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一把手和同级监督难的思考建议14篇解决一把手和同级监督难的思考建议 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措施。党政一把手是党政领导班子中的主要负责人,在党政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决一把手和同级监督难的思考建议1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解决一把手和同级监督难的思考建议
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措施。党政一把手是党政领导班子中的主要负责人,在党政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相对完整、全面的领导功能,手中握有很大的权力,起着关键作用,负有全面责任,这决定了加强对其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我们党实行的一元化领导,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对于保证革命战争的胜利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各级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都起了重要作用。但其后继续沿用一元化领导的做法,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党委包揽一切的弊端。邓小平同志指出权力过分集中,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党政一把手个人的领导。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一个政党,如果管不住、处理不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后果不堪设想──《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随着用人权、财物权和重大工程项目决策权的集中。有些党政一把手就是因为经不起金钱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利欲熏心,搞权钱交易,贪污受贿,徇私枉法,最终跌入犯罪的深渊,给我们党的事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加强对领导班子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领导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重要保证,是从严治党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干部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对于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
建一方文明,保一方平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随着干部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对各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监督乏力的局面。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仍然是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深层次的、有效的监督依然是当前监督工作的难点。缺乏系统有效的监督措施,重使用轻监督,不愿接受监督,不敢监督的问题较为突出。在对党政一把手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党政一把手主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匮乏。如何解决好监督的客体即县市党政一把手的自律问题,是对其进行有效监督的前提条件。一些党政一把手党的宗旨观念淡薄,没有从思想深处解决为谁掌权的问题。视自己为不受监督、不被监督的特殊干部,不愿接受监督。一些县市党政一把手把上级的监督认为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不放心;把同级的监督视为跟自己过不去、找别扭;把下级的监督视为让自己丢子、失威信。甚至拒绝监督、反对监督、拖延阻挠监督。二、民主集中制流于形式,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目前相当一部分党政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坚持不好,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致使一把手在班子中形成家长制和一言堂而没有得到应有的监督和批评。三、对位高权重的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个灰色地带。随着领导干部自律作用的弱化,导致有些党一把手走向违纪违法的道路。四、现行的干部选拔作用制度,为党政一把手跑官卖官、搞不正当交易提供了一定的空间,甚至把人民给的权力当成自己升官发财的资本。
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一、受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由于我国机制正处于转轨过程中,社会约束机构不健全,致使个别党政一把手官本位思想、特权思想、宗派主义等封建残余思想死灰复燃,没有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淡化了手中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必须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的监督的意识。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俘获人心、争取拥戴的手段,把服务人民的职责作为谋取家庭和小集团利益的资本,把组织要求和群众意愿置之度外。二是不能正确对待权利,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与群众的关系。特别是在一些涉及个人名利问题上,不能从人民利益和大局出发,难以跳出自身利益的小圈子,拒绝监督。三是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党政一把手能上能下的问题,尤其是在下的问题上力度不够,出口不畅,一把手出了问题往往是换位子的多,搬位子的少。致使部分党政一把手无所顾虑,不怕监督。二、民主集中制和民主生活会没有发军应有的作用。党政一把手作为班长,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发挥带头作用,没有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自觉接受班子成员的监督与批评。民主生活会虽然一年比一年规范,但是领导干部讲成绩多,摆问题少,很少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削弱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些班子其他成员作为副职和助手,不能正确处理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不能从国家、人民的利益出发,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而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对一把手不愿监督,不敢监督。致使一些领导班子成员在工作中形成了不正常的人身依附关系,助长了一把
手主观主义和家长制作风,集中领导、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破坏,班子成员之间相互监督有名无实。使民主集中制流于形式,民主生活会开成了评功摆好会。三、党政一把手主观武断,原则性不强。党内四个服从的原则中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坚持不够。对党的民主集中制认识不足,理解不够,在事关工作全局的问题上一味地顾及个人感情、关系和面子,把党性原则置于脑后,在思想深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决策、用人等重大问题上,会前相互通气少,工作相互商量少,交换意见少,交流思想少,搞临时动议,使班子内部产生矛盾,挫伤了班子其他成员的积极性,削弱了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
四、监督体制不顺。现行的监督体制是遵奉执行权力大于监督权力而设置的,监督机构在执行机关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监督失去了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无权的监督有权的,权小的监督权大的,下级监督上级,被领导者监督领导者,既要受制于人又人监督于人。监督上级怕打击报复,影响前途;监督同级怕伤感情,影响团结;监督下级怕得罪人,影响威信,致使相当一部分监督者患得患失,顾虑重重,缺乏实施监督的信心和积极性。不愿、不敢正当行使监督权力。于是明哲保身,但求无过,明知不对,少说为佳,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思想彼彼皆是,必然导致监督难,监督不力的局面出现。五、监督机制不健全。从现行的干部监督机制的运行情况看,我国现有的干部管理监督机制,是建立在依靠教育手段提高干部素质和依靠组织
手段对干部进行管理监督这两个基点上。但现有的管理监督机制还不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是监督制度不健全,与社会深刻变化的形式相比,较为滞后,综合性的监督法规还不配套,遏制党政一把手腐败的专门性的法律法规比较缺乏。现行的监督制度,一般性要求多,对不准和禁止从事的文件规定多。而对违反这些规定,采取的具体处理措施不够有力。具体可操作性较差,可执行,可不执行的随意性较大,软约束有余,钢性约束不足。二是监督运行结构不合理,部门配合协调不够。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由于受力量所限和复杂的人性关系制约,存在监督不到位的问题,预防性监督滞后。当前,虽然各级组织部门已普遍建立了与纪检监督部门的工作联系制度,但联系的内容仅限于组织部门在向党委提交干部任免方案前,向纪检部门了解拟提拔对象是否被群众举报或被立案查处等情况,联系内容较窄。六、党政一把手缺乏严格的党性锻炼。党政一把手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坚持不够,很少对自己进行严格的反思和自省,触及灵魂、严格的党性锻炼不多。平时只批评别人,很少作自我批评。在取得成绩后,骄傲自满,居功自傲,不能正确对待成绩,不能正确对待组织,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甚至把成绩作为向党和人民要这要那的资本。
七、越是对一把手难于监督,越容易引起党政一把手违纪违法的现象发生。一把手违纪违法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在经济体制转轨,各种观念碰撞,新旧体制产生磨擦,各种利益关系处于不断调整的格局中,在人治强大惯性的影响下,许多建立起来的制度,往
往失去应有的约束力,难以达到应有的效力,较低的思想政治素质不能适应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个别党政一把手在思想素质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不具备领导干部必备的政治理论基础,不注重学习是这些人的通病,不注意世界观的改造。理论的清醒是政治上清醒的前提。没有必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就不可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周恩来同志曾经指出一般的自由主义和骄傲情绪可以为个人主义的非法活动所利用,一旦同职位、权力结合,要么成为政治野心,要么在经济上为自己谋利,走上经济犯罪。有些人的学风不正,甚至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甚至有一边在学习理论,在台上大讲反腐败,一边收受钱物的现象时有存在。
2、在权力高度集中的同时,对一把手的监督制约机制却严重弱化。党政一把手大都处于上级管得着,看不风见;同级看得见,管不了;一般干部群众无法监管的状态。从上级监督来看,县、市党政一把手级别虽然不高,但它是由自治区党委直接任免和管理的干部。由于自治区党委管理的干部人数众多,管理的重点主要是地厅级领导班子,且中间还有地委这一管理层次,加上绝大多数县市区与自治区党委相距较远,难以进行及时、有效地监督。对地市党委来说,由于县市党政一把手,由自治区党委直接任免,监督、管理的责任相对较轻,管理和监督以工作上的事项居多,而思想政治方面则相对要少。从同级监督来看,本来领导班子成员在一起共事,学习、工作、生活和性格爱好等方面的情况比较了解,班子内部的监督往往比其他监督形式更直接、更准确、更有效。但目前党内批评与
自我批评的空气不浓,有一部分领导班子缺少正常的相互监督和帮助,成员之间很少有坦诚的思想交流,该提醒的不提醒,该批评的不批评,该制止的不制止。有的一把手不仅不接受班子成员的正确意见和建议,甚至对给提出正确批评建议的干部进行打击报复。对这样的领导干部,上级领导或组织如不及时地给予指出,不形成一定的压力和氛围,单靠同级组织的监督显然是难以奏效的;而且他们还是上一级党政领导班子的成员,在这种情况下,同级班子内部的监督就更加困难。从群众监督来讲,也有其局限性。普通群众对一把手具体的日常生活、人际往来,特别是一对一的行贿,往往难以发现。即使有所了解,或担心事实不准、或担心受到打击报复,一般情况下群众也不会轻易举报。此外随着交通、通讯工具的现代化和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大扩大了一把手的活动范围,给日常监督特别是事前监督带来较大困难。3、政企不分,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为一把手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搞权钱交易提供了土壤和条件。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政企没有完全分开,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目前在县级行政区域内,多种所有制成份并存的情况下,政府及各经济部门还掌握着许多重要的生产要素,行政干预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八、选人用人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是产生党政一把手监督难的又一重要原因。在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下,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及组织部门掌握着各乡镇党政领导和县直属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的任免权。特别是党委一把手位高权重,在用人问题上有着很大的发言权。看政绩用干部主要是
县委主要领导和组织部门来看,来衡量,来任免。一些乡镇科局级干部就会眼睛向上、唯上是从。从调查的情况看,绝大多数一把手的卖官行为,表面上并没有明显违反党政干部选拔任用程序的情况发生。现行的干部制度人治色彩过浓是现行干部选拔作用制度的最大弊端,同时也为一把手卖官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对党政一把手进行有效监督的对策和思路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行有效的党内监督,离不开广泛的民主和批评。民主是监督的前提,没有民主,监督就必然流于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历来对在组织上实实行靠少数人独裁和家长式的绝对的集中制持批判态度。民主意味着党员在政治上平等。在党内任何一年身居高位的人,都无权要求别人对自己采取与众不同的温顺态度,党的各级党政一把手绝不是骑在党员、群众身上的老爷,而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必须随时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和批评。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是新时期党政一把手监督工作的首要任务新时期我们党之所以仍然要把思想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这是因为党内仍然存在思想不纯的问题,还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包括资产阶级思想,封建残余思想、小资产阶级思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实行西化、分化的和平演变战略没有改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我国的经济正在逐步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中。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和形形色色腐朽没落的人生观,以各种面目和渠道进入我国,侵蚀着社会主义的肌体。国内外的反
华势力互相勾结,大造舆论,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宣扬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否定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把共产党人终身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诬蔑为乌托邦;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被攻击为过时的教条,妄图取消其指导地位;成千上万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被攻击为专制独裁,并企图用西方的政治多元化、多党制来取代;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否定,被批判。一切向前钱看被信奉为人的价值准则,甚至把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党内政治生活;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具有铁的纪律被认为是束缚个性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桎梏;这些谬论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毒害了不少党的一把手干部。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具有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对人们的思想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容易诱发金钱拜物教或权力拜物教的滋生和蔓延。反映到党内,可能使一些意志薄弱的党政一把手成为金钱至上或权力至上思想的俘虏,促使某些消极腐败现象在党内滋长和蔓延。上述问题的存在,是新时期阶级斗争在思想领域里的反映。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新世纪的征途上要把党建设成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的、目标远大、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对内有强大的凝聚力,对外有强大的吸引力,对国家和社会生活能起核心领导作用的党,就必须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按照三讲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不断开展党内积极的思想斗争,彻底改变党内思想不纯、思想混乱的状况。只有这样,才能把党建设好。
当前,少数党政一把手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掌握理论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不够,存在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和倾向。由于发展和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一把手整天埋头于各种事务性的工作,工学矛盾突出,存在着重视工作和业务,轻视学习的倾向,对理论学习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还有少数领导干部学习态度不端正,把学习停留在口头传达文件上,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所以,我们必须把思想建设放在党政一把手监督工作的首位,作为根本,任何淡化和轻视思想建设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有害的。二、改进对县市党政一把手的考核办法。摒弃那种片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决定干部政绩和升降去留的考核办法。建立全面、科学的指标考核体系,增加一把手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内容和比重。促使一把手干净干事,廉洁自律,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考核制度。要把年度干部考核与经常性的干部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坚持定期考核干部,又要适当缩短干部考核周期,克服不换届不考察、不使用不考察、不出问题不考察的倾向。还应引入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心理测评技术以及统计分析方法,将党政一把手的个性心理素质作为考察的重要内容。三、充分发挥纪委在加强对一把手监督中的职能作用。《党章》规定了在党内无论职务高低、从事何种工作,都要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决不允许有超越党组织和党的纪律之上,不接受监督的特殊人物。驾驭党内监督,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纪委要敢
