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城专题片脚本

时间:2022-11-14 16:45:05 来源:网友投稿

创城专题片脚本 电视专题片脚本文明的力量【解说】齐鲁腹地,泰山东麓,滔滔汶水催生了山川碧绿,熊熊炉火汇聚成钢都辉煌。源远流长的文明孕育了莱芜这颗鲁中明珠,而对文明的不懈追求焕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城专题片脚本 ,供大家参考。

创城专题片脚本

  电视专题片脚本

  文明的力量

  【解说】齐鲁腹地,泰山东麓,滔滔汶水催生了山川碧绿,熊熊炉火汇聚成钢都辉煌。源远流长的文明孕育了莱芜这颗鲁中明珠,而对文明的不懈追求焕发出来的无限激情,又支撑着绿色钢城强势崛起,推动着航空运动之城展翅腾飞。

  【推出片名:《文明的力量》】

  【视频资料】中央电视台播出《身边的感动》播出《的哥们的自豪》片段

  看到田金荣家庭困难,陈玉矿开始免费接送病人去医院做透析治疗。随后,越来越多的出租车司机自发组成爱心车队,加入到义务接送的行列。

  市民素质是城市之魂。莱芜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贯穿创城工作始终,规范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机关、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开展“迎世博、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百万市民学礼仪”、“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全民阅读”活动,评选表彰“感动莱芜十佳人物”、“莱芜市道德模范”、“莱芜市文明市民”、“身边好人”、“爱心大使”、“十大孝星”,连续十四年开展“月评十件好事”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创建载体,形成全民参与的创建格局,使创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成为每个人的自觉意识和行动。机关干部走上大街清扫卫生。中小学生周末到公园捡拾垃圾。老年人加入到文明劝导行列。(同期声:您好!我能帮助您吗?谢谢您!)文明用语如沐春风;(公交车站排队上车)自觉排队成为习惯。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上,志愿者的风采无处不在,;社区里、工地上,“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农民工”志愿服1/6务行动汇成一股股爱的暖流。给汶川、玉树、舟曲的一笔笔捐款,一批批救灾物资,把莱芜人民的爱心融入同胞的血脉;一条条黄丝带,一个个捐款箱,唱响了友爱奉献、团结互助的主旋律,凝聚起了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目前,莱芜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建成区人口的11.1%,居全省前列。在中国文明网2011年5月“中国好人榜”上,莱芜市有9人榜上有名。

  【视频】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我们村的贺岁片》片段

  贺岁片《老头也疯狂》的农民编导、蟠龙梆子剧团团长韩克说,这是我们第二次拍贺岁片,第一部是在2010年拍摄的《嘻戏哈哈过大年》。适应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市委、市政府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扶持发展120多个庄户剧团,像蟠龙梆子剧团如此活跃的就有50多个。

  2009年,莱芜被山东省文明办确定为“山东省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试点市”。以此为契机,莱芜市扎实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开创了城乡一体、统筹共建文明城市的新局面。率先开展城乡文明牵手共建行动,为全省提供了经验(全省启动仪式)。城里的艺术家走进田间地头,乡村的民间文艺扮靓城市街头。大力扶持农村庄户剧团。为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莱芜市先后组织举办了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莱慰问演出、激情广场大家唱大型广场歌会、山东电视台“大家一起来”广场文艺演出以及全市职工文艺汇演、消夏晚会等大型活动,送上一道道文化大餐。

  为保障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莱芜市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村居文化设施配套完善,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市文化中心一期工程,包括群艺馆、钢铁博物馆、城市规划馆已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包括新图书馆、科技馆、工人文化宫、大剧院等即将开工,群众求美求乐的愿望得到有效满足。

  2/6【同期声】(农村居民)“现在在社区里能健身,能娱乐,能看戏,城里有的,咱农村也都有了,真的忒好了。”

  【《青青的草

  清清的河》歌曲】

  优美的城市环境是文明城市的基础。近年来,莱芜市委市政府把加强城市基础建设、完善城市总体功能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础工程。通过市场化运作的办法,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投资

