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亲人对“我”的无限关爱与殷切期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诗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礼物》教学设计【10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礼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亲人对“我”的无限关爱与殷切期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诗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挂图、录音机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诗中有关字、词。
2、有层次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亲人对“我”的无限关爱与热切期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课文,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收到过亲人送的礼物吗?你了解这些“礼物”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礼物》。
二、初读诗,自学字、词
1、学生自读诗歌,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可以读诗,也可以读生字组词,并引导学生随机介绍自己识记字方法、积累的好词语。
三、自读诗,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诗,想想自己最喜欢哪部分?为什么?
2、全班交流,你最喜欢诗中哪个礼物?为什么?
教师随机抓住学生回答的原因,指导他们通过不同方式深入理解自然的"力量,生命的伟大,时间的珍贵和知识的重要。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3、指导从整体上朗读诗,读出喜爱之情。
四、创设情境,体会感情。
1、音乐渲染,教师朗读诗,学生想象。
2、学生谈从亲人送的礼物中体会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点拨出无论什么礼物,都表达出了亲人们对“我的关爱与期望,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深深情谊与殷殷期望。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亲情的可贵和伟大。朗读的形式多些,可以个别读,分节读,小组读等。
五、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试背颂。
七、板书计划
礼物
种子
懂得
自然
礼物
小鸡
懂得
生命
亲人的关爱、期盼
手表
懂得
时间
《少儿百科全书》
懂得
世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
2、会写本文的生字。
3、完成语文天地中的有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加深理解,学习写法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说说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怎么体会到亲情的?
3、观察文中前四自然段,看看这几小节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4、引导学生依照诗中的写法,写一段话。
5、全班交流所写的内容。
二、指导学生写字
1、学生观察生字表中的生字,提出较难写的。
2、教师示范写有关字,重点指导写“礼、懂、精、博”
3、完成语文天地中的D2中的第一行。
三、布置作业。
1、抄写并背诵《游子吟》。
2、和家人一起制作家庭小档案。
3、预习第二课。
四、板书计划
游子吟
家庭小档案
教学后记
《礼物》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语言。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给人快乐是一种美德。
3、借助字典识字;积累意思是“说”的词语;使用“珍贵”、“宝贵”、“昂贵”、“名贵”登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给人快乐是一种美德。
2、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你收到的礼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件?
2、今天,我们学习“最珍贵的礼物”。理解“珍贵”。
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礼物是什么?谁送的?为什么它被看作是“珍贵”的呢?
二、新授
1、交流回答三个问题。
2、母亲为什么送手风琴给孩子作礼物呢?自由朗读全文,用“——”划出文中有关语句,并给每小节标好序号。
(1)交流出示:学会它,你会更快乐。
因为它能带给别人快乐。
(2)母亲话中的含义,年幼的孩子并不能理解,我们可以从课文1~7小节母子俩的对话中看出来。小组分角色朗读1~7节。注意读出母子俩的语气。
(3)指名读。集体分角色读。
(4)八岁时的作者对这架手风琴一点儿也不喜欢,厌恶地称它为“蠢玩意儿”怎们可能认为这是一件珍贵的礼物呢?可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作者对手风琴的感情却发生了变化。
3、是哪两件事情使作者对手风琴的感情发生变化的呢?
(1)默读8~10小节,交流。
(2)找出文中描写作者和家人感到快乐的语句来读一读。
(3)纠正读音颤栗应和
(4)男生读第8节,女生读9~10节。
(5)联系课文内容填空,(任选一题)
______,我感到很快乐。
______,我最爱的人很快乐。
4、“是的,能给你所爱的人带来快乐的礼物,是最珍贵的。”作者终于体会到母亲对他说的话中的含义,认为母亲送给他礼物是最珍贵的,你是这样认为的吗?
三.拓展
把话写完整:
我曾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是。它是送给我的,我认为它珍贵是因为。
四、总结
珍贵的礼物不在于价值的大小,在于赠送礼物的人的一片心意,在于礼物中所包含的情义,让我们和课文作者一样,把这些珍贵的礼物、美好的回忆,珍藏起来吧!
