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改革意见7篇深化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改革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深化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改革意见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深化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改革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公布日期】2019.10.19•【文号】发改农经〔2019〕1645号•【施行日期】2019.10.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意
见》的通知
发改农经〔2019〕164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
《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已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2019年10月19日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篇二:深化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改革意见
深化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试点专项工作方案深化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试点专项工作方案深化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试点专项工作方案为深化XX区农村综合改革,切实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XX区农村学校公共设施运行管护机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XX区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专项工作方案。
一.实施背景根据“绿水青山就是XX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近几年,XX区教育局坚持公共服务的理念,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区学校公共基础设施.学校环境.生活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但在学校公共设施建设中,由于学校公共设施缺少管护机制,缺乏管护资金,一直以来存在“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致使部分公共设施闲置或失管,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为加强学校公共设施运行维护,达到以管促建.建管结合目的,确保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持续.有效.稳定的发挥服务功能,全区通过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创新工作机制,逐步建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服务到位.保障有力.师生满意”的学校公共服务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
二.组织领导成立由局长XX任组长的XX区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工作试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附件1),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教育局学校教育后勤保障服务中心,由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制定本校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管护细则.工作方案.管护标准.资金筹措.人员落实等。各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学校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各处(室)负责各自领域的监督.检查.指导.考核职责。
三.工作目标通过试点逐步建立“促进学校教学,方便师生学习”的公共设施长效运行管护体系;建立农村公共设施运行管护经费筹措保障机制;建立学校民主参与.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管护管理制度。逐步建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服务到位.保障有力.师生满意”的学校公共服务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
四.运行管护范围及标准(一)公共服务设施管护学校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管护主要是学校基础设施.学校办公设施.学校体育设施和学校绿化树木等的运行管护。主要指竣工验收后质保期外的学校校舍.运动场.路灯.生活饮用水设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停车场.校内道路.围墙.堡坎.垃圾收集设施.文体设施等的修复和整改。标准1公共场所管护。主要指学校校舍明确专人负责,定期做好日常排查管护,区域范围保持干净.整洁,门窗.护栏无破损.缺失,及时做好维修工作,消除安全隐患。
2.路灯维护。建立日常巡查机制,确定专业人员或委托专业机构做好日常维护,确保正常照明。
3.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护。按照学校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运行要求,定期对污水处理工程(含污水管网和窨井)进行全方位检查,及时清理窨井.进出口和沉淀池内杂物(及时清运,不得任意丢弃);及时清除处理池上和绿化内杂草.杂物,并适时松土;定期对植物进行修枝.整形.补种等绿化养护工作,同时每季一次对植物喷洒杀虫药剂;及时补种枯萎的植物和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4.校内道路管护。加强校内道路管护及巡查,做到路面基本平整,无大的坑洼,路面整洁,路肩整齐无垮塌,无堆积物。水渠边沟排水通畅无阻,雨水排放流畅。
5.厕所管理维护。有专人管理并保持地面.墙面.厕坑.洁具的整洁,自来水畅通.照明灯具完好,化粪池定期清理,设施有破损及时修复。
6.文化体育设施的管理维护。健身活动场地.器材有专人定期检查维护,有破损并及时修复。
(二)学校环境长效保洁主要指学校范围内公共服务场所.道路沿线.房前屋后等垃圾清理和环境整治工作。
标准
1.道路保洁。对校内道路和通道的卫生保洁工作,有专人维护,每天应普扫2次,并实行巡回动态保洁制度。道路两侧干净整洁,无暴露垃圾。
2.校园保洁。对学校公共活动场所等房前屋后进行打扫清理;落实各处(室).班级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做到无垃圾无污物。
3.垃圾收集。学校生活垃圾实现按时收集,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每天至少收集一次,并对生活垃圾实行桶装化分类收集。
(三)绿化养护美化提升主要指学校绿化区块苗木的补植.除草.除虫.修剪.施肥,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需要改造提升的绿化带等绿化美化工作。
标准确定专人或委托专业机构做好除草(每年至少3次).修剪整枝.治虫防病.浇水施肥等养护工作,确保绿化植物生长良好,如有苗木.植被枯死及时进行补种。
(四)管护机制及管理办法为完善学校公共设施运行管护长效机制,有效落实对学校公共服务设施.环境长效保洁.校园绿化养护等基础设施的管护,学校必须制定具体的管护措施和标准,落实专人管护,并对具体运行管护范围
