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教征文散文十篇 家风家教征文散文十篇篇一家,给人温暖。它是人们的唯一定所,是人们的避风港湾。但是,家要有家的样子,不能乱七八糟,没有规矩。有句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风家教征文散文十篇 ,供大家参考。
家风家教征文散文十篇
篇一
家,给人温暖。它是人们的唯一定所,是人们的避风港湾。但是,家要有家的样子,不能乱七八糟,没有规矩。有句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风、家教、家规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是家里人的一种行为,是好是坏。我认为我家的家风是热情、爽快和执着。因为家人的好客,对家人的互相爱护,遇到困难也不退缩,说到做到,很少食言。
家教,是家人的素质,是深是浅。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要认真做事,知错就改。后来,老师也教导我们分清黑白,认真做人。现在,是社会我们坚持不懈,遵纪守法。每天,我们都要学到许多的知识,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家训,是家人对孩子的教训,是严是宽。如果每个人都官官相护、隐藏事实,那就会铸成大错。如果每个人都坦诚相待、大公无私,那样就没有必要制定许多规则了。家训就是规则,就是用来约束某些事物。
对我来说,一个家,既要有冷,也要有暖,二者不可缺失。这也是对社会,对家庭的一种保障。
小草在之所以能茁壮成长,是因为那勤劳的土地不断的给小草送去养分,奉献的雨露毫不吝啬的给小草送去水分,慈爱的太阳不求回报的给小草送去阳光。春风轻抚着它,雷电考验着它,石头捶打着他……几个月后,小草变成了茁壮的大草,即使有路人的踩踏,他依旧保持青绿,依旧保持活力。因为在他成长时获得了环境的滋润,因此打下了最坚实的根基。而我们不就像那小草,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远古时就有“礼仪之邦”之称,所以对于家风家训,更是重视。而要说起我的家风家训那可要谈谈我小时候的事
俗话说:“执着,事情必成;诚实,幸福必到。”忆当时,我与父亲在行人街散步,飒飒的秋风拂动着心底的那丝诗意,给这简约的环境中增添了一份静美。黄昏的阳光,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在天的边缘还存留着一抹金黄色的烟霞,它轻轻的再回眸一望,寻它那颗如梨花般纯净的心,路上的行人三三两两,而就在这时父亲的脚下却出现了一个钱包,里面装着几十元人民币和一张银行卡。我的心中本想要把它继续放在路边,省得惹来麻烦,但父亲那颗充满热血的心,却不容忍这一切的发生。他捡起这个钱包,竟然硬生生的坐在旁边的长椅上等待失主的到来,我的心中不禁泛起阵阵的无奈,父亲总爱这样,无论在那里捡到东西也要归还给那个失主。
天色已晚,乌黑的天空中悬挂着一轮清明绝净的圆月,它似佛前的那只青莲,美丽又静谧,温柔亦凄凉。一条破旧的长椅上仍坐着一个中年男人,萧瑟的秋风拂过他那沧桑的脸庞,脸上的皱纹似树的年轮般铭刻在那里,寒冷侵袭着他的身体,他的双手在瑟瑟发抖着,但尽管如此父亲的双眼中亦尽是绝决和坚定。顷刻之间,又是一个小时过去了,父亲依旧坐在那里,只不过嘴唇正在渐渐的变紫,双手依旧发抖着,而他的眼神竟越发的绝决。终于在经历了4个小时寒风的摧残下,那个失主终于回到公园来找他的钱包,经过问询,原来那张银行卡是他危在旦夕的女儿的手术费,还好有父亲的坚持才救回了这一条珍贵的生命。我的心中被父亲的这种奉献精神深深感动,尽管前方的路坎坷不平,但只要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充满爱和奉献,那么相信彼岸的栀子花定会散发出属于他自己的清香。
