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太阳》1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太阳》【10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太阳》1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诗歌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含义是本课的学习难点。
教学方法:
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给学生发放导学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老师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
(一)初读课文
1、组内检查读课文情况
2、边读边思考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这首儿童诗用拟人化的手法,把( )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 )的孩子游玩。
3、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1号领读“彤、陪”其他组员跟读,读错的组长教读三遍
2号领读:“彤、霞、陪、趁”, 其他组员跟读,读错的组长教读三遍
3号4号交替领读词语“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4、交流识字方法。
三、班级展示
展示学习成果。
1、展示生字词,重点指导:彤、趁
2、展示读课文。
3、展示背诵课文。
4、质疑探究
5、自悟自得
四、完成练习
完成导学单中的一至三题。
第二课时
一、小组合作
(一)有感情背诵课文。
(二)交流以下问题
1、太阳都做了哪些好事?太阳还能做那些好事?
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小树和鲜花并列在一块来写?这第二小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太阳在其他国家都会干些什么呢?
4、“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什么?除了太阳是大家的,还有什么是大家的?
5、你想对别的国家里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呢?
二、班级展示
1、 太阳都做了哪些好事?
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小树和鲜花并列在一块来写?
3、太阳在其他国家都会干些什么呢?
4、“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什么?
5、你想对别的国家里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呢?
三、质疑探究
学习至此,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小组内自主质疑,自主解疑,如还有疑问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
四、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五、完成导学单中的 四至六题。
自行完成下面的训练题目,完成后小组内进行答案交流。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太阳》2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2、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能够正确填写关联词。
3、了解列举数字的作用。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谜语:
出示谜语:(齐读)
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出示课题。
2、有关太阳的神话、传说、故事:
太阳给人类送来了光明与温暖,从古至今,有许多关于太阳的故事。
看,这就是古代人眼中的太阳──三足乌。(出示图片)
(师讲述:太阳的传说)
3、过渡语:
我们的课文就是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开头的。
学生齐读,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呢?
⑴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人类在远古时代对太阳的认识。
⑵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现在人们对太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4、听课文录音,思考:
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太阳?
(板书:特点关系密切)
二、新授
1、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
太阳是个大火球。
太阳这个“大火球”有什么特点?各用一个字概括。
2、分析指导:
远:距离地球1.5亿公里。在学生回答时,出示有关的图片。
问,课文是分几步来说明太阳的“远”的?(列数字、比较)
齐读有关的句子。
教师小结:
(出示要点)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太阳的“远”,再用比较的方法让人形象地感到太阳的距离远。
学生齐读要点。
3、学生自学“大”和“热”:
大:130万个地球。
热:表面温度6000度,中心温度更高。
分小组自学,自学后交流,说说课文中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
4、能不能把太阳的这些特点连起来说?
刚才同学的话中运用了许多数字,用了这些数字有什么好处?
通过列举数字和比较,可以给人留下比较清晰的印象。
5、教师小结:
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它有巨大的质量和引力,它与地球距离有1.5亿公里,那么遥远。
出示关联词练习:
⑴( )太阳离我们很远,( )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⑵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⑶(虽然)太阳很大,(但是)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起来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分析:第一句中可以什么关联词,为什么?
第二句呢?这是什么句?(指名读句子)
第三句有几层意思,谁能正确填写?
齐读练习。
太阳( )离我们这么远,( )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6、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⑴出示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子。
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交流中提出来。提出问题,解答疑问。
⑵学生读有关的句子,提出不能解答的问题。
⑶归纳,集体解答。
7、学生表演:
谁愿意来扮演太阳,回答同学们的几个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教师提问:
太阳,有人用箭射你,能射到吗?
为什么我每次看你总感到很刺眼?
书上说,埋在地层底下的煤炭与水的循环、风的形成你有关,可是我怎么也看不出来,你能告诉我吗?(观看有关的影片)
妈妈很喜欢晒被子,她说有好处,这是真的吗?
老师说,刮风下雨,也和你有关,这是什么道理?
出示关联词练习:( )没有太阳,地球上( )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来理解。)
三、结束
1、练习:
我这里有一段影片,可惜它没有配音,谁愿意当一回播音员,给影片配音?