《礼物》教学设计3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在生活小事中所蕴含的父子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运用心理、动作、情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父子之间的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会关爱父母,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策略与方法:
读中感悟,合作交流,教师点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同见证了一对地震中的了不起的父与子的爱,他们的爱震撼了我们的心灵,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父与子的爱的文章,也许,这对父与子的爱,不会像阿曼达与父亲的爱那样给我们带来强烈的震撼,但它却会像涓涓细流一样,轻轻流过我们的心田,那划过的痕迹依然会令我们回味无穷。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轮读、纠正字音。注意“攒、挪”的读音。
(2)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①借助词典理解:思忖、井井有条、呜咽。
②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怦怦直跳、吱吱嘎嘎。
2、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听的同学注意评价、纠正字音。
三、 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在小组内分析记忆字形,给生字组词。
2、注意“殊、呜、彼、套”容易写错。
3、指导书写,把子写规范、些漂亮。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的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先给你的同桌讲一讲。
第二课时:
五、品词悟情,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指名复述课文
(设计理念:锻炼学生复述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做一个整体的回顾。)
师:提到“礼物”,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麦克的礼物是一件怎样的礼物呢?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说出麦克的’礼物”是一件”特别的礼物”,进而追问麦克的礼物有什么特别?为什么要送这样的礼物?)
预设一:
学生可能回答“麦克觉得父亲非常辛劳,他爱他的父亲,所以要送父亲这样的礼物……”
教师可抓住这一点向学生提问:你从哪儿能体会出麦克对父亲的爱?
学生通过再读课文,勾画出重点词语或句子加以深刻体会和感悟。
预设一:
学生可能回答:“麦克的父亲很爱他,为了感谢父亲,麦克要送父亲一件特别的礼物……”
对于学生的这一回答教师可劲儿提问学生:“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能体会出父亲对儿子的爱?”
学生通过再读课文,勾画出重点词语或句子加以深刻体会和感悟。
六、深层感悟
1、师:为了感谢父亲,麦克要给父亲一个惊喜,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听着楼下父亲沉重的鼾声,他思忖着:父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每天不辞辛劳地工作着,他是多么爱我呀!送件什么东西给父亲作为新年礼物呢?麦克已经积攒了一点儿钱,够买一条花色领带。不过他知道父亲是不喜欢多花钱的。
(引导学生抓住“沉重的鼾声”“不辞辛劳地工作着”体会麦克家境的贫寒,体会父亲为了家人的生活整天的奔波劳碌以及他对家人深深地爱。)
“啊,对了,我明天可以早点儿起来,在四点钟以前就溜进牲口 棚,挤完牛奶。等到父亲去干活的时候,一切干得井井有条 。 ”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以及人物的心理描写、感情朗读来理解人物形象,来体会父子深情。
2、抓住三处细节深层感悟文本
师:麦克两次觉得时间过得漫长:
(1)“或许是第二十次醒来了,每一次他都划根火柴,看一眼那只古老的钟。一点半,两点……三点差一刻了,他激动地坐起来,套上衣服,摸索着溜下楼梯,悄悄地打开吱吱嘎嘎作响的木门。”
引导学生抓住“二十次”“ 一点半,两点……三点差一刻了”来体会麦克为了送这件礼物生怕错过时间的心情。让学生换位想象一下,此时麦克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兴奋、激动、急切)
师:你觉得麦克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体会人物性格特征)
(2)他竖起耳朵听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挪动着——十分钟、十五分钟……
抓住“挪动”体会麦克急切的盼望看到父亲收到礼物后的反应。
(3)体“麦克,”父亲笑着,一种带着呜咽声的笑,“你想让我吃一惊,是吗?”
师:为什么父亲会带着呜咽声的笑?
因为儿子所做的事令父亲非常感动。父亲是如此的高兴,以至于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只是紧紧抱住儿子。尽管屋里很黑,他们彼此瞧不见对方的脸,但是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那是爱的暖流在涌动。此时的父亲已经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动,让我们帮父亲说出他想说的话吧……
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
通过这一说话训练,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父子情深,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七|:拓展升华
麦克的礼物如此的不*凡,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深刻的体会,你收获了什么?将你的感悟写下来。
板书设计:
新年礼物
礼物
儿子——————父亲
爱
《礼物》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习弟弟用实际行动改正缺点的精神。
2.读准字音,理解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句子写通顺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运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内容的方法。
2.理解“她是用美好的心灵,在做着送给老师的礼物哇!”与“弟弟送给老师的算不上什么礼物,其实是最好的礼物——一颗真诚的心!”这两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指名看拼音,读词语,检查自学。
(三)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纠正读音。
“商量”的“量”在课文中应读轻声“liang”,“粘补”的“粘”在课文里应读“zh1n”。
(四)质疑、设疑、解疑。
1.读题质疑。
(1)谁送给谁的新年礼物?
(2)要送一件什么样的新年礼物?
(3)为什么要送这样的新年礼物?
