍。管理猪生产的计算机系统中存贮有分娩、死亡、生长、出售、食物比例和管理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它可以分析、预测猪的销售,交配、产仔母猪所需饲料,猪种退化以及最佳良种替代;还可根据存贮的育种和品质资料、母猪级别指标、营养效果、猪仔生产和市场价格等数据,分析经济效益和价值等。农机管理与产品加工自动化。美国用计算机管理农业机械可以帮助选用适当的农机型号和规格,降低使用成本,确定更新设备的时机。计算机在温室环境方面的应用最显其能。美国中北部运用一种计算机控制箱,能自动控制温室的温室、湿度,还定时适量的地喷洒农药和肥料,并调节灌溉系统,可使作物处于最佳生长状态,因而大大提高了产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量。另外,计算机还可应用于农副产品加工方面。美国1个日产700吨混合饲料的加工中心用2台IBM小型机自动控制了20种混合饲料的全部生产流程。华盛顿州1家马铃薯通风库在计算机控制下,可自动控制通风窗进行空调,使贮藏期分辊达到3、6、10个月之久,实现了周年供应。

  农业科研与服务系统信息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新信息技术的兴起,使农业信息服务终于发展为一种新的农业产业。现在提供农业信息服务的商业性系统已近300家。如美国在肯塔基建立的全美第1个农用视频电报系统,用户通过个人机键盘的识别号,即可存取该系统里大型数据库里当前市场价格、天气、新闻和其他农业信息。又如美国西南部,1986年以来盛行的电脑电视牲畜交易,可使买卖双方在家中利用电脑和电视进行交易,这种方式由于简便、经济、成交率高,因而发展十分迅速,每年已有50-80万头牛成交。计算机农业应用技术的发展还包括数据库、模拟模型、计算机网络等方面。1985年,美国对世界上已发表的428个计算机化的农业数据库进行了编目。这些数据库是当代最重要的农业信息资源。其中最著名、应用最广的是: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和美国农业部共同开发的A-GRICOLA,它存有杂志论文、政府出版物、技术报告等;由联合国粮农组织生产的AGRIS,存有10万份以上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的农业科技参考资料;还有当前信息研究系统CRIS,该库可提供美国农业部所属各研究所、试验站、学府的研究摘要。数据库应用系统则有不同的目标,它们分别服务于农业生产、管理和科研。如美国还建有全国作物品种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可在全国范围内向育种家提供服务。现有60万个植物资源样品信息被计算机化,可用计算机和电话存取。

  在农业科研中,计算机模拟模型技术一直是个热门课题。它的模拟对象是具有各种不同属性和规模的农业系统。美国已发展的模型,从宏观的农业经济发展到微观的光合作用过程,几乎涉及所有农业问题。如美国的作物模拟CERES、SINCOTⅡ,除了模拟土壤水分变化、作物生长等,还可以模拟发芽日期等发育过程。此外,美国计算机农业获得应用或正在发展的其它技术还有:实时处理与数字化控制、数字图像处理、农用机器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教学等。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在日本农业上的应用一、回顾计算机在日本农家的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大体上日本农家个人计算机的应用分五个阶段:1.第一阶段(1980-1984)计算机主要是8位的个人计算机,价格高昂,而且没有可用的商业化农业软件,那时的计算机只能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用BASIC语言或其他一些高级语言编程。在一些农业研究机构主要用来进行统计分析。这一时期内,进入实用的只有少量奶牛养殖户,主要用计算机来计算奶牛饲料或进行简单的饲料配方。

  2.第二阶段(1985-1989)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特别是个人计算机有了大的发展,16位的个人计算机成了主流。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是有了可供用户使用的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软件。计算机操作系统大部分都使用微软公司和IBM公司的DOS系统,市面上也有了农业记账软件。养殖户开始用个人计算机管理他们的每一头奶牛,并通过BBS与别的养殖户进行交流。但是这一阶段的个人计算机仍只在少数养殖户中使用。

  3.第三阶段(1990—1994)农业记账软件大范围推广应用,随着使用计算机人数的增多,日本许多地方农民们组织了计算机学习小组,共同学习掌握记账软件。该时期又一明显特点是计算机的用途多元化,如用数据库软件管理客户信息等。有些地方还建立了农业信息中心,并引进了传真服务系统向用户提供农业信息。

  4.第四阶段(1995—2000)大量的32位计算机和视窗操作系统的应用,促进了农业记账和其他软件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数量的显著增加,因特网也逐渐普及,这时的计算机已不再是什么昂贵的东西,它变成了每一个家庭成员方便的信息工具。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5.第五阶段(2000一)从2000年起,网络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各信息服务的提供者想方设法地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服务,农业信息服务也日益丰富实用。除了常规的计算机上网获得农业决策信息,手机逐渐成为相当重要的信息获取工具,使得一般农民即使在农田中也可以随时获得所需的农业信息。

  二、农民计算机拥有情况与主要用途以北海道为例,到2002年日本53%的农户拥有个人计算机,并有33%的农户使用因特网。与因特网一同发展的还有移动通讯,日本农户有74%的有手机,用手机上网的占42%。农民使用计算机的主要用途是记账、税金管理、数据处理、市场信息收集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农业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计算机进行农业经营管理,通过分析和评价,发现农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2)通过分析和评价等计算机辅助措施,制定改进农业经营管理计划;(3)利用相关的软件,有效、合理地配置土地、劳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4)获取和有效地管理和运营资本;(5)实现产品销售利润的最大化和解决物流系统中的问题等。计算机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1前言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计算机在农机领域内的应用,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国内外农业领域的计算机应用,大致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50-60年代,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农业科学计算,如美国最早利用计算机研究饲料配合问题;70年代,主要应用于农业数据处理和数据库的开发;80年代开始出现联机服务,应用重点是农业决策支持与自动控制的研究与开发;90年代,因特网渗透到农业的许多方面,以人工智能和3S技术为依托的虚拟农业、精确农业已现端倪,农业信息技术成为引导农业生产、科研、教育、管理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我国,计算机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也就是这几年的事,相对国外我们的差距很大。

  2计算机在农业机械应用的主要技术“GPS”及“3S”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是计算机在农业机械中应用的主要方面。①.所谓的“GPS”就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现在国外和国内一些现代化的农场中都可以看到安装着GPS系统的联合收割机、播种机和施肥机,这些机械能够能利用GPS系统准确定位,精确测量和记录单位面积(1平方米)土地的农作物产量、土壤养分湿度等有关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经计算机加工成彩色图形,显示每个地块的产量,分析不同地块产量高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施肥、灌溉,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信息化。目前在美国有15%的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农产使用了装有GPS的农业机械。②.“3S”技术又是一个整和,它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

  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对土地精确定位,按肥力程度确定播种量和施肥量。可节省肥料10%,节约农药23%。依靠精量播种,每公顷可节省种子25公斤。利用3S技术,调动大型农业机械,既省工,又省钱,效益提高。

  3计算机的应用更多体现在智能农业机械中。(1)、耕作机械智能化。美国东伦敦综合技样学院土地管理系研制成功一种激光拖拉机。利用计算机系统导航装置,不仅能够准够无误地测定其所在位置及运行方向,使误差不超过25厘米,而且能够根据送入农场计算中心的电子图表,查找出该处土地的湿度、化学成分、排水沟位置和其它一些特点;准确计算出最佳种植方案要,所需种子、肥料和农药数量等。一人在室内荧屏前可操纵多台激光拖拉机进行耕作,耕作速度快,且可减少种子、肥料和农药消耗,节约生产成本50%,提高作物产量20%。(2)、收获机械智能化。美国农场装备制造商卫西•弗格森,在联合收割机上安装了一种产量计量器,能在收割作物的同时,准确收集有关产量的资料,并绘成各个田块的产量分布图。农场主可以利用这种产量分布图,来确定下一季的种植计划以及种子、化肥和农药在不同田块的使用量。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3)、灌溉机械智能化。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瓦尔蒙特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和ARS公司开发出一种可实现农田自动灌溉的红外湿度计。该仪器被安装在环绕着农田的灌溉系统上后,可每6秒钟读取一次植物叶面湿度。当植物需水时,它会通过计算机发出灌溉指令,及时向农田灌水。

  (4)、挖土机械智能化。美国匹兹堡一家公司研制成功一种超声波挖土机,在埋有电缆和管道的地方挖土时,可避免将电缆和管道挖坏。这种新型挖土机,使用超声波喷气流破碎土壤,然后用真空装置将土吸走,不会对电缆和管道造成损害。

