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脚读书笔记,菁选3篇

时间:2023-02-11 14:55:32 来源:网友投稿

爬山虎的脚读书笔记1  《爬山虎的脚》一课。爬山虎那不孤傲、不娇贵、毫无私心的品格深深“爬山虎从不孤傲,要长就是满墙……”这使我觉得爬山虎是那么合群。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爬山虎脚读书笔记,菁选3篇,供大家参考。

爬山虎脚读书笔记,菁选3篇

爬山虎的脚读书笔记1

  《爬山虎的脚》一课。爬山虎那不孤傲、不娇贵、毫无私心的品格深深“爬山虎从不孤傲,要长就是满墙……”这使我觉得爬山虎是那么合群。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作为大家庭中的一员,何尝不是呢?记得有一次,我们进行语文单元测试,我考了全班第一,于是得意极了。订正试卷时,我的同桌来问我题目,我满不在意地拒绝了他。学了《爬山虎的脚》一课后,我觉得自己蛮自私的。以后,我一定努力帮助身边的同学,只有大家一起进步,才能感受到快乐。

  “爬山虎也不娇贵,只要有泥土和水,它就能生长……”原来爬山虎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爬山虎不论*地和高坡,只要有扎根的地方,它就一脚一脚,扎扎实实地往上爬。那墙上、窗沿上,到处可见爬山虎的身影。和它相比,我可就差远了。有一次,学校选拔运动员,我光荣地入选了。可是,接下来的几天训练,却把我累得“死去活来”,又是发烧又是腰酸背疼,最后不得不退出训练。我想这与我*时不锻炼有着必然的联系。

爬山虎的脚读书笔记2

  这篇课文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的作者叶圣陶作家写的。他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叶子、脚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一步步往上爬的。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课文的重点部分是第3至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多么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如何向上爬的啊!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它的脚要是没触着墙就会枯掉,如果触着墙就会牢固。

  我非常喜欢爬山虎的叶子。它的`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我要学习爬山虎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努力向上的优秀品质。我学习时,就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打牢基础,将来上重点中学,考著名大学。我还要学习它勇于攀登、敢于挑战的精神,做一名有主见的会自己学习的争创第一名的优秀小学生。

爬山虎的脚读书笔记3

在执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撰写的《爬山虎的脚》一课之前,我打算让学生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掌握一种观察和作文的方法。在这篇课文中,叶圣陶先生不仅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还把爬山虎的脚描绘得细致入微。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我决定把这个细节,作为我的教学重点。那么,如何处理这个教学片段,才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呢?

在备课阶段,我有这样几个设想:一是画图法,即让学生根据叶先生生动的描绘和自己的理解,亲自把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用画笔画出来;二是演示法,即我本人借助其他工具把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演示”出来;三是朗读法,即本人指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但是,考虑到我的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无论用其中的哪一种方法,都会有一部分学生对爬山虎的脚的认识模糊不清。因而,这一处教学,不仅是我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难点。我必须想个更直观的法子,来帮助所有的学生突破这个学习难点。

那天早晨,在上班的路上,我仍然在大脑中苦苦地寻觅着那个“更直观”的法子。突然,不远处一墙绿绿的爬山虎映入了我的眼帘。在晨光下,爬山虎的叶子苍翠欲滴。我不由得快步走上前去,轻轻地拨开了爬山虎一片嫩绿的叶子,爬山虎的脚便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眼前了,它是那么清晰,那么有趣!我豁然开朗:为什么不让学生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呢?我小心翼翼地折下几枝爬山虎,兴冲冲地把它带进了教室。

课堂上,为了指导学生学习描写爬山虎的脚这一部分内容,我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发了一小截爬山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爬山虎的脚,然后在全班汇报自己的发现。学生们一个个兴奋得眼睛发亮,这个说:“老师,我发现了爬山虎的脚又短又细。”那个说:“老师,我发现爬山虎的脚是嫩红色的,上面还有小圆片呢。”……我再让学生认真读一读课文,看看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描写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学生们由衷地赞叹叶先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当我让学生学习叶圣陶先生的方法,再来说说自己看到的爬山虎的脚时,一个女生站起来说:“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从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细如草根,又如小娃娃张开的小脚丫。”一个男生站起来补充说:“爬山虎的脚又细又娇嫩,可它就是凭着脚尖上的小圆片紧紧巴住墙,一脚一脚往上爬,爬上墙头,爬上屋顶,铺满整堵墙,铺满屋顶的。爬山虎的生命力多么顽强啊!”学生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最后,我再让学生带着这样的赞美之情,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这节课,学生不仅认识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还透过文字,领略了叶圣陶先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激发了自己的创造力。

联想到*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思路往往局限于手中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有时候感觉突破教学难点很吃力。这堂课的成功,让我认定了直观性教学原则。只要我们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遵循用实物观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学生一定会感到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便于理解的,而这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推荐访问:爬山虎 读书笔记 菁选 爬山虎脚读书笔记 菁选3篇 爬山虎的脚读书笔记1 爬山虎的脚读书笔记100字 爬山虎的脚读书笔记摘抄 爬山虎的脚读书笔记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