2.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课后思考练习设疑,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指名回答问题,解疑。
教师可出示填空练习的方法,检查读书情况。
________送给________的新年礼物。
弟弟把________做为新年礼物送给老师。
这礼物代表了弟弟送给老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借助课后思考练习读懂课文内容。
1.“弟弟”他们小队商量要送给老师什么样的礼物?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让学生思考后分点回答。
他们小队经过商量,准备送给老师一件有意义的礼物。怎样有意义呢?一是要好,比去年的好;二是要自己动脑筋做;三是不能花钱买。
(3)“弟弟”要送给老师的礼物是什么?
——一个认真书写的作业 本。
让学生读第5自然段,从文中标画出有关句子。
(4)指名读句子。
“这是我送给老师的新年礼物。”
(5)课堂讨论:“弟弟”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学生通过阅读3、4、5自然段,从中理解“弟弟”是在邻居小苇撕破了他的作业 本,“弟弟”非常生气,“瞪着眼睛”,脸“气得红红的”这种情况下,才说出这句话的。联系上文可以看出,这之前,“弟弟”对谁也没有说这件事,因为这是他们小队同学悄悄商量的。从“悄悄”一词可以看出两点:一是这次行动是有计划的,秘密的,事先不宣布,不张扬。二是想用实际行动给老师一个惊喜。这次“弟弟”说出实情,可见是气愤极了,同时也可看出“弟弟”对送给老师这件新年礼物非常重视,十分珍惜。
(6)教师可引导学生再读第6、7自然段。
思考:
从什么地方看出弟弟”对这份特殊形式的礼物非常珍惜?边读边标画出有关句子。
(7)指名读句子。
“这一阵子弟弟做作业 之前,总是把桌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擦了又擦,做算术总要在草稿纸上演算好了,才誊在作业 本上”。
这段话作者从两个方面写出“弟弟”非常认真地做这份特殊的“新年礼物”。一是做前把桌子擦了又擦;二是先在草稿纸上算好才抄在本上。由此可见“弟弟”是在用实际行动向老师表示,在新的一年里,他要克服缺点,争取更大的进步。正因为“弟弟”这样认真,所以他现在的作业 本“又*整又干净”,字写得“又工整又清秀”,一连几次都得100分。
(8)“弟弟”以前的作业 什么样?
让学生联系上文,读第2自然段,展开讨论。“弟弟”原来的作业 写得“毛毛草草”,错别字多,算术常出错,老师提醒,爸爸教训就是“改不了”。
(9)对比讨论:“弟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出示句子让学生选择正确答案:
①“弟弟”长大了,所以作业 就写好了。
②“弟弟”想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
③“弟弟”爱老师,想用改正缺点的实际行动,献给老师一颗真诚的心。
(六)读懂重点句,理解内容。
1.出示句子:
“弟弟”送给老师的算不上什么礼物,其实是最好的礼物——一颗真诚的心!”
2.讨论:
(1)“真诚”是什么意思?“弟弟”送给老师的算不上什么礼物,为什么又是“最好的礼物”?
(2)“真诚”就是真实、诚恳。做为一名学生,送给老师一份认真书写的作业 ,确实算不上什么礼物,但是因为“弟弟”过去学习不专心,做作业 不认真,老师提醒,爸爸批评他都改不了,现在“弟弟”用实际行动改正了缺点,进步了。这份礼物寄托着老师的期望,家长的希望,表明这是“弟弟”进步向上的开始。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正因为这本作业 有着特殊的意义,所以说这是一份最好的礼物。它代表了一个三年级小学生对老师的一颗真诚的心。
这句话在文章的结尾紧扣中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礼物》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能比较完整地复述这个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从小女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语句,感受小女孩对妈妈的爱,体会商店老板送假发的原因。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关键动作体会人物的思想,比较准确地复述整篇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小女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语句,感受小女孩对妈妈的爱,体会商店老板送假发的原因。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感知内容。
1、爱的`名言导入新课,请同学朗读课前收集的有关爱的名言。
如:“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冰心”……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初步感知故事主要内容。
3、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联系课文理解词意,了解小女孩的情感变化。
“憾”“愤”“裹”的字形比较不好掌握,教学时,要注意进行强调,让学生根据字义进行记忆,如,“憾”“愤”的部首相同,都与人的心情有关。“纯”“署 ”是翘舌音,注意读准。另外,“署”和“暑”容易混淆,要在牢记“署”的字形和字义的基础上,与“暑”进行比较区分。“颜”“链”“忧”“纯”等都属于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学习。
4、学生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二、总结: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三、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练写生字。
板书设计:
圣诞老人的礼物
窘住 恳求 忧伤 愤怒 沉吟 遗憾
充塞 纯洁 不辞辛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能比较完整地复述这个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从小女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语句,感受小女孩对妈妈的爱,体会商店老板送假发的原因。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关键动作体会人物的思想,比较准确地复述整篇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小女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语句,感受小女孩对妈妈的爱,体会商店老板送假发的原因。
教具准备:
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圣诞老人的礼物》,谁能回忆一下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重点研读,深入感悟:
1、自由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读懂了什么?