于监督,用好用足《党章》和《纪检工作条例》赋予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纪委的作用,成为强有力的党内监督机构,抓住对一把手党内监督的重点。实行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坚持上级纪委派员参加下一级党政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强化对一把手执行《廉政准则》的监督检查,对一把手在经济工作方面提出严格的纪律要求。&;四、完善党内监督制度,用制度保证党内监督渠道的畅通。一是在认真抓好已有的各项制度的落实的同时。可采取制订一些科学有效的预防制度,如坚持领导干部廉政宣誓制度,通过廉政宣誓,加大反腐廉的宣传教育,抵制腐朽思想侵蚀。坚持党政一把手任前到纪检委进行廉政锻炼制度,把干部管理、监督工作关口前移,增强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教育锻炼后由纪检部门给予公正的评价,撰写出鉴定材料,并归入个人的人事档案,从而增强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强化树立勤政为民、廉洁从政的公仆意识。完善一把手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自身廉洁情况向上级党委、纪委报告制度,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收入申报、礼品登记、巡视、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等制度。二是加大监督的执行力度。党内监督条例的内容应当具体明确,党的领导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重要的是在于树立这些东西的权威性,其关键在落实这一点上,这些年党内制定的规定中对一把手的约束很多、很具体,但关键就是落实不了。归根结底是要是严格执行和维护党规党法的权威和尊严。党内监督条例要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现实的针对性,不仅要规定应该怎么办,而
且要规定不这么办又该怎么办。三是要建立和完善这些东西得到监督落实的制约机制。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硬约束机制。以往对于已制定的种种制度的执行。我们主要依靠执行者的素质和觉悟,这种约束,实践证明难以保证各种规范落到实处。因此必须加强硬约束机制的建设,主要是加强专门监督机关──党的各级纪检机关的建设,切实保证这一机关能够对党的领导和为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四是把党内监督同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结合起来,把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起来,拓展更多的渠道,逐步形成强有力的监督体系。改变只有上级对下级的约束,使监督制约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完整的体系,使党政一把手处在有力的监督制约之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也是最直接和客观的,要积极拓宽群众监督的渠道,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方便群众参与监督,象三讲教育那样使群众参与到干部监督中来,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五是疏通党政一把手干部出口,在党政一把手的出口上要寻求新的突破。实行党政一把手末位调整制,通过完善对领导干部上与下、进与出的配套措施,使干部监督呈现出滚动管理态势。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实现干部人才资源的最佳配置。五、从体制上改变一把手权力高度集中的局面。一把手权力过分集中,难于监督,主要是现行领导体制和权力结构造成的,实际工作中突出一把手的作用和不恰当的舆论宣传,加剧了权力向一把手集中,而一把手权力的高度集中又强化了一把手的地位和作用,使得许多具体工作对一把手产生依赖,进
而导致法治思想萎缩、人治思想泛滥,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必须从体制上解决权力过分集中于一把手的状况。一要赋权适度,合理配置权力,改变上级一把手只找下级一把手了解情况,下级一把手只向上级一把手汇报情况的单线联系的做法,以保证上级党委对下级党委的领导是真正的组织领导,而非个人行为。二要规范一把手权力的运用,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要健全和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和运行机制,凡属重大事项、干部任免、大额度资金使用等,必须由党委会集体讨论决定,不能由一把手个人说了算。三要增加一把手权力运用的透明度,领导班子制定的工作计划、决策程序、办事规则等凡适宜公开的内容,都应以适当方式公开,同时减少决策层次。六、深化干部选拔作用制度改革,从体制上解决卖官问题。要解决一把手卖官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公开、平等、公正的干部选拔作用制度。第二,严格按程序办事,要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严格标准不走样、严格程序不变通。第三,实行票决制选拔任用干部,党委论讨干部的任用时,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委员按照一人一票平等权利,采取无记名投票的办法进行表决,以避免表决时成员之间的相互干扰,杜绝一把手个人说了算等现象。喀什地区实行票决制较早和较好的疏附县于2001年8月份就试行票决制选拔任用干部,截止目前喀什地区疏附县委通过党委全委会票决的科级干部45名,群众反映良好。实行和完善干部任前公示制。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和扩大政治民主的要求,建立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有益探索,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走群众路线的有机结合。把拟任用的党政一把手人选置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有利于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拓宽知人识人的渠道,强化对干部的监督,也有利于促进干部队伍思想作风的转变。从喀什地区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制的情况来看,效果都比较好,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我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历史很长的国家,封建主义和其它剥削阶级影响将长期存在,总是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江泽民在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特别是封建思想中的特权思想、等级观念、裙带关系、人身依附以及封建社会的官场恶习等,导致了官本位思想、特殊化、以权谋私、家长制、关系网、人情风等腐败现象和不良风气,甚至发展为贪污受贿、敲诈勒索等腐败犯罪。同时,由于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严重束缚了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使一些群众对腐败现象缺乏应有的监督意识。此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西方的一些思潮也进入我国,对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取向等产生了一定影响。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作为党政一把手精神境界要高尚,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应当自觉从思想行动上同封建社会那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为官之道彻底划清界限。但是,由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在我国的影响范围广,渗透的程度深,在短时期内很难彻底铲除,而是需要一个经常的、反复的持久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
篇二:解决一把手和同级监督难的思考建议
多姬样化的社会生活和快节奏的生活旋律给一把手的日珀常工作的自由度越来越大芝交通通讯工具的现代化揪使一把手的活动空间变卜大社会交往日渐频八小时以外的活动空间明龇显增多有些干部利用跑项力目跑资金出差开会等机炯会天马行空独来独往触因脱离了组织和干部群众的畋监督范围便放弃自我约束樽敢于异地违法违纪上茶瓞楼泡舞厅会情人甚至慎养小蜜傍大款受贿赂傍大官送厚礼以为池一般人不得而知
全文共计4071字
“一把手”监督难的原因及对策
对“一把手”的监督难,难就难在搞“运动的办法不合法、教育的办法其不怕、治标的办法不奏效、治本的办法不好拿”的“四不”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现行领导体制上的缺陷,使“一把手”的地位越发具有特殊性。目前,我国“人治”的现象还存在。党的领导制度、选举制度、组织生活制度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现行的领导体制是造成“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的一个主要原因。“一把手”居于核心地位,负有全面责任,起着关键作用,在监督约束机制不够建全的情况下,如果“一把手”民主意识不强,很容易导致权力专横和独裁。此外,还有一些具体原因:一是上级党委、政府以“一票否决制”等方式不恰当地强化了“一把手”负总责,各种会议“规格”要求“一把手”亲自参加,各项工作“责任状”都要“一把手”签订,否则就“不能落实”。这在加大“一把手”的责任的同时,也强化了“一把手”的个人决策上的主导地位,削弱了集体领导的作用。“一言堂”、“一把手”说了算难以避免。二是上级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在联系工作时过多地与下级“一把手”单线联系。上级“一把手”到下级检查工作,来了主要听“一把手”汇报,很难全面了解内情,客观上为“一把手”专权提供了可能。三是不适当的宣传,突出了一把手的作用,有个人“英雄”创造历史之嫌。各级对“一把手”依赖太大,期望值过高,以至于机制、程序、法律、规定等都由主要位置退而求次。第二,政策、制度上的不完善,使“一把手”在用人上具有较强的支配性。由于干部工作的特殊性,使得一些工作有较大的弹性。比如民主推荐情况、测评情况、考察情况
1
全文共计4071字
等影响干部任用的因素都难以有一个精确的量的规范,在确定人选时可选择的幅度比较大,加上“一把手”在履行程序上具有较大的能动性,能够成为程序的主宰,因此,“一把手”依然能够利用既定程序为任人唯亲服务。用群众的话讲,“程序走了,官也卖了”。第三,人性固有的弱点,使“一把手”与所有人一样存在两面性。欧洲有句名言:“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是对人的两面性真实的概括,“一把手”既是自然人,具有普通人的共性特征,更是社会人,人性上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和缺点。体现在工作上,懂得伪装,善于包装;从反腐败斗争中披露的案件看,一些有重大问题的干部一般来讲都有比较强的能力,位高权重,在社会上比较“红”,他们善于做表面文章,“台上报告讲廉政,台下大肆搞腐败”,具有两副甚至多副面孔。在现象上,他们爱岗敬业,工作大刀阔斧,魄力十足,工作业绩不俗,十足的君子形象。加上舆论工具造势,组织监督视线极易被蒙蔽。但在八小时以外,“一把手”的自然属性得到极大自由随意地张扬。第四,现代社会活动空间的扩大,对“一把手”行为监督的难度加大。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和快节奏的生活旋律给“一把手”的日常工作的自由度越来越大,交通、通讯工具的现代化,使“一把手”的活动空间变大,社会交往日渐频繁。“八小时以外”的活动空间明显增多,有些干部利用跑项目、跑资金、出差开会等机会,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因脱离了组织和干部群众的监督范围,便放弃自我约束,敢于异地违法违纪,上茶楼,泡舞厅,会情人,甚至养“小蜜”,傍大款,受贿赂,傍大官,送厚礼,以为一般人不得而知。第五,监督机制上存在“四个脱
2
全文共计4071字
节”的漏洞,使“一把手”的监督缺乏实效性。一是监督职责与监督权相脱节。如果有权威的监督机关不认真受理,这两种监督只能是句空话。另外,下级对“一把手”的监督,由于自己的各种利益和政治命运掌握在“一把手”的手中,常常要看“一把手”的眼色行事,岂敢严格行使监督权?同级监督也难以发挥作用。二是监督与知情相脱节。有的“一把手”采取愚民政策,使群众的“知情权”得不到落实;有的“一把手”对群众的来信来访敷衍搪塞,使群众对监督丧失信心;有的“一把手”与基层、与群众的接触太少,平时跟踪监督不够,只能是“雾里看花”。三是职能监督部门之间的协调相脱节。四是条条监督与块块监督之间脱节。条条党组织关系在地方,但人事任免、工资关系等又属于条条管理,既存在地方监督时条条不同步的现象,也存在条条监督时地方协助不同步的现象。第六,批评武器的部分失落,使“一把手”的监督缺乏指向性。在党内,好人主义盛行,庸俗关系学很有市场。少数领导干部缺少责任感、使命感,拿原则做人情,不讲党性讲感情,不讲正气讲和气,不讲同志讲哥们,好走中庸之道,信奉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上级对下级哄着护着,下级对上级捧着抬着,同级之间包着让着,面对错误的思想缺乏凛然正气。党内民主生活会上,大家往往只讲工作,不讲思想,只讲个人,不讲集体,只讲现象,不讲实质,只对事不对人,甚至将批评与自我批评扭曲成表扬与自我表扬。遇到“带刺的玫瑰”浑身不自在。有的还存在患得患失的心理,监督上级“一把手”怕丢选票。良好的监督氛围一时很难形成。另外,由于对批评者缺乏保护措施和激励机制,对打击报复缺乏鞭挞措施和处罚机制,
3
全文共计4071字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出现批评者吃亏、被批评者反而神气的现象。为了切实解决监督“一把手”难的问题,我提出如下的思路和对策:(一)强化监督意识,重在营造良好的监督。要克服三种不良心态。首先是“一把手”要自觉克服“不要监督”、“权威受损”的心态。二是要克服“不敢监督”、“无法监督”的心态。党组织要赋予监督主体开展工作所必须的权限,变“虚权”为“实权”变“软权”为“硬权”。三是要克服“难以监督”和“监督不了”的心态,营造民主健康、扶正祛邪的良好社会氛围。(二)创新监督机制,重在加强对权力本身的监督。首先要转变监督观念,要由对领导干部行为的监督转向对权力的监督,“治人”是治标的措施,“治权”才是治本的举措。对此,要从以下几点突破。一是要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纠正权力过于集中于个人的现象。要建立健全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制度:以无记名投票表决为主要形式的集体决策制度;科学合理的分工制度;领导班子内部监督责任制;党委会和“职代会”报告工作制度和主要情况通报制度。二是合理分权,实行权力制衡。首先,要科学规范权力。要明确用权规则,使权力运行法规化、民主化、程序化。其次,要严格制约权力。要简政放权,减少“一把手”以权谋私的“机会”。要合理分权,防止权力向个人集中。要限制权力“越位”,防止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捞取好处。三是公开用权。即公开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使权力在“阳光”下操作,避免暗箱操作。三是要理顺监督体制,确保监督的权威性。要重视干部监督网络建设,加强与执法执纪部门的联系,真正形成各部门既各司其职,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督体系,四
4
全文共计4071字
是要加强法制建设,实现依法监督。首先要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其次,要加快立法步伐,构建完善的廉政法律体系。三是加大惩治力度,从严执法。要坚决打击,从严查处,在政治上使其身败名裂,经济上使其倾家荡产,从而加大违法违纪者的腐败风险的成本,让腐败分子闻风丧胆。对“一把手”的监督,要转变观念,把监督的关口前移,由现在的重查处转移到注重事前事中监督上来,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关口前移。首先要坚持以教育为主。二是要适时开展预警教育。三是要健全惩诫制度,对有明显问题但又够不上党纪处分的,实行诫勉,限期整改,整改规定期限没有明显转变甚至出现新问题的,采取组织措施,予以降职、免职。对“一把手”八小时以外的监督,要做到三点:一是明确监督重点,在抓好日常监督的同时,加强对“危险事件”、“危险时期”、“危险地方”的重点监督。“危险事件”是指“一把手”在任职期间出现的岗位变动,职务升迁,及家庭遇有的婚丧嫁娶、乔迁新居等容易导致违法违纪的事情。“危险时期”是指换届选举、重大人事安排、逢年过节,或“一把手”负责重大建设项目等时期。“危险地方”是指容易引发“一把手”违法违纪的场所,如宾馆饭店、美容按摩厅以及一些黄赌毒场所等。二要拓宽监督信息渠道。同步监督和超前监督,监督机构必须做到底数清、信息灵,这就从来信来访、群众举报、干部考察、执纪执法部门提供、民主评议、干部公示、“三讲”和“三个代表”学习教育等渠道广泛收集信息。要加强监督信息员队伍建设,归口管理干部监督信息的机构,对所掌握的领导干部及“一把手”的违法违纪事实,处理情况要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三是要采
5
全文共计4071字
取正确的监督方法。如设计领导干部和“一把手”的八小时以外行为情况表格,将其量化、具体化,组织单位干部或可能知情人填写。再如公开曝光法,充分利用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对那些大摆筵席、用公开摆阔的主要领导干部以及其他明目张胆的违法违纪行为公开曝光。还可以采取交友法、访谈法、公示法等形式,对“一把手”八小时以外进行监督。“一把手”生活圈里有最亲的人(妻子、儿女、亲眷)、最亲密的人(关系要好朋友、拜把兄弟、甚至是与领导打成一片的“大款”、地痞头子)、最依赖的人(司机、秘书等)。“一把手”可能没有“娱乐圈”,但必定有“生活圈”。“一把手”身边的三种人是其政治思想首先品质表现的一个缩影。不少“一把手”以权谋权搞不正当的幕后交易就是授意通过这“三种人”来完成的,当然,也不排除这“三种人”往往打着“一把手”的牌子到处招摇撞骗,搞不正之风。监督“娱乐圈”却是极为现实的。鉴于此,对“一把手”生活圈的监督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上级监督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到“一把手”家庭成员的工作单位,对他们的政治思想、工作表现情况进行暗访。二是要定期不定期到执法执纪部门了解反映“一把手”家庭座谈会。四是要对“一把手”家庭收支情况进行审计。五是“一把手”司机、秘书大多是“一把手”“钦定”的,受“一把手”的特别照顾,他们对“一把手”日常不检点行为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组织上调查起来也是“守口如瓶”。鉴于此,很有必要对“一把手”的司机、秘书改由组织选派,定期轮换。六是要建立家属亲友过错“一把手”连带责任制。只要上述“三种人”犯了工作和经济错误就要追究“一把手”相应的责任,促使“一把手”除管住自身外,还要
6
管住家人,管住自己身边的人。
全文共计4071字
7
篇三:解决一把手和同级监督难的思考建议
对巡视制度如何**“一把手”监督难题的思考
对巡视制度如何**“一把手”监督难题的思考反腐败一直是执政党和政府面对的一个艰巨而繁重的任务。邓小平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针对打击经济犯罪和干部腐败问题他曾指出:“要足够估计到这样的形势。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为抑制滥用公共权力保证正常的市场和社会秩序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着眼于以制度抑制腐败我国已经初步构建起一个集教育、监督和惩治三位于一体的惩防腐败体系。进入新世纪为了推动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发展创新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式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此为基础各地方政府陆续推出了新的制度措施如广东将逐步实行党政“一把手”财产申报制度、党风廉政建设
作中“一把手”处于关键地位起着重要作用负有全面责任。抓班子带队伍干事业都必须发挥“一把手”的作用其素质高低、形象优劣、作风好坏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影响到党风政风建设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与兴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由于新旧体制的转换、人际关系的变化、各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等因素的客观存在使干部监督工作难度加大尤其是对有些单位、部门和地区“一把手”的监督工作难度愈来愈大。《党内监督条例》明确指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因此如何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已刻不容缓地成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对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感叹对县、市、省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和“一把手”依靠同级监督往往乏力而来自上级部门的监督又往往不到位这就暴露了现行监督体制中的薄弱环节。建立党内巡视制度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克服了对党的中、高级干部特别是对“一把手”监督普遍薄弱、甚至处于虚化状态的弊端填补了我国监督制度的一个空白。
