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菁选3篇

时间:2023-02-14 15:45:06 来源:网友投稿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回顾轴对称、*移和旋转现象,能辨认轴对称图形,正确区分*移与对称现象。  2.在操作中,体会对称、*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美,培养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菁选3篇,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菁选3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回顾轴对称、*移和旋转现象,能辨认轴对称图形,正确区分*移与对称现象。

  2.在操作中,体会对称、*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美,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历数据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目标解析:

  本课是总复习的第三课时,在学生对图形的运动和数据收集整理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因此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不仅在于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更侧重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初步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

  1.体会对称、*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辨认。

  2.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及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图形的运动

  (一)回顾整理,梳理知识。

  1.关于图形的运动,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2.动手剪一个对称图形,并指出它的对称轴。

  3.利用手中的图形做*移和旋转运动,体会区别。

  (二)动手操作,沟通联系。

  1.猜一猜、想一想

  (1)出示:猜一猜:按照画的痕迹去剪,打开后是什么呢?

  (2)出示:想一想:这个图形是怎样剪出来?先怎样折,再怎样剪?

  (3)你会做风车吗?(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制作步骤)

  2.剪一剪、做一做

  小组四人合作,组长自己设计一个图形剪一剪,其余三人分工各选其中一种剪一剪、做一做,做完组内交流。

  3.说一说,描一描

  (1)在你剪的图案中,有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有,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并用彩笔描出它的对称轴。

  (2)全班汇报,复习对称。(实物展台展示学生不同作品)

  4.找一找,比一比

  上面的活动中,你能找出*移、旋转现象吗?(小花图既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看成图形的*移;笑脸图既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又可以看成图形的旋转;风车则是物体的旋转现象等。)

  (三)联系生活,完善认知。

  1.出示:

  2.上面的活动中,你能找出*移和旋转现象吗?

  3.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以及*移和对称现象,并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移和对称现象,发现*移和旋转的不同之处,沟通其与对称之间的联系,最后走进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移和旋转现象,沟通图形的变换与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的关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复习数据收集整理

  过渡:同学们,刚才你们有的在生活中找到对称现象,有的找到了*移现象,还有的找到了旋转现象,以你们记录的第一条为准做一项调查。

  (一)收集整理数据

  可以怎样收集全班同学的数据?(举手、画正字等)

  (二)记录分析数据

  1.根据上面调查的结果设计统计表,记录数据。

  现象对称*移旋转人数

  2.分析数据

  (1)从统计表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通过这次调查,你有什么感受?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设计意图: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让学生统计本班学生在生活中找对称、*移和旋转现象,一方面复习巩固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统计与生活息息相关,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题。巩固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2.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0题。巩固复习-移、旋转现象。

  3.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1题。巩固数据收集整理。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以及整理分析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图形的运动与数据收集整理方面的知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2.小小设计师(机动)。

  要求:

  ①画出一个你最喜欢的基本图形。

  ②根据你画的基本图形,运用*移、旋转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③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设计的。

  ④集体交流,展示自己设计的图案说说设计过程。(实物投影)

  设计意图:复习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在交流收获中自我评价。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创造美丽的图案,在创造中感受图形的变换之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意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2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整体智力水*偏低,学习刻苦。根据这一学情特点,我把有余数的除法意义和除数与余数的关系教学分为了两课时,本节课主要讲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意义的教学。

  学习目标:

  1.通过情境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的除数算式。

  教学重点: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数。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草莓图、小棒

  一、 情境导入。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口算,很快说出得数并说出所应用的乘法口决。

  2.出示第59页情境图,观察引出活动:同学在做什么?想不想参加这个活动?

  3.让学生拿出11根小棒自己摆一摆。

  4.交流摆的结果,并板书:摆正方形可以摆2个余3个;摆三角形可以摆3个剩剩余2个;摆五边形可以摆2个剩余 1个。 我们用11根小棒摆了这三咱图形,每次摆都有剩余。板书:剩余。 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均分时并不是都能整好分完,有时也会有剩余。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剩余的*均分。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学习活动(一)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学习方式:师生互动

  学习内容:课本第59~60页的例1。

  1.(出示6颗草莓图)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学生自由回答。

  4.这是*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6÷2=3(盘)。

  引导学生说出各个数字在除法算式里的名称及读法。

  学习活动(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感受*均分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学习内容:出示7颗草莓图。

  1.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摆一摆)

  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剩下的还能再*均分吗?(学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1)小组交流,自主列式。

  (2)学生板演,共同交流。强调用省略号表示剩余。剩余的个数叫余数。

  出示算式:7÷2=3(盘)……1(个)

  (3)齐读算式。

  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回答

  3.师: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及读法。

  4.比较归纳。

  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观察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的部分那就是余数。

  三、测评训练

  1.完成教材“做一做”第1。

  (1)、让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

  (2)、根据圈的结果填空,完成练习。

  2.用算式表示课的伊始学生摆图形的情况和结果。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例1、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

  6÷2=3(盘)

  例2、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

  7 ÷ 2 = 3(盘)、、、、、、、1(个)

  ︳ ︳ ︳

  被除数 除数 商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教学重点:

  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公园里举行花卉展,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电脑演示)这么多漂亮的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苗圃里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让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苗圃里去看一看。(电脑演示)

  二、探究新知

  从这幅图上你能看到什么?

  学生汇报:苗圃里有了3种颜色的花,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等。(电脑出示10、20、30)

  1.整十数加整十数

  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A.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B.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C.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

  板书(10+20)谁还有不同的算式?板书:20+10

  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请每组的几个同学讨论(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A.数的方法:10、20、30

  B.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C.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功率30

  D.想减算加:因为30-10=20,所以10+20=30

  E.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一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起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F.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经10+20=30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汇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

  2.整数减整十数

  课件演示:

  工人叔叔说:布置花坛还需要紫花,我要搬走10盆,小朋友们,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还有多少盆紫花?

  原来有30盆紫花,工人叔叔搬走了10盆。想一想,要算还有多少盆紫花,怎样列算式?

  板书:30-10=20

  你怎么知道30-20等于20给你们组的同学说一说(小组交流)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三、巩固练习

  小猫花花要去钓鱼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钓鱼?听说小猫和小朋友们一起去钓鱼,猫妈妈可不放心了在钓鱼的路上会遇到很多难题,你们能解决吗?能!好!我要出几道题考考你们

  课件演示:

  1.40+20= 60-20= 60-40=

  2.30+20= 50-30= 50-20=

  师说:这么多难题都没有难住你们,看来你们已经掌握了今天的知识,希望你们能钓到许许多多的鱼!不过你们要记住只有得数等于60的路,才是回家的路!花花拿着鱼竿和水桶来到了小河边钓鱼。

  课件演示:(小猫图)指名说得数

  70+20 20+40 70-30

  0+80 80-50 100-20

  不知不觉,太阳就快落山了,让我们和花花一起赶紧回家吧,哪条路才是回家的路呢?花花正在犯愁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妈妈的话,得数是60的路就是回家的路,请同学们算一算,哪些式子得数是60的呢?(学生活动)

  20+30 30+30 0+40

  100-60 40+20 40-10

  30-30 70-10 70-20

  四、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课件演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怎样计算?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看着是几个十加减几个十;

  2.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减。

推荐访问:下册 二年级 数学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菁选3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1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100字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1分钟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1-3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