2、交流:有什么感受,读懂了什么?
3、同学都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很多同学都谈到了小女孩对母亲的爱和假发店的老板对小女孩的爱。这究竟是一份怎样的爱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到字里行间去细细品味。
4.品词品句,感悟中心:
重点品读以下几句:
(1)、“小女孩红着脸窘住了,她恳求老板千万别卖掉假发,她一定会再找些东西来换。”
(2)“接下来的几天里,小女孩想尽了一切办法去赚钱,但直到圣诞节的头一天晚上,她才赚了1.5元钱。”
(3)“叔叔,我妈妈真的很需要这顶假发,她病得头发都掉光了。”
(4)“大胡子老板看着她手臂上的伤痕和手上的一把零钱,沉吟了一会儿”
(5)“这女孩一下呆住了,风暴般的愤怒和忧伤充塞了她的心。她没有哭,一言不发地回到了家。”
(三)布置作业:
1、通过学习,请同学们自己写一条关于爱的名言。
2、在生活中学会感受身边的人给予我们的爱,同时试着把我们的关爱给予他人,把感受写在日记里。
板书设计:
圣诞老人的礼物
小女孩 换假发 赢得爱心
《礼物》教学设计6
一、教材解析
《圣诞老人的礼物》是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板块“人间真爱”中的第二篇课文,文章描写细腻,表达感情朴实真挚,是一种纯真的爱的表达,读起来令人动容。
课文讲述了一位小女孩在圣诞节来临前,为了给因生病而头发掉光的妈妈买假发的事。圣诞节就要到了,小女孩看到了橱窗里漂亮的黄颜色假发,再联想到因病而头发掉光的妈妈,便产生了给妈妈买假发的愿望,无奈自己的经济实力与假发的价格相去甚远,在叮咛老板为自己留下假发后,便想尽一切办法赚钱,结果只赚到了可怜的1、5元,抱着试探的心理来到商店,讲述自己的经历时,老板却称假发已经卖了。读到此处,我们不禁同情起小女孩,憎恨起这位商店老板来,但文章的结尾却出人意料,细读之后会发现圣诞老人就是这位假发店的老板。不禁使我们对带给母亲心灵的抚慰与深切的爱的小女孩和充满同情心与爱心的假发店的老板,都产生了深的敬意。
本板块以爱为主题,有的是表达母爱的,有的是表达父爱的,有的是表达孩子对母亲的爱及陌生人对她们的关爱。这篇纯真的爱的表达文章,无时无刻不在教育我们感恩所有善待自己的人,用心去爱自己的亲人。另外,本文情节跌宕起伏,是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变化的很好范例。
二、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能比较完整地复述这个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从小女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语句,感受小女孩对妈妈的爱,体会商店老板送假发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关键动作体会人物的思想,比较准确地复述整篇课文。
三、教学策略
1.课前可引导学生在学习上一篇课文的基础上,读关于“爱”的书籍,让学生在积累中增强感悟能力。
2、这篇课文出现的生字虽然不多,但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教师要引导随文识字,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认识这些生字,并通过出示词语、句子等方式,引导学生联系语境进行定位认读。“憾”“愤”“裹”的字形比较不好掌握,教学时,要注
意进行强调,让学生根据字义进行记忆,如,“憾”“愤”的部首相同,都与人的心情有关。“纯”“署”是翘舌音,注意读准。另外,“署”和“暑”容易混淆,要在牢记“署”的字形和字义的基础上,与“暑”进行比较区分。“颜”“链”“忧”“纯”等都属于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学习。
3、文章中小女孩看到橱窗里的假发,心想:“这假发多像妈妈的头发呀,如果我把它作为圣诞礼物送给妈妈,那该有多好啊!”这一部分表达了小女孩对妈妈的一片孝心。小女孩知道妈妈得了重病,她希望妈妈像原来一样美丽、健康、快乐。
指导学生读出小女孩对妈妈的关心和爱。朗读小女孩与老板的对话“叔叔,我用这条项链换这顶假发可以吗?”这句话时,要引导学生想象项链对于小女孩的价值,体会小女孩为了妈妈倾其所有,拿出了自认为最珍贵的东西,因此读这句话时要带着小女孩无限的真诚与期待。
4.结尾处没有再写小女孩接到礼物时的心情,旨在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爱在相互感染、相互传播着,爱心已经超越了亲情,它将无处不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加以体会,了解小女孩看到假发时的渴望,钱不够时的无奈,想尽一切办法挣钱的辛苦,假发被卖的愤怒和收到圣诞礼物的兴奋。
5.复述故事是本课的一项重点练习内容,教学时要注意通过问题的提出为学生复述穿针引线。如“圣诞老人是谁?在课文中这个称呼指谁?”“课文中讲到了几个人?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等,这些都为学生进行复述提供帮助,学生如果弄清了这些问题,就能准确而富有创造性地把这篇文章复述下来了。
四、教学预设
(一)、名言导入,感知内容。
1、爱的名言导入新课,请同学朗读课前收集的有关爱的名言。
如:“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冰心”……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初步感知故事主要内容。
3、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联系课文理解词意,了解小女孩的情感变化。
4、学生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1、故事内容方面,2、人物印象方面)
(二)重点研读,深入感悟:
1、自由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读懂了什么?