一、加强党政一把手监督的重要性1.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梦”的需要。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其战略目标表现为“中国梦”。因此,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必须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尤其是作为主管一方要务的党政一把手,更应该模范带头践行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履行职责,接受监督,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积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遵守党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进政风带动民风,为反腐倡廉的顺利进行提供组织保证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扎实的组织保障。
2.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从严治党的需要。党政一把手是党政领导班子中的主要负责人,在党政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相对完整、全面的领导功能,手中握有很大的权力,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全面建设负有全面责任,起着关键作用。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措施,是推进领导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重要保证,是从严治党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干部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早已提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进一步强调了要对班子负责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把手的监督。
3.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反腐倡廉的需要。目前党内存在的一些****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对一把手监督乏力,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一把手在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可以说集一方兴衰、安危于一身。一把手一旦违法违纪,所造成的损失和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比一般干部严重得多。对一把手的权力运用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督,势必会导致权力失衡、决策失误和行为失控,给工作带来损失,给事业造成危害。在上世纪50年代谈到这一问题时,我党的
首先,大多数人对一把手监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监督力度不断加大,但也存在着少数人监督意识不强,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的监督工作处于一般化状况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一些一把手问题的日渐暴露,绝大部分党委、政府和专门机关,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高度,十分重视一把手的监督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加大了工作力度,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查处了一些一把手违法违纪的问题和案件。这一工作的总体状态是好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少数人对监督一把手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有的认为一把手是百里挑一的好干部,素质已经是很高了,不需要监督;有的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监督一把手会削弱他们的权力、权威,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的认为一把手地位特殊,无法对其进行监督,也不敢对其进行监督,即使监督,也是走过场,搞形式;一些一把手也认为监督自己是丢面子,是组织不信任自己的表现。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对监督一把手的工作还不到位,有的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搞表面上的应付,有的对犯错误的一把手尽可能地袒着、护着,造成了对一把手长期监督不力,无人监督的局面。
篇四:解决一把手和同级监督难的思考建议
关于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几点建议精选
关于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几点建议精选(1)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各地围绕增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实效,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但是,对“一把手”监督难的问题仍然客观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不完善的问题,还有权力运行不够公开、监督制度不完备执行不到位的问题,等等。如何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是当前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我们要花大气力解决的瓶颈性问题。
一是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强化对“一把手”的配备。“一把手”的特殊作用和地位,决定组织人事部门在选拔任用时要格外慎重。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在德方面不合格的领导干部,坚决不能选为“一把手”。要建立科学的初始提名制度,坚持“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充分酝酿、讨论决定”的选人程序,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拥护的领导干部选拔到各级“一把手”岗位上。要规范交流轮岗制度,在保持领导班子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任期达到法定年限的“一把手”要及时进行轮岗交流,以解除因为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时间过长可能形成的滋生腐败的隐患。要实行选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按“谁推荐谁负责”的原则,发
现“带病”上岗和出现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一把手”时,要严肃追究首推者和审核把关者的责任。
二是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强化对“一把手”的合理分权。进行合理分权,形成权力制约,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权力滥用的机会。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按照班子职责分工,对“一把手”的权力进行适当分解,实行党政正职不得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审批、执法等制度。要明确权力运行流程,完善权力公开机制,重点公开决策权和用人权。进一步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健全民主集中制。探索建立议决权、否决权分离制衡机制。建立相应的权力运行激励机制,对执政为民、规范用权、有所作为的“一把手”,也要“大开前门、严堵后门”,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三是建立健全学习教育机制,强化“一把手”自觉接受监督意识。要加强对“一把手”的廉洁从政教育,建立健全日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家庭助廉教育和身边工作人员廉洁教育相结合、廉政宣誓教育和廉政承诺教育相结合等反腐倡廉教育机制制度,引导“一把手”充分认识到滥用权力导致腐败的危害,牢固树立“监督是关心、是爱护”的理念,增强自觉接受监督、加强自我监督的意识,并把自觉接受监督当成一种内在需求、一种日常习惯,在平时工作中自觉营造有利于监督的氛围,主动打造有利于监督的平台。
四是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强化监督合力。要突出上级监督和同级班子成员之间的监督,明确上级党组织和同级班子成员监督“一把手”的责任。上级党组织明知下级党政“一把手”有违纪违法行为,或班子成员明知“一把手”有违纪违法行为,不提醒、不报告、不监督的,要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责任。加强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切实发挥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作用。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特别是任中审计,定期对“一把手”进行经济审计。要在建设、财政、国土等重点部门设立内审机构,强化内部审计。在党务、政务等公开的基础上,加快网络问政步伐,不断扩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和支持报纸、电视、电台等舆论监督,正确引导网络监督,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威力。建立纪检监察、组织人事与相关执纪执法部门工作联席会议等有关制度,每年至少一次专题分析干部考察、考核、经济责任审计、民主评议和信访等渠道反映的“一把手”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增强监督的合力和效果。
关于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几点建议精选(2)加强干部监督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防止和遏制党内腐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有效措施,也是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党的建设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作过精辟论述。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①“我们需要建
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而避免脱离群众的个人突出和个人英雄主义,减少我们工作中脱离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主义和片面性。”②当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由于新旧体制的转换,人际关系的变化,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等因素的客观存在,使干部监督工作难度加大,特别是对处于重要位置、发挥关键作用、位高权重的党政“一把手”的监督难度愈来愈大。如何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已成为党的干部监督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sO100
一、当前“一把手”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仍显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一把手”自律意识淡薄,不愿接受监督。有的过于自信,总以为自己不错,无可挑剔,用不着别人监督;有的认为接受监督会影响自己的权威;有的自视高人一等,自认为不受监督乃天经地义;甚至有个别的“一把手”个人私欲膨胀,讲关系不讲原则,讲私情不讲党性,工作中独断专行,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个人说了算,千方百计拒绝监督或逃避监督。二是上级组织对下级“一把手”重使用轻管理,疏于监督。一些地方往往只注重对“一把手”的工作实绩特别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监督,忽视对其思想、作风,特别是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对下级“一把手”存在的问题,总是遮遮掩掩,处理起来也是避重就轻。三是同级班子成员碍于情面,不便监督。有的班子成员认为“提了没有用,还得罪人,不如不说”;有的担心被“一把手”误解自己有“野
心”、想“篡权”,不敢监督;有的怕反对意见提多了会当成“闹不团结”,影响自己的前程,不愿监督。因此,往往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一团和气的状况。四是下级怕打击报复,不敢监督。有的同志认为自己职位卑微,上级“一把手”的态度可以决定自己的前途命运,担心打击报复,故宁可“多栽花少栽刺”,信奉“是非面前莫开口”的处世哲学,不敢挺直腰杆对上级领导进行监督。五是群众不知情或不行使监督权力,无法或没有开展监督。有的“一把手”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不经过群众讨论,重大决策不与群众商量,使群众很难真正有效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六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没法监督。目前,对一些“一把手”“八小时”以外的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导致监督管理工作缺乏预见性和针对性,收不到应有的实效。
篇五:解决一把手和同级监督难的思考建议
对巡视制度如何**“一把手监督难题的思考
毋庸讳言,对于干部的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问题,在我们的政治体制和政治生活中,历来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所谓“一把手”,是指领导班子中居于首位的负责人。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一把手”处于关键地位,起着重要作用,负有全面责任。抓班子,带队伍,干事业,都必须发挥“一把手”的作用,其素质高低、形象优劣、作风好坏,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影响到党风政风建设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与兴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由于新旧体制的转换、人际关系的变化、各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等因素的客观存在,使干部监督工作难度加大,尤其是对有些单位、部门和地区“一把手”的监督工作难度愈来愈大。《党内监督条例》明确指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因此,如何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已刻不容缓地成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对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感叹,对县、市、省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和“一把手”依靠同级监督往往乏力,而来自上级部门的监督又往往不到位,这就暴露了现行监督体制中的薄弱环节。建立党内巡视制度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克服了对党的中、高级干部,特别是对“一把手”监督普遍薄弱、甚至处于虚化状态的弊端,填补了我国监督制度的一个空白。
一、加强党政一把手监督的重要性1.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梦”的需要。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其战略目标表现为“中国梦”。因此,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必须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尤其是作为主管一方要务的党政一把手,更应该模范带头践行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履行职责,接受监督,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积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遵守党
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进政风带动民风,为反腐倡廉的顺利进行提供组织保证,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扎实的组织保障。
2.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从严治党的需要。党政一把手是党政领导班子中的主要负责人,在党政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相对完整、全面的领导功能,手中握有很大的权力,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全面建设负有全面责任,起着关键作用。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措施,是推进领导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重要保证,是从严治党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干部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早已提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进一步强调了要对班子负责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把手的监督。
3.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反腐倡廉的需要。目前党内存在的一些****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对一把手监督乏力,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一把手在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可以说集一方兴衰、安危于一身。一把手一旦违法违纪,所造成的损失和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比一般干部严重得多。对一把手的权力运用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督,势必会导致权力失衡、决策失误和行为失控,给工作带来损失,给事业造成危害。在上世纪50年代谈到这一问题时,我党的第一代领袖毛泽东指出:我们杀一两个腐败分子是为了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因此,不论任何人,,都要接受党的监督。从党的事业长远发展来看,只有对干部实行有效的事前行为监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干部,使党的事业健康发展。
二、当前一把手监督工作的成效与不足经过党和政府多年的努力,目前一把手监督工作逐步加强,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同时问题也不少,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
首先,大多数人对一把手监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监督力度不断加大,但也存在着少数人监督意识不强,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的监督工作处于一般化状况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一些一把手问题的日渐暴露,绝大部分党委、政府和专门机关,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高度,十分重视一把手的监督工
