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13篇)苏教版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P18页,例4、例5和练习四的练习。教学目标:1、在建立“平均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1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苏教版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P18页,例4、例5和练习四的练习。教学目标:1、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入除法,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
名称(除号、被除数、除数、商),学会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3、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并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并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新授。1、教学例4:通过“平均分”操作体会除法产生的必要,理解除法的意义。过渡语:今天喜羊羊特别高兴,因为家里来了四个小客人,喜羊羊从果园
摘了12个最新鲜的苹果招待客人。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A、每个学生动手操作。B、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平均分的过程,教师再用课件演示:
先拿4个,每个盘放一个,又拿出4个苹果,每个盘放一个,再拿出4个苹果,每个盘放一个。C、师:你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你分的过程?学生可能出现各种表示方法:3Х4=12,12-4-4-4=0……这些算式都有道理,但有的方法很麻烦,而有的方法在别人理解起来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有个数学家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示方法----除法。今天我们来初步认识除法。(揭题)
12÷4=3(个)
除号认识除号:1659年,瑞士学者雷恩首先使用除号“÷”,他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这个符号简单又方便,使用它是数学上的一大进步。书写除号:除号先写一横,再在上下各写一个点,两个点要圆并且对齐。请大家跟我一起伸出右手指,书空写“÷”。
读算式:跟我读这个算式:12除以4等于3。学生齐读。
理解意义:师: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
同桌互相说说这个算式的意义。师:你能说说这个算式中每个数的意义吗?生:“12”表示总共12个苹果,“4”表示平均分成4盘,“3”表示
每盘3个。2、变式练习:18面“做一做”。
过渡语:吃过苹果,喜羊羊安排客人玩布娃娃。A、有的小羊休息去了,只留下2只小羊。
喜羊羊把18个积木平均分给2只小羊,每只小羊分几个?动手摆一摆,根据摆出的结果写上算式的答案。读一读算式,并说说它的含义。B、过了一会,有个小羊也加入了这个游戏。
喜羊羊把18个积木平均分给3只小羊,每只小羊分几个?动手摆一摆,根据摆出的结果写上算式的答案。读一读算式,并说含义。C、好玩的积木游戏又吸引来了3只小羊。喜羊羊把18个积木平均分给6只小羊,每只小羊分几个?动手摆一摆,根据摆出的结果写上算式的答案。读一读算式,同桌互相说含义。观察比较这三个除法算式,你什么发现了规律:分的人数越多,每份数就越少。
分的人数和每份数相乘的积是18.
3、教学例5:会求份数,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过渡语:喜羊羊为客人们准备了20个点心。仔细观察图,你知道他准备怎么分吗?A、观察图片,怎么分点心?(每4个放一盘)B、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能放几盘?)C、学生动手在书上圈一圈。汇报。教师用课件进行演示,能放5盘。D、“20个点心,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像这样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20÷4=5(个)E、说说这个算式的含义。说说每个数的含义。F、除法算式中的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有谁知道?(请知道的同学
当小老师。)
20÷4=5(个)
被除数除数商
G、学生读算式,说名称。
10÷5=2
15÷3=5
18÷2=9
H:今天我们都是用除法来解决问题,比较例4和例5,观察这两个题目
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相同点:都告诉了我们总数,都是关于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问题。
不同点:例4是告诉了一共多少份,求每份有多少。
例5是告诉了每份是多少,求一共有多少份。
4、变式练习:第19面“做一做”
过渡语:让我们和喜羊羊一起动动手、动动脑。
先圈一圈,再写算式。
每堆6个,分成了()堆。
12÷=
每堆3个,分成了()堆。
÷=
每堆2个,分成了()堆。
÷=
同桌说每个算式的含义。请几个学生汇报。
二、巩固练习:闯关救喜羊羊。
过渡语:懒羊羊在大伙玩游戏的时候,它在草地上睡着了,不小心又被
灰太狼捉住了。我们必须用今天学到的知识闯过灰太狼设置的三个关
卡,才能救出懒羊羊。让我们一起去救懒羊羊,你们准备好了吗?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6÷2=312÷3=48÷2=415÷5=310÷2=59÷3=3
30÷5=6
学生读算式,说名称。师说名称,生说数。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独立看图,说说是要分什么,怎么分。学生填写算式,同桌互相说说每个数在题中的意思,然后指名汇报。(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说说你列出的算式,并说说每个数在题中是什么意思。过渡语:知识就是力量,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战胜了灰太狼,救出了此时非常感动的懒羊羊。喜羊羊代表它所有的朋友感谢你们的帮助,让我们一起和他说再见吧!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乘除混合运算教材分析: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学习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内容是用表内乘、除法计算的连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题。例题是连乘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计算,“试一试”是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计算。通过以上学习,是学生体会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想想做做”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巩固,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运算顺序。学情分析:
主题图创设出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情景模拟的过程中运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去感知体验、理解内化,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初读教材时,我也有点疑惑:这个课时究竟是计算教学还是应用题教学,细读教材才明白是通过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
篇二:苏教版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1.教材分析: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践情况,预定了以下几个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操作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思维拓展目标: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3.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平均分的含义。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4.教具准备:教具:自制多媒体课件气球鲜花学具:圆片小棒二、说学生
二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除法的知识,但实际生活中有些学生已经听说过“平均分”,甚至对平均分还有一些感性认识。所以,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掌握“平均分”。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预设如下教法和学法:
教法:1情境教学法: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直观演示法:化抽象为形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
3.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
学法:
1.动手操作法: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建模过程。
2.观察比较法: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
3.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面向全体,开放性练习的设计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四:说教学环节平均分是除法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围绕这个概念,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用时大约8分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起始阶段的兴趣尤为重要,它不仅能牢牢的抓住学生的心,而且能缩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
环视教室,向坐的最有精神的两位学生竖起大拇指(最好是一男一女),并请他俩站到讲台前面。教师奖励的礼物是六个掌声,请学生想一想可以怎样分?鼓励孩子们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并积极大胆的到讲台上进行演示。在分掌声的过程中有平均分和不平均分的两种情况,此时我就引导学生哪一种分法使两位同学都满意,最公平合理?很自然地把学生的发散思维拉到我们这节课的内容上,使学生体会同样多,一样多。像这种每份分得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集体展示,把六个掌声送给表现最棒的同学,每人分得同样多。
课件出示情景图及例1,让学生观察图片,公平合理吗?是平均分吗?强调小结,并且板书。设计意图:因为例1比较简单,所以我创设了分掌声这个特殊有趣的生活场景。将表扬学生分配掌声,作为课的开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同时营造了积极向上勇于争先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在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的区别,从而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每份分得同样多,突出了重点。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学**均分。(用时大约10分钟)
学习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1)小组先讨论分法,再动手分一分(15个圆形代替橘子),教师共同参与活动。(2)交流分的过程。(小组推荐,自由发言,指名回答相结合)课件随机演示。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聆听他人的的意见,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
(4)讨论评价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提问: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引导最快、最准确的方法就是最为有效的分法。)