  (5)、采摘机器智能化。法国科学家开发的摘苹果机器人,能辨别出苹果是否成熟。摘一只苹果仅需6秒钟,为人工采摘时间的一半。美国一家公司发明的一种采蘑菇的机器人,可按设定的蘑菇伞最小直径进行采摘,平均每6秒钟采摘一个蘑菇,且不会使蘑菇受损。

  综合上述,计算机在农业机械领域的应用是广泛的。我们国家在这个领域还是比较落后。但是,在1994年,我国农业部首次提出了旨在推进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金农工程”,由此正式拉开了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序幕。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我们自己研制的智能农机忙碌在绿色的田野上。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及其在农业检测中的应用姜忠爱1图像处理技术的概念及发展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它是用计算机实现人类视觉功能,把所测对象映射为数字图像,并模拟人的判别准则去理解图像和识别图像,其主要原理是用图像采集卡和摄像机将外界图像转换成以红(R)、绿(G)、蓝(B)三原色灰度值表示的数字图像,然后运用相应软件进行分析、加工、处理和输出。狭义的图像处理是消除图像劣化因素,改善图像质量,即完成“图像一图像”的转换;而广义的图像处理概念是分析给定图像,提取有效特征,完成“图像→描述”的过程。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图像处理已应用于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军事技术、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2实现计算机图像处理的软硬件组成实现计算机图像处理的基本硬件组成包括:CCD摄像机、图像采集卡IMAQ和PC机。软件部分包括厂家提供的图像采集卡驱动软件,以及由用户自行编写的图像处理与分析程序。软硬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CCD摄像机将所要识别、解释的对象以图像的形式记录下来。实质上,CCD摄像机是一个光电传感器,将反映对象、背景的光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信号以电信号的形式记录下来。插入计算机内部的图像采集卡可以将摄像机采集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将图像数字化,以便计算机对其进行各种必要的处理。

  3图像处理的种类及方法3.1图像处理种类图像处理方法有光学图像处理和计算机数字处理两种方法。其差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处理工具不同。光学处理方法是用专门的光学仪器进行的;数字图像处理是在计算机上进行的。(2)所产生的数据形式不一样。光学处理产生的是硬拷贝像片、数字影像;图像处理产生的是数字磁带。(3)处理原理不同。光学处理产生的由感光材料曝光阴影的;数字图像是以计算机解析变换产生的影像。3.2图像处理方法数字图像处理方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方法,其处理的步骤大同小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应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首先要将图像数字化,即在空间上加以取样(离散化),在幅度上加以量化(分层)。通过CCD摄像机连接数据采集卡向计算机中传输图像,或经过图像扫描仪扫描图像都是图像的数字化过程。为保证不丢失信息也不引入假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信息,一幅图像的像素点一般用256×256、512×512、1024×1024或更多。

  (2)图像编码。如果每个像素都用8bit空间来量化,图像的数据量会非常大,给传输和储存带来麻烦。图像编码就是在不影响图像主要信息的情况下,减少图像的比特数。目前,图像压缩编码分为无失真编码和有失真编码。常用的编码技术有霍夫曼(Huffman)编码、对数编码、香农—诺曼码等等。

  (3)图像灰度化。在很多情况下,处理彩色图像相当繁琐,在对象色彩不影响结果的情况下,将彩色图像转化由亮暗不同像素组成的灰度图像,以方便于处理。

  (4)对比度调节。首先对全部图像数据扫描一遍,得到灰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形成两个域值,再计算出它们的差值,用它们的差值与所有灰度色调范围比较,然后把两个域值之间的像素等比例放大,从而使图像不至于反差过大,或过暗、过亮。

  (5)数字图像纠正。数字图像纠正就是利用计算机对图像中每一个像素进行解析纠正处理。即根据纠正变换公式,把影像阵列挪动位置,按规则网格点重新配赋像素的亮度值(灰度值)。如在卫星遥感中,数字图像纠正能够消除由卫星姿态、运行速度、高度等非系统性变形和由卫星成像系统本身产生的系统性变形误差。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6)图像平滑化处理。图像在生成和传输过程中常受到各种噪声源的干扰和影响而使图像质量变差。为抑制噪声和改善图像质量,必须对图像进行平滑处理。这可在空间域和频率域中进行,空间域一般采用邻域平均法,频率域采用低频通滤波法。

  (7)数字图像增强。图像增强的日的是为了显现某些有用信息或图像的后续处理,将图像整体或某一部分某些信息与其它信息产生较大差异。图像增强包括反差增强和边缘增强:反差增强是按一定规律调整像素灰度值分布区间达到增强图像判读效果的方法;边缘增强是一种强调细微灰阶变化的技术,其目的是突出图像的边缘,除边缘以外图像中的其它内容经过处理后被削弱甚至被去掉,因此有时处理后的图像会失真。所以选择好的函数算法在图像处理中至关重要。

  (8)图像滤波。滤波是指当图像中的噪音与有用信息灰度值有一定差异时,通过编程将处于噪音灰度值按一定规则给予赋值,这样就达到了消除噪声、增强图像判读的效果。滤波常有3种类型:低通滤波、中通滤波、高通滤波,应用时根据信息提取的目的不同而采用。

  (9)反相。反相即将图像明暗亮度值反置,是一种很简单的点处理技术。用这种方法对图像进行处理后,图像亮的部分变暗,暗的部分变亮,反相后的图片点像照片底片,可以从多角度观察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图像。实现方法是用最大的像素值减去原像素值作为该像素的新值。

  (10)图像镶嵌。图像镶嵌就是把单张图像相片对好并拼接到一起,其基本操作原理是依据迭复部分中的控制点,使邻接的图像彼此在几何上配准,然后进行投影。其作用是从两幅图片中寻找不同,或从数字文件中除掉迭复部分重复像素以获得有用信息。

  (11)伪彩色处理。人眼对灰度分辨率有限(0~20个灰阶级)。对于彩色,人眼可分辨出上千种彩色的色调和强度,伪彩色处理是一种彩色映射过程。利用这种技术可识别灰度差较小的像素。例如,对B超图像进行伪彩处理,可增强观察者对B超图像信息的检测能力。

  (12)图像二值化。当所要处理的图像为彩色图像或灰度图像,而图像是颜色深浅变化对试验结果没有任何影响,反而会给处理带来大的工作量和无用信息。因此,需要把图像转化为只有黑色和白色两种颜色,以有助于处理方便,并且会直接显现图像的有用信息。

  数字图像专题信息提取方法还有许多,如人们常称的K—T交换图像、腐蚀与膨胀、图像的分割及CIS支持下的专题信息得取、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等支持下的专题信息提取等。完成一幅图像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的处理,并非需要以上所有的处理方法,应当根据所研究的领域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处理图像、提取信息。

  4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农业检测中的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在农业检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TaylorR.w.等,首先报道了分别利用红外线扫描和模拟摄像机枪测苹果损伤的方法;PehkuglcrG.E和ThroopJ.A.也利用机器视觉进行苹果表面碰伤检验;SarknrN,R.R.Wolfe利用数字图像分析和模式识别技术研究了一种用于检测新鲜市售西红柿尺寸、形状、颜色和表面缺陷的分类方法。在国内,张书慧、张晓梅进行了苹果、桃等农副产品品质检测与分级图像处理系统的研究,该系统通过建立图像数据采集与分析子系统和相关的农副产品图像数据库,实现对农副产品品质(表面颜色、形状、缺陷)的准确分级。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吴文斌、杨桂霞,用极轨业务气象卫星(NOAA)图像监测冬小麦长势,并讨论了如何纠正因地球曲率等的影响造成图像几何畸变带来的误差。莱阳农学院纪寿文、王荣本,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识别玉米苗期田间杂草的研究,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分析了玉米苗田间杂草的特征量,识别出田间杂草并确定了杂草的位置和生长状况;研究采用双峰法滤除了土壤背景,根据投影面积、叶片、叶宽识别出了杂草,并且根据杂草投影面积确定出了杂草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密度。王江枫、罗锡文,探讨了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芒果质量及果面坏损检测的方法,分析了确定所需图像区域的算法,建立了芒果质量与其投影图像的相关关系,按质量和果面坏损分级准确率分别为76%、80%。何东健、杨青等,也进行了果实表面颜色计算机视觉分级技术研究等。胡少兴在吉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根据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排种器性能检测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种子位置智能检测方法。中国农大李长缨、滕光辉等,利用VC++6.0编制的图像分析处理软件,提取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包括叶冠投影面积和株高,实现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温室黄瓜幼苗生长进行无损监测,对提高温室的智能化控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山东农业大学丁元法、张晓辉,于2003年完成的“新型播种机综合试验台的研制”等,都是利用虚拟仪器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展开播种机排种性能检测方面的探索和应用。这些研究开拓了数字图像分析技术在农产品检测方面的应用,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5、结论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农业检测中的应用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生产生活的方各面都能见其广泛应用。工业上零件合格检验和自动化控制、化学医药上成分鉴定、航天领域以及生活中的指纹鉴定、图像搜索、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图像处理技术势必向简易、高速、准确、通用的方向进步,并将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计算机视觉及模式识别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高华,周林(山东农业大学信息技术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01018)APPLICATIONOFCOMPUTERVISIONANDPATTERNRECOGNITIONINAGRICULTURALFIELDGAOHua,ZHOULin(CollegeofInfoScienceandEngg,Shand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Taian271018,China)Keywords:computervision,patternrecognition,imageprocessing,agriculture摘要: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得到了广泛开展,并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计算机视觉在农业各领域中的应用必将对传统农业模式产生巨大影响。本文从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果品分级与检测、粮食种质的检验与评测、植物生长状态监测、田间收获作业、农产品加工、杂草与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发展作了回顾和综述,并对今后的发展作了展望。关键词: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图象处理;农业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中图分类号:TP39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324(2003)04-0590-04

