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级生物寒假作业练习题

时间:2023-02-08 18:55:05 来源:网友投稿

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级生物寒假作业练习题》希望对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级生物寒假作业练习题,供大家参考。

高二级生物寒假作业练习题

  【导语】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级生物寒假作业练习题》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二级生物寒假作业练习题(一)


  一、选择题

  1、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A.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
  B.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

  D.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2、细胞核是由核膜、染色质、核仁、核孔组成,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染色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C.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核孔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下图表示某植物相邻的3个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他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

  4、下图纵轴为生成物量,横轴为反应时间,其中能正确表示酶浓度增加,而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变化的曲线图是图中虚线表示酶浓度增加后的变化曲线

  5、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物质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①C6H1206→丙酮酸;②丙酮酸+H2O→CO2+[H];

  ③[H]+O2→H2O,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第③阶段反应极易进行,无需酶的催化B.第②阶段无ATP生成

  C.第①②阶段能为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D.第①阶段与无氧呼吸的第①阶段不同

  6、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

  A.葡萄糖——丙酮酸——氧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7、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将5g新鲜完整的菠菜叶,放入研钵中,加入无水乙醇、石英砂、CaCO3以后,迅速研磨

  B.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并连续迅速地重复划2~3次

  C.把划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并不断摇晃,以求加快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

  D.色素分子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所以研磨过程中加入无水乙醇是为了溶解色素

  8、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密闭的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分别对温室内CO2含量、O2含量及CO2吸收速率进行24h测定,得到右图所示曲线,则以下说法有几种是正确的?

  ①c、e两点的光合速率为零

  ②c、d之间的区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③de段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④进行细胞呼吸的区段只有ab段和fg段

  A.1种B.2种C.3种D.4种

  9、右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②乙→甲的过程表示分裂期

  ③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甲→甲的全过程④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

  A.①②④B.④C.③D.①②③

  10、下图中曲线a表示水稻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释放的CO2总量的变化,曲线b表示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的变化,则表示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的变化是下图中的

  二、非选择题

  1、请回答下列有关生命科学实验的问题。

  1在低倍镜及高倍镜下看到以下洋葱根尖细胞图,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主要观察图____处的细胞;图B细胞所在区域称为__________。

  2某同学按下表所示制成临时装片进行有关实验。

  组别材料实验条件观察内容

  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清水、解离液、0.3g/mL蔗糖溶液质壁分离

  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0.3g/mL蔗糖溶质壁分离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上述实验中用引流法滴加蔗糖溶液,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A组实验中,显微镜下看不到质壁分离现象,原因是______被破坏,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高二级生物寒假作业练习题(二)

  1.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

  B.在太空中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C.植物的向光性现象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可能相同

  2.生长素浓度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相同的是

  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

  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D.根的向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3.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啤酒时利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降低成本

  B.具顶端优势的枝条,其侧芽部位因生长素浓度过低而不生长

  C.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衰老,乙烯促进果实生长

  D.植物激素的合成不受环境因子的影响

  4.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若测得茎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点浓度,则背光一侧的浓度一定在de之间

  B.若c点表示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则ce段可表示最靠近顶芽的侧芽中的生长素浓度

  C.在利用生长素作用原理来培育无子番茄时,所用生长素浓度应低于e点浓度

  D.若c点表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则a、d点分别表示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5.为了探究光照和重力对横放状态下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对刚萌发的盆栽燕麦分别进行下列处理:一段时间后,①、③、④均明显弯曲向上生长;②弯曲生长不明显。根据上面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①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单侧光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B.①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重力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C.①和②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单侧光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D.③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重力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6.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林业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脱落酸可促进种子萌发

  B.利用乙烯利可促进果实成熟

  C.利用一定浓度的2,4—D可促进插条生根

  D.利用一定浓度的赤酶素溶液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促使其纤维明显增长

  7.在生产实践中,利用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时,应特别注意

  A.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时要用蒸馏水

  B.扦插所用的土壤要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C.不同植物的枝条可能要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

  D.选择多年生且带有多个芽体和嫩叶的枝条

  8.下图1、2为实验的初始状态,以下关于生长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1和图2的实验结果都能体现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而图3则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B.图1的实验结果A、B都不弯曲,但原因不相同

  C.图2中的实验结果是放M的胚芽鞘弯向一侧而放N的不弯曲

  D.图3茎卷须中生长素含量外侧比内侧少

  9.对下图中d、e两点生长素浓度的分析合理的是

  A.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b,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B.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C.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D.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c,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10.从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形态学的上端顶端

  11.1914年,匈牙利的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

  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不生长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12.某小组开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课题研究,在制定实验方案过程中,下列哪一项可以不考虑

  A.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

  B.配置一系列浓度梯度

  C.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D.进行预实验,确定实验浓度范围

  13.研究发现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胚芽鞘、茎节间切段等离体器官均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某研究小组围绕生长素和赤霉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不能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A.IAA比GA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明显

  B.IAA和GA具有协同作用

  C.图中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促进作用

  D.可采用外加赤霉素的方法使幼嫩的矮小植株增高

  1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15.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所采用的方法是

  A.样方法B.标志重捕法

  C.纸层析法D.取样器取样调查法

  16.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繁殖季节里,成年鲈鱼吞食幼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

  C.捕食和竞争等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D.人类活动不能改变群落的演替方向,但能改变演替速度

  17.从光裸的岩地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其原因是

  ①草本植物阶段,土壤中有机物较丰富,通气性好

  ②灌木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③灌木更高大,具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④灌木阶段,群落内竞争激烈

  A.①②③B.②③?

  C.③④D.①②③④

  18.右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②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上升③bc段出生率小于死亡率④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

  A.①④B.②③

  C.③④D.①②

  19.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A、B两种微藻,得到两种微藻的生长曲线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A、B微藻分别利用其中磷元素的曲线。现将两种等体积的微藻混合培养在磷元素浓度略低于KB的环境中,随时间的推移,预期两种微藻的数量变化曲线最可能的是

  20.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下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1~5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C.第15~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第20~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21.下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如乙为农作物害虫,t4时间点防治

  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t1~t2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D.甲、乙两种群肯定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由强→弱

  22.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丰富度比较低

  B.该群落中的生物多为草本植物,有垂直结构

  C.该群落形成过程中先出现的生物最可能是地衣

  D.若有人类活动,则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有变

推荐访问:作业 练习题 寒假 高二级生物寒假作业练习题 高二级生物寒假作业练习题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答案 高三生物寒假作业 假期作业高二生物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