设计意图:平均分的分法,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我借助了直观的多媒体演示,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操作,直观的感知平均分的过程,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也为下面学生独立动手操作积累经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评价他人,使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得到完善,这也一种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2.独立进行平均分。(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24瓶矿泉水平均分成4份的任务。(2)学生完成后让同桌看一看,小组合作在一起说一说自己用的是哪一种分法,并指名汇报。安排这一活动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强化了本节课的难点。
第三环节:拓展练习,运用平均分。(用时大约15分钟)
练习的设计是由易到难:先是基础性练习,其次拓展性练习,最后是开放性练习。
1.基础性练习:看谁是火眼金金?出示生活中物品,让学生判断是否是平均分,如果不是平均分的要让学生说明理由,并想办法使物体变成平均分。
(第一题是图形判断题,第二题联系生活实际,端午节分粽子。第三题侧重引导学生想办法把不是平均分的变成平均分。第四题是体操队形题,横行、竖行的人数都同样多,都是平均分,此题为后面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设计意图:(这一个判断题具有多种功效,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既理解了平均分与其他分法的区别,又熟练了平均分的分法,巩固了平均分的意义,从而使本课堂的重点得到进一步落实。同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后面列举生活中的平均分做了铺垫。)
2.拓展性练习:在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活动上,老师准备了鲜花还有气球(实物)。你能把这些物品平均分一分,把教室黑板装扮得更漂亮吗?(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分发气球、鲜花卡片,每组卡片的数量是不同的。)
出示操作要求:(1).小组先商量一下,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2).放到黑板的哪个位置比较合适?(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把袋子里的材料,分一分、贴一贴。(也可以画一画并涂上颜色)(4).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选择速度最快的一组用实物到黑板上操作展示。选择漂亮合理的作品贴出来,并检查是否平均分。反馈:一起来欣赏黑板上已经完成的作品,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分一分、贴一贴、画一画,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可操作性,化抽象为形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也缓解了教学的坡度,突破了难点。同时注重学生审美意识和统筹安排能力的培养。
穿插1分钟的小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最后一个动作是坐端正,不动声色地把孩子们从激动兴奋的状态中,拉回到课堂。同时也为下面开放性练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3.开放性练习:刚才大家表现的非常棒,老师想把12朵纸鹤奖励给你们,要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奖励给几位同学?每人分几只?(1).12朵纸鹤,平均奖给两位同学,每人分几只?自由发言与指名回答相结合,并请回答正确的同学到讲台上进行展示,课件同步演示。(2).12朵纸鹤,要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奖励给几位同学?每人分几只?学生同桌或者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自由发言,请表现优秀的同学上台展示。让学生简单了解:平均分的份数增加了,每份分的个数就减少了。(3).12朵纸鹤,要每人分得同样多,最多可以奖励给几位同学?每人分几只?学生汇报,一一上台展示,并分发奖品,进行表扬。
设计意图:此处一问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奖励表现好的学生,营造了积极向上勇于争先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第四环节:全课小结,拓展平均分。(大约用时6分钟)
1.联系生活实际,说出生活中用到“平均分”知识的地方。
(在此,学生会引出许多有趣的话题,全班同学共同交流,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大胆的发言,并敢于发表不同的看法。)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注重肯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让学生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还存在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质疑。)3.课堂延伸回家把自己家的水果或其它物品按人口平均分一分。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七、说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图文结合,既清晰明了,又重点突出。因为学生也是板书设计的参与者,所以板书具有不确定性。我们的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我相信在课堂中学生一定会给我们创造惊喜。
学无定法,课堂是一门艺术,既让我们尽情享受成功的喜悦,又给我们留下难以释怀的遗憾。正是这些遗憾,促使我在教坛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不断耕耘,不断探索,不断奋进......
篇三:苏教版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知识目标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二>、能力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三>、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三、教具、学具教具:课件、纸条、磁铁学具:数字卡片、小棒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激趣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动手实践一:①、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②、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③、学生汇报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
888817263544④、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⑤、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⑥、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教师板书:同样多)2、引入动手实践二: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二>、探索新知1、学习例2(1)、创设情境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
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2)、动手实践三: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3)、观看动画演示分桃子的过程教师:在同学们分的时候,老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马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第一次分的过程)提问:每盘放了几个?分完了吗?继续分。(课件演示第二次分的过程)提问:老马分了几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第二次每盘又放几个?(4)、动手实践四:现在请同学们学老马的样子分一次?(5)、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谁愿意上台分给大家看?(用磁铁演示)(6)、教师归纳小结:把6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做。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①、除号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平,然后上下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6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数3写在除号的后面,除号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个,2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边讲解边板书)整道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8÷4=2”进行巩固。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书,学生齐读),学生说“8÷4=2”的意义。<三>、形成练习(1)、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①、读题,理解题意请一名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②、动手实践五:学生根据题意进行操作并填出算式。③、观看动画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分小棒的过程。提问:总共分几此?第一次每堆放几根?④、指导列式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几根该用12除以几?等于几?为什么除以3?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意思?除号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2)、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二小题①、学生独立做②、集体订正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几根该如何列式?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③、比较一、二两题为什么第一小题是除以3,而第二小题除以4?(3)、做补充练习教师把10本作业本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得几本?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说说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四>、归纳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分东西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五>、课堂作业做练习十二的第一题
篇四:苏教版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现实情境,经历从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
过
程,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除法算
式;
知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可以写成除法算式,能根据平
均分的情境填写除法算
式,并能说明理由。
2、使学生在联系平均分的情境认识除法的活动中,体会从具体情境中抽
象
数学式子的过程,
理解除法算式表示的平
均分的含义,发展初步的抽象、
概括和
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感受除法来自实际生活中
的
平均分,对与数学相关的生活现象产生一定的兴趣;
培养积极
思考、
与同学合作
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除法含义。教学难点:除法含义的理解。
一、导入
师:瞧,秋游活动中,小朋友要乘坐缆车游玩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新授
1、教学例题1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出示:6个小朋友坐车,每车坐2人
师:根据6个小朋友坐车,人,可以提出这样一个数学问题:
)
每车坐2要坐(
车。一起读
师:你知道要坐几车吗?