(先看一遍影片,讨论后确定解说词)
(边看影片边配音)
2、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太阳》,它介绍了太阳的几个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与地球的关系十分密切。
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些有了答案,有些还没有答案。因为人类对于太阳的了解还十分有限,宇宙中还有许多奥秘正等待人们去揭开。希望在将来,人们能揭开这些奥秘。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太阳》3
教学目标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2.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3.理解“……其实……”“如果……就……”“虽然……但是……”等关联词语的作用。
教学重点: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
教具准备: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
导学过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自学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同学们,在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天天都能见到太阳,可是关于太阳的知识你知道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篇介绍太阳知识的课文。(板书课题)
根据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作板书,)
接下去我们来看看课文,是不是写这些东西。
二、自由朗读课文,自学:
(1)一边读,一边对照刚才的问题在课文中的哪部分,想―想每段写什么。
(2)自学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识记字形。
三、证实审题推测。理出课文思路。
根据审题时学生推测的内容,逐一与课文有关段落对应起来。
板书:
远(1)
特点 大(2)
热(3)
太阳 动植物(4)
关系 天气变化(5-6)
(4-8) 防治疾病(7)
总结全段(8)
四、学习“提示”,对照以上板书,明确阅读训练重点,给课文分段。
1.看板书,说说课文安排哪几方面的内容,课文可以分几段。
2.齐读“提示”,对照刚才的归纳,看看是否归纳正确,强调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了解课文作者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的,
五、检查字词学习情况(词浯表中11个词语),重点教学“繁殖”、“水蒸气”两个词。
六、细读第一段。
1.读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词语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A.其实( ),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B.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 )它却大得很。
C.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 )要走3500年。
D.中心温度估计( )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七、作业
1.抄写课后习题4中的词语,含生字的词多写两次。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太阳有哪三个特点?用数据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二、细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思考并回答;
这段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划出总起句和总结句。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具体说明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边讨论边板书:
(1)动植物人的吃穿用靠太阳关系
(2)云雨雪是太阳带来的,密切
(3)热冷风是太阳带来的
(4)太阳光可用来防冶疾病
3.齐读最后―个自然段。
讨论:
(1) 这段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总结,强调)
(2)在说明方法上有什么特点?(正面叙述和反面叙述配合),哪―段也是这样说明的;
(3)在段中分别找出“光明”和“温暖”的反义词:
4.朗读第4和第8自然段。
师导读:“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关系密切。”作者从正面叙述― 生接读:有了太阳……
师导渎:从反面叙述――
生读:如果没有太阳……
三、本课是一篇说明文,这类文章一般有什么特点呢?
(可从内容、表达方式、结构及语言方面来认识,详细见《教参》)
四、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直接写太阳离我们很远的句子是哪几句?
可不可以单列为一段?与原文相比,哪种开头好?为什么?(进一步理解“传说”)
五、作业
(1)听写词语。
(2)作业本第3、4、5题。
板书设计
太 阳
远 1.5亿公里
特点 大 130万个地球
热 6000度1800万度
植物、动物 吃 穿 用
与地 气候 云 雨 雪 风
球的 疾病 细菌
关系 地球 人类、世界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太阳》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用读、思、评结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太阳最爱孩子”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文章时边读边思考并能提出问题。
4学会感受和欣赏*的事物。
教学重点
1用读、思、评结合与边读边思考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感受和欣赏*的事物。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多媒体或教学挂图、朗读录音带或用于配乐的磁带。
学生:搜集了解有关太阳的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师:一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晴天早早起,按时来上工。
从我们出生那一刻起,太阳就天天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太阳,你好》
这篇课文,看看太阳都为小朋友们做了些什么?(师画出太阳简笔画)
二、配乐欣赏,感知全文
1.老师自己配乐范读。辅之以多媒体幻灯片或挂图,展示文中所描绘的景象。
2.小组合作,借助生字卡片互教互学,巩固生字读音。
三、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段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大意。(注意纠正字音)
3.齐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太阳”的?
四、美读交流,感悟体验
(一)学习第1段。
1.齐读第1段,结合旁批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生自由交流,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旁批,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词,对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提示、指导)
3.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
太阳行走在天上。他看见的东西最多,他听说的故事最多,他知道的事情也最多。(“最多”一词重读)指导读——师生点评——分组赛读。太阳这么见多识广,那他都看见些什么,听见些什么,知道些什么呢?
