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深剖问题原因没有完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深剖问题原因没有完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4篇
第1篇: 深剖问题原因没有完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来的延展深化,是持续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的重要抓手。两学一做不仅要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更重要是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来,做一名合格的中共党员,深刻领悟我是党员我光荣,继承和发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时刻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内外兼修。
“内”就要坚定信念,加强学习,以照镜子来正衣冠。学习是我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利武器,学习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指南针,学习是我党改革创新的不竭动力。《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照镜子”来让我们清楚认清自身发展中的不足,并不断“正衣冠”来改正自己。要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要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端正行为,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作为一名基层纪检工作人员,更要不断的学习党章党规来警醒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筑牢防腐拒变思想防线,坚定信念,用自身的正气给身边的党员带来正能量,给群众提供满意的服务。今年以来,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20余人次,处理群众反映党员违纪案件3件次,处理信访件3件次,扎紧违纪腐败的口子,使机关党员干部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
“外”就要遵纪守法,遵守党章党规,做合格党员。 《官箴》:“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
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
公则明,廉则威”。我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所赋予的,没有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支持,我党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应时刻向党的基本理论与路线方针看齐,谨言慎行,以身作则,以知行合一作为自身工作的指引方向,提示自己用行动践行党员的使命,在工作中,不得拈轻怕重,而应主动承担重任,完成领导所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要树立服务意识、廉洁意识,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谋人民之所福,真真切切的帮助群众解决身边的困难。同时在基层战线上,党员干部要自觉的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纪律,规范自身行为,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要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用实际行动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困难。群众之事无小事,党员干部就要为群众全心全意服务。
******强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要坚持学做结合、以学促做,才能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学不思,即使学得再多也不会有益处;
只学不用,就会陷入“本本主义”。因此,在党员深入学习基础上,引导党员将所学所思自觉应用到工作生活上,应用到严格要求自己上。“两学一做”的最终目的,是用知识武装头脑,用规矩规范自己的行为,用思想引导自己的行动,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精神,用“三严三实”指引自己,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我们应以此为契机,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态度虚心向领导、向同事、向群众学习,以弥补自身不足、不断进步,并不断坚持以知促行的要求,力求做一名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第2篇: 深剖问题原因没有完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习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者:段钢;
作者机构:《社会科学报》;
来源:中文自修:中学版
ISSN:1000-7245
年:2015
卷:000
期:005
页码:P.62-62
页数:1
中图分类:G634.3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素质问题;人文素养;环境的价值;《雷雨》;自我教育;社会信任;教育体系;精神文明建设;中国传统文化;妄加评论
摘要:双方同学的辩论有理有据,各持立场,让人耳目一新。A方从社会价值观的角度剖析当代年轻人的认知,认为这与社会大环境的价值导向有关。在事件中,反映了社会对经典的随意态度,年轻人漠视行为的出现毫不奇怪,出现意想不到的笑场。这是可以理解的。B方同学认为,经典需要被尊重,这样的行为体现了年轻人的素质问题。即使不懂得经典,也要表现出应有
第3篇: 深剖问题原因没有完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践行三严三实争做群众满意的好干部
今年三月,一个时代的强音,一种践行的标准,成为了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那就是践行“三严三实”。她作为一面镜子,一把尺子,让我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严”字当头,“实”字当先,“好”字当标,“满意”当旨。笔者认为践行“三严三实”应当在思想上践行,在作风上践行,在行动上践行,让我们在憧憬希望中努力,让我们在振兴一方经济中阔步前行,让我们在造福一方百姓中实现梦想,努力争做一名群众满意的好干部。
