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礼貌》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一、“谈”字入手,营造气氛。 1、板书“礼貌”,指名读“礼貌”。什么是“礼貌”?(指人的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学生谈 2、一个人假如有礼貌,就会怎样,美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礼貌》教学设计五篇,供大家参考。
《谈礼貌》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一、“谈”字入手,营造气氛。
1、板书“礼貌”,指名读“礼貌”。什么是“礼貌”?(指人的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学生谈
2、一个人假如有礼貌,就会怎样,美德(素养、文明、修养)
3、板书“谈”。“谈礼貌”就是——谈论礼貌,闲谈礼貌,议论礼貌
4、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就要来“谈礼貌”。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文,概括事例
1、这是一篇议论文。课文用几个事例来证明礼貌的重要性,好好读书,说说举了哪几个事例。
2、交流
(1)牛皋无理地向老人问路,老人没理睬,岳飞有礼貌地问路,老人给他指路。
(2女青年下车时,拖在地上的`长群被小姑娘踩了一脚,小姑娘道歉,避免了一场纠纷。
(3)*的脸被朱师傅刮破了,他没有责怪朱师傅。
3、概括小标题
1、能用两个字的小标题来概括吗?
问路、乘车(踩裙)、理发
4、连起来说:
作者为了说明礼貌的重要性,选取了问路、乘车、理发这样三个事例。
三、学习古训,第一小节
1、读第一小节。出示句子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这是一条——古训,古训是什么意思?“训”,训导,古时候传下来的给人教育意义的话语。
3、读读这句话,你能明白他的意思吗?(生说)
4、理解这句话
(1)“色”——行为举止、动作神态、仪表仪态(行)
“口”——语言、话语(言)
(2)“失色”——不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礼貌。
“失口”——不注意自己的说话
(3)“失色于人”——对人不文明
“失口于人”——对人说话不文明。(理解出言不逊)
(4)“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意思就是:对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出言不逊。这样的人就是——君子,反之,就是——非君子,是粗人
(5)文章开头就对这句话进行理解,提出了观点,读书上的第一小节。
(二)识人物。
1、默读课文2-4小节,三个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哪些人物你认为是君子,哪些又不是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2、学生自学2-4小节。
3、以“问路”为例,讨论:
(1)牛皋不是君子
*谈看法;
*感情朗读;
*牛皋的言行正是上文所讲的“态度粗暴”、“出言不逊”啊!如果你就是那位老者会给他指路吗?
*所以(出示)朗读——老人不但没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
(2)岳飞是个君子
*谈看法;
*感情朗读;
*岳飞的言行正是上文所讲的“彬彬有礼”。因此,老者见岳飞很有礼貌,便——耐心地给他指路。
(3)指导人物评价
先摆出观点(我认为——)
阐述言行,进行证明
总结观点
4、举一反三,生评其他人物。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
6、写下来
《谈礼貌》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能礼待人,使用礼貌习惯。
2、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好三件事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
3、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好三件事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
个性化处理教材:
从“写”的角度学习课文,体会如何写好事情,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读写结合,学写一件事,注意表达方法 。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背一背
有关“礼貌”的名言
二、复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的开头作者由古训引出话题,即提出论点。齐读§1。
2、课文的结尾总结全文,即总结论点,照应开篇,点明中心。齐读§5。
3、课文的中间部分列举了三个典型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论点,说明了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这三个事例,既有(古人),又有(今人),既有(大人),
又有(小孩),既有(普通人)又有(伟人),富有代表性;同时,所举事例又紧紧围绕“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这一中心,注意从不同侧面说明问题,当(自己有求于人时),(无意中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时),(别人无意中伤害自己时)应该怎么说怎么做。课文从不同角度为我们如何礼貌待人提供了范例。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习作者是如何写好这三件事,从而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
三、学习课文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中的三个事例。
2、学习第1个事例。
(1)分角色朗读。
(2)默读,思考:作者如何写好第一个事例的?
(课文列举了正反两个事例,形成鲜明的对比,不同的表现导致相反的结果,可见礼貌的重要。对牛皋、岳飞的语言、动作进行了具体的描写,分别表现了牛皋的傲慢无礼、语言粗俗,岳飞的诚恳、彬彬有礼。)
(3)圈划出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重点词,体会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
(4)理解“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意思。
3、学习第2个事例
(1)自由地读一读。
(2)思考:作者如何写好这个事例的?