(二)学习第2~14段。
1第2~3段(可依据学生回答进行变序教学)。
(1)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研读,边读边思考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喜欢它?(字词方面鼓励学生结合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或小组相互讨论自主解决)
(2)你看到了一幅什么画面,相互议一议,并把自己感受到的批在旁边。
(3)全班交流自己读后感受到的美景。根据学生发言,师相机出示挂图或多媒体教学课件,让生看看太阳怎样放出温暖,使一切变得美好的。可以淡淡地画出简笔画做板书背景。
(4)多形式有感情地朗读。
先自己美读,也可以同桌合作读一读;再指名读——互动点评——分组或男女生赛读。
2第4段。
“他知道小朋友们爱吃水果,就发出光来,放出温暖来,叫瓜田长出了蜜,果林挂满了甜。”
(1)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师相机展示课件或挂图。
(2)生根据自己朗读后的旁批,说说自己喜欢这部分的原因以及自己的感受、想象。
(3)这里没写瓜田长出了瓜,果林挂满了果。这种写法真新颖,你喜欢吗?在习作时,如果同学们多用这样新颖的写法,文章就会显得更有趣。
(4)学生多形式、有感情地朗读。
3第7~11段。
(1)运用前面“读、思、批”的学习方法,边读边思考太阳还看见了什么,他看见这些之后会想些什么,自己批在课文旁边。
(2)全班交流朗读后的感受。
(3)多形式有感情地朗读第7段。
师领读,感受太阳的爱憎立场,讴歌*。
太阳高高地行走在天上,世界每个角落他都走到了,他看见了些什么呢?
生接读。“全世界好的一切他都看见了,全世界坏的一切他也全看见了;全世界美的东西他都看见了,全世界丑的东西他也全看见了。”
(4)太阳他也像小朋友们一样有感情的啊,他爱——(师领读,生接读)
爱——善良的人们。
爱——勤劳的人们。
爱——智慧的人们。
爱——勇敢的人们。
配上活泼欢快喜悦的音乐,指导学生抓住“善良”“勤劳”“智慧”“勇敢”,有感情地朗读,同时以饱满的热情来感染学生。
(5)师:太阳给我们树立了一个美好的人生目标,我们也要努力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做一个善良、勤劳、聪明、勇敢的人。
(6)有感情地朗读7~11段。
4第12段。
(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边听边批下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师领读,生接读。
太阳最爱什么?
“太阳最爱孩子。”
太阳爱什么样的孩子?
“一切到太阳下来的孩子,他全部爱,爱白皮肤的孩子,也爱黄皮肤的孩子;爱黑皮肤的孩子,也爱棕色皮肤的孩子。”
咱们看看旁批:“这句话揭示了太阳最爱孩子的原因。”哪句话呢?一起读一读。
(因为,在孩子身上,寄托着人类的理想和希望)
(4)个别朗读,师生点评,全班齐读。
5第13、14段。
(1)太阳微笑着行走在天上,他会为自己最爱的孩子们做些什么呢?(联系上下文说说,总结回顾,自由发言)
(2)太阳最爱孩子,为孩子们做了许多好事,那我们跟太阳问声好吧!(师示范把手放在嘴边喊)
生:太阳,你好!
五、配乐美读,评价比赛
1.配上音乐,自由美读。
2.小组推荐或自荐,参加美读比赛。
3.师生共同评价,评选读得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4.模仿读得好的同学再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试着背诵。
六、课外拓展
太阳最爱孩子,他为小朋友们做了这么多,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七、教师总结,升华情感
太阳行走在天上,看见许多东西,他爱一切美好的事物,但他最爱孩子,因为孩子是人类的希望。希望同学们不要辜负太阳对你们的期望,努力成长!