  亿多元实现了“青草河”的靓丽转身,彻底改变了原来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景象,这一黄金地段成了“白天看水,夜晚观灯”的景观地带。同时,实施城市道路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完成小街小巷整治等“六小工程”建设,开展告别垃圾、告别污水、告别巷道土路“三告别”活动,城市环境更加整洁优美。严格执行环境评价和环境污染“一票否决”制度,在全省率先实行排污权交易制度,积极开展关停土(小)企业专项行动,2009年被山东省评为“生态省建设先进市”。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行“三清”、“四改”、“五化”,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建立了“村收集、镇清运、市区集中处理”的农村垃圾长效工作机制机制,全市城乡处处呈现出庭园绿、河道清、建筑美、气象新的生态文明景象。目前,莱芜市建城区绿化率覆盖率达到43.89%,绿地率达到40.7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27平方米。【同期声】市民

  “现在的城市环境忒好了。往这儿这么一待,就知道啥叫宜居城市,啥叫文明城市。”

  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莱芜市坚持抓好软环境建设,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全面推行“六公开”,实行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连续六年开展行风评议,政务环境明显改善,行政效率大幅提高。大力推进平安莱芜建设,以治安防范和矛盾调处为重点,探索城乡一体促稳定的新路子,逐步实现了“110、119、1223/6三台合一,就近接警”。进一步建立完善“四建四制”的信访工作机制,做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提高就地化解矛盾的能力。

  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美丽的城市,兴旺的人气,吸引众多知名企业纷纷落户莱芜。伴随着城市文明步伐的加快,莱芜已经成为外商投资的首善之地。

  【同期声】外商

  “城市很美,环境也很漂亮。特别是服务环境,真的不错。作为一个外来投资者,非常满意。”

  【视频】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民生保障的新闻

  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莱芜市坚持把创城和改善民生有机统一起来,从制度创新入手,按照“城乡一体、全面覆盖、低点起步、逐步提高”的思路,建立起养老、医疗、住房、就业、救助等“十大民生保障体系”。以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为重点,探索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新路子。所有镇卫生院都与城市大医院建立了托管合作关系,90%的村级卫生室被镇卫生院领办,农民不出镇村就享受到市级城市医疗服务。在教育、文化、科技、体育等领域,打破城乡分割和行政界限,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促进城市事业资源向农村延伸。在全省率先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实行定线路、定班次、定时间、定票价、定站点,将城市公交线路覆盖到所有镇、村和旅游景点,城乡居民仅需两、三元钱就能从城区到乡镇,一元钱即可从镇驻地到村居,极大地方便了城乡居民出行。2010年,全市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1.4%,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了98%;4400户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得以解决;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零。据统计,“十一五”时期,莱芜市民生保障累计投入280亿元,其中,财政投入53.9亿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35%。

  4/6【现场音】“见师长,问声好,见同学,问声早。过楼梯,讲秩序,靠右行,莫拥挤……”

  这是莱芜市实验中学做课间韵律操的情景。他们将中学生平时的文明用语、文明行为以“三字经”诵读形式编创了文明礼仪操,展现出青少年活泼积极、快乐向上的精神风貌。

  孩子的事大如天。近年来,莱芜市委、市政府和市文明委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建立组织领导、工作落实和责任考核体系,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网络,积极打造特色德育品牌,创新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与家长共文明”等实践教育活动,建设一批“乡村少年宫”,莱芜战役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在全省率先建成了莱芜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启动“问题青少年”帮教工程,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家访月、共享蓝天牵手关爱等活动,成立“爱心妈妈联盟”,实施“春蕾计划”,积极推进孤残儿童“回归家庭”工程和“残疾儿童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全面落实了孤残儿童福利保障经费。

  为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莱芜市开展“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开展净化荧屏音频、治理校园周边环境专项行动,保持了对互联网低俗之风的高压态势,严禁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在部分农村和城市社区等建设“公益网吧”,引导青少年争做“健康网络小明星”,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有益的绿色上网空间。进一步优化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在今年中央文明办组织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中,莱芜市在全国117个测评城市中列地级市第14位。从孩子们幸福的笑脸上,在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看到了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这,就是文明的力量!通过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省前列。城5/6乡道路通畅了,城乡面貌变美了,人居环境变优了,居民收入增加了,广大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创城带来的新变化,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新成果,自豪感、自信心大大增强。在中国社科院公布的2011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莱芜居民幸福感指数在被调查的全国294个样本城市中排名第六位。

  这,就是文明的力量!努力打造一流的市民素质、一流的城市管理、一流的文化环境、一流的社会风气、一流的发展水平,永远是每个莱芜人的光荣和梦想,也正是嬴牟大地欣欣向荣的动力之源。

  文明,让我们充满力量;莱芜,明天更美好!

  6/6

推荐访问:“文明单位”专题片脚本 创城专题片脚本 专题片 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