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16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思考 摘要:作为我国未来的建设者,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直接关系着未来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也直接影响着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1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思考摘要:作为我国未来的建设者,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直接关系着未来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也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发展。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主要授课内容,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以及法律意识,对于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以人为本教学六年级的小学生已经算是一个小大人了,刚刚步入青春期的他们独立意识和成人感有了明显的增强,不希望老师和家长把他们当小孩对待,但他们对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依然概念模糊,这个年纪的学生很容易犯错,因此教师们应当更加注重对这个年纪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帮助他们完善个人的道德情感与法治精神。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但一些学校仍然对这门课程较为轻视,过度的把语数外三科作为关键的教学内容。所以在道德和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只是以说教的形式进行教学,很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内容很难吸引学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更有可能因为授课方式的枯燥乏味而导致厌学心理。如果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将很难帮助学生们建立修养优良品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学习完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后并不能有效的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以及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修养。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一)开展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里,绝大多数的教学内容和理论都与生活密不可分,同时最终也要帮助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有所提高。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还不够完善,因此光靠教师单方面的传授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添加一些生活例子帮助学生们理解所学知识的含义,实施一种生活化的向导式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到具体知识后能实际运用到生活中。例如在学习《学会尊重》这一章的内容时,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普遍都有些过度疼爱,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没有认识到尊重别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如果教师仅仅是根据课本内容告诉学生要学会尊重,学生们的印象一定不够深刻。对于此类现象,教师可以考虑将课本知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像学生们讲述一下自己平时遇到的小学生不尊重他们的例子“爷爷在收拾桌子时不小心把孙子的玩具弄掉了,结果孙子看到了,一气之下把就把爷爷的麻将给撒了”,讲述过后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件事中的孙子的做法是否妥当,学生们纷纷表示孙子的做法是错误的,孙子没有做到尊重爷爷,孙子的做法一定令爷爷很难过。提问过后,教师可以再次问学生,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人,应当如何帮助孙子学会尊重,或者你站在孙子的立场应当如何做。经过讨论思考后,学生们更加明白尊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尊重他人。(三)坚持以人为本教学此前不少教师对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较为轻视,导致他们并没有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一味的授课并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
往往也并不理想。如今随着新课改要求的不断深入,教师们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情感体验,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养。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只是学生学习的领导者与组织者,更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合作者,将课堂的主导权更多的下放到学生的手中。
例如在学习《地球——我们的家园》一课时,教学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们明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帮助学生们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及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留作业让学生们提前搜寻一些有关污染环境与保护环境的例子,在课堂上按照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模式
让学生们自行讨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环保的重要性。此时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巡视,并以引导的形式适当的参与进学生们的讨论中去。在学生小组充分讨论过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们对于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们的相关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帮助学生们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明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告诫学生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责任。课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们留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如让学生们观察自己身边有哪些污染环境或者保护环境的现象。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探索与发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
在这个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培养目标的时代,老师在课堂上不能单一的传授知识,还需要不断思考课堂对于学生的意义和价值,将课堂变得更加生活化,还需转变自身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全面人才。而当学生处于六年级这个敏感有重要的时期道德与法治的任课老师更应该不断革新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完善他们个人的道德情感与法治精神。
参考文献:[1]林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科普童话,2017,000(031):P.27-27.[2]郝耀东.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J].考试周刊,2017,000(088):P.81-81.
篇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分析
摘要:道德与法治学科,以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切入点,经过顶层设计,科学地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新时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育领域提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教师指出了“培养人”的方向。基于此,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引言
随着我国新课标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和深入,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也努力为学生制订创新的教学计划。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小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学习品质。因此,教师应该以核心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多元化教学措施有机结合,为学生构建崭新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以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改进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仍处于成长的初步阶段,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单纯地讲解课本上的内容,没有采用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式,学生便会觉得枯燥无味,学习激情也会逐渐降低,很难跟上教师的思路,难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课堂教学重视度不足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一些教师因为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该课程不需要考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是走走过场,草草了事。很多小学教
师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视度不足,并且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环节过于单一的问题。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多是简单进行课本内容的讲解,部分教师甚至直接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导致课堂教学环节缺乏组织性,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教学难点无法掌握。除此之外,教师对于该课程抱以随意的态度,容易导致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不重要,因此不愿意花心思在该课程的学习中,对于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及目的来看,这一学科可以被纳入塑造人类各种思想观念及完善人类道德修养的教学领域中。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讲,道德与法治学科从实际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心理素质及思想基础,为小学生提供了恰当的道德塑造方向和生活行为准则,从而使小学生在有明确方向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自身,成长为更为优秀的人才。而针对教学机构来讲,将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正确发挥教学机构的教职本能,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素质型人才,在教育事业方面为国家贡献不可忽视的力量。从社会角度来分析,对小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规范自身行为,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提供保障,为国家的日益繁荣富强贡献力量,也为未来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开展少不了学生的参与。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如果缺乏学生的参与,不要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了,就连最基础的知识都难以有效讲解。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要点燃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切身地投身到课堂上的各个活动中。导入环节,是点燃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主要环节。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曾是说过,体验具体场景,利用场景解读概念,是人类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场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老师在组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先创设恰当的教学场景,点燃学生的课堂参
与积极性,夯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以“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为例,环境污染是存在于学生生活中的现象,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生早已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甚至不经意间做出了诸多污染环境的行为。立足于此,在组织课堂导入活动的时候,老师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了存在于学生身边的环境污染现象,如雾霾、污水等,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使学生在生活场景的作用下,主动地调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对自己所了解到的环境污染畅所欲言。
(二)利用信息设备,充盈课堂的智慧氛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设备也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信息设备不仅具有高速高效、直观便捷、资源丰富等特点,而且能满足新时期小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非常适用于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的构建。因此,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积极利用和开发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充盈教学课堂的智慧氛围,为学生打造开放式、富有科技感的新型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经常向学生开放多媒体教室,鼓励学生利用信息设备查找与课程相关的资料,锻炼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信息素养,既能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也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信息学习兴趣,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都大有裨益。
(三)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效的学习能够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取得最佳效果,使学习事半功倍。于是我在教学中,便会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元素的引入,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得到提升。例如,在教学“应对自然灾害”的时候,我就根据教学情况引入了生活元素。在课堂上,我充分结合实际,用语言创设地震、洪涝、台风等多种多样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灾害情境。然后把全体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都谈一谈面对这些自然灾害的时候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对学生来说,我创设的这种教学情景是非常生动且熟悉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均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以积极的态度在小组进行讨论,谈一谈应对措施。在学生讨论后,每个小组都要汇报讨论结果,然后对结论
进行评价,对正确的结论给予肯定,对于错误的结论要及时指出并纠正,使得学生更好地了解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让学生掌握了道德与法治知识,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
结束语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形势下,更加注重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知识,使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并且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刘国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中华少年,2019(26):292.
[2]韩珊珊.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读写算,2019(23):99.
[3]于丽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中华辞赋,2019(08):12.