生:3车。(多人)
师:是3车的举手?
讨论:你们是怎么想到坐3车的?
可能有:
6可以分成3个2
6里面有3个2或3个2人是6人。所以坐3车。
指出: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会思考,
也很有办法,接下来让我们用
6个圆片分一分,
检验这些想法,好吗?
提问:谁愿意到上面来分一分,检验一下?
指名分
提问:你怎么知道要每2个一份这样分?
师:是的,每2个一份地分,就是按题中每车坐结果是要坐3车。
2人分。
一起读题目:6个小朋友坐车,每车坐
2人,要坐(3)车
指出:像这样,6个人,按每果是求分成3份的平均分问题,
2个一份地分,结
可以用除法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除法。(板贴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平均分——动手操作检验,经历解决问题
的过程。】
师:6个小朋友坐车,我们先写
6,每车坐
写,再写
2,结果是坐
2人,就这样3
车,就写”=3”。
师:一起认识一下新的运算符号,它的名字叫“除号”。
齐读:除号
板书:除号
师:刚才谁看清楚了除号的写法?(指名说说)
师示范写大大的除号,指出:一条横线平又直,上下两点对整齐。友情提醒:上
下两点是两个小圆点。
师生一起书空。
介绍:除号就表示平均分。板贴:平均分,读作除以。板书:除以
指着6÷2提问:连起来怎么读?(指名多人读,再齐读)
板书:6除以2。
师:整个算式谁会读?指名
板贴:6除以2等于3.
师:读的很不错,那你知道6÷2=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表示把3组。
6个小朋友按每
2人一组的分,分成了
【设计意图:出除法算式,立
引导学生从平均分中抽象使平均分和除法算式间建
起有效的联系。】
2、教学试一试1
师:这道题中是怎么平均分的?
师:你怎么想到结果要分给4只小熊的?
12里有几个3?
交流:算式怎么写?
提问:12÷3=4表示把12个苹果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成了几份?
小结:把12个苹果,每盘,用除法计算,算式是
3个一盘的分,分成了412÷
3=4,6个小朋友,每车坐
2人,要坐
计算,算式是
6÷2=3。两题
3车,用除法
中,6个小朋友、
每车坐
2人、每只小熊分
12个苹果都是一些物体,3个都是每
几个一份地分,要坐(在求分成多少份,都用
3)车、可以分给(4)只小熊都是
除法来计算。看来,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多少份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试一试,再和例题比较,明白这样的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
初步理解除法表示的含义。】
3、教学例2
师:果园里小朋友在植树呢!
出示: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
3组,每组()人
直接想出答案,指名
师:你是怎样想到每组人。
2人的?
想3个(2)人是6
用6根小棒分一分,验证自己的思考过程。
谁愿意上面来分小棒检验?
师: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人,像这样也可以用除
3组,结果是每组(2)
法计算。一起看,6÷3=2(板书)指名读一读,齐读
6÷3=2表示什么意思?把
组
2人。
6个小朋友平均分成3组,每
和学过的其他计算一样,
除法算式各部分也有名
字,
想知道吗?看屏幕自学,然
后介绍给同桌听。
指名上台讲,板贴。说说6÷2=3中的名称。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加大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认识向
这样的平均分也用除法表示,并自学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有扶有放。】
4、教学试一试2
师指名读题,提问:会解决吗?
学生独立做
交流指名:怎么想到每人分得
4支?2个(4)支是8支
填写算式
提问:
8÷2=4表示把8支铅笔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支?
指名
小结: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2人,
法算式
8÷2=4表示,
结果是每人分得4支,除
刚才,6个人,平均分成
3组,结果是每组
2
人,除法算式
6÷3=2。两题中,6
个小朋友、
成
3组、平均分给
8支铅笔都是一些物体,平均分2个小朋友都是平
均分成几份,
每组(2)人、
(4)支都是在求每份多少,
算。
每人分得用除法来计
看来,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出每份是多少也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的平均分也用除法表示,
把试一试和例题比较,加深理解
明白这样
除法表示的含义。】
5、对比两道例题
师:在上一道例题中,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用
我们知道了把求分成多少份
个一份的分,均分的结果,
求分成几份?只要是平均分,求平都用除法计算。(课
件相机出示)
【设计意图:
把两道例题进行对比,
生体会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不同,但都
使学
可以用除法计算,除法的内在联系,内
进一步沟通平均分和突出除法概念的本质
涵,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除法的概念,加深理解除法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
1、第一题
学生独立做交流,说说说说10、2、5各表示什么,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把10砖按每2块搬一次,求几次搬完,我们用除法解决。
篇五:苏教版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3.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6个桃、3个盘子的图片,每个同学还要准备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1.师生合作进行实物演示,揭示“同样多”的含义。教师和3名同学做分铅笔的
游戏。教师先说明游戏的要求:要把这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同样多。2.让学生观察教师是怎么分的,手中的笔分完没有。使学生知道:老师一个一个
的分,每人又分给1支。手中的笔分完了。3.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观察: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每人分得的铅
笔数怎样?引导学生明确:每人分得2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课桌上。(2)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分铅笔的方法把8个小正方体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3)教师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1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4)教师请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每份分得的正方体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5)教师出示“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教师让学生理解一下“平均分成4份”是什么意思?“每份是几个?”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议一议。使学生明确:(1)平均分成4份就是指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2)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板书:2)2.教学例2,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出示题目:6个桃平均分在3盘里,每盘几个?(板书)(2)教师提问:“平均分在3个盘里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知道: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要放得同样多。(3)师生合作分桃子。①教师让学生回想分正方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②学生用学具自己试着分一分。③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学生的汇报可归纳为:先把桃每盘放1个,没分完,再把剩下的桃,每盘放一个就分完了。分得的结果是每盘放2个。④师生小结:6个桃,分在3个盘里,每盘分得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2个。(板书:2)(4)归纳概括除法含义:教师讲述:像上面把8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里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除法)3.结合例2,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板书:写除号时,先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2)教师问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
2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呢?①要分的桃是几个?(6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教师板书:6÷)②把6平均分成几份?(3份)把“3”写在除号的后面。(板书:3)③每份是几?(是2),教师把“2”写在等号后面。(板书:2)教师让学生对照算式6÷3=2说一下,这道除法算式是怎么列的?可以让学生同桌
互相说一说。(3)教师指着“6÷3=2”向学生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它表示把6平均分
成3份,每份是2,这个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4)同学之间互相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读出算式。4.教师出示“8÷4=2”,让学生读算式,说算式表示的意思,使学生知道:这个