  收稿日期:2002-12-24作者简介:高华(1963-),男,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等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gaoh@sdau.edu.cn1引言计算机视觉是研究用计算机来模拟生物外显或宏观视觉功能的科学和技术。计算机视觉的发展是20世纪50年代从统计模式识别开始的,计算机视觉的历史虽短,但其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个方面。可以说,需要人类视觉的场合几乎都需要计算机视觉,人类视觉无法感知的场合,计算机视觉也突显其优越性。近20几年来计算机视觉在农业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本文仅从几个侧面介绍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研究和进展。2在果品形状与缺陷检测及分级中的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无需接触测定对象便可从获取的图像中得到大量的参数和信息,而且和人工检验相比具有效率高、识别率高、标准统一的优点。特别适合于动物、植物和农产品等生物体的检测和质量综合评定。因此在农产品品质检验中具有广泛应用。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早在1985年Rehkugler[1]就采用图象的灰度值检测苹果的缺陷,然而当时检测精度较低。同年SarkarN.和R.R.Wolfe[2]又利用数字图像分析和模式识别技术,根据西红柿8邻域链码边界的曲率来描述西红柿的形状。并研制成功了一种具有定向机构和合适的照明装置的计算机视觉西红柿品质分级装置。1989年Miller[3]等在桃子分级研究中,提出了利用彩色图象和近红外图象分析损伤面积的算法,使测量结果与人工测量的结果相关系数达0.56。Shearer[4]在1990年又提出了用机器视觉对圆椒进行颜色分级的新方法,正确率达96%。而Brandon[5]利用计算机视觉系统获取胡萝卜顶部图象,提取外形特征参数输入神经网络,将胡萝卜顶部形状分为5级,平均分类的准确率达85%。Heinemann等[6]在1995年结合形状与HIS两方面信息进行苹果质量检评,使其用色彩的准确率达100%,而用形状评价的准确率达92.3%。在果品检测与分级设备研制方面,Tao.Y等(1995年)[7,8]研制成功了Merling高速高频机器视觉水果分级系统。该机的生产率为44t/h,苹果、桔子、桃子、西红柿及其它水果的分级,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美国每年有50%以上的苹果经该设备处理,并已推广到加拿大等其它国家。

  3在粮食作物质量检测与分级中的应用从20几年前,美日等发达国家就开始把机器视觉技术应用于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评价,至今已经取得了较大发展。Zayas[9]在1985年将基于种子光特性的图像分析连同统计图像识别技术用于区分不同的小麦品种。1986年,Gunasekaran.S等[10]对玉米籽粒裂纹机器视觉无损检测技术进行研究,表明玉米籽粒裂纹与其他部位可以采用高速滤波法将其识别出来,检测精度达90%。而Zayas等[9,11,12]使用计算机视觉系统从小麦图片中提取出形态学特征参数,应用这些特征区分小麦的品种及非小麦成分。Liao.K等[13]在1992年将玉米籽粒图象用34个特征参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可将籽粒形态分为5类,经过学习的神经网络对完整籽粒分类的准确率达93%,破损籽粒分类准确率达91%。LiaoK.等[14]1994年根据玉米粒的颜色和表面缺陷进行实时分级,该系统的缺点是分级速度很慢,每秒仅处理12个玉米粒。Ni-B等(1997年)[15]为了区分凸形冠顶、光滑凹形冠顶和非光滑凹形冠顶玉米籽粒,找到了一种不用结构光而通过图象处理的方法获得玉米籽粒三维信息的可行技术,并发现不同形状的玉米籽粒其图象灰度曲线有明显差异,该系统的平均检测精度与人工检测相仿,约为87%,所需时间为1.5~1.8s/粒,离实际应用还有较大距离。另外Ni-B.等(1998)[16]还研究机器视觉玉米粒大小分级,可测得独立于玉米粒方向的尺寸。Y.Chtioui,S.等[17]在1999年提出了用Roughsets理论作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为模式分类工具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来评价蚕豆品质的方法。这一理论提出用两种不同的离散方法来区分合格、破损、过小、异类蚕豆和石头。利用从彩色图像中提取的35个特征参数进行分类,分类结果与判别分析统计分类结果相比有较好的一致度。模拟实验表明,该理论的分类方法与离散间隔数有很大关系。

  4在植物生长状态监测中的应用精确自动地监测动植物生长情况是自动控制动植物生长环境的前提。SeginerI.等(1992)[18]研究发现完全长成型的西红柿叶子的运动与缺水情况及CO2吸收率几乎成线性相关,叶尖的运动状态是反映植株需水情况的非常敏感的指标。为此,他们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植株叶子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其结果可用来作为灌溉系统的控制信号。而VandeVooren等(1992年)[19]利用机器视觉技术测定了蘑菇的各种形态学特征,提出用圆度、弯曲能量、球形度和偏心距等来描述蘑菇的形状特征。LingP.P.等(1995年)[20]利用机器视觉采集了同一胚芽体细胞处于不同阶段时的两幅图像,并用伸长系数和生长纵横比(即图像对主轴与次主轴的二阶矩之比)作为两个特征系数来比较以预测最终发芽状况,通过对426个样本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器视觉系统预测发芽率的精度为61.5%~85.1%,高于专家人工预测的精度43.1%~69%。ShimizuH.(1995)[21]对利用机器视觉和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近红外光进行非接触式植物三维生长信息测定技术的研究,所研制检测系统的分辨精度可以达到0.05个像素或0.025mm,通过分析该系统每隔12min记录一次,并连续记录所获得的信息后发现,白天和晚上的平均生长率分别为1.74mm/h和0.65mm/h,白天的生长速度要远远高于黑夜,这为合理控制植物的光照条件提供了依据。AhmadI.S.等(1996年)[22]利用彩色图像信息评价缺水和缺氮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由此而造成的植株颜色的变化,并表明色彩是一个用来识别植株和叶子的有效分类特征,可供灌溉和施肥决策时参考。Shinizu等(1995年)[23]通过连续采集植株图象,成功的分析了其昼夜生长率。Singh(1996年)[24]根据对冠层大小的图象分析来判断水稻中期生长情况,并建立了根据水稻中期生长情况及施肥量来预测产量的数学模型。

  5计算机视觉在田间收获作业中的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于农产品自动化收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近年来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1989年SlaughterD.C.等[25]首先研究利用自然光条件下图像的色度和亮度信息对柑桔收获机械手进行导向,建立了一个利用彩色图像中的颜色信息从桔树上识别桔子的分类模型。该分类器从果园自然环境中识别桔子的正确率为75%,识别桔子形心的误差率为6%。1991年日本Kubota公司成功研制出一种用于桔子收获机器人的机械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手[26]。1996年Zhang-Shuhai,Takahashi-T等[27]通过计算苹果图象轮廓线,并利用通过模式识别来实现对苹果的检测、定位,进而可以自动采摘苹果。Kondo.N等(1996年)[28]研究了樱桃番茄的收获机器人,提出了检测樱桃番茄位置的有效算法,检测正确率达到了70%。国内周云山、李强等(1995)[29]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设计了由蘑菇传送带、摄像机、采摘机器手、三自由度气动伺服机构、机器手抓取控制系统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蘑菇采摘器。

  6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目前,人们已经开始探索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产品加工自动化中的应用。国外已有部分成果得到实际应用。我国仅有极少数学者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LingP.P.等[30]在1991年就研究鲜虾图像的形态学特征和频谱特征,力图实现为鲜虾去头加工的自动化,发现根据频谱特征确定下刀位置较有效,在每秒处理2只虾的情况下,以频谱特征为依据所确定的下刀位置的标准偏差为2.8~4.6mm。McConnell(1995年)[31]研究利用机器视觉技术检测颜色来控制烘制或烤制食品的质量,取得满意效果。为了保证食品加工过程中所用容器的质量,1995年,SeidaS.等[32]研究了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检测饮料容器质量的可行技术。而TaoY.等[33]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研制成功了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鸡肉中的骨头碎片及污染物的无损检测设备,并探索出了一种将X射线成像技术与激光三维成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系统快速、准确地检测骨头碎片及污染物的能力。

