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素材(完整文档)

时间:2022-06-15 12:52:2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文化素材(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红色文化素材(完整文档)

红色文化素材5篇

第一篇: 红色文化素材

开掘红色遗产,传承红色文化
作者:梅海瀛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3年第17期

        摘要:我校充分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分年龄段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打破学区各学段之间的壁垒,整合学区红色文化资源,分层系统开发,构建区本特色的德育模式,最大化地发挥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红色教育;
传承文化;
德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33-1

        学校红色教育指在以红色作为时代精神内涵的象征,务实的落点在于教育,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以发扬红色精神来设计各种教育活动,熏陶、引领,打造具有“红色”性格、“红色”气质、“红色”情怀的人,激励有志青年忧国忧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奉献社会。

        江苏省东台市三仓镇坐落在黄海之滨,三仓作为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粟裕将军战斗过的地方。为了进一步传承、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教育新一代青少年继承先辈的遗志,发奋学习,同时,挖掘和抢救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三仓学区的高初中和小学联合进行了三仓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发掘与整合,形成了具有地区特色的红色教育资源。

        三仓的红色资源非常丰富。然而,由于与粟裕将军同时代的健在的老前辈、老英雄都年事已高,为了发掘和挽救解放战争时期的红色资源,我们组织了学区的老师和学生挨家挨户进行搜集、整理、汇编,录制影像多碟;
与上海新四军老战士协会、新四军研究会保持密切接触,学区初中师生代表2007赴上海参加粟裕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
搜集具有教育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实物、寻找红色教育的文化载体,到粟裕、陈毅等老一辈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寻觅实物,搜集了石磨一副、碌碡一只,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子女战争年代就读的小学教室的大理石门窝一对;
一辆曾经为支前推过军粮和弹药木制独轮车,以增强对低年龄学生开展红色文化熏陶教育的直观性。

第二篇: 红色文化素材

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红色文化
作者:王国辉
来源:《少男少女·校园》2018年第10期

        7月5日下午,2018年荔湾区青少年“重走长征路”延安红色之旅暨第八届《文话荔湾》学生记者夏令营启动仪式在荔湾区芳村实验小学举行。

        此次夏令营活动由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与广东《少男少女》杂志社、广州市延安精神研究会联合举办。来自荔湾区11所中小学的50多位师生参加了此次夏令营。荔湾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督学罗锦虹、区教育局宣传与思政科科长麦云霞、区教育局团委书记罗君瑜、《少男少女》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陈蕾及广州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研学部部长陆为参加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在芳村实验小学内的谢家祠举行。“北有农讲所,南有谢家祠。”谢家祠曾是广州市郊第一区农民协会旧址,因此,谢家祠成为广州市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荔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少先队特色活动阵地,并申报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外,谢家祠还建成为“芳村近代革命历史陈列馆”,将几十年来芳村人民革命斗争史迹再现于世,激发青少年学生实现“中国梦,少年梦”。学生们在参观了谢家祠后,对广州农民运动和芳村革命历史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罗锦虹主任指出,80多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是红军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伟大史诗,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空前奇迹。长征是一场激动人心的远征,是坚定无畏的丰碑,将永远流传于世;
而延安,是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今天,我们踏寻长征路上的革命足迹,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罗锦虹主任宣布夏令营开营,并向少先队员代表授延安红色之旅夏令营营旗。少先队员代表上台领取红军服,全体高唱红歌:“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红星歌》的嘹亮歌声飘荡在会场。

        广东省延安精神研究會副会长陈芳芳还为出席启动仪式的荔湾师生解读延安精神。

第三篇: 红色文化素材

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精神

2014-7-5 10:02:16

  什么是红色文化?很多专家虽有着不同的说法,但都有一个本质的认识:“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积淀起来的一种特殊文化类型,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弘扬“红色文化”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断获取前进力量的源泉,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思想保证。
  党的领导是红色文化之本、革命精神之魂。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传承红色文化是推进我们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发展面临着各种复杂矛盾和严峻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弘扬革命传统精神,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始终做到头脑清醒、政治坚定,始终做到聚焦发展、聚力发展。
  “让红色文化推动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文化是城市的内核和灵魂。把文化的基因融入到城市的变革之中,通过创意,将丰富的文化遗产转化为创意资源和文化产品(例如:城市文化雕塑,校园雕塑,雕塑小品等等),将其整合进当代城市的文化发展体系,加强红色遗址保护和红色教育基地建设。
东泰艺术景观为传承壮大“红色文化”,大力推进红色文化创新,创作出一个又一个的红色文化作品;积极推动红色文化创意园、红色文化影视基地、红色文化校园等的规划启动工作,主推红色故都等文化品牌,大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打造文化优势产业集群,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