八、自由背诵、积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太阳》5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说明人类和太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课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这两大部分,在内容上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课文在介绍太阳有关知识时,运用数字说明、举例说明、比较说明、比喻说明等方法,把有关知识说得很具体、很通俗、很明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对象分析:
本次上课的学生不是本班的学生,而是四(3)班的学生。太阳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学生差不多每天都能看到它,陌生的是对于太阳的日出东方,从西边落下这种现象、太阳是怎样的、它离我们有多远等在脑袋里有一连串的问题。而对于有关太阳的一些比较简单的谜语、文章都接触得比较多。但对于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就不太了解。
设计思路:
将“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课前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的资料,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地读书,并将读懂的内容大胆地说出来,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点自主学习,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交流自己的认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上有选择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借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我认为《太阳》这篇课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对某一事物进行说明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学生学习完太阳的特点时,我设计了一个写《月亮》的小练笔,将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自然地迁移到“写”中去,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得到写的训练和提高。
教学目标:
1、会读13个生字,正确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3、初步了解课文的结构,大概意思,了解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的几个特点,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谜语引入(齐读谜面)
2、指名猜(师板书:太阳)齐读课题
3、(幻灯出示图片)师: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在晴天我们都能与太阳见面,从古到今人们对太阳都有不同的描述,你还知道哪些?(指名学生说)学生说不出时师简介。
4、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挺多。那现在面对着太阳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指名学生质疑题目)
5、师小结:同学们真会提问,那刚才的问题有些^答~`案已经在这篇文章里,有些还得让同学们课后从课外书中寻找^答~`案,有些问题可能到现在还没有^答~`案,正等着你去解开其中的奥秘呢?
过渡:那现在就让我们读读这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找出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打上小问号。
2、检查字音
座位读————指名读————全班读————开火车读————指名读(去掉拼音的生词)————全班读
3、指名说出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示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理解,当真正理解后再擦去问号)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把课文读通了,下面请同学们用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再读课文。(师幻灯出示方法)边读边画出或写出课文的每一段写了太阳哪几方面的特点?
4、座位讨论写了太阳哪几方面的特点?
5、指名汇报
师板书:
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
与天气的关系
与人类的关系
6、根据课文叙述的内容,你能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主要讲什么?
(指名回答)板书:特点、与人类关系密切
7、通过读第四段开头一句和最后一段,理清课文整个的脉络。第二大部分采用的是“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过渡:那下面我们就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三、理解课文
1、请四人小组学习1—3自然段,想想课文运用了什么方法说明太阳“远、大、热”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组汇报:师板书:列数字、举例、比较、比喻、引用
3、读句子,再次体会这些方法的具体、通俗、明了、有较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过渡:既然这些方法有这样的作用,那我们也学着把它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上吧!
四、拓展练习
1、(出示月亮图)这是什么?那月亮的特点是什么?(远、小)
2、(出示月亮的有关资料)请同学看着这些资料,选择其中一个特点,运用刚才的方法把它写具体,通俗好吗?
3、生小练笔
4、师点评
五、总结
看到同学们这节课能学以致用,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希望我们以后能再有机会坐在一起探讨大自然的奥秘!
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
与天气的关系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与人类的关系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太阳》6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说明人类和太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课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这两大部分,在内容上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课文在介绍太阳有关知识时,运用数字说明、举例说明、比较说明、比喻说明等方法,把有关知识说得很具体、很通俗、很明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对象分析:
本次上课的学生不是本班的学生,而是四(3)班的学生。太阳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学生差不多每天都能看到它,陌生的是对于太阳的日出东方,从西边落下这种现象、太阳是怎样的、它离我们有多远等在脑袋里有一连串的问题。而对于有关太阳的一些比较简单的谜语、文章都接触得比较多。但对于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就不太了解。
设计思路:
将“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课前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的资料,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地读书,并将读懂的内容大胆地说出来,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点自主学习,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交流自己的认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上有选择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借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我认为《太阳》这篇课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对某一事物进行说明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学生学习完太阳的特点时,我设计了一个写《月亮》的小练笔,将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自然地迁移到“写”中去,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得到写的训练和提高。
教学目标:
1、会读13个生字,正确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3、初步了解课文的结构,大概意思,了解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的几个特点,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谜语引入(齐读谜面)
2、指名猜(师板书:太阳)齐读课题
3、(幻灯出示图片)师: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在晴天我们都能与太阳见面,从古到今人们对太阳都有不同的描述,你还知道哪些?(指名学生说)学生说不出时师简介。
4、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挺多。那现在面对着太阳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指名学生质疑题目)
5、师小结:同学们真会提问,那刚才的问题有些^答~`案已经在这篇文章里,有些还得让同学们课后从课外书中寻找^答~`案,有些问题可能到现在还没有^答~`案,正等着你去解开其中的奥秘呢?