算式读作“8除以4等于2”,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教师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
5.学生自己读书,并完成分桃图。(1)学生自读教材第40页内容,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学生讨论,师生答疑。(2)引导学生看第40页上小朋友分桃图,可以先说说图意。左图表示一个学生要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右图表示分的过程,虚线表示已经分了的,实线表示没分的。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剩下的桃分完。三、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习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希望同学们课下认真复习,理解掌握本节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
3
篇六:苏教版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
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2.使学生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
分的名称。3.使学生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除法算式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除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课件、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你坐过缆车吗?瞧,这儿的同学们正在排队要坐
精品Word可修改欢迎下载
缆车呢!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情景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有6个小朋友要坐缆车,每车坐2人。师:要坐几车?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学生分圆片后汇报交流:用6个圆片表示6个小朋友,每车坐
2人,也就是每份2个圆片,这样一共分成了3份,所以要坐3车。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5。师:刚才我们把6个圆片,每份2个,平均分成了3份。像这
样6人,每车2人,需要3车,就可以用除法来表示。写出来算式就是6÷2=3(车)。
师:(对照着板书,指着算式)这里的6表示要分的6人;“÷”是除号,表示平均分;2表示每份是2;3表示分的结果是分成了3份。读作6除以2等于3。
2.教学“试一试”。师:现在熊妈妈有12个苹果,每只小熊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熊?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分法写成算式,说一说除号以及各数表
精品Word可修改欢迎下载
示的含义。学生写算式。师:好,谁愿意把你写的算式读一读,并说出除号和各数表示
的意思?学生交流,教师巡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3.教学例6。师:同学们,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生:有6个小朋友在植树。师: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几人?先用小棒摆
一摆,再把你的做法和结果告诉大家。生:用6根小棒表示植树的6个小朋友,平均分成3组就是把
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结果是每份2根,也就是说把6人平均分成3组,每组2人。
师:像这样把6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写成算式是6÷3=2。6是被除数,3是除数,2是商。
4.教学“试一试”。师:如果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支?你能写出算式吗?说说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学生自己解答,并交流汇报。
精品Word可修改欢迎下载
三.总结提升师:今天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除法表示,并且也会读写除法算式。你都掌握了吗?回家给爸爸妈妈讲一讲吧。板书设计
初步认识除法6÷2=3
课堂作业设计1.如果把左面鱼缸中的小金鱼平均分到右面的3个鱼缸中,
右面每个鱼缸要放几条小金鱼?
2.幼儿园的阿姨要把这些大红枣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个小朋友分3个,够分几个小朋友?
教学反思1.前面大量的平均分活动,是在学生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
精品Word可修改欢迎下载
从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或表象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为本节课认识除法做好了准备。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这个过程就是如何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及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化过程。
2.必要的讲解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使学生知道把物体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表示的过程。
亲爱的用户:1、在最软入的时候,你会想起谁。21.8.218.21.202107:4407:44:05Aug-2107:44
2、人心是不待风吹儿自落得花。二〇二一年八月二十一日2021年8月21日星期六
相识是花结成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07:448.21.202107:448.21.202107:4407:44:058.21.202107:448.21.2021
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8.21.20218.21.202107:4407:4407:44:0507:44:05
丽,感谢你的阅读。5、若注定是过客,没何必去惊扰一盏灯。Saturday,August21,2021August21Saturday,August21,20218/21/2021
6、生的光荣,活着重要。7时44分7时44分21-Aug-218.21.20217、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21.8.2121.8.2121.8.21。2021年8月21日星期六二〇二一年八月二十一日8、人生能有几回搏。07:4407:44:058.21.2021Saturday,August21,2021
精品Word可修改欢迎下载
篇七:苏教版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精品文档】第1页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P18页,例4、例5和练习四的练习。
教学目标:1、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入除法,掌握
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除号、被除数、除数、商),学会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3、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并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并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新授。1、教学例4:通过“平均分”操作体会除法产生的必要,理解除法的意义。过渡语:今天喜羊羊特别高兴,因为家里来了四个
小客人,喜羊羊从果园摘了12个最新鲜的苹果招待客人。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A、每个学生动手操作。B、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平均分的过程,教师再用课件演示:先拿4个,每个盘放一个,又拿出4个苹果,每个盘放一个,再拿出4个苹果,每个盘放一个。C、师:你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你分的过程?学生可能出现各种表示方法:3Х4=12,12-4-4-4=0……这些算式都有道理,但有的方法很麻烦,而有的方法在别人理解起来没有统一的标
【精品文档】第2页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准。因此,有个数学家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示方法---除法。今天我们来初步认识除法。(揭题)
12÷4=3(个)
除号认识除号:1659年,瑞士学者雷恩首先使用除号“÷”,他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这个符号简单又方便,使用它是数学上的一大进步。书写除号:除号先写一横,再在上下各写一个点,两个点要圆并且对齐。请大家跟我一起伸出右手指,书空写“÷”。
读算式:跟我读这个算式:12除以4等于3。学生齐读。
理解意义:师: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同桌互相说说这个算式的意义。师:你能说说这个算式中每个数的意义吗?生:“12”表示总共12个苹果,“4”表示平均
分成4盘,“3”表示每盘3个。2、变式练习:18面“做一做”。
过渡语:吃过苹果,喜羊羊安排客人玩布娃娃。A、有的小羊休息去了,只留下2只小羊。喜羊羊把18个积木平均分给2只小羊,每只小羊分几个?动手摆一摆,根据摆出的结果写上算式的答案。读一读算式,并说说它的含义。
B、过了一会,有个小羊也加入了这个游戏。喜羊羊把18个积木平均分给3只小羊,每
只小羊分几个?动手摆一摆,根据摆出的结果写上算式的答案。读一读算式,并说含义。C、好玩的积木游戏又吸引来了3只小羊。
【精品文档】第3页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
喜羊羊把18个积木平均分给6只小羊,每只小羊分几个?动手摆一摆,根据摆出的结果写上算式的答案。读一读算式,同桌互相说含义。
观察比较这三个除法算式,你什么发现了规律:分的人数越多,每份数就越少。
分的人数和每份数相乘的积是18.