根据开展后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学校管护领导小组要制定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办法(附件2),每年要组织人员对各处
(室).班级管护工作进行督查和考核,并纳入学校对班级.教职工年终考核考评。
五.基础设施维保维护维修的实施流程1.学校校务会对实施维修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形成会议记录。2.学校向教育局学校后勤保障服务中心递交请示(需附校务会研究记录复印件.项目预算清单等资料)。3.教育局学校后勤保障服务中心初核后报局党委会审议,并报区基建办审批同意后下达项目实施通知。4.按规范流程的要求组织实施,实施完成后要严格进行验收.确保安全正常运转。六.资金的监管和使用(一)严格公示。坚持运行管护项目资金公示制,资金使用结果严格按要求公开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二)坚持“合同报账”制。项目必须与提供施工单位(人)签订维保服务合同,明确时间.内容.标准及监管要求等。项目完成后,经学校基建小组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结算,坚决做到项目资金必须专款专用。
篇三:深化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改革意见
摘要:农业基础牢则生产丰,生产丰则农民富。乌拉特前旗地处河套灌区最下游,是河套灌区农田水利基础条件最差地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乌拉特前旗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而迫切的任务。现就如何加强乌拉特前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如下建议关键词:农业基础设施,机制一、建立投入长效机制,不断增大资金投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急需建立健全长效的投入和增长机制。一是要使我旗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实现同步增长;二是要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融资体制;三是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组织利用好群众的“一事一议”的办法,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大力吸纳和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多层次增大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四是积极推行以奖代补和先建后补等激励方式,鼓励、支持和引导乡镇、村、社及广大群众积极开展和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二、建立激励机制,不断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借助国家拉动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之机,立足全旗发展现状,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建立激励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继续推行项目争取与领导班子实绩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机制。三、理顺管理体制,落实工程建后管护责任要深化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体制和管理关系,明确各类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权根和管护责任,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同时,要大力推进“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解决大量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主体缺位问题,确保农田水利设施建成一处、管好一处、发挥效益一处。(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护机构为了解决农田水利设施建后管护问题,要把管护工作纳入强农惠农的重要举措来抓,把健全管护机构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专门成立由分管副旗长任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加强对管护工作的组织领导,把管护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做到层层交责任,层层抓落实。同时,要求各乡(镇)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建立相应的水管机构,各水利工程项目村用水户协会直接参与管护。(二)广泛宣传发动,营造管护氛围实践证明,要充分发挥工程使用效益,必须坚持“三分建、七分管”的原则,只建不管的工程,其使用寿命将缩短一半以上,极易造成投资的巨大浪费。为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管护更是发展”的新理念,把工程管护工作作为看得见的政绩。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等多种形式在项目实施乡镇、村对项目管护的重要性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营造良好的项目管护氛围,为管护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舆论基础。(三)落实资金来源,规范资金用途一是全面落实终端水价,建立合理的水价形式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群管工程维护和协会的运行经费筹措等问题。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对协会的投资、旗财政匹配、总局水费中列支、群管水费按一定比例列支、协会自筹等,加快协会基础设施建设。管护经费的用途大致分两方面:一方面是作为管护人员日常的工资支出,并提取一部分资金对其进行考核。另一方面是用于一些小工程的维修。(四)坚持五项制度,实现有效管护一是建立协会《章程》,做到有章可循。为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管理、维护会员的利益,充分发挥和提高工程效益,实现工程良性运行,各用水户协会都要制订《协会章程》,对协会的业务范围、会员、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以及资产管理、使用原则等都作相应的规定。二是签订《管护协议》,明确管护职责。水利工程建成以后,由协会与受益农户签订《管护协议》,共同做好管护工作。按照“谁建谁有、谁有谁管”的原则,分类别明确水利工程的所有权和管理责任,单户工程归农户所有,由农户自行管理维修;多户受益的工程,移交镇水管站或用水户协会统一管理,承担管理维修责任,落实专人总负责,水务局提供相关的行政与技术服务。三是建立《保护公约》,规范日常行为。各村都要根据实际建立《水利工程保护公约》。防止人、车、牲畜等对工程的破坏,明确对破坏行为要进行制止及追究,并处以相应处罚,确保水利工程设施长久运行,发挥其最大功能和效益。四是制订《管护办法》,提高管护质量。各用水户协会对不同项目工程均要制订《管护办法》。要求各乡镇、村对近几年新建的水利设施进行记录归档,建立起详细的资料库,统一编号。针对不同的水利工程项目类型,规定不同的管护范围和标准。五是制订《工程管理制度》,明确村组责任。各用水户协会及村工程管理实行分级划片管理责任制。作者简介:武敏,女,1971年12月出生,工程师,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水务局从事水利工作。
篇四:深化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改革意见