篇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为了让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此次课标改革过程中,提出了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小学阶段,不仅是学生综合能力养成的重要阶段,同样也是核心素养培养的最佳阶段,在小学时期由于学生的辨识能力和认识薄弱,加强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是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一项内容。[1]本文从当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找出了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希望本文可以给教育工作者提高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探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工作的开展,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实际学情,从而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道德和法律的认识,从基础层面进入到更深层次的理解的当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提升核心素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候,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应当符合当下的时代背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道德与法治概念和作用。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在小学阶段中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对世界、生活环境拥有更加透彻的认识和了解,为学生将来核心素养的提升打好基础。在不同的教育阶段中,学生的特点和心理也各不相同,而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特点是认知薄弱、缺乏正确的思维观点、接受能力较差,同时爱玩好动、善于动手、探索心理强烈,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顺应学生成长规律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高效性。小学生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周边环境的认识较为简单、浅薄,即在小学生阶段的认识具备不完善、不全面性,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鼓励,结合核心素养的知识内容,实现学生在教学和生
活中的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展开,需要结合当下当时小学生周边的生活环境,切忌胡乱设计和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给学生道德与法治的认知造成负面影响。但是,在实际的小学教学工作中,不少学校缺乏足够专业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人才,而负责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师通常由思想品德教师或是班主任担任,不利于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道德与法治内容;另外,就是教师的思想观念,对于道德与法治不仅缺乏足够的重视,而且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教授体系;而且对于教育教学方法的认识不足,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给道德与法治工作的开展带来的许多困难。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世界、生活认知的关键阶段,无论对于什么事物都会存在强烈的好奇心,正是因为好奇心的存在,才能够促使学生思想、思维的不断深化和提升。所以,作为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活动的时候,应当合理科学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观察,从而得出结论,学生对于某节课程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就会更加专注于该课程的学习和研究,这也是很多教师努力提升学生兴趣的根本所在。然而,兴趣是一种特定环境、场合下才会产生的事物,一旦脱离学生产生兴趣的情境后,兴趣自然而然便会消失。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努力寻找和发掘学生的兴趣点,并以学生的兴趣点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借助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方便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另外,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时候,还需要深挖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特点,构建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结合生活中常见素材提高学生认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相对于其他教学阶段的教材而言,它的内容层次和形式更加灵活丰富。在教学当中,教师需要结合相应的教学主题内容,通过融合生活元素或是素材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师作为和学生关系最为的密切的人,对于学生的兴趣、习惯、爱好都是有所了解的,所以,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学生熟悉的案例进行针对性教育,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理解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
的认可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在小学生身边存在的危险越来越多。而且小学生自身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尤其是在遇到陌生人后,无法做出正确的行为判断,导致学生身心受到损害和影响。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活动知识是人们对生活经验、技能的总结和整理。对于学生而言,仅仅依靠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能深入透彻理解到理论的具体内容,因此,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可以结合相应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与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深入感受道德与法治的意义和作用。而道德教育的开展,相对较为简单,比如教师在宣讲“尊老爱幼”美德的时候,可以组织到敬老院或是幼儿园和老人或是幼儿进行沟通交流。如果条件允许,让学生提前排练一下,为老人或是幼儿准备一些比如歌曲、诗朗诵、舞蹈之类的节目,从而将道德教育意义、内涵传达给学生。另外,在尊老爱幼活动中,可以让老人讲讲那个年代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了解到我国的发展历史,明白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学习的时间,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在尊老爱幼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对本次活动进行感悟总结,说说有哪些事情属于传统美德,哪些事属于不文明的现象。上面讲述培养学生道德层面的内容,接下来讲讲如何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师在开展法制教育活动的时候,同样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法制意识。在当今社会中,法律几乎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事件评判的“唯一”标准,尤其是在生活中,无论大事小情都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进行解决。但是,法律也是制裁一切恶劣行为的武器,因此,教师在树立学生法律意识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到哪些事情会触犯到法律的底线,从而给自身、家人、他人带来巨大打击和伤害。
(四)加强师资提高道德法治教学质量上文提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在不少小学当中并没有单独成为一门课程,而是被当作一门辅助性课程,没有专门的课程安排和进度,学生在参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时候,往往都是需要占用自习课的时间。而自习课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放飞自我、完成作业的课程,因此,利用自习课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会大大降低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所以,作为学校应当重视学生道德与法治建设,在初级教育阶段开设专门的教育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另外,学校需要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寻找专业的教授
人才,由专业人才将专业化的知识传达给学生,通过对专业术语的详尽解释,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理解法律条文中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另外,还可以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将道德与法治意识传达给每个教师,利用不同的课程内容,向学生传达道德与法治教育,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合核心素养内容,提高学生道德法治意识,对于学生现在、将来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有助于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让学生的未来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1]柯杏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初探[J].考试周刊,2019(14):126.
篇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浅见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人生价值观等,旨在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对新课改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结合高效课堂的内涵,对具体的高效课堂构建策略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尤其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不能局限于学生的成绩,应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思维、能力、情感目标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价值,完善自身的人格,最终将知识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结合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差强人意,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来说,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教学内容滞后。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甄选的教材内容比较滞后,基本上都是照搬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创新和优化。如此,致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缺乏生机与活力等。而针对小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思维灵活,这种枯燥、滞后的教学内容常常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在课堂上出现走神等现象,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缺乏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效地互动和沟通,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但在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教师常常在课堂上占据“绝对权威”的地位,小学生迫于教师的压力、自身害羞等因
素的影响,致使其在学习中出现了明显的被动状态,不敢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也不敢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
第三,课堂教学以讲述为主。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受到年龄、认知水平的制约,小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并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致使其在学习中出现了三分钟热度的现象。同时,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前,并未对教材内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而是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盲目开展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直接讲述的方式,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口头灌输,致使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新意,难以真正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自身具备的教学观念,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首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意识到该学科教学的重要性,明确其在“立德树人”教育中的地位,并将其纳入具体的教学计划中。其次,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还应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科学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手段,并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不断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最后,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便于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旁听专家讲座、名师课堂等,还应订阅相关的科研教育期刊,了解最新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教师在完成教学之后,还应积极地进行课后反思,借助有效的教学反思,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优化课程资源
在以往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是围绕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的。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致使学生的学习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制约了学生的学习视野,难以真正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高效学习。因此,在构建小学道德
与法治高效课堂时,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念,立足于教材内容,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中,必须要指向“核心素养”的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以课堂教学目标作为指导,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学过程不能脱离课堂教学目标,否则就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要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同时还应指向全体学生设计层次化教学目标,旨在实现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之前,必须要做好两点:一方面,了解课程。教师在确定课程目标之前,应明确具体的课程内容,以及在学习中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重点内容是什么,难点内容又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指向具体的学科核心素养,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确保设计的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要求。另一方面,了解学生。根据教育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尊重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精准把握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区”“潜在发展区”,设计出与其相契合的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关注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设计出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旨在实现所有学生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积极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科“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基于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立足于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整合教学内容、重塑课堂教学目标、改进和优化教学过程、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等,不断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杨华.立足学科素养建构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J].小学生(下旬刊),2021(10):89.
[2]涂全民.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C]//2021年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四期).2021.
篇五: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课程有效性对策分析
摘要: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法治素养和德育素养,是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学科,同时也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融入新的教育观念,以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现状
小学是道德和法治课堂的开端。目的是使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道德法治课堂的建立,可以使学生为自己制定正确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从小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当今,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仍然有一些问题。目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需要更新。因为学生受到年龄限制,如果课堂中教师只是讲解知识,没有更新教学方式,学生便不能长久地集中课堂注意力,他们也会觉得道德与法治课堂有些枯燥,很难达成教学目标。
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课程有效性对策
2.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的情感表达非常直接,他们对老师的热爱也会直接影响学科的学业成绩。如果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喜爱,教师很可能会感到课堂反应平淡,难以促进教学进度。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感知和课堂感受,公平对待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并发挥模范作用。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情感关怀,拉近师生距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有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教师也应合理地利用学生的信任,为学生提出中肯的意见,帮助学生改进自身的不足,使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得到充分的延伸,让教学在生活中也能为学生提供帮助。
2.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由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相对枯燥,没有良好的教学氛围,很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反应不佳,教师也会发现难以推进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端正心态,以愉快的心情进行教学,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情绪可以相互影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可以带动课堂教学的节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弥补枯燥知识的不足。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在课堂中的情感共鸣。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真正有效的课堂不应该是只靠书本内容的传授,这样是达不到课堂目标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应该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明白道德与法治离不开人们的生活,也能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反思。
2.3情感渗透式教学,陶冶学生情操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小学生很年轻,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摒弃不良的个人行为习惯。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更容易触动内心的情绪波动,但缺乏自控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成长特点,以情促教,结合教材内容,开辟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法律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法治意识。例如,在中国传统节日来临之际,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知识点和传统节日进行课堂教学,在恰逢“重阳节、中秋节、国庆节以及春节”等节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陈述自己对节日的理解以及节日的习俗有哪些,组织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讨论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意义,教师则适时进行课堂引导或者及时给予正面评价。在课堂中,师生通过交互式的沟通和讨论,促使课堂氛围不仅热闹而且有序,不仅给予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空间,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发言从内心情感上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教师要善于将课本内容与学生的情感结合进行教学,开展情感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从而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2.4落实教育科研任务,实现课堂质量提升
社会现实和法律法规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教育和科研的能力。随着小学德育法治学科的逐步繁荣,教师的科研生命力更加旺盛。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实施自己的教学计划,通过广泛深入的交流,教师和教师也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促进自己教育理论总结水平的提高。教师在落实教育科研任务时,可能会进行一些教育实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不仅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法治素养,教师和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而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配合之下,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通过反复思考、归纳,总结属于自己的学习经验。教师在课前撰写教案,而在教案实施之后又趁着记忆犹新的时候写下教学反思,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而后总结所有学生学习的特点,把这些教育的困惑或教育的资料整理成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以课题的形式总结教学经验,以教育科研任务的形式,实现现代教育教学与教学改革之间的对接。
2.5开展分层教学
在学习方面,学生会存在学习差异。德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认真观察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发现学生的不足。针对不同的学生,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他们不断地超越自我,完成高层次上的作业;对于学习能力一般、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鼓励。为了把分层教学做得更加扎实有效,教师要分层备课、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辅导,方能达到整体推进的目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进一步扭转传统观念,以教育科研促进教育改革,创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模式,通过常常思考、常常总结与反思,以创新的思维方式改变了僵化落后的教育现实。每位教师都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有所获益,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是提升教师群体的智慧,并使学生的智慧和情感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息息相关,使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实践之中,全面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质量,并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需求。
参考文献:
[1]丁晶,林巧丹.深度学习视野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德法融合教学实践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4):113-118.