3、教学例5:会求份数,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过渡语:喜羊羊为客人们准备了20个点心。
仔细观察图,你知道他准备怎么分吗?
A、观察图片,怎么分点心?(每4个放一盘)
B、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能放几盘?)
C、学生动手在书上圈一圈。汇报。教师用课件
进行演示,能放5盘。
D、“20个点心,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
像这样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0÷4=5(个)
E、说说这个算式的含义。说说每个数的含义。
F、除法算式中的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有谁
知道?(请知道的同学当小老师。)
20÷4=5(个)
被除数除数商
G、学生读算式,说名称。
10÷5=2
15÷3=5
18÷2=9
H:今天我们都是用除法来解决问题,比较例4和
例5,观察这两个题目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学生
思考、比较、讨论。
相同点:都告诉了我们总数,都是关于把一些物
体平均分的问题。
不同点:例4是告诉了一共多少份,求每份有
多少。
【精品文档】第4页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
例5是告诉了每份是多少,求一共有多
少份。
4、变式练习:第19面“做一做”
过渡语:让我们和喜羊羊一起动动手、动动脑。
先圈一圈,再写算式。
每堆6个,分成了()堆。12÷=
每堆3个,分成了()堆。每堆2个,分成了()堆。
同桌说每个算式的含义。请几个学生汇报。
二、巩固练习:闯关救喜羊羊。
过渡语:懒羊羊在大伙玩游戏的时候,它在草地上
睡着了,不小心又被灰太狼捉住了。我们必须用今
天学到的知识闯过灰太狼设置的三个关卡,才能救
出懒羊羊。让我们一起去救懒羊羊,你们准备好了
吗?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6÷2=312÷3=48÷2=410÷2=59÷3=330÷5=6
15÷5=3
学生读算式,说名称。师说名称,生说数。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独立看图,说说是要分什么,怎么分。
学生填写算式,同桌互相说说每个数在题中的
意思,然后指名汇报。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图中告诉
了我们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说说你列出的算式,并说说每个数在题中是什
么意思。
过渡语:知识就是力量,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
们终于战胜了灰太狼,救出了此时非常感动的懒羊
羊。喜羊羊代表它所有的朋友感谢你们的帮助,让
我们一起和他说再见吧!
三、课堂小结。
【精品文档】第5页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精品文档】第6页
篇八:苏教版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打印版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圆片、小棒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1.教学书上第48页的例题。(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讲述:同学们,周末你们会外出活动吗?今天就有一群小朋友组织外出爬山,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6个人每辆车坐2个人要坐()人。)(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提问: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小组合作交流,示范扮演。(3)教学除法算式j讲述: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怎样写算式呢?共有6个小朋友,先写6,再写÷(介绍除号,指导写法)每辆车坐2人,就在除号后面写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来了要坐3辆车,接下去怎样写?(边讲述边板书:6÷2=3)k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l提问:结合这道例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3各表示什么?教学第48页的“试一试”。让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订正后提问:结合这道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里,12、3、4各表示什么意思?小结:把几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小学-数学1-打印版
小学-数学-打印版
二、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教学第49页的例题。(1)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例题提问: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些什么?(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把结果板书到括号里。讲述: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求每组有几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谁能写出除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6÷3=2)结合这道题,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教学第49页的“试一试”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说说这道除法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三、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做第50页的“想想做做”第1、2、4题。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括号内填什么数,这个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在小组内交流,说说填写出来的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四、全课总结提问: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用什么方法学会了除法?你认为怎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
小学-数学2-打印版
篇九:苏教版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3.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6个桃、3个盘子的图片,每个同学还要准备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1.师生合作进行实物演示,揭示“同样多”的含义。教师和3名同学做分铅笔的游戏。教师先说明游戏的要求:要把这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同样多。2.让学生观察教师是怎么分的,手中的笔分完没有。使学生知道:老师一个一个的分,每人又分给1支。手中的笔分完了。3.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观察: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怎样?引导学生明确:每人分得2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课桌上。(2)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分铅笔的方法把8个小正方体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3)教师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1
(4)教师请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每份分得的正方体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5)教师出示“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教师让学生理解一下“平均分成4份”是什么意思?“每份是几个?”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议一议。使学生明确:(1)平均分成4份就是指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2)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板书:2)2.教学例2,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出示题目:6个桃平均分在3盘里,每盘几个?(板书)(2)教师提问:“平均分在3个盘里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知道: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要放得同样多。(3)师生合作分桃子。①教师让学生回想分正方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②学生用学具自己试着分一分。③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学生的汇报可归纳为:先把桃每盘放1个,没分完,再把剩下的桃,每盘放一个就分完了。分得的结果是每盘放2个。④师生小结:6个桃,分在3个盘里,每盘分得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2个。(板书:2)(4)归纳概括除法含义:教师讲述:像上面把8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里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除法)3.结合例2,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板书:写除号时,先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2)教师问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