家风是山重水复时的柳暗花明;家风是行到水穷处的坐看云起时;家风是干涸的沙漠中的一缕清泉;家风亦是你我人生路上的那盏明灯。峥嵘岁月中因着有家风的陪伴,所以生命这场孤独的旅行你我将注定不再孤单。
篇二
在温暖的灯光下,翻看着30多年前我们大家族的珍贵合影。高大的爷爷,清秀的奶奶,周围是儿孙满堂。那一年,我1岁,照片中,我和双胞胎的哥哥在母亲的怀抱里。
听父亲说,爷爷奶奶吃苦耐劳、持家有道,在我们那里是出了名的。拉扯大7个子女,又给儿子们置办了一些房屋。良好的家风传承到我的父辈,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也深深感受到父母的吃苦耐劳对我的影响。
母亲一直是我崇拜的偶像,她的身上有着一般女人没有的乐观、坚毅和隐忍。小时候,父亲有几年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家外都由母亲一人承担。5口之家的田地,母亲用勤劳的双手,总能获得好收成。邻居们不禁发出赞叹:“真是了不起,一个顶俩。”其实,母亲付出的是比别人多几倍的心血。
她总是以这样的信念告诉我们:“只要你们会读书,我们再辛苦也会供你们读!”我们也特别懂事,在家的时候,我总是和姐姐抢着做家务,帮母亲分担。每到农忙时节,学校放农忙假,有了我们仨孩子的帮忙,母亲如虎添翼。我们开心地顶着月夜,拿着镰刀在稻田里穿梭,等天蒙蒙亮,别人晨起开始割稻时,我们已经开始打稻了。我们不禁为妈妈的聪明而窃喜,在那一刻,所有的疲倦都烟消云散。10岁那年春耕,我们一家五口都下田插秧,在母亲的不断鼓励下,我们特别有成就感,至今记忆犹新。现在想来,点点滴滴,依然美妙无比。
记忆中,无数次和父母一起做农活都是充满了无限的温馨回忆。三月伊始,采茶时节到,人们纷纷在翠绿间采茶,我们边采边听母亲讲以前的故事,和附近采茶的大婶大妈们欢喜地聊家常,山间回响着我们的欢声笑语。看着自己篮子里不断增多的茶叶,越采越有劲,还会相互比一比,谁采得快,采得好。晚上,大人们开始炒茶叶,我们坐在凳子上,父亲教我们如何在竹帘上揉出好茶叶的技术。在茶叶丰收的季节,人们都过着早出晚归、披星戴月的日子,晚上烘茶叶到半夜,天没亮,徒步赶到集市换取财富。
每到菜市场看到香菇,我就会想起小时候父母种香菇的那辛苦7年。那时候,村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种香菇,种香菇的过程复杂而艰辛。配料、装袋、蒸熟、接种、培育、搭棚……经常是夜不能眠。产香菇时节,总是睡眼惺忪半夜起来采摘。为了省点路费,母亲步行2小时山路到安文香菇市场卖掉再徒步回家。记忆最深的是洪灾时,因为地势低洪水冲进了香菇棚,所有香菇袋浮到水面,冲到了入口。那一天,父亲送姐姐去嘉兴上学。母亲背了一棵树,堵在棚口,等洪水退了再一个个放回,满地的泥泞,满心的酸楚。
因为家里农活繁忙,我们一有空便会自觉地投入到家里的各种农作行列:种大豆、种玉米、掰玉米、割稻子、晒稻谷、收稻杆……
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我们明白了从小就学会吃苦耐劳。他们给了我们三个子女一生的精神财富。现在,生活富足了,母亲总是说:“以前想都不敢想会有这样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也能如我们父辈们一般,拥有非凡的吃苦耐劳精神,并用实际行动把这优秀家风一代一代永远传承!