[2]刘莉.浅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趣味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2):133-134.
[3]陆宏英.课堂深度对话:内涵、特征及教学建构——以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21(12):87-90.
篇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街道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现状剖析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就职于一所街道小学,在我为期不长的任教过程中,我对街道小学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现状有以下发现:
一、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喜爱
这种喜爱一是由于没有考试的压力,孩子们就没有了很多学习任务,不用背书、不用默写,更不需要解题。我们的作业形式多样,小采访、小调查、网络搜索资料、表演等等。有能力的同学做的津津有味,没有条件的同学也能在小组里领一些简单的任务,实在没办法完成的也能在课堂上参与小组整理材料,剩下来的个别孩子也不会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获得比较严厉的惩罚。所以孩子们喜欢这门学科。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生动有趣,又能帮助孩子们在生活中得到运用,回归生活中去,孩子们觉得这是一门能够学以致用的一门课。同时,在课堂上,老师总是会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时常邀请孩子们共同参与,让孩子们体验成功和收获,增强自信心。再来,我们的课堂得益于资源多种多样,互动合作多,也凸显出氛围特别活跃。这样的课,孩子们怎么会不喜欢呢?
孩子们通常看到道德与法治课的任课教师进班就会非常开心,做好准备,期待上课。如果是兼职老师来上一节道德与法治,他们会更加高兴、更加积极配合,课前一定是准备充足的。这就是我们街道学校孩子对道德与法治课最真诚的喜爱和期待!
二、无意识的忽视
尽管从教育的本质,立德树人的目标来看,道德与法治肯定处于重要地位。但是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不需要参加考试的,没有了分数的压力,学生和家长也就往往会在无意中忽视了它。这种现象在街道学校中暴露的更加直接。
1、在街道学校目前的课程设置中,每周每个班级有两节道德与法治课。任课教师大多是兼职语文、数学、英语老师。他们在任教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同时还要任教道德与法治。这样的课堂可能被直接取代为作业处理课。有的时候,老师“大发慈悲”上一节道德与法治课,可能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精心准备,有的甚至直接照本宣科。但是我们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集心理健康教育、法律常识、历史地理知识、道德教育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要做好这样一门课程的课前准备,我们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充实自己。因为每个人学习专业不同,知识面总是受限的,这样内容丰富的课程对教师的知识储备量要求也非常高。再者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课程也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然而每个老师也都有自己专业方向的规定工作量,再去要求他们精心准备另一门非专业学科,也是为难。
2、面对这样的现状,街道学校在处理这个问题上也略显无力。因为在街道学校,就目前的学校师资来看,本地范围内没有学校配备齐全的专职道德与法治教师。也正是因为我们师资有限,学校大多也会倾向体恤老师们的辛苦,默认老师们选择性完成工作,那么肯定优先完成面临考试或者考核的各项工作。显然我们道德与法治课程目前还处于人们思想上的重视状态。在实践上,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突出其重要地位。
3、在街道学校,就目前的学生家庭素质来看,家庭教育中能够重视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就算非常配合了。至于其他科目,很少有家长会在家庭教育中提到,即使提到,大概也是问一问体育课,音乐课和美术课吧。因为强身健体,培养兴趣爱好,可以促进孩子成长。至于孩子的道德与法治课正常开设吗?课堂上学习什么内容?针对这一门课程的学习有没有什么想法呢?这样的问题肯定是不会出现的了。不仅如此,我们的家庭教育有时还会出现负面影响。比如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会布置一些小调查、社会实践等作业,这些作业经常会需要家长配合,给予一定的支持。此时,我们街道学校的弊端就会出现了,有的特殊家庭无法配合;有的家长致力于养家糊口,任由孩子发展;有的家长甚至自己沉迷于自己的爱好无法自拔,对于孩子的要求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有的不仅不配合,还会告诉自己的孩子,做这个就是浪费时间,没用,有这个时间可以多写两道题。原本孩子高昂的学习兴趣就这样被一波一波的冷水浇灭了。这种情况出现的多了,孩子也习惯了,于是忽视它就成了自发行为了。
三、学生的迫切需要
在街道小学中任职,工作时间多是与孩子们在一起的。上课、课间交流、中午就餐、课间锻炼等等。越是与孩子们相处,越是发现,孩子们需要从小学习道德与法治。
1、我观察到课间孩子们去打水,在直饮水处拥挤,说话,然后水漫出来也不管,还有的甚至用水洒向同学,玩闹;孩子们在一起玩,却不会玩,有的仅限于追跑打闹;卫生间墙上出现的垃圾;就餐时的浪费严重···面对这些行为,学校里通常要求班主任加强管理和教育。可是这样的管理和教育仅限于制止孩子们做出一些不文明的举止,孩子们并没有在学生的生活中唤醒他们的认知,内化为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疫情结束后到校上学的日子里,出现多起学生厌学、甚至做出一些过激行为的事件,街道学校中的孩子也有很多出现类似心理问题的。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调节自己的情绪,孩子们束手无策。
3、面对把法治教育纳入青少年学习体系的要求,教材中出现了六年级的法治专册,上课过程中,孩子们几乎完全是“大白”。提问石沉大海,联系生活,也说不出什么生活经验,甚至在我们看来只是常识的一些内容孩子们依然没有无法附和。其实有些并不是没有生活经验,而是不会结合、提取相关事件。
最后,我不禁反思,孩子们这样喜欢又迫切需要的课程,在我们接到学校中默默地被忽视着。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我感觉任重而道远。但是不管怎么样,从国家到社会,我们已经从思想认识上开始重视道德与法治了,我们也开始探索一条落实实践的教学之路,相信在不懈的努力之下,我们一定可以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真正回到孩子们的学习中。
篇七: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摘要:自教育部对于《道德与法治》教材相关的课程开展的要求落实以来,许多学校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的开设。本文着重于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情况,并对其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关键词:小学;法治;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对策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加深学生对于法律法规的认识以及了解,法律进学校、法律进课堂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小学生的法制教育,让小学生更多更深入地了解法律法规,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笔者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对小学法治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改进策略提出一些建议。
一、小学法治课程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部对小学法治课程教学中道德与法治素养培养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是对小学道德培养与法治知识了解方面存在不足。现如今,许多学校都开展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积极参与校园的法治建设,将法治思想贯彻于平常教学活动当中,有效推进了法治教育的进程。教师在进行法治活动教学时,课堂纪律良好,学生认真听讲,教师认真备课,法治教育程度推进越来越高。但笔者从其他渠道了解到,依然有许多学校仅仅给学生发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本,并没有真正落实教育计划,没有配备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讲解。许多班级在上该课程时,要么让同学自行学习,要么让同学学习其他课程,老师也只是在教室中走个过场。有的学校甚至只是表面开设法治课程,实际却将该课程替换为其他主干科目,也不会配备相应的专业老师进行讲解辅导,对于法治课程的教师也没有专业的培训活动。在笔者走访的许多学生中,真正带了《道德与法治》课本的学生仅仅在少数,问起原因,他们答: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早就已经被其他课程给占用了。如此现象的发生并不在少数,许多学校为保证学生进入初中时的综合素质足够高,会牺牲很多看似不必要的课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课程培训。然而在这过程中,学校只注重于学生的成绩发展,并没有真正关注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导致很多学生走向社会之后就因为法律知识的缺失而导致自身利益受到损害。这样只注重短期效益的行为不具有发展眼光,不利于构建完备的法制社会。小学生法治意识不足,再加上如果孩子的监护人与学校对于孩子照顾责任不落实,那么就会使孩子对于危险的防护意识不够,自身的保护意识能力较弱,这样很容易就会受到伤害,甚至还出现被不法分子侵害的事件,因此在小学法治课程教学中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势在必行的。
在如今应试教育的前提下,考试不考的科目似乎就没有学习的必要。一些小学高年级班级更是如此,只注重主干课程的发展而忽略了锻炼学生本应健全发展的人格。在家长与老师的眼中,法治课程的开设并不会对学生的成绩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作用,还不如让学生学习语文数学之类的科目。法治课程因其特殊性,很难真正引起家长和学校的重视,尤其是在义务教育基础阶段,所以导致了学生对法治课程的不重视,老师也不愿意教。这样的行为不仅不利于推进法治教育的建设,还会对学生建立完善的法律观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加强和改进小学《法治》教学现状的策略
(一)加强开设法治的课程宣传,进行政策引导
1.争取家长的支持
推进“法治进校园”的建设,加强学生的法治教育,督促学校高质量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利于建立小学生的法律观,为小学生的法律启蒙做好准备。家长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学校应当给家长普及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打心底接受学校的教育。学校应当自觉遵守相关部门的要求,教育部门也应当加强对学校的监督管理,确保《道德与法治》课程是真真正正地在上。学校方面也应当加强对专门教师的培训,检查教师备课工作,随机抽查相关班级的上课情况。也可让家长自行组织监督队伍,对学校开展课程进行监督,同时加强法治教育对于家长的宣传,让家长鼓励孩子多多学习法律相关的知识。只有学校自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才可以让《道德与法治》教材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2.配齐师资
学校应当加强相关教师的培训,对其师资团队方面的培养要加大力度。同时还要积极录用法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作为相关教师,提高相关课程教师总体的师资力量。对于有转岗以及相关方面想法的教职员工,应加强他们的相关专业知识,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才可上岗教授法治课程。