(3)圈划出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重点词,体会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
4、学习第3个事例
(1)默读、思考:作者如何写好这个事例的?
(2)指名读*的话,圈划出重点词,体会*是如何待人的。
5、默读这三个事例,体会这三个事例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1)都是先讲事例,然后进行说理,这样更好地说明礼貌待人的好处。
(2)这三段的最后说理能否调换?为什么?
6、总结
这三个事例的选取非常合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每个事例又和随后的议论相应,有助于作者借助它们说明自己的观点。因此,我们在写说理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取合适的事例,并进行恰当的说理,从而很好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四、读写结合
课堂小练笔
选择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注意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要紧密结合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
(1)生写。
(2)交流、评议。
五、总结课文
*是礼仪之邦,《三字经》中讲到:“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希望同学们从小学会礼貌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让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到处盛开着文明之花、礼仪之花。同时,也希望你们学了这一课,能从中悟出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六、课外作业
上网点击
你想知道更多有关“礼貌”的故事、谚语、格言吗?请点击关键词:讲礼貌
课外阅读
读一读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说勤奋》,再次感悟一下议论文的写作特点,试着写一篇小小的议论文,如:《谈诚信》等。
板书:
谈礼貌
话题: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 传统
1、牛皋和岳飞问路 神态
例证
2、一个小学生向女青年道歉 动作
3、*理发的事 语言
(事例 + 说理)
(具体)(恰当)
结论: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
更加和谐 更加美好
《谈礼貌》教学设计3
一、调动已知,漫谈礼貌
1、板书“礼貌”,谈谈你对“礼貌”的认识。
2、大家谈了对礼貌的看法,我们课本上也“谈”了,(板书:谈)一起来看谈了什么,怎么谈的。
二、初涉文本,再谈礼貌
1、自由读言语,看看课文为我们讲了哪几个故事,读完后,再想想,关于“礼貌”你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2、组织交流
三、精读课文,品读礼貌
1、在学生交流中,相机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指名读这两句话,说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3、再读课文,读读文中的小故事,你一定会有新的理解。试一试,如果需要,你还在读完以后,带着你的理解或者疑问,去找伙伴商量商量,讨论讨论。
4、自由交流。
5、相机引导:
(1)在学生交流《说岳全传》故事时,引导交流:如果你是老者,听到牛皋的话,你会怎么想?看到岳飞的行为,又会怎么想?这就是“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2)交流第二个故事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来理解“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3)在交流到*的故事时,抓住“深感不安”和“深受感动”来谈,朱师傅会想些什么,品读*的话。
四、自主选择,表现礼貌
1、选择你最喜欢的故事再读一读,想一想,你是不是有新的收获,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找上几个朋友合作来演一演。注意最好能加上自己的理解。
2、自由活动,师巡视指导。
3、指名表演,引导点评。在看表演时,引导大家注意有礼貌地倾听与欣赏,在评价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礼貌地评价,并进一步朗读重点语句。
五、师生互动,积累“礼貌”
1、谈到礼貌,古今中外流传着许多名言、谚语,书上也有一部分,你们找一找,画一画,再读一读,记一记。
2、出示名言:
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作者:松苏内吉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作者:约翰·洛克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作者:孟德斯鸠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作者:冈察尔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歌德)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赫尔岑)
3、自读积累
六、关注生活,实践礼貌
1、我们每天都在交往,自然会发生一些矛盾与纠纷,你有没有遇到过?
2、指名说。
3、请你们用学到的知识来劝劝他。
4、出示末段,引导读课文。
5、学完了课文,有什么收获,谁来谈谈。
《谈礼貌》教学设计4
第一课时
一、“谈”字入手,营造气氛。
1、板书“礼貌”,指名读“礼貌”。什么是“礼貌”?(指人的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学生谈
2、一个人假如有礼貌,就会怎样,美德(素养、文明、修养)
3、板书“谈”。“谈礼貌”就是——谈论礼貌,闲谈礼貌,议论礼貌
4、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就要来“谈礼貌”。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文,概括事例
1、这是一篇议论文。课文用几个事例来证明礼貌的重要性,好好读书,说说举了哪几个事例。
2、交流
(1)牛皋无理地向老人问路,老人没理睬,岳飞有礼貌地问路,老人给他指路。
(2女青年下车时,拖在地上的`长群被小姑娘踩了一脚,小姑娘道歉,避免了一场纠纷。
(3)*的脸被朱师傅刮破了,他没有责怪朱师傅。
3、概括小标题
1、能用两个字的小标题来概括吗?