篇三
“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每当耳边响起这个前奏,我就有些热泪。
家是我们的港湾,家人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家风则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石,恍然一指间,我参加工作已有年余,家风所带来的点点滴滴像清风一样萦绕于心,我从不敢忘记。
我的父亲是位极普通的中国父亲,他高中毕业,凭着自己的努力进入单位工作,因此,信仰“知识改变命运”的他对我们三姐弟的学习是非常严格的。他总是教导我们说:“读书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父亲对我们这样说,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平时单位有一个任务:如实记载每日虫害数量,这样就能及时预测虫害,一般人做事时,总是敷衍了事,甚至虚构数据,父亲则是多年如一日准时准点到田间监测站,细心记载每日数据,这种“来不得半点马虎”的做事态度,至今也在潜移默化着影响、提醒我时刻铭记于心。
如果说父亲对我的影响是做事,那么母亲对我的影响则为人。母亲一辈子都说勤俭持家,小心翼翼,她信奉的是“助人也是助自己”,亲朋好友,但凡有个头疼脑热、鸡毛蒜皮的小事第一个来找的一定是我的母亲。记得小时候,表哥的小孩出世了,房子还没找落,就租在我家对面的小屋,母亲就承担起小侄女的饮食起居,加上本事还要照顾我们三姐弟,每天起早摸黑十分辛苦。有邻居看不下去了,说:“孩子奶奶都没见有你这么热心,何必这么累呢”,母亲每次都只是淡淡一笑。起初,我也对母亲的做法深不以为然,老觉得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好,何必为了别人累死自己呢?直到2021年父亲因突发心脏病需要一大笔钱做手术时,亲戚朋友们听闻主动拿出自家积蓄借给我家,这时我才领悟了母亲平时为人热情,乐于助人的高明之处。
父亲和母亲,“做事不马虎”,“助人也是助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深刻影响了我们三姐弟,这是一种朴实又深刻的家风,已成为我以后人生道路中不可或缺的基石。“常回家看看,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耳边又想起了这首歌,但愿能伴我一生同行。
篇四
近年来,家风建设的被关注度越来越高,小到个人的家庭和谐,大到社会的风气纯正。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又兼具女儿、妻子、儿媳、母亲等多重身份,深感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如何传承好家风?简单来说,好的家风是用心感受、用爱传承。
20年春节,第一次见到公婆,并未留下什么特别印象。至今,已和公婆家相处4年多,感受最深的是八个字:尊老爱幼、勤劳善良。
公公有兄弟姐妹5人,十几年前,爷爷去世后,奶奶便一直单独跟随着公婆。在农村,儿女多的家庭,单纯由一个儿子抚养老人的情况还是不多见的。公婆家的条件,在众多兄弟姐妹中,也算不上好的。20年春节期间,开家庭会议,奶奶的几个子女坐在一起讨论着,是不是应该让奶奶搬到另外一个叔叔家去住,那里采光、通风各方面条件都更好些。最后,都以奶奶的沉默而宣告提议的失败。有时,隔壁邻居开玩笑,笑奶奶“傻”,有更好的别墅不去住。奶奶一般都只是笑笑,不说话。有些感受和想法,大抵也只有自己才是最懂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虽然奶奶和婆婆两人,偶尔也会有意见不合,却也是最懂彼此的婆媳,总是在不经意间将对方爱吃的食物留着,几乎知晓对方所有的喜好和脾气。奶奶也是用心呵护和关爱着她的晚辈,不论是自家的小孩,亦或周围的小朋友,都是轻声细语、耐心教导。邻居家的小孩,也比较喜欢来我家晃悠,时不时就可以从我家顺点零食回去,一来二往邻里之间也跟家人一样,彼此间分享的食物,总觉得味道更好。
20年1月,女儿出生了,一家人欢喜得很。尤记得刚出生的那一晚,婆婆看看女儿笑着说“真好看”,接连说了好几遍。其实,女儿刚出生时,客观地讲,五官并不算特别好看。接下来,便是漫长地“坐月子”。虽是在冬季,作为产妇的我,却一到晚上便浑身冒汗,难受至极,时不时就把手脚伸到被窝外面透气,婆婆便成了半夜帮我盖被子的那个人。有时,起来喂奶或是上卫生间,自己总是坐起来便是,婆婆也每次赶紧拿外套过来帮我披着。整个月子里的几十天,她基本一个人承担了所有的事情,白天做饭、照顾女儿和我、洗衣服,晚上搞卫生。如果是偶尔为之,倒也觉得没什么,但她却一直坚持得很好,且从未有过埋怨或啰嗦。
公婆家这种“尊老爱幼、勤劳善良”的氛围,是一股看不见的力量,直击人的内心。近几年来,我的心态越来越平和,闲暇时热衷于志愿服务,也不认为凡事有付出都必须有回报,有些回报是自己感受到就好。每每告诫自己,也要做一个好儿媳,注重点滴、细水长流。节假日回家之际,若是跟婆婆一起睡,总有那么一两个晚上,是要聊天至半夜一两点,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有那么多话要讲。谈谈工作、报报平安、说说家常,总结起来,其实啥重点都没有,只是为了分享彼此没在一起的那段时光,弥补没在一起的那份遗憾。说起来,大家可能都不信,婆婆是个彻彻底底的文盲,从未上过一天学堂。每每提及自己是个文盲,婆婆那语气总是坚强地令人心疼,唯愿以更多地实际行动儿女做人的真谛。
希望,下辈子,我们仨还是婆媳!