深化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试点专项工作方案深化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试点专项工作方案为深化XX区农村综合改革,切实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XX区农村学校公共设施运行管护机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XX区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专项工作方案。
一、实施背景根据“绿水青山就是XX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近几年,XX区教育局坚持公共服务的理念,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区学校公共基础设施、学校环境、生活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但在学校公共设施建设中,由于学校公共设施缺少管护机制,缺乏管护资金,一直以来存在“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致使部分公共设施闲置或失管,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为加强学校公共设施运行维护,达到以管促建、建管结合目的,确保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持续、有效、稳定的发挥服务功能,全区通过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创新工作机制,逐步建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服务到位、保障有力、师生满意”的学校公共服务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
二、组织领导成立由局长XX任组长的XX区农村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工作试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附件1),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教育局学校教育后勤保障服务中心,由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制定本校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管护细则、工作方案、管护标准、资金筹措、人员落实等。各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学校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各处(室)负责各自领域的监督、检查、指导、考核职责。
建立农村公共设施运行管护经费筹措保障机制;
建立学校民主参与、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管护管理制度。逐步建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有
序、服务到位、保障有力、师生满意”的学校公共服务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
四、运行管护范围及标准(一)公共服务设施管护学校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管护主要是学校基础设施、学校办公设施、学校体育设施和学校绿化树木等的运行管护。主要指竣工验收后质保期外的学校校舍、运动场、路灯、生活饮用水设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停车场、校内道路、围墙、堡坎、垃圾收集设施、文体设施等的修复和整改。
标准:
1.公共场所管护。主要指学校校舍明确专人负责,定期做好日常排查管护,区域范围保持干净、整洁,门窗、护栏无破损、缺失,及时做好维修工作,消除安全隐患。
2.路灯维护。建立日常巡查机制,确定专业人员或委托专业机构做好日常维护,确保正常照明。
3.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护。按照学校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运行要求,定期对污水处理工程(含污水管网和窨井)进行全方位检查,及时清理窨井、进出口和沉淀池内杂物(及时清运,不得任意丢弃);
及时清除处理池上和绿化内杂草、杂物,并适时松土;
定期对植物进行修枝、整形、补种等绿化养护工作,同时每季一次对植物喷洒杀虫药剂;
及时补种枯萎的植物和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4.校内道路管护。加强校内道路管护及巡查,做到路面基本平整,无大的坑洼,路面整洁,路肩整齐无垮塌,无堆积物。水渠边沟排水通畅无阻,雨水排放流畅。
5.厕所管理维护。有专人管理并保持地面、墙面、厕坑、洁具的整洁,自来水畅通、照明灯具完好,化粪池定期清理,设施有破损及时修复。
6.文化体育设施的管理维护。健身活动场地、器材有专人定期检查维护,有破损并及时修复。
(二)学校环境长效保洁主要指学校范围内公共服务场所、道路沿线、房前屋后等垃圾清理和环境整治工作。
标准:
1.道路保洁。对校内道路和通道的卫生保洁工作,有专人维护,每天应普扫2次,并实行巡回动态保洁制度。道路两侧干净整洁,无暴露垃圾。
2.校园保洁。对学校公共活动场所等房前屋后进行打扫清理;
落实各处(室)、班级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做到无垃圾无污物。
3.垃圾收集。学校生活垃圾实现按时收集,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每天至少收集一次,并对生活垃圾实行桶装化分类收集。
(三)绿化养护美化提升主要指学校绿化区块苗木的补植、除草、除虫、修剪、施肥,根据学校工作安排,需要改造提升的绿化带等绿化美化工作。
标准:
确定专人或委托专业机构做好除草(每年至少3次)、修剪整枝、治虫防病、浇水施肥等养护工作,确保绿化植物生长良好,如有苗木、植被枯死及时进行补种。
(四)管护机制及管理办法为完善学校公共设施运行管护长效机制,有效落实对学校公共服务设施、环境长效保洁、校园绿化养护等基础设施的管护,学校必须制定具体的管护措施和标准,落实专人管护,并对具体运行管护范围根据开展后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学校管护领导小组要制定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办法(附件2),每年要组织人员对各处(室)、班级管护工作进行督查和考核,并纳入学校对班级、教职工年终考核考评。
五、基础设施维保维护维修的实施流程1.学校校务会对实施维修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形成会议记录。
2.学校向教育局学校后勤保障服务中心递交请示(需附校务会研究记录复印件、项目预算清单等资料)。
3.教育局学校后勤保障服务中心初核后报局党委会审议,并报区基建办审批同意后下达项目实施通知。
4.按规范流程的要求组织实施,实施完成后要严格进行验收、确保安全正常运转。
六、资金的监管和使用(一)严格公示。坚持运行管护项目资金公示制,资金使用结果严格按要求公开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二)坚持“合同报账”制。项目必须与提供施工单位(人)签订维保服务合同,明确时间、内容、标准及监管要求等。项目完成后,经学校基建小组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结算,坚决做到项目资金必须专款专用。
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总结
今年来,综改办在局党委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综合改革政策,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巩固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成果
以转变职能为重点,进一步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鼓励和引导各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探索实现职能转变的新路子.要创新乡镇管理和服务机制,提高乡镇为“三农”服务的能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对其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等方面进行补助.
