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高二寒假历史试题精编(范例推荐)

时间:2023-02-08 18:40:05 来源:网友投稿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上学期高二寒假历史试题,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上学期高二寒假历史试题精编(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上学期高二寒假历史试题精编(范例推荐)

  【导语】“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上学期高二寒假历史试题,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有一史学家认为“封建之制,实为吾国雄长东亚,成为大一统之国家之基。而外观虽号统一,内部之文化实分为无限之阶级。”这里的“封建之制”是指

  A.地主土地所有制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2.《禹鼎》铭文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这反映了

  A.分封制趋向衰落,尚能维护王权 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

  C.封国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 D.周王铸鼎显示

  3.唐朝政论家柳宗元在评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时指出:“公天下之端自秦始。”这里对“公”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B.改世禄世卿制为选贤任能制

  C.制定了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 D.首创自下而上的人才荐举制度

  4.“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候伯子男。 ……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宋时期

  5.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6.柳诒徵先生在《中国文化 史》中说:“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能够支撑这个观点的史实是

  A.设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割相权 B.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

  C.置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D.设转运使将财权收归中央

  7.“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

  A.西汉的刺史 B.北宋的通判 C.明朝的锦衣卫 D.清朝的军机大臣

  8.“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这段材料可能出自

  A.《新唐书》 B.《资治通鉴》 C.《元史》 D.《明史》

  9.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10.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据此可以作出合理的史论推断的是

  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B.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

  C.中国古代有 把宰相制度看成是“贤人政治”体现的传统政治观念

  D.宰相制度的废除是明朝中后期政治黑暗的根源

  11.三希 堂,位于故宫博物馆养心殿的西暖阁,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帝的书房,也是其作为养心殿主人留下的最明显的标志。“三希堂”有一幅对联:堂为天下奉一人,惟以一人治天下。其中的如虹气势以及威武不言自明。从封建时代皇权与相权矛盾发展的角度看,下列机构或官职的设置最能体现该对联寓意的是

  A.“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

  B.“正二品,掌典领百官。左右仆射各一人,从二品,掌统理六官,为令之贰,令阙则总省事,劾御史纠不当者。”?

  C.原为承命拟旨,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其它人员不得靠近,皇帝与之议事时无关人员不得在旁。宫内人路过时,都是快步走过。

  D.巡行郡县,以“六条”问事。“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

  12.古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在其名著《传记集》中指出,“……全希腊人的公款,竟被从提洛岛弄了出来,为雅典一邦据为己有了……希腊真是受了奇耻大辱,她显然正遭到暴君的独裁统治。她眼见自己迫不得已献出的军费,竟被用来把我们的城市粉饰的金碧辉煌,活像一个摆阔气的女人似的,浑身载满贵重的宝石、雕像和价值累万的庙宇。” 这说明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

  A.民主只限于公民范围内 B.公职人员侵吞公款盛行

  C.用贡金装点自己的城市 D.对内实行民主,对外谋求霸权

  13.《十二铜表法》规定“凡依‘现金借贷’的方式缔结契约的,其所用的语言即为当事人的法律……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上述规定体现出

  A.《十二铜表法》实际是习惯法 B.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债务人利益

  C.《十二铜表法》兼顾奴隶利益 D.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严格的限制

  14.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统治者 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罗马法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

  15.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使英国资产阶级深深意识到,在革命胜利后必须有一个法律文件来巩固他们所已取得的成果。1689年10月,议会通过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法案。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法案即《权利法案》 ②该法案提出了议会至上的宪法原则

  ③法案指出英王权力应该来源于议会 ④奠定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的法律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6.《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 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17.从18世纪20年代到18世纪末,随着两党政治结构在英国的逐步形成,内阁制度的各种基本原则通过一个又一个先例的开创而确立起来。这些原则包括

  ①内阁大臣应由议会中多数党组成②首相应由多数党的领袖出任

  ③内阁必须集体对议会负责 ④议会不信任内阁,内阁应全体辞职,或者重新大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8.“要想当议员,就得有30美元。这么说吧,我有一头驴,它值30美元,那我就可以被选为议员了,一年后,我的驴死了,我这个议员就不能继续当下去了。请问,究竟谁是议员呢?——是我,还是驴?”富兰克林这番话,说明他认为美国独立后忽视了

  A.白人的利益 B.黑人的利益 C.穷人的利益 D.议员的利益

  19.1796年,华盛顿在其告别词中说,“政党精神是一团火,我们不要熄灭它,但要一致警惕,以防它火焰大发,变成不是供人取暖,而是贻害于人。”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显示了美国建国初期党派的出现及其不断的纷争

  B.对处于萌芽状态的政党与派系倾轧的警觉与忧虑

  C.美国后世政党制度的发展与华盛顿的想法相悖

  D.华盛顿积极支持党派活动、搞两 党轮流执政

  20.拿破仑在回忆录中说:“如果华盛顿是个法国人,而又生活在这样一个时期:内处崩溃边缘,外遭敌人侵略,我想他就不会是华盛顿;如果他坚持自己所为,我想他只会被认为是傻瓜。至于我,只是戴着王冠的华盛顿。”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拿破仑对自己称帝行为的诡辩