问路、乘车(踩裙)、理发
4、连起来说:
作者为了说明礼貌的重要性,选取了问路、乘车、理发这样三个事例。
三、学习古训,第一小节
1、读第一小节。出示句子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这是一条——古训,古训是什么意思?“训”,训导,古时候传下来的给人教育意义的话语。
3、读读这句话,你能明白他的意思吗?(生说)
4、理解这句话
(1)“色”——行为举止、动作神态、仪表仪态(行)
“口”——语言、话语(言)
(2)“失色”——不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礼貌。
“失口”——不注意自己的说话
(3)“失色于人”——对人不文明
“失口于人”——对人说话不文明。(理解出言不逊)
(4)“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意思就是:对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出言不逊。这样的人就是——君子,反之,就是——非君子,是粗人
(5)文章开头就对这句话进行理解,提出了观点,读书上的第一小节。
(二)识人物。
1、默读课文2-4小节,三个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哪些人物你认为是君子,哪些又不是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2、学生自学2-4小节。
3、以“问路”为例,讨论:
(1)牛皋不是君子
*谈看法;
*感情朗读;
*牛皋的言行正是上文所讲的“态度粗暴”、“出言不逊”啊!如果你就是那位老者会给他指路吗?
*所以(出示)朗读——老人不但没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
(2)岳飞是个君子
*谈看法;
*感情朗读;
*岳飞的言行正是上文所讲的“彬彬有礼”。因此,老者见岳飞很有礼貌,便——耐心地给他指路。
(3)指导人物评价
先摆出观点(我认为——)
阐述言行,进行证明
总结观点
4、举一反三,生评其他人物。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
6、写下来
《谈礼貌》教学设计5
一、 谈话导入:
师生问好。
师:到底是谈过礼貌的孩子,就是与众不同:声音洪亮,站姿端庄。知道该怎么称呼我吗?
生:温老师
师:好耳力。仅董老师的一句话,你们就把我给记住了。真是一群善于倾听的好孩子。善于倾听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好的习惯,同时,更是对发言人的一种尊重,而尊重本身就是一种礼貌。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齐读课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对礼貌有所认识了吧。(可以用课文中的语句说,也可用自己的话说。)
生作答。
师:同学们的认识都言之有理。从刚才的发言中,老师选取了这样两句话,请看大屏幕。
出示: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有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齐读。
师:这也正是作者的观点。请再读一次。
二、 学习2——4自然段
师:课文《谈礼貌》围绕这一观点,写了三件事。
生:岳飞问路 学生道歉 理发
师:这三件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句话。那故事中的人物又是怎样把礼貌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还是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古代,会会古人。
﹙一)、学习2自然段
哪位愿意读2自然段?请你读,其他同学专心听,之后,谈谈两人留给你的印象。大屏幕相继示:读故事 说印象
生谈(预设:牛皋粗暴无礼,傲慢;岳飞彬彬有礼,谦虚)
师:我们就按人物出场的顺序,先走进牛皋,请认真读读描写牛皋问路的语句,把句子中最能体现牛皋无礼的词语用实心圆点标记出来。大屏幕相继出示:抓关键 品形象
师:谁乐意与大伙分享你的读书收获?
生:关键词;马上、吼、呔、老头儿、爷
师:如果你就是这位老者,遇见这么一位傲慢无礼的问路者,会产生什么心里?
生:作答(讨厌、反感、不喜欢)
师:如此没有礼貌之人,谁都不会喜欢。用一句俗语讲,就是
生:无礼讨人嫌。
师:“嫌”字明白意思吧?
生:作答。
师:这样做的结果是……
生:作答
师: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做无礼之人。
师:那岳飞的彬彬有礼又是从哪些具体的词语体现出来的?