  7在杂草与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应用研究大田作物病虫草害的自动识别与测定技术,建成自动化控制系统,用来防除田间杂草与病虫害,是计算机视觉技术在作物栽培生产中的重要应用研究领域。例如为了针对杂草精确喷洒除草剂,WoebbeckeD.M.等(1995年)[34]对美国中西部地区的10种常见杂草及玉米和大豆的二值图像进行了形态学特征分析,发现用形态学特征区别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非常有效,准确率为60%~90%。而,WoebbeckeD.M.等(1995年)[35]的研究发现利用彩色图象的2g-r-b特征区别植物与非植物背景的效果很好,可用于设计探测杂草用的传感器的定点喷洒控制。同时,ZhangN.和C.Chaisattapagon等(1995)[36]也对如何识别小麦地里的杂草进行了研究,他们同时使用了形状分析和颜色分析方法。可以识别出阔叶杂草品种。这些研究结果为基于杂草探测的精确施药技术的应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CasadyW.W.等(1996年)[37]为了合理地对水稻施用氮肥,研究了利用机器视觉测定水稻稻冠尺寸和面积的技术,该机器视觉系统能在自然光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照和水田灌水情况下采集水稻稻冠的图像,并能利用灰度中值和数学形态学进行水稻稻冠图像与背景的正确分割和特征抽取,研究发现所测定的水稻稻冠的高度、宽度和面积与人工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分别为0.896、0.874和0.885,这为根据水稻生长情况合理施用氮肥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SinghN.等(1996年)[38]建立了基于机器视觉的水稻中期氮肥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所测定的稻冠尺寸判断水稻的生长情况,并建立了根据中期氮肥施用量和中期水稻生长情况(稻冠尺寸和叶绿素)预测水稻产量的数学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846。该模型为进行水稻中期需氮情况分析和确定最佳中期施氮量提供了一种客观的方法。农药的粗放式喷洒是农业生产中效率最低、污染最严重的环节,GilesD.K.和D.C.Slaughter(1997)[39]等研制了一种能对成行作物实施精量喷雾的装置。该系统由机器视觉导向系统使喷头直接位于每行作物的上方,并能根据目标作物的宽度自动调节扇形喷头相对于前进方向的偏转角度,从而保证雾滴分布宽度与目标作物宽度相一致,以减少农药的浪费。经测定,与传统的喷雾方式相比,该系统可使用药量减少66%~80%,目标作物上的雾滴沉降效率提高2.5~3.7倍,周围土壤的沉降量和空中飘移将分别减少72%~90%和62%~93%,这不仅节约了农药,提高了施药效率,而且还可以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Zayas,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I.Y;Flinn,-P.W(1998)[40]利用机器视觉检测批量小麦样品昆虫,对多米尼克成虫、一些草籽、杂物的检出率高于90%。

  8计算机视觉在农业领域其他方面的应用计算机视觉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还包括很多方面。如DasK.和EvansM.D.等(1992a,b)[41,42]用机器视觉技术在鸡蛋孵化的早期检测鸡蛋的生命活力,去除死蛋或坏蛋,正确率可高达96%~100%,从而提高出雏率。而TaoY.(1997)[43]对基于机器视觉的幼鸡性别识别技术进行了研究,研制成功了借助于紫外线成像自动识别幼鸡性别的装置。还有在土地资源中可以用遥感图像提取土地荒漠化信息、对土壤环境进行分类、监测冬小麦面积、农作物种植面积提取、生态土地分类。利用数字图像分析土壤表面裂隙的方向分布、研究土壤孔隙三维结构。在林业生产中作林业资源调查、监测林区土壤粗空隙率、森林资源调查、木材无损检测等等。9结束语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得到了广泛开展,并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计算机视觉、图象处理、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等技术和方法对于作物特征的识别、苗情的监测、病虫害的防治以及精细农业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机视觉技术必将对传统农业模式产生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态、最新报道等;5.农业实验及农业产业化文章,现代农业、农业要闻、

  农副产品供求及致富信息等。6.国外科技、译文综述、未来世界等报道。篇幅短小精练者尤佳。文稿要求:1.论文稿每篇要求4000字左右(特殊情况除外)。2.来稿需署作者真实姓名(所在单位、城市名、邮政编

  码),并附详细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和E-mail地址;除中文正文外,要求有中英文题名、作者名(所在单位、城市名、邮政编码)以及不超过100字的摘要和3-5个关键词,并附中文第一作者及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简介100字左右。

  3.来稿须有新意,主题鲜明,题文不超过20字。文字简练,层次分明。文中段落编号为:一级标题1;2;3……;二级标题1.1,1.2,1.3……;三级标题1.1.1,1.1.2,1.1.3……。

  4.参考文献择主要者,勿引用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参考文献按其在文中被引用的先后顺序编号。被引用的图书和期刊书写格式分别为:

  (刊)序号作者.文章题名.刊名,发表年代,卷(期):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页码-页码(书)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码

  -页码。5.来稿标准为A4(大16开)打印稿,并附内容相同的

  Word(3.5寸软盘)文件或发电子邮件。6.文责自负,本刊有权作文字修改,如不同意修改,请

  说明。7.来稿经审定,将给予录用与否的答复。请留备份,恕

  不退稿。8.请勿一稿两投。作者投稿3个月内未见答复,可另投

  它刊。9.公式、符号、单位、学名、缩略语应按国家规定书写,

  内文用标准简体字。声明:向本刊投稿并录用的稿件文章,将一律由我刊编辑部统

  一纳入与我刊向关联的数据库、光盘等其它出版物及因特网。凡不同意者,请特别声明需另作处理。

  Countyciaredshxmpvf,blYkzg.w

  

  

篇四: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14农业专家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是运用人工智能知识工程的知识表示推理知识获取等技术总结和汇集农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以及通过试验获得的各种资料数据及数学模型等并有解释说明功能等可应用于农业的各个领域可以把农民种田技术提高到像专家那样的水平这是科技普及的一项重大突破

  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

  1计算机技术简介1.1无线传感器的监控技术近年来,温室的数量越来越多,需要监控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另外,蔬菜生长一般都要求是温度较高、潮湿的环境,应避免工人长时间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因而,无线传感器可用于对包括温度、湿度、co2浓度、光照度等温室内欲监控的数据的采集,把工人从繁重的数据监控中解放出来。1.2条形码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在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中产生了一种自动识别技术,这种在短期中得到普及并迅速发展起来的技术就是条形码技术。这种技术是为了解决如何快速对信息进行自动扫描而设计的,它可以极其准确快速的采集数据,且结果可靠令人放心。自从开发使用了条形码技术,一度出现瓶颈的数据输入问题和数据采集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这种非常安全有效并且令人放心的技术,对于供应链的管理来说无疑是最有效的支持方式。条形码技术不仅能采集静态信息如生产商信息、货品名称、货品数量和货品规格等,还能采集囊括运货单号、收发货地点、收货单位、货品的生产日期、货品流水线、货品保质期以及货品批号等动态信息。1.3gps技术在卫星导航系统中,gps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样其在定位系统中的作用也是人们不可忽视的。使用这一技术,不单单可以扩大信号的覆盖面积,而且在时间上也能得到有效延长甚至可以达到全天候操作,它操作起来相当简单方便,采用实时定位,虽然缩短了观测的时间,但却并不影响定位的精度,并且具有在测站间不需要通视的巨大优势。在农业中应用gps技术,能够实时定位跟踪到农产品的运输车辆和运输货品的所在地点,充分有效地结合了货主、运货司机、第三方物流公司等每个环节的信息,这样一来不但使车辆和货物都得到充分有效的调度,提高了运输的效率,同时运输的货物和运输司机的安全也得到了更好地保障。1.4农业专家系统

  1

  农业专家系统是运用人工智能知识工程的知识表示、推理、知识获取等技术,总结和汇集农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以及通过试验获得的各种资料数据及数学模型等,并有解释说明功能等,可应用于农业的各个领域,可以把农民种田技术提高到像专家那样的水平,这是科技普及的一项重大突破。