第四篇: 红色文化素材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在空前高涨的“两学一做”活动中,能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学习“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意义,是组织上对我的信任与培养,是同志们对我的鞭策与鼓励,让我感到重任在肩,斗志昂扬,同时也让我感到前途光明,信心百倍,为此特向大家表示最真诚的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斗转星移,中国共产党在艰难与曲折中走过了96个春秋,在这悠悠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书写了一幅壮丽的红色经典画卷,孕育了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红色基因。凝神静思,我们看到了革命先烈们为抵御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场景。当我们一次次聆听父辈们讲述那些红色英雄故事,当我们一次次捧读那段艰难与辉煌的历史,当我们一次次瞻仰那些洒满烈士鲜血的革命遗址,无不激情澎湃,热泪盈眶。

  

凝望贵州,红军长征从这里走过,遵义会议熠熠生辉,四渡赤水闻名天下。

  

耳闻贵州,红色故事接辈流传,光荣传统代代颂扬。

  

2017年6月,******视察遵义时作出了“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殷切嘱托。随后,省委书记陈敏尔要求,遵义要把传承红色文化作为最大的使命担当。

  

是啊!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源头是新时期提高党的战斗力,增强党的免疫力,强化党的创新原动力,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在重温红色经典的基础上,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让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期彰显时代价值和内涵。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先锋,他们以自己的言行向世人展示了党性的温度,展示了红色基因的力量,展示了红色信仰,展示了革命传统的时代特色与信仰力量的新高地。在他们身上我们能找到一种永不退色、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作为一名党员,我将责无旁贷,用满腔热血倾出我的奉献,用无悔青春书写我的忠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始终秉承“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急而盲为,不以事难而怕为”的工作理念,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扎实做事,立足本职,全心全意地服务好百姓,解决好群众关心的事,做有信仰、有担当、有情怀、有气节的干部,力争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生活在这片红色沃土上,我们就应该像坚挺屹立的竹子般生活,要有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的觉悟,要有贞资曾冒雪,高节欲凌云的干劲,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我坚持要做一个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干部,在为人民服务的长远道路上,无论遇见什么艰难险阻,我都要有竹子一般的信念: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第五篇: 红色文化素材

1.结合现实社会发展的实际阐述中国红色文化的涵义,结构,特征及其重要价值。

答:红色文化的基本含义。据此,我认为红色文化不是红色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将中国历史文化中红色寓意与社会历史实践的思想有机的整合;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地选择、融化、重组、整合中外优秀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特定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它蛰伏于近代,形成于“五四”以后,成熟和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红色文化的主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先进文化是红色文化的传承、丰富与发展。

归纳各种资料对红色文化定义的界定,有如下六个方面:

①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与自由的历史进程中和新中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整合、重组、吸收、优化古今中外的先进文化成果基础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而生成的革命文化。

②红色文化应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进程中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狭义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的解放与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凝结而成的观念意识形式。

③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其中,物质资源表现为遗物、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
非物质资源表现为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

④红色资源是以红色革命道路、红色革命文化和红色革命精神为主线的集物态、事件、人物和精神为一体的内容体系。

⑤将“红色文化”概括为革命年代中的“人、物、事、魂”。其中的“人”是在革命时期对革命有着一定影响的革命志士和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革命烈士;
“物”是革命志士或烈士所用之物,也包括他们生活或战斗过的革命旧址和遗址;
“事”是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活动或历史事件;
“魂”则体现为革命精神即红色精神。

⑥综合各种理解,倾向于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认识红色文化的内涵。从文化的边界范围来看,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整个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的人类进步文明的总和。狭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形成发展的,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指向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兼收并蓄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而形成的文明总和。从文化的形态和形式来看,中国红色文化又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中国红色文化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各种文明形态。狭义的则是特指以文化形态表现出来的,体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方向和目标的文明形态。红色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红色”,它具有革命性和先进性相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本土化与创新性相统一以及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相统一等特征。

中国红色文化有一个形成、发展、积淀、丰富、创新的文化演进过程,已经经历或必将经历包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各个历史时期,直到共产主义最终实现的整个历史进程。

红色文化的主要特征
  
第一是科学性。科学性即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与实践一致的,反映了红色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体现了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和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展示了指导思想上的唯物论、文化取舍态度上的辩证法以及方法上的实践观,正确认识和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是时代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不断发展壮大,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始终把振兴中华民族、弘扬先进文化当作自己的神圣使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总结和提炼出了一种崭新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植根于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实践之中,充分体现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三是民族性。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尽管从总体上、主导地位上,传统文化是与小农经济、专制封建官僚政治相适应的,但作为糟粕与精华糅合并存的复合体,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精华。红色文化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特性的文化,对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予以弘扬并加以创新,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成为红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四是大众性。红色文化始终是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紧密相连的,具有非常强烈的群众意识。它来自于人民大众,服务于人民大众,代表了人民大众的意志和愿望。红色文化源于大众决定了文化必须表现人民群众并为他们服务。为全民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红色文化是以提高广大人民大众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为己任,在中国历史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求得发展和创新,以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第五是开放性。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产生了中国红色文化第一次质的飞跃。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出现了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趋势,邓小平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使我国红色文化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融会世界各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而求得自身发展成为可能。
  