2、交流:有什么感受,读懂了什么?
3、同学都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很多同学都谈到了小女孩对母亲的爱和假发店的老板对小女孩的爱。这究竟是一份怎样的爱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到字里行间去细细品味。
4.品词品句,感悟中心:
(1)、“小女孩红着脸窘住了,她恳求老板千万别卖掉假发,她一定会再找些东西来换。”
这句话可以看出,小女孩没有想到假发会那么贵,自己的钱相差太悬殊了,因而露出窘态。但她马上恳求老板不要卖掉假发,准备再来买。从“恳求”一词中,看出小女孩为了母亲,可以不惜一切的那份孝心。
(2)“接下来的几天里,小女孩想尽了一切办法去赚钱,但直到圣诞节的头一天晚上,她才赚了1、5元钱。”
这里一方面看出小女孩根本没有买那顶假发的能力,另一方面让我们从1、5元想开去,小女孩一定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辛劳和代价。一颗爱母之心足以令我们感动。
(3)“叔叔,我妈妈真的很需要这顶假发,她病得头发都掉光了。”
这句话写出了小女孩为什么一定要给妈妈买假发。女孩不是只想让妈妈漂亮,让妈妈开心,还想通过这顶假发,帮助妈妈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4)“大胡子老板看着她手臂上的伤痕和手上的一把零钱,沉吟了一会儿”
这句话为“圣诞礼物”埋下了伏笔,这位圣诞老人一定是这个老板,商品卖没了,不需要犹豫地回答。“沉吟了一会儿”老板此刻一定心潮翻涌,为女孩的一片孝心深深感动,对女孩妈妈的身体和母女贫困的生活非常同情。
(5)“这女孩一下呆住了,风暴般的愤怒和忧伤充塞了她的心。她没有哭,一言不发地回到了家。”
女孩的一线希望破灭了,“怒”老板不讲信用,“伤”自己无能为力。“没有哭”“一言不发”更加表明了内心的难过,已经无法用眼泪和语言表达了。
(三)领悟真爱。
1、创造性读,(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朗读,品读、赏读,个人读、多人分角色读,要求读出对文本的独特感受,读出对小女孩和大胡子叔叔的赞颂)。
2、拓展阅读。
3、总结全文:
爱,无处不在。爱的内容丰富多彩,爱的形式五彩缤纷。有的爱来自亲人,也有的来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有的爱是有形的,还有的爱是无声的,可它们都是那样厚重深沉,那样执着无私,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总是用我们难以觉察的情怀无声地传递着不尽的爱……让我们感恩所有善待自己的人,用心去爱自己的亲人、朋友和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吧。
(四)、布置作业
1、通过学习,请同学们自己写一条关于爱的名言。
2、在生活中学会感受身边的人给予我们的爱,同时试着把我们的关爱给予他人,把感受写在日记里。
《礼物》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十册第三单元语文天地中笔下生花《礼物》。
教材分析:“礼物”这一话题是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十册第三单元主题,它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事物。学生易于捕捉到写作材料,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他们能讲真话、抒真情。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学生习作必须回归生活。本课教学选择的话题“礼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事,使学生易于捕捉到写作材料,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他们能讲真话,抒真情。
教学目标:
1、能回忆生活,从亲身经历中选取写作素材。
2、能以“礼物”为话题写一件事,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事情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请万明海(洋)给大家唱首歌。
2、同学们,刚才万明海(洋)给大家演唱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我们大家又送给她们热烈的掌声,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互相交换
了礼物,你觉得礼物代表什么?
生:祝贺、友谊、关心??
师:对,礼物能传递人间的亲情、友情,它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心贴得更近,人与之间的情意更加深厚。每一份礼物都表达着一份心意,每一份礼物往往都藏着一个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以礼物为主题完成一篇习作。(板书:礼物)
二、 出示习作要求:
1、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次习作的要求
2、指名读
3、谁来说说你对习作要求是怎样理解的?