篇五:深化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改革意见
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制度办法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制度办法X镇农村基础设施管护运营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谁受益、谁维护”的总体要求,聚焦有人管、有钱管、有机制管的“三个有”;突出明确管护范围、明确管护权属、明确管护标准、明确管护资金、明确管护责任等“五个明确”;创新专业管护、市场化管护、自行管护“三个模式”,确保我镇农村基础设施管护运营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有人管.对农村所有公共基础设施,明确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凡出现自然灾害,有人及时排危抢修;凡出现人为破坏,有人代表集体进行制止和索赔;凡出现使用故障,有人及时维修养护;凡出现资产闲置,有人引导正确使用,着力解决“有人用、无人管”问题。
有机制管.夯实镇、村、农户的管护责任,形成一批可操作、有实效的好的办法措施,建立各种行之有效的管护制度。对每一类公共基础设施都要明确建设、移交、管理、验收、监督等制度,对具体管护责任人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评价监督,并根据考评结果支付一定的管护报酬,切实解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有心管、无力管”的问题。
有钱管.以村集体投入为主,以群众自筹投入为补充,多渠道筹措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资金,逐步实现人员管理有报酬、损坏维修有资金、灾后恢复有保障,着力解决“有钱建、无钱管”问题。
一、明确管理范围将各级财政投入建设的各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全部纳入管理范围,主要包括以下10项具体内容。
1、村内油路、水泥路,包括通村路、通组路、产业路;2、小型水利设施,包括村级供水站、饮水及灌溉管网设施等;3、幸福院;4、村卫生室;5、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包括文化广场、演出舞台、文化活动室、体育场、健身房等设施设备;6、村级活动场所,除文化体育设施以外的基础设施,包括村支部、村委会办公用房、活动场地等;7、路灯;8、公厕;9、垃圾处理设施,包括垃圾桶、垃圾箱、拉运车辆等;10、其他公共基础设施,包括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工程形成的渠道、护坡挡墙等资产。
二、明确管护权属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将村内各项产权明晰的公共基础设施产权移交到村,
1
村委会负责日常管护,建立“村有、村管、村使用”的管护责任体系。明确管护清单,切实做到物有人管、事有人办、责有人担。
三、明确管护标准结合行业规定和管护实践,制定明确管护标准。道路管护标准:路面平整,干净整洁,边坡稳定,排水畅通,路肩无缺口,安全设施齐备,路容路貌良好。公厕管护标准:标识清楚,设施完备,清理及时,卫生清洁。幸福院管护标准:设施维修及时,卫生干净整洁。村卫生室管护标准:环境卫生整洁,设施维护及时,垃圾分类处理。四、明确资金来源资金投入是做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要采取“五个一点”的办法,即“向中省市县争取一点、行业部门补助一点、镇级财政筹措一点、村集体经济支付一点、投工投劳折算一点”的办法,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方面资金,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维修管护的投入力度,确保正常运行。五.明确管护责任镇上成立X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X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政府农业办,负责全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工作的协调、指导、监督和考核。各村成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站,由村主任担任站长,负责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和考核。专业管护+市场管护+自主管护专业管护。全面推行“五岗十二员”管理制度。“五岗”:即农村道路管理岗、水利设施管理岗、村卫生室管理岗、公共服务场所管理岗、环卫设施管理岗,岗位负责人从“十二员”中产生。“五岗”负责组织管理“十二员”,以志愿者服务、老党员、村组干部、环卫员为主、支付报酬为辅的工作模式。“十二员”:即道路管理员、水利设施管理员、幸福院管理员、村卫生室管理员、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员、路灯管理员、村扶贫工厂管理员、扶贫产业园管理员、公厕管理员、垃圾处理设施管理员、其他设施管理员,根据任务量大小据实确定每一类管理员的数量;市场管护。对垃圾清运等村级无力承担的管理任务,由专业公司承担,定期处理等方式予以解决。自主管护。一方面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对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定期义务管护;一方面激励引导群众对自家院落、房前屋后等区域的环境卫生进行定期清
2
扫保洁,全方位调动群众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建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353”管理机制,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全部