第六是创新性。新民主主义文化创新,引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革开放时期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创新,引领中国人民走向了富强。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谁就能抓住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宝贵机遇而迅速发展,谁缺乏创新精神,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谁就注定要走向落后和衰败。中国共产党90多年红色文化的发展历程,体现了文化创新的特征。


既有历史价值,也有现实价值,既有社会价值,还有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等。

第一,红色文化有利于构建诚信奉献、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基础。

第二,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载体和传播渠道,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劳动、爱党、爱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坚定的政治信仰,构筑强大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思想保证。

第三,红色文化有利于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和平统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实现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交融共进,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四,红色文化有利于加强对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广大青少年和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有利于形成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团结互助、安定有序的良好社会风气。

第五,红色文化有利于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中国共产党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政治本色,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保持我国政治局势和社会局势的和谐稳定。

第六,红色文化有利于动员人民群众,强化对****和黄赌毒黑等社会丑恶现象的舆论监督、道德监督、社会监督,展开群防群治,打击违法犯罪,净化社会环境和社会空气。

第七,红色文化有利于形成反映不同群体和阶层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和心声的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激发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无穷智慧和活力。

改革开放要健康推进,就要更加注重质量与速度的均衡,尽可能降低发展的代价,减少发展中的问题,逐步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发展。

建设和谐、公正、充满活力的社会,就要建立能够反映不同群体和阶层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和心声的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利益调处机制。在当今社会思想空前活跃,人们思想意识日趋多样化的情况下,要凝聚人心,统一思想,实现社会的稳定、有序、和谐,必须确立和巩固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主流地位。

2.阐述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答: 内涵:坚定的理想,不渝的信念;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坚持党的领导,注重思想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一)坚定的理想,不渝的信念。

  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 

(二)实事求是,开拓创新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开拓创新,走自己的路。 

 (三)坚持党的领导,注重思想建设

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注重思想建设,是红军在白色势力包围中坚持斗争,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按照正确建军路线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


(四)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长期以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密切联系群众,相信、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

 

(五)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自尊、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和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邓小平同志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

 
3.阐述长征精神的形成及其内涵。新时期我们又赋予长征精神哪些新的时代内涵?在振兴中华民族伟业中你将会怎样继承和弘扬伟大 的长征精神?
答:形成:长征精神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产生的。红军的长征之路,既有空气稀薄、终年积雪的崇山峻岭,又有渺无人烟、遍地沼泽的茫茫草地。红军官兵不仅要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还要面对敌人轰炸和围追堵截。正是在这种千锤百炼的革命实践中,广大红军指战员的理想境界、意志品质、战斗作风、团结精神、纪律观念等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进而凝聚成为伟大的长征精神。

内涵: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新时代内涵:

一、崇高的理想 坚定的信念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的灵魂,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

   长征胜利表明: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是红军长征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这种伟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铸造了我们的军魂!

  二、牢记宗旨 心系人民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长征时期,党坚持这一宗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为取得长征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长征胜利教育我们: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因素。得民心则兴、失民心则亡,这是铁的规律。因此,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心系人民,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三、胸怀全局 严守纪律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严明纪律的政党,党的纪律是全党意志的体现,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胸怀全局,是模范执行党的纪律的前提。只有胸怀全局,严守纪律,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才能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长征胜利告诉我们: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障。同样,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也是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四、艰苦奋斗 甘于奉献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我们党85年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在探索兴党、强国、富民的道路上,艰苦奋斗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们党百折不挠,顽强进取;
作为图强求兴的奋斗方式,使我们党在改变中国面貌的历程中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作为高尚纯洁的政治品格,确保我们党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巍然屹立。

  长征胜利的历史表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军队,只要有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长征精神是我们党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是全国人民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

我弘扬长征精神:

我要树立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理想主义精神及与祖国的命运和人民的意愿紧密结合远大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远大理想的顽强奋斗中,我的人生抱负才能真正实现,我的人生道路才会焕发光彩。



我还要有坚持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我要时刻铭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力发扬甘于奉献和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历风雨,经受锻炼,努力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