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加大了工作力度,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查处了一些一把手违法违纪的问题和案件。这一工作的总体状态是好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少数人对监督一把手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有的认为一把手是百里挑一的好干部,素质已经是很高了,不需要监督;有的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监督一把手会削弱他们的权力、权威,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的认为一把手地位特殊,无法对其进行监督,也不敢对其进行监督,即使监督,也是走过场,搞形式;一些一把手也认为监督自己是丢面子,是组织不信任自己的表现。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对监督一把手的工作还不到位,有的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搞表面上的应付,有的对犯错误的一把手尽可能地袒着、护着,造成了对一把手长期监督不力,无人监督的局面。
其次,监督重点日益明确,一把手的主要工作都已纳入到监督视野,但也存在着内容不具体,重此轻彼,甚至流于形式的问题。我国对一把手监督的内容和范围,经历了从比较模糊到逐渐清晰,从比较狭窄到日益扩大的过程。过去,原则内容与范围主要集中在廉洁自律方面,现已扩展到重决策、组织人事,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和工程项目的确立等,基本囊括了一把手所有主要工作和情况。内容和范围的不断明确和拓宽,扩大了监督视野,减少了一把手工作的失误。但是,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存在着监督内容笼统原则,重此轻彼,或重点内容虽提出来了但尚未真正监督等问题,使得对一把手的监督出现了看起来很全面而实际上留下了大量空白带和漏洞的状况。
最后,监督主体形成比较完善的网络,一把手处于全方位的监督之中,但也存在着监督主体职能交叉重复,责任不清,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的问题。经过20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监督权力的不断扩大,我国对各级一把手的监督已形成比较完善的网络。对一把手来说,既有党内监督,又有党外监督;既有专门机关如人大、纪检、司法、监察的监督,又有干部群众、新闻舆论的监督;既有上级、同级的监督,又有下级的监督。使一把手处在全方位的监督之中,较为有效地防止了一把手滥用职权。但是,目前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由于其自身的属性,往往停留在原则监督上,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由于其没有一定的权威,往往两种监督只能是句空话,等等。再加上目前这个网络还没有一个适当的组织来有效地协调各监督主体的工作,容易出现互相脱节、相互扯皮推诿的现象。这就影响了监督整体合力的发挥,减弱了监督力度。
三、巡视工作如何**“一把手”的监督难题巡视制度,是指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通过建立专门巡视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的制度。2003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把巡视制度确定为党内监督的十项制度之一。
建立巡视制度并开展巡视工作,是实施党内监督的一项创举。巡视工作采取定期和经常性的检查监督,能够及早发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对“一把手”监督不力的问题;能够突出监督的主动性和经常性,对权力运行进行全过程监督,防患于未然;还能够拓宽基层干部与群众参与监督的渠道和范围,实现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的有效结合。
党委领导,服务大局,实事求是,依靠群众,依法依纪,是巡视工作的原则。把握巡视工作的原则,要让巡视工作切实取得实效,就应该在实际工作中,抓住以下重点一是要坚持从严治党方针和实事求是原则。加强巡视工作是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重大举措,巡视工作的根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发现问题、加强监督、推动工作。要敢于发现问题,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党性原则,敢于较真碰硬,不当老好人,不怕得罪人,大胆揭露各种问题和矛盾,着力发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存在的问题。只有把坚持从严治党方针与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有机结合,把“实事求是”和“一分为二”的原则贯穿于巡视工作全过程,巡视工作才能避免流于形式,避免对人和事物判断失真失实。巡视工作人员既要秉公巡视、从严监督,又要不断提高了解情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确保巡视结果客观、真实、全面。
二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走群众路线相结合。群众中蕴藏着积极支持巡视工作的巨大热情和无穷力量。在坚持党的领导前提下,不断改进巡视工作形式,端正向群众了解情况的态度,维护群众纪律,使巡视工作始终成为我们党紧紧依靠群众有序实施党内监督的阵地。要把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重点,深入了解被巡视地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否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推进民生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否重视群众呼声、体察民情民意,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和隐藏着的腐败问题。
三是把强化巡视监督和保护支持地方工作相结合。既着眼于加强巡视监督,又着眼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既要找准问题,又要促进工作。注意强调开展巡视工作要依靠被巡视地区、单位的党组织,不干预被巡视地区、单位的正常工作。被巡视地区和单位也要把思想与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自觉接受监督,主动搞好配合,确保巡视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以此为动力,促进各项工作上水平。
四是要加强巡视组领导同志自身的素质建设。巡视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权力过于集中,又缺乏对组长的有效监督与制约,容易出现问题。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古今中外无数事实充分证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企业要想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离不开一个优秀的一把手、带头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巡视组长的高度,决定了巡视质量的高低,也决定了巡视组的形象和威信。因此,为了切实提高巡视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建设,就必需高度重视巡视组长这个重要岗位的人选问题。
总之,“一把手”监督问题历来是发展党内民主的一个重大问题。尽管目前“一把手”监督在监督客体、监督主体、监督过程、监督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但随着巡视工作的全面开展,“一把手”监督的民主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加强和改进对“一把手”的监督,对于发展党内民主,有效遏制腐败现象,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保障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篇六:解决一把手和同级监督难的思考建议
重庆市开县在尝试财产公开制度上走在全国的前列在申报的内容上包括本人及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共有的现金存款房产汽车股权股份字画古董经商办企业等九个方面的内容还包括家庭收入情况主要涉及工资投资收益继承遗产劳务报酬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投资股份收益等8各方面财产申报规定的内容更全面具体更具有实际的操作意义
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的思考【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党政“一把手”的腐败问题愈发突出,当前“一把手”的监督工作却面临重重困难。近年来,各地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大力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本文试以当前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构建完善监督机制的路径。【关键词】一把手;监督;分权制衡;财产公开“一把手”在领导班子和本地方、本单位的工作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拥有实际上的人事权、经营管理权、财务管理权和职务、薪资调动权。一把手素质的高低、作风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影响到党风廉政建设的实现。如果监督乏力,权力的运行就容易偏离正确方向,就会给班子建设及地方发展稳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一个系统的可持续的社会工程。一、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的制约因素监督是权利最好的防腐剂,在廉政监督制度的不断完善下,权利寻租的空间越来越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影响监督权行使的因素依然很多,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监督与被监督者主观认识分歧较大是影响监督效果的主观因素。由于中国官本位权本位的专制传统观念,被监督的党政一把手往往从心理上抵触监督。监督主体又往往畏于“一把手”的领
导权威而不敢监督,监督积极主动性不强。其直接后果是导致监督流于形式,任由私欲膨胀、独断专行,即使有履行程序性或口头的监督,也非起到实质性的效用。
(二)监督体制机制存在漏洞是影响监督的重要因素。1、目前的监督大多属于事后监督模式,监督具有严重的滞后性。目前,监督的主要形式是杀鸡儆猴的惩贪运动,这只能给人以挂一漏万的感觉,杀掉了一批,又冒出来一批,使人觉得越杀越多,而惩治“一把手”的腐败必须从体制上才能得以根本的解决。2、“一把手”行使的权力集中,与之相对的监督制约权力分散,在监督手段上也缺乏刚性强制力。现行主要是以同级监督为主,上级监督与下级监督相结合,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这种监督体制往往难以达到监督的目的。同级监督机构及班子成员的监督缺乏独立性,监督者受被监督者领导,缺乏约束力。上级组织对下级“一把手”的监督往往是鞭长莫及,对下级“一把手”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难以实现有效监督。人民群众获取“一把手”信息的渠道有限,监督力也自然有限。?即使“一把手”比较民主,有接受监督的度量,但由于一些人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处世哲学,导致监督被架空。3、缺乏有针对性专门的监督规定。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已出台的纪律规定达300多种,但内容却出现现行的党纪和政纪的交叉特别多的问题,定性量纪的标准也存在差异,没有一个约束“一把手”的系统的单独的纪律规定。4、“一把手”权
力集中,权力运作不透明。“一把手”处在权力的中心位置,掌管着人财物的决策权,决定着下属的前途和命运,而“一把手”决策往往处在封闭运行状态,透明度很低,外部无法进行监督,这毫无疑问为专制和腐败提供了土壤。
(三)廉政信仰的缺失与社会环境诱惑是监督难以落实的根本障碍。个人思想素质越高,社会环境对其不良影响的作用力就越小,反之亦然,这一内外因是消长的关系,但外因要靠内因起根本作用。在经济和社会制度转型的关键期间,面对滚滚物欲的诱惑,一些党政的一把手,在面对金钱、权力和人情中逐渐迷失,甚至铤而走险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其然,腐败的滋生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政治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内心廉政信仰的缺失与外部环境的腐蚀是出现腐败的根本因素。
二、加强和完善监督机制的对策分析一把手”监督难的原因是复杂的,要解决这一问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解决好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问题,应多力合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构建惩防一体化体系,开展广泛的的监督与自我监督。严查违纪犯罪行为是廉政监督的必要手段,强制力才具有约束力,有约束力才有威慑力,对一把手的监督也无例外。比如,在2003年至2009年间,广东共查处151名地厅级“一把手”,占被查处地厅级干部的79.9%;还有1284名县处级“一把手”被查处,占被查
处县处级干部人数的69.3%。2007年以来,广东查处“一把手”违纪违法案件2000多件,约占查办案件总数的14%。先后查处了中山市原市长李启红、深圳市福田区委原书记李平、广东省盐务局原局长沈志强、韶关市公安局原局长叶树养、广东省政协原**陈绍基、深圳市原市长许宗衡等地厅级和县处级“一把手”。这为肃清党政机关的腐败起到良好的效果。在重视打击的同时还要建立述廉评议制度,通过评议大会无记名打分等形式对一把手进行民主监督。此外,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一把手”的自我监督。大力提高党政“一把手”的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增强“一把手”的自我监督意识,并通过典型示范、典型警示教育等方式,督促党政“一把手”加强自我监督。
(二)保障监督权主体的人、财的独立性。强化监督权主要有两点:一是要打造一支过硬的监督队伍,二是要有扎实的财务保障。现实中监督主体的人力和财物牢牢的控制在“一把手”中,如此一来,监督权不可能发挥实际的作用。目前,在一些地区推行的巡视、交叉监督等制度,巡视组等监督主体进行监督时所有经费自理,没有利益相关的问题,能保障监督权的正确行使,监督才能过得硬。
(三)拓宽监督渠道,重视舆论监督。现行制度下,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监督有纪检监察、审计、新闻舆论等广泛多样的形式,而舆论监督恰是高效低耗,防范“一把手”腐败的利器,必须多加重视。党政一把手在接受人大和政法系统的法制监督,政协和群众
团体的民主监督的同时,要主动接受信访举报和民意测验、民主评议为主的群众监督,接受报纸、电视、电台的新闻舆论监督。通过不断提高领导行为透明度,使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对“一把手”的升降去留有发言权,从而使自下而上的监督更加有力。
(四)落实权力分权制衡机制,实现权力运行阳光化。针对“一把手”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对不同性质的权力进行适当的分解,使决策职能、执行职能和监督职能相对独立行使,在各种权力之间形成合理的结构,防止滥用权力的行为发生。对“三重一大”事项(即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等)实行集体决策制度以规范和约束“一把手”行为,保证执纪执法部门有的放矢地进行监督,严禁“一把手”直接插手和干预具体事项,禁止一把手直接管钱,建立经办人、部门负责人、财会人员、主管领导联签制,防止“一支笔审批”。
(五)完善监督立法,为监督工作提供刚性的法律保障。从法律制度来看,我国防腐倡廉相关的国家法律、部门法规、各种条例、准则、办法、意见等的法律法规种类已够繁多,如《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各种法律制度,多达千余件,然而这些法律法规之间出现脱节,难以形成合力。要改变这一状况,需要一部具有纲领性的反腐倡廉强化监督的法律,在约束“一把手”方面做出系统的单独的
条款规定,用以协调各反腐监督力量的关系。(六)逐步推行“一把手”财产公开制度。当前,财产申报制
度作为一项党内的监督机制在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施行,这是向财产公开迈进的一大步。北京市在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明确规定:党政一把手在内的党员领导干部应向党组织如实报告住房、投资及配偶、子女从业情况等有关事项。为将财产申报制度作为一项约束腐败的制度,广东省也呼吁进一步扩大党政一把手财产申报范围并建议为财产申报立法。重庆市开县在尝试财产公开制度上走在全国的前列,在申报的内容上包括本人及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共有的现金、存款、房产、汽车、股权股份、字画古董、经商办企业等九个方面的内容,还包括家庭收入情况,主要涉及工资、投资收益、继承遗产、劳务报酬、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投资、股份收益等8各方面,财产申报规定的内容更全面具体,更具有实际的操作意义。继财产申报制度出台之后,有关部门正在进行深入调研并结合实际对制度设计进行研究论证。一把手财产公开是世界潮流,然制度的推行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财产公开制度的推行需要自上而下的体制改革做支撑,以保障制度的顺利施行。
篇七:解决一把手和同级监督难的思考建议
对党委常委委员同级纪委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党委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可见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既是被监督者同时也是监督者但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领导班子成员误认为监督是纪检部党内同级监督的难点与对策106门的事自己去监督是没事找事即使部分领导班子成员知道自身有监督的职责也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思想监督起来存在有万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现象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党内同级监督的难点与对策
作者:温莉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0年第02期
近年来,基层人民银行在党内同级监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防范和减少了党内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但受主客观等因素制约,党内同级监督还存在一些难点,致使其作用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发挥,亟待加以克服和解决。
一、党内同级监督存在的难点
(一)党内同级监督主客体认识难提高
1.被监督者的认识难提高。《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第一章第三条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调查发现,有的被监督者对同级监督有抵触情绪,认为同级监督是找茬子、捅娄子,跟自己过不去,影响班子团结;有的被监督者认为有规章制度约束,又有上级行和群众的监督,要不要同级监督无所谓,纪检部门的监督应重点对本行各部门和党员进行监督。
2.监督者的认识难提高。《条例》第二章第八条明确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党章》第八章第四十三条规定:“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即监督者是被领导者,被监督者是领导者。基层人民银行纪检部门人员的人事、工资关系都在本行,俗话说“端人家碗,受人家管”,作为纪检部门人员对班子成员包括一把手的监督,往往顾及上下级关系不好处理,害怕上级给自己“穿小鞋”,顾虑“碰钉子”,往往睁只眼闭只眼,削弱或放弃监督。
3.同级监督主体的认识难提高。《条例》第二章第六条规定:“党的各级委员会在党内监督方面履行下列职责:对党委常委、委员,同级纪委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可见,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既是被监督者,同时也是监督者。但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领导班子成员误认为监督是纪检部门的事,自己去监督是没事找事,即使部分领导班子成员知道自身有监督的职责,也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思想,监督起来存在有“万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现象。据对人民银行某分支机构全体党员问卷调查,有71.6%的同志认为目前同级监督作用不大,87.3%的同志认为需改进目前同级监督工作。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二)党内同级监督主体积极性难调动