  ②拿破仑是资产阶级的皇帝

  ③华盛顿称帝可以更好的维护美国统一的局面

  ④拿破仑和华盛顿的行为是由两国的经济、政治和历史传统决定的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参议院有权对犯有罪行的包括总统在内的所有文官提出弹劾

  B.英国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

  C.法国参议院由普选产生,选民资格有一定限制

  D.德国帝国议会权力高于联邦议会

  22.鸦片战争后,清朝把《南京条约》看作“永相和好”“永息兵端”的“万年和约”,开始着手处理与各国“妥议税饷章程”等“善后事务”,以确保“中外相安”。此事表明

  A.清政府满足了列强的要求,自此中外相安 B.清朝统治者看不清西方列强的本质

  C.清政府和列强的关系发生本质变化 D.清朝统治者开始开眼看世界

  23.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A.掀起瓜 分狂潮 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C.扩大资本输出 D.割占中国台湾

  24.有学者说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B.建立与清政府相抗衡的政权

  C.提出*清朝的专制统治 D.进行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26.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①甲午海战 ②《马关条约》的签订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④百日维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7.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大家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C.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28.五四精神反映了五四运动不同于此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意:一是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二是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三是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精神的统一。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的首要任务是

  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B.成就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D.彻底地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29.傅立叶说:“……在文明制度的经济体系中,每一个人都这样处在蓄意与群众斗争的状态中。医生希望自己的同胞患寒热病;律师则希望每个家庭都发生诉讼;安装玻璃的工人希望下一场大冰雹打碎所有的玻璃。”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①其言论背景是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造成两极分化加剧

  ②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矛盾

  ③是傅立叶对丧失不公正、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绝妙讽刺

  ④此类匪夷所思的经济活动表明资本主义已病入膏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0.《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了文明中来了。”此话表述的观点是

  A.资本主义具有改变世界的能力 B.资本主义必然崩溃

  C.资产阶级文明代表最先进的文明 D.资产阶级能够改造所有的民族

  31.这是一份俄国传单,“被奴役的人民解放的时刻到来了,向沙皇政府报仇并惩办它的时刻到来了。已经不能再容忍下去!赤手空拳、袒胸露背的无产阶级起来了──而且他 在革命部队中找到了兄弟般的伙伴。*战争!*沙皇专制政府!”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士兵站到无产阶级一边说明革命的客观形势已成熟

  ②这场革命指二月革命,是工兵代表苏维埃

  ③革命的直接目标是*沙皇政权,建立民主共和国

  ④这是一场以建立苏维埃政权为目的的社会主义革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2.列宁在《四月提纲》中说:“不要议会制共和国,从工兵代表苏维埃回到议会制共和国是一种倒退。”这表明列宁主张

  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B.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C.进行民主革命 D.全部政权收归苏维埃

  33.“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决不能有一省或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革命必须走中心城市武装*的道路

  B.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尚未被全党认可

  C.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仍处于高潮

  D.中共没有找到一条正确革命道路

  34.1931年9月19日,北平部分国民党员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请息内争,共抗外敌”;11月4日。北平大学教授也提出“立泯系派之见,共赴国难”。这说明

  A.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B.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

  C.中共统一战线政策被接受

  D.国共内战受到一定遏制

  35.右图是20世纪40年代初国内某报刊登的一幅照片《连乞丐也捐献自己的一顿饭钱》,该照片可以用来说明

  ①国民政府对人民巧取豪夺

  ②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到来

  ③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到来

  ④民众爱国主义思想的觉醒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综合题包括2小题,36题14分,37题16分,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回题。14分

  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 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1结合所学,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及其积极影响。4分

  材料二: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代议制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又被欧美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 ——摘自《历史必修Ⅰ》大象出版社

  2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德四国确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上述四国的代议制有哪几种类型?6分

  3以美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基本特征?4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摘自《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二:1862年5月10日,英法军队以军舰大炮打败太平军,占领了宁波港。5月16日,夏福礼给普鲁斯的报告说:“……结果打败了太平军,并把他们赶出城。就在太平军撒离宁波的那天 晚上,我们立刻把满清官员送去衙门复职,并把宁波正式移交给他们。”

  材料三:下图是19世纪末一位爱国志士绘制的《时局全图》。

  材料四: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当前局势”指什么?为什么他认为“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4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2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社会面临怎样的现状?2分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为什么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2分?

  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2分

  5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清政府与列强关系的变化并谈谈你的认识。4分

  36.参考答案:

  1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影响: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了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积累了经验。4分

  2标志:6分

  英: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美:1787年宪法的制定;

  法:1875年宪法的颁布;

  德: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类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3特征:以议会形式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至上原则;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实行民主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4分

  37.参考答案:

  1“当前局势”指林则徐虎门销烟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提供了借口。原因:中国地广人多,有望成为巨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4分

  2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2分

  3现状: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2分

推荐访问:高二 上学期 寒假 上学期高二寒假历史试题精编 上学期高二寒假历史试题精编 高二历史寒假作业答案 2023学年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