篇五
“爱子,教之以义方”。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延续、沁入骨髓的dna。说起对家风的认识,可能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理解,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
我的祖父年轻时勤劳能干,处事公正,三十几岁便担任了村里的大队书记,算不得什么官,但在旁人眼里却有不少实惠。可只有家里人知道,公家的东西是一点都不能碰也碰不着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国家经济严重困难时期,家家户户饿得眼睛都绿了。祖父一家六口人,天天只能喝面糊吃野菜。姑姑每次说起这事,总打趣说:“当时多么希望你祖父能把食堂里的馒头、麻花带回来几个,让我们也解解馋,饱饱肚子啊!可是他从来都是空着手回来,家里吃饭的时候,他总说不吃,在大队已经吃饱了。其实他哪里吃了,只是不愿家里人饿着,但更不愿占公家的便宜,只能饿着自己了!”
家风不一定是宣言,也不一定成文,而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是历久弥新的传承!
我的父亲毕业后分配至乡镇机关工作,分管民政,负责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申报和发放。因为这层关系,时常有许多认识的不认识的人上门送礼,请托办事,父亲都一一拒绝,力拒不收。有一次,一位远房表舅拿了一大袋土特产来到我家,希望父亲帮忙申请“低保”。父亲一脸凝重,让表舅带着东西回去。表舅看见父亲恼了,忙解释说:“我没带啥,就是一些土特产,你不收我就拿回去。我们夫妻两人都下岗了,我老婆得了糖尿病,不能干重活,家里全靠我一人做点力气活儿挣钱,还有两个小孩要读书呢,实在是困难,才想申请低保”。在了解到表舅家的困难情况后,父亲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之后按程序申报最低生活保障金。此后,他时常叮嘱母亲买些营养品去看望表舅一家。犹记得父亲对我说:“收了礼就是办错事,办好事也成了办坏事,到头来既坑了公家,也害了自己。”
我想,这就是家风吧,不一定要像十里春风那样浩浩荡荡,而是绵延悠长、厚重积淀,时刻与灵魂相伴。祖父和父亲都只是平凡的共产党员,在生活中也很少向我说教,但是言传不如身教,他们自身的行动就是对我最好的教诲。让我时刻铭记于心,不敢有负家风。
前不久,我和父母回乡探亲,走街串户间,发现周围的风气正在悄然变化。从前农村喝酒打牌的恶习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乡亲们个个笑逐颜开,精神抖擞。
在村里任支部书记的大伯说,“如今倡导好家风、新民风,镇里要求村里的党员干部们及家人带头承诺不喝酒、不赌钱。为了丰富乡亲们的业余生活,政府更是在荣前村办了一所老年学校,学习文化、农技、歌曲、广场舞、禾杠舞等等。有了新的活动形式,村里喝酒的真少了、打牌的也不多了,大家都更愿意唱唱歌、跳跳舞、谈谈天,乡亲们之间的感情也更近了。”
看见这一派祥和的景象,不由得让我想起一句话,“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
所谓家风,最重要的是行动和传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构筑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每一人、每一户都有责任。家风正则民风正、家风清则社风清,浩然家风是超越时空的血脉,承载历史,也将开创未来。
篇六
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家里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家风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并不是很完整的家庭中,因此相对而言比别人承受了更多的“笑话”,但这并没有让我比别人过的差。三岁起。父母就外出打工了,只有过年那几天才能回来和我相聚,虽然只有短短几天,却并不影响我和妈妈的母女情,不管多大,每年过年我都喜欢坐在妈妈腿上,躺在妈妈怀里,尽管家里其他亲戚笑话我还没“断奶”,但我就是喜欢这样,这个习惯将近维持到了我出嫁才改变。九岁以后我就一直在外婆家生活,外婆外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天起早摸黑的做农活,但脸上总是带着幸福的笑容,在我看来,外婆外公是很恩爱的,因为这么多年我没见他们怎么红过脸,说他们相濡以沫也不为过。犹记得六年级我们就到乡里学校住宿,只有周末才回来,都是带好一个星期的干菜去学校,所以周末一回来,外婆外公都会把最好的留着给我吃,在外婆家的那些年,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少了什么。很多时候舅舅和小姨他们买给外婆外公吃的东西大多进了我的肚子。所以在那些人是外公承担着我生命中“父亲”的角色。