1.操作性制约性不强。《条例》第四章第四十条规定“……对违反本条例规定,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党内监督职责、不遵守党内监督制度的,视情节追究责任,严肃处理。”虽然条例对纪检部门和领导班子成员行使监督职责进行了规定,但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监督职责的处理没有进行比较明确的规定,操作性、制约性不强,责任追究不明。
2.考核机制不健全。从人民银行现行考核管理来看,上级行没有将纪检监督工作特别是党内同级监督工作纳入纪检部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的重点,现行考核重点看的是基础工作,比的是特色工作,赛的是创新工作,而对党内同级监督的结果考核标准不明确,同级监督的好坏没有明确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
(三)党内同级监督与其他监督方式难联动
1.与下级监督难联动。作为一般党员对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方式主要是通过提意见和信访举报来实现,只要不触及到本人利益,在征求意见时一般不会对领导班子成员“说三道四”,提出批评意见。如果一般党员要真正反映某领导班子成员的违纪问题,也往往只向上级行纪检部门反映,作为同级纪检部门和班子成员平时很难从一般党员中了解到比较真实的情况。
2.与上级监督难联动。上级行对下级行的监督无论是党内还是党外,监督渠道比较多,但是对监督结果的信息反馈比较分散,一般交换意见只对分管领导和所在部门进行交换,甚至个别单独交换,纪检部门和其他班子成员难以获得上级行监督的信息。
(四)党内同级监督制度体系难完善
1.制度设计欠科学。在制度整体设计上,有的制度规定得比较原则,过于简单,制度之间缺乏连贯性、系统性;有的只规定不准,出了问题后怎么办,没有相应的配套制度和实施办法;有的制度只管眼前,不管长远,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
2.执行标准欠力度。在制度执行落实上,有的制度执行起来弹性比较大,刚性不够;有的制度执行得不够严肃,把印发规定、开会布置等同于落实,停留于喊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而未在抓落实、求实效上下功夫。
3.监督指标欠规范。同级监督的范围、权限、内容、方法和程序缺乏缜密的具体规范,要么分散零碎不成体系,要么过于原则不好操作,客观上给监督者带来不便或难以把握实际问题。
二、解决党内同级监督难点的建议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一)提高对党内同级监督的认识。被监督者要正确对待同级监督,不管党内职务有多高,权力有多大,都不能唯我独尊,不能凌驾于党纪之上,必须接受监督,要认识到监督是在保护自己,而不是自己的绊脚石,失去监督的权力必将滋生腐败,要积极支持和服从同级监督。纪检部门要认识本身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同级监督是本级纪检部门的本职工作,要敢于坚持正义,敢于碰硬,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同时,纪检部门要通过举行多形式、多内容、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党员深刻了解党内同级监督的意义和作用,监督活动的方式和要求,为同级监督工作营造一个良好氛围;领导班子成员要认识到自己既是被监督者,也是监督者,在接受监督的同时,以真正关心同志的心态,切实履行起同级监督职责。
(二)增强党内同级监督的权威性和主动性。建议纪检监察部门采用派驻制,工作上接受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但其人事任免、工资关系等放在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强化党内同级监督主体的独立性。制定《党内同级监督工作考核细则》,依法赋予派出机构一定的监督权力,明确规定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监督职责的监督者,分层次给予相应经济处罚和组织处理,从法规方面制约监督者强化监督工作,以免监督工作落空。建立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互动机制,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向本级纪检部门汇报廉洁自律情况,纪检部门定期与领导班子成员谈话,通报本级班子党纪执行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时提醒。加强对同级监督工作的领导,把党内同级监督工作列入纪检部门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对领导班子年度工作业绩、廉洁自律考核的同时,将同级监督工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尝试与多种监督的整体联动。拓宽同级监督的信息收集渠道。制定《党内同级监督信息收集管理办法》,建立同级监督的信息收集平台,广泛收集来自上级、下级和社会舆论监督的信息,以及同级内部审计、业务检查和执法监察等方面的信息,扩大信息量。建立与其他监督权的联动机制,加强事前的防范性监督权和事中的控制性监督权,增强同级监督的威慑力和群众广泛性,提高监督的有效性。
(四)建立健全党内同级监督制度。建立《人民银行党内同级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党内同级监督范围、权限、内容、方法和程序,重点在人、财、物上规范运行。建立重大决策程序合法性评估报告制度,对重大决策在合规性、可行性、合理性进行评估、报告;建立干部任用“票决制”,通过竞聘上岗、民主测评、公推公示、任用“票决制”等办法配备干部,防止用人腐败。对违反干部任用程序,推荐干部失察的班子成员,严肃追究责任;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制度,定期对班子成员在财务支出、重要物资采购、工程招投标管理方面,及个人收支和家庭财产状况等进行审计,并向上级行党委进行书面报告;建立廉洁自律情况评议报告制度,结合个人述廉活动,组织群众评议,并将评议情况记入廉政档案,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党内同级监督再监督制度,由上级行成立同级监督再监督工作班子,专门对同级监督工作进行再监督。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常德市中心支行)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篇八:解决一把手和同级监督难的思考建议
国有企业纪委加强同级监督特别是“一把手”“关键少数”监督
的难点及对策建议
摘要:同级监督是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发展的重要抓手,应针对“一把手”和“关键少数”进行持续监督。本文首先分析了同级监督的重要性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同级监督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建议,希望为国有企业同级监督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同级监督;国有企业;对策建议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国资国企纪委始终坚持治党全面、治党从严,积极谋划探索同级监督特别是“一把手”和“关键少数”监督工作,努力补齐短板和不足。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受主客观因素制约,同级监督工作特别是“一把手”和“关键少数”监督还有待破题、持续改进。一、同级监督特别是“一把手”“关键少数”监督的意义(一)同级监督及对“一把手”“关键少数”监督是党章党规赋予的职责使命。同级监督属于党内监督,党内监督是没有禁区、没有例外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重点加强对高级干部、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完善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制度,**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二)同级监督及对“一把手”“关键少数”监督是巩固党执政重要经济基础的重要保证。企业的经济属性赋予了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市场经济规律也决定了企业自身的高度自主性。而国有企业的“一把手”以及班子成员等“关键少数”位居企业的权力顶端,掌握着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权力。脱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腐败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必然危害国有资产安全,进而侵蚀党长期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三)“一把手”“关键少数”违纪违法问题频发迫切需要加强监督力度。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反腐力度空前,大量国有企业高管违纪违法行为被查处。从查处的案例来看,国有企业“一把手”、班子成员等“关键少数”腐败问题高发多发,不仅影响恶劣,也给国有资产造成重大损失。同时,暴露了国有企业内部权力制约机制仍不完善,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弱、下级监督太难的“老大难”问题在国有企业同样存在,迫切需要补足补强。二、存在的困难及原因分析(一)监督保障机制不健全。一是在体制层面上,在企业纪检监察机构未完全实施派驻的情况下,企业纪委同级监督实质上仍然是“内部人”监督,在纪委接受同级党委领导的体制下,对同级班子“一把手”的监督一定程度上是下级监督上级,对班子成员“关键少数”的监督是平级之间的监督。监督权既不来自监督对象的任免机关,也不直接来自上级纪委,这是同级监督难的根源。二是在机制层面上,同级监督虽然在党章等党内法规有明确规定和要求,但在实践中,却始终处在探索层面,配套制度不完善、未细化,从中央到地方,暂未制定出台统一的具备操作性强同级监督法规,对同级监督的对象、内容、方式、程序等没有统一的规定,导致对监督者和监督对象双方约束性不强。三是在机构层面上,区直企业二、三级企业受规模、党组织设置等限制,部分企业未设立纪委,只配置了专职的纪检监察人员,虽然企业明确了纪检监察专员列席所在企业支委会、董事会、经营班子会议等职责权限,但下级对上级的监督固有的监督力度薄弱没有实质上改变,导致同级监督难以开展。(二)主动监督与被监督的意识不强。从实践来看,开展同级监督特别是对
“一把手”和“关键少数”的监督,不管是监督者还是被监督者,大家对同级监督的主动意识还是不够强的,存在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愿被监督甚至不接受监督现象。一方面,权力永远有“越界扩张”的冲动,掌握权力的“一把手”“关键少数”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强,对待监督特别是来自于平行权力的同级监督,监督对象口头上接受,思想和行为上不可避免存在抵触或规避问题,主动配合监督力度还不够;个别领导人员作风强势,不乐意接受监督,把组织监督当作是他人对自己的不信任,反感监督,不习惯被监督。另一方面,纪检监察干部在现有体制机制下,不可避免思想顾虑重,存在“不想监督、不会监督、不敢监督”现象,担心监督对象产生抵触心理,进而对个人利益带来不利影响,认为大家同吃“一锅饭”,同喝“一井水”,不愿也不敢大胆履行同级监督职责,使同级监督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三)监督的能力不足。一是伴随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业务种类不断增加、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化日益提升,纪检监察干部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不可避免出现一定程度“外行监督内行”“监督程序重于监督实体”等的情况,发现问题能力不足,事前的预防和事中的管控不够,监督效力低下,效果不够理想。二是除工作时间外,企业纪委对领导人员八小时以外的监督仍处在摸索阶段,对领导人员“朋友圈”“交际圈”“家庭圈”等情况难以全面掌握。三是对下属企业“一把手”、下属企业班子成员“关键少数”,仍存在上级监督太远、监督难以实时,监督手段有限、以事后监督为主等的问题,特别是参股企业、省外企业等派出领导人员的监督,存在更大短板和盲区。
三、对策和建议(一)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同级监督意识。要争取理解和支持,纪委作为同级的监督者和被领导者,要定期向党委汇报监督情况,加强沟通,达成共识,着重获得党委“一把手”的支持和理解。要教育引导,积极通过党章党规党纪等教育学习,引导领导人员正确认识同级监督,增强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让接受监督成为一种常态和习惯,主动带头接受同级监督。企业纪委要注意监督的方式方式,讲究监督的艺术,以真心换真情,营造“纪委也是干部之家”的氛围,做到早提醒、早预防、早制止,抓小抓早。(二)优化体制机制,完善制度建设。一是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结合“两为主一报告”,定期报告工作情况,纪委书记述责述廉,企业领导人员违规插手干预企业选人用人、生产经营管理等重要事项记录报告,企业领导人员“画像”评价及企业政治生态报告等制度规定和工作要求,增强企业纪委同级监督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完善同级监督的操作办法,制定出台统一的纪委加强同级监督的指导意见或实施办法,明确权力来源、监督范围、问题报告、监督对象责任义务等内容,让制度为同级监督特别是“一把手”“关键少数”监督“撑腰”。三是探索推进派驻制度,对下二、三级企业,可探索实施派驻机制,使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在利益上尽可能脱钩,为监督者松绑、排除顾虑。(三)增强监督能力,聚集监督合力。要把对党忠诚、政治素质过硬、纪律作风较强、有担当有作为的同志选拔到纪委的领导岗位上来,配置到纪检干部队伍中去。上级党委和纪委要为敢于监督的同志撑腰,形成与荣誊、晋升、物质相挂钩的利益驱动机制。要加大纪委推动同级监督的政治责任,对因同级监督不力而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的,严格责任追究,增强同级监督的约束力。纪检监察干部要努力增强政治素养,不断增强责任意识、监督意识、较真意识、碰硬意识、奉献意识,特别要强化监督是第一职责的意识,发现问题是本职,不善于发现问
篇九:解决一把手和同级监督难的思考建议
关于加强“一把手”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思考
内容提要
王岐山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惩治腐败,重点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这足以说明“一把手”在领导干部犯罪中所占的分量是居高不下,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内查出的腐败分子多是党政“一把手”或曾经是“一把手”。****又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这足以说明“一把手”腐败在社会上的危害性。为此,如何加强对“一把手”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是我们目前必须认真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一把手”权力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自觉接受监督意识淡薄。2、体制制约,形不成有效监督。3、权力强势,内部难以监督。4、对“一把手”的权力制约机制不完善。二、“一把手”权力运行产生问题的原因
1
1、错误的权力观是一把手违法违纪的主观原因。2、体制机制上的弊端是导致一把手滥用职权的客观因素。三、对“一把手”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的对策1、着眼教育,正确对待权力。2、改进“一把手”选任方式,建立能上能下机制。3、把制约权力作为根本出发点。4、发展民主、推行公开,保证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充分行使监督权。
2
关于加强“一把手”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思考
王岐山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惩治腐败,重点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这足以说明“一把手”在领导干部犯罪中所占的分量是居高不下,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内查出的腐败分子多是党政“一把手”或曾经是“一把手”。****又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这足以说明“一把手”腐败在社会上的危害性。为此,如何加强对“一把手”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是我们目前必须认真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一把手”权力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自觉接受监督意识淡薄。“一把手”存在着不愿被监督现象,不能正确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力,常常以老大自居,出现权力独断的家长制现象。有的自以为素质高,行得端,坐得正,不需监督;有的认为来自上级的监督是组织对自己的不信任,来自班子成员的监督是与自己不合作,来自党员群众的监督是对自己的不支持等。2、体制制约,形不成有效监督。在现行领导体制下,党委对包括监督机构在内的所有机构实行统一领导,所有事
1
务的最终决定权都在同级党委(党组),但对“一把手”的权力约束却十分有限。导致了部分“一把手”用权失控,决策失误,甚至违法乱纪。在一些地方,人事权、财权、物权往往都在“一把手”的掌控之下,导致“上级管不到,同级不好管,下级不敢管、群众管不了”,甚至出现“班子成员参加的会议决定普通问题,少数人参加的会议决定重大问题,个别人参加的会议决定核心问题,一对一的口头交待决定特别重要问题”等非正常情况。目前,多数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的权力和利益往往在监督者的领导和控制下,监督权既缺乏相对的独立性,易受控于被监督者,又缺乏相对的保障性。教育不到位,惩处不力,影响监督的效果和权威。
3、权力强势,内部难以监督。领导的意图,尤其是“一把手”的意图,在一些地区、一些部门直接成为组织意图。“一把手”在用人问题上的“关键作用”让下属心存顾虑,致使内部监督流于形式,部属遇事首先揣摸领导人的意图。有些“一把手”甚至左右选举(推荐)的结果。在选举(推荐)前,“一把手”早已授意并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见”,统一了方方面面的思想,应选和不选人员早已内定。有的“一把手”为提拔干部一一打招呼,使得参会同志难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民主集中制成了摆设;有的部门“一把手”,召开会议不走程序,会议内容不事先告知参会人员,会上“我的意思是……”就为本次会议定了调;有些部门“一把手”
2
无论大事小事都由自己定夺,谁升职谁转岗,个人说了算,导致单位内部管理混乱。特别是腐败的“一把手”所在单位,所选所用之人都是和他搞“统一战线”的人,如此情形,内部监督形同摆设。
4、对“一把手”的权力制约机制不完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行政体制的强化,使权力向一把手集中并赋予一把手权力越来越大的趋势日见明显,造成权力失控,而对一把手实施跟踪监督的机制还没有完整建立起来,没有形成党内党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舆论监督等各种形式全方位、多层面的监督惩防体系。
二、“一把手”权力运行产生问题的原因1、错误的权力观是一把手违法违纪的主观原因。“一把手”违法违纪虽然有其客观上的原因,但是他们主观上有腐败动机。当前,一些“一把手”把权力看成凭“本事”、“关系”获得的私产,而不是人民给予的。在这种思想引导下,必然产生捞取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的行为。有些人说什么“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把权力当作摇钱树,认为吃点喝点捞点是小事情,只要不出什么大事,或者经济搞上去就行了,权力被不负责任的滥用,于是一些干部身上的问题,老百姓看得清清楚楚,以致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有的走上犯罪道路。2、体制机制上的弊端是导致一把手滥用职权的客观因素。一是监督体制不顺,制约监督职能的发挥。纪检监察部门
3
都是企业的内设机构,隶属上级和同级党委双重领导之下,都要接受经营管理者的领导并对其负责,存在着权利的不对等。这种监督主体受制于监督客体,监督权受制于执行权,从属地位与相关的利益关系,使监督部门难以公正独立地行使监督权力。就一个单位而言,上级管理部门离的远,够不着监督,同级监督部门无法监督,下级和社会不能监督,一把手的权力成为监督的盲区。许多人认为,“一把手”负总责就是从行政事务到经济事务一个人说了算,于是,他不愿意让别人监督自己,别人就难以对其监督了。就普通干部群众而言,他们对“一把手”平时的廉政表现看在眼里,但在实际生活中,一方面,有的群众怕得罪领导,事后遭打击报复给小鞋穿,心里有气不敢站出来说,对领导不敢监督;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考察“一把手”廉政情况时,参加测评的都是下级,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群众的意见、看法却不能及时反馈上去,述职述廉、汇报工作只谈成绩不谈缺点,即使谈问题也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以致群众不能发挥监督作用。因此,在各方面对“一把手”都失之监督的情况下,违法违纪的频频发生就不可避免了。