移交给村两委会,归全体村民所有,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真正明确管理主体、落实管理责任,实现“村有、村用、村管”。建立镇、村、组三级责任明确的统一管理机制,真正推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全面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3
篇六:深化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改革意见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乡村基础设施的运营与管护
乡村基础设施是农民抗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物质保障条件。21世纪以来,党中央越来越重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工作在农业与农村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指导乡村基础设施发展。从2004年开始,全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大范围展开,涉及水电路网等多方面。此后,伴随农业税的取消,中央财政逐步加大了支农力度,开始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将大量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和农村领域,极大地提高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江苏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是综合水平发展最高的省份之一,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也是走在全国前列。
那在实现乡村基础设施“建起来”的目标之后,如何做到“管起来、用起来”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使乡村基础设施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真正达成促进生产发展、提高收入水平、助力生活改善、缩小城乡差距、城乡共同繁荣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尽快构建配套的乡村基础设施运营与管护机制。
为总结江苏乡村基础设施运营与管护的现实情况,本课题组对扬州三个乡镇的三个村庄基础设施运营与管护情况进行了调研,并结合已有的文献与案例进行归纳、分析,形成本报告。
一、扬州市乡村基础设施运营与管护基本情况
1、乡村基础设施的定义与分类
乡村基础设施是指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服务的各种物质和技术条件的总和,它是农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从理论上看,乡村基础设施在提供服务时具有一定的消费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特
性。一般来说,乡村基础设施分为三大类:一是生产服务设施,如水利设施、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设施等;二是生活服务设施,如医疗、文化设施等;三是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如教育、道路和通信设施等。
2、乡村基础设施运营与管护面临的困境
现阶段,扬州市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已形成很大的规模,但是在后期的运营与管护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目前,乡村基础设施一系列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管护意识的缺乏,村民参与乡村基础设施管护的意愿非常薄弱。受农业比较效益较低、农业生产收入份额下降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民个人投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运营与管护的积极性下降。此外,管护能力的缺乏是造成管护工作进展困难的直接原因,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管护人力短缺;二是管护资金缺乏。
管护主体作为乡村基础设施运营与管护的责任者,是促进设施正常运营的关键。目前,乡村基础设施管护主体缺失的重要原因是乡村基础设施产权确认存在困难。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原有的基础设施建管主体地位逐渐消失,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归属存在问题。此外,手续不完善,产权证颁发给合作社而非个人等问题,均导致农村基础设施产权确认存在困难。即使产权得到确认,在落实过程中也会发生由于产权和责任逐级下移,村集体由于缺少收入来源而导致集体产权虚置的问题,导致管护主体无法发挥应有作用。
在乡村基础设施的管护阶段,维持运营的资金不足问题十分严重。目前,在乡村基础设施相关财政预算中,对后期管护经费的安排较少,前期建设资金占到较大比例。而向村民征收管护费用的方式,由于受益者众多而导致推行难度较大。除了政府投入或村集体及农户自主承担运营与管护费用的方式,社会资本在乡村基础设施运营与管护经费中所占比例较小,资金来源过于单一也造成了运营资金缺乏。由于乡村基础设施运营与管护资金缺乏,村集体或合作社虽制定了相应的管护制度,但在落实过程中无力承担相关成本,导致管护制度流于形式,无法雇佣专业管理人员。
3、乡村基础设施运营与管护的整体实践情况
我国乡村基础设施运营与管护的相关政策改革开始于2000年的农村税费改革,村镇制度外收费被禁止,农村“三提五统”和“两工”被逐步取消。与农村税费改革同步进行的是财政体制的改革,其目的是将农村基础设施纳入公共财政体系。此后,乡村基础设施的管护资金主要靠政府补助和“一事一议”来提供。但是,政府补助的有限性和“一事一议”的高成本使一些从村急需的基础设施无法兴建。又由于过去利用“两工”这个主渠道兴建的农村基础设施在毁坏后无力修复,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养护陷入困境。
