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的故事精选 (2023年)

时间:2022-11-17 09:20:08 来源:网友投稿

杨善洲的故事精选 杨善洲一直非常重视教育,他在任期间带头捐资办小学,还创办了半工半读的简易学校,开展扫盲工作。他在1963年人们还吃不饱的情况下就作出决定,全县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杨善洲的故事精选 ,供大家参考。

杨善洲的故事精选

  杨善洲一直非常重视教育,他在任期间带头捐资办小学,还创办了半工半读的简易学校,开展扫盲工作。他在1963年人们还吃不饱的情况下就作出决定,全县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重点,不参与支农活动。退休后,他还专门拿出了市里奖励的10万元钱捐给XX市一中,资助贫困学生的学业。

  走上XX保山街头,随便打上一辆出租车,问司机:“您知道杨善洲吗?〞

  “怎么不知道,他是我们原来的老书记,退休以后去施甸种树,市里奖给他的钱都不要,捐了10万元给保山一中。我女儿就在保山一中读书,我是从学校的宣传栏里看到的!〞

  走进保山一中,宣传栏里的海报已经有点褪色:“2021年5月5日,原中共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向保山一中捐款10万元,用于资助高中部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旁边是瘦削矮小的老人手捧巨大捐款牌的照片。

  身边飞快地跑过几个中学生,记者随口叫住一个名叫李佳璇的女孩:“你知道杨善洲吗?〞

  “知道呀,他是我们的老书记,种了好多树,还给我们学校捐了好多的钱!〞清澈的眼眸中流露的是钦佩和仰慕。

  XX县原政协副**计盈告诉记者,杨善洲捐资助学并非偶然。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他就一直十分重视教育事业:“过去,姚关陡坡村的孩子读书要到十几公里外的清平洞小学。孩子们夜里四五点钟就起床,带一包冷饭,走两个小时的山路去上学,下午3点多又赶着回家,每次上学都要走四五个小时。特别是冬天,伸手不见五指的,一路摸黑到学校很危险,这个问题怎么办?1960年,我在施甸区姚关清平洞小学任校长,时任保山县委副书记的杨善洲专程找到我,研究解决陡坡村学生的入学难问题。我建议在村上办一所民办学校,他立马拍板同意,回到陡坡村后带头捐资,乡亲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建成了一所简陋的民办小学。〞

  上世纪60年代初,在实际教学中过分强调劳动教学,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学生成绩急剧下降,整个教育处于混乱之中。1963年,XX县人民吃不饱,生活十分困难,在工作人员纷纷走出机关、大规模支农之时,杨善洲作出了一个决定:要求全县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重点,不参与支农活动。已经75岁高龄的保山农校退休教师线东华回忆起半个世纪前的那一幕,感慨地说:“杨书记这么重视教育,令我们非常感动。大家都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教好书、育好人,才对得起他的良苦用心!〞

  当时,许多贫困家庭都存在这样的思想:“我们连饭都吃不饱,还读什么书?〞杨善洲却不这么认为。他从十分有限的财政中拿出经费设立了助学金,帮助贫困子女读书,每人每年补助2元,很多学生靠这笔助学金完成了学业。当年接受学校资助的学生,现在已是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和老奶奶了。一提到杨善洲,他们都满怀感动地说:“要不是老书记设立的助学金,我们的书早就读不下去了!〞据统计,他担任XX县委书记期间,XX县的小学由191所增至1132所,教职工由420人增至1169人,毕业生由360人增至1123人。

  上世纪60年代,施甸有80%的群众都是文盲。杨善洲打定主意:“要让农民在知识上翻身!〞他积极创办半工半读的简易学校,还开办了16所农业学校,并大规模开展扫盲运动。他专门走到田间地头,向群众宣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激发群众的学习热情:“旧社会,只有富人家的子女才能读书。新社会,共产党让群众读书,就是为了掌握好枪杆子、印把子、钱柜子,真正当家作主。〞许多参加过扫盲学习班的群众深有感触地说:“一开始,我连斗大的字也不认得。参加了扫盲班,学会写名字、查字典、读报和记简单账簿,收获不小呢!〞据统计,共有1400名群众通过扫盲学习班脱盲。

  时光荏苒,但杨善洲对教育的支持和关心却丝毫未减。2021年,当他决定把XX市委、市政府奖励给他的20万元奖金中的一半捐给保山一中时,消息震动了整个保山城。他把钱捐出来,让更多的孩子可以读上书、读好书;他把爱的种子撒向下一代,种下桃李收获一片芬芳。

推荐访问:扫盲教育工作小故事 杨善洲的故事精选 精选 故事 杨善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