后来到县城读高中了,离家比较远,学业更多也就更少回去,记得高一那年经常因为想家,哭着打电话给外公,说我要回家。外公总是很耐心的哄着我,让我等放假了就回去。因此,慢慢的我就习惯了在外面的生活。后来每年家长会都是舅舅帮我去开,从那时起舅舅就替代了外公,直到现在,大学毕业到参加工作,舅舅一直帮了我很多,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舅舅比我父母还尽心尽力。但我知道我妈妈的难处,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为了给我好的生活不得不离乡背井的在外打拼,承受了比别的母亲更多的苦。所以这么多年我也养成了自主独立的性格,从小到大,不管什么事都是我自己拿主意做决定,就连被称为人生转折点的高考填志愿也不例外。因为我想要过的更好,对我好的人太多,尤其是外公外婆年龄大了,我想要更好的回报他们。所以我必须自己去争取更多的机会,让自己更有能力。
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外公外婆、妈妈、舅舅是他们了我对亲人要无私的奉献,对帮助自己的人要心怀感恩。
在我看来,好家风就是家庭充满了爱,能让人身心健康成长。有了好家风,才有好民风,家风正则民风纯,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家风清则社风清,家风浊则社风浊。
篇七
说到我的家风,自然就得说说我的母亲。
母亲生在县城里的一个大户(据说外公很会经商,在县城有几个店铺,还娶了小),但不知什么原因,母亲从小就去给人做养女(那时叫丫鬟吧),吃尽了苦……大了嫁到了乡下,生养了好几个孩子,又吃尽了苦……五十六岁就过世了!
虽然历时几十年了,但历久弥新啊!
母亲买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妇女,却非常看重子女的读书问题。
看吧,我大哥是**期间高中毕业生,后来种田、经商,不要说是富甲一方,也可以说挣了不少,在县城住;二哥中专毕业,是个手艺人,也在县城住,去年还是个拆迁户;我和四弟八十年代大学毕业,他在局里,我在中学,五弟初中毕业后,在外打工……
记得我小时候很不喜欢读书,母亲便煨好鸡蛋(那时是奢侈品)说尽好话哄我去读书,间或在我淘课时,母亲就拿着竹篙赶我入学……因为兄弟姐妹多,母亲总是说服父亲尽力要让子女们读书有出息,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从没落下一个孩子的读书问题。在母亲的潜意识里,这恐怕就是古人说的那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了吧。
因为家里孩子多,日子过得清苦,母亲极善于持家,常常教育我们要勤俭节约,不但吃穿上要精打细算,而且要善于划算,我至今还记得母亲说的“吃不穷,着不穷,打坏算盘一世穷”这话,还记得,人如果不会“聚划算”,就会落得“做到死累到亡,白手见阎王”的下场。
这些话对我的一生影响深远,感谢母亲!
家里虽然清苦,但母亲教育我们做人要人穷志不短,要堂堂正正做人,她常说,不是自己的东西绝不能要,不能拿。有时邻里送点吃的,我们非但没有伸手,都背着双手,只有等大人发话了,才敢接下。那时特别羡慕村里一些人,他们亲戚多,时常有人送吃的送用的,我母亲却说:“吃别人的就是在吃自己的”,起初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在多年以后,我才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恐怕就是古人说的那种做人要“礼尚往来”了吧。
不随意要这要那,就连借,母亲都羞于启齿。
母亲脾气好,与左邻右舍相处的很好,从未与人吵过,有时自家孩子与人吵架了,不管有理无理,母亲总是先呵斥自己的孩子。所以,我们总是不敢与人争啊打啊。
母亲不像父亲那样刚强,令人生畏,而是极尽母亲的耐性和韧性,无时无处不在身体力行,教育我们,影响我们……
我的母亲,我的家风。
我的家风,我的母亲。
可惜,我的母亲没能长寿,所幸她所秉持的家风还在……
篇八
家风是一种无声的教诲、无言的嘱咐、无痕的传承,是最基本、最经常、最具有影响的的正能量教育。而我的家风是父母身上流淌着勤劳、正直、勤俭节约的美好品德。父母就是用他们的言传身教,影响着我生活和工作。
脚踏实地,守住本分
父亲是家中的长子,由于社会、家庭原因,迫于生活压力,父亲过早的结束了校园生活,承担起了照顾家庭、帮助抚养弟妹的责任。父亲读书不多,但是他总是可以用质朴的话语教育和激励我。记得小学二年级时,我因为写字工整,选送参加县教育局的中心小学生写字比赛,并且有幸得了三等奖,当我高兴的拿着红灿灿的荣誉证书回家时,父亲并没有立刻表扬我,而是语重心长地说:“写字如同做人一样,要稳住自己的脚,才能立足”。那时的我不太懂这其中的意思,只是更加踏实的坚持练习书法,长大后慢慢才懂得写字要“立足”的寓意。父亲就是这样教育和影响着我的学习和工作,更使我明白脚踏实地,方可成就梦想,守住本分,方能立身做人。
坚持底线,友善待人