三、对“一把手”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的对策1、着眼教育,正确对待权力。强化“一把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养成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的习惯。通过典型示范、典型警示教育等方式,督促党政“一把手”加强自我
4
监督,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关口前移,加强对“一把手”选任工作的监督。在权力观方面,要引导各级“一把手”认识到权由民赋,要向人民负责;权为民用,要为人民谋利;权归民属,要受人民监督。在监督观方面,要引导“一把手”认识到:监督是对自己最大的关心和爱护,自觉接受监督是对自己的珍惜和鞭策,自觉在监督下行使权力、工作生活,把实现、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和最高价值,时刻算好政治帐、经济账、名誉账、健康账、良心账,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来造福于民。
2、改进“一把手”选任方式,建立能上能下机制。选优配强“一把手”,从源头上保证“一把手”队伍的纯洁性,是解决“一把手”问题的前提。应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广民主,切实提高选任“一把手”的公信度。要扩大全委会票决“一把手”范围,增加“一把手”选任差额比例,加大“一把手”公开选拔力度。同时建立“一把手”能上能下的机制,防止那些不称职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一把手”长期居于重要岗位,增强“一把手”正确履职、规范用权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
3、把制约权力作为根本出发点。腐败的实质是权力的滥用。加强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是有效预防腐败的核心。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失去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只有健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
5
能确保权力正确行有效防止权力滥用,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一是增强权力配置的科学性。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要在实施权力运行制约机制中,注重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对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进行科学分解和合理配置,形成”硬约束”,使每一项权力边界更加清晰,增强权力配置的科学性。二是增加权力行使的透明度。要增加权力行使的透明度,就必须在权限设置时注重内容公开,在权力运行时注重流程公开,使权力运行的各项制度设计更加科学,并通过网络技术,大力推进网上信息公开,提高权力公开、信息共享的程度。既让掌权者清楚、更让旁观者明了权力行使的过程,打破权力封闭运行的状况,较好地解决权力运行内部难监督、外部不公开的问题。三是规范权力运行的程序化。权力的约束有赖于程序的保障。规范权力运行的程序化,就是把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进行流程再造,细化和固化各个环节,使任何人只能通过这一系统行使权力,只能行使自己岗位权限内的权力,只能按照规定的程序行使权力,既不能放弃操作也不能延时操作、越权操作,最大程度地限制自由裁量权。
4、发展民主、推行公开,保证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充分行使监督权。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营造风
6
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在党内民主方面,逐步探索建立党内公开监督、公开批评、公开质询以及对”一把手”弹劾罢免等制度,建立党内重大问题听证制度、党组织定期听取党员意见制度。在人民民主方面,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大对政府及其组成部门”一把手”的监督职能。凡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引入和推行民调、民投、质询等制度,防范”一把手”权力失控。在公开方面,进一步完善党务、政务、厂务、村务、财务、事务、司法等公开机制,围绕加强对”一把手”权力的监督制约,建立健全各级党政”一把手”职责、权限和权力运行程序、结果等情况公开机制,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7
篇十:解决一把手和同级监督难的思考建议
当前干部监督工作的难点及对策思路
加强干部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干部工作范围不断扩大,社会活动日益增多,干部监督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加强党政正职、关键岗位干部培养选拔,培养完善公务员制度”,并将“监督干部”写入了新党章。这既是推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对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努力提高干部监督工作的成效,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干部监督工作的难点
目前,我国对干部监督已经构成了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渠道多种的监督体系,获得了一定实效。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干部监督容易的问题迄今没从根本上获得化解,在新形势下还构成了一些代莱监督难点。
党内监督难落实。党内监督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监督主体与客体利益密切相关,以致监督流于形式。从上级监督看,在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提拔使用、轻监督管理现象,其监督形式大多以听汇报情况为主,辅以巡视、检查、届中届末考核。作为监督主体的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由于无法及时了解和掌握下级领导干部活动情况和问题,难以实施有效监督。从同级监督看,领导班子成员在一起工作时间较长,对党政“一把手”各方面的情况最了解和熟悉,也最有发言权。但由于“一把手”往往决定着领导班子成员的前途和升迁,班子成员大多只好看在眼里、闷在心里。作为同级监督部门纪委、监察、审计机关,其干部配备、任免调动、经费开支等都由同级党政“一把手”掌控,其监督很难到位。从下级监督看,对于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领导干部的权力运作、业务往来和社交活动,有些党员干部是比较了解的,却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明知不对少说为佳,害怕得罪“一把手”。
党外监督名实容易符令。党外监督主要源自权力部门之外的监督,大致可以分成权力监督和权利监督两类。从权力监督看看,在人大对政府的监督中,除有些地方人大对政府部门展开发言及弹劾部门领导人之外,人大监督往往就是对事不对人,象征性监督多,存有针对性、实质性的处理意见太少;司法机构的监督侧重于事后监督,主要依据法律去处置公安机关转交的案件或其他非政府与个人的诉讼,具备一定的被动性。从权利监督看看,民主党派的监督存有着民主难监督容易、形式难成效容易、基层难上层容易、事后难事前容易、小事难大事容易、建议难抨击容易等问题;群众监督多数处在自发性的、零散的、被动的状态,难以构成整体合力;有些舆论监督时有时无,近年来因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引起的新闻官司屡屡胜诉,引致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不力和难于的问题共存。
一些新的领域监督成真空。随着腐败领域不断扩大,监督工作措施却没有及时跟进。这些未及时跟进的监督领域主要有:一是对“清水衙门”干部的监督。当前,腐败现象由
资金密集领域和权力集中部门逐步向“清水衙门”渗透。不仅土地开发领域案件频发,政法、教育系统违纪案件高发,环保、质监、安监、药监、城管执法等部门的腐败问题也呈现易发多发态势。二是对从事跨国企业管理干部的监督。一些跨国公司为了争夺中国市场份额,攫取巨额利润,不惜采取贿赂手段。有关调查显示,近十年来跨国企业在华行贿事件一直呈上升趋势,被调查的50万件腐败案,64%与国际贸易和外商有关。三是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裸官”的管理监督。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将妻儿移居国外,为满足妻儿在国外的消费需求,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疯狂敛财,将巨额国有资产和资金非法转移出境。同时,“裸官”没有情感牵挂和约束,容易出现感情出轨、色情腐败行为。四是对边缘领域干部的监督。有的占用、出租农田,群众得不到相应的补助;有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不到位,滥用强制手段,甚至强拆强迁等。虽然这些单个案件案值不高,但它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负面影响极大。五是对搞权力期权化干部的监督。这种腐败行为,由于不直接涉及金钱,权力寻租交易地点不确定,时间和空间有较大延伸,成为监督的新难题。
党外干部监督容易把握住。近年来,一大批杰出的党外干部踏上了关键的领导岗位,具有了一定的权力,但也存有一些党外干部收紧了世界观的改建,背离了理想信念,倒转了是非观、荣辱观和价值观,把党和人民剥夺的权力做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掉入了腐败的泥潭,有的甚至踏上了违法犯罪道路。直面这一现实状况,如何融合党外干部特点,使用什么样的标准与程序,存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监督的力度,二要化解当前党外干部监督工作中存有的不愿监督、无法监督、不敢监督和不能监督的问题,沦为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一个代莱难点。这就迫切需要统战部门积极主动协调非政府、监察等有关部门,在监督对象、监督重点、监督手段与监督过程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从而保证党外干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努力做到廉洁自律、清正廉洁从政。
二、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成效的对策思考
针对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按照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二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干部监督工作的实际实效。
强化自我监督,构筑思想防线。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对自我监督重要性的认识,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经常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做到警钟常鸣,防微杜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上级党组织要切实改变重选拔轻教育管理的倾向,加强对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党章》、《党内监督条例》、《廉政准则》等党纪条规的学习教育,增强党性观念;加强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增强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同时,要通过正面典型示范、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等方式,并通过政策宣传、案件剖析通报会、法制宣传日、签订廉政承诺书等形式,有针对性的开展警示教育,帮助广大干部克服盲目心态和侥幸心理,强化自律意识、监督意识和被监督意识,督促他们加强自我监督,从而在思想上更自觉地认同监督,在行动上更主动地接受监督,时刻筑牢思想防线。
健全监督制度,构筑制度防线。一就是秉持把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融合出来,恰当把握住选人用人标准与恰当的用人导向,严格执行干部甄选提拔工作程序,汪把干部民主所推荐、实地考察和探讨同意第一关;严格执行干部甄选提拔工作制度,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交流、供职正视、供职试用期等制度,强化对干部甄选提拔全过程的监督。二就是强化民主集中制建设,进一步明晰领导班子议事规则,明晰议事决策的原则、范围和程序,推动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与依法决策。三就是制订纪检监察非政府实行监督检查的基本制度和实施细则,并使监督检查制度化、规范化。四就是创建决策前的论证制度,健全决策中的投票表决制度,创建决策责任追究制,健全决策继续执行责任考核、评议、警告、奖罚体系。五就是健全领导干部的审计工作制度。将审计工作关口后移,实行定期或不定期审计工作,发生改变过去卸任审计工作为任中审计工作和卸任前审计工作结合,将审计工作结果做为评价“一把手”拔擢、续任、辞职和严肃查处的重要依据。六就是推行领导干部子女、子女赴美(境)移居及从业人员等的备案与核查制度,建立相应信息数据库,强化管理,并逐项核实,定期更新。七就是创建党外干部监督工作信息沟通制度,将统一战线、非政府、监察等各成员单位信息沟通的内容展开细化,定期沟通交流,加强监督措施;创建党外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用人与多管齐下“专责”制度,重点监督党外干部的决策权、执行权、管理权以及廉洁自律等问题。八就是创建干部监督工作人员的自学培训制度与监督工作责任制度,强化干部监督队伍自身建设。
强化立体监督,构筑预警防线。一是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党内监督。发挥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监督中的主体作用,前移监督关口,把好干部选拔任用“入口关”,尤其要加强对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考察,防止“带病提拔”和“带病上岗”。强化纪委监督责任,通过检查、考察、诫勉谈话等方式,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有效行使监督权力。加强领导班子内部互相监督,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完善集体议事规则,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扩大党内民主,切实保障党员享有批评、检举、申诉和控告等权利。二是扩大监督范围,加强群众监督。要扩大群众在干部选拔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考察预告、任前公示、试用期等制度,真正让群众的意见发挥作用。实行党务、政务、厂务、村务、事务公开等制度,促进公共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保障广大党员干部与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社交活动,要发动群众参与监督。三是加强横向协调,形成监督合力。重视发挥人大立法、政协民主监督作用与各界人士特别是民主党派对干部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作用。赋予司法机关、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监督部门相对独立的监督权,切实履行执法监察职能。进一步畅通信访举报和投诉渠道,鼓励群众反映真实情况,增强对干部监督的有效性。进一步发挥大众传媒社会监督的功能,尤其要发挥网络监督的重要作用。
注重监督重点,构筑纪律防线。一就是对重点人员推行重点监督。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一方面必须监督其依法行使职权,避免滥用权力;另一方面,必须科学水解并有效率制约“一把手”的权力,逐步形成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对年轻干部和吻合退休年龄干部、人财物部门和执纪稽查部门领导干部也必须加强监督,防患于未然。尤其必须强化对“裸官”资金流动状况的监控,强化与其他国家司法机构深化防治和惩治腐败的合作,尽可能将潜逃“裸官”遣返回国拒绝接受法律惩处。健全
有关制度规定,强化领导干部卸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主要就是大额资金的精心安排和采用、关键性工程项目的确认和审核以及对领导干部个人财产的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和撕开领导干部权力“期权化”的苗头。针对跨国企业在运作监督方面牵涉的问题,须要在国际层面创建对跨国公司的监督与约束机制,加强企业决策、财务、营运监管与约束的分权措施,保证监督妥当。二是对重点工作推行全程监督。在党委换届选举、重点项目建设、城市征地等重点工作中,必须展开全程监督,确保工作的公正、透明化、规范。尤其必须切实加强对关键性事项决策、关键干部选任、关键项目精心安排与大额度资金采用的监督。三就是强化对重点场所、时期、时间推行专项监督。必须紧密高度关注,辨认出社会交往繁杂、存有消费超常、生活不检点犯罪行为和违纪苗头的干部,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治病救人”。把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亲属圈”列入监督范围,最大限度地消解工作盲区。
培养健康生活情趣,构筑保廉防线。当前,对干部生活情趣监督的关口要前移,要建立健全定期汇报制度,把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活动作为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和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要求干部自查自纠,严格自律;要建立健全组织考察分析制度,跟踪了解掌握干部的社交圈、生活圈,及时分析其不良倾向和苗头,责成限期改正;要建立健全明查暗访和巡视制度,组织有关监督部门人员经常性地进行明查暗访,及时处理违规违纪问题;要建立健全举报制度,建立广泛的群众举报网络,通过聘请群众监督员、发放监督卡、设立监督信箱、举报电话和网上信箱等方式,畅通信息渠道,实现监督的公开性、群众性和广泛性;要建立健全干部家属访谈制度,并辅以召开干部家属座谈会、发廉政短信、家访等形式,及时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家属,提醒并督促干部拒腐防变。要加大舆论对领导干部生活情趣问题的监督,增加其日常生活的曝光度,将舆论监督与党内、法律和群众监督等结合起来,构筑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监督网,为培养干部健康的生活情趣营造良好的监督环境。
篇十一:解决一把手和同级监督难的思考建议
P> 关于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几点建议精选一是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强化对一把手的配备。一把手的特殊作用和地位,决定组织人事部门在选拔任用时要格外慎重。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在德方面不合格的领导干部,坚决不能选为一把手。要建立科学的初始提名制度,坚持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充分酝酿、讨论决定的选人程序,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拥护的领导干部选拔到各级一把手岗位上。要规范交流轮岗制度,在保持领导班子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任期达到法定年限的一把手要及时进行轮岗交流,以解除因为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时间过长可能形成的滋生腐败的隐患。要实行选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按谁推荐谁负责的原则,发现带病上岗和出现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一把手时,要严肃追究首推者和审核把关者的责任。
二是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强化对一把手的合理分权。进行合理分权,形成权力制约,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权力滥用的机会。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按照班子职责分工,对一把手的权力进行适当分解,实行党政正职不得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审批、执法等制度。要明确权力运行流程,完善权力公开机制,重点公开决策权和用人权。进一步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健全民主集中制。探索建立议决权、否决权分离制衡机制。建立相应的权力运行激励机制,对执政为民、规范用权、有所作为的一把手,也要大开前门、严堵后门,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三是建立健全学习教育机制,强化一把手自觉接受监督意识。要加强对一把手的廉洁从政教育,建立健全日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家庭助廉教育和身边工作人员廉洁教育相结合、廉政宣誓教育和廉政承诺教育相结合等反腐倡廉教育机制制度,引导一把手充分认识到滥用权力导致腐败的危害,牢固树立监督是关心、是爱护的理念,增强自觉接受监督、加强自我监督的意识,并把自觉接受监督当成一种内在需求、一种日常习惯,在平时工作中自觉营造有利于监督的氛围,主动打造有利于监督的平台。