4、学生汇报
三、指导写什么
1、师:习作要求我们已经理解了,下面我们就来想一想这篇作文你想写什么?(同桌说说)
2、指名说。(板书)
师:大家刚才说的都是收到的礼物。拥有是快乐的,付出也是美好的,有没有想写送出的礼物的?
3、学生汇报 (板书)
师:有的礼物是我们可以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有的礼物就需要我们认真的倾听,用心去感受,比如:刚才万明海送给大家的歌声,我们送给她们的掌声,这些是无形的礼物,还有哪些是无形的礼物?有没有同学想写?
4、 学生汇报
四、指导怎样写,为什么写
师:想写什么我们已经都清楚了,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怎样写。
1、指名说。你想怎样写?你想先写什么?后写什么?(2名,一个说收到的,一个说送出的)板书
2、你为什么写这件事呢?你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3、学生汇报
五、学生列提纲
1、学生动笔列提纲
2、学生汇报提纲,帮助学生修改提纲
六、学生动笔行文
师:说得好,不如写得好,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注意写的时候把你如何接受礼物或如何赠送礼物的过程写具体,比比看谁写的故事最能打动别人的心。
教学反思:
在指导学生写什么这个环节,我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不仅说收到的礼物,也说送出的礼物;不仅说有形的礼物,也说无形的礼物。这样学生的写作题材就被拓宽了,可写的内容也就丰富了。在指导怎样写,为什么写时,我注重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体会到家长、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同学之间的深厚情谊。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礼物》教学设计8
设计理念
有了妈妈的爱,孩子能茁壮成长;有了小朋友的爱,小鸟能自由飞翔,大自然会更加美丽可爱。本文教学设计以“爱”为线索,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体验活动中,在有意思的识字、写字中,让学生体会呵护、关爱的浓浓深情,引导学生用心去写这个“爱”字,并把那一份份真诚的爱,深藏在心底。那种爱,会在学生生活中潜移默化,那种爱,会在学生生活中自然流露。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透过文本体会关爱的情愫。积累生字词,运用生字词,丰富词汇。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透过文本体会关爱的情愫。
2.积累生字词,运用生字词,丰富词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整体感知
1.引入谈话:小朋友,你过生日的`时候都收到过什么样的礼物?你最喜欢哪一件?为什么?
2.读课题,指导写“礼”、“物”这两个生字。
3.讲故事《生日礼物》,让学生整体感知特别的生日礼物与特别的祝福,激励学生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自主识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2.交流识字成果,体验成功,分享知识,互帮互助。
3.老师介绍两个特别的朋友:示字旁、牛字旁。教师书写牛字与牛字旁,学生观察区别。(笔顺的变化:“牛字旁”的笔顺是:撇、横、竖、提。笔画的变化:“牛字旁”的末笔是提,不再是横。)
4.与生字宝宝一起交朋友,读词语竞赛。(读准字音,展开想象感情朗读,体会词语的修饰作用。)
5.与生词伙伴一起与句子交朋友,读课文比赛。(发音准确,注意停顿。)
三、细心品读,体会关爱的情愫
1.看图:哟,这位小朋友可真开心哪!他为什么那么高兴呢?请你读读课文的第一段,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他的快乐!指导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感情朗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生日礼物是珍贵的,它寄托着送礼人的深情祝福。(理解“特别”。)
2.原来妈妈送给宝宝的特别礼物是一只美丽可爱的小鸟啊!出示句子:“那是一只美丽可爱的小鸟,关在很新的鸟笼里。”齐读。读到这里,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体会窗外鸟儿的自由自在与笼中小鸟的孤独、凄凉,在朗读中由欣喜转向怜惜。(瞧,你们开始关注这只小鸟的命运了。可窗外,几只鸟儿却自由自在地在枝头唱歌,全然不顾笼中那只可怜的小鸟的感受。)
3.出示句子:“窗外,几只鸟儿在枝头唱歌。”齐读。它们快乐吗?它们会快乐地唱些什么?