父亲从小就教导我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不是自家的果子不能摘。记得有一年,我和小伙伴一起到别人的菜园里偷摘了黄瓜,损坏了张大爷的一大片菜地园、父亲知道后狠狠批评了我,并带着我上门道歉并支付了黄瓜菜价给人家。从那之后,我始终坚守心中的道德准则,从不贪图不劳而获之物。父母用“远亲不如近邻”来教育我和邻居要和睦相处,邻居与我们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能做到相互关心,相互谅解,那就给自己和他人都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自家种了蔬菜,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菜,总是热情的送上门给邻居分享,邻里间有聊不完的话,更多的是友善和暖心。
勤劳节俭,追求进取
“浪费无底洞,坐吃要山空”、“粗茶淡饭、细水长流”母亲时常跟我说。家中兄弟姐妹四人都在上学,父亲外出务工,在农村,家里家外的事情都要母亲操持。我们的衣服都是从大到小轮着穿,她告诉我们只要干净整洁就好。如今家里生活条件好了,但母亲依然很节俭,我们劝她丢掉一些不要的衣服时,她总说“不破不漏,干净就行”。回想父母,在农村老家盖房子,养育四个儿女靠的就是勤劳、节俭。工作后父母总是鼓励我们不断去努力学习,父母常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话总激励着我,谦虚才能接受新思想新知识而不断进步,骄傲自满只能停步不前。
如今,我已参加工作10年,也是财政系统的一份子,我想,我一定会将爸妈传承给我的良好家风,以积极进取、谦虚谨慎的态度投入工作,从点点滴滴做起,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融入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以“四讲四有”标尺及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做一个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财政系统员工,让生命在财政事业中绽放至纯至真的光彩!
篇九
走在林荫小道,微风吹过,一阵泥土的芳香闯进了我的嗅觉,感觉舒心极了。身边牙牙学语的‘小不点’低头玩耍。看着他,《弟子规》里诵读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油然而生。回首中华五千年,文化传承,好的风气一直在我耳边萦绕。
然而,抚今追昔,不难发现,中华儿女的成长道路,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家风,或大如朝廷大员,或平凡如市井居民,家风都沐浴着我们。
良好的家风好比春风化物,虽无声,却指引人生,净化心灵。我家是个小家庭,也不是什么书香门第,但打小就教育我们:尊老敬老,端人品,正心术,懂礼貌,笃勤俭。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我们家也一直保持着好家风。每天家里都热热闹闹,其乐融融几十年。每每吃饭都是长辈先动筷,若是先动了,则又是一顿喝斥。当然,拉拉家常,哪个孩子乖巧懂事,也总会得到长辈的一致好评。开开玩笑,也是我们家的乐趣之一,我也喜欢充满在欢声笑语中..现在想想,那时每个孩子的家长会以自己体悟出来的待人处世之道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我们只有虚心接受,他们也就高兴。
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可以说家风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智慧和处事方略的潜移默化。而这些正是当下我们要学习的。记得小时候,跟着爸爸妈妈去山上除草。我跟弟弟在山上乱拔一通,而妈妈一边教我们怎么顺着一个方向去拔,一边还得种小树苗。看着妈妈忙手忙脚,我也张罗的想来种树,别说种树看似简单,也有学问。我照着妈妈的方法去种,怎么也做得没妈妈好,种的小树苗歪歪的。妈妈告诉我,种树要把小窝弄好,而且要稍微深点,然后把小树苗的根塞在底下,用指头按着根,用另一只手把土慢慢埋下去,再慢慢用手把土弄平,露出小树苗的小枝,才能差不多种好一棵。妈妈看着我有模有样的弄着只是微微的一笑。当然,我知道始终没妈妈弄得好,估摸着应该也会存活,毕竟不是每棵树都能存活,外界自然条件还是避免不了。现在想想那时妈妈的言传身教,至今不知给我们上了多少堂课。人,不是沙漠孤独中的仙人掌,更不是森林中独来独往的山大王,他是社会系统的组成者,是社会系统整体意志的代表着和行使者。一个人的良好行为像一朵小花,可能毫不出众,却能使花园增添绚丽。随着社会的发展,良好的风气越为重要。当然,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理应尽自己的一份心。