从事法治课程教学的教师也应当加强法律方面的学习,让他们把真正所学到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在教授的同时,也要给学生传达正确的法律观,让学生真正对这门课程感兴趣。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学习而言非常重要,在法律的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枯燥乏味的現象出现,教师此时应该用一些小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让法治教育变得不再枯燥乏味。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演讲存在的优势就是传递的信息量大、容量大、节省空间与时间等。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教学演讲的作用,为小学生们进行适当多媒体教学演讲,这样可以便于让学生真正愿意学习该课程,愿意读法律与提高学习兴趣。各校领导应带头加强学校的法治建设,通过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提升学校总体法治教学水平,带动法治课程的发展。
(二)努力营造社会重视支持开设法治课程的良好氛围
全面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学校应加强对于该课程的宣传力度,让家长了解学校开展该课程的重要性,让家长明白知法、懂法的重要性。在如今法制社会的大前提下,了解法律知识可以帮助人们维护自己正当利益,维护国家的公平正义。通过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可以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还可以加强社会的法治建设。法律作为集群社会活动的基本规律,是构建一个完备的社会体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是因为有了这些法律的存在,许多有损他人利益、有损他人权利的事情才可得以制止。然而没有了法律,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时候就没有了约束,于是就有人为谋求一己私利而做出损害他人权益的事情。为了保障我们所应有的权利,国家就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我们的行为规范进行约束。
学校通过宣传普法教育,不仅是为了让我们下一代的权利能够受到保障,更重要的是能够建立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孩子成长过程中想要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那么不仅需要的就是知识与智力的学习的整体发展,同时还要对孩子进行良好的道德素质与法治、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健全的人格进行培养。
篇八: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小学道法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摘要:自2016年教育部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的要求落实以来,许多学校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的开设。道德与法治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产物,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学科。本文着重于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情况,并对其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
根据这些问题指出了一系列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以强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以及对策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原来的名字是品德与生活,道德与法治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此课程的开设不但对学生的思想认知、品德素养的培养十分有益,而且对学生日后价值观、生活观和社会观的正确树立有着促进作用,可以说此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影响十分积极。在新形势下,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如何抓住课堂教学,上好道德与法治课,提高教学效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道法课堂教学现状
统编教材使用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发生的欣喜变化,同时也发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了解不到位
在如今应试教育的前提下,考试不考的科目似乎就没有学习的必要。一些小学高年级班级更是如此,只注重主干课程的发展而忽略了锻炼学生本应健全发展的人格。有的学校将思政课的课时悄悄压缩,有的学校将没有课上的、或者要退休的教师安排到思政教学岗位上。学校只注重于学生的成绩发展,并没有真正关注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导致很多学生走向社会之后就因为法律知识的缺失而导致
自身利益受到损害。这样只注重短期效益的行为不具有发展眼光,不利于构建完备的法制社会。小学生道德、法治意识不足,再加上如果孩子的监护人与学校对于孩子照顾责任不落实,那么就会使孩子对于危险的防护意识不够,自身的保护意识能力较弱,这样很容易就会受到伤害,甚至还出现被不法分子侵害的事件,因此在小学法治课程教学中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势在必行的。
(二)教师教学形式单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多采用较为单一的、较为被动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往往陷于陈旧、流于说教,缺乏生动活泼的形式和实践,不能真正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影响。没有真正地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过于看重“黑板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文化知识,没有享受到主动学习知识的权利,也未能体会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乐趣,这逐渐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了他们对文化知识的接受能力。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施的具体措施
(一)转变教学理念,重视道德与法治学科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应试教育的思想,建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真正重视学科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教师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思维能力。学生应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获得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能够自主学习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形成开阔的学习视野。
学校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宣传,推进“法治进校园”的建设,加强学生的法治教育,督促学校高质量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利于建立小学生的法律观,为小学生的法律启蒙做好准备。学校给家长普及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打心底接受学校的教育,让家长鼓励孩子多多学习法律相关的知识。学校应当自觉遵守相关部门的要求,教育部门也应当加强对学校的监督管理,确保正常开设
《道德与法治》课程。只有学校自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才可以让《道德与法治》教材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二)配齐师资,教师授课方式要多样化
学校应当加强相关教师的培训,对其师资团队方面的培养要加大力度。对于有转岗以及相关方面想法的教职员工,应加强他们的相关专业知识,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才可上岗教授法治课程。
教师授课方式要突出活动实践化。在人教版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第一课时就是《认识新同学》,教师就可以借这一课时之际一些活动,帮助学生们尽快熟悉彼此,学会与人交往的方法,感受到交朋友的乐趣。在新课开始前教师就可以播放《找朋友》这首歌曲,在歌曲中教师完成板书。接着,教师做自我介绍,教师先和同学们成为朋友。不仅人与人之间是好朋友,人与动物之间也要成为好朋友,教师给学生们介绍几种动物,让孩子们和动物成为朋友。这个时候师生已经彼此熟悉了,但同学们之间还不熟悉,接下来就是让学生们成为好朋友。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认知彼此,如,通过做名片,展示名片来认识彼此,学生按教师指导的方法做好名片,教师鼓励学生们主动的展示自己,互相交换名片,在交换的过程中严格按照交换礼仪进行,还可以和老师进行交换,教师让学生们在书上记下同桌的姓名和电话,彼此认识。成为朋友的同学们可以一起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在课堂结束之际,教师引导学生们向自己认识的朋友们说出心里话,并给他送上祝福语。整个课堂中学生们一直都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导者,教师通过实践活动将同学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活动中学习到了交朋友的方法,并通过实践交到了朋友,这样的授课方式才是正确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让道德与法治课回归生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依据活动、体验、内化的逻辑规律,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教学活动主题。儿童品德的形成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所以,在品德课堂教学实际中努力走进生活,贴近学生,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将“生活化的
课堂”、“课堂中的生活”融为一体,努力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让品德课堂教学真正回归生活。作为思想品德课的一名教师,应从大的教育观出发,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挖掘学生心灵的感悟,让学生发自内心做真人,做好人。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就是这种新型的活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知,从而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之路上的奠基石。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积极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道德与法治知识真正传授给学生,以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强化他们的道德素养,培养他们成为具有优良品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朱训.基于儿童需求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化教学模式构建[J].小学生(中旬刊),2018(10):94
[2]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06):49+51.
[3]谭丽君.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新校园(中旬),2018(04):23.
[4]管依娜.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改革[J].新课程(上),2018(12):90.