4.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读读第三段。哪里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小组讨论:“我”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我”送给大自然的礼物是什么?(结合插图引导学生品味小鸟回归大自然的快感。体会小朋友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喜爱。感情朗读。)
四、品读课文,体会“关爱”
1.齐读课文,再现“我”获得特别的生日礼物的快乐,枝头自由歌唱的小鸟的快乐,回归大自然的小鸟的快乐。
2.再读课文第三段,想想妈妈送给宝宝的特别的生日礼物到底是什么。(关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
3.读一读,说一说,完成课后第二题。
五、写字教学
1.有了妈妈的爱,孩子能茁壮成长;有了小朋友的爱,小鸟能自由飞翔。让我们用爱心书写这个“爱”字,把那份真诚的爱,深藏在心底。指导书写“爱”。体会呵护、关爱的浓浓深情。
2.请大家带着对汉字的爱观察“描描写写”中的其他字,看看你能给大家怎样的提示。
3.认真书写,把它作为一份特别的礼物送给关心爱护你的家人和老师。
《礼物》教学设计9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学生习作必须回归生活。本课教学选择的话题“礼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事,使学生易于捕捉到写作材料,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他们能讲真话,抒真情。
二、设计目标
1、能回忆生活,从亲身经历中选取写作素材。
2、能以“礼物”为话题写一件事,写出真情实感。
三、所用时间
本课教学共计60分钟,大致分为三个时段:指导选材30分钟,学生写作20分,讲评10分钟。
四、所教年级
五年级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的天气真好,太阳出来了真让人高兴,老师想为大家唱首歌,你们想听吗?
2、师生互赠礼物。
(1)教师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后,学生鼓掌。
(2)引题:谢谢大家的掌声,你们的掌声鼓励了我,使我充满了信心,相信这节课我们一定能合作得非常愉快。同学们,刚才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歌,大家送给我热烈的掌声,其实我们已经交换了一份礼物。(板书:礼物)
(二)指导选材
1、理解“礼物”的内涵。
(1)同学们,你觉得“礼物”代表什么?
(指四———五名学生说说)
(2)过渡:对,礼物能传递人间的亲情、友情,它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心贴得更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意更加深厚。每一份礼物都表达着一份心意,每一份礼物都藏着一个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聊聊礼物的故事吧!
2、说说礼物的故事
(1)同桌交流
同学们,请你回忆一下,你曾经收到过什么礼物?或者送出过什么礼物?把你经历的事和同桌交流一下。
(2)说说收到的礼物
①我们先来聊聊收到的礼物。(板书:收到)谁来说说你的故事?
(引导学生从收礼的时间、对象、内容上多角度说,说清一件事的主要内容。) 时间:生日、节日、其他(生病、离别、做客??)
礼物对象:同学、朋友、长辈、亲戚、父母??
内容:吃的、穿的、用的、玩的??
②层层拓展:
a、你收到过自己非常喜爱的礼物吗?(板书:非常喜爱)
b、你是否收到过意想不到的礼物?(板书:意想不到)
c、你收到过梦寐以求的礼物吗?(板书:梦寐以求)
d、教师补充事例:《教师节的礼物》
每年的教师节是我最开心的日子,因为我总会收到学生的礼物,今年也不例外。我收到了许多礼物,最多的还是贺卡。这些贺卡有的是学生精心选购的,有的是亲手制作的,每张贺卡上都写满了对我的祝福,这些贺卡我一张也舍不得丢掉,我把它们放在办公桌的抽屉里,空闲时翻一翻,看一看,心里总觉得美滋滋的。这时候,我就会想:做老师真好,做老师真幸福。
e、在你收到的礼物中,有没有什么礼物被你好好保存着?(板书:精心保存)
(以上a、b、c、e环节,教师随机追问,重点从礼物蕴含的情意及喜爱的理由、表现上进行挖掘。)
(3)说送出的礼物
①拥有是快乐的,付出也是美好的,下面我们来聊聊送出的礼物,谁来说说你的故事?(板书:送出)
(教师点评,随机引导学生说出如何精心准备礼物,怎样送出礼物,送出后对方和自己的表现、心情)
②拓展礼物的范围:你觉得礼物必须是一件东西吗?说说你的见解。
③对,礼物并不一定是一件实实在在东西。比如刚才老师送给大家的歌声,你们送给我的掌声,甚至一句祝福、一声问候、一个电话都能作为礼物。这样的礼物往往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你们送过这样的礼物吗?
④小结:听了那么多礼物的故事,让人觉得礼物真是件好东西。的确,有位诗人就曾这样说过:“礼物是一缕冬日的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心田;礼物是一丝柔柔的春风,吹走了心中的烦恼;礼物是一条涓涓的溪流,唱响了深情的赞歌;礼物更是一杯芬芳的美酒,陶醉了我们的生活。”
(4)说其他的礼物
①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非常希望拥有但还没有得到的礼物?(板书:期盼)
(教师了解为什么想得到这样的礼物?打算怎样得到它?如何对待它?)