2003年以后,为缩小城乡差距,中央和地方财政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乡村基础设施水平出现了根本性的提高。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18个“一号文件”聚焦“三农”,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基础设施运营与管护机制创新的指导意见,多地都在进行对乡村基础设施运营与管护创新机制的探索。如扬州市出台了《扬州市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资金管理办法》,促进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去年又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省、市也相应出台了相关文件。
二、乡村基础设施运营与管护的实践案例
在乡村基础设施供给不断增加的同时,一些地方根据中央要求和实际需要,开始探索乡村基础设施运营与管护的方式方法,具体包括产权界定、资金筹措、主体确定、责任落实等内容。
1、朴席镇——聘用专人管护,落实具体责任
朴席镇双桥村位于朴席镇正南方,紧靠润扬大桥西侧,南临长江,北靠沿江公路,总区域面积7.5平方公里,辖区内长江岸线4051米,滩涂约3500亩,一般农田计税面积约2700亩。目前,村“两委”工作人员7人,平均年龄33岁,村域内有28个村民小组,人口3623人,党员103人。境内现有石街河、中心河、民主河等大小河道14公里,公园路、土瓜路、五星路、杨涵路等主干道路17公里。
村内环境卫生工作形成组织保障。根据镇党委政府农村环境治理工作要求,由村“两委”统一领导组织实施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明确村党总支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委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各分组干部为主要负责人,负责所辖区域内的庄台、道路、河道(塘)、绿化等管护工作。在全面开展的基础上,鼓励先进,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坚持“多干多支持、不干严问责”的原则,确保各项任务到人,层层压实了责任,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结构体系。同时,率先在全镇建立了一支以退休老干部、热心村公益事业的老党员、老代表组成的环境保洁队伍,既保证了村容村貌的整洁卫生,又带动了部分农村闲散劳动力。
双桥村环境设施管护中要求村容村貌得到提升,村容整洁美丽,打造示范庄台,村庄范围内无乱堆乱放、无乱搭乱建、无乱贴乱挂、无乱泼乱倒、无露天粪坑(简易厕所)、无家禽(牲畜)散养等现象;合理配置垃圾收集点(密闭)房和收运车辆。垃圾收集容器周边整洁、无积存污水,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村庄范围内无暴露垃圾和积存垃圾,无蚊蝇孳生地;农民户厕卫生整洁,正常使用,旧厕及时拆除。村庄内配置公共厕所的,公厕设施完好、干净整洁、无异味,有明显引导牌和标识牌,24小时开放;村庄路面平坦、完好,主要道路全部实行硬化,并配套路灯照明;次要道路通达顺畅,干净整洁、无破损、无坑洼现象,道路两侧无垃圾杂物;村庄内河道(河塘)无淤积,河面保持清洁、无有害水生植物和漂浮物;岸边无垃圾、无生活污水排入、无行水障碍物。
从双桥村基础设施运营与管护可以看出,一是农村基础设施运营与管护开始出现专职化、专业化倾向;二是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运营与管护中的作用凸显;三是承包责任制在运营与管护工作中普遍采用。
2、月塘镇——完善公共设施,分类采用多种管护模式
仪征市月唐镇四庄村地处月塘镇南部,全村国土面积11801亩,其中耕地面积5679亩,共有24个村民小组,常住户768户,人口2862人。现有村干部6名,中共党员69名。
目前四庄村的公共设施主要有:建成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座,日处理污水90吨;2019年通组道路硬化15公里;更新老电灌站3座,建成组级小电灌
站5座,新建农桥和当家塘滚水坝18座;所有组级排水渠都铺设了U型衬,农业生产发展后劲得到进一步加强;渠铺设污水管网约4000米,覆盖规划保留庄台所有农户;建成垃圾分类宣传阵地24个、垃圾分类收集亭31座;建成主干道约10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210余盏;建有生态停车场2个,配套建设三类水冲式公厕4座。建成生态小游园4个,提升了村民休闲健身设施水平。
在基础设施的管护上,四庄村明确分类,确定管护主体、费用负担方式和管护责任。可以从四庄村的基础设施管护实践中,总结出两种模式。一是非收费型管护模式,主要针对公共广场、道路、公园绿地等福利性、公共性强的基础设施。四庄村对休闲健身广场的管护,是将管护主体确定为村集体,由村干部作为管理者,组织运动爱好者和学校体育教师作为志愿者参与管护,管护内容主要是辅助保洁员(目前全村配备保洁队伍26人)维持卫生、维护健身器材并呼吁村民爱惜公共设施。四庄村对使用广场的村民不收费。管护费用来自上级专项资金、村集体经费、村民捐助等。二是收费型管护模式。主要针对服务成本高、受益者明确的基础设施。对农村社区而言,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垃圾处理成为最为紧迫的公共问题。四庄村组织了26人的保洁队伍承担保洁、垃圾清运和绿地维护等环境卫生服务。为解决费用问题,规定小区内每户每年收取100元、饭店和超市等营业点每家每年收取400元物业费,用于支付保洁人员工资、保洁工具维修更新等。
3、周山镇——统筹设施管护,提高管护效率
高邮市周山镇双河村位于周山镇西北部,距镇区约2公里,双河村由原马河村、晏河村合并而成,取“河”字,故名“双河村”,东临志光村,南靠狄奔村,西与界首镇相邻,北与临泽镇营西村接壤。全村由原先的31自然组合并成1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917户,农业人口3203人,全村总面积5323亩。2020底村级集体收入超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560元。村党总支部下设3个网格支部,共有党员89人。
双河村是名副其实的农业村,境内优质农田成片,水源清洁无污染,为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也为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双河村围绕生产、生活、生态融