2
呢?①要分的桃是几个?(6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教师板书:6÷)②把6平均分成几份?(3份)把“3”写在除号的后面。(板书:3)③每份是几?(是2),教师把“2”写在等号后面。(板书:2)教师让学生对照算式6÷3=2说一下,这道除法算式是怎么列的?可以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3)教师指着“6÷3=2”向学生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它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这个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4)同学之间互相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读出算式。4.教师出示“8÷4=2”,让学生读算式,说算式表示的意思,使学生知道:这个算式读作“8除以4等于2”,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教师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5.学生自己读书,并完成分桃图。(1)学生自读教材第40页内容,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学生讨论,师生答疑。(2)引导学生看第40页上小朋友分桃图,可以先说说图意。左图表示一个学生要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右图表示分的过程,虚线表示已经分了的,实线表示没分的。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剩下的桃分完。三、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习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希望同学们课下认真复习,理解掌握本节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
3
篇十:苏教版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认识除法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对平均分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使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数学化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与应用价值。它既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也是以后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基础。纵观本单元的教学,主要的特点是强调对除法意义的体验。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两次“试一试”。例5从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引出除法算式,介绍除号和算式的读法;“试一试”让学生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分物体,根据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尝试填写除法算式。例6从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物体的活动中再次引出除法算式,并介绍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试一试”让学生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物体,尝试填写除法算式。这样就把平均分物体的两种分法都用除法算式表示,使学生比较全面地初步了解除法的意义。“想想做做”主要安排在看图平均分物体的基础上填写算式,也安排了复习除式读法和各部分名称的练习。
设计思路:
认识除法的意义,对低年级学生来讲是非常困难的。教学时,我分两段教学这部分内容,根据平均分东西的两种不同情况,分别教学例题和尝试题,让学生认识每种情况下除法算式的含义,形成对除法意义的完整认识。分段安排教学内容,并把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和教师必要的讲解、小结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学会用除法算式表示按要求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进一步完善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不同层次学生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情感。教学重,难点:从平均分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认识除法,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具,学具:圆片,小棒教学过程:课前:分糖果游戏:20粒糖,按每()粒一份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分得的结果是()份。20粒糖,按分成()份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分得的结果每份是()粒。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回顾加法、减法和乘法的含义)出示教材第48页主题图小朋友,你们坐过缆车吗?这里有5条关于坐缆车的信息,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1)坐缆车的有4人是男生
(2)坐缆车的有2人是女生(3)一共有6人坐缆车(4)每辆缆车可以坐2人
(5)正好坐满3辆缆车
谁能从这5条信息中选两个作条件,提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能提出用减法、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条件问题)
板书:加法减法
乘法
小结:把几个数量合起来,求总数一共是多少的问题,用加法解决,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的问题,用减法解决,加法算式中的和就是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加法和减法之间是有联系的。乘法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他们之间也是有联系的。(连箭头)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前两天我们刚刚认识了平均分,这里有一个关于平均分的问题,用我们学过的方法你能解决吗?
(出示例5:6个小朋友坐缆车,每车坐2人,要坐()车。)
打开自备本,在自备本上写一写你的想法,老师这里有6个小圆片,那个小朋友想用圆片分一分的我可以借给你。
展示学生的想法,请学生汇报,交流。
(1)画一画、圈一圈(2)6-2-2-2=0(学生没有出现这种方法就不讲)(3)(3)×2=6,想乘法(4)用圆片分一分,每堆2个,分成了3堆
小结:用小圆片分一分,画一画、圈一圈,连续减去几个2,或者想几个2相加是6,用这些方法都可以把6个小朋友,按“每2人一车”平均分,分得的结果是可以坐满3辆车。
2、“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抽象认识除法(1)你用的这个方法,我们没有学过,你来介绍一下这是一个什么算式?(如果有学生写出了除法算式,就出示让学生来交流。)是的,用除法可以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2)我们还可以用除法这样来表示刚才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如果没有学生写出除法算式,就老师直接引入。)(课件出示除法算式)
板书:6÷2=3
提问:6表示什么?(一共有6个小朋友)
提问:这是什么符号?(板书:除号)
老师示范:(学生书空)
写除号时,先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会画吗?
(数学小知识:p50你知道吗?)
除号在这里就表示平均分,2表示什么呢?(每2人一车)
6个小朋友,按每2人一车平均分,就可以写成6÷2。
提问:3表示什么?(要坐3车)
这个算式读作:6除以2等于3(板书:读法)
(齐读)
小结:把6个小朋友,按“每车坐2人”平均分,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求出要坐3车。(课件出示:6个小朋友坐缆车,每车坐2人,要坐(3)车。)3、沟通除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对比:(3)×2=6
6÷2=3
小朋友,现在我们来比比看,这个除法算式和刚刚想的乘法算式,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学生回答)
是啊,除法和乘法之间有联系,乘法又是一种特殊的加法,加法和减法之间也有联系,说明除法和减法之间一定也有联系,这四种运算方式之间互相都有联系。(板书:除法,画箭头)
4、“试一试”巩固认识
小朋友,像这样:12个苹果,按“每只小熊分3个”平均分,我们也可以用除法计算求出能分给4只小熊?(课件出示),小朋友把数学书翻到第48页,试一试,写出除法算式。汇报交流:1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5、小结,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运算方式——除法。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求分成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板书: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认识除法)
6、“按分成几份平均分”抽象认识除法
(出示例6)把一些物体,按“分成几份”平均分,求每一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板书:按“分成几份”平均分)(课件出示: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每组(2)人。)6个小朋友,按“分成3组”平均分,每组几人?老师这里有6根小棒,谁来分分看?(学生回答:把6人平均分成3组,每组2人)
篇十一:苏教版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P> 教学设计方案学校:常州市花园第二小学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班级:二(5)