  2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障碍2.1管理者思想观念落后,没有意识到计算机技术的重要优势有些农业领域的相关管理人员,在弱肉强食的生存环境的影响下,未注重长远利益,眼前的利益成为他们迫切关注的对象。同时,这些管理者也忽视了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甚至对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成效知之甚少。2.2计算机技术人员极为匮乏在农业领域中,大多数员工甚至管理阶层都是从基层工作中成长起来的,因此,他们能够熟练地掌握农业知识,但是却不了解日益革新的计算机技术,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习惯了传统的工作模式与流程,导致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匮乏和信息化程度整体水平偏低。2.3计算机投入的资金不足农业领域之所以不能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就是因为没有雄厚的资金进行运转,况且在短时间内,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成绩并不显著,这令本身资金就不足的农业行业更是困难重重。3加强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措施3.1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由于大多数农业领域的各方面辅助条件都还不够完善,所以想要实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必须要按部就班地进行。比如,可以循序渐进做到以下几点:在获取市场信息和供求信息方面,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运用gps车载定位系统,提高运输管理车辆的效率;为了使信息被有效共享,使农业企业与客户得到更好连接,可以在企业和客户之间宣传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各方面辅助条件的发展与完善,就需要新的更加标准的管理方式,这时想要将现有的计算机技术系统更新升级就相对更容易一些了。3.2加强计算机数据库建设

  2

  将数据库建设的越完备,提供的数据越准确,在管理决策层面就越有力度。在数据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情况下,这些数据已经推动了计算机系统的优化,使农业相关领域的运营情况得到改善,成本自然降低。而一旦数据不够准确,或者相关数据在输入系统时拖延了时间,这样的优化方案无疑会被人们所质疑,从而降低信任,无形中损失了计算机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效率。

  3.3加快电子商务在农业领域的发展进程农业领域及相关企业要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的帮助,并且在信息管理技术的帮助下,使电子商务顺利发展,这样就能使业务成本在尽可能少的情况下交换得到尽可能多的合作伙伴以及客户的帮助与协调,使业务运作起来更加简单容易。比如,在服务质量方面,想要得到整体的提高,可以利用电话和传真、设立网页、发送和接受电子邮件、建立网站(包括足够专业的web知识)等方法建立多种渠道,从而在短时间内与客户及时沟通,也会令客户对服务工作更加满意,进而增强竞争力。总之,自从我国成功加入wto以后,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快速有效地加强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抛砖引玉,希望更多人士加入到此课题的研究中来,以建立与完善计算机技术体系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作者:张京张秋玲马利强单位:廊坊市大华夏神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3

  

  

篇五: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计算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作者:袁涛来源:《广东蚕业》2020年第5期

  DOI:10.3969/j.issn.2095-1205.2020.05.35

  袁涛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学工处山东菏泽274300)

  作者简介:袁涛(1985-),男,山东临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基础教学。

  摘要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很多行业带来了很大的便捷,其中对农业行业也有很大的影响。文章介绍了我国现阶段各种计算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根据案例总结了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农业;影响

  中图分类号:S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0)05-71-02

  计算机这项技术在近几十年中快速地出现并兴起,到现如今已经被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所应用。计算机网络时代的来临,无可否认,对使用者以及所应用的行业来说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但万事万物都是有着双面性的,计算机网络也是如此,有利也有弊,能给我们带来便捷,但这种便捷不是完美无缺,也是存在问题的。一旦发生问题,其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正确地分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以及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1计算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1.1农业中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应用

  我国现阶段,很多的农业领域都应用了计算机模拟技术,这项技术先对电控系统进行了开发和测试工作,然后利用计算机模型及接口电路模拟农业领域中的实物,从而对农作物进行管理。这种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应用是把农业的系统看成一个大的整体,然后对这个系统进行模拟化研究。目前世界上很多发达的国家已经利用这种技术对农作物进行了计算机的管理以及控制。近几年来,我国农业领域也在广泛地应用MATLAB仿真、ANSYS有限元分析、ADAMS多刚体运动动力分析虚拟样机技术、FlunT流场软件等这些软件[1]。计算机模拟技术有较强的实用性,这些计算机模拟技术软件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生长的可靠性,可以对农作物的生长以及农作物收成之后的质量进行检测。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软件可以模拟农作物生长周期以及会遇到的问题,提前对此做好相关改进方案,这项技术的应用大大促进了农业领域机械化的水平,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1.2农业在计算机对地区气候气象以及自然灾害的预测

  众所周知,很多农作物需要在及其严苛的条件下进行工作,计算机可以对全球的气候气象进行预测。与此同时,每天24h不间断地监测农作物周围的气候、光照时间、气温的变化、降水多少、土壤中湿度的变化以及风力的大小,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定期的记录农作物的生长速度以及生长的变化,然后将这些信息整合、研究、分析,研究出每种不同的农作物生长时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促进农作物的茁壮生长。计算机网络还未普及时,农民大多根据以往的经验对农作物的培育以及种植,且对未来环境变化的认识也不足,一旦遇到大的自然灾害,将受重

  创。虽然现阶段大自然的气象变化变幻莫测,但是通过计算机应用,可以提前得知气象气候的变化,虽然不是百分之百准确,但也可以为相关的管理者创造更多的反应时间,做出预防的措施。计算机气候气象监测技术的应用降低了了农业领域受自然灾害影响的概率,很大程度上降低来了农民遭受损失的概率,对农民的经济收入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1.3农业中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计算机视觉技术也广泛应用在农业领域中,这种技术是模拟我们人类视觉化的一个过程,它是一种有感受周围的环境以及我们人类视觉的功能技术,也是一项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综合在一起的一门技术。目前,我国农业领域中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应用到这一项技术,比如在进行农作物耕作前分析土地的情况,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检测农作物中存在杂草的情况,在对农作物进行浇灌的过程中检测漏水等现象,以及农作物收割、采摘以后分类工作等等[2]。这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工作效率,缩短了工作时间,减轻了工人的负担,尤其是在大规模的农业工作领域中,比如检测某种农作物的成熟度,传统的人工智能靠外观、品尝等一些简单的工具来判定成熟度,但是计算机视觉技术却可以全方位地对其进行成熟度判定,这种技术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的机械化水平。

  2农业领域计算机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2.1农业领域对计算机应用的认识以及重视度不高

  我国现阶段农业领域多数是个体户,他们涉及到的农业生产领域很小,还有些不大不小,这些个体户往往因为对计算机认识不够等原因,大多数不会采用这些技术,他们认为计算机这些技术可有可无,不会对农业的生产造成多大的影响,因此他们从思想上就排除了计算机技术在自己的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没有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意识,就不会产生应用计算机行为,对计算机技术重视程度不高的现象大大影响了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农业领域的普及以及应用[3]。

  2.2资金投入不足

  众所周知,计算机是一种高科技的技术,在农业领域,单单引进一台计算机或者相应的计算机技术花不了多少钱,但是要将相关的人员、设备等所有的东西配齐将是很大一笔支出,一项计算机技术从软件的应用到数据的收集,再到数据的分析以及研究每一个流程中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人员费用是一笔很大的开支。有些政府以及农户为了节省开支,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节省了这一部分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计算机技术不可能完全应用在农业领域中,有也只是皮毛,没有将其精髓应用并不断地创新。资金投入不足大大影响了计算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以及普及[4]。

  2.3农业领域缺乏专业的计算机人员以及计算机水平低

  我国现阶段农业领域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为专业知识缺乏、信息化基础工作水平低以及网络化程度低。虽然,现阶段我国一些地区的农业领域已经利用计算机技术建成了一批农业信息资源库,但其数量和质量均不足以构成信息化的农业产业。现阶段我国农业领域计算机水平低下的原因有两个:(1)各地区的农业领域发展不平衡。我国是农业大国,同时国土面积也很大,不同地区生产不同的农作物,不同地区的计算机水平也不同,从某种程度上讲影响了我国整体的农业计算机的水平。(2)农业领域缺乏专业的计算机人员,我国计算机专业的人员有很多,但是毕业后选择从事农业领域的人员却很少,从而导致农业领域整体的信息化体系服务水平不高。高层农业信息技术开发人才缺乏,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农业工作的能力低。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支专业的农业信息服务队伍,现有的信息技术人才不足,服务人员素质不高,影响了这项工作的开展。

  

篇六: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作者:郐媛媛,代云韬来源:《乡村科技》2017年第4期

  [摘要]计算机技术作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根本技术保障,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者的肯定。本文从计算机在农业领域的发展历程、主要作用及存在的问题三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旨在为计算机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农业现代化;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S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17)04-91-3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完全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就像空气一样让人们与这个世界进行资源共享,每一天每一刻都与计算机技术进行着无声无息的交流。大到国家的经济、政治,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传统的农业也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向现代化农业进行着转变。目前,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农业的各个领域中。因此,本文从我国计算机在农业领域应用的发展历程入手,对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中的主要应用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详细的分析。