在我们的城镇宜黄,他虽然不大,但我却热衷于它,热衷于它的淳朴和它的乡土人情。走在马路上,看见有人掉了东西,马上拾取,把它物归原主。路上指示牌倒了,把它扶起。公共汽车司机也会耐心地等待那些动作慢的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孕妇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自然。
我坚信,不管是我们自己的小家,还是社会的大家。在我们共有努力营造美好的风气下,和谐、繁荣昌盛的未来会等着我们。
篇十
无意间看了一期综艺节目“大声说出来”一对情侣在大学时期就谈朋友,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见家长的时候,所有矛盾都出现了,女孩在男孩家里早上不起床是毛病,敬酒时没有按长辈的先后顺序遭白眼,晚上与男友回家晚了被锁门外。可是女孩学习好、人缘好、也乐于助人、人品也没有问题,那您能说人家人品有问题吗?只不过是各自的生活习惯不同,各自的家风不同而已,所谓家风其实就是家规,家教,家训。。传递的都是真善美的正能量。
一个家庭的风格、风气、以及风尚。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个性,与孩子的气质,营造良好的家风说到根本还是父母要规范自己的言行,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如果自己不能做一个好榜样,又如何去要求别人。从而能够带着孩子在德行的氛围中学习做一个同样有德行的人。有人说家风即是诚信做人,也有人说家风即是尊老爱幼;有人说家风即是勤劳仁慈,也有人说家风即是节省文明。
有意识地培养性格。明白世代传下来的不仅是丰富的地位和财富,应该有更多的内涵和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风格继续延续传递下去,造福当代,造福子孙后代,手中的接力棒,担起自己的责任,使良好的家庭风尚去感染新一代,继续传承下去。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小时候有好吃的时候,妈妈永远都会说:“给你爸留着,你们不要吃。”每天放学饿的前胸贴后背妈妈永远都会说:“等你爸和你奶奶回来一起吃,干活的不吃哪有你小孩子吃的份!”那时候我真的很苦恼。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有一天去朋友家做客,他妈妈刚做好饭,他就上桌子上吃了起来,还叫我一起,我说不等阿姨和叔叔一起吃吗?他说不用,我没有吃,等叔叔阿姨一起来吃饭,可是都坐在一起的时候饭菜所剩无几不说,桌子上还有掉出来的菜。我突然明白了妈妈以前的规矩。朋友的行为真的很自私,所做所为从来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妈妈的规矩让我懂得了如何尊重他人和孝敬老人,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真的是好的家风会影响一个人的品质,道德。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学会了做饭,妈妈和爸爸鼓励我是最棒的,长大后我明白所有的一切都不是轻易就可以得到的,只要付出了才会有回报,让我学会了勤奋刻苦。当有好吃的饭菜时,妈妈永远都是最挑食的那个,永远都是你们吃吧,我不爱吃。长大后我才知道不是妈妈不爱吃,只是她想把最好的都给我而已,让我明白了所为的舍己为人。爸爸有句话说得很好:“好男儿不吃十年闲饭。”那时候我怎么也不明白爸爸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后来我明白,不是谁就应该欠谁的,即使是父母也是一样,他们生你养你,已是最大的恩德。让我明白了自力更生,感恩,让我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更好的前行。
我所说的这些不是在炫耀我的家风有多好,我就想告诉大家,无规矩不成方圆永远是真理。建立优秀的家风不用好大喜功,能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为原则,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好家风变成无言的教导代代相传,推进社会的开展、推进家庭的调和、推进中国梦的提前完成。所以我们应该构建和谐家庭特征,父母应该学会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在家里也维持和孩子密切的关系,在孩子们面前应该学会控制他更多的坏情绪,传递正能量给孩子,以便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必须学会设身处地去理解父母,努力做最好的你展示在家长面前。
推荐访问:家风和传承散文 家风家教征文散文十篇 家风 征文 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