过渡:那现在就让我们读读这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找出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打上小问号。
2、检查字音
座位读————指名读————全班读————开火车读————指名读(去掉拼音的生词)————全班读
3、指名说出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示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理解,当真正理解后再擦去问号)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把课文读通了,下面请同学们用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再读课文。(师幻灯出示方法)边读边画出或写出课文的每一段写了太阳哪几方面的特点?
4、座位讨论写了太阳哪几方面的特点?
5、指名汇报
师板书:
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
与天气的关系
与人类的关系
6、根据课文叙述的内容,你能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主要讲什么?
(指名回答)板书:特点、与人类关系密切
7、通过读第四段开头一句和最后一段,理清课文整个的脉络。第二大部分采用的是“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过渡:那下面我们就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三、理解课文
1、请四人小组学习1—3自然段,想想课文运用了什么方法说明太阳“远、大、热”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组汇报:师板书:列数字、举例、比较、比喻、引用
3、读句子,再次体会这些方法的具体、通俗、明了、有较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过渡:既然这些方法有这样的作用,那我们也学着把它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上吧!
四、拓展练习
1、(出示月亮图)这是什么?那月亮的特点是什么?(远、小)
2、(出示月亮的有关资料)请同学看着这些资料,选择其中一个特点,运用刚才的方法把它写具体,通俗好吗?
3、生小练笔
4、师点评
五、总结
看到同学们这节课能学以致用,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希望我们以后能再有机会坐在一起探讨大自然的奥秘!
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
与天气的关系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与人类的关系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太阳》7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2、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能够正确填写关联词。
3、了解列举数字的作用。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谜语:
出示谜语:(齐读)
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出示课题。
2、有关太阳的神话、传说、故事:
太阳给人类送来了光明与温暖,从古至今,有许多关于太阳的故事。
看,这就是古代人眼中的太阳──三足乌。(出示图片)
(师讲述:太阳的传说)
3、过渡语:
我们的课文就是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开头的。
学生齐读,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呢?
⑴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人类在远古时代对太阳的认识。
⑵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现在人们对太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4、听课文录音,思考:
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太阳?
(板书:特点关系密切)
二、新授
1、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
太阳是个大火球。
太阳这个“大火球”有什么特点?各用一个字概括。
2、分析指导:
远:距离地球1.5亿公里。在学生回答时,出示有关的图片。
问,课文是分几步来说明太阳的“远”的?(列数字、比较)
齐读有关的句子。
教师小结:
(出示要点)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太阳的“远”,再用比较的方法让人形象地感到太阳的距离远。
学生齐读要点。
3、学生自学“大”和“热”:
大:130万个地球。
热:表面温度6000度,中心温度更高。
分小组自学,自学后交流,说说课文中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
4、能不能把太阳的这些特点连起来说?
刚才同学的话中运用了许多数字,用了这些数字有什么好处?
通过列举数字和比较,可以给人留下比较清晰的印象。
5、教师小结:
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它有巨大的质量和引力,它与地球距离有1.5亿公里,那么遥远。
出示关联词练习:
⑴( )太阳离我们很远,( )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⑵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⑶(虽然)太阳很大,(但是)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起来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分析:第一句中可以什么关联词,为什么?
第二句呢?这是什么句?(指名读句子)
第三句有几层意思,谁能正确填写?
齐读练习。
太阳( )离我们这么远,( )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6、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⑴出示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子。
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交流中提出来。提出问题,解答疑问。
⑵学生读有关的句子,提出不能解答的问题。
⑶归纳,集体解答。
7、学生表演:
谁愿意来扮演太阳,回答同学们的几个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教师提问:
太阳,有人用箭射你,能射到吗?
为什么我每次看你总感到很刺眼?
书上说,埋在地层底下的煤炭与水的循环、风的形成你有关,可是我怎么也看不出来,你能告诉我吗?(观看有关的影片)
妈妈很喜欢晒被子,她说有好处,这是真的吗?
老师说,刮风下雨,也和你有关,这是什么道理?
出示关联词练习:( )没有太阳,地球上( )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来理解。)
三、结束
1、练习:
我这里有一段影片,可惜它没有配音,谁愿意当一回播音员,给影片配音?