  1计算机在农业领域应用的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我国初次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到传统农业中。当然作为尝试,计算机对农业行业的贡献仅仅局限于对于农业信息数据的记录和整理。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信息数据中的应用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高质量、高速度的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人们希望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整理农业信息数据,而且可以推进农业产业的生产、加工、监控以及宣传和销售工作。因此,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化农业中的应用应运而生。

  在现如今这个时代,单纯依靠传统的手工耕作已经逐渐被淘汰,这种方式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生产效率低下,劳作时间长。在农业作业中,人们也无法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和监管。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以将与农业相关的各个学科和各个监管部门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农业相关工作人员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查询当今最新的农业生产技术,结合要耕种品种的特点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通过对不同试验结果数据的整合、分析,得出一套适用于当前品种的耕种方法。在耕种的过程中,还可以联合各方面人才和相关监管部门进行有效的技术辅助和推广。并且在耕种及未来的销售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查找与咨询。这样足不出户就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大大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额外支出。正是由于这种技术、人才、管理的巧妙结合,加之网络资源的广泛应用,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挑战。

  2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2.1计算机在农业科研中的应用

  在农业科研中引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利用计算机资源丰富、网络速度快等特点帮助农业科研人员更好地完成前沿科研项目。比如,农业科研人员在进行杂交水稻的项目研究时,可以先借助计算机技术在网络上查找相关论文和最新研究方法,在确定研究方向后,可预先在计算机中进行模拟的选种工作和种植试验。这样在实际耕种前已经进行过模拟试验,就可以对整个种植过程有更好的了解和定位,并且对于实际耕种中遇到的光照、灌溉、虫害、施肥等情况进行

  提前计算和解决[1]。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农业科研中,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减少查阅资料、计算科研数据的时间,这样科研人员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新生事物的研究和试验中。

  2.2计算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对于天气状况的预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分析云图走向,计算和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将这种合理的预测运用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有效帮助农民更好地完成农业种植工作,以及对于自然灾害的到来起到预防作用。比如在播种时节,农民可以根据天气预报的情况来确定明天是否对于农作物进行灌溉和喷洒农药;而当有洪涝、台风等恶劣天气到来时,农民也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尽可能将损失降至最低。二是对于农业病害虫的研究和防范。病虫害的侵入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差,农业害虫和病毒的种类越来越多样,找到害虫的种类和存活特点,并且对症下药是防范害虫侵入的有效措施。通过计算机技术找到最佳的防治措施是增加农作物产量、减少农作物损害的有效方法。三是对于适宜土地的检测。不同的物种对于其生存环境有不同的要求,农作物也是一样,不同的农作物喜好的土地环境也不相同。比如沙土宜种生育期短、耐贫瘠以及要求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作物,如薯类、花生、芝麻、西瓜和果树等;壤土宜种各种作物,是理想的土壤质地;黏土,宜种生育期长、需肥量大的作物,如水稻、小麦、高粱、玉米和豆类等。将计算机遥感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可以对土地的种类进行提前检测,并且确定合理的种植方案。可以说计算机技术对于农业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2.3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信息收集中的应用

  在信息比较闭塞的时代,农民想要收集和了解一些与农业种植、生产、销售等方面的知识只能是参加一些农业信息交流会,或是直接咨询相关技术人员。这种方式不仅浪费精力,时效性也很差。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上成千上万的信息资源都可以为农民所用。例如,当农民在耕种时遇到难题或是疑惑时,就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计算机网络查找相关知识。另外,一些农业网站还为农民提供了最新的农产品销售信息和交易平台,农民只要浏览相关网站就可以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为自己的农产品找到更好的销路。

  2.4计算机在农产品销售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购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在网络上买卖各种物品,大到家具、汽车,小到零食、工具。可以说,网络购物已成为未来买家消费的主要手段,卖家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这样网上销售的方式既方便了客户足不出户就能挑选自己满意的产品,还为销售商打开了多种销售的渠道。

  网络购物和销售虽然很方便,但是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一是本着对自己产品和客户负责任的态度,保证自己所注册和发布的信息真实可靠,不要随意发布虚假或者无用的信息,这不仅有损自己产品的形象,还会给客户和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二是要有专门负责网站销售的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要经常更新产品的信息,包括产品的使用信息有效日期等。有一些网站对于会员所发布的信息设定了有效期限,当产品信息超过有效期现时系统会自动删除该产品的信息内容。比如江苏优质农产品营销网就将最长保存信息的期限设定为3个月,当一个产品的信息超过3个月没有进行更新时,系统就会自动删除这条信息。三是发布在网上的农业产品信息要能够体现产品的特色。农产品销售人员可以将该产品的图片、价格、规格、生产地及使用方式等信息,制作成图文并茂且信息详细的农产品网站,这样能够更加吸引客户的眼球,打开产品的销路[3]。

  

篇七: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方向及其应用

  作者:朱亮等来源:《广东蚕业》2020年第2期

  DOI:10.3969/j.issn.2095-1205.2020.02.23

  朱亮田彬彬谢娅娅

  (荆楚理工工学院湖北荆门448000)

  作者简介:朱亮(1999-),男,汉族,河南固始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技术。

  摘要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技术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以及技术支持,满足了我国现代农业的不断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因此,计算机信息系统技术与我国农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推进了农业的现代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持续进步和科技的创新,促进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业发展;应用;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0)02-36-02

  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给我国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变化。因此,我国以后的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就落在了计算机信息和网络技术这一因素上。农业技术将把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农业技术的主要基础和核心,这样可以很有效果地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的效率,从而达到促进农业经济和结构的转型升级的效果。

  1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应用的重要性

  1.1促进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

  计算机农业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农业产业的不断进步和优化,使得我国的农业发展更加快速有效。21世纪最伟大的农业信息技术之一就是计算机农业信息技术,它强大地推动着整个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通过对计算机农业信息技术的综合分析和应用,农业产业实现了全面的升级,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性和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农业信息技术发展之所以有很高的有效性和质量,这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现在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这也更好地提高了农业信息技术实际发展的有效性和科技含量。从而有效地改变了长期以来传统农业产业发展的落后模式,提高了农业产业的社会发展经济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也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升级。

  1.2统筹城乡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建设比较高速的信息网络,为信息农业的生产和经营者提供最新的农业信息和技术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城乡之间信息资源获取的障碍和差异,协调了社会对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以及科学配置,极大地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信息农业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将农业深入应用到一些相关的企业和农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当中,为广

  大农民和经营者带来先进的生产思想观念,使他们享受到新的时代经济发展和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机遇和成果,弥补了某些经济结构的不足,化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1.3提高农民素质

  农业的高度发展必然需要高水平、高技术素质的新型人才服务农民。目前计算机信息网络已经发展成为帮助广大农民及时获取最新的知识和技术信息、改进农业生产管理技术、更新生产思维和方式的最佳手段和工具,为加快推进相对落后的农村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很重要的支撑。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有效地帮助广大农民及时获取最新的农业市场经济信息,提高其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从而提高实际生活中农业生产的效率。

  2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1数据采集技术

  计算机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具有特别大的数据采集和存储功能,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收集一些有用的重要数据,利用本身所有的理论基础为农业生产实践提供比较及时的理论资料和规划比较合理的生产方案。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监测各种不同因素的变化,以便第一时间更新环境变量,让农作物的环境更加具有适宜性,这就需要不同的无线传感器定期采集数据,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回计算机系统中,然后再进行处理后期反馈控制。在种植方面,影响农业生产的各种因素的参数有很多,如空气湿度、温度、降雨量、土壤含水量等,通过搜集这些信息的变化,可以为作物选择最合理的灌溉时间和耗水量。

  2.2搭建农产品质量检测平台

  当前社会,消费者都比较注重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农业生产中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保证食品必须安全可靠。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为农产品检验搭建一个强有力的检测性平台。目前最常见的就是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将图像识别与处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利用图像传感器获取检测图像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息,计算机模拟着人的思维来检测和分析农产品的质量,同时根据这些产品检测的信息,对农产品质量检测和分析包装上,就可以追溯到农产品的来源,并能清晰地找到农产品的来源规模和生长过程中使用的农药等关键信息。这种农产品质量检测平台的建立,可以有效监测农产品中含有的农药成分以及农药残留等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因素,确保流向人们餐桌的农产品质量是没有问题的。