课题:认识除法执教:孙丽燕
人数:46日期: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减法算式表达平均分的过程,并从减法算式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中,初步理解除法
是减法的一种简便运算,知道平均分时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会读、写除法算式,并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沟通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初步渗透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乘除法之间能够进相互的转换。
※制定依据:★内容分析:关于除法认识的教学,教材把理解其意义定位在它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运算,平均分时除法
的物化形式,除法的意义是表示把一些东西分成相等的几份。在这节认识除法的课之前还有两节很重要的关于平均分的教学,这是为认识除法做好准备的教学,所以前期我们进行了平均分两课时的安排:第一课时认识平均分,理解什么是平均分,并且在理解了平均分的基础上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以及“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物体”的方法,整体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分法。第二课时是将深刻理解平均分的两种分法,并能有序地进行平均分,熟练两种不同的分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今天的教学就是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教材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从让学生认识“平均分”开始,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除法是四则运算中一种,除与分有联系,除是“分一分”时产生的运算;分与减有联系,除法是同数连减的简便运算;除与乘有联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显然,知识间的关联性有些复杂,教材选择了从“平均分”入手,循序渐进,逐步铺垫,为学习除法的意义作准备。那么,在教学的过程是否能同时体现除与减、除与乘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经历生成除法的过程,在体会除法意义的同时,勾连起知识之间的联系,拓展教学的育人价值。
加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减法(连续减去相同的数,减完为止)
把总数每几个一份
平均分
除法
乘法
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除法是从总数里连续减去几个相同减数的简便表示,乘法
从加法发展而来,成为除法从减法发展而来可以类比迁移的经验。但是,乘法解决的问题就是求几个
相同加数的和,求总数,与加法直接关联。除法则不同,所解决的问题并不是求剩余或者求部分,而乘法
是“求从总数里最多能够连续减去几个相同的数”,减的过程的实质是平均分的过程,平均分的过程
就是连续减去相同的数,直至减完的过程。要是实现“平均分”又有两条路径,“包含分”和“等份
分”,所以除法是解决两种平均分的运算。
★学生实际:
首先,在认识除法之前,学生认识了乘法,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为本节课
由减到除的类比思考提供了结构支撑。但是“除法”这个名词学生可能听说过,但是除法的意义表示
什么什么时候用除法来解决问题,对学生而言是模糊的、抽象的。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有过分东西的经历,知道要分的公平,必须每份同样多,但是如何
实现公平的分,需进一步清晰路径。
第三,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就用减法来计算,从总数里面去掉几部分用连减来计算,都是学生
已有的基础,但是从总数里面连续去掉几个数,正好去完,去了几次,就是答案,学生没有这方面的
理解和积累。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里面有()个2
一人一题,同桌相互检复习旧知,为新课
常规积累
8里面有()个424里面有()个6+3+3=()×()
查。
做准备。
2+2+2+2+2+2+2=()×()
5×5=()+()+()+()+()
引入:老师带来了8个苹果,分掉1个,还剩多少学生快速回答你会列算式吗
回顾解决问题时的连减现象。
第一环节
理解两种分法的算式表达过程
再分掉3个,再分掉4个,这样就正好分完。
你能列算式表示吗
学生说出连减算式
在分的过程中,体
说明:我们往往可以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
会每份分得同样
程。(一)包含分,经历连减算式产生的过程材料一:8支铅笔,每人分2支,分给几人
正好分完
先在课堂练习纸上画一画,然后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多、平均分成几份,并将操作与算式沟通,经历连减算式
要求:在纸上画一画,想一想这个分的过程预设状态:
产生过程,为寻找
可以用一个怎样的算式来表示过程中打开半成品加工:8-2-2-2
①8-2-2-2②2×4=8③8-2-2-2-2
减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对着图解释: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是怎么同桌讨论,发表观点。
想的
明确:8-2-2-2-2,减初步感悟可以用口
明确:8-2-2-2-2,减了几个2
几个2,初步感觉比较诀解决问题。
呈现:2×4=8,求出来的结果是8,是不是能麻烦。
分给8个人呢
小结:从8里面连续减去几个2后正好分完,
就是分给了几个小朋友。
(二)等分分,经历连减算式产生的过程
材料二:10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
每人分几支
学生思考分的过程画
要求:在作业纸上画一画,想一想又可以列图,列算式
出一个怎样的算式
预设状态:
打开:平均分给2人,一次2支一次2支……①
不算产生连减的算式和用乘法想的方法,并逐步感到连减算式的麻烦,为
呈现:10-5-5交流(结合分法解释)平均分2个人,每次拿出几支来分,就要减去几。相互说一说。小结:从10里面连续减去几个2,就是分了几次,每人就分到了几支。
②10-5-5讨论交流。思考减法算式,发现要
后面的连减和除法、除法和乘法的沟通做好充分的准备。
减5个2
虽然这里有两种分法,但都可以用连减的算
式来表示。
第二环节:
经历除法概念的形成过程
(一)运算产生材料三:过渡:现在要分的总数越来越多啦。
(1)如果是18支铅笔,每人3支,分给几个人正好分完
(2)如果是32支铅笔,平均分给4人,每人能拿几支
要求:不画图,把想的过程放在心里,你们能用连减算式来表示呢完成的小朋友跟同桌交流。
篇十二:苏教版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P> 第4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50页例5、例6,“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会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经历从简单的平均分问题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难点: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的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教学例51.出示例题的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并说明图中的小朋友们打算坐缆车上山去游玩。提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2.出示图下的文字,指名读题。3.启发思考:怎样才能知道6个小朋友要坐几辆车呢?你打算怎么办?如果学生能直接想出答案,则按照以下过程组织学生活动:(1)追问:你是怎样想到要坐3辆车的?(2)启发:这样的想法对吗?有什么办法能说明是对的?(用圆片代替缆车摆一摆)
如果学生不能直接想出答案,则按照以下过程组织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想到可以用圆片分一分或画图圈一圈。再选一种方法进行操作并交流操作的过程和结果。(2)提问:一共6个小朋友,每2人坐一辆车,要坐几辆车呢?4.讲解:通过分圆片、画图,我们发现几个2人是6人?因为6人里面有3个2人,所以要坐3辆车。像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揭示课题并板书:6÷2=3)
“÷”是除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的运算符号。介绍除号的写法,并示范算式的读法。
指导学生练习写除号,读、写除法算式。
5.提问:6÷2=3表示把6个小朋友按每几个一组地分,分成了几份?二、教学第48页“试一试”1.让学生先观察情境图,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再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可以分给几只小熊”,并在书上填一填。
2.提问:上面这样的平均分过程,可以用什么除法算式表示?3.让学生读一读除法算式和得数。
提问:这里的12÷3=4表示把多少个苹果按每几个一份去分?分成了几份?也就是说,12里面有几个3?4.小结:像这样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去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三、教学例61.出示例题中的情境图和图下的文字,让学生看图、读题后,提问: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自己先试一试,再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
学生可能用小棒或圆片代表小朋友分一分,也可能借助已经积累的平均分的经验,想到把6个小朋友平均分成3组,每组2人。2.指出:像这样“把6个小朋友平均分成3组,求每组有几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板书:6÷3=2)
提问:这道算式表示把多少个小朋友平均分?分成几组,每组有几人?3.说明: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是“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是“除数”,除法算式的得数叫作“商”。(在算式相应的数下面板书:被除数、除数、商)