(先看一遍影片,讨论后确定解说词)
(边看影片边配音)
2、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太阳》,它介绍了太阳的几个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与地球的关系十分密切。
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些有了答案,有些还没有答案。因为人类对于太阳的了解还十分有限,宇宙中还有许多奥秘正等待人们去揭开。希望在将来,人们能揭开这些奥秘。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太阳》8
学习目标
1.认识“氏、兽”等7个生字,会写“差、抵”等14个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词。
2.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3.学习阅读说明文,认识本文说明事物的方法。
4.了解太阳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制作能够直观反映太阳特点的课件。
2.展板一块及生字词卡片。
3.搜集与太阳、月亮有关的图文资料。
A案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激励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互相交流,教师观察发现学生对太阳的了解程度。
2.从学生展示资料中的新奇点、趣味点入手,或教师讲述《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让学生想一想:太阳能不能用箭射下来?为什么?太阳离我们有多远,有多大,有多热?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初读感知,练习读正确流利
1.自读课文,把生字新词画出来,并练习读正确。注意“氏”读shì,不读sì;“兽”读shòu,不读sòu;“殖”读zhí,不读zí;“蔬”读shū,不读sū;“较”读jiào,不读jiǎo。
2.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让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3.小组练读课文。小组商议读的形式,可以齐读、轮读,在组内互相正音。
4.各小组轮流朗读课文,看哪一组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小组齐读、接读,或派代表朗读,读后进行评议。
5.默读思考:读懂了什么?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a.太阳有哪些特点,课文哪些自然段是讲太阳特点的?b.太阳和地球有哪些关系,课文哪些自然段是讲太阳和地球关系的?
2.教师总结: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太阳的特点和太阳与地球关系非常密切这两个方面来写的。
学习写太阳特点的部分,领悟表达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愿望:同学们,现在我就是太阳公公,知道大家都想了解我。我呀,离你们很远、很远,我的身体很大、很大,我的温度特别高。现在,你们对我了解清楚了吗?(据学生回答进行鼓励,进入下一个环节)
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这些特点写清楚、写明白的,然后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特点认真阅读。
3.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结组,讨论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教师深入小组参与讨论,并发现问题,引导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4.汇报交流。
a.学习“远”的小组汇报,教师就汇报适时引导,播放课件。
如,看课件做口头练习:“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数字来进行具体说明,这些数字要精确、有科学依据。
教师板书:列数字。
b.学习“大”的小组汇报,教师相机播放课件。
如,看课件,说体会:左边是130万个地球,右边是一个太阳,中间以等号连接。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发现的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学习“热”的小组进行汇报。
要求这一组学生在听完前两组汇报后,说得要有条理,适当引导说出列数字和用假设事例来说明的方法,让学生动手算出太阳的中心温度是一千八百万度。
指导朗读,深入体悟太阳特点及表达方法
1.自己练习朗读感兴趣的段落,要读出太阳的特点。
2.通过开展师生、生生朗读竞赛的方式,进一步感受太阳的特点及恰当的说明方法。
指导学习本课生字
“抵”,不要少写一点;“氏”,不要多写一点;“兽”,下面是“口”不要写成“曰”或“田”。
抄写生词
抄写词语:差不多、抵得上、摄氏、庄稼、野兽、生存、繁殖、蔬菜、麻绳、比较、预防。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1.导语: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太阳的特点,距离我们那样遥远的太阳,和我们人类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的第4~8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
2.学生自主阅读,勾画句子。
自读自悟
1.认真阅读第4~8自然段,同桌互相说说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2.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及生活实际,再想想对这句话的理解。
全班交流
1.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汇报自己的阅读体会,不必考虑发言内容是否符合课文叙述顺序;可以用课文中语句,也可以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和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没有太阳就没有人类生存所需的一切,就没有自然气候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自然也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指导有感情朗读。
a.自己读,练习读出对太阳的赞美之情。
b.多种形式的比赛朗读,能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实践活动
各小组将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太阳和月亮的图文资料精选一部分,贴到展示板上,教师可与学生共同设计、美化展板,拟定专题题目(如“日月同辉”“神秘的星球”等)。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太阳》9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说明人类和太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课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这两大部分,在内容上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课文在介绍太阳有关知识时,运用数字说明、举例说明、比较说明、比喻说明等方法,把有关知识说得很具体、很通俗、很明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对象分析:
本次上课的学生不是本班的学生,而是四(3)班的学生。太阳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学生差不多每天都能看到它,陌生的是对于太阳的日出东方,从西边落下这种现象、太阳是怎样的、它离我们有多远等在脑袋里有一连串的问题。而对于有关太阳的一些比较简单的"谜语、文章都接触得比较多。但对于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就不太了解。