思想上践行,严”字当头。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修身”为要、“用权”为本、“律己”为遵。几千年的中国很早传承着儒家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修身”的重要。“修身”不是件易事,是一种自我完善,是一种自我超越,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作为乡镇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向书本学,向有经验的同志学,向社会实践学,向群众学,要把群众当老师,在实践中不断强化自己的理论功底,要像焦裕禄、杨善洲、兰辉等先进典型那样,坚定理想信念,保持高尚情操,随时随地把自己和人民群众连在一起,努力争做一名学习型、创新型的乡镇党员干部。“用权”是很多人的渴望,也是很多人的追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给人带来无上的光荣与骄傲,也可以带来不尽的耻辱和悔恨。我们伟大而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他的逝世何以会为我们留下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历史画面,何以会使联合国也为他悄然降下半旗,使世界为之顿然。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这样说:“中国地大物博,他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可他的总理却没有一个孩子;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他的金银财宝数不胜数,可他的总理却没有一分钱的存款”。这就是我们位高权重的总理,他用一生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用自身的崇高塑造着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全世界的形象。可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这样说:“权力是我手中的一张牌,有了它,可以换来大把的钞票,再去换来更大的权力,进而捞取更多的享乐。” 脸上毫无愧色,心中一片志得意满。最后呢,他得到的只是一颗正义的子弹和世人的唾弃。作为乡镇党员干部,手中都或多或少掌握有一定的权利,要慎权思行,坚守公平正义,让权力在阳关下运行,让权力更好地服务一方百姓,造福一方百姓,引领一方发展,维护一方安宁。“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常须做到“四自”:一要自重。对自己的人格、自己的言行、自己的名誉要非常珍重,不轻浮流俗,不狂妄自大,不自轻自贱,待人处事要与自己的身份相符。二要自省。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养成每日“三省吾身”的习惯,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检点自己的作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三要自警。带头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十项规定,不该想的不想,不该去的不去,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办的事不办,真正做到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管得住小节。四要自励。就是要自强不息、奋发进取,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满足、不懈怠、不放松,鞭策激励自己不断加强学习,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领航争先,真正树立起一名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良好形象,真正发挥好一名乡镇党员干部应该起到的积极作用。
作风上践行,“实”字当先。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往今来必成于实。习总书记讲“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就是要求我们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作风是旗帜,作风是形象。“打铁还需自身硬”强调的既是素质,更多的是作风。凡事须躬身亲为,方知事情的原尾,凡事须躬身亲为,方知事物的内在规律,凡事须躬身亲为,方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翟鸿燊在《高品位的沟通》中讲“问题就是答案,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就按您说的办”。我们作为一名乡镇党员干部,面对的是基层,接触的老百姓,如何服务好老百姓,如何解决基层的实际问题,如何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关键靠务实的工作作风。要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愿、所盼。要正确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作好政策解释,只要把群众当亲人,视为衣食父母,就没有办不好的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这些都是对我们乡镇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检验。实践证明:只有务实过硬的作风才能知民情、集民意、化民怨、顺民心。良好的作风是素养,是美德,是能力,我们必须在“硬、细、实、快、好”五个方面下功夫,锻造求真务实、与时俱进、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硬”就是作风硬朗,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抓敢管、敢打硬仗,敢于攻坚克难,敢于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关键时候冲得上、顶得住、拿得下、干得好。“细”就是严谨细致、深入具体、细心周到。“实”就是真抓实干,作风实、抓得实、落得实。“快”就是要抢占先机、加快节奏、提高效率,做到思考要快,谋划要快,落实要快。“好”就是过程要好,效率要好,效果要好,群众评价要好,组织上认可。就文江而言,文江是高县的经济强镇,事务繁多,工作千头万绪,面对的是发展的压力,安全的压力、维稳的压力、城管的压力,民生的压力,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我们要有过硬的优良作风。只有作风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才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来,我记得中组部到宜宾调研时曾赠予宜宾党员干部的四句,那就是“把责任举过头顶、把道义扛在肩上、把人民装在心中、把名利踩在脚下”。这既是对我们的鼓励,更是对我们的鞭策。我们作为乡镇党员干部要主动走下基层接地气,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做好事实事,做到“上为组织分忧,下为百姓解愁”。“是雄鹰,就要搏击风雨翱翔广阔蓝天;