  2.3销售农产品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已经开始积极追求的绿色、有机的农产品,这种现象严重影响着农产品的深加工和销售的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的提高也远远离不开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但同时不少地区也出现了绿色有机农产品大量滞销的现象。要有效解决这一现实问题,需要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和网络的技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我国电子网络商务的快速发展,网上买东西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过去农产品的国际销售网络覆盖范围基本上是有限的,但是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和其相关技术应用的广泛使用和发展可以有效突破这一技术限制,在现在一些网络平台上销售这些滞销的农产品,可以省去中间很多不必要的环节,减少成本,还可以提高这些农产品的销售量,同时也使得这些农产品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2.4建立农产品综合服务平台

  建立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综合区域服务平台也离不开计算机农业信息技术,通过不同的农业移动设备和终端为消费者建立从农业生产者到消费者的农业综合服务和信息处理的平台,随着不断更新的计算机和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农业和区域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已经发展成了推动我国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阵地。通过这个中间服务服务平台,生产者可以随时随地地掌握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动态,使他们能够及时知道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及市场需求,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可以及时地掌握农产品市场情况,确保效益最大化与农产品优化之间的平衡,对给农业生产提供供应的人而言,他们通过这一套完整的技术服务体系,能够第一时间了解不同阶段所需的农业配套服务与设施,为农民提供更加有效及时的服务,确保农民种植业的配套服务完善便捷,确保农业生产整个过程合理有效。

  

篇八: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计算机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

  作者:彭五保来源:《农业技术与装备》2018年第12期

  计算机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

  彭五保

  (江西枫林涉外经贸职业学院,江西九江330000)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视觉技术、网格技术以及自动控制系统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提出通过加强人才建设,加深计算机技术应用,不断提升我国智慧农业发展,提升我国农民收入。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智慧农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S126887X.2018.12.017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

  智慧农业作为新兴的农业运作模式,是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成果,集合网络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智慧专家系统于一身,完成对农作物的远程诊断,远程控制,远程收获等智能化管理。智慧农业的发展推动着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改善我国传统的农作模式,为脱贫攻坚战提供一份助力。

  1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现状

  1.1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

  计算机视觉技术是一门综合技术,其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集合信号处理技术以及统计学、数学知识来完成图像和识别,在农业上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可以有效的对农作物生长情况全面监控,制定针对性策略来帮助农作物健康生长。在实际应用中对杂草、害虫进行识别,运用光谱分析法,外型分析法以及颜色分析法,可以有效甄别。害虫识别的模式如图1所示。研究人员利用黑光灯将害虫聚集引诱过来,然后利用摄像头对害虫拍照,拍照完成以后,对目标的颜色、大小等数据进行提取分析,最后将数据信号与BP网络库相连接,甄别出害虫的种类,研究结果显示准确率在85%以上,有着良好的识别能力,实现了远程病虫害监控。但其也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对于没有飞行能力或者体积较小的害虫,甄别效果较差,无法有效捕捉信息,此方面有待改善。

  1.2计算机网格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格技术是为了帮助区域农业生产者达到声场经营精细化的一种计算机技术。该技术主要运用于智慧农业的检测及控制中。

  网格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区域农业微观、中观以及宏观各个纬度的把控,有利于相关农业数据的提取,将最真实的农业信息传递到网络数据库中,有利于科学研究的针对性开展,加快了精准化农业进程。现阶段计算机网格

  技术采用四分叉方式进行分层,将网格单元大小设定为

  19m×19m,对农业进行数据库建设,主要包括:地理基础网格数据库、GPS点数据库、土壤网格数据库、环境网格数据库、气象网格数据库、作物网格数据库。将地域的相关信息,统计到该数据库中,任何一点的波动,都可以反映在数据库中,实现全区域精准化管理。实时了解控制点的土壤、环境、水分、以及微量元素、平均温度、农作物品种等信息。为后续的研究以及农作物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基础数据,保证农业发展的科学性。

  1.3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在农业中的应用

  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利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有效的实现自动化生产,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将信息存储至计算机系统中,当农作物生长到一定程度,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和存储信息进行对比,判断是否成熟,若成熟进行收割,然后不断识别判断,进入下一流程,进而完成对农作物收割、脱皮、脱水、入库等一体化动作。

  生态环境调控方面,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温度监控、湿度监控以及光亮度监控,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将处理结果反馈给自动化仪器,自动化仪器接到指令以后,完成温度调控、湿度调控以及光亮度调控,全程智能化操作,实现了大棚蔬菜的远程智能控制,减少了劳动力投入,提升了生态环境调控数据化管理。

  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传统的大灌溉方式,既浪费水也浪费电能,不符合绿色农业的发展,而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对土壤湿度监控,进而针对性的对地块进行灌溉,并且利用智慧专家学习系统,计算出需水量,保证灌溉的精准度,最大程度上实现节约用水,同时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升当地农民收入。该项技术在我国田间地头已经开始应用,很多微型灌溉设备已经被安装,可以预想随着计算的不断完善,在保证农作物产量的情况下,生产成本会不断降低。

  2计算机技术应用趋势

  2.1加强计算机技术的推广

  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何为智慧农业,认清计算技术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如转变了传统的农业运作模式,实现了农作物生产的系统性监控,针对性的控制温度、湿度,实现智能化控制,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作物管理水平,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民收入。

  2.2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在培养方面,加大跨区域合作,企业、院校以及农民要加强联系,通过引入企业资本,建立现代农业所需的基础设施,以农民为种植主体,利用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获知最佳的信息参数,实现三方共赢,共同培养符合人才。

  2.3深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工业、服务业应用程度不断加深,但是对于传统农业的应用方面不足,国家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扶持企业深化计算机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另外,科研院所应该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科研资源,深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研究,现阶段很多技术应用尚在初步阶段,要加强和国际先进技术地区的交流合作,实时关注国际新动态,不断引入新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和管理中,全面提升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了解计算机技术在智慧农业中应用较为广泛、计算机网格数据库建立、计算机视觉技术使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等等,对于提升现代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提供了极大的助力,在未来的发展中还会有更多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现代农业生产中,帮助农民提高收入,减轻劳动强度,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佳鑫.农业生产领域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J].山西农经,2018,No.227(11):59,61.

  [2]张乐春.基于农业生产的农业机械计算机辅助系统研究[J].数码世界,2018(8).

  

  

篇九: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作者:龙永红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42期

  摘;要:在农业发展进程中,计算机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技术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业生产效益,而且为精准农业、新型农业模式的实现提供了解决方案,为农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总结研究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农业发展;应用

  1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带给人们的便利越来越多,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人工智能、自动化以及精准性技术应用等。当然不仅仅是在其他领域,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农业的发展中,人们逐步寻求传统农业与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结合,不断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业模式的不断创新。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和收益,也将在农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提供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

  2计算机技术在当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计算机技术在当代农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是农业科技化的技术支持和手段。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效益,为实现精准农业以及发展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提供技术支持。

  2.1计算机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建设的需要,许多土地被用于建设楼房、工厂、道路等。因此用于发展农业的用地越来越少,所以要想在有限的土地上发展高效农业,迫切需要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现在计算机技术可以让人们利用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搜索到各种各样农业知识和资讯,农业各方面的专家在网上进行的技术培训、远程答疑、远程问诊等,农民朋友們足不出户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在网上学习农业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远程种植指导、植保诊断等,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2.2计算机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生产制造,从源头提高了农业机械的生产质量,进而提高机械作业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为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计算机技术、各种设计软件及数据平台的应用,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制造维护质量、增加了工作模块功能,增强了机械服务农业生产的适用性,为高效农业的发展提供的技术支持。随着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机械化耕作、机械化生产加工、无人机植保、仪器测土肥方,网络监测等等,大大节约了人力时间,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2.3计算机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增加了农产品的产出,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计算机技术推动了农业生产自动化发展,传统的手工农业被自动化生产所替代,同等时间农产品高质量标准化的产出量大大提高,从而节省了农业生产成本。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传统农产品营销,由于受地域的限制,农产品的销售往往仅仅只限于农产品产地附近地区,极大的限制了农产品的销售收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将农产品的销售从产地搬到了网络,让全世界都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到所需要的农产品,使农产品的消费客户群体增加,极大提高了销售收入。同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订单生产,使农业生产和销售有机结合,避免了生产过剩造成的滞销和浪费。通过计算机网络还可以实现售后跟踪服务,提高农业产品销售服务质量,掌握更多的销售信息数据,为下一步的精准服务做准备。

  2.4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精准农业

  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使精准农业的实现成为可能。农业需要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而自然界的有些资源是有限的,我们既要让农业生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又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协共存。农业生产怎样才能不过度种植、不过度开发,这个“度”的掌握就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控制。比如:水资源的利用。在传统农业中,农田的水利工程及灌溉,免不了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可以实现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精准农业技术工程,精准农业在计算机的检测下可以知道农作物何时缺水,缺多少水分,进而及时的给农作物补充植物需要的水分。在向植物补充水分时,精准农业的设备会直接向植物的根部补充水分,减少水分的蒸发,同时又不会造成水资源浪费。精准农业的发展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农作物种植方面,还有农产品的销售。计算机大数据的应用,可以掌握农产品消费者更多的信息,为消费者需求画像,精准定位消费者的消费特点,实现农产品的精准销售。

