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谈提升治黄工程文化品位 (范文推荐)

时间:2022-11-16 18:50:05 来源:网友投稿

谈提升治黄工程文化品位 谈提升治黄工程文化品位许雅宁;霍亮;刘鑫;吕菁琳;时书燕【摘要】黄河——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历经人类的繁衍生息、岁月蹉跎,拥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而众所周知,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提升治黄工程文化品位 ,供大家参考。

谈提升治黄工程文化品位

  谈提升治黄工程文化品位

  许雅宁;霍亮;刘鑫;吕菁琳;时书燕

  【摘

  要】黄河——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历经人类的繁衍生息、岁月蹉跎,拥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而众所周知,黄河也素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广大治黄工作者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做好了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围绕黄河建成了一期又一期的集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于一体的标准化堤防工程,以实现黄河文化与治黄工程的有机结合,以提升治黄工程的文化品位,从而使黄河更好地造福社会、福泽后代。

  【期刊名称】《山东水利》

  【年(卷),期】2011(000)01【总页数】2页(P56-57)

  【关键词】黄河文化;治黄工程;文化建设

  【作

  者】许雅宁;霍亮;刘鑫;吕菁琳;时书燕

  【作者单位】济南市黄河工程局,山东济南250032;济南市黄河工程局,山东济南250032;济南市黄河工程局,山东济南250032;济南市黄河工程局,山东济南250032;济南市黄河工程局,山东济南250032【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V882.1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在

  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草莱,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黄河也因此被誉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1黄河文化的内涵和地位

  黄河文化依存黄河流域生产、生活的劳动人民以及广大治河工作者在长期的治河实践中所形成的全部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实质是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和广大治河工作者的精神、价值观和理念系统。

  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华夏文明,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如今,黄河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与象征,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2治黄工程的渊源及人民治黄的历史

  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但它也是一条桀骜不驯、多灾多难的河流。从先秦到国民党统治时期的2500多年内,黄河下游共绝溢1500多次,大的改道26次,频繁的决口改道给两岸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而广大的炎黄子孙并不是甘于受灾受难的弱者,他们是勇于担当的智者。早在奴隶制夏朝时的大禹治水就掀开了人类治黄的篇章。代代相传的大禹治水是借助工程措施来治理水患的,从而开创了以工程治理河流的先河。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黄河流域广大干部群众和水利工作者艰苦奋斗,团结治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60多年来,先后在黄河下游干流上兴建了三门峡和小浪底,在支流伊河、洛河上修建了陆浑、故县等大中型水库,与下游的堤防、河道整治、分滞洪区共同构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这些工程同水文、通信、信息网络及防洪组织管理等非工程措施相配套,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黄河下游防洪体系,实现了60年黄河的岁岁安澜。

  3黄河文化与治黄工程的辩证关系

  3.1黄河文化与治黄工程的一致性

  黄河文化建设与黄河工程建设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种文化的记录和延续正是黄河流域的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完成的。而黄河水利工程历史悠久,它既记录了人类利用河流、改造河流,与大自然斗争的宏伟经历,又记录了河流以其自然破坏力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不幸;既传承了我国劳动人民治理黄河的事迹、成就和精神,又反映了人与河流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3.2黄河文化与治黄工程的矛盾性

  治黄工程是黄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黄河文化进行继承和延续的一种载体,同时,它亦会对黄河流域的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和潜移默化的反作用力。如治黄工程不仅通过其建设任务和内容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黄河流域的经济和社会产生影响,而且对其周围的江河、湖泊以及附近地区的自然面貌、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甚至对区域气候,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势必会引起文化内涵的转移和变迁。

  4治黄工程与黄河文化相结合的时代特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单纯的防洪动机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工程存在的意义也由生存转为更加多元化的生活,治黄工程要求的工艺、用途也因此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1)治黄工程的经济性和环保性。与世界上很多国家一样,把黄河防洪作为黄河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防御洪水侵袭,保障周边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基础上考虑发展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并与发电、灌溉、排水、供水、环境和生态改善等相结合。

  2)治黄工程的美学与生态价值。将城市防洪工作提上日程,加强城市周边治黄工程的规划和设计。这就要求在城市周围及上游地区采取大规模的防洪措施,修建大

  量的治黄工程,而且在环绕城市的周围修建工程,这不仅是对城市的保护,也对工程的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治黄工程的文化休闲功能。黄河工程文化要求人们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中,自觉主动地考虑其文化要素的布局与功能发挥,将文化理念渗透于黄河工程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的各个环节,使工程设施自身的功能与其文化功能相互融合,做到工程建设与文化建设的有机统一。工程建成后能够成为周边人们闲暇时观赏黄河美景的休闲区域、城市里一道亮丽的自然景观线和风景名胜区,代表一个城市向全世界展览和传承悠久的黄河文化。

  5治黄新理念的诞生与标准化堤防工程的建设

  21世纪,黄河水利委员会提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调水调沙、标准化堤防建设、小北干流放淤等等重大治黄新理念和新举措。

  其中,标准化堤防建设将为黄河筑就一道融御险与观光为一体的生命防线,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按照国务院批复的《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建成的黄河标准化堤防要统一形成:大堤堤顶普遍帮宽至12m,中间修筑6m宽平顺的沥青路面,堤顶两侧种植行道林;100m宽的淤背区内适生林广泛种植;背河种植10m宽的护堤林,临河种植30m宽的防浪林,构筑集“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于一体的绿色“水上长城”,实现其景观价值、旅游价值。可是,要如何才能达到或实现标准化堤防的景观旅游价值呢?必须有丰富的黄河文化内涵做给养和后盾,因为再美的风景在时间的长河中也只能是转瞬即逝,只有深入挖掘出风景背后的文化内涵,风景才能转化为风情,而只有风情才能够日久弥醇、生命持久。

  6治黄文化在黄河堤防工程的完美体现

  2002年11月,黄河首次标准化堤防工程建设在黄河济南段开工,济南市区段共计66km,工程总投资5.3亿元,范围涉及了济南市槐荫、天桥和历城3个区,是夹在黄河与济南市区之间的“围墙”,防洪位置特别重要。整个济南黄河标准化堤防建成后,当济南泺口站的黄河来水达到10000m3/s时,济南市区依然可以安然无恙。其中,天桥区标准化堤防建设因位于济南市的“窗口位置”,且该段高差达11m之多,这里的高标准堤防是确保济南城市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山东省力推的黄河风貌带重点建设基地。

  当济南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建成后,参建人员抓住国家推行管养分离改革的有利时机,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实施了堤防工程的绿化、美化和精细化管理工作。建成了黄河流域最大的千亩人工银杏林,及杜仲园和友谊林,加之以前建成的经济、生态双效益的百亩黄金梨园,大片生长快、绿化效果好的毛白杨已成茂密的林海。

  由此可见,如今的黄河工程在保证防汛抗洪、调水洪水安全的前提下,还充分体现着可持续发展水利、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等新理念,整合注入了绿色文化、生态文化、旅游文化、和谐文化等多种时代要素,使黄河工程的文化功能更加多元化、立体化、层次化。今后,黄河工程建设将会沿着时代的轨迹继续下去,会应该更加重视人与河流和谐相处理念的体现和展示,注意生态文明的价值和为周边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美的环境;会更加注重从多个层面展示黄河文化,使人们更好地领略黄河流域丰富多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领略人与黄河和谐相处的生动画卷,感受黄河厚重的历史积淀,体验黄河两岸淳厚质朴的民俗风情。

推荐访问:关于黄河工程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谈提升治黄工程文化品位 品位 提升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