让学生结合例5中的算式说一说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四、教学第49页“试一试”1.先让学生自己看书,独立完成,再组织汇报。2.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每人分得4支铅笔的?这里的8÷2=4表示把多少支铅笔平均分?分成几份?每份有几支?能把这道算式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五、比较例5和例61.谈话:通过例5和例6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除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例5和例6,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想到:例5和例6都是把6个小朋友平均分,例5是把6个小朋友每2个一组地分,求可以分成几组;例6是把6个小朋友平均分成3组,求每组有几人。它们都可以用除法计算。)2.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无论是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多少份,还是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计算。
六、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1)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独立完成,并组织交流。(2)提问:你们是怎样想到“5次能搬完”的?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练习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做“想想做做”第3题。(1)理解题意后,提问:这道题要求根据同一幅图回答几个问题?(2)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填的。(3)提问:第(1)题的算式15÷3=5表示什么意思?第(2)题的15÷5=3呢?4.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七、教学“你知道吗”
先让学生自由地读一读,再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八、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6个人,每车坐2个人要坐(3)车。
6÷2=3
读作:6除以2等于3
┇
除号
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每组(2)人。
【教学反思】
6÷3=2被除数除数商
本课教学利用情境图提出问题,并及时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探索结果。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引出平均分的活动,再把平均分的活动抽象为除法,建立数学模型,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的独立思考相结合,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
问题。
篇十三:苏教版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P> 除法的初步认识伊旗第二小学刘水桃一、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活动,掌握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二、教学重点: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三、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四、教具准备:课件出例如4图片,小棒。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引入新课师:瞧!可爱的熊猫来了,熊猫宝贝最喜欢吃竹笋啦!可是它不会分竹笋,你们能帮助它吗?〔能〕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你从图中知道什么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引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把12个竹笋平均分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个。师:“平均放在4个盘里〞是什么意思呢?生:每盘分得同样多。师:那该怎么分才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呢?〔设计意图:这停顿一下,给孩子稍作思考的时间。〕〔二〕自主探究新知学习1动手操作,积累经验
师:下面同学们可以用小棒代替竹笋分一分。边分边说你是怎么分得,现在开始动手分一分。
2直观演示,解决问题师:谁想上黑板来给大家分一分〔边操作,边说明1个1个分,先2个后1个分,3个3个分〕师:老师如果先2个2个分,把剩下的能不能放进一个盘子里呀?生:不能。师:为什么?生:要平均分。师小结:是的,不管你是1个1个的分还是2个2个在1个1个得分,结果都一样的,每个盘里放几个竹笋呀?生:每个盘里放3个竹笋。〔设计意图: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质疑、交流等活动,强化平均分的意识,为后面除法运算做铺垫。〕3尝试列式,明确含义师:每个盘里放3个竹笋是平均分吗?〔是,师板书平均分〕师:那你们能用一个算式表示“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这件事吗?〔学生在本上试写〕
12÷4=33×4=12…师:那你觉得哪个算式更适合表示这件事呢?生:12÷4=3师:为什么乘法不适宜呢?生:说略
师小结:3×4=12表示求几个几是多少,求3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不符合这道题意擦掉〔不能用乘法计算,擦掉其他算式〕
像这样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设计意图:通过让每个学生进行算式的在创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思同时在不断地交流比拟中,突出算式所表示的含义。〕师:算式中间的这个符号叫什么?〔除号〕写除号时,先写一条横线,在上下各写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你们知道吗?它是由瑞士数学家拉恩在1659年所创造,“÷〞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小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师生一起用手势写,教师画↑〕师: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注意除号读作除以,谁能像老师这样读一遍?你们会读吗?大家一起读一遍。师:我们会读除法算式,下面同学们在练习本上把这个除法算式标准的写一遍。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手指算式〕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又表示什么?师:现在你们说说12÷4=3表示什么意思吗?同桌互说,展示说。〔叫2个1个=3表示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师:同学们,你们瞧!这么长的一句话,用一道算式就可以表示出来,多么简洁啊!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除法的初步认识。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除法的构建过程,感受学习除法的价值。通过明确算式中的平均分的对应关系,强化对除法含义的理解。通过渗透数学文化知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增强学习除法的兴趣。〔三〕稳固练习,加深体会1刚刚我们知道了熊猫宝贝是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
个。那么谁举例说明熊猫宝贝还可以把12个竹笋怎么平均分?12÷3=412÷2=612÷6=212÷12=1
师小结:看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除号左边的数表示平均分的总数,除号的右边表示平均分成几份,等号的右边表示每份几个。
2师:下面我们看猫宝宝分鱼,它遇到了什么问题?生: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里,每个盘里放几条?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谁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设计意图:稳固除法概念,通过讲15÷5=3表示什么,让学生体会算式的抽象性和概况性,渗透模型化思想。〕3比照练习,领悟等分师:小猫分鱼的事解决了,下面老师还想考考大家,你们想不想挑战?〔想〕看大屏幕,认真读题,想想怎么列式表示?下面先自己试着做一做。生:汇报师:咦!这两题看起来很像,那他们表示的意思一样吗?生:不一样,第1题表示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5根,10÷2=5,第2题表示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2根,10÷5=2。〔课件出示小棒演示〕师小结:嗷!都是把10根小棒平均分,一个是平均分成2份,一个是平均分成5份,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分的结果也不同。所以两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也不同。
4老师再出一个除法2021=5算式,谁能根据老师的这个算式编一个数学题。
〔四〕全课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师:像这样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用什么计算?用除法计算必须是平均分。〔五〕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
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除号12÷3=412÷2=612÷6=212÷12=1
推荐访问:苏教版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除法 教学设计 苏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