设计思路:
将“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课前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的资料,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地读书,并将读懂的内容大胆地说出来,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点自主学习,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交流自己的认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上有选择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借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我认为《太阳》这篇课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对某一事物进行说明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学生学习完太阳的特点时,我设计了一个写《月亮》的小练笔,将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自然地迁移到“写”中去,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得到写的训练和提高。
教学目标:
1、会读13个生字,正确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3、初步了解课文的结构,大概意思,了解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的几个特点,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谜语引入(齐读谜面)
2、指名猜(师板书:太阳)齐读课题
3、(幻灯出示图片)师: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在晴天我们都能与太阳见面,从古到今人们对太阳都有不同的描述,你还知道哪些?(指名学生说)学生说不出时师简介。
4、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挺多。那现在面对着太阳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指名学生质疑题目)
5、师小结:同学们真会提问,那刚才的问题有些^答~`案已经在这篇文章里,有些还得让同学们课后从课外书中寻找^答~`案,有些问题可能到现在还没有^答~`案,正等着你去解开其中的奥秘呢?
过渡:那现在就让我们读读这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找出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打上小问号。
2、检查字音
座位读————指名读————全班读————开火车读————指名读(去掉拼音的生词)————全班读
3、指名说出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示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理解,当真正理解后再擦去问号)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把课文读通了,下面请同学们用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再读课文。(师幻灯出示方法)边读边画出或写出课文的每一段写了太阳哪几方面的特点?
4、座位讨论写了太阳哪几方面的特点?
5、指名汇报
师板书:
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
与天气的关系
与人类的关系
6、根据课文叙述的内容,你能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主要讲什么?
(指名回答)板书:特点、与人类关系密切
7、通过读第四段开头一句和最后一段,理清课文整个的脉络。第二大部分采用的是“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过渡:那下面我们就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三、理解课文
1、请四人小组学习1—3自然段,想想课文运用了什么方法说明太阳“远、大、热”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组汇报:师板书:列数字、举例、比较、比喻、引用
3、读句子,再次体会这些方法的具体、通俗、明了、有较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过渡:既然这些方法有这样的作用,那我们也学着把它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上吧!
四、拓展练习
1、(出示月亮图)这是什么?那月亮的特点是什么?(远、小)
2、(出示月亮的有关资料)请同学看着这些资料,选择其中一个特点,运用刚才的方法把它写具体,通俗好吗?
3、生小练笔
4、师点评
五、总结
看到同学们这节课能学以致用,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希望我们以后能再有机会坐在一起探讨大自然的奥秘!
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
与天气的关系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与人类的关系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太阳》10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构”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知识点梳 理儿童诗的特点、背诵积累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关于太阳的诗。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2、检查读课文情况。
3、我来提醒:学生提醒生字的读音。“彤”字本音第二声,在ABB式词组中变成第一声。
4、检查读诗情况。5、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三、朗读感悟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并想一想自己喜欢的原因。
2、小组交流。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小组同学听,相互评价。
3、全班交流。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原因。
重点感悟:课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孩子、小树和鲜花的朋友,显得亲切、易懂。诗歌中把孩子、小树和鲜花并列,是因为它(他)们都有蓬勃的生命力。这样写显得新奇、有诗意。
4、想象说话:我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几句话……
第2课时
一、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感受诗意。太阳是大家的,世界是大家的。
2、学生交流读课文后的感想。
3、有感情地朗读。
二、练习背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三、拓展交流 学生搜集其他国家小朋友生活情况、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介绍。
四、指导写字。 学生自己观察书写。教师进行提示。
五、积累语言
六、板书设计
推荐访问:小学三年级 语文教案 太阳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太阳》【10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太阳》1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太阳》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