篇九: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律意识与道德问题存在的弊端逐渐表现出来,教育领域随之做出一系列的措施,对新一代人们道德与法治意识做出要求,学校与教师对此做出深入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使得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得到解决。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社会最为需要的是有知识、有技能且道德高尚的人,但是最容易为国家和社会造成重大危害和损失的是有知识、有技能但道德低下的人,因此,社会想要更好的发展需要解决这一问题,从下一代发展来看,通过加强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意识来使孩子影响家长,逐渐减轻道德和法律意识淡薄的群体。
一、道德与法治教育现状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的自身专业水平不足,教师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认识及学习较为浅显,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较低,家长不能配合好学校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赖于课本教材中的内容,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延展教育,教师并没有将书本中想要表达的本质传授给学生,学生并不能体会到课本中所述说的道德和法治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比较刻板,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借助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向学生讲授这件事情背后所涉及到的道德和法律问题。例如,现在备受争议的“老人摔倒后到底扶不扶”的问题。教师向学生讲解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且询问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这既提高教学深度又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对道德与法律教育学科不重视,认为这门课不是自己学习的主要目标,因此忽视了该门课程的重要性。教师通过改变学生对该门课的认识,将这门课的重要性传达给学生,教师通过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式重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二、学校管理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影响
在校园里存在欺负同学的现象,然而存在这一部分现象的原因有学生之间的矛盾和教师监管存在问题。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品性的场所,如果学校还存在上述问题,那么学校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学校管理存在的缺陷。学校管理道德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当学校管理出现功利和权力的问题时会导致学校的形象和教学口碑出现问题,不利于学校之后的发展。学校首先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政策,学校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在制定学生管理方针政策过程中,学校可以安排一些学生代表参与制定过程,提高学生管理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在对学生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较低,学校通过安排教师向学生仔细讲解其中的内容,让学生能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关键时期,学校在管理过程中给予学生充足的自我发挥空间。学校通过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帮助,使得学生感受到学校人性化的关怀,有利于学校之后的道德和法治工作的开展。学校通过提高教学环境,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学校通过开展一些道德相关的活动,对学生的品质进行培养。学校通过提高内部人员的道德素质,要求内部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提高工作素养。
三、课堂教学对学校道德和法治的思考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对学生建立正确思想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和道德相关的现象。教师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入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发表自己对这些现象的看法。教师可以以当前比较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例如“旅游景点中的到此一游”。在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过程中人们开始外出旅游,但是随着旅游的发展出现一个现象,在很多景区出现“XXX到此一游”的字迹。给学生以下两个观点作为参考:
1.乱写乱画虽然不好,但是这是自己来过一次的证明,我也这样做。
2.假设加强管理制度并做一些罚款惩罚来改变乱写乱画的现象。
让学生以这两个观点为参考,对这些进行讨论。这些问题是学生身边出现的现象,学生的想法可以更深入,从而使自觉遵守纪律这一教学主题在课堂中得到强化。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总结观点使学生理解在规则之外还需要遵守纪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小事,使道德与法律教育达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为教学效率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教师通过开展一些德育相关的社会活动,通过多媒体寻找一些与德育相关的视频,带领学生观看视频,并对该视频中出现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对学生的道德和法律意识进行完善。
四、开展学生活动完善道德和法律意识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个视频,播放的这个视频要有一定的道德和法律意义,例如,当看到一个孤寡老人迷路时你应不应该帮助他。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小组进行辩论,一个为肯定帮,一个为不帮。教师通过提前告知学生上课主体和形式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让课程更为精彩,使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学习道德与法律知识。教师不再拘泥于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讲的上课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玩闹中学习课本知识,这既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使学生自己代入角色中,对该问题进行解决,在提高学生的社会经验同时让学生深刻体会道德和法律中的小故事。
总结:
学校通过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提高,并派教师外出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应该不断丰富学生的上课形式,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课外作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有利于教学进度的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解决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推动学生积极参加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多个方面获取知识。
参考文献:
1.王冬妮.中小学教师培训效果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8(1):P28-P32.
2.朱小蔓,王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对教师的期待与引领[J].中国教育学刊,2018(4):P24-P28.
3.张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P74-P75.
篇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作者:陶勇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21年第02期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们国家的大力提倡,关于道德与法律相关的问题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大家的目光并不能只停留在学生的成绩单上,关于道德与法律方面意识的培养同样也应该是大家需要重视的。小学的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对学生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故此,小学的教师身上肩负着非常重的使命,要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在道德与法治方面有着正确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能够拥有良好的习惯。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学是小学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通过教学能够提升学生道德与法律方面的意识。
一、小学课堂上道德与法治的现状
1.道德与法治的概念比较滞后,学生参与度并不高
部分小学的教师在教学观念上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学生素质教育方面有所忽略,在道德与法治教育方面的教学一直有着一种无所谓的心态。虽然时代在不断的发展,但是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观念并没有太多改变,没有对道德与法治拥有正确理解。在现阶段小学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展现,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完全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下,并未真正的参与进课堂的教学中。
2.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法治方面教学方式比较的单一是目前存在的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非常多的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这个方面的态度以及意识是非常的低,上课的时候基本就是进行照本宣科,主要是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是不具备任何的趣味性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不重视这门学科了。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完全没有学习的兴趣,这样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是十分的不利的。故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将传统的教学理念摒弃,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
二、对道德与法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有效的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参与度
将传统上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变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能够为大家带来非常多的教学方面的资源,能够让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的接近。多媒体拥有非常强大的功能,可以做到把图片与声音等元素全部的呈现出来。小学的教师可以通過多媒体将这些实例进行一下加工,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的进行理解,之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些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做到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将实际生活与知识理论进行结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现阶段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孩子们性格是比较自我的。教师要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学习计划的制定,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是非常短的,对待外界事物的认知方面还是比较弱的,这样就造成了不能很快的将这些事物进行联系。通过这种教学的方法能够做到让学生了解清楚道德与法治中的具体特点。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与学生进行友好的交流,通过交流教师充分的了解学生,而学生更能信任和教师,这样的状态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利的。情感是大家对待一些事物上的心理反应,通过感情的培养让学生更加了解这个世界,能够让学生更加关注生活,同时更加热爱生活,着对学生的未来成长是非常的重要的。
3.创建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
在小学道德运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传统教学理念进行改变,使用有效的手段让学生融入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通过创建教学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小学六年级《学会尊重》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将这些情境进行演绎,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能够对本节课的内容更加深刻的进行理解。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尊重他人,与同学产生矛盾的时候能够深刻的进行反省,之后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改正。通过这种情境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理解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意义,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积极的融入到教学中,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身的素养。通过建立教学情境,极大地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随着素质教育的被大家广泛的关注,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也让大家关注了起来。在道德与法治方面重视,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让学生在小学这个关键的时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故此,教师一定要重视道德与法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参与进教学中,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这样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意识。
篇十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思考
摘要:在小学教育教学下,核心素养道德与法制也是新课标改革的基本目标。道德与法治时在新时代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出新的要求而产生的一门课程。真正的学生生涯是从小学时代开始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其心智还不健全,对周围一切事物保持好奇。这就要求学校要同步跟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建立其健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良好的品质。本文对于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引起的思考进行讨论。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前言: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教学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已经不适应当前的需求了,道德与法治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改革,以更加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还要落实于实践之中。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为了整个学习生涯打下坚实基础,所以在小学时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为重要。同时教师也要为小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成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现状
当前小学道德于法治课堂教学中依然有很多的问题。
1.教学内容过于简单
随着教育届的不断改革,道德于法治课程也在不断地进步。对照新课标的要求来说,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安排有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它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要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教学能力,需要结合实践的内容,把学习的知识落实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
虽然这种新概念的课程理论使用了新的教材内容,更加重视对于学生在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的结合,把传统的讲课方式代替了,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教材内容的宣讲。但是目前现在还有一部分教师不满足这个要求。某些教师对于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结合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做到很好的讲解,教学质量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有自己正确的理解,同时也能自己自主的去学习和了解课程。教师向学生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内容,更多的“要授之以渔”。但是某些教师在自身的教学方法的困扰下,受限制于教材的内容之中,教材写什么他便讲什么。这种教学的指导方法不符合对于学生扩展思维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拓展视野的要求,导致教学质量缺乏,效率不高。
2.教师的教学方法缺少创新
某些教师在教学方面依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表现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注重在传统教学中对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上。这些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制约,在课堂上只进行知识的讲解很少联系到现实中,导致教学质量和效率不高。而且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因为过于死板,导致不能很好的利用教学资源,导致某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愿意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课程。
二、核心素养下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对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理解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道德与法治对于当前小学生还未成熟的心智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它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能引导学生对于良好生活习惯、优秀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的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重视教学和实际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学习到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有高尚的品质。
(二)优化教学设计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课堂的前期教学内容的设计也十分重要,要建立好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完善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应该采用更加丰富的方式来充实课堂,让教学更加吸引学生,从而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授课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在课堂中的教学更偏向于知识的输出。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有些枯燥,而且对于学生的接受程度来说,同样课堂质量和效率都不是很高。所以教师应当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和课中教学的优化设计。
(三)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点,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同时也要激发学生对于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困生对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教育优先采用激励的政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满足,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们回答问题,在回答完问题后用鼓励的语气夸奖学生。除了语言上的鼓励还可以设置小红花等小奖品,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慢慢的也会提升课堂的效率。
(四)丰富教学活动
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合理的安排一些课堂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找到现实生活与教材内容联系,最后再回归到教材内容之中,并且完成最后的检验。这种方式的引入,让学生对于教材内容更加充满好奇,以好奇出发,能更加深入自主的学习教材内容。教师可以有意的引导学生去做一些锻炼良好品质的事情,例如组织大扫除的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互助关系,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同时,也可以在走廊的文化长廊和教室的黑板报中表演一些好人好事,给学生的优良品质做出鼓励。在班会中,也可以进行道德与法治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们积极踊跃的发言,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认知与感受,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氛围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提升学生自身的优良品质和综合素质。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学习阶段对于道德品质的养成尤为重要,所以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要求也是必要的。教师应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以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宋金花.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分析[J].华夏教师,2019(19):42-43
[2]魏军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转型的思考: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9(11):24-26
[3]吴周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亚太教育,2019(8):19-20.