四是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强化监督合力。要突出上级监督和同级班子成员之间的监督,明确上级党组织和同级班子成员监督一把手的责任。上级党组织
明知下级党政一把手有违纪违法行为,或班子成员明知一把手有违纪违法行为,不提醒、不报告、不监督的,要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责任。加强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切实发挥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作用。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特别是任中审计,定期对一把手进行经济审计。要在建设、财政、国土等重点部门设立内审机构,强化内部审计。在党务、政务等公开的基础上,加快网络问政步伐,不断扩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和支持报纸、电视、电台等舆论监督,正确引导网络监督,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威力。建立纪检监察、组织人事与相关执纪执法部门工作联席会议等有关制度,每年至少一次专题分析干部考察、考核、经济责任审计、民主评议和信访等渠道反映的一把手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增强监督的合力和效果。
关于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几点建议精选(2)加强干部监督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防止和遏制党内腐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有效措施,也是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党的建设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作过精辟论述。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①我们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而避免脱离群众的个人突出和个人英雄主义,减少我们工作中脱离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主义和片面性。②当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由于新旧体制的转换,人际关系的变化,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等因素的客观存在,使干部监督工作难度加大,特别是对处于重要位置、发挥关键作用、位高权重的党政一把手的监督难度愈来愈大。如何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已成为党的干部监督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sO100一、当前一把手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仍显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一把手自律意识淡薄,不愿接受监督。有的过于自信,总以为自己不错,无可挑剔,用不着别人监督;有的认为接受监督会影响自己的权威;有的自视高人一等,自认为不受监督乃天经地义;甚至有个别的一把手个人私欲膨胀,讲关系不讲原则,讲私情不讲党性,工作中独断专行,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个人说了算,千方百计拒绝监督或逃避监督。二是上级组织对下级一把手重使用轻管理,疏于监督。一些地方往往只注重
对一把手的工作实绩特别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监督,忽视对其思想、作风,特别是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对下级一把手存在的问题,总是遮遮掩掩,处理起来也是避重就轻。三是同级班子成员碍于情面,不便监督。有的班子成员认为提了没有用,还得罪人,不如不说;有的担心被一把手误解自己有野心、想篡权,不敢监督;有的怕反对意见提多了会当成闹不团结,影响自己的前程,不愿监督。因此,往往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一团和气的状况。四是下级怕打击报复,不敢监督。有的同志认为自己职位卑微,上级一把手的态度可以决定自己的前途命运,担心打击报复,故宁可多栽花少栽刺,信奉是非面前莫开口的处世哲学,不敢挺直腰杆对上级领导进行监督。五是群众不知情或不行使监督权力,无法或没有开展监督。有的一把手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不经过群众讨论,重大决策不与群众商量,使群众很难真正有效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六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没法监督。目前,对一些一把手八小时以外的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导致监督管理工作缺乏预见性和针对性,收不到应有的实效。
二、党政一把手难监督的主要原因(一)市场经济原则对一把手的用权观构成了较大的冲击。在体制变革过程中,某些一把手受私利驱动,把权力看成是自己身份的象征,在权力的运作过程中甚至超出组织赋予的权限,把权力的触角延伸到领导活动和私人领域,独断专行,为所欲为,有的甚至置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于不顾。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其自觉接受监督是不可能的。(二)体制不顺制约了监督机构作用的发挥。党委对包括监督机构在内的所有机构实行统一领导,所有事务的最终决定权都在同级党委(党组)。人大及其常委会,纪委(监察局)、组织部门、检察院、审计部门都受同级党委的领导,查处案件或处理问题都要征得同级党委的同意,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权利过分集中,缺乏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对党委的权力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力难以实施有效的约束。(三)制度上的缺失导致监督工作难以到位。一方面,现有的对一把手监督的制度不配套。如有些制度只注重于一些细枝未节,没有抓关键。对干部的监督只注重日常行为,但对权力的来源、行使情况约束不够。而领导干部的行为是和权
篇十二:解决一把手和同级监督难的思考建议
P> 派驻人员代表上级机关参与入驻单位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领域在?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关键环节在?拍一板而定全局?的重大决策中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防止下级?一把手?独断专行甚至为所欲为[关于加强对一把手管理监督的几点思考]加
强对一把手的监督
关于加强对一把手管理监督的几点思考7月3日至4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明确提出:“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重点是做好干部教育、选拔、管理、使用工作”。“要建立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加强全方位管理,加强党内监督,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在关键时,特别是要把一把手管住管好”。
这次会议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振奋了精神、增强了信心,作为****,我们在深感使命光荣的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肩头的责任重大。下一步,如何结合我**干部监督工作实际,突出抓住管好干部、从严治吏这个关键,特别是**一把手监督难题,将是我们探索尝试的重点。具体来说,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着力抓源头,严格把好思想教育关。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是行使权力的关键岗位,实现对干部严格有效的管理监督,关键在于加强对一把手的监
督。在一把手的选用管理上,要切实把好关口,特别注重德的表现,选准用好那些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原则性强的领导干部。要注重针对性教育管理,加强对上任之初、退休之前、提拔无望和任职时间较长的一把手的教育监督;
针对一把手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要突出抓好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教育引导一把手树立民主、制度和群众观念,增强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每年在年度考核时对一把手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进行测评,对测评结果差的要限期改正。
二、着力抓重点,切实加强关键领域监督。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加强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一把手选人用人行为的监督,规范一把手的选人用人行为,强化对党委(党组)尤其是一把手的责任追究,坚决防止在选人用人上搞不正之风。在重大决策上,要完善并严格执行党委(党组)议事规则制度。实践中最有力有效的监督还是来自上级的监督,特别是上级一把手的监督,以及任命、管理部门的监督。要不断强化上级抓一把手管理监督责任制,督促上级一把手勇于尽责,经常检查下级一把手用权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抓好经常性教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防止思想滑坡;
开展党纪政纪教育,消除法治盲区;开展反面典型教育,克服侥幸心理。二是抓好针对性教
育。对管人财物、管工程,以及财务、审计部门“一把手”等重点对象重点抓;
在传统节假日,以及领导干部家庭出现婚丧喜庆、子女升学、生病住院、乔迁新居等重点时机重点抓。三是抓好综合性教育。要按照教与引结合、引与防结合、防与惩结合的思路,切实加强“一把手”廉政教育,使其牢固树立高压线意识,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加大监管力度,着力解决“上级监督太远”的问题。一是不断深化纪检监察员派驻制度。派驻人员代表上级机关参与入驻单位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领域、在“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关键环节、在“拍一板而定全局”的重大决策中,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防止下级“一把手”独断专行,甚至为所欲为。二是尽快制定重大事项报告抽查制度。尽快建立抽查制度,按一定比例随机抽查“一把手”重大事项报告,改变重报告轻核实的现状。抽到的报告要事事核实,较真到底,使其不敢虚报、漏报,将抽查情况存入个人档案。三是不断推进纪检和组织部门联合巡视制度。巡视工作要对各级班子“一把手”实现全覆盖,加大明查暗访力度,深挖线索,严肃查办,纠风正纪,重典治乱,形成威慑,以此强化上级对下级“一把手”的监督。创新领导体制,着力解决“同级监督太软”的问题。一是不断强化上级纪委领导权。在人事安排方面,落实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
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为主的工作机制,确保上级纪委对纪检监察战线人事工作的领导权;
在执纪问责方面,特别是在查办腐败案件时,更要突出上级纪委的直接领导权;
在制度设计方面,尽快出台保障双重领导体制运行的具体程序,不断优化工作流程。二是逐步增加纪委在干部管理中的话语权。配备直属单位“一把手”时,要增加纪委发言权,真正把干部的道德品行考察作为首要标准,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三是纪检监察干部要乘势而为开新局。在体制机制创新及磨合时期,要勤勉敬业,以高度的职业自觉,切实做好对同级班子“一把手”的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可能违纪的有关线索和问题,纪委书记要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办,一抓到底。建立分权机制,着力解决“下级监督太难”的问题。建立科学有效的分权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核心环节。一是班子内部要进行科学分工、合理授权。要通过分工合作,防止“一把手”权力上一把抓,管理上一竿子插到底,大事小事一言堂;
防止副职“工作时是包身工,决策时是稻草人,拍板时是局外人”,充分发挥出班子的整体功能,不断提高组织运作效率。二是坚决执行集体决策、民主决策制度。在“三重一大”
问题上,要细化优化固化决策程序,禁止“一把手”在重大问题上率先发表导向性意见。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时,严格实行票决制,同时写实决策详情,要求参会人员对自身投票情况背书,以便日后实行责任追究。三是逐步试点、稳步推进权力清单制度。要在试点单位公布“一把手”权力清单,明确界定“一把手”到底有多少权力,权力的边界在哪里,逐步减少“一把手”的自由裁量权,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做到全程有效控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发生。四是借鉴探索“一把手”不直接分管重大敏感工作。对人财物等敏感工作,推行“副职分管、‘一把手’监督、集体领导、科学决策”的新的工作决策机制,把决策、执行、监督等权力相对分离开来,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权力约束机制。
篇十三:解决一把手和同级监督难的思考建议
P> 关于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几点建议精选关于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几点建议精选(1)
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各地围绕增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实效,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但是,对“一把手”监督难的问题仍然客观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不完善的问题,还有权力运行不够公开、监督制度不完备执行不到位的问题,等等。如何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是当前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我们要花大气力解决的瓶颈性问题。
一是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强化对“一把手”的配备。“一把手”的特殊作用和地位,决定组织人事部门在选拔任用时要格外慎重。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在德方面不合格的领导干部,坚决不能选为“一把手”。要建立科学的初始提名制度,坚持“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充分酝酿、讨论决定”的选人程序,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拥护的领导干部选拔到各级“一把手”岗位上。要规范交流轮岗制度,在保持领导班子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任期达到法定年限的“一把手”要及时进行轮岗交流,以解除因为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时间过长可能形成的滋生腐败的隐患。要实行选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按“谁推荐谁负责”的原则,发现“带病”上岗和出现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一把手”时,要严肃追究首推者和审核把关者的责任。
二是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强化对“一把手”的合理分权。进行合理分权,形成权力制约,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权力滥用的机会。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按照班子职责分工,对“一把手”的权力进行适当分解,实行党政正
职不得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审批、执法等制度。要明确权力运行流程,完善权力公开机制,重点公开决策权和用人权。进一步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健全民主集中制。探索建立议决权、否决权分离制衡机制。建立相应的权力运行激励机制,对执政为民、规范用权、有所作为的“一把手”,也要“大开前门、严堵后门”,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三是建立健全学习机制,强化“一把手”自觉接受监督意识。要加强对“一把手”的廉洁从政教育,建立健全日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家庭助廉教育和身边工作人员廉洁教育相结合、廉政宣誓教育和廉政承诺教育相结合等反腐倡廉教育机制制度,引导“一把手”充分认识到滥用权力导致腐败的危害,牢固树立“监督是关心、是爱护”的理念,增强自觉接受监督、加强自我监督的意识,并把自觉接受监督当成一种内在需求、一种日常习惯,在平时工作中自觉营造有利于监督的氛围,主动打造有利于监督的平台。
四是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强化监督合力。要突出上级监督和同级班子成员之间的监督,明确上级党组织和同级班子成员监督“一把手”的责任。上级党组织明知下级党政“一把手”有违纪违法行为,或班子成员明知“一把手”有违纪违法行为,不提醒、不报告、不监督的,要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责任。加强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切实发挥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作用。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特别是任中审计,定期对“一把手”进行经济审计。要在建设、财政、国土等重点部门设立内审机构,强化内部审计。在党务、政务等公开的基础上,加快网络问政步伐,不断扩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和支持报纸、电视、电台等舆论监督,正确引导网络监督,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威力。建立纪检监察、组织人事与相关执纪执法部门工作联席会议等有关制度,每年至少一次专题分析干部考察、考核、经济责任审计、民
主评议和信访等渠道反映的“一把手”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增强监督的合力和效果。
关于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几点建议精选(2)
一、当前“一把手”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仍显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一把手”自律意识淡薄,不愿接受监督。有的过于自信,总以为自己不错,无可挑剔,用不着别人监督;有的认为接受监督会影响自己的权威;有的自视高人一等,自认为不受监督乃天经地义;甚至有个别的“一把手”个人私欲膨胀,讲关系不讲原则,讲私情不讲党性,工作中独断专行,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个人说了算,千方百计拒绝监督或逃避监督。二是上级组织对下级“一把手”重使用轻管理,疏于监督。一些地方往往只注重对“一把手”的工作实绩特别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监督,忽视对其思想、作风,特别是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对下级“一把手”存在的问题,总是遮遮掩掩,处理起来也是避重就轻。三是同级班子成员碍于情面,不便监督。有的班子成员认为“提了没有用,还得罪人,不如不说”;有的担心被“一把手”误解自己有“野心”、想“篡权”,不敢监督;有的怕反对意见提多了会当成“闹不团结”,影响自己的前程,不愿监督。因此,往往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一团和气的状况。四是下级怕打击报复,不敢监督。有的同志认为自己职位卑微,上级“一把手”的态度可以决定自己的前途命运,担心打击报复,故宁可“多栽花少栽刺”,信奉“是非面前莫开口”的处世哲学,不敢挺直腰杆对上级领导进行监督。五是群众不知情或不行使监督权力,无法或没有开展监督。有的“一把手”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不经过群众讨论,重大决策不与群众商量,使群众很难真正有效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六是缺乏有效的监
