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减负增效工作调研报告1 我市紧紧围绕市委、市*提出的“全域鄂州,统筹城乡”总体思路和“一改两化”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目前,全市共有社区122个,其中城市社区36个、集镇社区18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区减负增效工作调研报告,菁选2篇,供大家参考。
社区减负增效工作调研报告1
我市紧紧围绕市委、市*提出的“全域鄂州,统筹城乡”总体思路和“一改两化”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目前,全市共有社区122个,其中城市社区 36个、集镇社区18个、农村新社区68个。城乡社区统一按照“1+8”服务模式设置,即“1”为一个社区组织办公*台:社区党委(支部)、居民委员会办公场所;“8”为八个功能性服务*台:大厅便民服务*台、综治*信息*台、文体康复居家养老*台、卫生计生服务*台、社会组织活动*台、教育就业培训*台、超市购销服务*台(慈善超市或便民超市)、咨询代办服务*台等。
社区减负增效工作调研报告2
经调查,社区工作普遍存在工作杂、任务重、压力大等现象,*大部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下沉到社区,社区承接的工作事项大有12项(人口计生、劳动保障、医疗保障、安全生产、*综治、民政事务、武装、党群事务、统计、城市管理、网格管理、税务登记等),小有一两百项之多,社区干部大部分时间用来完成各职能部门下派的任务、应付各类检查考核评比、印制各种资料台账等,无暇开展服务社区居民的活动,偏离了社区是自治组织的本位。
(一)社区工作重心不明确。*大量工作向社区延伸,各类活动进入社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成了各职能部门不可缺少的左右手。一些职能部门对社区的地位和自治性质缺乏认识,把本应部门承担的工作转嫁给社区,增加了社区工作量,社区频于完成*事务性工作任务,无暇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如各类报刊杂志征订任务、社保参险任务、环境卫生任务等。据了解,人社部门将新农保缴纳任务移交给社区,并与社区签订责任状,要求辖区内年满16周岁到60周岁居民每人必须参保。根据人社部门划定的人数,社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数完成参保任务,但由于社区空挂户多、外出打工者多、人口流动量大,社区难于按照规定的人数完成参保任务。为了完成责任状任务,社区只好对无法联系和不愿参保的人员进行垫付缴纳,增加社区负担。社区内的街、路、巷环境卫生,环卫部门应是工作的主体,社区做好协助和宣传工作,但现状却是本位倒末,环卫部门成了监督单位,社区成了责任的主体。为了迎接环卫部门检查,社区干部往往还要到辖区内的街、路、巷负责打扫卫生。
(二)社区与*关系不明确。社区被当成各职能部门的下级单位,频于接受“上级”安排的各种检查、考核、评比。*各部门通过对社区进行检查考核来评价自身工作完成情况,不定期对社区进行检查并要求社区建立相关台账。据了解,我市在党风建设、安监、计划生育、*、拆违控违、综治*等六个方面对社区工作采取“一票否决”制,任何一个方面工作不达标就不能“评先评优”。针对各项检查,社区需制作各类牌子和台账应付,基本每个社区都有十几块牌子、几十类台帐、上百本档案,很多内容都是交叉重复,如社区教育台帐、计生台账、消防排查台账等。消防排查工作的责任主体本应是消防这样专业机构,社区只应配合消防搞好消防的排查和宣传工作,但现在这项工作却成了社区为主体,消防部门负责督查社区。同时,还要求社区建立排查档案3套,分别交由市、街道、社区存档,增加了社区工作负担不说,还增加了社区经费负担。
(三)社区工作权责不明确。各职能部门把责任、矛盾下放到社区,社区有责无权,频于给居民出具各类证明。如民用住宅楼里经营注册工商营业执照,办理商业保险身份证号、姓名、性别不一致,出国务工旅游担保,婚史情况,房产证明等等都要到社区来开据证明。社区公章使用范围不明确,社区公章成了万能章。同时,社区还需处理大量因盖章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增加了社区负担。
(四)社区工作经费标准不一,“费随事转”经费过低。城市社区工作经费实行实报实销,所有费用由街道统一支付;农村新社区仍然属于村级体制,经济条件好的新社区,工作经费较多,经济条件差的新社区,工作经费短缺;目前,我市最难的应属集镇社区,年工作经费仅2万元,还要支付退休人员工资。“费随事转”经费执行中,城市社区按2009年的文件规定标准执行,即计生经费按每年5万元的标准补贴到社区,街办按2:1的比例配套;低保工作经费由民政部门根据社区规模及工作量,按每年0.1-0.15万元的标准直接补贴到社区;社会保障工作经费按每年1万元的标准补贴到社区;集镇和农村新社区未实行“费随事转”政策。
社区承接*各部门大量工作,需要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除必要的工作经费外,所执行的“费随事转”经费涉及的单位面窄,标准过低,有的社区甚至于无“费随事转”经费,如统计部门的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环卫部门的清洁卫生治理等未执行“费随事转”政策。为完成各部门交办的工作任务,差额部分有的社区靠出去 “化缘”来维持社区各项工作开展。
(五)社区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福利待遇不明确。一是工作人员流动性太大。目前,我市社区工作人员由“两委”成员、公益岗人员和相关部门招聘的专干组成,但公益岗位人员每个人只能在有效工作期间享受一次公益岗位,合同期限为3年,合同期满则必须更换一次新人,人员更换过于频繁,一些年轻的、有工作能力、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却不能留在社区工作,刚适应了工作岗位就要换人了,这种机制严重制约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的发挥。二是专干人员待遇不一。社区专干人员是由各部门招聘,承接本部门各项事务到社区,其工资及福利待遇由各单位负责发放,出现同工不同酬,做事多的工资低,做事少的"工资反而高的现象,极大地挫伤了专干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推荐访问:增效 减负 调研报告 社区减负增效工作调研报告 菁选2篇 社区减负增效工作调研报告1 社区减负增效工作调研报告1000字 社区减负增效工作调研报告100字 社区减负增效工作调研报告