合发展,因地制宜,重点突出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大力流转土地,在土地上做文章搞高效、规模、特色农业,带领地方百姓共同致富,以点带面,以招商引商的形式,不断扩大高效农业规模,目前村内60%的土地用于高效农业项目建设,已形成了花卉苗木、特种水果种植、大闸蟹、泥鳅养殖等水产养殖的特色农业村。
双河村在基础设施管护上采用的是统筹管护方式,将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农村环卫保洁、农村交通设施管护、农村公共绿化设施管护以及农村公共活动场所管护进行统筹,即采取“五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做法上,一是摸底调查,明确产权,将村镇内的小型水利工程确权给村集体,明确管护责任。二是整合资源,统一使用。整合水利、规划、交通、林业等部门的设施维护资金,统一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三是分片包干,明确责任。采取竞争承包管护方式,由村集体根据工程管护标准,测算各片区管护经费,公开招标,选择报价合理的承包人为管护责任主体,负责片区内所有水利设施、道路清洁、垃圾清运等管护工作。四是严格监督,考核激励。
双河村通过统筹开展村基础设施运营与管护,提高了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水平,明显降低了管护成本,更重要的是改善了村容村貌,成功打造了新光荣河美丽庄台点和百村示范庄台点。
三、乡村基础设施运营与管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产权归属与管护责任衔接不到位
在乡村基础设施运营与管护的实践过程中,往往通过对基础设施进行确权,使管护主体与产权所有者身份统一,落实管护责任。当前,扬州市基础设施运营与管护的确权工作已经取得成效,使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但是产权确认并不意味着管护责任得到有效落实,目前仍存在乡村基础设施管护主体缺失的问题。对于确权至个体的经营性乡村基础设施,当事人对其拥有的产权较为清楚,为获取收益,有进行后期投入和维护的动力,因此经营性乡村基础设施的管护责任落实得较为到位。但确权至村集体或村民自治组织的公益性乡村基础设施,由于大
部分村民对确权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意义了解较少,其在运营与管护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较低,由此带来公益性乡村基础设施管护依旧存在不足的问题。
2、管护资金筹措依赖政府
在乡村基础设施管护资金的筹集方面,整体来看,尽管扬州市出台了相应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基础设施的运营与管护,但是目前管护经费的较大比例还是来自政府财政投入。公益性乡村基础设施在管护过程中对政府财政依赖较强,同时支出的一部分是对营利性乡村基础设施的奖励与补贴,对政府财政压力较大。
3、承包主体与使用主体利益不协调
在具体管护工作的实施上,有待进一步维持乡村基础设施的公益性和承包人利益之间的平衡。经营性基础设施针对个体投入部分的确权带有私有化的性质,且其使用权完全归个体经营者所有。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为例,即使在政府要求村集体等与承包人签订优先保障农业灌溉用水协议的情况下,由于利用池塘水面进行鱼虾养殖需要保持一定的水量,养殖放水时间与农业灌溉用水时间可能存在差异,这种承包人与用水农户之间的潜在矛盾也难以避免。另外,在农业灌溉用水过程中,为提高效率,承包人会要求农户以村民小组的形式统一申请用水,这会给种植其他作物(需水时间和次数与大田作物不同)的农户带来用水不便的问题。再有,除了上述影响水利设施的基本灌溉等公共服务功能外,乡村基础设施的商业经营还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工程设计的变化等问题,其负外部性影响不容忽视。
四、乡村基础设施运营与管护的对策探析
1、进一步明晰产权与管护责任
确保乡村基础设施运营与管护工作有效进行的关键是要明确管护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往往通过对设施确权,使管护主体与产权所有者身份统一,落实管护责任。在前期工作中,政府应继续进行权利确认工作,对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进行确权颁证,明确管护责任。同时,加强确权工作意义的宣传力度,并注
重强调受益农户的管护责任,使每个受益农户都理解产权的具体归属,及自身所负有的管护责任。
2、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
目前,在乡村基础设施的运营与管护中,政府往往对系列工作进行包揽,从费用支出到人员安排“一肩挑”。政府应该主要扮演规则维护者的角色,而不是全方位的工作者。对于受益农户的管护责任意识不足,参与管护工作积极性低的情况,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广泛动员农户参与,听取基础设施受益农户的意见和建议。对于群众关心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并给予反馈,加强对相关信息的宣传力度。同时,鼓励农户自行探索基础设施的管护措施,使运营与管护机制的细节得到完善。
3、构建责任监管机制
在乡村基础设施的日常运营中,负责部门应建立相应考核机制,对管护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检查,并对相关服务公司业务进行考核,通过上级部门定期复核,确立并落实奖惩条例,督促管护到位。对于资金使用情况,财务及督察部门应进行定期审核,确保相关资金落实到位。
[1]逯利杰,牛震.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0):6-6.
[2]]王培培.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减贫效应研究[J].当代经济,2017,(7).51-53.
[3]吴琼,张静敏,张东梅.安徽省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24).34-35.