  2.5计算机技术可以发展新型农业模式

  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促进了新型农业模式发展。农业科技进步颠覆了传统农业模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如大棚种植、无土化栽培、墙体栽培、生态种植等,特别是设施农业的发展,充分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农业,实现人工智能控制农业生

  产环境,做到智能大棚温控、通风换气、施肥浇水等,利用精准的计算机数据随时调整种植环境,科学地管理种植过程,提高农产品高质量产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模式,如休闲农业、都市农业、生态农业、共享农业、认养农业等,不仅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为农民增收,而且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协共存,提高了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3对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农业的生产发展时刻影响着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所以发展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应用还需要不断提高。一是要加强计算机技术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自动化覆盖率,提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农业各环节的应用率。另一方面是要加强计算机技术人才的培养。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承载者,科技创新的本质是人才创新。

  4结束语

  中国农业要发展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能力,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推动了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智能化发展,实现了农民的增产增收,而且实现了农业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不断为农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计算机技术将不断助力农业发展,为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篇十: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正在促进农业管理、生产、销售以及农业

  科技、教育发生巨大变化,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给这一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

  展机遇,极大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给农业科技工作者迎接农业信息技

  术革命带来了挑战。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业数据库应用发展前景

  当今世界,以计算机为主导的信息技术浪潮席卷全球,人类正朝着从工业社会到

  信息社会,从商品经济到知识经济,从现代农业到信息农业的转变,并逐步经历

  着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渗

  透到了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农业中的运用已构成一个完整的功能体系。

  1、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概况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农业应用逐步发展为一股潮流,广泛应用于作物生产、畜禽生产、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农业环境监测及控制、作物产量预测、农业病虫预报及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计算机技术不仅给农业管理、生产和科研带来了高效益、高效率和高质量,自身也逐步形成农业科技领域里的特殊分支。

  当今,我国农业信息化已经从主要是以科学计算、数学规划模型和统计方法应用为主,发展到应用领域包括农业自然资源数据处理、农业信息管理及推广服务、农业规划及决策和农业生产过程实时处理及控制等多个方面,计算机应用已渗透到农业各学科。我国已建成农业科研项目计算机管理系统(ARICMS),中国农业文献数据库,中国农业科技成果库,中国农业研究项目数据库,农业实用技术数据库等,同时还引进了世界上几个最主要的农业数据库,如联合国粮农组织的AGRIS,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的AGRICOLA,英国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的CABI等,并正在建设全国农业科技信息网。“中国农业院网络中心”已建成,并及农业部、国家科委、国际信息网联网,大大促进了我国农业科技及其推广事业的发展,使各级领导、农业科技人员通过计算机网络就能了解国内外科技动态、水平及趋势,掌握科研课题

  1/4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的设置及进展,了解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及应用,为研究项目的立题、合作提供极为有效的手段,也使农民很容易得到需要的科技信息。随着网络的发展及网上智能化专家系统的建设,农民可足不出户很方便地得到专家的咨询,这将极大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2、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前景

  2.1.在我国农业生产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概况

  农业部首次把计算机农业应用研究专题列入国家项目是从“七五”计划开始,内容包括数据处理(EDP)、大型数据库的建立和MIS系统的开发等。各类专用系统大量开发,数学模型设计及编程、作物生产模型研究、模式栽培技术研究等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中被广泛应用。建立各种类型的数据库是我国农业计算机应用开展几十年来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也符合我国整个计算机应用事业的发展。全国几百个农村信息网点县,建立了县级农村资源经济信息及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目前已有的部分数据库的功能经鉴定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数据库的运行和服务都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作物生产模拟模型、专家系统、农业生产实时控制和作物遥感估产。作物生产模拟模型是利用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分析模拟作物生长过程,协助解决多样化和不确定问题,我国已研制出水稻栽培计算机模拟优化决策系统(RCSODS),棉花生产管理模拟及决策系统(CPMSS/CGSM),小麦生产管理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DSSWPM)、农业气候资源信息系统(ACRIS)、作物产量气候分析预报系统(APCS)、谷物储藏干燥模拟模型等。专家系统(ES)是以知识为基础,在特定问题领域内能象人类专家那样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计算机系统。农业生产实时控制系统主要用于灌溉耕地作业,果实收获,畜牧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农产品加工自动化控制及农业生产工厂化。畜牧生产的自动控制可优化饲料配方,自动调节生产环境。工厂化农业生产,如温室栽培,集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于一体,可以缩短作物生长周期,节约土地。我国还利用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制出耕地变化监测系统,棉花种植面积遥感调查系统等。这些成果的实用化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

  2.2.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发展前景

  信息时代的现代农业正向着“精确农业”的方向发展,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通过传感器收集土壤植物数据,利用遥感技术提供农田作物生长环境、生长状况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地理数据管理功能,运用全球定位技术精确定位导向,通过专家系统优化决策和指令自动监控的智能农机如自动控制播种机、施肥机、喷药机、收获机及智能机器人进行精确操作。整个系统完全自动识别操作,在无人监管条件下24小时工作。由于其农田管理精度是针对土壤而不是田块,因

  2/4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而可依据作物生长状况、土壤肥力、作物病虫害的细块分布进行操作施肥、打药等农事活动,从而达到减少施肥量、用种量、施药量,且可提高产量和品质。这将解决长期困扰农业工作者的有关化肥农药对环境污染,作物高产高效的影响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的建立,农业各生产要素的信息,如自然资源信息、法规信息、市场信息、实用技术信息等,无论是对决策者还是对广大农户都是极为重要的。及时、准确、可靠、全面的信息是经营管理的根本依据。上至农业决策者下到农民,因信息不灵而做出不正确的决策,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因而有必要建成完备的农业宏观决策信息咨询系统及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九五”期间已经启动的农业及农村经济信息化的重点工程-“金农工程”,正逐步使“农业信息快速路”及国家信息高速公路(CNII)接轨。

  3、信息技术在农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思路

  3.1.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农业在信息技术上的某些科研成果已经具有较高水平,但技术不配套,研究项目内容单一,目标分散,适应面窄,缺乏多学科专业综合应用研究;缺乏具有综合性、多项信息技术集成、多功能、智能化、网络化的应用成果;缺乏具有适用我国农业国情的二次开发农业系统信息工具;且农业信息软件对上服务的较多,面向农户、面向生产实用的较少。一方面,已建成的农业信息资源库数量和质量均不足以形成信息产业,规模小门类少、联网水平低,许多数据库只能单机本部门使用,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另一方面,由于农业信息地区差别很大,各地区的特定数据资源库没有很好建立,很多省、市、县尚未建立起致力本地农业信息的资源库,因而信息资源的建设远不能满足农业的需要。此外,作为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高层农业信息技术开发人才缺乏,也制约了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3.2.应对的思路

  当前国际上信息技术正朝着综合化、智能化、普及化全方位发展,针对我国的农业状况应以信息技术的二次开发即应用开发为主,边开发边应用,重点加强实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推广,包括加强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在农业中的开发及应用,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的综合和集成,应组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及开发,集成具有经济学家、农学家等专家功能的巨型综合专家系统,加强农业应用软件网络化、多媒体化及可视化研究,使农业信息技术可实行远程推广,远程教育。政府应承担起农业信息化的引导责任,同时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广大农民及社会其它力量的作用进行农业信息开发。战略上应普及计算机及计算机知识,培育农业信息市场和信息产业,促进和完善信息体系,为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及推广提供

  3/4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良好环境。我国应加强对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统一规划和指导,逐步建立并完善各级信息资源,建立标准和数据更新体系,加强数据更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同时加强信息市场的管理和立法,避免信息数据库的重复建设,提高数据库的网络化水平,增强数据的共享性。大力开发和利用各省、市、县等地区的农业数据库,促进地方农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建立区域网及国内主干网、互联网接轨,实现农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农户入网。培养高级农业信息技术专门人才,以提高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力量。使农业信息技术走向实际应用-试验-推广的良性发展道路上。

  5、总结可以预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应用必将促进农业生产及管理发生革命性变化,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这将大幅度提高科技贡献率,改变农业效益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使农业走上高产稳产、低耗高效,人-资源-环境-生产关系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1]汪冰.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1).[2]杨晓蓉.王文生中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世界农业,2008(3).[3]余蕾,雷体南.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分析及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8).

  4/4

  

  

推荐访问: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计算机技术 农业发展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