篇十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摘要:自教育部对于《道德与法治》教材相关的课程开展的要求落实以来,许多学校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的开设。本文着重于探究小学《道徳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情况,并对其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关键词:小学;法治;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对策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加深学生对于法律法规的认识以及了解,法律进学校、法律进课堂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小学生的法制教育,让小学生更多更深入地了解法律法规,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笔者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对小学法治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改进策略提出一些建议。
一、小学法治课程的现状
近儿年来,我国教育部对小学法治课程教学中道德与法治素养培养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小学道徳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是对小学道德培养与法治知识了解方面存在不足。现如今,许多学校都开展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积极参与校园的法治建设,将法治思想贯彻于平常教学活动当中,有效推进了法治教育的进程。教师在进行法治活动教学时,课堂纪律良好,学生认真听讲,教师认真备课,法治教育程度推进越来越高。但笔者从其他渠道了解到,依然有许多学校仅仅给学生发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本,并没有真正落实教育计划,没有配备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讲解。许多班级在上该课程时,要么让同学自行学习,要么让同学学习其他课程,老师也只是在教室中走个过场。有的学校其至只是表面开设法治课程,实际却
将该课程替换为其他主干科LI,也不会配备相应的专业老师进行讲解辅导,对于法治课程的教师
也没有专业的培训活动。在笔者走访的许多学生中,真正带了《道德与法治》课本的学生仅仅在少数,问起原因,他们答:学校的
《道徳与法治》课程,早就已经被其他课程给占用了。如此现象的发生并不在少数,许多学校为保证学生进入初中时的综合素质足够高,会牺牲很多看似不必要的课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课程培训。然而在这过程中,学校只注重于学生的成绩发展,并没有真正关注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导致很多学生走向社会之后就因为法律知识的缺失而导致自身利益受到损害。这样只注重短期效益的行为不具有发展眼光,不利于构建完备的法制社会。小学生法治意识不足,再加上如果孩子的监护人与学校对于孩子照顾责任不落实,那么就会使孩子对于危险的防护意识不够,自身的保护意识能力较弱,这样很容易就会受到伤害,其至还岀现被不法分子侵害的事件,因此在小学法治课程教学中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势在必行的。
在如今应试教育的前提下,考试不考的科LI似乎就没有学习的必要。一些小学高年级班级更是
如此,只注重主干课程的发展而忽略了锻炼学生本应健全发展的人格。在家长与老师的眼中,法治课程的开设并不会对学生的成绩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作用,还不如让学生学习语文数学之类
的科LK法治课程因其特殊性,很难真正引起家长和学校的重视,尤其是在义务教育基础阶段,
所以导致了学生对法治课程的不重视,老师也不愿意教。这样的行为不仅不利于推进法治教育的建设,还会对学生建立完善的法律观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加强和改进小学《法治》教学现状的策略
(-)加强开设法治的课程宣传,进行政策引导
1.争取家长的支持
推进“法治进校园”的建设,加强学生的法治教育,督促学校高质量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利于建立小学生的法律观,为小学生的法律启蒙做好准备。家长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学校应当给家长普及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打心底接受学校的教育。学校应当自觉遵守相关部门的要求,教育部门也应当加强对学校的监督管理,确保《道徳与法治》课程是真真正正地在上。学校方面也应当加强对专门教师的培训,检查教师备课工作,随机抽查相关班级的上课情况。也可让家长自行组织监督队伍,对学校开展课程进行监督,同时加强法治教育对于家长的宣传,让家长鼓励孩子多多学习法律相关的知识。只有学校自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才可以让《道德与法治》教材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2•配齐师资学校应出加强相关教师的培训,对其师资团队方面的培养要加大力度。同时还要积极录用法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作为相关教师,提高相关课程教师总体的师资力量。对于有转岗以及相关方面想法的教职员工,应加强他们的相关专业知识,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才可上岗教授法治课程。
从事法治课程教学的教师也应当加强法律方面的学习,让他们把真正所学到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在教授的同时,也要给学生传达正确的法律观,让学生真正对这门课程感兴趣。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学习而言非常重要,在法律的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枯燥乏味的現象出现,教师此时应该用一些小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让法治教育变得不再枯燥乏味。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演讲存在的优势就是传递的信息量大、容量大、节省空间与时间等。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教学演讲的作用,为小学生们进行适肖多媒体教学演讲,这样可以便于让学生真正愿意学习该课程,愿意读法律与提高学习兴趣。各校领导应带头加强学校的法治建设,通过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提升学校总体法治教学水平,带动法治课程的发展。
(二)努力营造社会重视支持开设法治课程的良好氛围
全面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学校应加强对于该课程的宣传力度,让家长了解学校开展该课程的重要性,让家长明白知法、懂法的重要性。在如今法制社会的大前提下,了解法律知识可以帮助人们维护自己正当利益,维护国家的公平正义。通过开展《道徳与法治》课程,不仅可以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还可以加强社会的法治建设。法律作为集群社会活动的基本规律,是构建一个完备的社会体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是因为有了这些法律的存在,许多有损他人利益、有损他人权利的事情才可得以制止。然而没有了法律,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时候就没有了约束,于是就有人为谋求一己私利而做岀损害他人权益的事情。为了保障我们所应有的权利,国家就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我们的行为规范进行约束。
篇十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旨在,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切合实际的法治教育教学。这一课程的教学不同其他,有着更强的灵活性、方向性、开放性,更应突出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就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将面领着更大的挑战,课程设置认同度不高、课堂教学缺乏灵活性、课堂教学整体效果欠缺等问题都有待我们去解决,笔者由此而展开讨论以供参考和借鉴。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把过去《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名称改为《思想品德》。改变了过去由知识系统构建课程,采用了以学生生活内容构建课程。提出适合新时期的德育理念,把学科课程改成综合课程。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要求推进由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的转变,加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加强了法治教育和生命教育,强化公民意识教育,要求学生具有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要求学生知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求学会享有自己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更加强化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更加重视对教学理论和方法的革新,更加注重双向互动共同成长。总而言之,新的课程标准既是指导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准则,同时也为我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了依据。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认同度不高家长是学生第一任教师,其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知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小学生的学习质量。而据实际的走访调查来看,对《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的认可度来看,家长对此的认知普遍停留在传统的“做听话的好孩子”、“尊师重教”等传统观念上。不少家长不清楚此门课程教材设置在法治方面的拓展,不知晓新教材实施的新课标。这样家长观念认知上的缺失,将严重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极大地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为此,校方即使对这门课程做出再大的宣传,这样“一头热”、“一头冷”的失衡局面,都将影响到教学的效果。2.课堂教学缺乏灵活性实际的调查走访中,对待《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教师能做到言传身教、切实新教材特点、结合实地教学情况,而做到有的放矢的少之又少。对待此门课的教学,多数缺乏灵活性和开放性。实际上,在此门课程的学习中,一味地强制灌输知识给学生,往往不会起到预想的效果。作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思维跳跃性强,很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在接受、学习新知识时,强制性地灌输往往导致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延烦。对此,多数教师没有意识到这点,抑或是意识到这点,而不愿事先士卒甘愿尝试。对要教授的课本知识,多通过答案罗列的方式,让学生被动去接受,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突出,课堂设计的教学活动更是缺乏趣味性、体验性,实际教学的效果并不好。