是大雁,就要排头领队飞越万水千山。”今天,在时代赋予的大舞台上,我们干事创业正逢其时,不论肩上的任务多么艰巨而繁重,我们都要到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矛盾最多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用“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这是呼唤,更是行动。我们一定要珍惜干事创业的机会,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稳中求进,创新求效,努力把文江的事情做得更好,实现美丽繁荣和谐的文江梦,造福于文江八万多百姓。
二是全力服务煤矿企业,加强对保留矿的指导与服务,帮助政策性关闭煤矿解决遗留问题,克服了8个煤矿政策性关闭后给群众带来的就业压力;
三是加强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对上争取了芙蓉矿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产业连片开发、五小水利、小流域治理等项目,以项目拉动促进了群众增收;
四是基础建设明显改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全面启动,腾龙新村建设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项目提前完成,一项项工作任务的出色完成彰显了我们在行动上践行“三严三实”的生动实践。落实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快,凡是县委、县政府部署的都是需要我们去宣传、去贯彻、去落实,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与中共高县县委、县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本行政区域得到了较好落实,助推了文江发展,向文江八万多父老乡亲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4篇: 深剖问题原因没有完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教育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保障。依法治教重点在于“治”,但不能唯“治”,应该注重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观念树立、意识培养和行为养成,让知法、依法、守法、护法成为教育行政管理者、校长、教师和全体学生的自觉行为。
依法治教的根本宗旨不是秩序重建,而是促进意识唤醒。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必须以完备的法律体系做保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现行以《宪法》为核心、以《教育法》为主体、以《义务教育法》等单行法为框架、以行政法规为重要内容的教育法律体系已不足以覆盖教育需求。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六修五立”任务,就是为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教育立法是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根本宗旨并不是秩序重建,不是对现有教育治理体系的全盘否定,也不是对当前教育秩序的重新整饬,而是在于通过法治宣传教育,向全社会大力普及教育法律法规,让受众真正具备教育法治的理论和精神,唤醒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治教的责任意识,促使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起
对法律的尊重和敬畏,并将法治意识“内化于心”,逐步形成从“硬管理”到“软管理”的自觉意识。
依法治教的核心要求不是行政强制,而是促进行动自觉。教育法律法规是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遵循的规则,具有约束力和强制性,能够保证令行禁止。教育行政执法则通过教育行政措施、教育行政处罚、教育行政强制执行等途径推进依法行政,推动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治校,是教育法律法规实施的关键,也是依法治教的重要手段。但行政强制不应该成为依法治教的核心要求。教育法律体系的“修”与“立”是为了用更加完备的规章和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教育管理者心存红线意识、规则意识,实现从“不敢”“不能”到“不想”越线的思想转变,并将法治意识“外化于行”。
依法治教的主要手段不是集中治理,而是促进长效调控。在依法治教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针对突发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利用行政执法手段予以集中治理。然而,教育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导致这种集中治理的实效性不强,在集中治理后类似问题又会反弹、回潮。诸如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之所以频现,校车安全事故之所以频发,教师师德师风问题引发的非正常事件之所以频频被爆料,不是因为管理层治理不力,而是在治理的过程中多采用的是突击式、运动式或跟风式的整治,其特点是阶段性的短期行为,缺少了持续性的
常态化跟踪督查管理,没能形成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约束机制,因而,这种集中整治只是治标之策,促进长效调控才是治本之道。依法治教工作中,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既需要突击式的集中整治,以求立竿见影地解决群众关心、政府关注的教育问题,又需要规范化、常态化的管理手段,以促进各类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长效调控。
依法治教的终极目的不是遏制创新,而是促进改革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总体目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关系到千家万户,必须把握好改革和法治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依法治教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
另一方面,教育在重要领域、重大事项的改革必须以法治为依据和保障,做到用法有据。依法治教强调所有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从事各类教育活动时,都应当遵守或不违背教育法律的规定和精神,但并不代表凡事默守陈规、按部就班。恰恰相反,依法治教更加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倡导教育基层在法律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大胆进行教育探索和创新,逐步在教育管理、文化建设、教学模式、育人途径等方面形成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品牌,从而推动教育改革的健康深入发展。
(作者系荆门市教育局局长)
推荐访问:外化 内化 于心 深剖问题原因没有完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深剖问题原因没有完全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