生:离蹬下马、上前施礼
师:是呀,这一投足,一举手,让我们认识一位彬彬有礼之人。
生:“请问”、“老丈”
师:透过一言一语,我们又领略了他的文雅尊重。课文插图就是岳飞问路的画面。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神态。
生:预设(慈眉善目、面带微笑)
师:是呀,从表情神态中,我们读出了岳飞的友好和善。真会读书,懂得抓住关键词语品味人物形象。对岳飞还有了解吗?
生:
生:
生:
师:这样一位赫赫有名、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对一位普通的老人能够这样谦虚有礼,恭敬有加,足见他是一位深谙礼数之人。
师: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展现人物形象吧。哪位同学愿意扮演岳飞,谁来演牛皋,旁白呢?你要读书了,老师请问,你现在叫什么?入戏可真快。
生分角色读。
师:这三个角色配合得如此默契,老师送你们三个字“有水*。”
师:如果能稍稍注意一下人物说话时的语气,那就是高水*了。有同学向高水*进发吗?太好了,老师就喜欢像你这样善于挑战的孩子。
第二组学生分角色读。
师评价,真是名副其实的高水*。
师:那么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
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
师:真是了不起,你们不仅会读,会品,会演,还能悟出方法,老师再送你们四个字:至高水*。刚才,我们运用了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大屏幕示:演人物 悟方法
师:从这两个故事中,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预设,可能有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作答,也可能用书中语言回答。
师评价:有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有的学生捕捉书中语言作答,都不错。这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
师:用俗语讲,就是“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此处的“暖”字作何解释?
生:温暖、暖和、舒畅……
师:你能结合故事本身,说说礼到人心暖的意思吗?
生作答。大屏幕示:想内容 明道理
师:岳飞的礼貌,让老者心理暖暖的,于是乎就耐心地给他指路。这正是礼貌带来的好处。难怪作者说:大屏幕示: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有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齐读。
师小结:当我们有求于别人时,岳飞给我们做出了榜样。那当我们做错事时,又该如何处理呢?我想,第二个故事中的小学生和女青年会给予我们一些启示。请同学们用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来自学第二个故事,行吗?先来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方法。大屏幕再次出现:
读故事 说印象
抓关键 品形象
演人物 悟方法
想内容 明道理
﹙二﹚、学生自习3自然段
汇报交流。在分角色演人物时,老师专门用友好的语气说话,问刚才扮演女青年的学生说,你能原谅我吗?学生说不能,因为我说话语气不友好和善,不诚恳。以此来让学生明白:当我们做错事时,不仅说话要礼貌,同时,还应该注意说话的语气。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生答。
师:这个故事又一次告诉了我们,请看大屏幕: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有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齐读。
师: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你也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乐意说出来吗?老师在期待,知道吗?被人期待,也是一种幸福。
师:当我们做错事时,文中的学生、女青年以及ⅹⅹⅹ同学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当别人无意间伤害了我们时,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我们还是从敬爱的周身上寻找答案吧。
﹙三﹚、学习4自然段
师:请默读第三个故事。想一想:为理发的朱师傅为什么由先前的“深感不安”变得“深受感动”?
集中学习周说的那句话。
师:读着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交流:一连用了三个“您”,表达了对朱师傅的尊重。
从“安慰”一词,读出了的宽容大度。
还能从话语中看出不但没有责怪朱师傅,反而还把责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
师: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齐读最后一句。
师:是呀,这又一次验证了作者的观点,请再次齐读: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有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三、揣摩表达方法
师:这三个故事,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师生一起归纳:
相同点:都是先讲故事,后说道理。
各有特点:
从时间而言,既有古代的,又有现代的,古今都有,这又一次告诉了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从人物的身份而言,有普通老百姓,有英雄,有伟人,这就说明任何人都离不开礼貌。
从事件的性质来看,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加说明了礼貌待人的重要性。)
四、学习最后一段
师:所以作者在文章结尾有一次重申了自己的观点,请齐读最后一段。如果用古语来说,那就是:只有做到……,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以此引出书中的古语: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师:类似于这样的古训和俗语,你一定还积累了一些。
生交流。
师:这些古训和俗语,也同样告诉了我们,请看大屏幕,齐读: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有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五、布置作业
我想,有关礼貌的话题,仅凭一节课的时间是讲不完的。那就请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和你们积累的古训和俗语,写一写你经历过的有关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件。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礼貌 《谈礼貌》教学设计五篇 《谈礼貌》教学设计1 谈礼貌优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