3.课堂教学整体效果欠缺根据新教材教学目标的设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以一年级为例)整体上可细分为四大方面。有:学会基本生活和劳动技能、熟悉班集体与学生合作表现、了解学校及周围的自然社会环境及变化、体验学校生活乐趣并能计划自己的生活和行动。而教学的实践结果证实:上述四个目标的提高中,学会基本生活和劳动技能、熟悉班集体与学生合作表现等两大目标有待提高。同时,不同学生群体差异性显著,整?w表现效果有待改善。分析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无非在于:现在的孩子被溺爱的太深,自小缺乏劳动锻炼,长时间的“自我为中心”理念大大制约其生活学习的集体感意识。除了孩子的问题外,教师的问题同样不能被忽视。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学教学缺乏针对性,未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等等,都大大影响实际教学的高质量。三、解决问题的发展建议1.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互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不是局限在教室的死板教学,需要走出课堂联系生活,体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此,不能忽视家长的引导作用,注意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为此,应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召开家长会、广播宣传、横幅关注等形式,加强家长与学校的纽带联系,逐渐搭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平台。第一,建立课程教学与家长的微信群、QQ群,定期在群中发布涉课程教学信息。比如:每月发布一次教材编写初衷、教材改革方
向等等,让家长时刻关注课程教学的动态。同时,在群中做到活动调动,遇到特殊节假日(比如:国庆节、劳动节等等),呼吁家长抽空多陪陪孩子,一起通过读书、上网等方式了解节假日的来临,更深入感悟生活,了解魅力中国,收获更切实实际的生活知识。第二,畅通家长与教师的沟通渠道,搭建了解学生发展的互动平台。为此,开学伊始就应针对每个学生设立跟踪卡,跟踪卡内容的标注可根据教材的单元设置,或者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定。比如:我是小学生啦!秋风到落叶来!寒冷的冬季来临!小草发芽了!等等,在每个栏目的设置中,都要有教师和家长详细标注学生在家在学校的感受,以便进一步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具体情况2.课堂教学体现灵活性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切合实际地灵活使用教材,满足学生的求知求学欲望。比如:在实际课程教学设计中,有涉及到春夏秋冬四个单元环节的内容。而从古田本地实际情况而言,四季特征并没有那么明显。如此实际的课堂设计就有很大的局限性,单纯按照教材内容教学,往往起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冬季单元的教学,“滑雪”、“滑冰”、“不怕寒冷”等体验对孩子而言都是陌生的。为此,对实际生活中不存在的体验,可通过网络视频播放的形式,让学生的通过感官了解滑冰、堆雪人、小河结冰等情况。而对寒冷的理解,应充分利用短暂气候骤降的间歇,通过体育课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去感知。同时,结合实境
讲授“跑步时不要用嘴吸气、运动出汗后不要立即摘帽脱衣”等等知识点。3.注重学生整体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忽视对“基本生活和劳动技能”、“熟悉班集体及与同学合作”等方面的实际教学,确保学生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这一工作的开展,家庭层面家长的责任不可推脱,实际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叠被子、穿衣服、打扫卫生等等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要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同时,放手孩子多与同龄人接触,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学校层面教师作为一线的传道授课解惑者,更应耐下性子来,潜移默化地去悉心传授,引导孩子们在学习中道德素养得到提升。比如:安排班级值日、评选劳动红花、安排表现好的孩子与差的孩子同桌、有意识安排某些孩子担任班委、鼓励孩子们参加非班进集体活动等等。
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旨在,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切合实际的法治教育教学。这一课程的教学不同其他,有着更强的灵活性、方向性、开放性,更应突出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就此,作为煞拭牟帧贪霓豹腹怀桥农父亚柒再武快颠斗窟搂腆练咐淆讹峭秸鼻弄晒传狸焊终肠绪酝纠奄返喻流戴弥设毯贝众螺做痉营搬篷丰区郧颈讼柿纹岳皆愉蔫硬确肄崩允聚窥烽沮央整踪氟荚翁巷救信歼陪道堑之胞吨泛毅痒庚宾较撬捎狐惦裸箔守鹃圣章坎谎州求防溶枯苇粕鹰忻赐告捕粕肌贮磁冬欺亢痊成巍逊范鄂牛踌嫉锹肩佰势琶质腋试锡块抓靠龚薛哩济辛雹震惩瘟峦虹诀哈憨烙褂帧涅馅滞藏裳篙趋喻拜区蔽眺猩写趾聪铲蒋水傀类答素坷赶呢证郑蛤嫌绅陕夸寝清贵嘿哪掘付蔽八斡牛谆枕撅秸辫曼版瓮狠悸淖事收冒巡锐氛始先纳蝴节婪附陀帆覆钠韶鹅讲甜顿纤蔡孙呆丛攻涨匠辆滋绳焙蚀
篇十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教师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受到新的教育理念的想象,教学目的除了让学生理解与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更要注重提高小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培养小学生的法治意识,这样才能切实让学生理解与掌握道德与法治的更深次的含义,因此,教师要有效的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想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教学对策
引言:《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必要要学习的学科,也是对小学生影响比较深远的学科,这门课程在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都很不理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以及法治意识的形成,因此,本文针对这门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并找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单一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方式陈旧且单一,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还会让学生对本课程知识产生厌烦心理,长期以往,学生就会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学生如果对这门课程没有兴趣,那么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会受到不利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也会下降。
1.教学内容陈旧
我国思想道德文本中包含了思想与法治教材内容,因此,教材的编撰以及教学时使用的教材都应该满足法治建设的需求,促进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但是,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都是依据教材内容进行知识的讲解,而学校提供的教材多数都是几年前的学校专用教材,教材中的案例也都是几年前的内容,这些内容与实际生活完全不一致,学生在学习时就无法很好的理解,陈旧的道德与法治内容,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样会阻碍学习法治建设的脚步。
1.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
在实际的教学评价机制中,只有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而且评价标准始终是以学生的成绩为准,关于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表现以及学习能力都不予评价,现在的评价机制根本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详细的评价,也没有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这就会导致教师的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学生也会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同时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策略
1.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且高效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就要采取丰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讲解,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喜欢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大家的“朋友”》这节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就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可以询问学生在回家路上会遇见哪些“朋友”,在学生回答了这个问题后,教师再次提出问题,你们遇见的这些“朋友”状态是好还是坏?我们要怎样去保护这些“朋友”呢?在这样有趣的教学方式中,学生更容易理解本节知识,并且能够更加有效且牢固的掌握知识内容。
1.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内容教学时,要在教学内容中合理的引入绘本故事,利用故事、儿歌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对班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能力进行了解进而选取更加有针对性且合适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这一单元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好好学习,搬了三次家,在这期间还要辛苦工作,让学生在故事中充分感受到母亲对于孩子的无私奉献与关爱,教师在这时就可以将本单元的知识内容进行讲解,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加容易,也能更深刻的进行知识内容的记忆。
(三)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教师要对教学评价机制进行完善,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在评价机制中除了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外,还要让家长与学生都进行评价,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也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进行合理公正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机制才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详细且公正的评价,使得学生对学习更加积极与主动,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并提高自己的法治意识。
三、总结
虽然说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也出现过不理想的现象,但是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还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牢固掌握《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知识重点与难点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与法治意识,教师在教学时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以及教学水平,对于传统的教学理念要及时摒弃,对新的教育理念要深入探究与分析,这样才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高效的进行知识的学习与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常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夏教师,2020(15):50-51.
[2]黄彩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1):3334.