孙凤娟(1973年11月——),女,汉族,江苏靖江,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
3
篇七:深化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改革意见
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建设
摘要: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了“农村振兴战略”,明确了“深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美丽宜居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各级政府和部门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高标准农田、农村水利、交通物流、村镇(村)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大量公共基础设施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竣工数量的逐年增加,如何加强和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运营和管理,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已经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建设策略
引言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是非排他性的、非竞争性的农村公益物,与农村发展密切相关,主要由当地农民长期使用。国家城市规划计划规定,市镇公共基础设施应包括六大类:教育、文化、卫生、科学和技术、商业金融、行政和集中市场。还有一些专家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分为以下几个领域:农业生产(农田灌溉、农业抗御能力、农产品流通等)。农村生活(道路、能源、饮用水、通信等)。农村社会文化(体育和休闲文化、社会保护、卫生等)。)农村生态环境(废物回收、环境保护等)。
1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现存问题
1.1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结构不合理
农村生计基础设施基本上已经建立,道路和电力通信也很容易获得,但后勤和网络等基本基础设施尚未在大多数农村地区建立。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区域,诸如高速宽带等设施的发展尚未实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减少,信息更加封闭,
导致该区域的发展速度放慢,贫富差距扩大。在农业生产方面,灌溉设施很多,但建筑质量低,水资源利用率低,造成严重浪费。与此同时,作物抗御风险能力薄弱,落后的农村地区收成好,基础设施薄弱,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需要。农村地区缺乏社会文化基础设施的情况更为严重:在农村教育和农村保健领域,农村学校和医疗合作社设备不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资格与城市工作人员相差甚远,人才储备不足其次,诸如留守儿童中心和社会福利中心等社会保障设施很少。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建设新的现代农村地区的目标的实现。
尽管农村地区的植被和农林领域多于城市地区,但环境问题不应低估,例如农村地区的废物管理、缺乏适当的人员定期清理、生态和灰尘。此外,对粮食的过度需求导致广大农村地区营养不良,土地恢复负担不起。
总的来说,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更倾向于建设大型基础设施,例如集中建造道路、供水系统和其他低质量项目。与此同时,旨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的投资,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的社会保护方面,很少得到考虑。
1.2供给主体单一导致供给效率低下
一般来说,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的事,政府根据自身的职能向公众提供公益物,并在解决外部负面影响、市场失灵等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也可能会失败,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存在差距,而且有限的问题引起了一系列问题,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不安全、建设时间过长和投资成本高,从而因此,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完全依赖市场,而必须部分依赖其他行为者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注入新的血液。
1.3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机制不健全,管护资金不落实
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没有明确界定,责任没有协调,责任没有得到适当承担,没有长期的管理和维护机制。州政府面临财政困难,缺乏管理公共基础设施所需的资金。
2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建设策略
2.1抓重点,明确“管什么”。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包括政府投资、群众自筹和社会捐助的农村水电路气信以及公共人居环境、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等设施,面广、线长、点多,需要理清管护范围和重点。一是摸清底数,建立台账。以村为单位建立台账清单,弄明哪些是各级政府、集体和协会必须要管起来和要管好的;搞清哪些是社会化、市场化行为,要服务好、监管好的。二是分门别类,找准重点。把和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设施作为管护重点,比如农村“四好”公路以及农业灌溉设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三是系统思维,补短强弱。抓两头带中间,做好重点设施管护同时,把基础设施短板和弱项补齐。
2.2创新多样产权制度,明晰管护责任主体
目前的农村基础设施所有权模式是国家对建设和集体所有权转让的投资。这一模式将持续很长时间,但在尊重公共所有权原则的同时,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所有权改革,澄清产权,明确责任,并鼓励所有部门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1)现有的农村基础设施可根据使用功能、影响和可维护性等因素分为公益物和收入类。对于农村公路和卫生设施等不直接有利可图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有必要将固定资产列入资产目录,依法管理资产,明确规定国家和社区负有主要保护责任,保护责任由政府承担,组织对于某些人口群体来说,在流动地区建造并为大型消费者和企业服务的有利可图的基础设施,如山区池塘、灌溉系统和农村供水系统,可以促进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和营销,并采取各种形式:分包、合同、合同和合同安排管理权和收益权分别确定了激活产品管理保护的责任主体,保持资产库存活着,明确管理保护主体,加强建设后管理保护,实现良性循环。(2)积极鼓励企业或个人根据自己在农村发展工业中的需要,投资建设与其行业有关的农村基础设施,并鼓励企业和个人根据法律、规章和条例,通过保障所有权、使用权、自主权和盈利能力,建设和管理基础设施除了管理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外,有关政府不应过度干预基础设施的具体使用。
2.3加快建立政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中央政府考虑到了当地的实际需要和发展需要,增加了一般转让,并根据有关条例将地方补贴纳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以利于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前革命地区、边境地区等。地方当局应建立一个基于保健服务管理责任、规
模和标准的城乡一体化公共预算支出制度,并将国家负担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费用纳入地方政府预算。在条件成熟时,向集体经济薄弱、资金困难的村庄提供适当的补贴。
2.4制定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办法,
提高管道的保护级别。一方面,必须根据农村基础设施的范围和利益水平确定产权拥有者和使用者,并确定由地区服务、地区服务、乡村服务、乡村服务和乡村服务提供的保健责任。第二,需要提高护理部门的护理速度,延长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㈢鼓励农村专业合作社广泛参与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
2.5加强宣传培训
第一个是加强培训的方向。加强对各级地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政策、筹资项目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要求方面的培训。二是推广广告,选择支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实例,并选择一系列可在国家一级推广的实例。通过印刷、电视和新媒体等传统媒体开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宣传运动,创造一个广大社会,特别是农民关心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的环境。
3结束语
有鉴于此,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机制必须以农民自主发展的权利和扩大生产性和盈利性空间为基础,有效鼓励农民投资和更好地利用农村基础设施应成为未来治理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柯善北.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怎样管,如何护?[J].中华建设,2020(04):8-9.
[2].两部委出台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意见[J].农村财务会计,2019(12):49.
[3].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J].交通财会,2019(12):80-83.
[4]胡文静.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供给研究[J].学术界,2018(10):171180.
[5]唐梦文,王晓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选择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09):252-254.
推荐访问:深化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改革意见 管护 深化 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