大学生继承弘扬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的追求。

当代大学生要继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提高素质,努力承担起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4.阐述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及其伟大的现实意义。
答:内涵主要是:
(1)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2)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3)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现实意义:在新时期弘扬西柏坡精神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较长历史过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弘扬西柏坡精神,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坚持“两个善于”,做到科学发展,处理好改革和发展的关系;
妥善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发扬依靠群众、民主团结精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谱写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篇章。

5.阐述沂蒙精神的形成内涵和特征。分析说明沂蒙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又呈现出怎么样的阶段性特点?结合现实说明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

答:沂蒙精神的产生

        1、沂蒙精神产生的文化根基。沂蒙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沂源猿人”的故乡和东夷文化的发祥地。沂蒙地区毗邻孔孟之乡,孔子曾登临东山游历讲学,以孔孟为代表的的儒家思想,在沂蒙居民的心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2、沂蒙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就不会有沂蒙精神的产生。是伟大的中国革命造就了沂蒙精神。

        3、沂蒙精神的概括和提炼。一是酝酿提出阶段。二是进一步发展阶段。三是完善定型阶段。

沂蒙精神的内涵

“爱党爱军”: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

“开拓奋进”: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 “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

沂蒙精神的主要特征。

一是地域性。二是人民性。三是时代性。

阶段性特点:一种建立在共同信仰伟大力量基础上的伟大精神,必然能够拥有惊天动地、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实践作用和凝聚四面八方的强大力量。沂蒙精神就是这样一种具有强大实践功能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用在2抗日战争,能够赢得民族的独立;
用在解放战争,能够使人民当家做主人;
用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能够迅速脱贫致富,很快地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不断向着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迈进。

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

沂蒙精神不但是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克敌制胜的法宝,而且是新时期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首先,沂蒙精神包含的坚定的政治信念,能保证市场经济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其次,沂蒙精神倡导的艰苦创业,激励着人们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开拓进取。再次,沂蒙精神中的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精神与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相一致。最后,市场经济本身的发展为沂蒙精神熔铸市场精神提供了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沂蒙人学会了按市场原则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也正是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中,沂蒙精神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6.结合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实例说明沂蒙精神中的“爱党爱军”和“无私奉献”的内涵及其表现?新时期大学生如何弘扬“爱党爱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答:形成“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基本内涵,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开放兼容的理论特质和强大的实践功能。

大学生弘扬: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应像沂蒙人民“爱党爱军”一样具有坚定立场、明确方向、执着追求的崇高政治信仰。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形成坚定的爱党爱军的政治觉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让“爱党爱军”成为我们新时期大学生坚定不移的思想规范和自觉行动。

 学习沂蒙人民博大精深的大义与大爱精神。时刻用来引导我们的所作所为,任何事情都以集体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沂蒙人民的“无私奉献”,教会大学生树立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主动承担任务与责任。

7.结合实例说明沂蒙精神中的“开拓奋进”和“艰苦创业”的内涵及其表现。新时期的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如何弘扬“开拓奋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答:“开拓进取,艰苦创业”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体现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沂蒙才涌现出了“厉家寨”、“高家柳沟”等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典型。也正是依靠这种精神,沂蒙人民才能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一改贫困的生活条件和落后的生产面貌,取得巨大的成就和长足的发展。

新时期:

开拓奋进:

一是敢当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先行者。

二是争当勇于改革、开拓奋进的千里马。

三是善当勤奋好学、刻苦攻关的螺丝钉。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大学生必须要勤奋学习,锲而不舍,努力学习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的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在领导岗位上和日常工作中充分施展聪明才智。在当前,尤其要通过学习牢固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艰苦创业: 

第一,要有旺盛的革命意志。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具有振兴中华、富民兴邦的雄心壮志。在这个不断克服困前进的漫长过程中,既有来自内部的旧的传统和惰性的影响,也有来自外部的干扰和障碍。每个大学生必须树立知难而进、不怕挫折、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新风貌,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发扬开拓进取精神,带领群众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第二,要甘当“老黄牛”。有的同学认为提倡开拓创新就不需要苦干实干精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的实现,靠的是埋头苦干和发愤图强,不能靠幻想和空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离开了真抓实干,任何事业都不会成功。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本职工作。只有靠实干精神,靠千千万万群众的平凡劳动,才能构建我们事业的高楼大厦,才能做到富民强国

  第三,要勤俭干事业。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既要树立为国家创造财富呕心沥血的精神,又要树立国家财产锱铢必惜的精神。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做到为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把自己的所有力量都用到为人民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上,就是一个高尚的人。国家的财产,哪怕一丝一缕、一分一厘,都是人民的血汗,我们只有珍惜的义务,而绝无轻易挥霍的权利,要一点一滴都用在人民的事业上,充分发挥其效益。

推荐访问:素材 红色 文化 红色文化素材 红色文化素材 红色文化素材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