②同学们有没有打算送但还没有送出的礼物?(板书:未送)
(教师了解原因,鼓励学生大胆送出礼物,敢于表达自己的心意。)
(三)学生写作
1、提出写作要求:
礼物的故事多得说也说不完,那么就让我们拿起笔写下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印象深刻的关于礼物的事,请写出礼物的由来,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真实感受。大家可以以“礼物”为题,也可以另起一个漂亮的题目,希望大家的题目和文章能像大家的故事一样丰富多彩,精彩生动,给大家20分钟时间。
2、学生起草,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评议习作
请三至四名学生读习作,其余学生担任评委,说说同学写的作文有什么成功之处,你想给他什么建议。(引导学生从选材是否新颖独特,构思是否巧妙,表达是否生动等方面进行点评。)
附:学生作文题目《特别的礼物》、《珍贵的礼物》、《惊喜》、《昂贵的礼物》、《一颗钻石》、《一副手套》、《一个甜蜜的吻》、《这样的礼物我喜欢》、《礼物,我想对你说》。
(五)欣赏教师下水文:《一份珍藏的礼物》
六、预设效果
能以“礼物”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话题,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捕捉到各种各样的写作材料,使人人找到自己要写的内容,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七、特色提示
1、选题生活化。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收到许多礼物,或是节日礼物、生日礼物,或是某种特定情况下赠送的礼物,“礼物”这个话题源于学生的生活,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关于礼物的亲身感受,都经历过礼物带来的喜悦,感受过礼物的传递的情意。因此,这样的话题使学生有亲切感,大脑中有储存,容易激发写作
的兴趣和愿望。
2、教学过程安排富有层次性、逻辑性,层层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捕捉到大量富有个性,独特的材料。本课教学分四个板块:收到的礼物、送出的礼物、期盼的礼物、没有送出的礼物。这四个板决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逐步打开学生的思路。其中“收到的礼物”中分为非常喜爱、意想不到、梦寐以求、精心保存的礼物。学生能想到的礼物往往是实实在在的“物”,因此在“送出的礼物”中又拓展了礼物的范围,礼物有虚实之分,可以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也可以是一句祝福、一声问候、一首歌等等。这个环节更深地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也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的能力。“期盼的礼物”、“没有送出的礼物”又从新的角度使学生挖掘出更加新颖、更具个性的材料,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本课曾在萧山区级教研活动中经过实践,实践证明这种教学设计能使学生广开思路,当堂从头脑中提取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素材。
3、选材指导,表达指导各有侧重,点到为止。本课是作文选材指导课,重点落在选材上,在学生捕捉到各种材料的同时,教师适时地追问、点评,使学生能从礼物的由来,收到或送出后自己及对方的表现、心情这几方面进行描述,其实是在写作之前安排一个思考、口述的过程,巧妙地为下面的写作作了辅垫,从而能使学生当堂构想作文内容,完成从说到写的过渡。
4、引题、导语设计富有诗意。
叙事不是这堂课的最终目的,文章要写的饱满、强烈,必须以一种感情为线索串连全文,本课教学也是如此。开篇师生互赠礼物,巧妙地引出话题。每个环节的过渡,小结语以诗一般的语言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自然融入礼物蕴含的情感之中,从而能活跃思维,说真话,抒真情,写出动情的故事来。
《礼物》教学设计10
目标:
1、了解小兔西西在妈妈住院前后的改变,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2、激发爱劳动的情感。
准备: 情景表演、头饰(小兔、兔妈妈、小猴)、故事录音磁带、教学挂图、幼儿用书《特别的礼物》。
过程:
1、情景导入(第一段故事的内容):
小兔西西出场。
——“我是小兔西西,不爱劳动。兔妈妈有很多的事情要做,烧饭、洗衣,还要照顾西西。吃饭时,兔妈妈一口一口喂西西吃饭,衣服也要兔妈妈帮我穿,兔妈妈累极了,生病了。”
看完表演后讨论。
——“你们喜欢这样的小兔西西吗?为什么?”
2、观察图片:
小动物的礼物。
——“小动物送什么礼物给兔妈妈?”
“他们会对兔妈妈说什么呢?”
小兔西西的礼物。
(录音)西西:“呜……我什么也不会,给妈妈送什么呀?”
——“小兔西西为什么哭了?”
“她为什么会没有礼物呢?”
幼儿自由讲述。
3、情景感知(第二段故事内容):
故事表演第二段:小猴子把小兔西西野外,说:“礼物就在这地底下,你自己挖吧!”小兔西西用力挖呀挖呀,挖出了一个大萝卜。小兔西西把大萝卜送给妈妈,妈妈说:“这是最好的礼物。”
——“你看到了什么?”
“西西送什么礼物给妈妈?”
“为什么兔妈妈说大萝卜是最好的礼物?”
教师小结。
原来大萝卜是小兔西西自己劳动得来的,所以这是最好的礼物。
1、 完整欣赏故事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