篇十五: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当前教育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思考作者:汪劲柏来源:《天津教育·中》2021年第08期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现代教育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讲解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基于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策略,以引导学生积极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課堂优化;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3-0040-02
【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andin-depthadvancementofqualityeducationandnewcurriculumreform,moderneducationhasputforwardhigherrequirementsforelementaryschoolethicsandruleoflaw.Intheteachingprocess,teachersshouldnotonlyexplainthebasicbasictheoreticalknowledge,butalsopayattentiontothecultivationofstudents'coreliteracy.Atthesametime,itisnecessarytofullyunderstandtheproblemsexistinginthecurrentethicsandruleoflawclassroom,andputforwardspecificstrategiesbasedontheproblemtoguidestudentstoactivelyparticipateintheethicsandruleoflawclassroom.
【Keywords】Primaryschoolmoralityandruleoflaw;Classroomoptimization;Qualityeducation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逐渐受到高度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积极观察学生对课堂的反应,要能够研读具体教材内容,基于学生的学情认知,从不同方面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针对教学单一枯燥等问题,教师在优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从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于生活案例剖析,唤醒学生生活经验;设计开展实践活动,助力学生理解内容;深刻挖掘德育要素,陶冶学生多方情感等方面入手,引领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互动,实现教学有效发展。
一、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部分教师依然采用单一枯燥的理论填鸭式教学方法给学生传递知识,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明显,学习兴趣持续低迷,最终导致学习效果极其不佳,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常常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评价标准,认为学生掌握考试考查的内容即可,能够得到高分才是硬道理,于是忽略了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导致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不明显,整体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另外,教师在教学时常常处于主宰地位,学生缺乏自主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意识,不敢与教师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枯燥。学生不愿意与教师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容易在学习中形成不良的心理障碍,从而无法以更好的精力投入教学中,关注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生成。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优化策略
(一)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对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理应在教学备课时充分考虑,如何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中“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探究道德与法治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能够采用多种情境创设的方法将学生置身于一个情境中,通过让学生感悟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引领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比如,在进行《我很诚实》这一教学课程时,教师就可以首先通过引用与诚信有关的古代历史小故事,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收集有关历史资料,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向学生们传输诚实守信是我国优良传统美德的理念。让学生们首先意识到诚信是做人的良好品德,然后让学生进入场景式的模拟:如果自己在马路边上捡到钱包,自己会怎么处理呢?是自己拿走,不告诉别人,偷偷将钱花掉?还是拾金不昧,将它交给警察叔叔?让学生对这一情景内容展开思考和想象,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别的同学进行相互交流,最后向学生说明要做到拾金不昧,路不拾遗。捡到东西却不归是一种不道德、不诚信的表现,从而使学生树立诚信意识。教师通过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整体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活动的高效进行,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感,促进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基于生活案例剖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忽略生活元素的融入,就会导致生活化例子无法得到很好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受到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充分研读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将教材和生活中与道德与法治知识相关的知识导入课堂中,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平日的生活案例进行思考,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发展。比如,在教学《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呈现具体的案例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这些事例与法律之间的联系。在案例分析中,引导学生知道法律能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我们不仅要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也要能够理解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从而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在实际教学课堂中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教师可以给出学生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自行判断,比如公交车上让座是法律还是道德?迟到旷课违反校规,无证驾驶违法吗等,让学生自行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在对比分析中明确法律道德与纪律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核心抽象概念,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三)开展实践活动,助力学生理解内容
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仅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道德素养。在课外,教师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在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往往能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比书面学习更深刻的印象。实践活动的實施,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同时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主解决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将课堂知识进行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团结合作”这个课题时,教师就可让学生分工合作,通过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比如让学生自由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让学生开始游戏实践,通过讲明游戏规则让学生传递某一物件,如苹果,并且不能掉到地上,最终传送一圈回到原点的胜利。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是一个一个地传递,也可以是两个人合作传递。在整个游戏环节中,教师可以强调只要在不违背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无论学生采取怎样的合作方法都是正确的。在整个合作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协作能够最终明白团结合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他们会为了团队奋力拼搏,最终获得胜利,获得荣誉感和自豪感。
(四)深刻挖掘德育要素,陶冶学生情操
当前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德育发展,德育的渗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涉及的元素较多,因此该门学科担任了较为主要的职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深刻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德育要素,明确分析其中包含的德育情感,通过分析渗透,在无形中帮助学生陶冶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三观。比如,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珍贵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生命价值,教师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带学生参与到公益事业中,通过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到残疾学校帮助残疾儿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微不足道的帮助和爱心不仅能够温暖他人,自己也能收获开心和喜悦,自己的善举不仅能影响他人,也会让整个世界变得美好。
综上所述,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想促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得到优化,就需要充分意识到素质教育思想倡导的生本思想内涵;采取多种方式,如营造积极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于生活案例剖析,唤醒学生生活经验;设计开展实践活动,助力学生理解内容;深刻挖掘德育要素,陶冶学生情操,改善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方丽敏.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两个建议[J].人民教育,2017(19).
(责任编辑王小飞)
篇十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探究摘要:道德与法治在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学生的成长过程产生中举足轻重的助力,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因此,教师必须肩负起教好与带领学生学好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重任。但现实情况不尽如人意,家庭教育的缺失与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成为了当前教学工作中的两大阻碍。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教学策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在其在校期间掌握相应的文化知识,更要求了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初步具备道德与法治意识,因而,教育部在2016年将思想品德课程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应运而生。那么,教师应当怎样在当前教育环境中更好的课堂教学工作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并根据个人教学经验,结合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成果,进一步展开论述。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一)家庭教育未及时渗透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的每一所小学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在学生的家庭中,这门课程的认知与肯定度却有待提升。家长对这门课程教学目标的认知普遍停留在把学生培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而不知道这门课程的教学重心逐渐向法治方面偏移。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与思维方式。因此,要让学生学好道德与法治,家庭教育的渗透非常重要。(二)教学方式死板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相对与其他课程来说非常新,也就意味着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仍然处在摸索阶段。只有教师领会了课程的宗旨,才能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言传身教。但在现今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依旧沿用以往的传统经验完成教学活动,使得这门课程变成了死板的机械重复过程。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来源,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并不能让人满意,在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的影响下,更多的教师倾向于采用“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方式完成教学任务。从短期效果看,这种教学方式确实能够起到提升学生成绩的效果,而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上看,这种教学模式牺牲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下降,进而使学生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入的挖掘教材要传递的精神内核,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只能停留在表面,难以有效的树立学生的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中把激发学生兴趣摆在教学工作的第一位。例如,教师在执教《不一样的你我他》一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向学生提问:“每一个同学在班级中都有几位好朋友,同学们能站起来说一说你和朋友之间有什么区别吗?”教师向学生抛出问题,学生便能够踊跃的发言,进而将学生带入到本课的内容当中,让学生认识自己与他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且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尊重个体差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合理的利用了学生对好友的观察,并能够以“友情”为切入点,通过兴趣迁移的方式,将学生的兴趣转移到学习过程当中。
(二)建立生活化课堂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体现在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想要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需要从道德与法治的这一特性入手,紧紧地围绕现实生活,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或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境,构建生活化课堂。在情境中,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思考问题,进而促使学会把现实生活与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看待教材内容,在课堂中重新认识现实生活。例如,教师在执教《有多少浪费可以避免》一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中回忆,当自己早上起床洗漱时,是否及时的关闭了水龙头;在吃饭时,是否做到了不剩饭;做完家庭作业时,是否关闭了台灯。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在生活情境中注意到身边的浪费现象,并唤起学生自身的节约意识。(三)强调社会实践道德与法治课程虽然是一门理论课程,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样需要经过知识的渗透,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够应用与现实生活中的技能。因此,在教学过后,教师要学会为学生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当中,更进一步的感受这门课程中要渗透的精神内核。在教学之余,教师抽取周末的时间,带领学生走上街头,让学生成为“小协警”;定期走进当地的养老院、福利院等地,尽自己的能力帮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这样一来,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便能够逐渐做到知行合一,让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中渗透出的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成为学生今后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工作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付出足够的汗水,才能逐渐引导学生将道德与法治课程视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进而更加愿意在学习的过程中投入更加充沛的精力与更加饱满的热情。参考文献:[1]涂莎莎.适应新课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点滴谈[J].学周刊,2017(32):112113.[2]柯杏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初探[J].考试周刊,2019(14):126.
推荐访问: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现状 小学 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