督手段,没法监督。目前,对一些“一把手”“八小时”以外的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导致监督管理工作缺乏预见性和针对性,收不到应有的实效。
二、党政“一把手”难监督的主要原因
(一)市场经济原则对“一把手”的用权观构成了较大的冲击。在体制变革过程中,某些“一把手”受私利驱动,把权力看成是自己身份的象征,在权力的运作过程中甚至超出组织赋予的权限,把权力的触角延伸到领导活动和私人领域,独断专行,为所欲为,有的甚至置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于不顾。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其自觉接受监督是不可能的。
(二)体制不顺制约了监督机构作用的发挥。党委对包括监督机构在内的所有机构实行统一领导,所有事务的最终决定权都在同级党委(党组)。人大及其常委会,纪委(监察局)、组织部门、检察院、审计部门都受同级党委的领导,查处案件或处理问题都要征得同级党委的同意,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权利过分集中,缺乏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对党委的权力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力难以实施有效的约束。
(四)传统的人治思想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烙樱我国历史上虽然也有制度、法律,但人治一直居主导地位,从来没有真正的法治,法律、制度只是权力的附庸。这种传统强调人本身的自律,认为人本身可以做好自我监督,即使出台了一些法律制度,也是相信人能自觉去遵守。人出了问题,总是习惯于把主要原因归结为本人素质不高,而不善于从体制和法律制度上查找原因。
三、加强党政“一把手”监督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监督重点,使“一把手”监督工作有的放矢
(二)拓宽监督渠道,着力构建“一把手”监督管理网络
1、强化自我监督。上级党组织要切实改变重选拔轻教育的倾向,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不断提高对自我监督重要性的认识,按照“自重、自盛自警、自励”的要求,经常反思自己的思想、工作和生活,警钟长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强化上级监督。江泽民同志曾尖锐地指出,“有的领导干部对下面出现的问题,不仅不能见微知著,而且在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还麻木不仁,甚至包着、护着,该教育的不教育,该批评的不批评,该查处的不查处。这种倾向既贻误党的事业,又害了同志,必须坚决加以纠正。”因此,上级党组织及组织人事部门要承担起对下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监督的主要责任。要建立健全上级党组织和组织部门负责同志,与下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定期谈心制度、谈话诫勉制度、函询回复制度,使上级对下级的监督经常化、制度化;要建立健全惩戒制度,对那些长期拉帮结伙、工作平庸、群众意见大的“一把手”,上级组织部门要及时发出诫勉通知,限期改正。对没有改正甚至出现新问题的,要进行组织处理。
3、强化班子内部监督。毛泽东同志曾强调:“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警,‘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办法。”④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领导干部的情况,上级不是能天天看到的,下级也不是能天天看到的,而同级的领导成员彼此是最熟悉的。”他强调对领导人最重要的监督来自党委会本身。这就要求各级领导班子成员,都要树立正确的监督意识,坚决克服班子成员之间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现象。一把手要带头接受监督,
班子成员既要自觉维护“一把手”,尊重“一把手”,支持“一把手”,又要大胆监督“一把手”。特别是围绕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这“三重一大”,监督主要领导干部是否正确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防止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4、强化党内监督。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党内监督制度,是保证党内监督有效执行的有力保障。比如坚持和落实“三会一课”、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使“一把手”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接受广大党员的监督。又如,要健全和完善党内罢免制度。要把目前党内法规对罢免问题的原则规定具体化,制定操作性强的罢免程序,使罢免制度得以实施和发挥作用。还比如,要建立同级监督责任制,不仅要有实施同级监督的具体内容、尺度和责任,而且要有不接受监督和放弃监督如何处理的具体规定,做到监督有条例,操作有细则,从而使党内监督有章可循,提高党内监督的效能。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各级执纪执法部门要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保证制度的落实。
5、强化群众监督。毛泽东曾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⑤普通群众参与监督,发挥对“一把手”的监督作用,关键是要让群众享有一定程度的知情权。首先,要实行政务公开制度。把有关重大事项的决策原因、决策依据、决策执行过程和结果,通过一定的形式向干部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公开保证公正。其次,要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包括信访举报和民意测验、民主评议为主的群众监督,人大和政法系统的法制监督,政协和群众团体的民主监督,报纸、电视、电台的新闻舆论监督等。第三,要让干部群众在领导干部的任免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拓宽
群众参与干部工作的渠道,扩大领导干部民意测验、民主推荐的范围,使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对“一把手”的升降去留拥有发言权。
6、强化财经监督。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进行监督的重要手段,对领导干部行使事权、财权进行监督和审计。一要逐步扩大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二要把审计的关口前移,变离任审计为主为任期内审计为主,由被动的事后审计改为主动地事前和事中审计。三要运用好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把审计结论作为考核、评价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三)完善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党政“一把手”监督的制度法规体系
强化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必须要有一套比较规范的制度作保证。才能保证监督的效果。一是认真执行现有制度。对已建立的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要不折不扣地予以执行。如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和收入申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和交流、基层评议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同时,还要加强对贯彻执行制度情况的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逐步完善有关制度。要对干部监督工作现行制度进行必要的清理。对一些目前还适应或基本适应实际需要,但明显存在着不足甚至缺陷的制度,要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增强其时效性;对一些已不适应当前实际的制度,要及时废止。还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情况的变化,不断完善现有的监督制度,注重在科学性、准确性上下功夫。三是积极探索新的制度。要在实践中探索制定新的制度,不断推进监督制度创新。在制订新制度时应注意:首先,要确保监督制度的可操作性。如一些监督制度及方法的制定,要注意其适用范围和操作程序上的严密性、合理性、规范
性。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静态监督与动态监督相结合,把监督的关口前移,侧重于事前、事中的动态性预防监督。对适于进行定性量化分解的监督制度,尽量采取量化分析评价。其次,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要注意到新制度之间以及新制度与旧制度之间的互补性和配套性,努力使制度形成体系,发挥整体效能。
(四)健全监督机制,形成“一把手”监督工作的合力
干部监督是一项工作难度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必须形成一个覆盖面广、渠道畅通、反应灵敏、措施有力、统一管理的干部监督网络和“组织部门牵头、各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3、健全责任追究机制。要坚持一级抓一级,健全干部管理监督责任追究机制。上级党政一把手要负责监督下级党政一把手,副职要监督自己分管部门党政一把手,随时了解和掌握下级一把手的表现。“一把手”还要管好同级班子成员,加强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要把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的监督责任制度化、法律化,明确要求,抓好落实。如对监督职责内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长期失察或发现后不报告、不处理的;对党风廉政建设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对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瞒案不报、压案不查、拖案不结或干扰阻挠案件查处的;对选人用人严重失察的;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严重问题不认真纠正、不严肃处理的,要根据监督责任制的规定,认真查处有关领导在干部监督中的失职行为,并视其情况,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以至追究法律责任。
4、健全党委议事机制。毛泽东同志曾强调指出:“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⑥各级党委要健全和完善党委议事规则,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防止个人说了算。同时,党委还要经常专题研究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特别是要研究解决好对“一把手”实
施有效监督的问题,经验,分析问题,制定对策。对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不力的单位可进行黄牌警告、限期整改。
篇十四:解决一把手和同级监督难的思考建议
P> ---------------------------------------------------------------范文最新推荐------------------------------------------------------关于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问题的思考
关于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问题的思考党政“一把手”在
一个地方的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负有全面责任。他们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准、党性观念、作风修养的状况,对于一个地方的工作和风气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党政“一把手”出问题、出大问题屡见不鲜、触目惊心。因此,切实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已经成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重大课题,是推进政治文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一、党政“一把手”监督难的主要原因对于监督党政“一把手”,我们常说“上级
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法纪监督太晚”、“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总之,党政“一把手”监督难,难监督。究其原因,有“一把手”个人的问题,有封建专制传统的影响,有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位
特殊、赋权过重。根据党政“一把手”担负的重大责任,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赋予其相应的权利,无疑是正确的、必要的,但如果不断扩张、过度集中,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形成了绝对的权利,甚至出现一言九鼎、唯我独尊的局面,党政“一把手”对一个地方干部群众的现实切身利益、个人前途命运拥有生杀予夺、一票否决的权力。一方面必然会导致管不住私欲,经不起诱惑的党政“一把手”借敢于负责、果断决策之名,行权力寻租、谋取私利之实;另一方面必然会导
1/5
致本地班子成员、干部群众敢怒而不敢言。在这种情况下,洁身自好、明哲保身就不错了,谁还会持异议、开展批评、进行监督呢?2、重用轻管、疏于监督。LocAlHosT党管干部是选人、用人、育人、管人的有机统一。而长期以来,我们一般重选人、用人,而轻育人、管人,把四者割裂开来,没有全面系统地理解党管干部原则的精神实质,致使我们的干部管理工作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一是重选拔、轻管理。一些上级部门只注重安排部署工作而疏于检查,即使检查却又偏重于听看汇报材料,缺乏实地考核,难于掌握真实情况。二是重业务、轻教育。一些上级领导部门推崇能人效应,看重经济指标,忽视对“一把手”思想动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风、品德修养方面的动态式了解和掌握。同时,在干部选拔工作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干部选拔缺乏公平竞争规则;选人用人渠道窄、范围小,主观随意性大,长官意志多,加上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致使德才优秀者往往难以脱颖而出、却给见风使舵、擅于钻营者制造了可乘之机,为一些“一把手•”制造了腐败之机。尤其是现行干部人事制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党政“一把手”能上能下的问题,特别在下的问题上力度不够、出口不畅。“一把手”出了问题往往是“换位子”的多,“搬位子”的少,致使部分党政“一把手”无所顾虑。3、
体制不顺、信息不畅。先说体制不顺的问题。一是公共权力在各行政层级之间的划分不明确、不具体、不清晰,省市县党委政府之间的公共权力无论从《宪法》来看也好,还是从《地方政府组织法》来看也好,其规定只有地域范围的不同,没有具体权属的差异。二是决策权、
---------------------------------------------------------------范文最新推荐------------------------------------------------------
执行权、监督权三位一体,过于强调统一,无法实现制衡,特别是监督权小于被监督权,监督权源于被监督权,监督权依附于被监督权,这样就很难实现有效监督。三是领导班子内部过于强调“一把手”负总责,是第一责任人,而对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方法重视不够。再说信息不畅的问题。一是对下党务、政务公开不够。权力的封闭运行、暗箱操作成为常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无法落实,因而也就失去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进行评议的机会与基础,群众监督这一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是对上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汇报。一手遮天、瞒天过海,或者报喜不报忧、投机取巧、虚报浮夸,上级听到的是捷报频传,看到的是形势大好,实际却已百弊丛生、危机四伏,导致上级监督这一最有力、最有效的形式,变成了摆设,失去了作用。二、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工作的几点建议1、设定权力边界。权力
天然具有扩张倾向,权力扩张直接形成权力滥用。“权力有作恶和滥用的自然本性”。防止党政“一把手”权力无限扩张和过度集中,是对其进行监督的必然要求和基本前提。要按照“适度、效率、公平、制衡”的原则,科学配置公共权力,实行适度分权,避免过度集权。为此,首先要将公共权力在省市县各行政层级进行合理的划分,这种划分应具体、明确,而不能笼统含糊,表述要明晰化,形式要法定化。2、规范权力运行。要对权力行使过程加强监督,对权力运行程序做出规定。在实行民主集中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前提下,进一步完本
3/5
文来源:文秘114http://***善
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的制度,建立民主的决策程序和科学的议事规则,特别是在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审批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方面必须有具体、详细、可操作性强的制度规定,确保任何重大决策事先都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经过相关专家论证,经过反复比较、鉴别、筛选,由各级领导集体充分讨论,实行票决。努力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制度、社会公众听证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避免任何决策的随意性、盲目性和私密性,并建立关于执行制度的备案、审查、纠错机制。3、完善监督机制。着眼于监督工作
的协调性覆盖面经常化,着力构建“上级党委领导、专门机构负责、整合监督资源、依靠人民群众”的监督体系。一是强化组织监督。监督意味着一种权力对另一种权力的监控与制约。从现行体制和监督现状来看,只有上级党委对下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才是最有效、最管用的监督形式。要强化监督管理意识,纠正重选任用、轻监督管理的倾向,树立“严是爱、松是害”的思想,要定期听取“一把手”思想工作情况汇报,及时掌握“一把手”的思想工作现实表现,建立对下级党政“一把手”的定期谈心制度、诫免谈话制度、函询回复制度,使监督经常化、制度化。要支持专门监督机构开展工作,协调各种监督力量积极作为。4、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就必须努力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坚决正本清源,首要的工作是努力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反对少数人从少数人中选人的错误作法,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规定,坚持干部队
---------------------------------------------------------------范文最新推荐------------------------------------------------------
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标准,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充分听取和尊重民意的基础上,经过群众推荐、组织考察和考试考核,真正把那些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政绩突出、清正廉洁、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总之,加强对“一把
手”的监督,应当与时俱进,创新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方法手段,走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监督之路。
5/5
推荐访问:解决一把手和同级监督难的思考建议 同级 把手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